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上最强猎头-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父皇,儿臣绝没有这个意思啊!”

    安禄山暴跳如雷了:“那你是什么意思!今天老子就打死你这个逆子,亲自指挥部队,也好过朕的大燕基业毁在你这个逆子手上!”

    安禄山说着,居然走了两步又去拿起了那个打死报信倒霉蛋的灯架,作势就要砸,惊的安庆绪亡魂皆冒,更觉得无尽的憋屈几乎让他窒息。

    老东西分明就是想要借机除掉我,好将皇位传给弟弟,就算帮他打退唐军又能如何?还是免不了被他打死的下场,老东西又什么时候拿他当儿子看了?

    分明是你自己妄自尊大看不清形式,妄想以区区九边之身反抗强盛的大唐帝国,我们这些身边人统统跟着你混到了如此的地步,可老东西你却丝毫不知错,反而变本加厉!

    你不仁,别怪我不义,你不拿我当儿子,那也别怪我不拿你当父亲!

    想到此,安庆绪双眼之中厉色一闪而过,眼看着安禄山举起灯架就要砸下,连忙一个翻身躲过,安禄山一看这小子竟然敢躲,更是怒不可遏,正要举起来再砸一次,可却只见一道白光闪过,肚子处只觉得一凉,仿佛有什么东西从肚子里流了出来,那是他的肠子。

    原来是安庆绪趁机拔出自己佩刀一跃而起,狠狠一刀砍了他的肚子。

    “卫兵!卫兵!太子谋逆!给我把他拿下!!!!”

    砰的一声大门被人从外面打开,数十个精锐的卫兵鱼贯而入,可是看着眼前的一幕却面面相觑,又看了一眼双眼通红的太子,居然极有默契的同时回头走了,走之前甚至还不忘从外面把宫门给关上了。

    安禄山眼前一黑,他知道,他忠诚而又可靠的卫兵已经放弃他了,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什么大燕的皇帝,而是一个被自己亲身儿子行刺,却又不良于行的老人而已。

    安禄山咬牙,他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杀出来的军中悍将,闭目等死不是他的作风,认真的看了安庆绪一眼,奋力的就朝着安庆绪扑来,父子二人一个皇帝,一个太子,就在这宫殿打了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两个人居然厮打着躺在了地上,就像小孩子打闹一样的在地上滚了起来。

    而终究安禄山身体胖一些,力气大一些,武功也高上一些,又过了一些时候,安禄山占据优势整个人就骑在安庆绪的身上,双手死死地掐着他的脖子。

    他催眠自己,只要亲手掐死这个不孝的儿子,他依然还是大燕的皇帝,依然高高在上,依然没有人能够忤逆他的任何意思,他的肠子流了很长,他的鲜血也流了很多,可是他此时已经完全顾不上了。

    砰!

    一声清脆的响声,是花瓶砸在后脑勺的声音,安禄山只觉得后脑一痛,回过头只见身后一个婢女手里拿着一个破碎的花瓶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趁着这个功夫安庆绪挣脱开来,手中抓着安禄山留在外面的肠子狠狠的就是一拽,便听安禄山大叫一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安禄山倒地的一刻,他的大眼珠子死死的瞪着不能瞑目,嘴里若有若无断断续续地喊出了他最后的遗言:“汝等。。。。家贼也!!”

    却不知安禄山想没想过,他这个杨贵妃的干儿子,对于李唐王朝来说,不也正是一个大大的家贼么?

第三百九十三章 史思明的降表

    燕朝的国政,随着安禄山的死,彻底的乱套了。

    河…北,史思明大营之处。

    “将军,陛下驾崩了。”

    史思明皱了皱眉,开口道:“将详细情况道来。”

    “目前邺城方向传来的消息疑窦重重,很难摸得清具体的情况,太子殿下已经正式登基,封您为太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邺城方面勉强还能压得住,不过恐怕不少的将领心中都会有一些二心吧,现在外面的小道消息很多,都说陛下是太子杀死的。”

    “哎!多事之秋啊,如今唐军来势汹汹,陛下这一死那些骄兵悍将凭太子想要压制,确实是不太容易,毕竟太子还是太年轻了些啊。”

    “将军,论军中威望,除了陛下之外谁能比得上您?而且论兵力,您也是这些将军中最大的,只要您打退了岳飞他们,到时候。。。。太子不能服众,正是您的天赐良机啊!”

    史思明沉吟不语,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像大燕这种靠暴力建立的政权,确实不可能单单靠礼法做到平稳过渡,安庆绪威望不足,就是他们这些将领,尤其是他这样的统兵大将的机会。

    而要说他对他们老安家有多少忠诚之心恐怕更是谈不上,此时的史思明想的是,这大燕的旗子还有多少的剩余价值?

    摆了摆手,史思明开口道:“岳飞他们找到了么?”

    “找到了,应该在西南八十里处,赵匡胤的大军也在那里,修了许多城楼又挖了一些壕沟,咱们的先锋试探了一波,很难打的下来,另外颜真卿和他没在一起,恐怕又是在哪个穷乡僻壤咱们顾及不到的地方招兵呢。”

    说着话,这个小将心里也觉得堵得慌,早在邺城合为之前,他们就出城去寻岳飞等人决战,数月来三个人或者汇合起来打他们的伏击,或者分散开来各自招兵买马,又偏偏都是用兵的绝顶高手,仗打到现在一次战略性决战也没打过,自己的人马越大越少可人家却越打越多,再这样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换人家来打自己了。

    想到此,史思明更是泄气,他连区区三个无名小将都搞不定,又凭什么奢求一国之君?

    史思明无奈的又叹了口气道“听说了么,契丹人现在的大于越已经是李光弼了,他们还弄死了渊盖苏文,现在集结了大军兵锋直指范阳城,而韩信大破吐蕃之后没有回援而是直接杀进了吐蕃国内,可是回纥却主动出了十万铁骑归附在郭子仪的麾下,邺城已经是水泄不通,你说,如果我做了大燕的皇帝,面对如此局面,可还有一拼之力?”

    “这个。。。。我觉得关键还是看李光弼的态度,他如今贵为契丹大于越,早已不是小小的河东节度使,对李唐未必还是真心实意,如果邺城能撑到咱们回援,郭子仪之围未必就不可解。”

    史思明却苦笑道“李光弼那个老狐狸,不见兔子不撒鹰,咱们这里取得什么觉定性进展之前他是绝不会公然背叛大唐的,况且我听说他老年还在长安城,更何况,你说咱们回援,你觉得咱们要多长时间才能解决他们三个?”

    那部将刚想说己方兵强马壮,对付三人的散兵游勇翻手可定,可是话到嘴边又觉得泄气不已,根三人打了这么久,就算是作为敌人也不得不佩服三人的能力,说是用兵如神恐怕也不为过了。

    可要说不理他们直接回邺城?那可是扯淡,如果放任三人在河…北地带活动开,用不了一个月,他们大燕恐怕就只剩下邺城和范阳两座孤城了,那时候郭子仪根本就不用进攻,光饿也能把他们饿死。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张巡的本事的。

    “如此一来,岂不成了死局?当初出现的那个仙子。。。。。”

    史思明摇头道:“侥幸心理要不得,到现在,我都觉得那个女人神神秘秘的,根本就跟咱们不是一条心,说不清她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别说她现在失踪了,就算她出现在我面前我恐怕也不敢信她。”

    “那,您的意思是。。。。”

    “投降吧,我现在还是大燕名义上的第一猛将,如果现在投降唐廷,应该不会被太过为难,只要能保住一地节度使的实职,我就算是心满意足了,现在想想,跟着陛下造反还真是有些后悔。”

    “这。。。。将军,我大燕还有三十万大军,并不是没有一拼之力啊。”

    “嗯。。。。如今我等已经是身陷重围之局,回纥十万铁骑,契丹十万铁骑,郭子仪的河朔军也有十几万,已经比我们多了,如果韩信那十几万关中劲旅也加进来呢?现在大唐政令畅通,除了河…北之地外全部收复,一纸诏书少说也能征兵二十几万,咱们拿什么打,更何况河…北内还有赵匡胤岳飞颜真卿三人,加起来怕是也快有十万大军了,我要是负隅顽抗,我怕是要做第二个安禄山了。”

    “。。。。那您打算怎么操作?”

    “还能怎么操作?派使者去岳飞和赵匡胤的大营吧,如今的局面怕是咱们想投降,还要看人家愿不愿意呢。”

    。。。。。。。。。。

    另一边,长安。

    李豫和秦浩最近的心情真是不错,尤其是秦浩,他还等着李扶摇出招呢,可结果这仗越大越顺,打到现在安禄山居然和历史上一样被他儿子给宰了,可李扶摇却依然毫无动静,心中格外的松弛,只觉得浑身上下连每一个毛孔都是爽的。

    李豫也是如此,他本事顶着巨大的压力当上这个皇帝的,当时形势危急,可是连潼关都快守不住了,许多悲观的人甚至都以为大唐怕是要就此完蛋了,可是结果呢?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天下太平了,而且很快就要犁庭扫穴,重现开元之大盛了。

    巨大的威望也让他这个皇位更加的稳固了,由于战争的原因,李豫迅速积累起来的威望已经不再李隆基之下了,加上年龄上的优势,他这个皇帝几乎就是铁打的。

    而就在这时,从河…北赵匡胤上的这个折子却让他们很是为难。

    “史思明要投降?这。。。。接还是不接?”

    李豫为难,秦浩却比他更为难,历史上史思明也是安禄山死后投降的,可是没两天就叛变,不管是规模还是持续时间甚至都比安禄山更大几分,可是总不能把人家降兵都坑杀了吧!

    而要是不接受,现在的燕朝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带也是三十来万人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得打到什么时候去?又得死多少大唐的好男儿?

第三百零四章 又见弑父

    安史之乱,这是华夏文明史上最可怕的浩劫之一,他将我们包容并蓄的文化彻底的毁灭,而他最可怕的地方却从来都不在于敌人的强大,而在于善后。

    因为安史之乱,让各地的军阀都看清楚了唐朝中央的衰弱,这给了他们拥兵自重的本钱,而原本历史上李亨对功臣如郭子仪之流的处置不当又让各地节度使对唐廷的忠心消散,又又又因为唐朝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导致皇帝对将领不信任转而信任太监,如此一来国力也自然迅速的衰弱了下去。

    而如今,却已经到了这最重要的时候了。

    河…北,史思明大营,史思明心情颇为忐忑的等着朝廷的处理结果,想知道朝廷打算给他开个什么样的价码,大燕皇帝之名说出去自然威风好听,可是如果这个皇帝只能当那么短短几个月,那可就一点也不美好了。

    等啊,等啊,等,史思明这一等就是半个多月,可是对面居然一点消息也没有,这不由得让他的心里焦躁了一些,一个人闷在大帐里面走来走去,一天也坐不住几个时辰。

    “报~~,不好了将军,刚刚岳家军来了,从左侧山坡上朝下射箭。”

    “什么?混账,朝廷还是打算打么?那就来吧,谁怕他们似的。”

    “可。。。。可是将军,岳家军射下来的箭是没有箭头的,上面绑着一封一封的信,小的不识字,就把信拿出来给您看。”

    “哦?信?给本帅一观。”

    说着,史思明急忙将信打开,可是信上的内容却让他不寒而栗。

    只见信上写道:“李光弼已率十万契丹铁骑围攻范阳,邺城也眼看着就快要守不住了,尔等已经是无根之草,还要负隅顽抗而不投降么?你们都是我大唐的子民,欢迎你们放下兵器,重归我大唐的怀抱,但是,史思明本人却罪大恶极,朝廷接受你们的投降却不能接受史思明的,凡是曾经背叛过大唐的人都唯死而已,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取史思明首级者可封关内侯。”

    嘶~~,史思明倒吸一口凉气,接受全体燕军的投降,却不肯接受史思明本人的投降,还说他的首级值一个关内侯,这用意实在是有些太过恶毒了。

    “军中有多少人看到过这个纸条?”

    “这。。。大概有个两万多人?”

    史思明咬牙,两万多人,就算其中大部分人都不认识字,但两千人却怎么都有了,消息肯定堵不住,最迟今晚这个消息恐怕就会传遍全军。

    一方面是十死无生的绝境,另一方面确实重回大唐,甚至关内侯的诱惑,这也实在是由不得他对自己手下的信任产生质疑,普通的小兵倒是还好忽悠,可是将领们确都是清楚实情的。

    想到此,突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条件反射一般的史思明连忙拔出了宝剑,大喊一声:“什么人!”

    门外来人显然也吓了一跳,连忙道:“父亲,是我。”

    史思明这才松了一口气,开口道:“原来是朝义啊,坐,什么事儿?”

    来人正是史思明的大儿子史朝义,不同于安禄山之子安庆绪,这史朝义道算是个统兵的人才,打仗时也勇猛,深得将士们的爱戴可以说是个合格的继承人,甚至于不少的将领们都已经暗暗团结在史朝义的身边,俨然已是史思明军中的第二号人物。】

    “父亲,您都知道了吧。”

    史思明冷笑一声道:“是啊,估计外面现在不下一百人在琢磨着如何砍我的头啊。”

    “父亲,如今非常之时,您的安全乃是重中之重,很难保证众将不生其他心思,这段时间您的亲卫工作就由孩儿来吧。”

    史思明满意地点了点头,有儿如此夫复何求,想他史思明一辈子一直被安禄山压在身下,战功战功不如他,造反也只能当他的副手,可咱有个有本事有孝敬的儿子啊,可比你那废物儿子安庆绪强出十万八千里。

    想到此,史思明满意地点了点头,刚想开口夸儿子几句,却突然感觉心口处一疼,低头一看一把锋利的横刀笔直地插在胸膛上,而出手之人正是他儿子史朝义。

    “你。。。。报应。。。。报应啊!!”

    “父亲莫要怪我,这也是众将的意思,不取下你的人头,众将也根本弹压不住,我不出手别人也会动手,不如这关内侯让孩儿来当吧。”

    说完,史朝义一把抽出宝剑,颇为淡然地躲开了从史思明胸腔之中喷出的鲜血,大踏步的走了出去。

    “去把我父亲的人头送给赵匡胤,就说我史朝义投降。”

    那护卫在营帐之外的卫兵看着史朝义面不改色的就将自己的亲爹斩杀当场,吓得舌头都有些直了,二话不说连忙跪拜他们的新首领。

    而消息传到赵匡胤的手里,他和颜真卿岳飞二人正分析研究周围的地形,听说了消息三人无不是哈哈大笑,兴高采烈,这还真是一切都朝着最好的那个方向去了。

    要说史思明军队之中谁杀史思明对李唐最有利,那无疑非史朝义莫属了,一来他在军中威望颇高,公子的身份继承燕军没什么异议,不会让这支军队失控,二来这自古以来不孝都乃是天下第一大罪,日后如果想要整治他也格外的容易。

    而最重要的一点,却是可以塑造一个李唐天下深得天眷,根本无从动摇的一个印象,毕竟安禄山造反被儿子杀死,史思明造反也死在儿子之手,这也不由得不让那些心中有小心思的野心家背后竖起一排白毛汗,营造了因果循环的一个结果。

    大唐胜,乃天之胜。

    “传陛下旨意,由史朝义继续指挥史思明本部人马,明日起挥师南下,由他来攻克邺城,就用安庆绪的人头,来当他投靠大唐的见面礼吧。”

    这却是李泌之计了,河…北之将不可信,河…北之兵其实也不算太可信,而攻城无疑是要有死伤的,那何不如派他们俩来一场狗咬狗呢?

第三百零五章 大赏

    邺城,史朝义和安庆绪打成了一团,倒是郭子仪等人却完全在看热闹,估计此时如果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天有灵说不定还真会被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

    仗打到现在,大唐的胜利已经基本没有什么悬念了,是时候考虑战后的事情了。

    这一段时间,李豫其实已经做足了铺垫工作,满朝文武都知道,初唐的府兵制又要重建了。

    这还真是非大魄力者不能做,所有为此上书反对的大臣都被李豫毫不留情的撤官免职,有些平日里小毛病不少不太干净的或者跟杨国忠同流合污来不及处理的直接流放到广…西去搞开发,而有些平日里名声比较好或者真的是出于一片公心的,则统统扔到兴庆宫去和李隆基作伴去了。

    李豫经过这么一场安史之乱,自信已经完全不惧怕那个曾经高高在上的皇爷爷了,那人现在就是一个享天伦之乐的普通老人,有没有复辟的心不知道,但肯定没那个力了。

    当然,面子上的工程还是要做的,明面上上表恭恭敬敬的表示要还政,派了七八波的太监去请李隆基回甘露殿,可另一边却连夜将忠于他的士兵尤其是赵匡胤公孙瓒等跟大唐完全没有关系的兵往长安调,李隆基除非是疯了才敢答应,连忙表示终生都不回甘露殿一步,态度那叫一个真挚,反正俩人也不知道是几分真心,至少别人看起来那叫一个爷慈孙孝。

    而伴随着胜利的道来,紧接着就是一个十分严峻和棘手的问题,功臣。

    因为这场安史之乱,培养起来许多尾大不掉的功臣,最典型的就是实际已经掌控契丹的李光弼,根据之前说好的大唐甚至还割让了辽东。

    而除了李光弼以外,回纥的实力也大大的增加了,控制了西域,就等同于控制了丝绸之路,当然以现在回纥和大唐的良好关系来说西域控制在谁手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借他们八个胆子恐怕他们也不敢用丝绸之路作为要挟,去跟大唐谈条件,但那毕竟是一个几乎不弱于当年东突厥的草原大族了。

    郭子仪的河朔军也得到了大规模的扩编,而且河朔军上上下下无不对老郭忠心耿耿,回纥人也对他敬佩有加,加上在江南声望逆天了的张巡,拥有战神之名的韩信,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可以说这几个人现在任何一个动了不该动的心思,所造成的破坏都不会比安禄山来的小。

    眼看着事情到了这一地步,就连秦浩对历史上李亨的做法理解几分了。

    韩信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