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羲和并非太阳神,常羲也非月亮神,她们都是母亲神。羲和生了十个太阳,都是儿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都是女儿。她们也像所有的母亲一样,要给自己的孩子洗澡。只不过,羲和的浴场在东南,常羲的在西北。
那么,后羿和嫦娥,会是太阳神和月亮神吗?如果是,嫦娥为什么要奔月,难道她原本不在那里?后羿又为什么要射日,难道他跟自己过不去?
没有人知道。
看来,有必要传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出庭作证。
作证还是作案
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其实也都有案在身。
众所周知,阿尔忒弥斯和阿波罗,都是宙斯跟暗夜女神勒托的孩子,而且是孪生。这倒是说得过去。万神之王要给暗夜以光明,当然要一次性地生出月亮和太阳。阿尔忒弥斯作为月亮女神也没问题,她出生时眉心便嵌着耀眼的月亮,左手拿箭右手拿弓,全身闪耀着圣洁的光芒。
阿波罗的太阳神身份,却大为可疑。因为真正的太阳神是赫利俄斯,阿波罗只是光明之神。但,既然不是太阳神,为什么眉心会嵌着耀眼的太阳?
也许,他至少是半个太阳神。
或者说,有人希望他是。
事实上,阿波罗必须成为太阳神,才能与阿尔忒弥斯成双成对。然而他俩究竟是兄妹,还是姐弟,希腊人自己也众说纷纭。一种版本说,阿尔忒弥斯出生后,便充当了母亲的助产士,所以她又是接生女神。另一种版本则说,阿尔忒弥斯那修长曼妙的躯体,其实是阿波罗出生后,用自己的手牵出来的。
额头闪光的太阳哥哥喷薄而出,坚强有力的手牵出体态玲珑的月亮妹妹,画面感确实很好。
但,这是作证,还是作案?
作案。
因为太阳绝不会升起在月亮之前。
在远古文化系统中,太阳和月亮是两种符号,也是两个时代的象征。月亮代表的是女人,是雌性的生殖力量。对这种力量的崇拜,一定先于男性。因此,最先亮相的,也一定是女性的文化代码:鱼、蛙、月亮,还有大地。'21'有了象征母亲和母性的大地,才会轮到种子和种子的携带者,即男性或男人,以及他们的文化符号,包括下一章要讲到的鸟、蛇、太阳。
所以,作为月亮女神和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一定在前;作为光明之神和文艺之神,以及“准太阳神”或“伪太阳神”,阿波罗一定在后。也就是说,当阿尔忒弥斯驾着月之车飞过天际穿行丛林时,眉心嵌着太阳的阿波罗,应该还在娘胎之中。古希腊神话能留下两个版本,就说明真相并没有完全被遮蔽。
同样,手捧月亮的女娲一定在先,手捧太阳的伏羲一定在后,羲和与常羲则更在伏羲之后。女娲也不可能是伏羲的妹妹,更不可能是蛇,只可能是蛙。
蛙变成蛇,显然是有人做了手脚。
侦破此案并不难。找到相关利益人,就能发现犯罪嫌疑人;看谁能够从中渔利,就能知道犯罪动机。女娲变成蛇,对谁最有好处?伏羲,或伏羲的粉丝和接班人。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伏羲和女娲都是蛇,谁先谁后就说不清,后来者也就可以居上。比方说,把伏羲说成女娲她哥。
伏羲在前,女娲在后,又有什么意义?证明男尊女卑天经地义。因此,女娲的手术非动不可。犯罪嫌疑人,则八成是鼓吹男权社会纲常伦理的那些家伙。只不过,他们做贼心虚,手忙脚乱,还是留下了无可辩驳的证据——女娲手中是月亮,伏羲手中是太阳。而且女娲的月亮里,还明明白白有一只蟾蜍。
◎汉石画像女蜗伏義图,出自《四川汉代画像选集》第四十四图。
这可是铁证如山!
但能够给女娲做整容手术,则说明世道变了。怎么变?氏族社会从母系变成了父系。父系社会是男人的江湖,他们当然有能力也有权力篡改历史。于是一切都颠倒过来,女娲和伏羲变成了兄妹,嫦娥和后羿变成了夫妻,后出生的阿波罗也变成了阿尔忒弥斯的哥哥。
这种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错乱,恐怕没人能够纠正。
嫦娥的私奔
女娲被人暗算后,嫦娥便私奔了。'22'
这是“一个人的私奔”。没人怂恿,没人策划,没人带领,没人追随,没有约会也没人等她,但义无反顾,头也不回。
咦?这明明是叛逃嘛,怎么是私奔呢?
因为嫦娥其实是逃避,逃避一个她无法适应又无法反抗的环境——男权社会。她的逃避也纯粹是个人和私下的,根本不会有任何结果,也不会有连锁反应。如此自我放逐,恐怕连“不合作主义”都谈不上。
嫦娥,是“惹不起躲得起”。
这当然不好意思叫叛逃,只能叫私奔。
但,新生的、血气方刚蒸蒸日上的父系社会和时代,真的必须逃避吗?
也许。
表面上看,从母系到父系,只是改变了血统的计算方式。但其实,二者之间的区别是本质性的。母系氏族是“非权力社会”。在那里,只有管理,没有统治;只有心意,没有权力。女性首领和她的助理们,面对的是真正的子民,给予的是真正的关爱。她们甚至用不着刻意提倡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为那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这就不能叫“女权社会”,只能叫“母爱社会”。
那是我们民族的春天,也是世界各民族的花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但知其母,不知其父。性关系自由,选择权则主要在女性。她甚至可以同时拥有多个男友,只要她愿意。
唯一的“霸道”,是对性伙伴的择优录取。但这是为了种族的延续,也不会对落选者冷嘲热讽、赶尽杀绝。何况选择是双向和自由的,没有强奸,也没有卖淫;没有感情纠葛,也没有财产纠纷。'23'
父系氏族,却不是这样。
毫无疑问,父系氏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权力社会”。也许,它只能叫“半权力社会”或“前权力社会”。但不管怎么说,自从母系变成父系,权力就被发明了出来,并成为男人手里可以生杀予夺的指挥刀。
实际上,如果没有权力问题,氏族的变革就没有必要;而权力一旦诞生,也就没有刹车的可能。结果,也许几百年,也许上千年,一切都今非昔比。管理变成统治,拥有变成占有,安排变成指使,安顿变成奴役,监狱、军队、政府和国家被相继发明了出来。母爱社会顺水推舟地变成了男权社会,而且延续至今。
女娲的时代终结,嫦娥的好日子也过完了。
也许就在这个时候,或者更晚一些,嫦娥悄然来到女娲造人的地方。她看到了什么呢?她会看见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正在冉冉升起。另一边,生铁般又白又冷的月亮,正在悄然落下。
生铁般又白又冷,正是月亮女神形象和性格的写照。
是的,阿尔忒弥斯身材曼妙,两腿修长,腰肢纤细,皮肤白皙,通身闪耀着光芒。她睫毛浓密,目光澄澈而又灵动;红唇小巧,嘴角挂着一丝庄重和威严。这是一种高贵的冷漠,圣洁的美丽,不容侵犯,不容亵渎。
然而那生铁般又白又冷的骄傲,却与内心的柔软包容共存。作为处女的保护神,也作为独立自由的象征,阿尔忒弥斯拒绝了众多的求婚者,却庇护那些不受爱神摆布的青年男女。
也许,蔑视权威,反抗世俗,保护弱者,这就是月亮的性格?难怪嫦娥要奔向月亮,也只能奔向月亮了。
再见了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女儿吧!
* * *
'9' 史前人类钟情母亲形象,见雷·肯拜尔等《世界雕塑史》。
'10' 摩尔达维亚在东欧,位于喀尔巴阡山和普鲁特河之间,包括今罗马尼亚东北部、摩尔多瓦、乌克兰的局部地区。关于“白夫人”塑像的情况,见戴维·李明《欧洲神话的世界》。
'11'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本能,见卡西尔《人论》。意识到死亡是人类进化的最早成果,见卡尔·萨根《伊甸园的飞龙》。
'12' 对原始人类的死亡情况,已无法统计和描述。就连许多有着高169度文明的古老民族,比如玛雅人,比如三星堆文化的创造者,都莫名其妙地人间蒸发。那些手无寸铁的原始民族,恐怕更加朝不保夕。
'13' 人类最早的神是女神,为考古学家和神话学家们所熟知。直到希腊时代,女神仍有重要地位。古希腊神话中,有大量女神,如天后赫拉、冥后珀尔塞福涅、灶神赫斯提娅、大地女神盖娅、爱斯与美神阿芙洛狄忒、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青春女神赫柏、胜利女神尼姬、正义女神忒弥斯、记忆女神摩涅莫绪涅、丰产女神德墨忒尔、海洋女神欧律诺墨等。但在我们民族,主神中的女神只剩下女娲,其余为次神,甚至妖。
'14' 米诺斯文明,也译作弥诺斯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出现于古希腊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时代,约存在于公元前3000年至前145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突出特点是崇拜女神而非男神。关于那位把蛇高高举起的女神,见戴维李明《欧洲神话的世界》。
'15' 关于彩陶纹饰中的鱼和蛙,见郑为《中国彩陶艺术》。
'16' 鱼是女阴的象征,蛙是子宫的象征。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还有花,均见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实际上,花就是植物的生殖器,果则是植物的后来人。所以“姑娘好像花一样”:含苞欲放是新婚之夜,豆蔻年华是待嫁之时,大多数动物的发情期则在春暖花开时。
'17' 太阳神和月亮神的性别,世界各民族并不完全一样,这里暂不讨论。
'18' 伏羲捧日、女娲捧月的画像,见闻宥《四川汉代画像选集》第四十四图。
伏羲,又叫伏戏、庖牺、宓羲、虑羲。被明确看作神农之前的圣王,始于《战国策》。他可能是雷神之子,见袁珂《中国古代神话》。又,《文选·洛神赋》注称洛神宓妃即伏羲之女。
'19' 羲和,见《山海经·大荒南经》;常羲,见《山海经·大荒西经》。
'20' 帝俊就是帝喾,甚至是舜,见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21' 大地在中西方都是女性的,比如希腊的盖娅和中国的坤卦。
'22' 赵国华先生《生殖崇拜文化论》认为,蟾字转音,就是嫦,即“嫦娥”。蜍字转音,就是兔,即“玉兔”。但嫦娥本名娥。因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嫦娥。赵说似可商榷。
'23' 男女杂游,不媒不聘,见《列子·汤问》;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见《白虎通·号篇》。
爹若有奶,爹便是娘。
男人一旦掌权,潜伏的蛇就会变成飞天的龙。
第三章
伏羲设局
日出时分
暮春之后是初夏。太阳升起前,有雾。
迷雾笼罩着史前文化,遮掩了阴谋与阳谋、真情与真相。我们曾经纳闷,后羿射日之后,嫦娥为什么要奔月。那里面,并没有她的情郎。我们也不知道,阿波罗为什么要设下陷阱,让阿尔忒弥斯射杀了自己的恋人奥利温。奥利温,并不是他的情敌。但我们知道,阿波罗和伏羲都与太阳有关,也都是蛇。是蛇的还有印度的韦须奴。就连佛陀,也曾表现为蛇。
为什么是蛇呢?蛇又不是什么好东西。
也许有人会喜欢蛇,觉得它神秘、冷峻、有头脑,类神。也有人讨厌蛇,觉得它丑陋、阴险、冷血、变态。更重要的是,蛇和蛙是死对头。蛇,是长虫。青蛙吃虫,蛇又吃蛙。蛇与蛙,如何相容,岂能相容?
因此,女娲让蛇出场,后来还变身为蛇,必有原因。
原因复杂而多项。一个最直截了当的动因,是男人要搞“文化革命”。也许,这场革命是非暴力和渐进的;也许,革命的意识模糊而朦胧;也许,这事其实酝酿了很久很久;也许,它的背后有着经济的推动和考量。但不管怎么说,氏族的男人和女人终于都认为,仅有女性生殖崇拜远远不够,还必须承认男性在生命创造中的作用,并用一种合乎逻辑和法理的形式予以肯定。
男性生殖崇拜开始了。
这就需要象征物,而蛇是合适的。事实上,蛇与阴茎有太多的相似,比如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比如平时绵软,用时坚挺。当然,还有那毋庸置疑的攻击性。因此,哪怕蛙不喜欢蛇,也只好不拘一格。
其实在蛇之前,男性的象征便已出现,这就是鸟。'24'鸟的崇拜要早于蛇,待遇也比蛇高。直到现在,它也仍是男性生殖器的代名词。这种指代甚至是一种“国际惯例”,比如英国人就把男人那玩意称为小公鸡(cock)。
鸟和蛇,是男性生殖崇拜的文化符号和代码。
当然,还有太阳。
太阳也是非有不可的。而且,正如月亮里面有一只神蛙名叫蟾蜍,太阳当中也得有一只神鸟。它的名字,就叫金乌。蟾蜍就是象征女性的蛙,金乌就是象征男性的鸟。只不过,金乌有三条腿,有的身上还背负着太阳。'25'有了这只“三足神鸟”,男人的太阳就不但能够冉冉升起,还能飞向不知终点的远方。
月亮有神蛙,太阳有神鸟,也没什么不好。
女娲她们当年,大约就是这样想的。代表女性的鱼女和蛙女,甚至有可能欢迎代表男性的鸟人和蛇人登堂入室,与她们共谋发展,同享太平。可惜谁都没有想到,是鸟就会叫就会飞,就可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她们更没有想到,鸟的背后还藏着一条蛇。蛇是一定要吃青蛙的,下手只是迟早的事。只要太阳的光芒盖过月亮,蛇就一定会把母爱社会变成男权社会,而且永不交权。
这可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父系氏族的日出时分到了。在血红的云彩里,在荒古的熔岩中,一轮红日如同流动的金球,喷薄而出。它的下面,是一只金色的神鸟,张开巨大的翅膀,雄姿英发,傲然飞翔。另一边,悄然落下的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说不清是在默默祝福,还是黯然神伤。
现在已经很难确定,这只负日远行的三足神鸟究竟从哪里起飞。海上?山中?桑林?也许都有可能。但不管怎么说,当它背负青天往下看时,应该看到一个人首蛇身的小伙子,正英俊亮相,从后台走向前台。
他的名字,就叫伏羲。
天下第一厨
伏羲身上,有股子烤羊肉味儿。
当然,这里说的伏羲跟女娲一样,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代表的,就是父系氏族社会。这个社会的历史,少说也有上千年。但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也不管当中出了多少代表,我们都通通称之为伏羲。而且照理说,他们也都该是蛇神。
但是奇怪,伏羲出生那天,我们只看到太阳很好,完全看不见蛇的影子。
是的,一点都没有。
跟女娲的娲一样,伏羲的羲,差不多也是一个特别创造出来的字。除了用于伏羲,以及其他一些神话人物,比如羲和、羲仲、羲均,另一个意思就是“气之吹嘘”,也就是气息舒展而出的状态。
什么气?
羊肉味呗!
羲,无疑与羊有关。金文的羲,就是上面一个“羊”,中间一个“我”,下面一个“兮”;或者上面一个“義”,下面一个“兮”。这个字加上牛,就是犧,牺牲的牺。这里面有牛有羊,偏偏没有蛇。你总不能说那个“兮”字,就是“蛇溜走了”吧?
女娲是女蛙,伏羲却不是伏蛇,岂非咄咄怪事?
然而伏羲又确实是蛇,也必须是蛇。女娲就是因为伏羲,才由蛙变蛇的。如果伏羲不是蛇,女娲的整容岂不冤枉?如果说伏羲也曾变身,那又是谁给他动了手术?扑朔迷离的远古文化,难道案中有案?
其实,羲,原本与羊无关。甲骨文的羲,是上面一个“我”,下面一个“兮”。
兮是语气词,上古读音接近于“喝”,中古读音接近于“嘿”,意思相当于“啊”。我,也不是“自己”,是“兵器”,意思是“杀”。
所以,甲骨文的羲,就是“杀啊”。
杀谁?
谁杀?
谋杀案吗?
当然不是。
但要侦破此案,也只能倒推。从哪儿推?犧(牺)。因为伏羲又叫庖牺(庖犧)。庖牺的犧,就是牺牲的犧;牺牲的犧,则原本是伏羲的羲,就像蛇字原本是“它”。这在文字学上就叫“本字”,也就是“原版”。
犧的原版是“羲”,蛇的原版是“它”。后来,“它”加上虫就成了蛇,“羲”
加上牛就成了犧。为什么要加偏旁?为了强调。比方说,强调蛇是爬虫。同样,正因为羲是牺牲,所以要加牛。要知道,牺和牲,都是牛字旁。
这当然很牛。
伏羲,就是很牛的庖牺。庖即庖厨,牺即牺牲。
献祭用的动物,包括马、牛、羊、猪、狗、鸡。其中色纯的叫牺,体全的叫牲,合起来叫牺牲。最重要的牺牲,是牛和羊。祭祀的仪式,有牛就叫太牢,没有牛只有羊就叫少牢。少牢比太牢用得多,因为羊比牛便宜。但再省钱,也得有羊。
所以,尽管甲骨文的羲没有羊,金文就得加上。再后来,还得加牛。上面加只羊,旁边加头牛,伏羲或庖牺,才算验明正身。
哈哈,原来伏羲这蛇头,是个做饭的。
但伏羲或庖牺,却堪称“天下第一厨”,因为是做饭给神吃。请神吃饭,这在古代可是头等大事。《左传》就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就是战争,祀就是祭祀。'26'战争要杀人,祭祀要杀羊。羲,岂能不是“杀啊”!
所以即便在女娲的时代,伏羲的地位也不低。事实上,如果说女娲的伟大发明是生殖崇拜,那么,伏羲的卓越贡献就是请神吃饭。他身上有羊肉味儿,后来起了王莽的心思,都不奇怪。
奇怪的是,我们的先民为什么要请神吃饭?难道他们牛羊成群瓜果满园五谷丰登,吃不完用不完,要大摆宴席?
当然不是。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请神吃饭其实是个局。
做局也是逼上梁山。正如生殖崇拜是因为死人太多,吓着了;请神吃饭则因为饥肠辘辘,饿坏了。那时生产力实在低下,先民们吃了上顿没下顿,更难有储备可言。一旦长时间断粮断炊,族群面临的便是灭顶之灾。
饥饿,是死亡女神的嫣然一笑。
这就必须想办法,最实在的办法则是发展生产力。于是各种生产工具被相继发明了出来,包括作为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