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懒散初唐-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一个来历不明的小丫鬟来求见我?”李休听到这里也终于睁开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婵道,这可就有些说不清了,可是他一向洁身自好,别说外面的女人了,连眼前这个秀美绝伦的月婵都没有碰过。

    “老爷您是不是要见一见?”月婵这时再次幽怨的休一眼道,她其实也知道李休不是四处留情的人,只不过女人吃起醋来根本没有的理智可言,所以她现在都是满心的埋怨,明明自己天天守着他,可是却还是被别的女人抢了先。

    “不见,一个连来历都不愿意说的小丫鬟,我为什么要去见她哪来的回哪去!”李休被月婵幽怨的目光头一颤,随后就开口拒绝道,开玩笑,如果他真的去见了这个来历不明的小丫鬟,恐怕就算没什么也解释不清了。

    听到李休的拒绝,月婵明显的松了口气,不过随即就再次开口道:“老爷,那个小丫鬟来历不明,本来我也想让把她赶走的,不过她却说了一个地名,说是老爷听后肯定会见她的!”

    “哦?什么地名?”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惊讶的开口问道。

    “灞桥。”月婵轻声回答道。

    听到灞桥这个地名,李休也不禁愣了一下,虽然灞桥离他家并不是很远,但他最近一次去灞桥,还是上次给玄奘送行,可是玄奘都已经走了几个月了,据他接到的消息,玄奘估计都已经快到玉门关了。

    想到玄奘,李休忽然想到那天送行时玄奘三次回头的那辆神秘马车,以及马车中那个一直没有露面的女子,难道说今天来的这个丫鬟与那天的女子有关?

    当李休想到上面这些,整个人也一下子站了起来,吩咐月婵带自己去见那个丫鬟,而月婵休脸上严肃的表情,当下也不敢怠慢,立刻就引着李休来到前院的侧厅里。

    李休进到侧厅,立刻就中站着一个有些束手束脚的小丫鬟,只见对方年岁不大,估计也就十三四的样子,头上梳着双鬓,圆脸大眼样貌颇为清秀,只是一双眼睛中却是左手脚也像是没地方放似的,哪怕旁边有椅子,她也不敢坐下来。而当李休进来时,更让她吓了一跳,随后就低下头己的脚尖,根本不敢与李休对视。

    “你叫什么名字?”李休挥手让厅中的其它人下去,不过月婵却坚持不肯离开,估计是担心李休的安全,对此李休也没有坚持,反正他有什么事也不会瞒着月婵。

    “奴……奴婢叫抚琴,拜……拜见驸马!”听到李休的部族,只见这个小丫鬟身子一颤,随后结结巴巴的回答道。

    “不必多礼,你来见我可有什么事?”李休这时坐下来开门见山的问道,这个丫鬟他根本没见过,不过也更让他肯定,对方很可能与那个神秘马车中的女子有关。

    “启禀……启禀驸马,奴婢今天是替我家小娘子前来,想向驸马打听一个人的情况!”李休的表情有些严肃,这也让这个小丫鬟有些紧张,不过最后却还是鼓起勇气道。

    “哦?你想打听谁?”李休再次询问道,不过这时的声音却变得有些柔和起来。

    “玄奘大师!他之前离开了长安,不知现在的情况如何了?”也许是感觉到了李休语气中的变化,这也让小丫鬟抚琴的胆子大了一些,说话也变得更加顺畅。

    “果然如此!”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暗道一声,现在已经可以肯定,这个抚琴背后的那个小娘子,就是那天马车中的那个女子了。

    “玄奘是我的朋友,他离开长安后的情况我的确知道一些,但你家娘子和玄奘是什么关系,为何要打听他的情况?”李休并没有直接告诉抚琴玄奘的情况,反而笑了笑问道,他真的很好奇这个女子是怎么和玄奘认识的,又是怎么产生了一段禁忌的感情?

    听到李休打听自家娘子与玄奘的关系,抚琴先是有些慌乱,不过随即就镇定下来,再次行了一礼道:“驸马之名闻于天下,我家娘子也早有耳闻,而且还夸驸马是天下间少有的君子,君子有成人之美,既然我家娘子不愿报上自己的姓名,驸马又何必相问?”

    “哈哈哈哈~,好一番伶牙俐齿的说辞,不过你说的时候少了一番气势,由此我可断定,这番话恐怕是你家的娘子教你说的吧?”李休听到抚琴上面的话却不由得大笑一声道,抚琴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小丫鬟,而且也没什么见识,所以上面的话可不像是她能说出来的。

    “驸马英明,还望驸马不要与我们这些小女子一般见识!”虽然被李休点破,但抚琴却毫不慌张的再次开口道,因为这句话也是她家娘子教给她的,事实上在她来之前,她家娘子已经教过她都要说些什么了。

    “好一个聪明的女子,难怪让玄奘都差点放弃西行,可惜!可惜啊!”李休自然也琴上面的话肯定也是被她家娘子教的,当下也不由得为这个女子的聪明而感到惊讶,不过随即想到这个女子竟然喜欢上玄奘这个出家人,使得两人注定有缘无份,这也让他不由得为两人感到可惜。

    “好吧,关于你家娘子的事,我也就不问了,玄奘离开长安之后,一路经过歧州原州向西而行,路上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大体上还算顺利,我最近接到关于他的消息,已经是一个月前了,当时他已经到达凉州,算算时间,估计他现在也快要到达玉门关了,只不过他没有通关的文碟,想要出关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道。

    “多谢驸马!”听到玄奘的这些消息,抚琴也不由得露出兴奋的神色,当下向李休深施一礼,不过说到这里时,她的小脸上却忽然露出几分迟疑,过了片刻这才再次开口道,“驸马,您是玄奘大师的朋友,不知玄奘大师在离开时,可曾向您提到过我家娘子?”,**,:

第四百八十九章 蚂蚱与蝗虫() 
“没有!”李休十分肯定的回答道,如果不是孙思邈的提醒,恐怕他到现在都还被蒙在鼓里。

    “那玄奘大师有没有留下书信之类的东西让您转交的?”抚琴听到李休的回答却露出不甘心的表情,当下再次向李休询问道。

    “也没有,玄奘走的很突然,他也是在走的前一天才告诉我的!”李休再次耐心的回答道,结果抚琴听到他的回答后,脸上明显的露出失落的表情。

    抚琴今天来见李休,其实就是想打听一下玄奘的消息,现在她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也没有再留下来的必要,当下向李休告辞,而李休也被对方戴上了“君子”这顶高帽,也不愿再打听她和她背后的小娘子是什么来历,因此也没有挽留,当下让月婵送她出了府门。

    本来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李休也没有放在心上,接下来的几天该吃吃该玩玩,只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个小丫鬟抚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每次都只是单纯的打听玄奘的消息,可是李休也不是经常能够收到玄奘的消息,毕竟对方已经走得太远了,结果很多时候抚琴都只能失望而归。

    眼看着又要到收获的季节了,李休带着几个孩子外出,一边游玩一边给他们讲一些与粮食有关的知识,比如背首像《悯农》这样的诗孩子们知道粮食得来不易,免得他们平时吃饭时浪费粮食等等。

    不过李休的想法虽好,但几个孩子却实在太调皮了,特别是晋儿和平阳郎年纪太小,根本听不懂李休在讲些什么,反而对草丛飞过的蚂蚱更感兴趣,结果不一会儿,几个孩子就全都跑去捉蚂蚱了,最后连李休这个不靠谱的老师也加入了进去。

    秋天正是蚂蚱最肥的时节,拖着长长的肚子也根本飞不远,而且这东西是害虫,捉一些还能让它们让祸害粮食,因此不一会儿的功夫,李休就捉了十几条大蚂蚱。晋儿与明空他们这些孩子也捉了不少,不过他们分辨不出蚂蚱和蝗虫的区别,结果连蝗虫也一起捉了,甚至其中还混杂着几只蛐蛐,引得李休也是哈哈大笑。

    看着这些肥美的蚂蚱,李休也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烤蚂蚱的趣事,说起来他小时候也是在农村度过,而且家里比较穷,一年之间难得吃上几次肉,因此对一切能吃的肉都十分的嘴馋,比如草丛间的蚂蚱、河岸边的青蛙、青泥里的泥鳅与小龙虾等等,全都是他小时候吃过的美食。

    想做就做,当下李休指挥几个小家伙去捡了点木柴与杂草,然后就在一片空地上升起了一堆小火,又找了根细木棍把蚂蚱串在上面,放在火上面烤了起来,几个小家伙一个个也都瞪大了眼睛盯着李休,脸上满是好奇的神色。

    “先生,您烤蚂蚱是吃吗?”这时只见武明空第一个忍不住开口询问道,在几个孩子中,李丽质的年纪最大,但她身体不好,长得比较小巧,性子也更温柔娴静,反而是年纪比她小一点的武明空更加活泼,算是几个孩子的头,连晋儿和平安郎也都得听她的。

    “是啊,蚂蚱可是一种美味,味道和虾肉差不多,等下你们尝尝就知道了!”李休笑呵呵的开口道。听到李休烤蚂蚱果然是用来吃的,武明空和晋儿、平安郎都露出感兴趣的表情,丽质和勉娘却都有些害怕,毕竟捉蚂蚱也就算了她们吃这些虫子心中还是有些害怕。

    烤蚂蚱根本用不着什么调料,直接就在火上把头爪烤焦,长长的肚子也烤的翘起来后就行了,当下李休取下一个蚂蚱,将头给去掉,然后撕开肚子,将蚂蚱肚子里的黑线取掉,这才放到嘴里嚼了起来,一股熟悉的香味也在他的舌尖绽放开来,这一瞬间他也好像又回到前世时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看到李休吃的这么香,胆子最大的武明空也不甘居于人后,当下也拿过一只烤熟的蚂蚱,学着李休的样子收拾干净,这才放在小嘴里尝了一口,结果发现并不难吃,而且果然像先生说的那样有点像虾肉,这也让她完全放下心来,一下子塞到嘴里大嚼起来。

    晋儿和平安郎两个男孩子看到武明空吃了,他们也一把抓起蚂蚱都吃,他们年纪太小,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当然也不可能像李休那样把头爪和里面的肠子去掉,都是整个塞到嘴里就吃,其实这也没关系,蚂蚱主要是吃草,肚子里也没什么脏东西,不过李休还是担心万一吃坏了肚子,还是帮他们把蚂蚱剥干净了给他们吃,只不过勉娘和丽质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吃。

    一个大人三个孩子,他们捉的那点蚂蚱根本不够吃的,最后李休连蝗虫也一起烤了,其实蝗虫和蚂蚱在他看来虽然长的不一样,但也差不多,小时候他也经常吃,只不过蝗虫会飞,一般不太好捉。

    三个孩子吃完了蚂蚱和蝗虫,最后竟然还有些意犹未尽,结果在武明空的带领下,几个孩子再次杀进草丛中,看样子这片草丛的蚂蚱和蝗虫今天算是倒了大霉了。

    看着几个孩子在草丛中跑来跑去,李休也不禁露出几分幸福的微笑,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一只虫子迎面飞来,这让他本能的伸手去抓,结果竟然被他抓到了,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蝗虫,这也让他也不由得一笑,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过会就送这只蝗虫下肚。

    “咦?”不过也就在这时,李休脑子中忽然灵光一闪,因为他发现草丛中的蝗虫好像有点太多了,竟然连几个孩子随手都能抓到,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因为古代除了水灾、旱灾之外,还有一种让人谈之色变的灾害,那就是蝗灾!

    想起蝗灾,李休忽然又联想到后世的一个历史传说,虽然不能确定这个传说是不是真实历史上发生过的,但万一若是真的,那可就要糟糕了!,**,:

第四百九十章 鱼蝗互化?()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这就是诗经中蝗灾最早的记载,其中的螣即为蝗虫。

    后世的田野里也经常可以见到蝗虫,比如李休小时候简直把烤蝗虫当成一种美食,但是他从小到大却从来没有见过蝗灾,因为在后世的蝗灾基本已经被控制住,而且蝗虫本身也是一种美食,以国人的食量,恐怕蝗灾来了之后,过不了几天就会被捕捉一空,然后成为大排档上的下酒之物。

    不过李休虽然没有亲眼见过蝗灾,但却从书中关于蝗灾的描述,有人形容蝗灾一出,赤地千里,可见的绿色全都会被蝗虫啃食一空,对于农业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民间对蝗灾畏之如神,竟然将小小的蝗虫供上神坛,称之为“蝗神”,遇到蝗灾也不敢捕捉蝗虫,只敢焚香供奉,这也使得蝗灾到来时,只会形成更大的损失。

    而在众多与蝗虫有关的传说中,李休却听说一起与李世民有关的蝗虫故事,据说是在李世民刚刚登基时,关中生了蝗灾,当蝗虫飞起之时,连天上的日光都被遮盖住了,而且不但田间的庄稼被吃,连李世民御花园里的花草也同样被蝗虫吞食,最后李世民气愤之下抓起几只蝗虫就吃了下去,并且还将生蝗灾生的原因归咎于自身上天有什么怒气冲着他一个人来,不要连累百姓,结果第二年果然没有生蝗灾。

    当然上面这个历史故事也不知是真是假,在李休这个故事主要还是突出李世民的英明神武,甚至对李世民有神化的倾向,再加上这个故事好像还是一个唐朝的官员写的,更有拍马屁的嫌疑,因此故事的真实性不得不让人怀疑。

    不过一般的历史故事的背景都是真的,比如朝代比如李世民是皇帝等等这些背景,而且那场蝗灾也可能是真的,毕竟这个故事是个唐朝的官员所写,应该不敢胡乱篡改历史,这对古代的读书人来说可是大罪,所以他顶多就是在这些背景上做了一些艺术加工,这才有了李世民吞蝗虫的故事。

    也正是想到上面这些,李休才一下子担心起来,现在李世民才刚刚登基,完全符合上面这个故事的背景,而且李休也忽然现田间的蝗虫数量竟然多了起来,虽然还达不到蝗灾的程度,但也显得十分不正常。

    现了蝗虫的情况,李休也没心思再带孩子了,当下把孩子送回家里后,立刻就来到了农部,他虽然现蝗虫增多的情况,但并不能肯定,毕竟他对蝗灾根本没有太多的经验,反倒是农部里有许多精通农业的官员,所以他想向这些人请教一下,否有爆蝗灾的可能?

    不过当李休来到农部时,还没有开口却就已经心中一沉,因为只见在农部外面的农田里,竟然有几个农部的小吏拿着渔网,正在田间捕捉蝗虫,显然农部早在他之前就已经注意到蝗虫增多的情况,而且能让农部如此重视,那么爆蝗灾的可能性几乎就可以确定了。

    当下李休怀着沉重的心情进到农部,径直来到杨农办公的房间,结果刚一进去,就农和杨兑两人正在商量着什么,而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还放着几只新鲜的死蝗虫,显然谈论的也肯定与蝗虫有关。

    “杨公你竟然杀了蝗虫,难道就不怕蝗神报复吗?”李休农面前的蝗虫,当也不由得开玩笑道。

    “所谓蝗神,不过是村中愚夫的妄言罢了,区区蝗虫哪里配称为神,而且就算真有什么蝗神,老夫都已经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哪里还担心区区蝗神的报复?”杨农休进来也不由笑着回答道。

    两年过去了,杨农比当初刚刚执掌农部时,显得更加苍老了,脸上的皱纹堆着皱纹,身子也更加瘦弱,背也已经驼了,以他的年纪,早就应该回家颐养天年了,可是杨农却执意不肯退下来,用他的说法,一天不把玉米和红薯推广到全国,他就一天不得安生!

    “公你们也注意到蝗虫的事了,我来也是想问问,您觉得有没有可能爆蝗灾?”李休这时脸色也变得十分严肃的道,其实他几乎已经肯定了即将爆蝗灾的事,只不过还是想听一听杨农的意见。

    “今年应该不会爆蝗灾……”李休听到这里立刻心中一松,但没想到杨农并没有把话说完,所以接着只见他再次开口道,“不过如果明年还是少雨的话,却几乎可以肯定会爆蝗灾!”

    “什么?蝗灾还和下不下雨有关系?”李休听到杨农后面的话也有些不可思议的道,他对蝗灾的了解十分有限,甚至还不如杨农这样的古人知道的多。

    “驸马有所不知,蝗灾其实是和旱灾连在一起的,所以谚语中有‘久旱必蝗’之说,今年的降雨就比较少,田地十分的干旱,所以今年的收成肯定不怎么好,不过更糟糕的是,久旱之下会让蝗虫数量大增,也许今年还形不成规模,但如果今年冬天或明年开春没有什么大的降雪或降雨,那么蝗虫必然爆!”这时杨兑也开口详细的解释道。

    “久旱必蝗,原来还有这样的说法!”李休听到这里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懂得一些生物学的知识,知道一些昆虫的繁殖的确会受湿度的影响,虫正是其中的一种,在天气干旱湿度下降时,更利于蝗虫的繁殖,难怪今年会有这么多的蝗虫。

    “李休,其实我们也正打算去找你询问一下,是否有防治蝗灾的办法?”这时只见杨农忽然脸色凝重的向李休问道,毕竟在他们眼中,李休几乎是无所不知,好像什么难题都难不倒他,连天花都可以克服,说不定也有办法防治蝗灾。

    “呃?这个……”李休听到这里却不由得露出一个无奈的苦笑,他对蝗灾所知有限,甚至还不如杨农懂得多,怎么可能会有什么防治蝗灾的办法?

    休的表情,杨农和杨兑也都露出失望的神色,其实他们认真的想一想也能猜到,刚才李休连蝗灾形成的原因都不知道,更别说防治的办法了。

    “杨公,办法我真的没有,其实我来这里找你们,也是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李休最后苦笑一声实话实说道,他这时真的希望自己无所不知,可惜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知识让人难以掌握了。

    “办法倒是有一个!”只见杨农这时沉思了片刻开口道。

    “什么办法,杨公您快说!”李休听到有办法,当下也不由得露出兴奋的神色道。

    “这个办法就是——等!”杨农这时即无奈又无力的回答道。

    “等?这……这算什么办法?”李休瞪大眼睛盯着杨农反问道,他实在没想到杨农所谓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干等着,难道不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