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连环-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闵安垂眼答道:“世子觉得茅十三一案有蹊跷?”

    “先回答我的问题。”

    闵安老实作答:“世子清晨就说过想盘查楚州这块地的贪官们,已经有所动作,我猜想世子已经知道哪些长官身上惹了腥,偏生要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没去敲打他们。好比眼前的王大人,赚得巨多的钱银修建行馆,开办海棠山猎场,极有可能就是贪党中的一员。世子却迟迟不动他,反而要我去查茅十三的案子,显然就是等着我用这个案子牵头,将王大人及相关官员的贪赃行为一一引出来,然后趁机罗列罪名清缴他们。”

    李培南淡淡颔首,没有否认闵安的推断:“王怀礼的确是彭马党中的一个环节,拿掉了他,就可以使这派党羽首尾失联,便于击破整个体系。”

    闵安低头说:“世子剪破完了一批贪官,在朝廷面前打个漂亮战,可是我这个底下的小书吏,作为引发人,没有上面的福荫罩着,被党羽拖下井底乱石砸死怎么办?”

    “所以你就打死不开口?”

    闵安点头:“反正横竖都是逃不过死字,不如就断送在世子手里,体面些。”

    李培南沉声道:“你还有理了?”

    闵安低头不答。

    李培南说:“你过来。”

    闵安磨磨蹭蹭捱到李培南座椅前,温顺地跪下,怕挨掐,用双手护住了脖子。李培南拍了一下他的脑门,愠怒道:“这是干什么?”

    闵安连忙把手放下,像一只跪乳的羊羔一般,恭顺地看着施舍饭食的主人。李培南将他的脸拨得偏了偏,冷声道:“在我面前少做糊弄人眼的事,我就没必要取你小命。”

    闵安暗自腹诽,心想就你这冷得透骨的脾气,我就算对你掏心掏肺的,也不见得能讨到好处。不如多少兜点底儿,碰见一个完全待我好的主家,我才能交付出去。

    闵安心思浮动了开去,不禁想起了非衣这棵看似冷淡却每次出现得恰到好处的大树……

    李培南看着跟前的闵安眼睫簇簇轻抖,逡着眼不知在乱瞟个什么,手上一用劲,将他的注意力拉转了回来。

    闵安的下巴被李培南捏在手里作痛,他咝咝吐气,含糊道:“我错了,世子爷手下留情呐。”

    李培南甩开闵安的下巴,从袖中摸出一份提前置办的黄绢布扎,丢到闵安脚边。闵安拾起来一看,不禁抖了抖眉。

    黄绢布里包着一份官照,用正楷字写明了闵安的姓名、年岁、籍贯、体貌特征,盖着吏部的官印。这张薄薄的纸片曾是闵安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两次考中过官学,但由于雷雨天脑子爱发病,就两度被人排斥出官学。此后他便没有继续科考,转而进入衙门做了一些“低贱”的行业,比如门子、吏生、幕僚等。这样的选择是受现实所逼,也硬生生掐断了他的进仕路。

    但他没想到李培南却能拿到这份官照,除此外,布包底下还有一道李培南手写的保状,行书流丽,为他担保了其身份正当,品行良善等情况。保状上加盖着李培南私章,在左右接口印了世子府的火漆徽印,用以表示这纸证明的郑重出处。

    有了以上的官照和保状,闵安就可以去京城参加铨选,正式走上仕途道路。保状本要籍贯所在州县衙门出具,李培南亲自代劳,想必比任何官衙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他也点明了闵安的身份——世子私交,王府属官,楚州新提拔上来的御用文生。

    这份黄绢布包意味着李培南已经收下了闵安做家臣,以后是死是活,闵安都得跟着他了,不能生出二心。

    闵安捏着布包低头跪着,心中仍在犹疑。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说李家人都是狠角色,善于卸磨杀驴。他不知道具体的事例,但十一年来师父说的话从未出过错,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只“驴”,以后的结局会怎样,但从眼前来看,如果他不接下李培南的保状,那么今天铁定是走不出行馆大门的。

    李培南看着闵安脸色像云彩一样变幻,问道:“还不满意?”

    闵安收好黄绢布包,就地磕了个头,说道:“谢世子提携。”

    李培南将闵安的额头推得更远了些,对他说:“坐下说话。”

    闵安第一次在李培南面前堂堂正正地坐下了。他抚平衣襟,规规矩矩地坐好,将双手放在膝盖上。

    李培南唤厉群上茶,厉群将清茶放在桌几上,闵安伸手取过,道声谢,形态并无任何失礼之处。他饮茶时也是悄无声息的,由此可见还是被吴仁悉心教养过一番。

    李培南等闵安缓和过气儿,说道:“再给你一次机会,说清楚茅十三的案子。”

    闵安老老实实答道:“茅十三一案有许多蹊跷之处。一是他好骂人的习惯由来已久,无论在闵州还是在楚州,都不见官员拿这个来整治他,偏生一到清泉县就被典史剪了舌头,可见他这次骂了不该骂的话,惹得听话人震怒。二是他来清泉县的时机非常凑巧,毕大人连夜赶路将他送来,送到县衙刚好碰上王大人在外面审案子,还带出去了多数的衙役及随从。县衙空了以后,更有助于茅十三逃脱。三是茅十三看似慌不择路,实际上最终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养着猞猁的海棠山。清泉县方圆二十里只有这一座高山,茅十三出身草莽,多年拣着山窝落脚,追他的人知道这个习惯,在后面紧逼不舍,势必会把他逼到海棠山上去。我曾走过连接海棠山的田地,湿润润的,昨天刚充过水,两边还有农户在耕种。假使茅十三奔逃出来,想拐进农田躲藏,一定会惊动农户,惹得周遭民壮捉拿他,所以他只敢拔腿朝前跑,跑向了唯一的一条路。四是茅十三的舌伤发作,典史抓了一大把草木灰给茅十三糊嘴,灰里藏了大量的蜜汁兔肉粉末,而猞猁就是喜欢啃咬这种味道。茅十三的尸体抬回来后,典史想用其他刺鼻的味道遮住咬痕上的气味,故意将尸体丢在了马房里。我曾细致闻过伤口里的味道,可证明茅十三就是死在这个紧要处上。五是要杀死一个茅十三有很多方法,据我所知,光在监狱里就有‘盆吊’‘土布袋’等三四种阴私法子,可典史偏偏选了大费周章杀掉茅十三的方法,推敲原因,是因为他拿不到王大人开具的‘讨绝单’。‘讨绝单’是衙门里的长官伪造囚徒死亡的官文,必须送到刑部去审核。平常的案子刑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判定过去,但茅十三是要犯,惊动了朝廷,刑部也不敢糊弄过去,势必会追究他的死因。这样一来,王大人就不敢贸然动手脚,让茅十三死在官衙里,只能想办法将他做出一副横死的惨态,来摆脱自己的嫌疑。六是王大人向来长了一个猪头脑袋,赶走了所有能拿主意的幕僚,突然一夜之间变得聪慧起来,还弄出了茅十三案子里这么多的门道,肯定是后面得到了高人的指点。我劝世子去审审那位典史大哥,说不定能问出前因后果来。”

    李培南喝完一口茶,才冷淡说道:“昨天下午王怀礼请我去海棠山围猎,趁着我兴头好,通报了茅十三的案情。我回头派厉群去牢里提人,典史早已悬梁自尽。”

    闵安怔然坐了一刻,忍不住说道:“这个幕后的主帅真是厉害,赶在世子之前使了一招弃‘卒’保‘车’,断了世子的线索,手段忒漂亮了。”他这样说,显然看出了典史的死亡是为了维护王怀礼的地位,同时自行掐断了茅十三案子的线索。

    李培南回道:“不急,总能捉到他。”

    ↓↓↓

    请抽空看下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推论() 
闵安点明了茅十三被杀一案的蹊跷之处,其中许多内容也被李培南先行猜中。两人留在书房里继续商议,唯独对一处地方推断不出原因:王怀礼为什么一定要杀掉茅十三。

    李培南作为统筹全局的人,自然多留了几个心眼。他唤厉群外出一趟,隐秘地接来李非格,当面询问李非格是否隐瞒了什么,未曾报告上来。

    李非格拢着袖子微微一笑:“既然世子问到我头上来了,我也不再推脱。我是王爷亲自钦点的人,自然也是世子手上的人。”

    老奸巨猾的李非格当场倒戈,向李培南表明了决心。在这之前,他对闵安也有所隐瞒,还暗示闵安不可随便说出衙门里的秘密,是因为他先秉持着观望态度,有意看看李培南能查到什么程度,若是李培南手段厉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他自然知道怎么做。

    所以当李培南亲自询问的时候,李非格就爽快说出了一些隐秘。这些的确是隐秘,存在的年头和王怀礼来清泉县做官的时间是一致的,直到现在才被发掘出来。李非格默不作声在清泉县蛰伏了十一年,手上搜集到的消息也是惊人的。

    王怀礼贪赃枉法,这个不假,但他并不是彭马党派中的普通小卒子,而是正中间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账房先生。既然做了多年的账房先生,那么他手里必定是有一笔账的,详细写明了朝廷各州县衙暗钱的来往,贪拿的白银运去了哪里,谁又提走了几成……诸多情况都记在了一个黄羊皮纸包裹的账本上。

    李非格曾无意撞见过一次,王怀礼深夜盘算账目,将账本交给他最为宠信的小妾手上。王怀礼的小妾喜好搬弄是非,得罪了县衙的仆众之后,卷走细软逃跑了。她逃走之前,照例带走了王怀礼的账本,大概是为了怕日后被抓时,以此作为要挟来保住一条命。可是她随后投奔去了茅十三那伙人,还将茅十三的秀才军师给拐走,两人躲躲藏藏不知去了哪里,茅十三曾在乡野村落放出大量风声,说是只要军师愿意回来,绿眉寨二当家的位子始终给他留着。

    闵安听到这里问李非格:“茅十三为什么一定要军师回来?”

    李非格嗤笑:“茅十三是个粗人,底下的除了柳二,能耍点小心计,还有哪个能帮他拿主意?王大人的姨娘投奔过茅十三,极有可能把账本给茅十三看了,茅十三一看事情犯大了,更要指望着军师的主意。那姨娘倒是好,索性把军师给拐走了,王大人回头听见了这个事,还要我在宣化坊上张贴告示,声称朝廷怜恤百姓,有误入绿眉者可一概免除责罚,切望他们来公门投案自首。那告示还贴在了坊匾上,路过的百姓都能瞧见。可是投案的人呢?一个没有。”

    闵安想了想,问道:“如何能肯定那账本一定在茅十三手上?”

    李非格摇头:“只能是猜测。我猜王大人之所以暗下杀手杀死茅十三,是因为怕茅十三拿这账本反咬他一口。假若王大人已经找回了账本,他完全可以不暴露自己,将茅十三送到刑部监押,等着上头判个勾决下来就能了事。”

    李培南默允两人的推断。

    闵安又问:“那典史什么来历?”

    李非格果然是收集衙门内务消息的第一人,半点没让李培南失望过。他回答说:“典史是在王怀礼小妾逃了之后来的,叫做朱七明,从他随身所开具的投冲状来看,他是来自散花县云桥路朱家寨,在闵州散花县衙做过几年帮役,后来被散花县衙的长官征派到这里。朱七明一来之后就入了编制,过了不久吏部又下了委任状,让他做了本县的典史。”

    “朱七明……朱七明……”闵安喃喃念道,觉得这名字异常熟悉,似乎在哪里见到过。

    一直没开口的李培南说道:“账本丢了之后,朱七明才来县衙,可见是来帮助王怀礼解决这个难题的。朱七明最后做出畏罪自杀的样子,主动掐断了案子线索,也是为了保住王怀礼的位置,避免王怀礼受到怀疑。”

    李非格拢着袖子一叹:“朱七明倒是良苦用心。”

    “不。”李培南语出惊人,“能调动他的那个人才是用心良苦。”

    李非格扬眉:“世子有眉目了?”

    “嗯。”

    “那就好,那就好呐——”李非格悠悠一叹,“无论怎么狡诈,都逃不过世子的手掌心。”

    闵安暗想,这是马屁吧?忍不住微微一笑。

    厉群走进来添加茶水,又端来三盘糕点水果。闵安的眼睛一直黏在芙蓉桂花糕上面,点点自己的嘴,无声问厉群:“我能吃么?”

    厉群好笑点头。

    闵安又看看李培南的反应,李培南对着李非格说话,却伸手将另一果盘推到了闵安面前。闵安大喜过望,一把捞过香梨就咔嚓一口啃了起来。

    李非格在问:“世子知道谁是幕后主使么?”

    李培南没有回答,却转头向厉群吩咐:“去调出朱七明的委任状正本,查查由谁签发的,谁又能恰巧安排他留在了清泉县衙。再送一封加急快件回去,清底抄出闵州散花县知县的来历,我等着要详细的返情信件。”

    厉群急忙扣手离开。

    说话这当口,闵安已经啃完一只梨吃完一块糕,正要伸手去抓第二块糕点,却不料李培南拿着茶夹子一拨,尽数将三个碟盘扫到了他那一边。

    闵安的手伸在了半空中,晾了一下,又悻悻收回。

    李培南问:“你来自闵州,可认得散花县衙的知县?”

    闵安仰脸苦想一刻,回道:“不大记得了。”

    李培南唤丫鬟进门,撤走两碟果盘,只留下芙蓉桂花糕那一盘。他取了一个空盘放在闵安面前,用茶夹子夹了一块糕点过去,问:“这样能否让你想起了什么?”

    闵安拈起糕点咬了一个角,说道:“知县与我爹是同科进士出身。”

    李培南又夹了一块糕递过去,闵安再说一句:“名叫朱佑成。”

    李培南夹了第三块,闵安跟着说:“他是唯一一个考中了‘书判拔萃科’的进士,我爹称他是华朝第一流的顶尖才子,无人可以比拟。”

    李培南夹起第四块糕,闵安却没有说话。

    李培南问:“完了?”

    闵安点头:“我就知道这么多了。”

    李非格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地拢袖坐着,如往常一样平淡。

    李培南道:“头脑灵活的人,往往就是幕后统筹者,如果我没猜错,彭因新一众人还要受这位才子的制辖。”

    尽管朱佑成现在的官位比彭因新、马中书之流低得多了。

    闵安抓着额头欲言又止,李培南问:“怎么了?”

    闵安答:“我记起来了,朱大人曾派出两名同姓朱的衙役去外地公干,其中有一名留在了我们黄石郡,叫做朱留投,可惜被柳二害死。他的随身手札中记了散花县云桥路朱家寨的民俗,表明与朱七明是同一出处。”

    李培南站起身走开两步,沉吟一下后,就抬头说:“朱佑成将本家人纷纷派驻到各州县,其目的只有一个——”

    李非格接口道:“所到之处必然有同派党羽,需要受到监察。”

    闵安惊呆。这样说来,他的东家毕斯也在贪官班子里了,现在被世子掌控到了消息,结果恐怕很难善终。

    想通这一点后,闵安又联想到了一件事:毕斯连夜送来茅十三,显然是受到了王怀礼的指派。若他和王怀礼不是一派人,按照王怀礼如此厌恨东家办事不力的脾气,东家早就被整治死了。

    闵安的掌心微微渗出了汗,心底一直在想,该怎样做才能挽救东家一条命?

    李培南看了看闵安的神情,似乎想到了什么,立刻对他下了指令:“你搬进行馆里住着,不准回黄石郡了,随后跟我一起去京城参加铨选。”

    闵安依然在盘算着心事,李非格看不过去,拉拉他的袖子说:“还不快谢恩?”

    闵安声如蚊蚋:“谢世子厚爱。”

    尽管没有得到厉群返回的消息,李培南也能推断出躲在幕后的那只主帅,已经将难度降低了一半。他把余下的一些小事丢给闵安处理,要闵安找出王怀礼账本的下落。

    至于王怀礼所犯下的罪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可证明他借刀杀了人,李培南暂时不想惊动他,只将他的呈文批示为已阅,不指派任何意见。

    闵安脚步漂浮地走出主楼,抬头看看,发觉天色已晚,一轮月亮像是圆盘一样,挂在柔和夜幕上。他摸到非衣的宅院前,果然又看见非衣坐在檐头,正守着一纱笼的花草。

    闵安顺着梯子爬上琉璃瓦,拣了一个离非衣远一点的地方坐着,捧着脸看月亮。

    一刻钟内,两人均无言语,沐浴在皎洁月光下。

    见闵安如此安静,非衣终究问道:“怎么了?”

    闵安无精打采地回答:“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我那东家有问题?”

    非衣是不想答就绝对不会回答的人,但是一旦选择开了口,也绝对不会去欺瞒别人什么。他直接应承道:“是的。”

    “怎样看出来的?”

    “我给出的银票毕斯总能兑换出现银,可见他有内转外销的门路,其余郡县官员却无法做到。”

    闵安苦恼地说:“为什么我没早点看出来?说不定还有补救的机会。”

    非衣淡淡道:“你对自己的东家就是实心眼,一路跟着他收拾烂摊子,犯了事还想给他补救,这份诚心简直是世间少有。”

    闵安苦笑:“你就别笑话我了。”

    “我说的是真心话。”

    闵安沉默了下来,随即又小声说道:“你说……如果我去求世子……世子会放过我的东家吗……”

    非衣心想,这样的祸害连我都不会放过。看到闵安充满期望的眼神时,他的嘴上就软和了一下,说的是:“可以试一下。”

    闵安眼睛稍稍发亮:“那——怎样才能打动世子呢?”

    说到这里非衣就不愿意答了,闭上了嘴,坐在一边看月亮,眼光似乎受到月华侵染,也变得冷淡了。闵安冥思苦想了一刻,才喃喃说道:“不如投其所好……”

第25章 投其所好() 
闵安一连三天游荡在主楼外,窥探李培南的“所好”,晚上就去瓦舍走马斗鸡,日子过得极充实。

    闵安很快发现他所刺探的世子爷简直像一尊石人,定力如山一般强韧。除去外出巡查哨铺,接见消息回传的侍卫,那人整天待在书房里不知在干什么。闵安猜想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之流是无法入世子爷法眼的,不如另辟蹊径,拿出有用之物来打动他的心。

    世子爷目前需要的东西就是账本。

    闵安设法拿到账本之前,还需要先准备一只筹子鸡去瓦舍约赌,他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