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激战一个时辰,马贼死伤六七十人,胡九思不敢再战,准备打马逃回二寨子,但在半道上被义勇军所截住。
原来听到双方接战的消息,杨麟内心一喜,连忙率领剩余兵马赶到,远远的通过单筒望远镜看到冯有庆已经控制局势,判断胡九思可能重新逃回二寨子再做打算。
于是趁双方交战之际,令第3营都司龙之帧率领所部绕过去,如此才挡住退路。
前有阻兵后有追兵,双方又在丘陵地区交战厮杀,看到义勇军源源不断杀到,胡九思叫苦不迭,到最后迫于无奈,只得率部向东逃走。
看到胡九思往东边逃走,伍大柱率领护卫营仅有的三十余骑赶到。
胡九思大惊,但无计可施只得硬着头皮迎上去,企图依靠人数优势冲散对方,然后逃出战场。
但令人惊讶的这支骑兵与其他骑兵,这些人不像其他官军骑兵那样躲在远处放箭,而是勇敢的迎上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胡九思压抑住内心的恐惧,生死一线,准备贴身肉搏。
前面两马相距二十步的时候,突然见对方左手抓住马缰,右手举起一支三眼铳,近距离瞄准,在两马交错之时扣动扳机。
火光燃起,三枚铅子迸出枪口,在十步开外射向同样飞奔而来的骑手。
突然遭到重击,前面骑手挣扎了一下跌落马下,后面骑手受到惊吓,纷纷勒紧马缰不知如何是好。
而趁此机会,伍大柱率领骑兵中队杀到,一阵混战,将对方赶回营中。
看到对方欺负自己阵中缺乏善射的骑手,看到对方骑手武器如此怪异,根本不需要点火就能放铳,看到对方骑手有的将三眼铳当大棒使用,有的更是在上面加了一把长长的铳刺,土暴子骑兵不知如何应对,大家如同受到惊吓的羊群四处溃散。
东边不良西边亮,现在胡九思顾不得四处溃散的骑手,率领贴身护卫向西逃走,但西边根本没有设防,大家如同被驱赶的羊群,纷纷向西逃走。
如此跑了十五里路,大家人困马乏的,正准备休息,但恰好与姚崇烈相遇,双方一阵厮杀,虽然围歼对方残余兵马,但胡九思还是带着十余个亲信抄小路逃走,投奔保宁府的刘进忠。
听到胡九思已经逃走,山寨上的土暴子士气大跌,有的虽然想负隅顽抗,有的则四处溃散。
龙之帧集中五门虎蹲炮,连续不断轰击,而趁此机会,
姚崇烈集中十余门大号佛朗机炮猛轰山门。
而趁次机会,王皋率领三十余敢死队偷袭成功,从后山爬山山寨杀入寨中。
龙之帧趁乱攻山,到天黑之前控制二寨子。
杨麟重赏众人,大家在二寨子上安营扎寨,以待第二天渡过恩阳河,赶往巴县。
第二天一早,探马来报,黑天星王高听到巴县已失,慌忙率领所部向二寨子靠拢,希望与胡九思合兵一处然后再行定夺。
刚走到半道上,情势陡变,胡九思兵败逃走,义勇军占领二寨子。
众人大惊,王高召集众人议事,有主张化整为零逃走的,有声言投靠义勇军的。
王高犹豫再三不能决定,身边刘半仙劝诫道:“星君虽曾为姚黄当家的,但比起黄龙、黄龙、袁韬诸人,恶行不彰。
杨麟贡生出身,远非那些武夫所可比拟?
杨麟治军甚严,更是爱惜百姓,现在虽然是乱世,但其治下民众安居乐业,士民百姓愿意归附。
星君虽然过去曾与义勇军交战,但亦曾与二哨杨三,必反王景可勤交好,现在两人都为其手下大将,星君何不连夜派人前往求得书信,率部归顺义勇军,如此至少生命无忧。”
平日王高对这刘半仙言听计从,现在更是连声称善,当即派出信使连夜前往巴县,求得保证,然后率领所部赶到二寨子,率部归顺。
王高跪在下首坐卧不安,殷承柞早将景可勤书函递到案前。
杨麟突然脸色一沉,问道:“王高,听说你投降我义勇军之前,曾经忐忑不安,你帐下刘半仙献计,让你向景可勤求情。
你说说,可有此事?”
王高没有感到语气的变化,立起身体,面带笑容,连连拱手称是。
杨麟一拍案几,怒道:“好一个王高,还没有投靠之前就拉帮结派了?
我饶你,那不是因为你过去与景可勤友善,那是因为你罪行不彰。
我不饶你,即便手下众人都为你求情,我也定不轻饶你。”
王高大惊,满脸汗珠一颗颗的滚下来,连连拱手,连连称罪。
杨麟摆了摆手,众护卫一拥而上将其拖出去,狠狠的打了五十马鞭,然后血肉横飞的拖了回来。
看着血肉模糊,哀嚎不已的王高,杨麟走下台阶,提起其衣襟,瞪着其眼睛,问道:“王高,你知道本将为何要打你鞭子吗?”
王高连连摇头,有气无力道:“大人,小的愚笨,但小的知道大家都说大人是大英雄,大人为民做主,是大清官。
小的虽然不知道所犯何事,但从今以后,定以大人惟命是从。”
杨麟呵呵笑了笑,拍了拍王高的肩膀,说道:“王高,我这次打你鞭子,就是告诉你,我只会因为手下将领的个人行为好坏做出相应的处罚,而不会考虑那个求情什么的。
现在,明白了?”
王高一听,强忍着从地上爬起来,口中连连点头称是。
杨麟将王高所部所编为一个大队,任命其为大队长,暂归护卫营统辖。
第170章 艰难米仓道()
如此耽搁一天,1646年正月初三,杨麟率领大队人马渡过恩阳河,经过一天急行军,天黑时分赶到巴县。
福不双至,到达巴州城的时候,快马来报,听到义勇军相继大败黄龙、胡九思之后,正与杨秉义所部西路军厮杀的土暴子大惧,大家纷纷逃往北边的南江县,以与争天王袁韬回合。
如此巴州三县,只有偏远的南江县尚在敌手,杨麟大喜,下令部队扩编,参战各部根据战功大小各增加1…2个大队。
考虑到土暴子长期霸占巴州,地方早已经破败不堪,为今之计就是恢复秩序,当即以川北参政的名义委任渠县知县王光先为巴州知州。
留下冯有庆第7营驻防巴县,而亲率护卫营、龙之帧第2营、景可勤第6团、卜宁骑兵营逼近南江县。
面对两路大军,争天王袁韬不想坐以待毙,率部杀出,企图围歼杨秉义所部东路军。
但其时土暴子人心惶惶,且义勇军早在沿途布置暗探,如此消息为杨秉义所探知,如此决定将计就计。
由马鸣銮率领第9营走在前面故意进入伏击阵地,然后待土暴子杀出之后,杨秉义率部前后夹击,土暴子大败,袁韬与数百亲信杀出重围,一路逃往到大西军控制的保宁府。
自此只用不到十天功夫义勇军一举占领土暴子盘踞三年之久的巴州老巢,打开进军汉中的门户。
穿越至今,杨麟最大梦想就是避免四钏大屠杀的悲剧发生,短短十七年,四钏由人口大省变为虎狼出没其间的人间地狱,川人也由千万之数变为不足八万,可以说百不存一。
四钏民间流传张献忠屠川的各种传说,但从张献忠入川至今一年半有余,张献忠虽然屠杀蜀王宗室,杀害陈士奇、刘之勃等大明官员,杀害忠于大明人士,大西军虽然在各地强征劳役,掳掠牲口,破坏地方生产,但比起明末清初官僚统治,比起历史上蛮清种种暴行,张献忠至今还算不上滥杀之人。
有的时候还让人感到张献忠殚精竭虑的维护其统治,感到张献忠对老百姓朴素的爱。
比如进入四钏,张献忠可是打着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官僚统治的旗号。
进入四钏之后,张献忠下令三年免征。
虽然各地反大西势力风起云涌,有的地方接连多个知县被杀,但大西军却没有迁怒于百姓。
这让杨麟感到迷惑,难道张献忠是一个好人,难道张献忠屠川是满清扣在其头上的屎盆子?
在击退张定国所部进犯之后,杨麟就一直琢磨这个问题,考虑着如何避免悲剧重演,思前想后,决定率部阻挡蛮清入川。
蛮清盘踞陕西、湖广,入川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沿长江逆流而上,经过緟庆进入四钏。
另一条则是通过汉中进入四钏。
历史上蛮清肃亲王豪格通过汉中进入四钏,然后斩首张献忠于西充县。
如今大顺降将贺珍占据汉中,如此要避免悲剧重演,就需要兵进汉中,阻挡蛮清入川。
这也是杨麟这次进兵的主要目的,虽然知道顺庆府方向不稳,但打着剿灭流寇的名号兵入巴州,控制米仓道,以此威胁汉中,避免悲剧重演。
站在南江县城墙上,望着外面层峦叠翠,一片片幽深的原始森林,透过单筒望远镜看到几户点缀期间的人家,望着这一切杨麟暗自摇头不已。
与前世相比,虽然平原地带、平坝地带多有开发,在有的地方人丁也不比青壮外出打工的二十一世纪稀少多少,望着那些平原平坝地区,感叹古代富庶,社会人丁兴旺。
但那只是平坝地区,如果说平原平坝地区人口可达二十一世纪二成三成,那么丘陵地带则人烟稀少。
由于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还没引进,民间多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再加上山间不时有野兽出没,在明朝丘陵非常不适合人民居住。
在丘陵地带大家多在森林中间开发一片平地,或者在山沟中间开发一片片梯田或旱地,这种田地不但产量不高,而且也没有完全开发。
如此在明末川北丘陵地带很多地方还非常荒凉,很多地方也未得到开发,其人口则不到二十一世纪农村人口的一成。
在川北丘陵地带如此,南江县接近秦岭余脉,山峦迭起,原始森林众多,在土暴子荼毒之后,各地人口只有用稀缺来形容。
为了抵御虎豹猛兽,大家不敢散居各地,而四五户人家结成村寨居住,常常方圆数里才能找到这样一个寨落,可以说人丁稀薄。
望着前面大山,简单统计着全县人口,3400平方公里面积不过5万人,比起前世的内蒙古还要少(内蒙古20人),根本无法成为稳固的后勤保障基地。
杨麟盘算着最经济的粮食运输通道,顺庆府城、广安州粮食通过渠江运输到南江县,河道蔓延达八百余里。
蓬州、达州粮草征集民力运输到南江县,达到三百余里。
然后再通过五百里米仓道运输到南郑。
与其他驰道便于马车行走的不同,米仓道道路十分狭窄,根本不便于大车通过,要将粮食运到南郑,需要通过马帮。
从汉中到巴州,每天有数起马帮经过,这些马帮三五成群,一个马帮多有二十多匹骡马,他们穿梭于千年古道,从汉中将食盐、布匹运输到巴州,或者从巴州将茶叶、银耳运输到汉中。
除此之外,每天还有数百背二哥,他们一个个背着百余斤的物品,穿梭于古道
千里运粮,士有饥色,若是靠马帮的骡马、背二哥的肩膀,要将粮草运往汉中,必然是难上加难。
到现在杨麟才明白为何历史上大军多选择金牛道,而不是米仓道,到现在才明白通过米仓道进入汉中的困难。
若自己率部进入汉中,需要破坏自己誓言,那就是良田田赋每亩6升大米,旱地每亩6升小麦。
虽然杨麟知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决定尝试,或者换一个别的名目?
就在杨麟陷入沉思之际,汉中守将派来使者求见。
原来被蛮清封为汉中总兵的前大顺将领贺珍在去年十二月自称奉天倡义大将军(这是李自成用过的头衔),在杨麟率部攻占巴州的时候已经率军两万通过栈道进入陕西。
现在杨麟率部攻占巴州,其前锋直抵米仓山,留守汉中的副将郭登先大惊失色,急忙派出使者前来谈判。
听到贺珍反清复明,杨麟内心大喜,如今汉中重新回到友军控制,至少没有立刻进兵汉中的压力。
义勇军虽然采用精兵策略,但如今控制地盘不过十五个县(顺庆府九个、巴州达州各六个),人口不过一百四十万(地盘相当于如今南充市、广安地区、达州地区、巴州地区,人口超过两千万)。
而野战部队不过八千,守备部队一千,地方民团四千五百人,总兵力接近一万四千人。
虽然对方民团开支较少(每年训练一个月,每天费用6分银子,执行任务每天有5分银子补助),守备部队俸禄较低,但这也是目前兵力扩充极限,如果再扩充,就难以保障部队军需了。
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扩充自己实力,以待未来未来蛮清入川之际有充足实力抵御外辱。
第171章 短视()
就在杨麟犹豫不决的时候,门房来报,声言四省总督王应熊派来信使,希望义勇军能够从顺庆府发兵,以南北夹击张献忠。
原来经过一年休整,如今川南、川东明军实力大增,王应熊与川陕总督樊一蘅在川南犒军,计划集中兵力猛攻大西军,恢复CD。
义勇军盘踞川北,地理位置异常重要,可以与川南明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更为重要的义勇军兵强马壮,不到十天大败张定国、白文选所部大军,不到半月时间内荡平为祸川北数年的土暴子姚黄之祸,兵势大振。
去岁川内明军曾与大西军多番血战,虽然副将曾英用计大败抚南将军张文秀,副将杨展也曾经大败大西都督张化龙,但与义勇军战绩相比,还是逊色甚多。
在顺庆城下,义勇军与来犯的三万大西军血战十天之久,以寡敌众,大败对方,取得胜利。
王应熊、樊一蘅、马乾等人一致认为,若川北义勇军从顺庆发兵,如此流寇必败无疑。
但义勇军属于一支地方团练武装,其战略战术完全自主,根本不听四省总督府调遣,颇让人头痛。
月前接到钱邦芑的书札,声言杨麟可能率部夺取巴州,计划兵进汉中,以阻挡满清入川。
王应熊大惊,若义勇军北上汉中,如此就不会从北面围攻大西军。
为了拉拢义勇军,王应熊方才派川东参政刘鳞长前来顺庆阻止,谁料到刚刚到达顺庆,义勇军已经攻占巴州,兵锋之盛,让人瞠目结舌。
简单看完,随手交给旁边的殷承柞、冉麟、张琅等人,然后坐在上首闭目养神,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冉麟是巴州举人,在土暴子盘踞巴州之时,曾经率领地方豪强与之作战,义勇军进入巴州之时,冉麟利用在地方威望提供情报。
刘鳞长拱了拱手,问道:“这是四省总督王大人,川陕总督樊大人,四川巡抚马大人商讨数月,拟定的策略。
大人少年英雄,现在更一举平定土暴子之乱,其见识远在一般人之上,大人亦为如何?”
杨麟内心一惊,史书明载,今年大西军将会弃CD,撤离之后张献忠在顺庆府西充县被鞑子斩首,而在之前,大西军很可能倾全力攻打顺庆府,要破解次迷局,唯有两条途径。
其一义勇军进入汉中,断鞑子长驱直入进入四川的可能,如此张献忠虽可保全,但如此两面受敌,顺庆府、汉中府将得而复失,且义勇军可能全军覆灭。
另一种当然是自保,抢占地盘,增强实力,但如此之下大西军必然更加孱弱,张献忠必死无疑。
无论选择何种途径,都会留下无穷祸患,苦思冥想数月,杨麟不能决。
如此虽然难以挽回大局,那么就该如何利用当今局势。
四省总督王应熊等人对围殴张献忠颇感兴趣,既然如此,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一面彰显自己先见之明获得名声,另一方面则扩大自己影响力。
想明白之后,杨麟连连摇摇头道:“既然是各位大人商议的,我们这些芝麻绿豆官员执行就是了。
但稍稍有常识的都知道,要保证四川安宁,必先保汉中,现在贺珍虽然弃暗投明,率领两万精兵杀入关中,但敌强我弱,这两万兵马又能顶什么用?
我们窝里斗,虽然将张献忠打败,但如果蛮清占领汉中,兵入四钏,难道要我们重蹈当年蒙古铁骑的苦果?”
众人大惊,杨麟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批评当朝内阁大学士,四省总督,川陕总督?
但在大明朝廷那可是主张言论自由的,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大明言官言事,读书人论政,这是常有之事。
仔细推敲,杨麟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四省总督王应熊,川陕总督樊一蘅所思的四钏大局,如何歼灭为祸地方的大西政权。
而杨麟所思的则是如何保全四钏全境,免遭建奴铁骑之害。
刘鳞长感到左右为难,长叹道:“大人所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总督大人,巡抚大人如此决策,料想也有他们的道理。”
杨麟内心一喜,满脸不屑道:“大家鼠目寸光,根本不管天下大势。
当日朝廷诸公联虏灭寇,就是太鼠目寸光了,就是太着眼眼前了。
其结果就是蛮清消灭流寇,然后兵分两路伐我大明,最后我留都被占,弘光帝被鞑子所掳走。
现在也是如此,我们大家只想到流寇,眼睛只盯着流寇,而不是思考如何保卫家乡,阻挡满清铁骑入川。”
刘麟长无言以对,只得一再要求遵守四省总督王应熊,川陕总督樊一蘅的调令。
抱怨半天,在大家接连相劝之下,杨麟不再公开批判四省总督的方略。
刘鳞长内心一喜,拱手道:“大人,川南大军将于四月进军,不知道大人何日进兵?”
杨麟想了想,不置可否,叹息道:“自古四川有上川下川之说,要想保证四川安全,必须控制上川。
现在官军刚刚控制巴州,但土暴子盘踞巴州多年,地方不稳。
且贺珍部关中战事未果,再加上保宁府刘进忠蠢蠢欲动,若要西征,总要后方没有什么威胁吧?”
杨麟虽然据实回答,但听在众人而中则不是这样。
虽然年轻,但杨麟似乎熟悉为官之道,对于不想做的事情,想想给软钉子,而不是公开拒绝。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