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天下-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昌国这个新近崛起的人物异常重要,若是能拉拢李昌国的话,干掉杨氏就很有可能。把这功劳给了李昌国,就让李昌国处于无法退出的境地,就与这些人拴在一起。

“除掉杨国忠,是我早就定好的目标,即使你们不逼我,我也要逼你们,正好!”李昌国很清楚,除掉杨国忠的时机成熟了:“眼下时机成熟,正好下手。”

“杨氏情形如何?”李昌国问道。

“眼下还在僵持。”有百姓回答:“杨氏不甘心失败,他们集中家人、爪牙,死守府第。这毕竟是谣言,百姓虽有这心,却是胆量略显不足。”

“那我就去给加把劲!”李昌国念头电转,立时有了主意。

第三十五章 联手灭杨

李昌国好言安抚一通,这些百姓方才依依不舍离去。对于他们来说,李昌国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不仅平定了吐蕃,更是整得杨氏没有脾气,只能躲在府里,不敢出来。能与李昌国亲近,那是无上福气。

“这是对付杨氏的最佳良机,你千万莫要错过。”高妙丽小声在李昌国耳边提醒:“杨氏作恶多端,死有余辜,就是灭其族也不为过,能为百姓做点好事,那是我们的荣幸,你一定要出力。”

杨氏的名声太坏了,天下间谁个不知,哪个不晓?

尤其是高妙丽到了长安,见多了杨氏的无恶不作,早就气愤不已,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眼下有了机会,她当然不会错过。

“那就听你的。”李昌国笑言,拉着高妙丽,道:“我有件事要跟你说。”

“什么事?”高妙丽有些不解,随着李昌国来到屋里。

“我们认识已经一年多了,你觉得我这人怎么样?”李昌国摸摸鼻子。

“除了坏坏的以外,就是好。”高妙丽好看的眼睛一眨,狡黠的一笑。

“我哪里坏了?”李昌国耷拉着脑袋。

“你哪里都坏,坏透了顶。”高妙丽捂着嘴轻笑,如同绽放的鲜花。

“那我就再坏一次。”李昌国搂着高妙丽,双手按在高耸的双峰上。

“你……大白天的呢,你不能乱来。”高妙丽一惊,忙抗议。

“谁说白天就不能做了?”李昌国的脸皮很厚的。

“那要动静小点。”高妙丽脸一红,又不是没在白天做过。

“先说个事,你嫁给我,好不好?”李昌国打量着高妙丽,明知道是肯定地答复,依然很紧张。

“傻瓜,人家早就是你的人了。你啥时间娶我?”高妙丽眼里噙着泪水,满脸的幸福。

女人一生最大的幸福也没有几次,求婚、洞房花烛肯定是最大的幸福之一,要她不激动都不成。

“你说呢?”李昌国沉吟道:“这不和你商量么?”

“这样好不好?等到西域解围,父亲转危为安时,我们再成亲,好不好?”高妙丽打量着李昌国,很是紧张,生怕让李昌国不高兴。

高仙芝眼下被围龟兹,若眼下与高妙丽成亲的话,着实有些说不过去,李昌国对她这想法很是赞成,道:“就听你的。”

“谢谢。”高妙丽依在李昌国怀里,感动得落泪。

李昌国拥着她,没有再有进一步的索取,两人谁都没有说话,却是浓浓的幸福化不开。时间在无声中流失,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高妙丽提醒李昌国:“你该进宫了。”

“嗯。”李昌国重重点头,今天进宫是对付杨氏的,一定不容有失。

在高妙丽的唇上亲吻一阵,放开幸福得快晕过去的高妙丽,快步而去。

李昌国赶到皇宫,就发现气氛很是诡异。群臣聚集,三五成群轻声议论,他们议论的当然是杨氏失势一事了。

杨氏失势这事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让无数人震惊,朝臣当然不会例外,他们敏锐的感觉到,要变天了,杨氏能不能挺过去,还在未知数,他们需要重新审视,需要重新站队。

李昌国放眼一瞧,绝大多数大臣是一脸的喜色,只有很少一部分大臣一脸的忧色。不用说,他们肯定是依附于杨氏的党羽、爪牙,在杨氏失势的冲击下,他们的前途堪忧,不得不忧啊。

“见过李将军。”第一个迎接李昌国的竟然是李林甫。

此时的李林甫满脸的笑容,见到李昌国犹如见到祖宗似的,亲切得紧,脸上的笑容叠了一层又一层。

“见过丞相。”李昌国心知肚明,李林甫匆匆来见他,肯定是有事要与他商议。这商议的事,不用想也知道,必然是杨氏失势一事,要如何让杨氏永世不得翻身。

杨国忠本是一市井之徒,无甚才学,李林甫曾经引为爪牙,用来对付太子李亨。让李林甫意外的是,杨氏崛起,杨国忠依靠后宫之力青云之上,生出反骨,盯上了他的相位,必欲取而代之。

都知道李林甫的性格,凡欲取他而代之者,他绝不手软,一定要弄死。为此,他使出浑身解数,欲要干掉杨国忠。奈何杨贵妃的后宫之宠太了得,他是劳而无功。

如今,杨氏失势,李林甫绝对会落井下石,趁这机会把杨氏彻底除掉,要让杨氏永世不得翻身。

当然,要想稳妥起见,单靠李林甫的势力不太可能,必需要联合,李昌国这个新近崛起的新贵就是他第一争取的目标。

“李将军,你今儿气色不错,是不是回到府里,被好好犒劳犒劳了?”太子李亨快步而来,远远就调侃一句。

“见过太子。”李昌国见礼。

“这些虚礼免了。”李亨搂着李昌国的肩膀,笑道:“我说李将军,吐蕃的漂亮花朵还是有的,你在吐蕃时能采就采点,何必一定要家花呢?”

“呵呵!”李林甫发出一阵畅笑声,道:“太子此言极是,此言极是。”

李林甫和太子李亨是死对头,两人斗得你死我活,很少有凑一起的时候。更不要说,李林甫公开赞成李亨的话,这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太子李亨打量一眼李林甫,微微点头。

李林甫甫微微颔首,两人就这般达成了一致,要共同对付杨氏。

“咚咚!”

一阵惊人的声响,好大一个肉球风一般滚了过来。不是别人,正是安禄山。

“见过十郎。”李林甫如国安禄山肚里的蛔虫,是安禄山最惧之人,忙着见礼。

“禄山呀,免了。”李林甫不动声色,挥挥手。

“见过李将军。”安禄山第二个怕的就是李昌国了,和杨林甫一样,如同他肚里的蛔虫,让他心惊肉跳。

之所以是第二怕,而不是第一怕,只是因为安禄山在李林甫的积威之下日久,而被李昌国打压的只有一次,还没有象怕李林甫那般生惧。

“死胖子,你好像越来越胖了。”李昌国一脸的笑容,调侃一句。

敢当面叫安禄山死胖子,只有李昌国一人。

“这都是托您的洪福。”安禄山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失礼。

“死胖子,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如此之胖,你与你的女人那个的时候,他怎么找得到你的那只小鸟?”李昌国一脸的坏笑。

“噗哧!”李林甫和太子李亨失笑,齐齐掩嘴。

李林甫更是指点着李昌国,一脸的笑意。太子李亨更是在李昌国肩头捶了几下。

安禄山的厚脸皮跟他身上的肥肉一样了得,不仅不以为忤,反而是笑呵呵地道:“李将军,你打仗固然了得,在这方面你就没有那荣幸了,谁叫你没有禄山的肥肉多呢?”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逗得众人大笑。

太子李亨感激地看了一李昌国,他很清楚李昌国为何如此说话,那是为他和安禄山进行调节。谁都知道,安禄山不把太子放在眼里,安禄山曾经当着李隆基的面问太子是何官?由此可见他是何等的轻视太子了。

就是这样的两人,若要一起行事,那是何等之难。所以,李昌国以调侃的方式来调节气氛,让他们齐心协力,干掉杨氏。

笑过之后,四人互视一眼,各自离开,仿佛他们压根就没有聚过似的。

聪明人与聪明人的交流就是这么简单,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李林甫、安禄山、太子李亨他们之间的积怨极深,很难取得一致,却在对付杨氏一事上,很快就取得了一致,这都怪杨氏树大招风,坏事做得太多。

他们一去,一群大臣拥上来,与李昌国见礼,把李昌国簇拥在中间,如同众星拱月般,朝麟德殿而去。

平定吐蕃是千古奇功,按照原定的庆贺仪程,一共要大摆酒宴三天。今天是庆贺的第二天,赶来的大臣多不用数,还有各国驻唐朝的使节,麟德殿人山人海。

李隆基神情轻松,身着皇袍,头戴皇冠,大步而来。脚步轻快,如同在飞。

他昨晚上是真正的尽兴了,比起与杨贵妃在一起一点也不逊色。更重要的是,他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把杨贵妃姐妹的嚣张气焰完全打下去了。

自从杨贵妃被轰出宫又被接回来后,杨贵妃的气焰一日胜似一日。为了固宠,杨贵妃把她的三个姐妹介绍给李隆基,从此以后,李昌国的性福生活就被戴上了一个紧箍咒,一切得看四姐妹的脸色。

若是稍有不满,李隆基不能上榻了,只能当一回老鳏夫。这种日子,他是受得太多了,积怨这么久,终于摆脱了杨贵妃四姐妹,终于扬眉吐气一回,他是说不出的轻松。

这天既是庆贺吐蕃平定的大喜日子,又是他扬眉吐气的日子,要他不轻松自在都不成。

“参见陛下。”群臣齐齐见礼。

“免了。”李隆基大袖一挥,坐在宝座上,极为舒心。

群臣按照班次坐好。

“将士们那里是大碗还是酒杯?”李昌国想起昨晚上的事,特的问一句。

“酒杯。”高力士忙回答。

“去,给将士们送上大碗。在是用酒杯,还是用大碗,将士们自择便是。”李隆基今天屁股都是欢喜的,特别大气。

高力士领命,忙去吩咐。没多久,将士们面前就摆上了喝酒的大碗,惹得将士们好一通夸赞,连连说陛下恩宠至极。

望着酒宴,李昌国很清楚,酒桌上好办事,喝上一阵,就是对付杨氏的时机了,是成是败,在此一举。

第三十六章 翻云覆雨

举杯而饮,一片欢喜气氛,一如昨日那般喜庆。然而,李昌国发现,不少大臣东张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儿。

杨氏作恶多端,势力极大,其命运将在今日揭晓。若是搬倒了杨氏的话,整个朝中格局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少杨氏的爪牙就会被铲除,就有了升官的机会,谁能不心动呢?

果如李昌国所料,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就有大臣参奏杨氏了。

“陛下,臣有本奏。”有大臣站起身,大声言道。

“哦。”李隆基颇有些诧异:“何本呀?是不是为将士们请功?这事你不需担心,朕自有决断。只等三日庆功结束,朕自会封赏将士们。”

按照拟定的日程,封赏有功将士们要在三日庆功宴之后。

“陛下不忘将士们大功,臣钦佩。不过,臣之本并非此事。”这个大臣忙解释一句。

“不是呀。朕还以为你要为将士们请功呢。既然不是,就不要说了,等朝会上再说吧。”李隆基挥挥手,道:“如此喜庆之际,能不说的就不要说。”

平定吐蕃是不世奇功,李隆基欢喜得紧,一门心思用在庆贺上,只要不是很重要的国事,他都不处理。

“陛下,此事异常重要,还请陛下给臣片刻时光,容臣一言。”这个大臣声调有些高了,语气异常笃定。

“既然如此,你就说吧。”李隆基放下酒杯。

“谢陛下。”这个大臣很是振奋,道:“臣要弹劾杨氏满门。”

此言具有惊天动地之威,群臣停箸不食,停杯不饮,目光齐刷刷集中在李隆基身上。

弹劾杨氏这事太过重要,群臣很是紧张。

“你说什么?”李隆基很是诧异,很明显没有反应过来,迟疑了一下,这才明白过来,沉声道:“你要弹劾杨氏?杨氏有何过错?”

他虽然与杨贵妃姐妹之间发生了不小的冲突,但他仍未有惩治杨氏的想法。毕竟杨贵妃是他的心头肉,不可能为了这点冲突而对杨氏下死手。

乍闻此言,他大是惊愕,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听他的语气极为不善,这个大臣心中一哆嗦,却是咬牙强撑,道:“陛下,杨氏满门富贵,却是作恶多端,欺男霸女、夺人田产、侵人房产……其罪大恶极古今罕见。陛下,请过目。”从袖中掏出一本奏章,双手呈上。

李昌国瞄了一些李林甫,心中暗道,李林甫好手段,昨天夜里才发生事端,今天就把罪状收集齐了,了得。

李林甫早就视杨国忠为最大的威胁,早就在暗中收集罪证,只是在等待时机,隐忍不发而已。昨晚上,宫里出了这种事情,时机成熟了,他当然不会错过。

高力士快步上前,接过奏章,呈给李隆基。李隆基接在手里,展开一瞧,眉头紧拧着。

群臣个个紧张莫名,打量着李隆基,一双眼睛睁得滚圆,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能否扳倒杨氏,在此一举,要群臣不紧张都不行。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李隆基除了眉头紧拧外,没有丝毫异状。

就连城府沉似海的李林甫都很不平静了,神色有些紧张。

扳倒杨国忠,除掉这个最大的威胁,是他眼下最为紧要的任务。若是失败,他的相位就难保了。

更重要的是,若是在眼下这种情况不能扳倒杨氏的话,那么,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一旦杨氏挺过这一关,一定会更加嚣张,杨国忠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更大,对他的相位威胁就更大。

谁都知道,杨贵妃曾经被赶出宫,后来又回到宫里,那风波比眼下更大。正是因为这场风波,杨氏的气焰才如日中天,谁都不敢招惹。

若是再来一次这样的事,杨氏的气焰谁能挡?

太子李亨焦虑难安,就像一只躁动的猴子般难以平静,就差东张西望了。

对于他来说,杨氏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只要杨氏存在一天,他的地位就会被威胁一天。要知道,一个李林甫已经够让他噌地一下,再加一个杨氏,他就更加难过了。

更别说,杨国忠曾经与李林甫联手对付他,逼得他为了自保,把心爱的太子妃都休了。这是深仇大恨,岂能不报?

安禄山倒没什么动静,其实他心里也很紧张。明面上说,他是杨贵妃的义子,实则他很清楚,那不过是在利用杨贵妃的身份捞取更大的好处。正是因为如此,他与杨国忠很不对眼,因为杨国忠妒忌他争宠,瓦解了杨氏的势力。若是把杨氏干掉的话,杨贵妃的唯一臂助就是他安禄山了,到那时,他的好处就大了去了。

在众人的焦虑中,只见李隆基终于放下手中的奏章,神色平静:“你所言可是属实?”

“陛下,千真万确,决无虚言。”这个大臣忙回答,言来极为笃定。

“若有假呢?”李隆基追问一句。

“甘当大唐刑戮。”这个大臣想也没有想,脱口而答。

奏章上写的都是真的,绝对没有丝毫差错,他倒是底气十足。

“你们,还有谁有奏章?”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隆基大声问道。

“这个……”李隆基的用意何在?谁也不明白,就是李昌国也有糊涂了,瞄了一眼李林甫,李林甫双眉紧拧,很显然,他也想不明白。

“今儿是庆功宴,本该说这些事。既然你们已经说起,就好好说说吧。要是不说好了,这庆功宴也就喜庆不起来了。”李隆基的解释在情理中,不少大臣跃跃欲试。

然而,他们终归是没有人敢当出头鸟。

“说吧,言者无罪,朕不会治罪。”李隆基很大气的一挥手。

“陛下,臣有本奏。”他的话刚落音,一片轰然声响起。

李隆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了不治罪,他们最后的顾虑也就打消了,非常踊跃。

“一个个来。”李隆基指点一个大臣,道:“你说。”

“谢陛下。”告倒杨氏的头功已经被人夺了,这次功终于到手了,他很是振奋:“说起杨氏之罪,是罄竹难书,杨氏不灭,大唐不宁……”

接下来就是一通慷慨激昂的陈词,把杨氏这些年所做的罪恶一条条的道来,极为详尽,既有时间,又有地点,还有人证物证,只差把这些罪证拿到大殿上来了。

李隆基神情专注,听得很仔细,不住点头。直到这个大臣说完,他也没有出声,更没有任何表示,要下一个大臣说话。

大臣们在李隆基的点名下,一一道来,极结果是大同小异,基本的罪状差不多,只是说话的语气和用词方面的差别而已。

一连十几个大臣都是这般说,李隆基听完,没再点名要大臣说话,而是扭头问道:“丞相,他们所言可是属实?”

这些大臣要么是李林甫的人,要么是太子李亨的人,亦或是安禄山的人,不管属于哪一方,他们今天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扳倒杨氏。

李林甫当然不会否决道:“陛下,句句属实,决无虚言。这都是臣失察,未察知杨氏作恶如此之多,臣请陛下治罪。”

老狐狸一只,以退为进。

“太子呢?”李隆基没有任何表示,问太子李亨。

“父皇,儿臣今日方知杨氏作恶之多让人心,儿臣……”太子李亨的话还没有说完,就给李隆基挥手打断了。

“禄山,你有何话说?”李隆基最后冲安禄山问道。

“陛下,大臣们所言,臣久在外地,不知真假,实不敢妄言。”安禄山是个精明人,他绝对不会说这些大臣说的是真的,因为他久在外地,若是直接承认的话,就落人把柄了。李隆基就会想,你久在外地,却是连京里的事情都知道,你的手伸得太长了。

“然,臣昨日亲见杨氏之嚣张、霸道、狂妄,不把大唐律法放在眼里。”安禄山话锋一转,道:“杨晰不过是因父辈而封爵,本不能能与庆功宴,却因为他是杨氏子弟,不仅参与庆功宴,还口出狂言,侮辱大唐的勇士。”

“嗯!”一番话才刚刚开始,就引来一片附和声。

因为这事,所有人,包括李隆基在内,都是亲眼所见。

“杨钊不仅不责罚杨晰,反而口出狂言,要处死大唐的勇士们。”安禄山的话很有说服力:“如此狂悖之人,当着陛下的面有如此狂妄之行,若是陛下不在,他们做出如此出格之事,想也在情理中。”

“臣等附议!”安禄山的话刚落音,却是引来一片附和声。

昨晚上的庆功宴,所有人真正的见识了杨氏的嚣张、霸道、狂妄,不仅侮辱了征战归来的勇士们,更是连李靖、苏定方、程知节这样的大唐功臣都不放过,其狂悖之行可见一斑了。

这还是当着李隆基的面,他们都敢有如此狂妄之举,背着李隆基的面,他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事呢?只要稍有理智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