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麟问道:“今年一些地方粮食歉收,再加上地方遭了土暴子,过去你们征收钱粮两个多月,不知有多少人员抗捐抗租?”
众人沉默不语,杨麟瞪着吏房主事刘先发道:“刘兄,你在前面带路,我去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抗捐抗租?”
大家没有办法,刘先发在前面带路,一行人来到县衙前面的牢房,远远听见里面哀叫声此起彼伏,进入一看牢房里面到处都是人。
指着一个个瘦骨嶙峋叫苦连天的人群,杨麟问道:“官军刚刚光复仪陇不到两个月,怎么牢房里面全都是人,大家说说,这些人到底身犯何罪?”
众人黯然神伤,刘先发拱手道:“汝贞,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刁民?官府下乡征收粮草,大家不愿意征缴粮食而已。”
话声没落,牢房里面传来一阵叫骂声,一个汉子大声嚷道:“大人,他们胡说八道,今年虽然地里面粮食歉收,地方也遭了土暴子,但凡家里面能喝上粥吃上稀饭的没有那个抗捐抗租。
大人,前几月各个道口明明写着良田每亩1斗,旱地每亩6升,他们可好居然让人将字刷掉,每亩良田田赋居然收到两斗三斗。
兄弟们气恼不过稍稍上前理论,他们可居然拿着铁链抓人。
大人,这牢房里面百余人,基本上全都是被他们锁拿而来的良民百姓啊。”
杨麟大怒,双手紧按刀柄问道:“这位大哥说的是不是?父母官父母官,圣人就是要各地官员要像父母这样善待下面的黎民百姓。
这些乡亲到底是谁逮来的?真是丧心病狂,为了贪墨乡亲们的财物比土暴子还要凶残。”
刘先发拱手道:“汝贞,上官催逼甚急,大家不得不抓两个人交差。但最得力的就是典吏刘麻子,弟兄们稍稍不从就被他打骂,这里有一半乡亲是这样被抓而来。”
瞪着旁边执刀而立的亲兵,杨麟吼道:“各位兄弟,我们里兵是干什么的?”
伍大柱一听挥起右手答道:“吃乡亲们的饭,穿乡亲的衣,保乡亲平安。”
杨麟吼道:“现在有贪官污吏目无视国法,如此欺压百姓,你们怎么不将他捆来治罪?”
典吏刘麻子大惊,横刀而立想要反抗,但这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还没有等其拔出刀准备反抗,就被两个兵丁打翻在地。
过去耍横惯了想不到对方来真的,刘麻子汗流如注满脸卡白,瞪着众人声音颤抖,说什么杨麟不过地方守御千总没有职权处理自己这朝廷命官(古代州县知县、县丞、主薄、典吏等为朝廷任命,是官员)。
声言杨麟身边兵丁甚少,大家若铁板一块拼死反抗,不会吃亏。
但刘麻子千算万算没有料到绝大多数是墙头草,过去很多衙役作为跟屁虫巴结,那是因为其朝廷命官身份,缺了这个身份谁理他这样一个外乡人(明朝施行异地任职制,知县、县丞、主薄、典吏等都是外省人士)。
除此之外,衙门衙役有一小半本为里兵,其中数人更是杨麟昔日手下,这些人多来自乡野对官府横征暴敛本来就深恶痛绝,前几日追随刘麻子下乡催粮,所求的不过富贵饭碗而已,但在内心深处大家多反对官府乱摊派。
这些战场受伤,或者其他原因被分派到衙门做衙役,很多是因为杨麟而获得富贵,现在一见形势不对怎么可能做对,有的甚至帮忙按住对方听候发落。
刘麻子没有认清形势,被按住后哀嚎不已,言语威胁道:“杨麟,你,你反了,我虽然行为不当但是朝廷命官(不入流的),你当众殴打朝廷命官,你,你想造反不成?”
见对方如此不识时务,杨麟脸色一沉,一耳刮子打过去结结实实打在对方脸上,留下明显的五指山,打得对方气势为之一挫,方一手抓住对方衣襟说道:“不要说打你,就是杀了你也属应该。太祖高皇帝曾经传旨地方,但有官员贪污受贿为非作歹的,地方乡绅可将其械送京师治罪。
秦知县,你是举人出生,见识当然与我这个普通秀才不同。
在你治下这个刘麻子横行霸道欺压良民,即使算上各种摊派一亩良田田赋也不过一斗,他可好居然收到三斗,百姓分辨两句居然被拘禁百余人,你说说,这种人该当何罪?”
秦民汤连连用汗巾揩掉脸上汗珠,声音颤抖道:“杨将军,你,你,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杨麟当即大手一挥,几个汉子将其按倒在牢房里面当众狠狠打了五十个板子。
与卫所兵不同,蓬州兵属于地方里兵多来自贫苦农家,官府横征暴敛大家深受其罪,现在逮住机会那个不将怒气发泄在对方身上。
最初刘麻子还逞英雄大声叫喊不已,二十个板子下去之后痛苦不堪,哀嚎不已连连求饶,五十个板子下去之后整个人如同烂泥似的站不起,申咦着被架了下去。
俗话说为官需要恩威并施,打刘麻子板子不过立威,立威之余杨麟开始数恩,但这恩可不是这些衙役,而是那些被关押的百姓。
看到为大家做主打了典吏板子,吴极归带着大家跪倒在大堂前面,口中高声叫喊着青天大老爷。
杨麟将众人一一扶起,声音哽咽道:“各位乡亲,今年粮食收成不好,地方也遭了土暴子,这些大家都知道。
但上官催逼甚急,朝廷赋税不能延迟否则耽误国家大事,练兵也需要钱,官府征收税赋不得已啊。”
众人相视一眼,良久吴极归等人重新跪下,叩头道:“大人所说在理,刘麻子往日残暴出了名的,今天你为大伙除了胸中恶气,大伙感激你。
但大人啊,我们也实在没有办法啊。不说这几年天灾连连地里歉收,不说土暴子横行耽误生产,单说这官府摊派也太狠了啊。”
瞪了瞪旁边的秦民汤,杨麟将吴极归等人再次扶起,叹息道:“我本地方秀才当然知道大家难处,这也是刚刚收复仪陇之时我的主张,那就是官府收回地方商赋征收权力,就是官府不再向大家摊派。”
众人面露喜色,但一个个仍然显得特别急切,不摊派总有一个数目啊,不同数目缴纳税赋完全不同。
古代商鞅为了取信于民重赏搬动柱子的汉子,一门心思发展的杨麟当然也不例外,当即宣称光复仪陇县城的政策仍然有效。
那就是良田田赋每亩一斗,旱地田赋每亩6斗。
过去官府层层摊派三四倍于朝廷正赋,现在听官府已宣称废止,众人大喜过望,大家欢欣鼓舞,有的更是连连跪下叩头。
众人颇受感动,一个个再次拜倒在地,口中直言大家若不体谅那真的是良心被狗吃了。
第53章 暗助流民吃大户。()
送走这些无辜村民,杨麟重新布置各房主事、各保保长收粮之事,严防大家耍心机欺压无辜百姓。
各房主事,各保保长征收普通农户尚可,而那些官宦之家则万万不可能。若不将这些官宦人家压下去,会出乱子的。
仪陇最大的官宦人家乃城南的侯家庄,侯耀祖进士及第,现在外省担任参议(正三品),侯家当家的侯蟠也是一个贡生,侯家在地方一言九鼎,为士林领袖。
侯家庄在城南二十里,这天早上杨麟率领一个总旗的兵丁赶到,兵马在一里开外安营扎寨之后,知县秦民汤坐着轿子,杨麟骑着战马来到庄门前面。
听到庄外来了一群兵丁,侯家庄上下敲锣打鼓的,男丁都上了寨门,一幅如临大敌的样子。
现在听到官府前来征收田赋,侯蟠气恼不过,好说歹说就是不开门,双方僵持半个时辰。
看到如此结果,秦民汤一个劲埋怨,而杨麟根本不以为意,调转马头就离开回到驻地。
看到堂堂知县夹住尾巴跑了,侯蟠显得颇为得意,看着身边壮丁说道:“这个杨麟以为自己是谁?我侯家官宦人家,收不上租想要拿我侯家开刀,他找错了门路。”
众人一个个显得颇为得意,大家大笑不已,根本不予理会。大家正要下墙休息,突然听到后山传来一阵喊叫声,侯蟠内心一惊,留下一部分庄丁继续监视官军动向,而率领众人往后山跑去。
赶到之际,后山山门早已经打开,不知道什么时候涌入上百名叫花子,现在正高喊着向侯家大院跑来吃大户。
虽然平日在乡里作威作福的,但侯蟠只不过是一介文士,现在看到这样多饥民顿时慌了手脚,高声叫喊着让人往外面赶。
说来奇怪,庄上那几个自诩武功高强的练家子一上去就被打翻在地爬不起来,后面的叫花子一见一拥而上,冲近侯家大院吃大户。
一时之间侯家鸡犬不宁乱成一团,一些人涌向侯家柴房烧火煮饭,更多人则在侯家大院前后乱誑,惊得侯家太夫人跌倒在太师椅上,吓得侯家夫人哭天抢地,害得侯家小姐急忙逃回闺房。
过了半响侯蟠反应过来派出家丁侯三来到军营搬救兵,如此熬了半天等到的结果则是要自己亲自前往请兵。
没有办法,侯蟠高一脚矮一脚的来到军营外面,但被兵丁拦住,如此呆了半个时辰方才被请了进来。
侯蟠心急如焚,一个劲数落完,杨麟似笑非笑的看着对方,问道:“侯公子,这就难办了,你也知道今年地方遭了土暴子,现在各地饥民四起,若里兵强行弹压的话可能激起民变。
侯公子,你说说,若是这样,到底你负责任还是我负责任?”
侯蟠颇为恼怒,一个劲直说官府需要保卫地方安宁,若地方不宁当然当官的需要负责任啊。
杨麟呵呵笑了笑,摇头道:“侯公子此言差矣,我蓬州兵乃地方里兵,由地方乡绅出钱资助。
皇帝不差饿兵,你侯家连正常田赋都不交,事到临头要里兵出面帮你弹压饥民,这是什么道理?
你侯家财大气粗但为富不仁,引起地方饥民眼馋,这关官府什么事?”
双方你来我往在这大帐之外斗起嘴,杨麟理由非常简单,你过去不交钱里兵就没有保护你的义务。
现在事到临头你要官军出动,那对不起,你除了缴纳正常赋税之外,还需要负责善后,负责偿付这几天里兵的军饷。
最初不愿意,但家里乱成一团一再派人前来催促,到中午时分附近人越聚越多,附近村寨饥民听到侯家开仓放粮纷纷赶来,侯蟠最后没有办法只得允诺。
知县秦民汤与侯蟠一起进入侯家庄,侯蟠允诺每人发放一斗粮食,饥民一听高声欢呼,然后在官兵监视下一个个装上粮食离开。
在那之后,侯家管家拿出账册足额交完当年粮食,杨麟方率领里兵扬长离去。
在路上秦民汤叫苦不已,一再追问饥民吃大户是不是杨麟有意散播出去的?
杨麟赌咒发誓表示否认,带头的几个有名有姓的是本地人士与自己可没有任何瓜藤。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侯家被吃大户这事迅速的传开来,听到侯家先前不交田赋丁赋而不受蓬州兵保护的消息之后,一些人扼腕叹息,有的更是发誓非告倒杨麟不可。
但毫无疑问经过侯家庄之事之后,整个县再无什么大户人家敢抵抗缴纳钱粮这事。
若无有权有势大户人家抵制,这钱粮征收就容易得多了,特别是今年可没有什么乱摊派,官府可完全按照朝廷规定额度征收,若与往年相比,则不到三四成而已。
吏房主事刘先发受命带着三个衙役来到铁佛塘,保长着各地里甲长、衙役迎了上来。
刘先发拿出条陈,按照良田每亩一斗征收。
派出人员在各个交通要道重新刷上标语,要求大家在腊月二十八之前足额缴纳田赋。
实征额度超过八成不到九成的,超过八成部分1成奖励征收人员,超过九成部分2成奖励征收人员。
众人一听大喜过望,大家心知肚明乡亲们反对的就是官府乱摊派而已,现在按照每亩一斗征收民间怨气早已经散去,民间除了一些实在遭了灾揭不开锅除外,又有几人想与官府做对抗捐抗租?
除此之外还有巨额奖励,单拿一个甲长来说,每甲十户,各户七八口(观古代人口统计,四钏与其他地方不同,多为大家庭,每户七八口),每户自耕农多需缴纳两三担秋粮(官方统计明朝人口约六千万,田赋为两千五百万担,以此计算正常人均年缴纳夏粮秋粮约为4斗,但若考虑没有在鱼鳞册上人口,实际不过3斗而已),一个甲能收上30担秋粮(考虑流民与不再册人口,地方实际征收额度)。
即便只收上9成,也有1担粮食奖励,两人均分也有五斗粮食,若超过九成,那么奖励更多了。
先是被释放回来的乡丁口口相传,里甲长敲锣打鼓,保长衙役在各个交通要道纷纷刷上新标语,一夜之间秋粮每亩一斗的消息传遍山野各个角落,大家听到只需将粮食运到各个码头付上三厘五厘的舟船费就可以,一个个高声大呼青天大老爷。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前为了缴纳田赋,官府常常威逼甲首将粮食运输到百里之外的县城,有的更是运送到府城,省城,官府催逼甚急百姓苦不堪言。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后虽然不再征收粮食改征白银,但集市那些粮商一个个比猴子精,征收田赋那一个月粮价非常低,为了交上田赋常常要多买两成以上的粮食。
除此之外还有银两重量损失,明明一两偏偏说成九钱五厘,明明上等成色银子衙役偏偏往下面说,百姓无权无势常常成为冤大头。
现在就近缴纳粮食不需要如同过去那样远程搬运,劳力减少很多,有的老实本分的村民还感到占了官府的便宜。
就像前世所见,只要官府不横征暴敛川人是争先恐后的缴纳钱粮的,大家从柜子里面、从地窖里面挖出谷子,家中后生担着涌往各个码头,一时之间征收点排成长长队伍,衙役们忙到掌灯时分都还没有量完。
第54章 树恩乡里()
仪陇县知县秦民汤虽然还在抱怨,一个劲声言杨麟使诈害得侯家庄被吃大户,但今天看到如此情景也感叹不已。
在其他地方征收钱粮官府要多方催逼,想不到今日川省村民踊跃缴粮。(民国时冯玉祥也颇为不解,冯作为协统驻军川省,常常看到川人争相踊跃缴纳公家钱粮,有的时候为了早缴纳大家还打架)
杨麟颇为感概,指着村民说道:“秦知县,这就是你们官员口中的刁民,多么勤劳勇敢善良可亲的民众啊,怎么在你们口中反而成为刁民。
其实老百姓要求非常简单,那就是一条活路,就是天理公道啊。”
秦民汤颇为感慨,拱手道:“杨将军,最初本官感到你太过跋扈越粗代庖征收钱粮,最初还想看你笑话,认为你不符合体统。
想不到现在是这样一个结局,到时候即使达不到上官所要求的征收额度,大不要罢官不做了。”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不已,各个码头船只满载而归,各个河道充满欢声笑语。
截止二十八那天,三县收上来的钱粮超过9成4,大出众人意料之外。
杨麟让各地保长带着里甲长深入地方查核,除了极少数成心与官府做对之外,欠交的多为受灾户,对这些困难户暂且记下来,以待来年开春夏粮时征收而已。
带着里兵回到古城,一路之上不时有乡老出来欢送,有的更是泣不成声。
官府征收的比朝廷加派三饷之前还少(官府层层摊派,再加上官员衙役做手脚,往年实际征收额度远远多于文书上征收额度),有的更是号召建立生祠。
杨麟目瞪口呆连声不敢当,整个人面红耳赤的回到古城,更让人惊讶的是数百里兵居然齐刷刷的跪在校场前面感谢今日恩情。
与卫所兵不同,里兵多来自乡间青壮,无权无势家庭那个不受官府催逼之苦,这次不但没有催逼民众,而且就近交粮杜绝摊派,这几天一些地方乡绅家中父老纷纷带话,声言大人忧国忧民是难得为民做主的好官,要大家追随大人不要家人没有面子。
想着沿途乡老言语,看着一张张质朴年轻的脸蛋,忆起前世无论如何努力也难施展胸中报复,杨麟虚荣心再次膨胀,暗自发誓一定竭尽所能避免四钏大屠杀悲剧再次重演。
当然,除了称颂之外,还有诅咒,那些被征粮食的官宦人家一个个被恨得牙关紧咬,大家三五聚在一起向巡抚衙门、向道台衙门,向知府衙门控告杨麟庇护灾民,鱼肉乡绅。
即便在电视网络发达的前世老人都常常抱怨民间过年没有味道,穿越之前还没有感受,穿越之后才真心的感觉如此。
从腊月二十三乡间就充满浓浓的过年味道,先是各个家族团圆,然后就是各个小家庭团年,民众祭拜祖先,一家老少扫墓祭拜先人不说,乡间每日迎来送往,舞狮子,唱大戏,庙会什么的让人目不暇接。
杨名偶尔也参加一下民间活动,但每次现身都引起轰动。
庙会、文庙祭孔享受明星待遇,大家争先恐后一睹真颜,而知州徐孔徒则被晾在一边无人问津。
社戏台前喧宾夺主,班主名角一个个涌过来,就是希望能够搭上两句话。
通过种种行动杨麟积极参与明末各种社会活动,当然惹起争议也颇大。
一些人说杨麟树恩乡里,有的更以此攻击说什么包藏祸心。
最初感到颇为新鲜,但次数多了觉得虽然有趣不过尔尔,除此之外,由于知道历史走向,杨麟更关心的是练兵。
这天晚上刚刚下达训练任务,副把总杨威笑道:“千总,末将也不是抱怨什么,这两个月兄弟没日没夜的的训练,不说其他里兵与巡抚衙门标兵,就是比过去朝廷招募的边兵也不遑多让。
虽然吃饭就半柱香功夫,但每顿有素有晕的,现在兄弟们一个个有的是力气,从山脚到山顶整支队大概在一株香功夫(约三十分钟)。
这可比过去至少快了一倍,放在过去的话,半个时辰都不可能,若是卫所那些老爷兵可能还要一个时辰。
还有长途奔袭能力,一天七十里不在话下。
军械武器,大家都已操练熟悉,有的兵丁甚至比四五年老兵还要厉害呢?”
杨麟呵呵笑了笑,看着众人道:“各位兄弟,这两个月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