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炮声中,绿营兵马已经列阵完成,连声高呼数声给自己壮胆,然后推着偏厢车遁车,或者高举着盾牌,潮水般涌来。
望着正在冒烟的绿营火炮营地,第6团参将景可勤显得颇为兴奋,对身侧第10团游击将军王之邦、民团都司齐联芳说道:“大人常说战场之上需以正和,以奇胜,能视之不能,不能示之能。
鞑子实在太过张狂,这样远就放铳放炮,根本打不准啊。”
齐联芳原为大西军将领,张献忠被杀之后归顺义勇军,看着不断落下的火炮道:“将军,比起其他明军,绿营兵马还算精锐,若任由对方放炮,没战先乱,恐非我军之福啊。”
王之邦归顺义勇军已经一年之久,对战术方法也颇有研究,听齐联芳如此一说,哈哈一笑,指了指右前方一个坡地,在前线队列后面坡地上是左翼义勇军的一个三斤炮基地。
火炮先前隐蔽在周围丛林之中,在绿营兵马列阵炮击之时大家将火炮推到前面,现在已经一字排开,按照把总杨福全的各种指令调整射击角度。
明朝末年随着佛朗机炮,红衣大炮传入中国,战场上常常根据目标距离调整射击角度,从而达到精准射击。
在绿营火炮一字排开战场暴露无遗的时候,火炮把总杨福全则根据目标距离,下令调整射击角度,现在对准500米的目标展开射击。
与绿营不同,义勇军火炮多按在炮架上,通过调整炮身位置调整仰角,在战场上常常能够快速准确调整,快速准确射击。
一声令下,十余门火炮相继点火,对准五百米开外的目标阵地射击,由于目标较远,命中率不到四成,但一轮炮击之后,砸死砸伤数人,对方炮兵阵地一片混乱。
绿营火炮阵地乱成一团,指挥将领异常恼火根本顾不得放炮支援前线绿营兵马,大家一个个拼命调转炮口准备开炮还击。
但这个时代没有什么炮架,且火炮较重调整困难,直到被对方连射四五轮,才有两三门火炮调整完成,而此时阵地上一片狼藉,战场上作用有限。
而看到对方火炮阵地完全被压制,义勇军士气大振,大家高声欢呼,有的高举着狼筅、长枪、长矛,有的则用佩刀敲打着藤牌,发出一阵阵呐喊之声。
此时绿营兵马已经逼近一百五十余步,看到前面阵地上对方欢呼声一片,为了压制对方,一些人高声吆喝着,有的则躲在遁车偏厢车远远的放铳放箭放炮。
此时第10团游击将军王之邦已经来到前沿阵地掌握部队,看到对方远远放铳放箭放炮,虽然声势很大,但没有多大效果。
看到对方如潮水般扑过来,王之邦稍作沉思,向左侧芦苇从中挥了挥手,然后指挥所部还击。
数门大号小号佛朗机炮被推出来,对准遁车偏厢车后面目标射击,王之邦也率领本部三个步兵营列阵完成,以准备反击。
带队冲锋的绿营兵马根本没有料到义勇军火炮自成体系,各团有大号佛朗机炮,各营有三号佛朗机炮,以破坏对方攻势。
交战过程中,大队长中队长通过指挥所属的虎蹲炮、掷弹兵,或者通过火枪、弓弩射击,以杀伤对方。
现在对百五十步开外遁车后面、偏厢车后面目标进行射击,三五枚火炮落入阵中,杀死杀伤一大片。
一些将领带领下一队队绿营兵马冲出,前面的兵将高举着盾牌掩护,后面兵马则不断放铳放炮,没有什么准星,噼噼啪啪响过不停。
王之邦满脸充满轻蔑的笑意,过去在大西也曾如此干过,但经过这一年实践渐渐了解其中弊端,像现在这样大家远距离自由射击,虽然声势很大,看起来非常热闹,但射击不准。
任由对方猖狂,待对方逼近百余步的时候,前线两个步兵营突然行动,在大队长带领下前排将士突然启动向前冲出数步,然后举枪齐射。
由于距离较近,且义勇军突然逼前发难,再加上火枪齐射发难,绿营兵马始料未及,一轮射击之下,有的被射得乱成一团,一些人感到对方火力猛烈周围死伤甚重准备后退,一些纪律好的战力强的则企图借助对方装填火力空隙冲上去肉搏厮杀。
刚刚冲出数步,看着营地前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推出的虎蹲炮,一些人傻了眼,另一些人则抱着头躲避。
由于发射散弹,虎蹲炮虽然杀伤面积甚大但发射距离甚近,正面的绿营兵马纷纷躲避,其他方向的则不顾伤亡冲上前。
但这还未算完,刚刚冲出四五步,双方相距五十余步的时候,突然看到对方阵中冲出数名兵丁,大家一手手持燃烧的火苗,一手从腰际取出震天雷,在冲出阵外十余步之后,点燃手中震天雷类,不断扔入对方阵中。
震天雷重约2斤,虽然没有木柄便于投掷,但像这些十里挑一的将士可轻易扔出三十余步,一枚枚震天雷落入对方阵中发生爆炸,弹片横飞,常常杀伤周围数米目标,爆炸威力非常之大。
北宋末年宋军在保护开封城的时候就有使用震天雷的记载,在义勇军组建之后成为标准配置,各个中队就有一个掷弹兵小组,这些身强力壮臂力惊人的兵丁经过特殊训练之后,多能在二十步开外将震天雷准确扔入对方阵中。
作为现代手榴弹的雏形,震天雷开花弹利用第二次爆炸的机会杀伤对方,所不同的现代手榴弹使用的是烈性火药,而震天雷使用的是黑色火药,爆炸威力十分惊人。
由于每个中队多有一个掷弹兵小组,战场突然发难,一枚枚震天雷划破长空落入对方阵中,爆炸声如同鞭炮声一样此起彼伏,整个前沿阵地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突然遭到如此打击,绿营损伤惨重,很多幸存者惊慌失措的拼命向后面逃窜,以此为掩护保全性命。
接连遭到虎蹲炮炮击,震天雷爆炸,绿营兵马乱成一团,一些人开始退却,另一些人不明究理拼命往前冲锋。
面对乱成一团目标,义勇军则显得非常从容,火枪手再次举起鸟铳瞄准射击。
过去火枪发射流程包括一洗铳、二下药,三药实、四下铅、五送铅、六下纸、七下纸、八开门、九下药、十按火绳、十一开火门、十二三点瞄准、十三放铳,一分钟常常放一次铳。
经过一年多实践,虽然有人也提出纸子弹这种概念,虽然杨麟以纸子弹还不成熟还未完全采纳,
但义勇军火枪发射步骤明显已经改良(铅子与纸张同时装填),火绳枪基本变为:
一洗铳、二下药,三下铅下纸张、四夯实、五开门、六下药、七按火绳、八开火门、九三点瞄准、十放铳,发射速度至少提高五成。
火绳枪如此,燧发枪发射过程主要为:
一洗铳、二下药,三下铅下纸张、四夯实、五开门、六下药、七三点瞄准、八放铳,发射速度则至少提高一倍。
现在各燧发枪中队已经重新完成装填,对准近距离混乱不堪目标放铳,杀死杀伤甚多。
古代战场讲究用人命堆积,虽然前方战死战伤甚多,但在督战队威逼之下,大家根本不敢后退,一些人利用火枪发射速度较慢特点,依仗身上铠甲防护拼命往前面冲锋。
但由于义勇军已经装备虎蹲炮,配备掷弹兵,再加上各部改善铅弹装填流程,双方短兵想接间隙至少四轮齐射,杀死杀伤多人。
兵马多为明军精锐改编而来,饶是过去战力甚强,在连续射击之下各部死伤甚多,期间虽然有少数冲杀过来,但很快被优势义勇军突击。
一队队杀手中队从阵中冲出,迎上冲过来的绿营兵马,大家常常三五成群,两个伍长各带领一个藤牌手、一个狼筅手侧面突击,或者两翼包抄,小队长则带领其他兵马正面厮杀。
在后面火枪手掩护下,双方战在一起,绿营虽然人数众多,但后方遭到义勇军大号佛朗机炮、三号佛朗机攻击,兵力常常不能集中,战场上反而以下打多,被杀得人仰马翻的,连连向后面退却。
柏永馥骑在高头大马上,面色铁青,若前几天为义勇军所败,主要因为对方依仗山寨地理优势还情有可原,现在对方正面不过三个营不到两千人,自己反而落入下风,就不能原谅了。
鞑子贝勒尼堪率领千余骑兵在后方监视,为了保住自己奴才地位,柏永馥一度准备提刀上阵厮杀,看到主帅如此,前方绿营兵将一个个也发了狠,大家纷纷冲上前来厮杀。
但义勇军不断作战勇猛,而且发挥组合优势。
团部、营部火炮不断发射,破坏对方攻势,阻隔敌人。
大家相互配合,各个作战小组,各个小队、各个中队、各个大队在战场上密切配合,且在虎蹲炮、掷弹兵、火枪手掩护下不断反击,战场上双方你来我往,杀得好不热闹。
第239张 请君入瓮()
站在城北城门之外200米的一个小山丘上,双手拿着单筒望远镜仔细观察着交战双方情形,由于交战战场相距甚近,将士们扭曲的脸庞清晰可见。
义勇军组建这三年半以来,从无到有,军队训练日趋正规化,面对绿营兵马按理说应该有先天优势。
但冷兵器时代双方比拼的是气势,是野蛮杀戮,由于川人身高较矮,原本担心战场上会吃亏。
但这几年日趋正规化的训练,严明军纪,再加上火炮、火枪、以及步兵厮杀过程中协调配合,以及高昂气势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战场上以一敌二还未落下下风。
显然前线绿营将领已经陷入焦虑状态,为在战场上压制对手不断向前方添兵,企图挽回颜面。
长舒一口气,杨麟放下望远镜,看了看周围众人,大家喜形于色,战场局面也大出众人意料之外。
自万历年间鞑子野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出城作战大家本来心有余悸,即便面对那些由明军整编而来的绿营兵马,有的人也不太看好。
但正如旁边观战的钱邦芑所说那样,这绿营兵马虽然过去在我大明也算精锐,现在投靠鞑子之后面对我义勇军根本不敌。
大家颇为不解,旁边殷承柞分析道:“自黄帝以来我华夏立国四千余年,即便是你们鄙视的山野村妇也知道仁义。
鞑子入主中原以来虽然收编数十万绿营精锐,这些绿营兵马虽然为鞑子立下汗马功劳,但就像所有汉奸部队一样,面对乌合之众当然可以一战,但若面对我等义勇军,各部不但装备精良,而且三军将士用命拼死一战,如此汉奸本质就表现无疑。
战场上一些铁杆汉奸虽然心甘情愿拼死一战,但下面的普通兵丁平时欺压一下义军,欺压一下战力甚弱的明军还可以。
现在要面对战力更强的我义勇军数万之众,即便两军势均力敌,但对方根本没有死战的勇气,如此当然在战场上落了下风”
明朝士大夫喜欢谈论兵事,就像现代很多热血汉子一样,当然明白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大家纷纷点头认可。
认可义勇军实力强于绿营兵马之后,钱邦芑提出一个大胆设想,那就是率部突击,逼迫满蒙八旗野战。
按照最初计划,左中右三翼,一个野战团一个民团与绿营正面厮杀,逐步将对方引入第一道防御工事,然后突然发动反击,或者歼灭侵入阵地敌人,或者逼迫鞑子骑兵出动,而义勇军则利用工事与鞑子骑兵周旋。
现在虽然绿营不断增兵,前线各野战团战意正酣,根本没有落下下风。
但双方战场上正面拼杀,虽然大量杀伤对方,义勇军也损伤甚大。
想了想,杨麟决定稍稍改变策略,令交战各部伺机后退,其部主力向两翼移动,留出正面以待绿营进兵,请君入瓮,让其进入伏击之地。
恰在此时,柏永馥、高明瞻等人为挽回面子,不断向前线增派兵员,如此反而有助于义勇军各部撤退。
大家依托工事边退边走,渐次向两翼撤退,留下正面以待绿营向前推进。
看到义勇军退却,一直被压着打的绿营兵将不知是计,纷纷高喊着冲杀过来,深入阵地达一里之遥。
最初一个时辰前线各部损兵折将,柏永馥一度感到内心在滴血,为了维持自己奴才身份拼命向前添加兵力,更希冀奇迹出现能够力挽狂澜。
想不到对方现在居然力战不止,纷纷向后撤退,或者向两翼山坡逃窜。
看到义勇军逃窜,绿营士气稍稍恢复,大家呼喊着冲杀过来,或者派出不分兵马围住山丘准备聚而歼之。
柏永馥最初信心满满,现在终于赢得上天眷顾对方不支逃出。
率部追击数百米,被身边师爷拉住方才感到情势不对,战场局势实在太诡异了,左右两翼义勇军居然退守四五个山坡,显然对方是放开正面占据两翼。
除此之外,身边居然有几匹战马陷入拒马坑之中。
下马一看,周围居然出现一个长约10米,宽约两米的拒马坑,用竹筐支撑,上面覆上泥土,人走在上面行动自如,但战马踏在上面则陷入其中。
最初不以为意,防守一方多会挖掘拒马坑,这两三匹马倒霉陷入拒马坑之中,自然在情理之中。
但扭头一看,居然发现十余匹战马陷入拒马坑之中,柏永馥方感大事不妙,正准备指挥所部撤出。
但现在为时已晚,义勇军发动反击,景可勤等人率部杀出,大家突然从隐蔽工事里面站起,列成数排,对准蜂拥而至的绿营兵将轮番射击。
前面交兵悍勇纷纷倒下,连续三轮齐射,打得绿营兵将魂飞魄散,到现在连普通兵将都知道落入对方陷阱之中纷纷向后退却。
但战场之上,调度非常困难,虽然前方兵败如山倒大家纷纷后退,但后面的不明究理纷纷往前面冲锋,双方碰在一起,场面混乱不堪。
后阵反击的同时,王之邦、齐联芳诸人也率领兵马从山坡中杀下,待双方相距六七十步距离停下齐射。
其时绿营兵将早已经散落在战场各个角落,围困王之邦、齐联芳等人的兵马本来不多,在两轮齐射之后纷纷崩溃。
后面的各个杀手中队如下山猛虎扑入羊群之中,势不可挡,而火枪手则纷纷重新装填火药铅子,然后在中队长、大队长率领下向后阵杀去。
击溃围困的绿营兵马,迎面相遇的恰好是绿营火枪手、弓箭手,由于没有装备什么铳刺,火枪手无近搏斗能力。
看到义勇军杀到,一些人妄图开枪还击,大多数人纷纷多路而逃。
站在后阵掠阵的尼堪、马喇希诸人倒吸一口凉气,就像往常一样,满蒙八旗多在后方掠阵,然后在对方崩溃之前突然出击,以赢得战场胜利。
最初双方你来我往杀成一团,半个时辰战场局势突然逆转,绿营兵马突然战场发力对方纷纷后退。
为了掠夺战争果实,满蒙八旗将士纷纷上马,准备战场厮杀,大家分成五排列阵完成之后,再次看到战场局势逆转,义勇军发动反击,绿营兵马如潮水般向后面撤退。
到处都是人马,根本没有空间给满蒙八旗冲锋,看到后退的绿营兵将,尼堪举起马刀连番砍杀数名逃窜的兵丁,如此费了半天功夫方才稳定局势,尼堪率领身边千余蒙古八旗向前冲锋。
此时义勇军已经重新夺回阵地,冲入阵中的数千绿营兵马虽然大部逃脱,但也有千余人陷入阵中,或者投降,或者被杀。
重新夺回阵地的义勇军士气大盛,大家纷纷挥舞着手中兵器,高声呐喊着示威。
看到对方骑兵就杀到,一时之间整个战场气氛变得凝重起来,有的人更是感到自己心脏几欲炸裂。
在战场上骑兵快速机动远非步兵所可比拟,在还有百步之遥时,一排排火枪手连续不断开火,虽然射中数匹,但战马速度太快,还没有大家完成第二轮射击的时候,骑兵就冲到近前。
一些骑手在远处开始弯弓射击,而近处一些人则拔出马刀准备砍杀前方的义勇军将士。
前面一排战马居然陷落巨大马坑之中,这可奇怪了,刚才义勇军将士在上面如履平地,怎么现在居然挖掘一个个陷马坑呢?
其实原理非常简单,在构筑工事的时候,在前面泥地上挖掘一个个长3米,阔1米,深1米的大坑,坑中埋有鹿角枪、竹签。
其坑似亚字相连,状如钩鏁,在上面用住竹具支撑,做成过去农村盛蚕的簸箕,而在上面则更覆盖青草、细沙以作为伪装。
人的体重远逊于战马,蒙古马体重(体重267…370千克,再加上骑士与马背上甲具,重量更是接近450千克,是这个时代普通人重量的9倍),而战马奔驰之后前后脚的冲力只会更大。
人踩在拒马坑上多安然无恙,而战马踩踏上面踏空凹陷下去。
冲到前排的战马一排排陷落其中,战马虽然奋力的想跃出陷马坑,但被坑中长矛、竹签所刺伤而无能为力。
后面的战马不知道其中风险,仍风驰电掣的往前面冲锋,一时之间,冲到前面看到前面陷马坑很多骑兵都深陷其中后,慌忙勒紧马缰,但高速奔跑战马速度甚快,不是你想停止就能停止的。(这也不是什么高深战术,在唐朝大将军李靖曾经介绍过,在其兵书中也有详细说明)
一时之间,几十匹战马陷落陷马坑中,上百匹战马拥挤在一起,大家看到情势不妙,有的更想打马逃走,但现在未为时太晚。
落入陷马坑的骑兵多死路一条,那些惊慌的勒紧马缰的骑士也好不到那里,由于多在火枪、弓弩射击范围,在小队长指挥下,一个小队一个小队的火枪手对准马背上的骑士一轮齐射,饶是骑术高超,也难以躲避,前面一排骑手被射得人仰马翻的。
少数幸存者也好不到那里,大家纷纷跃过陷马坑冲杀过去,最前面的当然是人高马大的狼筅手,挥舞着长约两丈的狼筅攻击战马。
狼筅上刀片,长矛非常锐利,被刺中扫到的非死即伤,狼筅长约两丈,一寸长一寸强,攻击范围甚大,常常两名狼筅手并排一起,左右扫荡,封住战马冲势。
面对狼筅手疯狂扫荡,骑手纷纷勒紧马缰躲避,而在此时常常冲出两名长矛手、两名镗钯手。
一名长矛手使用钩镰枪,一名使用常用长枪,主要攻击马脚、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