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鼎革-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佩服之余,大家开始检讨战争得失,正如大家所劝诫那样,杨麟也认为自己太过托大,中军实在太多弱小。

    有一个步兵团、两个团骑兵构成中军,面对一般敌军虽然自保有余,但若面对张定国这类将领则力不从心。

    除此之外,更应该检讨的明朝火器,由于枪管不过13mm,只能装填3钱的铅子,威力较少。

    过去义勇军面对没什么装甲的乌合之众,利用火枪当然能够战而胜之。

    现在面对披挂整齐的精锐兵马,五十步虽然能够破重铠,但对杀伤力有限,一些悍勇之徒中间之后居然还拼死冲杀,战场影响甚大。

    这大概是明末明军一大难题,众人议论纷纷,大家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建议使用大鸟铳,枪管过短导致药力外泄,宋应星等人解决之途就是增加枪管长度,实验证明只需要将枪管增加到1米2,全枪长度达到1米五,不但能破重铠,而且能射杀重铠下的目标。

    可以说明末军械研发人员,一般武人都认识到要提高鸟铳威力,当增加鸟铳长度。

    现在听杨麟提起,大家纷纷旧事重提,大家显得特别无助。

    作为穿越者杨麟虽然不信除此之外尚无他法,就像诺贝尔发明炸药,如果使用黄火药的话鸟铳威力当然倍增。

    但自己不是学化学的,更不知道黄火药制造方法,现在只有干着急。

    正在疑惑之际,突然抬头看到王之邦箭斗里面的重箭轻箭,内心有了主意。

    笑了笑,示意王之邦递过来,当即问射击之法。

    作为降将王之邦受宠若惊,当即解说。

    这硬弓射重箭,虽然射程近,但杀伤力甚大,软弓射轻箭,虽然射得远,但杀伤力颇为有限。

    琢磨只需将枪口扩大1/4,1。25的三次方接近2倍,就可用5钱的火药射6钱的铅子。

    根据冲量定律,质量*速度=作用力*作用时间

    即便在同样的出膛速度,威力也倍于从前。

    杨麟大喜,当即令人研究,如此用了三个月时间开发出一种新式大鸟铳。

    这种粗鸟铳接近10斤,为避免炸膛,在枪管底部足足加粗了一层。

    由于枪管较重,大家不能像过去那样平举鸟铳射击,而需要将其靠在肩骨上射击。

    但由于火药众多,这种鸟铳极容易炸膛,若清洁不干净,连续发射二十余次就可能炸膛。

    普通鸟铳由于威力较少,若非制造过程中偷工减料,很少发生炸膛事件。

    但毫无疑问这款粗鸟铳威力甚大,比起枪管达1米2,全枪长在1。5米的大鸟铳也不遑多让。

    其实明朝人已经意识到铅子重量不同杀伤力不同,在明朝广东省出现一种斑鸠脚铳,铅子重量达到50余克的鸟铳,威力惊人。

    但粗鸟铳(适合臂力较大的)、大鸟铳(适合臂力强身材高)、鸟铳(适合普通鸟铳手)过有优点,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并存,直到若干年后膛线传入之后才慢慢解决。

    这是后话,也是这战下来重大收获。

    当然这款粗鸟铳并不是一款非常完善的兵器,就像历史上出现的长鸟铳(清朝出现抬枪)那样,只能算一个历史过渡产物,要真正解决鸟铳威力问题,当优化火药配比,当使用膛线。

    但主角毕竟是穿越者,对枪械不可能太过了解。即便非常了解,也不能太过突兀,或者给人感觉大量开金手指的印象。

第194章 围四阙一() 
此战胜利,众人更信心慢慢,大家纷纷叫嚷着继续北上攻打郪县,如此以截断大西军通过驿道逃亡汉中。

    钱邦芑劝诫道:“大人,现在张定国、白文选已经大败,不足为惧。大人可率部北上,夺取郪县,控制皇华驿,如此就截断了大西军北撤的通道啊。”

    杨麟内心一惊,摇头道:“钱监军,水是需要疏导的,流寇就相当于这洪水,也需要疏导啊。

    我若攻占郪县的皇华驿,截断大西军退路,张献忠必然倾力来攻,如此主力陷在这里,反而不妙。

    围城讲究围四阙一,我们这次讨伐流寇也当如此,留下一条道,逼迫张献忠出川北北上抗清。

    不如派兵驻防射洪、遂宁等地,我先率部攻略潼川州其他县城,地方安定之后,然后再率部西征D。”

    众人见杨麟如此坚决,虽然感觉不妥,但也没有说什么?

    良久,为了活跃气氛,殷承柞说道:“大人,张定国有万人敌之称,若是任其在侧翼,恐威胁我军后方安全啊。”

    杨麟笑道:“话虽如此,但若无军粮,就像吕布那样的万人敌又有何异?

    张定国虽有号称万人敌,但为人颇为忠义,也有小尉迟之称,将来流寇若能走上正道,我看还是需要这张定国啊。”

    虽然上次差点命丧其手,但杨麟还是有公开招揽之意。

    众人不解,钱邦芑拱手道:“张献忠义子虽多,有张广才等人,但最有名的当属张可旺、张定国、张文秀、张能奇。

    大人你想招揽张定国,那你说说,你对这四大义子又了解多少呢?”

    杨麟沉思片刻,叹息道:“张献忠虽然出身流寇,但目光如炬,也算难能可贵的。别的不说,单看其四大义子,虽然都不到三十岁,但一个个自小投入军中,杀伐果决,独当一面,断非他人所可比拟的。

    这其中最厉害的是那个张可旺,其人奸诈,号称一堵墙,如此可见是一个狠角色,要想战场战胜对方着实不易。

    其次就是这张定国,有万人敌与小尉迟之称,为人颇为忠义,若能改邪归正,……

    张文秀虽然也算能征善战,但缺少当机立断的气魄,如此方为曾英所趁大败而归。

    而张能奇勇武无双,但不像张定国那样为文武双全之士。”

    众人大惊,在座的大西降将王之邦等人也连连点头称是,认为在大西军中,大家多是如此认为。

    看见座中有一两位颇不服气,杨麟特别强调,以后凡是碰到与张定国及其部属对垒,大家都需要小心谨慎,更是需要留下三成兵力以应付可能的危机。

    但杨麟考虑到历史发展背景,任命马鸣銮为潼川州指挥使,督率所部兵马驻防郪县,以防备北面大西军。

    潼川州包括郪县、盐亭县、中江县、潼南县、安岳县,岳至县、大英县,除了驿站所在的郪县、盐亭县、中江县之外,在大西军大败消息传出之后,地方乡绅纷纷响应。

    在杨先志、林时泰等人帮助下,义勇军相继夺取安岳县、岳至县、大英县,不断地盘大幅度扩大,辖下民众也增加甚多。

    潼川州紧靠D,自流寇入川以来,都为流寇所占,按理说应该荼毒最为惨烈。

    但四川面积极广,除了D平原之外,其他地方多为丘陵、山区,这潼川州与更北的顺庆府、保宁府都属于川中丘陵,很多地方虽然颇为平坦,但山丘一个接一个,一条条山沟接一条。

    河道两旁,山沟中,地势较为平坦处多是水田,勤劳的民众也在山坡上地势平坦处开垦旱地,由于红薯、玉米等南美高产农作物还没有传入,再加上这个时代丘陵地带开发颇不完整,斜坡处开垦的还不多。

    这个时候人口甚少,虽然少数住在山脚水草丰盛之地,但很多多住在寨子里面,山寨中虽然居住不太方便,但可以防盗寇、防虎豹等野兽。

    看着田里面载好的秧田,山坡上的高粱、黄麻、棉花等农作物,杨麟显得颇为奇怪,满遗说张献忠屠四川,历史上这两年张献忠就会被蛮清斩杀,怎么临近D的潼川州没有大屠杀的痕迹。

    打马进入一座山寨,看到寨子里面有百来人口,大家面黄肌瘦的,听到布政使大人来了,甲长更是让人杀了一只母鸡准备炖给吃。

    杨麟大惊,在商业经济还没有发展之前,养鸡可是农民一项主要收入,看到农户要杀鸡,连连制止,实在不得已,只是允诺是一枚鸡蛋。

    甲长感到怪不好意思,不要说布政使大人大驾光临,知县也未曾听说过,现在大人来访吃得如此寒酸,怪不好意思的。

    谈起这几日经过,村民感到实在颇遭,隐隐约约的,第一年地面还算清静,也没有什么盗匪,大家还算安居乐业。

    大西军驻防潼川州以来,虽然也曾经杀人,但所杀的多是大明官员,反抗大清的义士,以及其他民众,但很少杀普通老百姓。

    但自去年八九月之后,明军在战场逐渐掌握主动,民间很多豪绅、读书人反抗大西军,再加上盘踞大山老林的土匪豪强什么的,地面变得颇不安宁。

    一些土匪豪强扮作大西军打粮,而大西军将士常常迫使民众缴纳钱粮,稍不合意则严加惩戒,如此有的地方也如同土匪那样出现打粮这种事情。

    但大家住在山寨之中,大西军要想杀入难上加难。

    有的得罪大西军的山寨也颇有心计,大家平日耕种、训练,看到大西军杀来,大家退回山寨,连老人小孩都据城防守。

    大西军火炮颇少,要想攻破这些山寨也颇为困难。

    大西军所索取的不过是粮食而已,过去官府也这样勒索,有的时候更为残暴,大家见惯不惯。

    这半年下来,大西军攻灭几个山寨,由于大家住在山寨里面,而大西军很多也是拿着冷兵器,攻打起来也颇为费力。

    有的村庄被屠灭,有的村庄保全。

    虽然各地都有人被残杀,但粗略计算所杀的远不到百分之四五,远未到屠四川的境地。

    而杀民众更多的则是当地土匪,即便加上土匪杀戮的也不到1成。

    由于D平原遭了灾,各地流民甚多,有的占据山林以打劫为生,他们不断勒索周围山寨。

    不但抢走民众手中粮食,更使得很多田地没有耕种,民众粮食歉收。

    一年不到,被杀戮近一成,很多人都认为乃恒古未有之大屠杀,大家看到官军开进,常常拿出家族里仅有的水酒以表达欢迎,提起流寇大家咬牙切齿,提起土匪更是深恶痛绝。

    潼川州与顺庆府情况不一样,当然政略也不一样,正如钱邦芑等人建议的那样,潼川州应该以稳定民心安置流民俘虏保卫地方为主、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过去施行地方自治,朝廷只是委任县级官员,地方施行自治,新政能够保证成功,最主要的是建立乡村组织。

    要稳定民心,报剿匪,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乡村组织。

    这几年义勇军名声鹊起,再加上流寇土匪这几年杀人放火,民众不胜其烦,当地乡绅、民众都颇为支持。

    按照过去习惯,从地方上选派一半官吏,从附近州县选派知县、县丞、主薄与兵房、刑房主事书吏,迅速的组建地方政府,建立乡村组织。

    杨麟秀才出生,军中读书人甚多,很多帮办、司务长什么的都识文断字,有的更是曾中过秀才,再加上每半年开办一期军官训练营,这些帮办、司务长见识当然不一般。

    这半年以来,为强化地方工作,常常向地方分派一些军中官员,包括这些军中司务长、帮办,包括重伤身体残疾不能继续作战的,或者选派在地方上政绩较佳的官吏再到他县为官。

    由于长期磨砺,再加上过去也有推行新政,这些人政务能力远比过去师爷为佳,更遑论很多书呆子举人、进士。

    不到半个月时间,给地乡村组织得以建立,基本上每个集市建立一个乡公所,如此大的县有十余个乡公所,小的县也有五六个。

    结合过去各村寨的民壮,基本上一个乡一个保安中队,由乡长带着,大家聚拢在一起,以进行军事训练。

    而于此同时,派往各县的部队开始剿灭深山老林的土匪。

    自从地方政府建立以来,大家分明感到其中变化,最显著的就是在各地道路两侧写满各种标语。

    如保境安民,村民自卫

    参军光荣,保家卫国,民众卫士

    安置流民,剿灭土匪,保卫地方太平

    只要有力气,只要勤劳肯干,何愁家中不温饱

    休养生息,良田田赋每亩15斤,旱地每亩6斤,丁赋1钱二份。

    ……。

    除了这些标语之外,就是衙门南墙外张贴着《大公报》,各乡(各场)显眼处张贴《大公报》

    知县、县丞、主薄与新任命的各房书吏常常与乡长一道来到各乡各村

    过去官员多敲锣打鼓,衙役开道,而现在只是三五随从而已

    过去吃饭完全依靠摊派,现在吃完饭要给钱什么的。

    官府衙门建立的同时,派往各地驻军开始剿匪,最初进展不大。

    随着乡公所建立,各乡保安大队组建,土匪几乎没有什么藏身之所。

    过去大家依托山寨劫掠百姓,抗击大西军,但义勇军开到,那些义军则纷纷投靠,宣布改邪归正

    少数以劫掠为生的土匪虽然还想负隅顽抗,但有地方民团帮助,再加上义勇军大量装备虎蹲炮、佛朗机炮,大量装备鸟铳,那些饭都吃不饱的土匪怎么是义勇军的对手?

第195章 食盐……一路妖魔鬼怪吃唐僧肉() 
在潼川州建立县衙门、乡公所,驱逐流寇,清剿盘踞在各地土匪恶霸的同时,杨麟将更多精力放在扩军与革新明末弊政基础之上。

    此次潼川之战,共俘虏万余人,再加上那些土匪无赖,地痞恶霸什么的,俘虏人数更多了。

    按照过去经验,除挑选年轻力壮,品行端正之辈进入义勇军之外,少数惯匪进行劳教之外,其他的则交于地方乡里长看管。

    兵源除了来自俘虏,最大来源就是地方保安队,或者自愿入伍的壮丁。

    被大西军统治两年,地方破败不堪,很多家庭经济生活非常困难,有的更是难以为继。

    一些家庭人口较多,家里没有多少粮食的,也希望家中壮劳力能够外出谋求一条生路。

    那些孤身一人的,也希望出去闯闯。

    参加义勇军,有五两银子补助(饥荒年也超过四担大米),每月有1两多银子,完全可以解决一家生计。

    短短半个月,义勇军扩军两千,现在王树极、马鸣銮两个独立营扩编为两营制团,其他各团则更扩充为3营建制。

    除此之外,最大变化就是组建独立佛朗机炮营,以配合战场作战。

    在潼川州之战中,刚刚组建的炮队大方异常,战事刚刚结束,杨麟决定组建由樊明善负责的佛朗机炮营。

    佛朗机炮营满编500人,含四个佛朗机炮大队与一个后勤大队。

    与其他地方不同,潼川州存在大量小的盐矿,在前世死海文明全世界,在潼川州遂宁县也有这样一个死海,蕴含着大量盐矿。

    在封建王朝纸币等金融工具还未开发之初,食盐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在一定情况下替代现代金融成为国内最赚钱的行业。

    新政慢慢推开,地方逐渐安定,在众官员处理日常事务的同时,杨麟则将注意力放在盐赋上面。

    在顺庆府的时候杨麟就关注盐政,但顺庆府不产盐,当时主要关注食盐销售环节,潼川州则不同。

    《管子?海王》记载,管仲为齐桓公算了一笔账:一个具有万辆兵车的大国,1000万的总人口中应纳税的人约100万,每人每月征收30钱,一个月也就3000万钱;

    但另一方面,只要每升盐加价2钱,因为食盐销售严格按照户籍实行“计口售盐”,每月即可多得6000万钱,远超过每月30钱高额人头税带来的收入。

    在汉武帝时,通过桑弘羊推行食盐民产,官运,民销等专卖制度,为抗击匈奴带来大量金钱。

    虽然隋朝有废弃食盐专卖制度,到唐朝末年方重新施行盐铁专卖制度,经过数百年发展,盐赋成为仅次于田赋丁赋的全国第三大税赋。

    在明朝的时候,蓬溪、郪县、遂宁等各地都相继发现盐矿,当地民众开采,然后卖到各地州县去。

    在东方小的时候也曾经多次听爷爷谈起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到蓬溪挑盐来买,可以说在交通不太发达的明代遂宁食盐保证了整个川东北食盐供应。

    现在控制了潼川州六县(蓬溪、射洪、潼南、遂宁、乐至、安岳)之后,这天潼川知州秦民汤召集八大盐矿矿主,潼川州四大盐商,几个私盐头子来到衙门。

    现在看到会场上竟然同时出现盐场主,出现盐商,出现私盐贩子,不要说这些人,就是旁边的衙役也感到气氛紧张到极点,有的甚至紧握着手中的板子,稍稍不对就冲过去痛打一顿。

    大家互相用眼睛鄙视着对方,如果不是身处衙门之中,可能有的人已经冲过去扭打在一起,而就在这时一个衙役高声喊道:布政使大人到,大家请保持安静。

    听到这些,这些人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裳,看到杨麟走过后抱拳问好(明朝不同于清朝,人都有相当的人格的)。

    杨麟转过身,看着众人笑道:“大家请坐吧,大家可能也知道我的口头禅是税赋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作为地方官就应该为民众争福利啊。

    各位,这两天我看史书,有一点感到非常不明白,现在特的向各位大家请教。

    《宋史?通货志》说宋朝盐引每张,价6贯,也就是每引相当于需要6两银子的税赋,每斤食盐北宋要缴纳要缴纳30文铜钱作为税赋。

    我大明将全国分为10大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食盐重量为300斤(大引)。

    万历四十五年时改为纲盐法,官府不再干预盐务,只管抽税,一小引盐(200斤)只需要缴纳2两银子,每斤食盐10文铜钱,远远低于宋朝水平。

    大家说说,我大明官盐是不是应该卖得比大宋低?”

    众人一愣,对古书大家没有研究,但杨麟既然这样说,大家都纷纷点头道:“大人,我大明皇帝体恤我们商人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啊,大人,我大明施行仁政啊。”

    杨麟乐呵呵一笑道:“是吗?朝廷既然如此善待我们商人,我们商人也要善待普通乡亲啊。

    在《宋史?通货志》上清清楚楚写明一斤盐市场卖价不过50文铜钱。

    反观我们大明,官府税赋只收到每引2两银子,每斤盐不过10文铜钱,你们看看,你们到底买了多少银子?

    官盐市场零售价格有的地方买到2,3钱一斤,私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