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治天皇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到底还有多少日子,谁也不知道。御医什么的也是像尽了办法,可是明治天皇的病情却依旧没有任何的好转。天皇身体不行了,那么太子监国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嘉仁显然是个孝顺的皇子,他不想明治天皇死的那么早,所以,在暗地里也跟那些大臣都打过了招呼,以后有什么事情先来找他,尽可能的不要去刺激到明治天皇。
而在几天之前,明治天皇参加过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之后,便开始卧床不起,甚至连下床都需要侍从扶持才行。现如今也没有人敢去将这个消息告诉明治天皇,因为,明治天皇最开始得的只是糖尿病,在参阅完近卫第一师团之后病情开始加重,在半个月前被确诊为并发尿毒症。
历史上,这件事情是在1912年春季发生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却因为国际上的局势以及日本自身的地位而受到了较大的改变。
如果说明治天皇开启了日本走向列强的篇章,那么大正天皇就是带领着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萌芽,大正天皇的确给日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改变,甚至是为日后的日本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但是在这个时代,明治天皇的明治维新原本已经成功,但却在中华帝国的打压之下渐渐的被打回了原型。
皇太子嘉仁虽然有心想要改变这一局面,而且他也有这个计划,但是皇太子嘉仁却有一个致命的硬伤,嘉仁自幼体弱多病,曾患脑膜炎留下了后遗症,这就为嘉仁日后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皇太子嘉仁之所以如此的气氛,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战争的事情,原本日本方面花费重金打探到的消息是,中华帝国将于九州岛登陆,并且在响应的中国沿海城市部署了大量的兵力,这一点后来被日本的谍报人员也给证实了。
他们甚至亲眼看到了威海的两个师的兵力登上了运兵舰,并且在舰队的护送下离开了港口,而原本应该在7日早晨出现在九州岛附近登陆场区域的中国舰队,却始终杳无音讯,一直到7日夜,九州岛那边也没有任何的动静。
至于中国舰队会不会在大海上折戟或者迷航这种问题,他们根本就懒得去想,即便是用屁股去想也能猜出来不可能。
那么这已经登船出发的两个师的部队去了哪里?两个师,就是四万余人的部队,这两个师未必能够打破日本已经布置好的防御,但是却能够给日本带来极大的问题,倘若他们没有在预定的登陆场登陆的话,那么日本将会陷入全面的被动。
有这两个师的敌人扎在日本本土,就能够为后续的部队开辟出一个更加安全的登陆场,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消灭他们,那么等待着他们的敌人将会越来越多。
然而一直等到8日中午,皇太子嘉仁和日本高官也没有接到九州那边传来的战报,沿海区域派出的警卫队巡逻也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而按照时间来推算的话,即便是中国舰队迷航了,那么他们这个时候也差不多该抵达日本本土了。
一直到8日夜,也就是此时此刻,皇太子嘉仁依旧没有等到来自九州岛的战报,但是却意外的接到了来自北海道的战报,大约一个旅的敌军于7日清晨在北海道登陆了。
而北海道那边因为兵力空虚,虽然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敌人登陆的迹象,但却因为兵力不足而无法阻挡他们的登陆,先期发现敌军的一个小队除了派出一人出去报信以外,其余人全部战死,后面紧跟着支援过来的一个中队加一个小队的日军也紧接着战死。
虽然他们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面临着数量甚至要超过他们自身的敌人,本就不占任何优势的日军,最终只能无奈落败。
在接到战报的同时,嘉仁也接到了驻扎在北海道的第三十一师团的电报,他们将集中全部的兵力,尽快的将敌人驱逐出去,誓死捍卫日本本土的安全。(剧情需要,对历史日军师团编成地和时间做出了改变。)
而北海道一共有两个已编成师团,分别是常设第七师团和后来编成的第三十一师团,其中第七师团编成地为旭川,第三十一师团编成地也同样是旭川,但是第七师团在此之前已经被调往了九州岛进行防御作战,所以留下来驻守的是编成相对较晚,战斗力稍弱一些的第三十一师团。
除了第三十一师团以外,北海道还有第四十七师团,第五十二师团两个在编师团,北海道全境也只有几十万人口,编成八万人的部队基本上已经差不多算是全民皆兵了。但是第四十七师团和第五十二师团才刚刚开始编组不久,目前也只是刚刚抽调出了人员过去,还没有正式开始征兵整训。
一个旅武装到牙齿的敌军,第三十一师团仅仅只是集结兵力就需要至少两天的时间,而两天的时间,敌军的人数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在海参崴那里可是部署了一个军的步兵的,按照与海参崴的距离来计算,两天的时间,足够他们再投送两个旅过来,到时候三个旅,三万人,哪怕按照两个旅两万人来计算,第三十一师团也只不过是两万人出头,以相等的兵力去攻击敌军,如果是以前他们还有点信心,但是现在,信心早就被打光了。
第三十一师团的做法没有任何的毛病,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日本整个战略的问题。说好的登陆九州岛呢?为毛俺将日本境内三分之二的兵力都部署在了九州岛,然而你却偷偷的登陆了北海道呢?说好的诚信呢?中国人这么不讲诚信,到底还让不让人玩了?
中国人登陆北海道也就算了,可是他娘的为什么要让部队游着上岸呢?你的登陆艇呢?你的登陆舰呢?还是说,登陆北海道的部队根本就不是从威海出发的那支部队。
额,时间和人数上好像能够证明他们的确不是威海出发的那两个师,可是,那两个师到底去了哪里?难道是绕了过去,打算从北海道登陆吗?
一想到这里,皇太子嘉仁便只觉得眼前一黑,整个人忽然间栽倒在地,浑身失去了所有的知觉。
如果那两个师真的在北海道登陆的话,后果实在是太可怕了,两个半师的兵力忽然出现在北海道,第三十一师团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甚至在尚未集结完成之前就会被敌人给干掉,至于那两个还没有招兵的师团,还是不去想了。
毫无疑问的是,在失去了联合舰队大部分军舰以及大量的运兵船之后,日本已经失去了登陆作战的能力,或许像中国人那样一次性只登陆一个营的部队,日本人还是能够做到,可那样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效果,这一个营的部队上岸也只能是给敌人送温暖,送人头去的。
皇太子嘉仁忽然的昏倒,让下方的桂太郎等人急不可耐,吓的浑身冒出一阵冷汗,皇太子嘉仁自幼体弱多病,身体始终差的要命,而这个时候明治天皇的身体本就不行了,万一皇太子嘉仁也倒下的话,那日本可就真的完蛋了。
嘉仁的长子,也就是明治天皇的皇长孙裕仁今年也才刚刚九岁,如今正在‘皇室’学习院进行学习,也就是说,现在的皇长孙裕仁,是个连小学都还没毕业的家伙,这么小的年纪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日本。
皇太子嘉仁的昏迷,让桂太郎等人心中不由的抓了把冷汗,一边连忙让人叫御医,一边则是紧急的商议着,没办法,军国大事可不是他们能够做主的,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是光鲜亮丽,但日本实际的权利还是在天皇手中。
桂太郎等人虽然不忍去打扰病重的明治天皇,但是战局不等人,所以,再三思考之后,桂太郎等人还是急忙拜见了明治天皇,请明治天皇拿定主意。
至于嘉仁皇太子,则是被桂太郎等人以染了风寒为由给推脱了出去,这个时候他们可不敢将嘉仁被气昏的事情告诉明治天皇,万一天皇要是情绪激动的蹬脚咯屁了该怎么办?
对于此事,明治天皇也只能很是无奈,兵力被骗到了南边,结果敌人却从北边登陆了,打了日本一个措手不及,但即便是日本知道了他们的计谋,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现如今也依旧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明治天皇的决定是见招拆招,命令桂太郎等人将距离北海道最近的两个师团调集到北海道参与作战,并且加快其余部队的组编进程,以应对愈来愈严重的战争态势。
ps:感谢紫薯家的树前几天的万赏,原谅俺没有及时感谢吧……顺便求下推荐票和订阅呗!(未完待续。)
561:蔡锷的新计划
然而在日本方面刚刚得知中国已经在北海道登陆的消息的时候,第二批一个旅的部队已经抵达了北海道的江差町码头,这只是一座小小的码头,平日里最多也就是跑几艘运煤船只,港口的容纳量很小,甚至十余艘运兵舰都无法同时入内。
所以只能一次性的让七艘运兵舰进入港口,然后将上面的步兵和物资卸下,同时则从另外一个通道进行补给燃煤,北海道本就是日本产煤的集中地,加上江差町码头又有煤炭仓库,所以则是本着原地补给的想法去做的。
反正又不用他们自己出钱出力去找煤,在这里补给了之后反而还能为开战军费节省一些,何乐而不为?
但是补给的数量也不可能有太多,每艘进港的船只也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补给时间,不过好在这些燃煤什么的,都被陆战队抓的日本壮丁给运到了栈桥附近,一个半小时的补给,大约也能够让一艘船跑上二三百海里的距离。
而从这里回去之后,他们将会有一夜的休整时间,同时也是补给的时间。基本上两天的航行休整一夜,然后继续如此循环。
上海,中华帝国驻上海军营区内。
在这个营区内,隐藏着一个并不属于上海驻军的机关单位,而这座机关单位的人群却又是极为庞大的,全员下来,除去护卫的兵力以外,光是办公人员就有两千余人。
规模之大,实属罕见,甚至是超过了两年前中俄战争司令部的规模。而这个机关单位,则正是中华帝国驻日军队司令部的所在地。因为前期部队还没有在日本开辟出一块相对完整的区域,所以司令部被暂时的安置在了上海。
但是让人疑惑的是,司令部在上海,但是上海的部队却没有一支是驻日部队的战斗序列,甚至除了上海驻军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机动兵力。
大隐隐于市,驻日军队的司令部被安排在上海,也确实是迷惑了不少人的视线。
而此次司令部规模之大,也并非是没有任何的原因的,首先,在高层指挥将领方面就要比中俄战争时期更多,这次并没有被划分为某个集团军,也并没有将军级单位汇总成一个集团军的编制。
但是在其内部,基本上两到三个军会被整编成一个战队,类似于集团军的编制,但这个编制却并非固定的,司令部会根据部队位置,任务等因素来随时调整战队编制,战队长官则是由三个军中的一个军长来担任。
此次对日作战战斗序列中一共编有七个战队,二十一个军,全部兵力共一百一十余万人,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编制,之后还会有部队被陆续不断的整编进来,按照中京的作战方针,驻日军队一直会被增加至至少六十个军,三百万人才会有可能停止继续扩编,具体的还要看战场的情况。
而单从这方面就能够看出,中京对于日本方面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对俄国的重视程度。
要知道,中俄战争中,中华帝国在巅峰时期也不过才出兵一百四十余万人,而一个小小的日本,光是在计划上就准备了三百万兵力,而且还是要在一年半以内将这三百万人全部投入日本战场。
除此之外,已经晋升为老牌部队的装甲第一零一师,一零二师以及新组建的装甲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四个装甲师也将登陆日本作战,而一零一师的两个先锋连因为战术的改变,目前已经登陆了琉球,至于后续是否会继续增兵琉球,还要看战场的情况变化来决定,但是其余的部队,可是全部用于日本本土的。
除了六个装甲师,共2160台坦克(每师360台)以外,帝国的另外一个新型兵种也被划分到了驻日军队的战斗序列当中,就是从未在战场上出现过,也从未正式的在世界上展现过自己的空军部队。
此时欧洲战场的飞机大多数还只是用于侦察,挂载炸弹去轰炸地方目标的行为才刚刚开始,距离空军成型还有很长一段的路要走,而专业用于各种空战的飞机更是少之更少。
而中华帝国的空军却已经成型,空军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总共拥有各式飞机五百余架,其中教练机五十架,配备了一挺12。7毫米通用机枪的巡逻机九十架,其实这个基本上已经类似于战斗机了。
考虑到现实情况的因素,短期内空军并没有对手,所以战斗机也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但是也要预防万一,毕竟战场上可是什么事情都能发生的。
所以,空军研究所那边倒是另辟捷径,虽说放弃了战斗机的研制,但是却研究出了战斗轰炸机,说白了就是在战斗机下面挂上一颗五十公斤的炸弹,挂上炸弹就是轰炸机,扔掉炸弹就是战斗机,性能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放在目前这个环境中,影响并不大。
战斗轰炸机有两百一十五架,是目前中华帝国空军的主力机型。而余下的一百一十架飞机则是纯正的轰炸机,可携带一枚两百公斤炸弹,或一枚一百公斤炸弹以及两枚五十公斤炸弹,亦或者两枚一百公斤炸弹或四枚五十公斤炸弹。
人员设计全部为两人,主驾驶负责前方的战斗以及炸弹的投放,后面的人负责观察和后向机枪的操控。
除了五十架教练机以外,两百一十五架战斗轰炸机,有一百二十架被划归到了驻日军队,轰炸机则是全部划了过来,侦察机则是划了四十架过来。所以,现在的驻日军队中,除了拥有已经到手的一百一十余万陆军(包含三个炮兵军),陆战队兵力以外,还有2160台坦克,数百台装甲侦察车,还有两百七十架各式飞机。
除了在装备方面革新较大以外,人员方面的革新力度也比较迅猛,通过这几年的积累,一些参谋学院毕业的参谋们也渐渐的积累了一些作战经验,所以在这两千余人的办公人员当中,不仅仅只是包含了陆,海,空三军的协调人员,还有大约八百名参谋。
他们被划分到各个岗位进行着不同的分工,而大量的参谋加入司令部,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前线的哪一支部队,无论在什么时候联系的司令部,司令部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相对正确的指示。
而作为曹锟的御用参谋,蔡锷如今也是官运亨通,在驻日军队司令部组建之后,蔡锷则是被任命为了司令部副总参谋长。别看他只是个副职,但是在以前的那些资历之下,蔡锷在司令部的话语权还是很重的。
况且谁都知道,作为皇帝钦点的参谋人选,驻日军队参谋长这个职位早晚都是蔡锷的,现在之所以在他上面还安排了个参谋长,其实就是因为蔡锷资历不够,如果一切都能够按照预计的发展下去的话,最多两年,蔡锷便能够正式的接任参谋长,而他的军衔,届时也将至少会是中将,甚至不排除晋升上将的可能性。
蔡锷胆大,但是却很心细,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内找出问题的关键,并且拿出最佳的办法来。
而8日晚,当接到第二批一个旅的军队成功登陆北海道的消息之后,蔡锷的心思也开始活跃了起来。
于是,蔡锷顾不上吃午饭,将之前的作战计划拿了出来,进行了小幅度的修改过后,便直接提交到了总司令曹锟那里。
而曹锟看着蔡锷的这个新计划,不禁有些震惊,同样的也有些后怕的感觉。
计划还是那个老计划,但是中间却经过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变化,却是能够将日本置之死地,甚至得不到后生。
但是,这个计划也并非没有漏洞。
“在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假如我军被拖在日本战场,我们该怎么办?”曹锟一脸严谨的问道,这并不是唬人的话,而是真实有可能存在的情况。
灭国战,他们必然将会遭到日本的全民抵制,即便有内鬼帮忙,他们遇到的抵抗也不会小,而一旦帝国吃不消这种伤亡,或者预定期限内没有达到预定的要求,那么他们将会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有可能会深陷日本战场,想拔身出来都不可能。
“想过,解决的办法就是,在一年内投入三百万部队,两年内投入至少五百万部队,我们以一比五的比例去进行这场战争,日本人即便是发动全民战争,我们只要保证有五百万的部队,那么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日本将会失去所有的补给工业,到时候他们将会连子弹都造不出,也没有人会卖给他们。”蔡锷正经的说着。
这个计划或许并不会被实现,但这个却是最有可能在短期内结束战争的方案,就看上面到底批不批了,当然了,即便不批也不是不能够理解的,毕竟凭空多出了两百万军队,对于帝国的后勤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一旦后勤出现了问题,那倒霉的可就是前线的五百万军队了。(未完待续。)
562:打哪不是打?
军队作战最忌讳的便是朝令夕改,蔡锷的新计划虽然较原计划变化并不大,但问题在于目前作战部队已经开始执行新的计划了,假如立即实施这个修改过的老计划的话,那么中间又将会浪费多少人力,物力,或者是胜利的可能性?
这其中的一切都还不太好说,但是有一点却毫无疑问,此时变更计划,对于整体的部署影响并不大,甚至会削弱因为之前变更计划所带来的一些损失。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新计划是皇帝亲自提出的,这才刚刚登陆不到两天的时间,并且已经决定了以北海道为主,然而两天后就要放弃这个计划?说的不好听一些,这就是在打皇帝的脸面,是会掉粉的。
所以,尽管知道蔡锷的计划可能是当下最适合的计划,因为他是根据最新的战局情况来做出的调整,所有的计划都符合目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