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书大亨-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当头那人是一个方脸的中年男子,脸色沉稳,刚毅。只要你经常看一些财经新闻或者财经杂志就一定认识他,京城首屈一指的地产大亨,天下财团的老总………万建豪。

    有人说万建豪此人运气不错,首先娶了一个好老婆,妻子是红二代的人物,家族关系深厚,就算中央也能说得上话,搁到那里都要给他一些面子;其次,他遇到了九十年代房地产兴盛这个时期,并购了大片的土地,盖成高楼高价出售,可以说是一本万利;最后,他有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儿子,虽然偶尔玩世不恭,喜欢做网红,被唤作国民老公,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生意人,不但建立了自己的商业体系,还成为了年轻一代中的翘楚。

    可是对于林逸来说,他却是知道这位万老板真正的实力不是运气,而是努力。一天二十四小时,能够工作到十八小时。从无节假日,从没休息过,尤其最近不断地并购海外娱乐资产,准备大举进军娱乐行业,连好莱坞那边都打算收购,可见野心之大,前所未有。

    对于万建豪,林逸是敬佩的。因为林逸喜欢看电影,也喜欢看美国电影,现在有一个人胆敢动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的主意,就说明了他有多么牛逼。

    对于如此牛逼的人,林逸也是敬佩直至的。

    所以当万建豪进来的时候,林逸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那万建豪目光锐利,面带笑容地看了一眼四周,然后目光在几个稍微感兴趣的人脸上停顿一下,这才掠过。

    当然,林逸不在此列。

    也许对于万建豪来说,能被他看上眼的人,现在整个京城也不多。

    如果说这个万建豪是这次预展活动的贵宾,那么跟在他身后的“鉴定大神”谭劲夫,就显得低调很多。穿着一袭古朴的长衫,体形瘦削,面目更是平凡到沧桑,双鬓斑白,像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先生。要不是有潘家园三位大佬的指点,林逸甚至怀疑他就是谭劲夫。

    平凡,实在是太平凡了。

    看着这位长袍男子,林逸甚至有一种错觉,眼前这位根本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穷教师。

    可就是这个人,却在整个京城古玩界一手遮天,一句话就能让原本平凡的古玩变得不平凡,甚至身价百倍。

    在万建豪的团队里,谭劲夫丝毫不起眼,可是万建豪的态度,却对他恭敬有加,因为在坐下时,其他人给万建豪让座,万建豪却回头将那座位让给了谭劲夫。

    这小小的一点讯息,直接告诉人们,他万建豪是多么的礼贤下士,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是多么的尊重。

    谭劲夫并未推辞,只是表情很平淡地看了看四周,然后坦然坐下。他这种举动,让跟在万建豪身边的几个人很是不爽。这些人都是天下集团的大人物,平日里除了万建豪这个主子,谁也看不上眼,可是现在竟然有人敢凌驾主子之上,这就让他们很不高兴了。

    万建豪团队的这些细微情节没人留意,除了林逸。所有人都把谭劲夫看成了这次预展中交手的重要敌人,开始窃窃私语,猜测谭劲夫给那些拍品开出的拍卖底价。甚至在这些拍主中不乏一些老外,这些老外也是看到中国文化收藏炙手可热,来这里准备分一杯羹,他们也都是做过功课的,因此也知道谭劲夫是“什么人”。

    对于谭劲夫的重视,使得大多数人都忽视了万建豪这个真正的大老板。以至于大家都没去留意万建豪在做什么,而是留意谭劲夫的一举一动。

    每当谭劲夫的目光看向哪个艺术品,所有人立马暗自做了记录,猜测他是不是对这个作品有意思。

    每当谭劲夫询问旁边的预展员工,周围人就会全都竖起耳朵,仔细倾听他们具体说了些什么。

    对待贵宾,当然有对待贵宾的样子。

    端上咖啡和好茶,详细认真的做好拍品讲解,甚至如有需要,还可以邀请贵宾近距离接触那些拍品。以便让对方对拍品做好完美的鉴定。

    周围的气氛此时很奇怪。

    所有人都紧盯着谭劲夫一伙人。似乎在这整个拍卖预展中,存在的人只有他们。

    潘家园三位大佬也用极其崇拜的眼神看着万建豪和谭劲夫两人。

    虽然他们也是做生意的,可是在万建豪这条地产大鳄面前,他们只是蝼蚁。

    没错,就是蝼蚁。

    不说万建豪的资产有多少,能够在世界富豪中排上名号,只说万建豪那周围积攒的人脉,就能直接碾压潘家园三大佬这样的“富人”。

    一句话,双方根本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手。

    他们是三条小渔船,对方却是一艘实打实的航空母舰。

    至于这次为什么他们能够和万建豪这样的巨头过招,主要原因还是博海拍卖公司实在找不出有“勇气”敢于挑战天下集团的勇士了。

    说白了,他们就是炮灰。

    这次拍卖会中的点缀,不要发声就直接被粉碎的一撮尘埃。

    回过头,再说那谭劲夫。

    如果说潘家园白掌柜,大金牙,还有满大人是做古玩生意的生意人。那么对于他们来说谭劲夫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谭劲夫属于藏家,属于技术流,而他们只是商贩,在名义上,差了一个档次。

    林逸当然不知道这些,他没想到三大佬会是炮灰,更没想到自己也是炮灰中的炮灰。

    对于他,三人其实并未寄托太大的希望,只要林逸能够让他们露一下脸,在万建豪和谭劲夫面前留下个印象就好了。

    这一点,他们没对林逸说。林逸也不知道。林逸只知道人家既然拜托了自己,那么就要尽力做到最好。(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八章。不屑

    万建豪不怎么喜欢喝咖啡,所以每次他出门都会让身边的人帮忙准备好茶水。他喝茶不太讲究,不像一些有钱人,喜欢装面子,不是极品龙井,就是珍贵铁观音。他喝茶都是街上卖的便宜货。除非邀请朋友,或者谈生意的时候才喝那些好茶。

    听说他这样是当兵时留下的习惯。当年他当兵的时候,站岗值班,需要熬夜,于是就喝浓茶提精神。那个年代在部队能有什么好茶,都是比市面上差不多的新茶。因此他对喝茶只有一个要求,只要够“浓”就好。

    如果你以为万建豪喝茶这么简单就错了。

    没错,万富豪是对茶叶没什么要求,可是他对茶水却很挑剔。因为他当年当兵的时候,恰好是在qh边区。qh的昆仑山被誉为天之边的地方,环境最为原始,没有受到丝毫的污染,那里的昆仑山泉水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泉水。

    由于喝惯了昆仑山的矿物质泉水,回到京城以后万建豪喝这边的水就很不习惯。在功成名就以后,他就专门安排了一架飞机,直接从昆仑山给他私人运输这种山泉水。

    因此,万建豪喝的茶叶也许很一般,可是泡茶用的水却是成本极大的山泉水………一桶水的成本足以够京城一位普通工人一个月的薪水。

    此刻万建豪正在与谭劲夫一边饮茶一边谈论着那些预展的拍卖品。博海拍卖公司的总经理也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博海虽然很大,实力也很强,可是万富豪分分秒秒都能它买下来。

    忽然,就见万建豪似乎对预展的一件画作很感兴趣,对着那幅作品指点了一下。

    谭劲夫也不知道对他说了些什么,然后万建豪就哈哈大笑起来。

    周围人也跟着笑了起来,至于那些竞争者,则直接在自己的小本本上面记下这幅作品的名称,作为竞争中的重点对象,你想啊,能被万富豪和谭劲夫看中的作品能差劲儿吗。

    潘家园三位大佬也使劲儿了,伸长脑袋去看那幅作品,却是明代书法家文征明的一幅书画,名曰《雨余春树图》。

    既然大家都是藏家和玩家,多多少少对文征明此人都很熟悉。即使不说这些,在很多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也多少了解一些这位文大才子的风采。比如说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中,他就是和唐伯虎齐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另外还有香港tvb电视连续技《金装四大才子》中林家栋饰演的那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古板书生。

    实则,作为明代书画大家,文征明从小开始就学习了各项艺术。相传吴宽为其父亲守丧而停留在故乡苏州的时候,文征明曾就近从他学习古典的艺术。这是九岁时,一四七八年的事。十年后的一四八八年又随李应祯学书法,翌年一四**,二十岁的时候藉着沈周的摹本习画。了种种画风,文征明一方面吸收理解,一方面创造出自己的方法,直到自己独成一派,他作画的基本观念是,不夸耀用笔的“巧”。在乍见看似笨拙的表明之下,才是其真正隐藏价值的地方。因此文征明被誉为明朝中期画坛上的一代宗师。

    此时,那些被聘请来做参谋的鉴定师们,全都不由自主地想要在雇主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学识,以便彰显自己的“含金量”。

    林逸听了听,不禁笑而不语。

    见别的鉴定师都积极发现,阐述自己对这幅《雨余春树图》的观点,林逸却不出声,潘家园三位大佬不禁有些暗暗焦急。

    没错,对于林逸他们是很信任的,不信任他也不会主动聘请他来做这次拍卖会的鉴定顾问。可是内心深处三位对林逸还是有些小小的不放心,毕竟他们知道林逸的那些传闻都是听来的,从未亲眼看到过,因此对林逸的实力还是有些小怀疑。

    白掌柜,大金牙还有满大人三人中,满大人比较傲娇,就算对林逸的实力有些吃不准,也不会主动说出来。大金牙比较市侩,想要直接提问林逸,却在盘算怎么开口。至于白掌柜就圆滑的多了,他没有直接问林逸,而是咂咂嘴说了一句:“文征明的字画也算是珍品了,不过如此被人评头论足,我怕压不住他的棺材板,他会从里面跳出来。”说完这句话,他眼睛就看向林逸,来了一句,“你说呢?”

    这句话就有学问了。

    首先全盘否定和蔑视了那帮鉴定师对这幅《雨余春树图》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再直接把这个雷子丢给了林逸,让他说出一个一二三来。

    林逸是什么人,当然明白白掌柜这句话的意思,不过他也没怎么在意,随口评价道:“很多人都尊称文征明为明代画坛宗师,却不知道他师承沈周,并且由沈周身上学得了被沈周称为绘画上唯一能传授的‘意匠’。所谓‘意匠’,就是指对书画场景的构造能力。在我看来,沈周晚年的作品《落花图》几乎可以与文征明的这幅初期作品《雨余春树图》作比较。虽然两幅作品在形式、笔致和主题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但两者同属于青绿山水,其基本构图也几乎相同。”

    “不知三位是否留意到,这一点在文征明截取山坡的角度更明显。从前景看过去,可看出二者的基本型态:坡顶变成平形的小山地,呈现一片无际的平淡和宁静;石头由各个圆形结成带状分布参差。这些都交互搭配色彩:丘陵上部用淡绿色,侧面涂上暖暖的黄褐色,石头或是青色的,或是青绿色的。各个形状虽都是独立的个体,却彼此紧紧地结合着。使用了这两种‘像’,文征明在自己画中设计了一连串的‘区域画面’。这一个‘区域画面’从右到左,从左到上,又从右折回,最后到达最顶部。在这部分,随着两侧远处灰色的山,成为全图的核心;同时,有平顶的山,距离变远了,连带地也看出形状有所变化。留白部分的抑制感觉把依据这两个主题而使用的技巧作更一层的肯定。”

    “从构图上来看,沈周在《落花图》里,形态和空间的处理也是如此的。平滑而明确的轮廓画成的小山、和经过选择而画的图形岩石,然后是山崖模样的士坡,这幅图就完成了。岩石和土坡是青色和绿色的。可以说这幅画和文征明的那幅画几乎在意匠上完全一样。匠心如此,画意融通,这就是文征明师承于沈周。所以若说文征明的这幅画好,不如说沈周传给他的意匠被他活用了。”

    林逸说完这番话,就不再言语了。

    潘家园三位大佬直接愣住,傻傻地看着林逸,像是在看什么稀罕的怪物。

    林逸所说的那些专业术语和名词他们不是太懂,但是有一点他们却很清楚,林逸说的全对。

    为什么?因为文征明的这幅《雨余春树图》旁边,预展的正是沈周作品《落花图》!

    预展方不是傻瓜,也不会无缘无故把两幅作品恰好放在一起,可是刚才那些鉴定师竟然没有一个把两幅作品联系在一起,只有林逸,他做到了!

    那些鉴定师们急着在老板面前表现,把文征明的作品做了仔细的点评,却恰恰忘记了文征明就是沈周的徒弟,更忘了旁边正好有沈周的《落花图》。

    书画上的师承,等同于人世间的血脉,这是最被人看中的要点。

    但作为大鉴定师,大家全都忘记了这一点,只要林逸捡了起来,并且给出了点评。

    此时此刻,独一无二。

    啪啪啪,突然掌声响起。

    林逸看去,那个首先为自己鼓掌的人正是刚才不屑看自己一眼的“鉴宝大神”谭劲夫。(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九章。萤火之光

    林逸没想到首先为自己鼓掌的会是谭劲夫,那个第一眼看去平凡到让人记不住的男人朝他缓缓走了过来,身后,京城首富万建豪也好奇地看着林逸,据他所知,能够被谭先生看上的人少之又少,能被他鼓掌称赞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潘家园三位大佬有些讶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林逸会受到谭劲夫的“侧目”。什么意思,难道说林逸已经入了这位大神的法眼?

    在大家目光的聚焦下,只见那谭劲夫走到了林逸面前,然后笑着说:“谭劲夫,认识一下。”伸出了手。

    林逸笑了笑,与他握手,道:“在下林逸,久仰大名。”

    谭劲夫点点头,说:“你刚才那番见解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从哪儿看来的?”

    林逸笑了,“不是看来的,只是我略懂书画,对比之后得出的心得。”

    “难道阁下也是书画高手?”谭劲夫奇异了,看林逸年纪不大,不可能精通这样的绝活。

    林逸却笑道:“说了只是略懂。”

    “呵呵,有机会倒要见识一下。”谭劲夫不以为然,说完这些就深深地看了一眼林逸,转身离去。

    所有人看着,以为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情况发生,没想到就这么寥寥几句。

    不过即使这样,林逸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了。

    作为一个无名之辈,林逸竟然能够被谭劲夫这样的大神看上眼,并且受到“表扬”,那是多么值得庆幸的荣耀。

    一群人无比羡慕,眼神中都快冒出火来,作为当事人的林逸却若无其事。

    ……

    “谭先生,难得见你主动与人打招唿呀。”万建豪笑眯眯地看着谭劲夫说道。“怎么样,那个年轻人有意思吗?”

    “有点意思,他说他叫林逸。”

    “哦,林逸?”

    “如果我猜的不错,他应该就是那个七品藏家,主攻古旧书籍。”谭劲夫慢悠悠地说。

    “你打听过他底细?”

    “没必要去打听,圈子太小了。”谭劲夫说。

    “那他对书画有研究吗?”

    谭劲夫点点头,“听说他书法和绘画都还可以,还有刚才那番评鉴,应该有些水平。”

    “难得见你这么重视一个人……不过和谭先生比起来,也是荧火之光。”万建豪笑道。后面一句“岂能与皓月争辉”他没说出来,以他的身份,点到为止就好,说多了反倒掉了自己的身份,毕竟自己不需要去拍谁的马屁。

    谭劲夫听完此话,只是笑笑,不语。

    万建豪见气氛有些尴尬………主要是这谭先生太不喜欢开口说话了,而他万建豪也不是那种随便和人说话的人。

    想一想,这次拍卖还要借助谭劲夫的鉴定实力,万建豪就打破沉默,主动询问:“现在古书收藏也入流了吗?”

    谭劲夫想了想就道:“不是现在入不入流,而是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盛行了。”似乎觉得自己惜字如金,说这么点有些不好,毕竟人家也是大人物,是掏钱聘亲自己的老板。略微思忖了一下,谭劲夫就给万建豪说了一些自己关于古书收藏的故事。

    话说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收藏线装古籍不再作为罪恶而开始悄然露面。谭劲夫那时候已经对古玩,古书之类的收藏感兴趣,他曾经上学时的一位宿友知道他喜欢史古书,就跟他讲了一件惊奇的事:今天在一家古旧书店,看到了一对青年男女为了筹集婚资,卖掉一套祖传的木刻本古籍《史记》,大大小小六个木箱装着。要价200元,但古旧书店死活只出价100元。结果还是卖了。

    朋友问:《史记》能有那么多吗?

    谭劲夫说:还有三家注呢;也因为字大。

    谭劲夫当时很好奇,立刻赶到古旧书店,询问此事。但书店里断然否认。谭劲夫回来责问朋友,朋友则肯定地说:当时我就在跟前,还会看错!数过钱,箱子就搬到柜台里边去了。

    谭劲夫这才明白:书店是想留着卖大钱,故意否认。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这是保密需要。

    当时,钱很值钱。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都只是每月三四十块钱。那100元就相当于一般工人收入的三个月工资了,何况小两口等着结婚急用。

    按照谭劲夫推断,那小两口卖的《史记》,六箱子是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书架的。后来判断:一定是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分装五箱,再加上三家注(约四倍于正文字数):集解、索隐、正义合装一箱,所以木箱有大有小………据柴德赓《史籍举要》:史记三家注,到宋代刻本始分列《史记》正文之下;而三家注依然单行;到明代监本出来,才三家合一。这个版本一定是在明代三家注散注在《史记》原文之前的版本,更价值不菲了。

    这个故事想起来恍若如梦。但这是真实的。这套书的去向如何,再也无法追踪考证了。人间又多了一个动人的传说。但可以说,它应该不会在人间消失(除非它遭遇到灾害)。它也许到了某个大图书馆或博物馆里,或许被某个官僚据为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