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闵安心里不由得沉甸甸的闷得慌。他掏出脖上悬挂的小哨子,一路吹响着,沿着玉米往日爱去的地方找了一圈,就在他快要放弃希望时,赌徒约斗的瓦舍里传来一阵哄笑,夜游人高声嚷道:“这泼猴儿养得精,知道给人作揖,就是胡乱比划的两下子,透着一股怪味儿,该打。”
有猴子吱吱尖叫声响起。
闵安拨不动人墙,急得吹哨子,瓦舍里面立刻又传出猴子的嘶叫声。
闵安立刻对身后的侍卫说:“杀进去!”侍卫一拔剑,杀气顿现,身上的衣饰偏又表明出处不凡,挡路者回头一看,都不敢迎上去,分退到两边。
闵安顺利地解救出玉米,向奴役它的戏班主打听,它怎会来夜市。
在侍卫的冷目横剑下,戏班主抖抖索索着身子,说明了玉米的遭遇。他怀疑玉米是从饲养人家逃出来的,受了虐待,淋了一夜雨,身上的泥污和毛皮揪在一起,都不见冲刷开来。天明时,玉米抓住一片菜叶当作帽子顶在头上,伸手朝瓦舍方向吱吱叫,戏班主查看一阵,发觉无人领养它,于是将它收入自己班中据为己有。
到了晚上,戏班主用鞭子训斥玉米,逼它玩把戏。玉米却站在台上一直比划着什么,用手指着瓦舍吱吱叫,惊扰了斗鸡,惹得众多的赌徒汉子聚在一起叫骂。戏班主惶恐不过,将要下鞭子抽打玉米时,闵安就带人杀进来了。
玉米扑在闵安怀里,委屈地叫着。
闵安心痛难当,饶是他如此体恤民众,都忍不住伸脚踢了戏班主两下。他带着玉米走向世子府,玉米趴在他肩头睡着了,两臂紧紧搂住他的脖子,像是一个漂流在外寻求保护的小娃娃。闵安虽然于心不忍,可是回到厢房之后,还是弄醒了玉米,给它上药。
玉米得到几块谷芽糖,放嘴里嘬了两下,精神气头立刻恢复了一半。他吱吱叫着,在桌上来回走动,还扬起手臂比划着影子,闵安细心看了许久,突然明白了它的意思。
玉米竟然在比划着昨天雨夜发生的事。
依照玉米的猴把戏表示,它跟在柳玲珑身后,看清楚了随后发生的一切。
闵安赶紧问:“你看到了什么,快跟哥哥说说。”
玉米吱吱叫着,由于犯案过程漫长,它的“手舞足蹈”已经比划不下来所有的事,闵安一边看着它的动作,一边猜测出了事由。
一个长得很像闵安的人来到街上,叫柳玲珑和他一起走。玉米以为他就是自己的哥哥,追在后面跑。“闵安”拿出尖刀,突然杀死了柳玲珑,吓得玉米躲了起来,害怕也会讨得惩罚。它叫着,“闵安”却不应,它慢慢跟过去,看着“闵安”将柳玲珑搬上马车,赶着车去了城西那条路。
闵安猜想玉米跑不过马车,由此断了随后的案发经过。他搂着玉米说道:“谢谢小崽子,有你这么一比划,后面的我都能猜得到了。”
闵安猜测着,玉米追丢了马车之后,假闵安,也就是五梅,搬着柳玲珑的尸体去布置嫁祸的现场,却不小心被宝儿跟上了。宝儿追着五梅走进城西坊门,恰巧就被更夫看见,更夫来府衙做人证时,对着司吏出示的闵安绣像,自然将宝儿跟踪之人认定为闵安。五梅最终发觉宝儿跟到了农庄前,大概怕事情败露,心狠手辣杀了宝儿,再嫁祸给闵安。
闵安又想起宝儿临死之前半阖的眼睛,还有她不反抗的样子,心恨得狠狠捶了下桌子。宝儿如此钟情于五梅,相信他,走近他不提防,五梅竟然还能下得了手去杀宝儿,简直是丧心病狂。
玉米完成任务,倒头就要睡,闵安将它拎起来洗了个澡,细心地问它,为什么要一直指着瓦舍的方向比划。玉米吱吱叫得响亮,对着闵安的鼻子一阵点,闵安受痛受痒之余,总算明白了它的话。
好像是天亮时,玉米又遇到了“闵安”,站在檐头喊他,他依然不应,还钻进了瓦舍里。
闵安突然眼前一亮,马上传话给院内驻守的侍卫大哥,要他们赶去瓦舍捉拿五梅。今天昌平府实行警跸,关口盘查得严,许进不许出,因此他推断,五梅一定还滞留在昌平里,没有逃出去。
侍卫刚动身,世子府大门外金鼓轰鸣,马蹄阵阵,声响似海潮一般惊天动地而来。
闵安听闻如此大的动静,把心一沉。
一定又出事了。
正想着,世子府的层层垂拱门传来报喏声:“禁军飞骑左轻权将军入府,闵相公出迎!”
闵安听到重重传报,立刻收拾行装迎了出来。
银铠左轻权纵马径直闯进府内,见到闵安的人了,才飞身下马,赶过来一把拉住闵安的手臂,沉声说道:“幼帝宾天,亲贵薨殁,小相公随在下一起去摘星楼救场!”
闵安被左轻权扯上马身,赶急着问:“怎么了?世子可好?”
左轻权打马疾冲出世子府,回道:“世子写下保状,在祁连太后跟前极力举荐你,要你压制住彭因新大人的势头,彻查摘星楼事端!”
作者有话要说:玉米番外:
全昌平府能够解释猴子话的人不多,只有三个。花翠完全掌握着玉米的动作言语,能听懂十分之九。清泉县衙主簿送过来的歌姬,与花翠同班出身,也能解释玉米的话。唯独闵安是“再传弟子”,掌握精髓方面薄弱了些,需要靠猜测。至于李培南,完全是拿零嘴儿哄玉米比划,他的脑子强于三人,因此得以补全后天的不足。
玉米一天的日常是这样的:
晨起知洗漱,是花翠棍棒教养下的功劳。
早膳时装样子坐在围椅里喝山药大补粥,效果同上。花翠不在跟前就会掀开碗,抓糖果子吃。
早膳完毕追着闵安讨要零嘴儿,不给它,就嘬着手指站在马桩旁看闵安练功夫。闵安掉落下来会拍手吱吱叫。
玉米:吱。闵安知道:“好”的意思。
玉米:吱吱。闵安:招呼人的意思。
玉米吱吱尖叫。闵安:它抗议。
玉米:吱吱吱。闵安:说错了,需要再猜的意思。
玉米:吱吱吱吱。闵安:没吃的了。
玉米:吱吱吱吱…… 闵安:一定是李培南来了。
玉米:……
闵安:跟着李培南要吃的去了。
等到零嘴儿到手,玉米蹿上檐头,一间间房子找将军。
午膳回来吃瓜果,或者留在厨房里不回来。
午后:继续找将军。
傍晚:找李培南补充食物。
掌灯:与将军打完架后带着羽毛回来。如果没薅到将军毛,晚上再战。
晚上:在战斗。
就寝时:带伤回归,觉得腹饿,吊进闵安臂弯里要吃的。
吃饱后:洗洗睡了。
第二天:早膳山药粥,掀落碗挨打,吱吱尖叫。倒卷在屋梁上荡跟斗,总有人看到它投喂它。
早膳后:找将军。
上午:找将军。
午膳:找李培南比划。李培南告诉它,将军已经换了屋子。
下午:找将军。
掌灯:找将军。
晚膳:找李培南,吱吱尖叫,踩翻他的笔砚,踢飞他的书册。李培南告诉它将军在哪里。
晚上:在战斗。
就寝:带着羽毛回来,洗洗睡了。
第三天:找将军……
第99章 化险为夷()
摘星楼事端可称为奇案;夺去了上十条人命,案发时;皇亲贵族齐聚摘星楼拈香祭拜天神,自上而下,依照品秩排满了九层楼宇中的礼堂,依仗及侍从悉数留在了楼外,禁军把守着护城墙。楼里;太史念过礼札;高声唱喏,九层金钟轰然敲击;幼帝放下香炷,手持五彩帛初献礼;摄政王李景卓紧随其后亚献礼,在袅袅烟香中端正叩首一记。待抬起头时,他就看见正前蒲团上的幼帝倒向一旁,嘴角流出白沫,脸色已然青黑。
李景卓传令随行的御医进顶楼,吩咐李培南调派亲兵把守楼宇各层门户,将一众官亲显贵堵在了原地。禁军突见变故,纷纷拔刀结阵以待。监察御史彭因新以为李景卓就此兵变反政,大声呼喝官员及侍卫们反抗,李景卓提着衣摆匆匆走下楼来,又不便透露顶楼之突变境况,低声喝斥彭因新不得狂言惑众,彭因新看见楼外的带刀骑兵越聚越多,怎会听从李景卓的斥责,仍在大声叫嚷,最后,李景卓当着众官员的面扇了彭因新一巴掌,彻底让彭因新消噤了声音。
李培南一直驻守在顶楼,御医忙活了一阵,突然扑通一声跪在李培南跟前,拼命磕头,只说医术浅陋万死难逃其咎云云,祁连太后一听这话就明白了过来,挣脱宫女的扶持,扑到摆放幼帝尸身的凉榻上,哀声痛哭。
李培南走到楼外,朝下面飞檐角驻守的骑兵打了个手势,骑兵用黄旗打出旗语,将谕令层层传递了下去。不多时,骑兵哗啦一声拉开刀鞘,两两一组手持武器背靠背戒备,将九层楼宇外围防得密不透风。
楼下,李景卓听到哭声渗落下来,沉声问彭因新:“知道事情严重了吧?”
彭因新冷笑:“王爷质问我,对我发难,又有何用?”
李景卓冷脸相对:“彭大人若是此时再添乱,本王绝不轻饶!”
彭因新趁着抬手作揖时,嘴里冷哼了一下,并未答话。
就在李景卓抬脚要朝顶楼走时,各层礼堂突然又传来惊呼声。他连忙派人查看,不多时就有消息回传上来:继幼帝离奇崩殂后,又有数十名贵族亲眷倒地不起,不待御医下药医治,竞相断送了性命。
李景卓听得大怒:“究竟是何种缘由,惹得一个个亲贵薨殁,养个太医院是干什么用的!”
可是即使砍了御医们的脑袋,也无法扭转摘星楼内连连暴毙的局面。李培南请父王上去陪护祁连太后,唤骑兵制服一众御医,将他们架到楼外看管,由此也救了他们一命。
祁连太后哀伤痛哭许久,最后不能自持,见李景卓走来,竟一把拉住他的紫金袍下摆,哭晕在他眼前。李景卓扶起她的身子,喂过水闻过嗅盐,将她唤醒。随后,祁连太后便软怏怏地坐在凤座里,脸上兀自带着泪痕,一张丽容惨淡得失去了颜色。李景卓陪护一旁,走又走不得,留下来又觉不妥,只能依照规矩问了一句:“太后想如何发落后面的事宜?”
幼帝尸身尚不能收敛,又是驾崩在祭礼上,香火还没熄灭,就要被白烛顶替,将礼堂置办成奠堂。
若在往日,祁连太后势必应上一声:“一切听从皇叔的主张。”可是今天皇儿死得蹊跷,层层楼宇又被世子府骑兵把守,若她一个不小心,从明早起,华朝的乾坤说不定要翻个天,落在李培南手里。
祁连太后立刻坐正身子,用绢帕抹去泪痕,哑着嗓子说:“请出太上皇诏书。”一名内侍低头躬身捧出一个黑金龙纹锦盒,将它恭敬盛放在凉榻枕头旁,再磕头三拜退下。
李景卓一见太上皇退位前的诏书又被祁连太后请了出来,拿来压制他的势头,不由得头痛。他平生所惧的只有父皇一人,迫于远在海外的父皇的震慑力,又因要维系起皇家威仪,每当祁连太后使出请诏书这一招时,他总是不得不低头,向她退让一步。
祁连太后手抚锦盒细细说道:“皇叔入朝之前,曾对诏书起誓,今后辅助我们孤儿寡母处理朝政,必然不生二心。哀家信皇叔多年,也未见出什么纰漏,只是今天这祸害起得蹊跷,不知哀家还能信皇叔一次么?”
李景卓拱拱手,对诏书拜了一拜,以来表明决心。
祁连太后起身盈盈还了一礼,移目看见皇儿孤弱身子平躺在凉榻上,眼中又有了泪痕。“既然皇叔已应允哀家,不如让哀家做回主,了断这桩祸事。”
她所谓的了断方法就是提升监察御史彭因新做钦差,特判摘星楼案情,彻查事缘惩治凶手。李景卓虽被诏书压制住了势头,可是心里清楚着,若他放手让彭因新断案,指不定又会引祸上身,彭因新挨了他一耳光不说,只要有机会,那人铁定将矛头对准王府,搅乱时局成一锅粥。以他清泉县衙毕斯一案所见,彭因新没别的本事,栽赃陷害的本领却是一流的。
李景卓朝李培南使了个眼色,李培南本是负手站在一旁无动于衷的样子,见父王示意得急,他想了想,才挪出步子来向祁连太后举荐了闵安,要求与御史台联手判案。
彭因新冷笑,列数闵安身负命案罪状,尤其指明闵安罪大恶极,连连刺伤郡公主、杀害柳家娘子及萧家二小姐等凶行,言称不得起用狼子野心之人。
李培南素来只用冷硬手段对付彭因新,此时在祁连太后跟前,却不能随心意去整治人了。彭因新就是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躲在太后凤座之旁,只凭尖利嘴牙挤兑闵安,直吵得祁连太后不住皱眉。她揉了揉太阳穴,抬头看向李培南说:“世子举荐的人,身上还未洗脱嫌疑,难以取信于在场官吏,不如另换一个。”
可是除了故去的萧知情,世子府已无属臣会断案。李培南本来不愿将闵安推到皇家面前,更不愿此时的他背负着嫌疑污名出来受到旁人指摘,所以先前才置身事外,不参与父王与太后的朝政斗争。可现在听到彭因新一口咬定闵安就是连环三凶案的元凶,李培南突然觉察到,让闵安判处摘星楼案件,以此来证明他的能力,遏制彭因新的嚣张气焰,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他写下保状,排开昌平府衙插手案情,着力提点出闵安先前断案的功绩,将保状交到了祁连太后手上。
在祁连太后跟前,李景卓也不能再扇一耳光来解决事端,只能随了李培南的意愿,力荐闵安作监察官同判案。
祁连太后骑虎难下,最后说道:“先唤人过来让哀家瞧瞧,听他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只有他是清白了,才能决断皇儿的事务。”她拒称皇儿崩殂,只说事务,实则是勉力抑制住心痛之情,在一众显贵、官员面前做出表率,特意留下来镇场的。
不多久,闵安被左轻权飞骑请到了摘星楼,李培南等在了底楼,走过去与他低声交谈一番,向他通传太后的懿旨。闵安一边听着,一边说了说对连环三凶案的释疑,还提到了五梅栽赃陷害之事。李培南全力支持他的决定,拍了拍他的头:“好好表现,给我长回脸。”
闵安连连遇见变故,多次经由李培南之手化险为夷,此刻对李培南存了知恩图报之心,因此并不反感他的靠近。李培南知道事情紧急,带着他一步步走向了顶层。
闵安垂目敛容,意态极为恭谨,向列座各位皇亲及官员行礼。祁连太后抬眼看去,看到了一身清贵装扮的少年郎,气度颜容不凡,隐隐带有世家子弟风范,心中首先存了一番好印象。
闵安穿着雪袍绢衣来的,外面还罩了一件灰貂绒夹袄,将身子拔得如同一株秀颀楠木,轻盈立在礼堂里,顿时牵住了众多视线。他越是沉敛,只将白皙的脸低着,越是博取了祁连太后的好感。祁连太后缓和了一下语气,显得没有那般的咄咄逼人,才问道:“小相公背负三桩命案之事,可有说辞?”
闵安深作揖,落落回道:“世子已替小人主张,称重香炉灰做证物,辨明小人当时吸食了同等分量的迷香,无法出手迫害岛久公主,由此洗清了小人第一桩凶案嫌疑。”
彭因新是监察御史出身,审过不少案子,听到闵安的说辞,知道他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不由得冷哼了一声。李培南在旁看了他一眼,他连忙拢袖坐正身子,再不左顾右盼。
祁连太后轻轻道:“哦?竟是如此容易辨明嫌疑么。”李培南传令楼外侍立的昌平府衙刑房司吏觐见,司吏忙不迭地小跑进来,将堪录证词的文书递上来,送呈到祁连太后手上。祁连太后草草看过一遍文书,又找不出破绽,摆了摆手,就此默认了第一桩命案与闵安无关的结局。
她这一摆手,就是承认案子不需发到宫中三司部再审,若是日后再被司曹提起,谁又能承担起纠办太后之错的骂名。
司吏大舒一口气,李培南也乐意见到这种结果,赶紧摆袖唤退了司吏。
沉寂的氛围中,闵安即将面对第二桩命案,柳玲珑之死。祁连太后细细看着闵安,说道:“瞧着小相公的眉眼极干净,想必也做不来杀人之事罢?”
闵安施礼回道:“小人推断,公主遇刺一事实由柳家娘子所为。她连夜逃出府去,依照常理,必定是要离开昌平隐没起身形。可是她惨死在马道上,反而整治成被小人所杀的样子,请太后想想,这中间是否生了变故?”
彭因新急道:“还不是你跟过去杀了那名娘子!这时在太后面前推三阻四的,绕着什么话儿!”
闵安朝彭因新作揖:“大人有所不知,小人与柳家娘子一样,也是遭人迫害的。”
彭因新冷笑不已,李培南伸手在他座椅扶手上轻轻一摸,他就察觉到一股钝力沿着木椅传了过来,连忙又闭上了嘴。
满场寂静中,祁连太后最终问道:“谁人迫害你,可知根底么?”
“温什公子。”
祁连太后听见自家外甥名姓,脸色不由得变了:“休要胡言乱语,温什怎会来害你!”
闵安既然敢报出温什的名号,可见是有所准备随后的质难。他并非是不知道栽赃陷害的元凶另有他人,只是目前五梅还没寻到,他又不能拿出铁证来洗脱自己的嫌疑,所以打算用污蔑一法应对太后的发问。
闵安确是在污蔑温什,因为温什错手杀死萧知情,已经逃得不见踪影,若是将污名转嫁到温什身上,他料定温什也不会站出来反驳,由此更中他的心怀。即使温什听到他的污蔑忍不住露了面,他帮助朝廷揪出逃犯,也算是大功一件。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闵安多留了一个心眼,觉得仅凭五梅的眼识及胆量,不足以敢让五梅生出毒计来祸害别人,他相信五梅背后一定还有指示行事的主人。他想揪出这个主人,在没有套到五梅的供词前,也不便将五梅拱手推到太后或是彭马党一脉眼前。
闵安打定好了主意,磊磊落落报出温什名字,并说道:“柳家娘子死在温记农庄前,那温记刚好就是温公子家的肆业,若不是他召唤柳家娘子前去,柳家娘子又何必弃了逃跑的大道,摸黑赶到农庄前?小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