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鼎革-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听洪正隆这样说,很多都相信了,特别是看这二轮人力车,实在太神奇了?

    见目的已经达到,洪正隆宣布,只要加入保安团的,每天饭管饱,若是战场立功,或者下次义勇军扩编,将优先编入义勇军中,至少有口饭吃。

    义勇军每个月有1两5钱银子拿,而且战死受伤什么的,抚恤都非常优厚。

    虽然大西军刻意污蔑,但义勇军待遇早已经不胫而走,而洪正隆身份特殊,过去是是大西军都督,是自己人,大家更相信了。

    按照戚继光练兵办法,洪正隆分别任命民团把总营长,再由大队长任命中队长,中队长任命小队长。

    小队长则在俘虏之中挑选自己看得顺眼的,组成部队。

    按照选拔标准,五百俘虏多编入一个大队,洪正隆留下大队长组建所部,而洪正隆骑着马赶往其他俘虏营地,迅速的组建新的民团。

    五百多人,挑选百余精壮,剩下的虽然还有一些人心怀不轨,但已经是没牙的老虎,难以翻起什么波浪。

    在接下来数天,有官吏将对这些俘虏进行甄别,少数惯犯将被编为劳教营,在武装看惯下进行劳动改造。

    其他的则作为流民,分散编入地方,进行劳动屯耕。现在兵荒马乱的,各地都出现大面积抛荒,只要接济数月粮食,大家都能够在地方生存。

    经过两天休整,杨麟留下伤亡惨重景可勤团驻防云顶城,洪正隆、林时泰率领民团保护粮道,而亲率主力主力缓缓向城都城前进。

第209章 心有不甘() 
    一路之上,沿途民众敲锣打鼓,有的更拿出粮食犒劳,欢呼义勇军胜利。

    经过两天时间,义勇军大败大西军消息早已经传出,彭江口惨败之后,大西军还有二十万之众,实力强大,想到义勇军能够大败流寇。

    躲避兵祸的庄稼人从深山老林之中,从荒草之中走了出来,大家虽然衣衫褴褛,但见一队队义勇军开过面露喜色。

    大家感叹不已,一个个直呼这两年生活不易,感叹生灵凋敝。

    自从地方对大西军再起义以后,张献忠加大对地方整肃,特别是今年,很多官宦人家,豪门大户惨遭横祸。

    有的咬牙切齿,声讨大西军破坏农耕,在乡野中强掳民众马匹、耕牛、骡子、毛驴,致使民众重回刀耕火种时代。

    这两年下来,战火不断,地方土匪恶霸横行,很多人估计,若一成两成亡于战火之中。

    除了沿途民众,除非大西军重兵防守,周围很多州县在地方乡绅率领下纷纷响应义勇军,大家逐大西政权委派的外地官员,逮捕尾随而来的少数兵丁。

    抵达城北十五里的回龙山,与先期到达的各团回合。

    杨麟将中军大营辎重营设在回龙山上,其他各团则向前推进,分设在大营周围四五里区域。

    各团营深掘壕沟,修建工事,以防备大西军偷袭。

    期间好消息接踵而至,义勇军大败大西军消息传出,周边州县纷纷相应,数日间相继传出潼川州中卫县、CD府的新都县、新津县在地方乡绅带领下反正,脱离大西军。

    大家纷纷派出使者前往义勇军军营,希望派出官吏,获得官方正式委派,安定地方人心。

    在上次庆功会之后,杨麟更清楚认识到大西军弱点,更明白如今最紧要的事情,那就是委派官吏,重建秩序。

    在地方上安置流民,进行屯耕,以安定地方秩序。

    或者令其训练里兵,考核合格后编入义勇军,野战作战。

    只有革新弊政,重检秩序,如此方能在欲火中重生。

    而此时城都城内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接到各部大败的消息,张献忠恼羞成怒,当场打发了两个不识趣的官员。

    纵横天下十余年,生平所遇劲敌不过洪承畴、曹文诏、左良玉寥寥数人,但当时官军兵强马壮,实力明显强于义军。

    这次则完全颠倒,但还是遭遇惨败,对张献忠如此好强之人,内心是多么不甘。

    川陕山水相连,过去多次率兵进入四钏,也曾多次想如同刘玄德一般据此成就一番霸业,前年旧梦成真,特别是在大败马柯诸人之后,内心是多么豪迈。

    这几年遭遇小人,一些读书人蛊惑民众作乱,更有小人造谣说什么张献忠屠川。

    有的故事还煞有介事,说什么年轻时候入川做生意被人欺骗,说什么被茅草割破屁股,真的不堪入耳。

    自古以来都有强秦富蜀的说法,义军难以在中原立足建立稳固政权,最佳方式当然效仿刘玄德入蜀偏安一隅取得政权,然后占领秦国故地。如此退则独霸一方,进则席卷天下。

    入川之初,张献忠虽然屠戮蜀王宗亲,但一心收揽蜀地民心。

    绵州进士严锡命被委任为右丞相,四钏进士龚完敬、江鼎镇被任命为六部尚书。

    免除大家劳役、粮饷之苦,下令三年免征钱粮。

    但这两年遭遇小人,特别是那些可恼的读书人,蛊惑那些不明真相的民众,让自己努力付诸东流。

    这两年地方民众逃荒,就连城都平原千里沃土也出现大面积抛荒,到如今连军粮都筹集困难,很多兵营一日两餐,每天喝稀。

    最初责怪四大将军、五大都督征讨不力,今年夏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谁料被杨展一把大火,后军乱成一团,船只沉没无数,损失钱粮数以百万计。

    本想回到城都城稍稍安顿,趁势再惩治那些阳奉阴违的小人,刚刚斩杀三五个作奸犯科的将领,谁料到杨麟率部西征杀入城都平原,大败张可旺张能奇所部五万大军。

    接到张可旺大败的消息,张献忠亲率手下万余亲军出城接应,本想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谁知道义勇军非常谨慎,前锋越过西江河,追击距离不过二十里之遥。

    其后义勇军收兵回营,现在营地前移四十余里,直抵城东北的回龙山按下营寨,深挖壕沟,修筑工事,根本没有围攻城都城的意思。

    如此两日,这天探马来报,大家走上城墙一看,约四千义勇军出营四五里,在离北门两三里的北较场口安营扎寨,现在正在挖掘壕沟,修建工事。

    站在城楼上,张献忠恼羞成怒准备率军驱赶义勇军,旁边左丞相汪兆麟拉住衣襟道:“陛下三思,杨麟虽然年龄轻轻,其用兵谨慎,远非一般将领所可比拟。

    陛下请看,义勇军虽然表面上没有防备,但内部则井井有条,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张可旺也劝诫道:“父皇,杨麟虽然年龄尚青,但论奸诈父皇过去所遇强敌之下。

    义勇军连战连捷,那次不是使出奸计引我等上钩,然后趁我军不备大败我军。

    现在义勇军如钉子一般死死钉在城都城下,引得城内人心惶惶。

    为让其他诸路明军分进合击,杨麟更是派出使者前往各地放出消息,说父皇纵横天下十余年,积累财产更达千万之巨。

    过去逡巡不前的诸路明军开始行动,斥候来报,嘉定府杨展在昨日已经率部出征,其他各路明军纷纷相应。

    大丈夫能屈能伸,父皇,为今之计当考虑如何撤离这是非之地啊。”

    张献忠陷入一阵沉默,征北将军张能奇年少气盛,上次虽为义勇军所败主力犹在,不肯服输。

    现在听汪兆麟张可旺如此一说,颇为闹怒道:“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义勇军踏门入户,逼近城下,若这样落荒而逃,必然鼓舞明军士气。

    父皇,上次合兴之战臣本有获胜之机,谁料到中军先败而不得不撤下,经此一役,手下弟兄们不服。

    臣愿为前锋,率领所部驱逐北较场口外面的义勇军。”

    大西军入川时有兵马十余万人,再加上所俘获的卫所兵马,一度超过二十万。

    鼎盛时期大西军共有120营,除了虎威、豹韬、龙骧、鹰扬四营作为宿卫,22营驻防城都之外,其他各营多归四将军五大都督统率。

    其中兵力最雄厚的是征北将军张能奇部兵马最多,共20营。

    然后是平东将军张可旺兵力其次,有19营

    安西将军张定国再次,有16营

    抚南将军张文秀兵力最弱,有14营。

    五大都督、水军都督等亲信将领则率领剩余的25营兵马。

    各营有分大营,小营,鼎盛之时大营兵马超过三千(如同张广才部),小营不过千余人。

    现在缺粮,各部逃逸甚多,如此各营多在千余人,很少有超过两千余人的。

    除此之外,如马元利部、张能第部、张广才部、刘廷举部、张化龙部为明军全歼,张可旺部、张定国部、张文秀部为义勇军重创。

    现在全军之中实力没有太大损失的除了张献忠亲军之外,就是征北将军张能奇部了。

    张献忠所部亲军,主要在战役最关键环节投入使用,现在听征北将军张能奇有再战之心,张献忠大喜,当即令其率部出战,而令抚南将军张文秀率部接应。

第210章 有甲战无甲() 
    看到北门大开张能奇率部杀出,号角响起,义勇军不再挖掘壕沟,而是以营为单位,形成十余个方阵。

    步兵在壕沟后面列成一排排军阵,而在其后,各营辎重兵、各大队炊事班正将一辆辆二轮马车、人力车、独轮车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个圆形的方阵。

    张能奇一马当先,率部突击,义勇军列成方阵迎敌,经过半个小时厮杀之后,看到大西军越聚越多,龙之帧、杨秉义率领所部退入车阵之内,以伺机反击。

    看到义勇军退却,大西军士气正旺,铺天盖地的向车阵杀来。

    义勇军以营为单位,依靠车阵为掩护,大家躲在车阵后面,不断放枪放炮还击。

    看到场面不利,龙之帧、杨秉义亲率护卫大队骑兵中队接应,以稳定局势。

    退回营地之后,杨秉义站在望楼车下面,望楼车上的参谋则不断通过旗语与远处中军大帐联络。

    大西军来势汹汹,妄图依靠人数优势冲垮退入阵中义勇军,看到正面鏖战的一营陷入被动之中,杨秉义再也坐不住。

    让分监军指挥团属六门佛朗机炮,指挥下面各营,由于团部驻防在最中间一个山坡上,视野开阔,再加上铁模铸造佛朗机炮打得远打得准,关键时刻能起到奇兵作用。

    杨秉义率领护卫大队赶到一营,远远看见近千名大西军正围攻一营,大家根本没有料到从侧翼杀出数百义勇军。

    杨秉义扬起手中的自生鸟铳,大家形成组成一个密集阵形,然后逼近对方。

    看到义勇军杀到,流寇乱成一团,有的准备冲上来接敌,有的感到大事不妙暗地逃走。

    待对方冲到七十步,杨秉义大手一挥,大家纷纷放铳。

    与普通火绳枪鸟铳不同,自生鸟铳实际上就是一种燧发枪,不需要点燃火绳,在战场上非常更容易隐藏自己,一个个不用担心点燃彼此的火药,队形更加密集。

    由于距离甚近,前面打死打伤甚多。

    虽然义勇军手中有鸟铳,但这帮流寇也不害怕,鸟铳声稍息,然后想趁着装填时间猛扑过来近身厮杀。

    但义勇军过去常采用三段击,也就是火枪手站成三排,第一排跪下,第二排半蹲,第三排站起,对远处射击。

    这要求火枪手都训练有素,在这一年义勇军连续扩编之后,合格鸟铳手不多,如此采用叠阵方式。

    对所有鸟铳手都经过考核,考核合格的才可在战场上发射。

    而对一些射击不准的,则常常一个鸟铳手带着两个助手,大家在后面分别装火药铅子,装引药,而鸟铳手则只是负责射击。

    远处一些流寇跃跃欲试,再次冲过来,后排枪声再起,如此再打死打伤数人。

    突然遭到射击,前面那帮流寇胆战心惊的,有的还顽强的向前冲锋,但大多数已经士气大泄,不断往后面退却。

    杨秉义趁势率部杀过去,大家装上铳刺,将鸟铳当着长矛使唤,大出众人意料之外。

    流寇人数众多,除了主将亲军有穿戴盔甲防护之外,其他的身上则没有什么防护。

    义勇军则完全不同,抛弃全身铁甲,全身棉甲那种冷兵器重步兵防护模式,战场上穿戴的棉甲只是罩住胸部腹部肩膀等关键部位,如同现代简易救生衣(没有背部),重量轻巧,船上也不太炎热(只有正面部分),能抵御绝大多数武器正面攻击。

    对阵厮杀,由于正面有棉甲防护,根本不畏惧一般刀剑攻击,战场上敢杀敢冲,远非一般兵丁所可比拟的。

    在古代为何一支装备精良的官军可以大败十倍于己的义军,除了组织有序,除了弓弩等远程兵器之外,最重要的是官军多穿戴铠甲,不畏惧一般刀砍枪挑。

    杨秉义率部突然冲出,大家穿着简易铠甲杀过去,枪矛交错声声不断,刀剑相碰火星四射,期间受伤者发出哀嚎之声不绝于耳,远远看去,只见前面血肉横飞,受到惊吓的人群如潮水般退却。

    双方厮杀半个时辰,大西军足足被杀退半里之遥,直到张能奇率领亲军赶到方稳住阵形。

    就像前方介绍那样,张能奇所部亲军,大家一人一骑,多穿戴厚重铁甲,或者全身棉甲,在战场上或者下马作战,或者冲杀对方步兵。

    看到手下兵马士气低落,被对方杀退半里之遥,张能奇再也受不了,亲率两千亲军杀过来。

    大家穿着厚厚的铠甲,一路高喊着杀过来,声势甚大。

    对方边走边放箭,边走边放铳,希冀通过连续不断射击震慑对方,然后一拥而上解决战斗。

    杨秉义浑然不惧,重新整顿兵马,大家列阵完成,迎上冲杀过来的大西军精锐兵马。

    护卫兵将两门虎蹲炮放在阵前一丈之遥,待对方冲到百步距离的时候,点燃虎蹲炮,火光四射,散弹散落在方圆两三米的区域,冲在最前面的倒下三五人。

    对方仗着身上铠甲防护一面放铳放箭,一面向前冲锋,待六七十步的时候,号角响起,排成三列横队的鸟铳手开火轮射。

    虽然身上穿有棉甲,有的更是穿着铁甲,但根本不能阻挡鸟铳近距离射击,中弹者纷纷倒地,后面的高声叫喊着冲杀过来。

    如此者三,在伤亡十余人的代价下冲到阵前,但很快被随后赶到的义勇军战兵包围双方战在一起。

    战场上义勇军将士虽然英勇,但毕竟人少,大西军虽然人数众多,但除了各大都督手下少数亲军有很好防卫,战意高昂之外,那些裹挟而来的湖广兵、四钏卫所兵根本没有死战之心。

    双方在阵前你来我往厮杀不断,厮杀中大西军将士一个个叫苦连天,这两年军中伙食较差每天喝稀饭,现在夏天天气炎热在太阳下作战,中暑甚多。

    反观义勇军,由于大多数来自农村,入伍之后隔三差五的能够吃上晕菜,身体远非大西军缺衣少食的大西军所可比拟。

    面对盛夏,对方以逸待劳,张能奇内心虽有不甘,但无可奈何。

    义勇军虽然人少但多穿有简易铠甲,流寇虽然人多但除了主将亲军有穿铠甲之外其他没有任何防备,在战场上有甲战无甲,气势上明显强于对方。

    双方你来我往在烈日下厮杀,但都无法赢得战场绝对优势,都难以在根本上击溃对方。

    当晚各自收兵回营,张能奇、张文秀驻兵北门外较场口,与义勇军形成对峙之势。

211章 战场利器……夜袭() 
    当天晚上,杨麟组织夜袭,自从练兵以来,夜袭就是义勇军一种主要克敌制胜的手段,是义勇军战场利器。

    子时时分,王树极率部悄悄出营,绕道到侧翼。

    根据白天情况推测,这是大西军后军都督冯双礼防区,白天冯部厮杀一天,军中伤亡甚大,战斗力锐减。

    将士们蹲在地上吃干粮,王树极在拿起单筒望远镜仔细看着十里开外的义勇军中军大帐,大人特的交待,为了引导各部夜袭,将以灯光为好。

    大帐前面有五辆望楼车,通过悬挂灯笼数来指导各部,现在中军大帐一片漆黑,也就是还未发出出击的讯号。

    如此过了半柱香功夫,突然身边观测员指着远处燃起的一排灯光,密密麻麻的升上半空,照亮半边天空。

    王树极大喜,大家点燃火把,呼喊着杀了过去。

    七月天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很多人上半夜根本睡不着,哪知道挨到下半夜刚刚进入梦想,突然听到身后喊杀声四起,

    天空如同白昼,在袭营的时候,义勇军将一盏盏孔明灯放到半空中,看到天空一下出现这么多孔明灯,突然看到这种情形,很多人都慌了神,一个个更不知道如何是好。

    即便作战,但大家一天只吃两餐,餐餐稀饭,精神身体颇差。

    白天冯双礼厮杀一天,军中伤亡很大,很多人更是在这炎热天气下中暑。

    最前面则有十余个小队,他们三五成群,化妆成大西军模样,举着火把,带着一罐罐桐油,一排排鞭炮趁乱混进去。

    趁人不备,将一罐罐桐油扔在敌人帐篷上面,然后点燃,燃起熊熊大火,引起对方慌乱。

    或者趁人不备,将一排排鞭炮扔进去,这鞭炮爆炸声音就像放铳声音一样,密密麻麻的鞭炮声增加对方恐慌。

    王树极率领主力紧随其后,从后面杀入,一面放火,一面投掷震天雷,一面放铳。

    晚上大西军虽然有防备,但谁也没有料到义勇军胆敢在距城一里左右地带发动反击,夜袭部队,大家到处乱成一团,看到大西军从后面杀过来后,乱成一团,有的更四处逃散,更加剧恐惧气氛。

    听到本部兵马被袭,后军都督冯双礼惊慌失措的从一间大屋子里面爬起来,回头望去,满营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冯双礼高声叫喊,招呼兵马,但白天一战各部伤亡惨重,现在突然遭到袭击乱成一团,要想集合兵马组织反击难上加难。

    在王树极率部袭击冯双礼部的同时,通过大帐前面望楼车上的灯笼指引,前线各团各营也发动攻击。

    白天大家在后方作壁上观,休息一天,养精畜锐,现在杀出,正是时候。

    第1团游击将军杨成,第7团游击将军冯双礼率部杀出,分别扑向张能奇、张文秀所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