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墓セ骰涸谝箍罩形薹ㄕ业饺魏文勘辏坏貌辉谡匠∷闹苡没诤突菇猩ㄉ洌詈蟛旁诶胝匠「浇ǖ突鸺断隆N耸怪泄佑锌赡苤С诺教炝粒站湔ɑ阂部汲鱿衷谡匠∩希断碌牟皇钦ǖ侨忌盏匠∷闹苡没鹎礁衾肫鹄础�
直到天明,火墙才逐渐熄灭,但此时的马斯连尼科夫却也不敢发动进攻。此时,聚集到乌亚尔附近的苏军已经达到了30万人左右,包括四个坦克师、9个炮兵师和10个步兵师。这样雄厚的兵力,让西北战区司令员许树铮感到心寒。他非常清楚地明白:仅凭乌亚尔那被打残了的两个炮兵师、两个野战步兵师,想要继续坚守是不可能的。只有趁现在白天,中国空军能够进行无限支援的情况下,撤离乌亚尔,否则一到晚上,庞大的苏军一旦发起强攻,不仅会丢掉乌亚尔,还会使这几个中国师也白白牺牲掉。于是,他下达了撤退命令。
最初,前线指挥官还不愿撤离,据理力争,认为以占有优势的步兵火力、反坦克火力外加坚固的地下工事,苏军不可能占领乌亚尔。但当他从西北战区作战部那里获知苏军的真实兵力后,也焉了下来。毕竟,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认为这样的兵力对比,以及苏军炮兵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能守得住乌亚尔。
6月9日上午10时,中国军队开始在阵地上收敛战友的遗体,并炸毁了地下工事,带上全部的装备和辎重,准备撤离乌亚尔。马斯连尼科夫在接到前线军官关于中国军队可能撤退的报告后,不甘心的他立即下令炮兵进行拦阻射击。在整整三天的时间里,付出了被摧毁六百多辆坦克、八百多门大炮、伤亡近8万人的代价后,仅仅取得了暂时占领过乌亚尔表面阵地的战绩,这让马斯连尼科夫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报复,他要用炮兵狠狠地教训一下中国人。
但当苏军炮兵还未开始炮击时,早就预防着的中国空军轰炸机群就飞临到了经过一晚上炮击而完全暴露了的苏军炮兵阵地上空。还未来得及转移阵地的苏军炮兵被数千枚航空炸弹、火箭弹摧毁大半,马斯连尼科夫也立即下令所有的炮兵转移,不再对中国军队的撤离作出任何反应。6月9日晚20时,当最后一名中国军人离开乌亚尔后,苏军士兵才探头探脑地进入乌亚尔阵地。
第二百章 … 苏军攻势停顿了
有许多书友说到中国拥有那么多航母一事,我想在此详细说明一下。在小说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造船工业,且二战时期的航母远不象现代航母那样精密,造价只有当时战列舰造价的三分之一不到(同吨位),完全有可能建造20艘以上的航母。在二战中,美国共建造了17艘航母,但这是在同时还大量建造战列舰的情况下发生的。另外,在二战的后三年,美国就建造了一百多艘护航航母,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护航航母实际上算得上是轻型航母。至于说那时期航母飞行甲板上用木板制作,这是一种误解。飞行甲板只可能是钢质甲板,甚至是装甲板。在之上再辅设柚木板,起防滑、防潮(锈)等作用,就象依阿华级战列舰一样,到了九十年代,仍保留了上面的柚木板。但这并不是说依阿华级战列舰的甲板是用木板制作的。
说航母是“鱼雷吸收器”,是潜艇最佳的目标。这一点太过片面,真正的海上对决,在核潜艇未出现之前,潜艇一直都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主角。其航速太低,水下续航时间太少,永远不可能跟得上舰队的机动。直到今天,核潜艇的最大作用也不是威慑水面舰队,更多的是充当“刺客”,以偷袭的形式一击致命。潜艇最大的作用是封锁航道或海域,进行伏击,绝不可能向舰队一样四处寻找敌方舰队进行决战。
谈到上万枚炮弹都摧毁不了几辆坦克一事,我都认为自己把摧毁坦克的数量写多了,没想到还是被批评。炮兵在进行覆盖炮击时,只有当炮弹离坦克很近的地方爆炸,才有可能摧毁坦克,至于直接落在坦克头上的概率就更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用炮兵阻断坦克集群的冲击路线,效果并不太好,虽然这是绝大多数军队最常用的手段,但也仅仅是因为成本低廉和容易实施的缘故。最有效的阻断坦克集群冲锋的办法还是地雷阵和空中打击。
当然,本人写书也有很多的不足和硬伤,毕竟我不是专业军人,更不是专业作家,仅仅是一个军事爱好者和业余写手。看到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也真诚地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够体谅,并指出这些不足,我好在以后注意。再一次感谢各位读者大大对本书的厚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军攻占乌亚尔后,就立即陷入了困境之中。乌亚尔至泰谢特只有一条铁路和一条公路,其余的地方全是崇山峻岭和密林。如果继续按照先前的那种在密林和山地间强行辟出一条路行军的话,其进攻速度将会大打折扣。虽然苏军已经占领了乌亚尔以西的全部表面阵地,但地下工事里仍有超过8万人以上的中国军队侍机而动。现代战争最重要的后勤补给线等于完全暴露给中国军队,即使苏军强行穿越这些山地密林,也维持不了太长的攻势。更何况,苏军的第一阶段的任务目标是夺占北海市(贝加尔港),长长的铁路和公路只有一条,且一直在山地密林中穿行。那么在东萨彦岭的地下工事群的几十万中国军队更容易切断苏军的补给线。
因此,铁木辛哥大将认为此时的苏军应该把军事行动的重点放在肃清地下工事上去,而不是继续前进。华西列夫斯基制订的作战计划,在此时就必须纠正,否则将会使苏军陷入空前的危险之中。但斯大林却被乌亚尔战役的“胜利”迷惑了心智,他强令铁木辛哥立即执行原计划,继续向泰谢特发动进攻。不过,斯大林也深知中国军队强大的火力,因此并没有给铁木辛哥太少的限制时间。这给了铁木辛哥一个机会,他希望能够在限定的一个礼拜的时间内,肃清铁路及公路两侧的地下工事群。
白天仍然是苏军禁止行动的时间,数百架中国飞机在空中盘旋,一旦发现地面上有异动就立即俯冲下去进行轰炸扫射,使苏军不得不在白天就地隐蔽,不敢动弹。到了夜间,苏军开始了全面的调动,大量的军队从后方向乌亚尔一带集结。时断时续的铁路和公路也被充分利用,不断地将各种物资和装备送往乌亚尔。同时,在表面阵地上的苏军也加强了对地下工事群的攻击力度。但受限于出入口的限制,每一次进攻都只能以极少的兵力进行,这恰好给了拥有绝对优势的班排火力的中国军队以机会。因此,虽然苏军在道路两侧的表面阵地上聚集了50万人进行寻找和攻击行动,却几乎没有多少成效。
此时,正大规模向西北战区输送各种装备和军队的各个交通线,仍然忙得不可开交。这样大的动静不可能瞒住苏联人,因此,斯大林给铁木辛哥的电报中强调了这一点。但苏联乃至整个同盟国都仍然认为中国是在向泰谢特一带集结兵力,因此并没有加强南线的兵力。而南线的进攻也显得非常疲软,刚刚攻入中国境内,就因为此地没有铁路,加上阿尔泰山山脉的阻挡,使其攻势陷入停顿。虽然只要拿下阿尔泰山北麓的查干诺尔和乌兰固木,就有铁路通向中国内地。但要到达这两个地方,则需要突入中国境内达100公里远,而且还必须翻越阿尔泰山和西萨彦岭交汇处,这里又恰好是山势最险峻的地方。
如果继续向南,则可以通过哈萨克丘陵,越过斋桑泊,直到中国西北最重要的石油产地――――克拉玛依。但是这一段路程将达到300公里,而且没有任何铁路、公路,更重要的是,这一带全是沙漠。以苏军本就不多的运输车辆,要想发动进攻,其薄弱的后勤补给恐怕连给百万苏军提供口粮都不够,更谈不上作战了。不过,南线的远东方面军本就是作为一支牵制力量存在,真正的进攻主力还是西伯利亚方面军和秋明方面军。
到6月14日,西伯利亚方面军已经有一半的兵力渡过了叶尼塞河。集结在乌亚尔附近的苏军也达到了一个坦克集团军、12个炮兵师、21个摩托化步兵师和普通的野战步兵师,共计2500辆坦克、近4000门大炮和60万兵力。苏军的首要目标是乌亚尔和泰谢特之间的坎斯克,但铁路和公路已经被中国军队破坏,且在道路上及两侧的山地密林里还埋设了大量的各型地雷。这让苏军伤透了脑筋,为了向坎斯克方向前进,并进行战前侦察,苏军派出的数个侦察团就被地雷炸毁了四十多辆坦克,另有数百人被炸死炸伤。而且中国飞机,还是那些速度很慢的运输机,不断地往苏军前进的方向上空投地雷,使整个雷场迅速地扩大和加深。
6月15日,苏军在进攻地下工事群虽然遇到了强大的阻击,但也迫使中国军队无法出击,保障了铁路和公路的交通安全。使苏军能够利用夜间更快地获得补给。此时的中国空军虽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整整上千架CB-2甚至刚刚服役的CB-3和CB-4型重型轰炸机加强到了西北,但因为中国军队要实施更重要的计划,而没有暴露这些空中力量。所以,通往乌亚尔的铁路和公路并没有被完全毁坏,苏军仍可利用夜间向前线进行补给。
到了晚上,酝酿已久的苏军终于发动了进攻,没有空中支持,苏军只好充分利用一直就非常重视的炮兵部队进行了强有力的火力准备。但此时的中国军队并没有象以前那样只有表面工事和地下工事,更多的部队则藏在了坎斯克的后方。三个独立炮兵师装备了大量的身管火炮和多管火箭炮;两个装甲师将作为反突击力量,用于割裂和围歼苏军的坦克部队;而三个机械化步兵师,将作为机动力量,用于打击基本没有装甲防护的苏军步兵师。
晚22时,当苏军的炮击进行了半个小时后,在空中的炮兵校射机已经完全掌握了苏军炮兵阵地,然后中国炮兵开始了反击和压制。借助射程方面的优势,集中优势火力将十数个苏军炮兵阵地一个一个地集中轰击。苏军炮兵立即进行疏散,但仍有三分之一的炮兵力量被摧毁。在压制了苏军的炮火后,中国炮兵又将炮火集中在了正在冲锋的苏军进攻部队头上。地形的限制,使得苏军进攻阵形正面不宽,但纵深极大。在照明弹的指引下,炮兵火力恰好能够极好地发挥,给予苏军大量的杀伤。冲锋的苏军两个坦克团和三个步兵团很快就抛下了上百辆坦克和数千具尸体逃了回去。而阵地上的中国军队甚至还一枪未发。
马斯连尼科夫故伎重演,秘密地将五个炮兵师机动到中国阵地两侧,离先前探测到的中国炮兵距离较近,已经纳入了射程。但这一切举动都被中国特种部队看在眼里。但中国炮兵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在炮击完毕后,立即撤出阵地进入新的发射阵位待命。苏军的炮兵刚刚构筑好炮兵阵地,便被中国特种部队将坐标报了回去。于是,又一轮新的炮火袭击开始了,二十多个炮兵阵地被完全摧毁,近千门大炮被炸飞,剩下的炮兵立即进行转移和撤退。
借着中国炮兵压制苏军炮兵之际,苏军的又一轮进攻开始了。一百多辆坦克和近万名士兵开始了集群冲锋,没有炮火的打击,使这次冲锋的损失小得多。不过,中国阵地上的反坦克炮性能优良,能够在上千米的距离上轻松穿透苏军坦克的正面装甲。在照明弹的照耀下,苏军坦克暴露无疑,20门57毫米反坦克炮,每门炮都几乎以每分钟两辆坦克的战果喷射出火焰。3分钟内就摧毁了七十多辆坦克,在快到达阵地时,各种无后坐力炮和单兵反坦克火箭筒也开始射击,硬生生地将所有苏军坦克摧毁在阵地前。
失去坦克掩护的苏军步兵一下子就暴露在各种火力之前,冲在前面的苏军士兵很快就倒下了一大片,余下的立即趴在地上,任凭政委如何威胁怒骂,再也不肯向前迈进,哪怕是抬起头看一眼也办不到。被中国军队强大的反坦克火力惊呆了的马斯连尼科夫,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看到苏军士兵趴在地上被中国军队的机枪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来,他只好又让整整一个师的坦克出动,争取在中国炮兵还没有调转炮口之前,占领阵地。
数量庞大的苏军坦克一冲过趴在地上的苏军士兵身边,被政委恐吓得心惊胆战的苏军士兵也只好爬起来,跟在坦克后面冲锋。在接受了中国反坦克炮的“洗礼”后,剩余的两百多辆坦克接近了阵地。但此时,防守阵地的中国坦克也从掩体中冲了出来。34式主战坦克的威力强大,远不是苏军那些快速坦克所能抗衡的。30辆34式坦克在阵地前高速机动,用76毫米坦克炮那强大的火力将一辆一辆苏军坦克击毁,甚至发生了一枚76毫米在300米距离上击穿一辆美制M-3坦克后,又摧毁200米外的另一辆T-26型坦克的战况。
当然,如此近的距离上,加上苏军坦克的机动能力也不弱,中国坦克也受到了一些损失。十余分钟的坦克“大战”后,虽然苏军的坦克被全部击毁,但中国方面也损失了16辆坦克。但苏军并不甘心放走中国的坦克,苏军进攻阵地附近的数个炮兵团约200门大炮开始向中国阵地进行炮击,也使7辆中国坦克被击毁。但仅剩的7辆中国坦克都撤回到自己的掩体中。这一次,苏军士兵再也没有听从政委们的召唤,在坦克被全歼后,立即掉头就跑,但还未跑回自己的阵地,就被苏军的督战队格杀。
凌晨4时,马斯连尼科夫又用三个炮兵师作诱饵,吸引中国的炮兵进行压制,然后在正面战场上将第25坦克集团军投入到进攻中。2100辆坦克除在战场正面的部分坦克外,其余坦克碾过密林,爬上山头,以较大的正面宽度向中国阵地扑来。阵地指挥官通过照明弹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吓得立即呼叫炮火和航空兵支援,然后又立即呼叫两个装甲师提前进攻。如此数量的苏军坦克也确实让中国军队吃惊,炮兵部队因为在未彻底压制苏军炮兵前,不敢转移目标;而航空兵一时半会儿也飞不来。就只有两个装甲师前来包抄。
两个装甲师沿着预定的包抄路线前进,但由于苏军坦克数量庞大,展开的进攻阵形也非常宽,恰好把中国装甲师前进的路线包括在内。于是双方很快便进行了遭遇战,中国坦克凭借主炮射程较远的优势,在一千米的距离上,先行开火。照明弹将双方的阵形暴露无疑,很快便混在了一起。在近距离的坦克战中,装甲优势就显得很不明显,而数量优势却能充分发挥出来。虽然中国装甲师中的步兵战车用20毫米机炮也能很好地打击苏军坦克、战车内的士兵下车后用手中的反坦克武器有效地摧毁一辆辆苏军坦克,但如洪水掩来的苏军坦克仍然将中国的装甲师淹没。
近一个小时的坦克大战,中国两个装甲师仅有50多辆坦克和近百辆装甲战车逃回,其余的全部被摧毁。但苏军的坦克集团军也损失严重,1700多辆坦克被中国军队击毁,战损比接近1:3。从战果上来看,中国装甲师获得了大胜。但从战术结果上来看,苏军完成了突破任务,冲进了中国的防御阵地。在强大的苏军坦克面前,正在阵地上进行防守的中国军队终于崩溃了。数千名中国官兵不得不快速撤离阵地,向后方的三个机械化步兵师靠拢。
在狭小的阵地上,苏军坦克的密集度变得很大,三百多辆坦克猬集在一起,给了中国军队一个很好的机会。三个机械化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的师属炮兵,共五百多门各型火炮开始对阵地进行了覆盖射击。5分钟的急促射,将2万多枚炮弹105毫米炮弹射向苏军坦克阵形中。同时,航空兵也终于赶到了战场,投下了一枚枚高爆炸弹,一朵朵绚丽的死亡之花不断绽开。虽然中国军队目前的打击重点是苏军的坦克集群,并使其遭到较大损失,上百辆坦克被毁,余下的不得不快速机动,向附近的密林或山地驶去。但跟在后面的数个师的苏军步兵,则射在弹坑、战壕和掩体内,没有太大的损失。
天快亮时,压制苏军炮兵的中国三个独立炮兵师终于完成了任务,开始调转炮口,对阵地上及附近的苏军步兵进行了覆盖射击。身管火炮的榴弹大量地摧毁战壕和掩体,但对步兵的杀伤并不太好。但此次多管火箭炮发射的火箭弹,装备了刚研制成功并送到战场上的空炸战斗部。这些火箭弹的战斗部装有数千颗直径很小的钢珠,在离地面五米左右的空中爆炸,能够非常有效地杀伤掩体和战壕内的士兵。一次齐射的一万余枚火箭弹覆盖了整个战场,空中爆炸使苏军步兵无所遁形。4个苏军步兵师近6万人在那一瞬间就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几乎没有一人能完好无损。
这样的结果不仅让马斯连尼科夫,就连普通的苏军士兵也无法接受。整整一个坦克集团军和一个步兵集团军攻打只有数个师防守的坎斯克附近的一个外围阵地,以全军覆灭的代价才占领了这个外围阵地。苏军上下无不被深深地震撼,所有人都感到极为恐惧,他们根本不再相信能够打败中国人。所有的苏军官兵已不再有丝毫战斗意志,就是那些政委们也不再喊什么口号,连起码的思想工作也做不下去了,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仅仅一个晚上,苏军以完全损失一个坦克集团军、一个步兵集团军的代价,占领了连坎斯克县城都看不到的一个外围阵地,死伤27万人。这样惨重的伤亡使苏军不敢再面对中国军队,不断出现的逃兵更使整个军队军心涣散。更重要的是,在战争前准备的作战物资,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而且后续的补给因为道路不断被中国空军炸断而显得稀缺和不及时。先不说苏军的士气,光是进攻乌亚尔和坎斯克的战斗已经损耗了西伯利亚方面军囤积在阿钦斯克绝大部分的物资,如要继续打下去,只能动用秋明方面军囤积在托木斯克附近尤尔加的作战物资了。
马斯连尼科夫的惨胜终于被捅到了斯大林那里,如此巨大的损失让斯大林暴跳如雷,立即下令内务部特工将马斯连尼科夫逮捕。铁木辛哥也被降职,被调往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任职。刚刚晋升为上将,并担任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员的普尔卡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