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第一帝国-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舜蟾旁谀睦铩�

    在这一刻,重机枪似乎是成为了步兵的导向手,无数的子弹发射出去,只为了帮助步兵寻找他们的目标。

    ‘嗵!嗵!嗵!’

    位于后方的迫击炮也并没有闲下来,直接将坐标锁定在阵地前七百米左右,然后就三发急促射,炮弹爆炸所产生的火光,照亮了附近俄军的身影,密密麻麻的俄军,简直就跟人海战术似的,根本不会去考虑到步兵的伤亡情况,他们就是要用更多的士兵,去填补火力上的不足,用士兵的生命,去将攻击战线拉进,直至冲进去,然后消灭那里的敌人。

    这是迄今为止,贝尔卡外围的俄军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同样的,也是损失最大的一场战斗,虽然战斗才刚刚开始,但如此密集的队形,加上皇家陆军更加密集的弹药火力覆盖打击,俄军的士兵更是犹如下饺子似的,一排一排的倒下。

    “全部打开车灯,为步兵指引目标,所有坦克,全部冲出去,冲到敌军的队形中去,机枪和坦克炮全部对准后方的俄军,注意,坦克不准停下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所有的坦克必须要以最大的速度机动起来,避免俄军靠近坦克,以排为基准,相互掩护。”坦克营营长宫超大声的命令着,随机猛的敲了敲坦克,“出发!”

    因为大量俄军的到来,加上坦克营需要每天不停的去骚扰俄军,所以久而久之,坦克营也就无法继续隐藏下去了,只能回到贝尔卡小镇,而因为俄军并没有火炮,这也就让坦克营放弃了突围的想法。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俄军竟然会自己找上门来送死。

    坦白讲,如果俄军就这么围而不攻的话,他们这些守军也坚持不了太久,虽然这里有俄军的物资,但是那些物资也并不多,加上坦克和装甲车的消耗,最多一个星期,他们就只能被迫的撤退,否则的话,步兵将会面临着没有食物的局面,而坦克和装甲车将会变成一堆堆的废铜烂铁,根本无法开动。

    上面还在头疼着呢,俄军这就送了上来,还真是刚一瞌睡立刻就有个枕头递了过来,简直比保姆伺候的还要周到。

    “打开大灯,大兵,注意俄军的骑兵,不要吝啬炮弹,山子,如果遇到敌军也不要停车,直接压过去。”朱宽迅速的给同轴机枪挂上了一串弹链,将子弹上膛,而后对着车组乘员命令道。

    “坦克压人,那可真够恐怖的。”安山猛的打了个冷颤,虽然他也知道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坦克直接压过去要比任何措施都会取的更好的效果。但是现在光是想想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安山就觉得有些渗人。

    “要我说啊,这俄国老毛子纯粹就是个傻比,你他妈选在夜里进攻不就是想偷袭吗?隔着几里地就喊口号,谁听不见?这不是摆明了找死呢吗?”孙兵一脸贱笑的骂着。

    “呵呵,那是你没见过更傻比的,据说英国人冲锋的时候压根就不带躲子弹的,昂头挺胸的,搞得跟取花媳妇似的,而且那帮大爷们也是一点都不着急,跟散步差不了多少。”朱宽打趣着说道。

    最近一段时间虽然战斗的频率是越来越高,可是这些战斗却没有什么压力,甚至在战场上,安山还能一边叼着烟一边去操纵坦克,虽然经常呛的他自己都睁不开眼睛,可是俄国人却并没有能够如愿的击毁哪怕一台坦克。

    而虽然他们有坦克,安全性要比步兵高的多,可一旦遇到了危险,那就是连尸骨也很难保存下来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战斗不是特别紧张的时候,坦克内部的气氛还是很欢快的,甚至三个人还轮流讲笑话来放松心情。

    虽然这种行为是严令禁止的,但没办法,谁让战场上压根就没有他们的敌人呢?以前俄军的炮兵还能对他们产生一点威胁,但是现在,随着炮兵二师的到来,俄军的炮兵现在是自身难保,哪还有功夫去攻击坦克?

    “不会吧,英国人要是真这么傻比的话,他们能是世界老大吗?”孙兵有些诧异,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是不是真的等回头你遇见了就知道了,据说军校里就是这么说的,不过也不能全部当真,咱们都有坦克了,保不准别人也想着要变通一下。”朱宽笑着回应道。

    紧接着,坦克冲出了守军的阵地,两只巨大的车灯将车前几十米范围内照的通亮,不过那里并没有任何敌人,当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刚刚冲出阵地,俄军还没那么快赶过来。

    虽然车灯会暴露他们的位置,但是同样的,灯光也会为后面的步兵指引俄军的方位。

    八十四台坦克虽然不多,但是被分为了十六个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有五台坦克在那里高速的前进着,而二十多挺重机枪也是逐渐的跟随着坦克慢慢的移动,他们的任务是,击毙想要摧毁坦克的敌人。

    至于子弹会不会对坦克造成误伤,这个压根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要是重机枪能够轻易的击穿坦克的话,那还要坦克干什么?再者,你以为坦克直接相互是怎么掩护的?就是后面的坦克看到有敌人想要摸上来的时候,直接用同轴机枪狠狠的射击就行了,反正子弹打上去顶多也就留下个小坑,距离击穿坦克还差的老远。

    一分钟后,朱宽操纵的同轴机枪终于是第一次发出了它的怒吼,不过却不是扫射,而是普通的点射,视线内所能够看到的俄军,更是被直接吓得半死,甚至有不少的俄军开始避着坦克前进,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

    坦克灯光之间的真空地带,是后方阵地重机枪重点照顾的区域,那些俄军士兵想要躲进黑暗中去避开坦克,但是却在不经意间增加了原本那些真空地带俄军的密集度,而原本一排子弹打过去能够打到两三个人的,现在至少也能打到四个人,多一些的甚至能够打到五六个。

    当然了,运气好一些的,直接来个糖葫芦也不是问题。

    ‘砰……’

    坦克猛的撞上了什么东西,一声轻微的响声传来,不过这股声音在坦克发动机以及履带的干扰下,不仔细听的话,根本就听不到。

    然后,坦克的左侧开始微微翘起,但是很快就恢复了原状,隐隐的,还能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

    坦克犹入无人之境一般,疯狂的在俄军冲锋队形中来回的奔跑着,这会还在这里,下一刻就跑到了另外一处,而八十四台坦克,轻而易举的将俄军的冲锋队行打乱,虽然他们压根就没有什么队形,讲究的是一窝冲的战术,但现在就连一窝冲的战术也执行不起来了,俄军士兵不得不尽量的去避开坦克。

    一时间,原本正在进攻的俄军,却像是被追赶的鸡鸭一样,一方面要躲避坦克的攻击,另一方面还要小心敌人的重机枪,至于迫击炮,他们的目标是没有坦克的区域随意攻击,步兵则是纯靠感觉去开枪射击,但是很显然,目前来看,步兵的用处并不大。

    随着坦克的加入,俄军的冲锋速度几乎停滞不前,唯一具有较强冲击力的骑兵,也在重机枪的阻击下纷纷倒地,还没等那些骑兵站起来,紧接着又会被几颗子弹击中。(未完待续。)

426:确定交换

    太恐怖了!

    这是约瑟夫在观察完贝尔卡小镇之战之后的唯一感觉,他甚至不敢想象,如果对面的俄军换成是德军,那么德国人将会损失多少兵力?

    虽然德国人在战术方面要比俄国人先进一些,可现在毕竟工业水平有限,加上外界的环境等因素,所以实际上,世界各国陆军的水平都差不太多,而德军之所以表现的稍微突出一些,主要还是因为德国人的纪律性以及一根筋的属性,使得他们才稍稍比其他国家高出了一些。

    如果将守军换成是德军,那么德军会怎样做?

    这个答案几乎是张口就能说出来的,很简单,挖掘战壕,同时布置好防炮洞,合理的安排机枪战位,尽最大可能的合理利用手中的武器资源,然后在阵地前方布置上几道铁丝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等着敌人来进攻就是了。

    这样的战术布置,一支五百人的军队,至少能够抵御一千名敌人的进攻,如果弹药充足的话,抵御两千人的进攻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若是换做他们去进攻,说实在的,就是德国人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或许,他们会比英国人和俄国人做的更稳重一些,不会那么傻乎乎的高声的喊着口号,大老远的就告诉敌人我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更加不会像英国人那样,抬头挺胸的,明明是上战场,是去送死的,搞的跟结婚似的那么隆重,那么注重形象。

    好吧,其实现在除了中华帝国以外,好像没有哪个国家是不注重军队形象的,而这也并非无理无据,而是经过常年的战斗总结,得出来的经验。

    而提升士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军服,所以,那些看起来好看的军服,甚至颜色鲜艳的军服,的确能够提高部队的士气,同时打击敌人的士气。

    但是这一招在中华帝国这里却是根本行不通的,穿的越好看,眼色越是鲜艳,死的就越快,他们才不管你穿的好不好看,看起来是不是特别牛逼的样子。

    如果是德军在进攻,那么他们顶多也就做出一些轻微的改变,比如,尽可能的调集一些火炮过来,然后命令部队悄无声息的靠上去,等到一定距离之后在去喊口号,冲上去,尽可能的避免敌军更早的发现他们。

    哦,对了,或许还会安排一些重机枪提供火力掩护。

    德国人能做的,也仅仅只有这么多了。

    这是目前整个世界的潮流所向,事实上一战的时候,主要的战斗形势就是攻防战,双方总是会派出大量的兵力去争夺某一座阵地的控制权,然后就守在那里等着敌人来进攻。

    难道是他们真的不想攻出去吗?答案是no!所有人都很想攻出去,但是却没有攻出去的资本。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二战时期,战争风格会突然转变成以进攻为主的战斗模式,在大量的装甲部队面前,所有的防线都是脆弱的。

    哪怕你布置了一百道铁丝网又能如何?人家坦克部队直接一路压过去就行了,然后步兵在后面跟着慢慢悠悠的冲上去,你布置的防线压根就对坦克形不成威胁,所以,二战中后期的时候,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什么铁丝网在战场上出现了,除非是一些特定的地点,特殊的情况。

    现在坦克的横空出世,让不少人都意识到了坦克对于战争而言,将意味着什么,它是可以完全改变战争方式的一种新式装备,它是移动的炮兵,是移动的重机枪,是移动的钢铁堡垒,不仅攻击力极其强悍,就连防御能力也是恐怖的下人。

    以往的战争模式,在坦克面前,根本就抬不起头来,似乎列强刚刚在中国人这里学到不久的铁丝网,战壕模式,很快就被坦克的出现给彻底的推翻。

    但是问题又来了,坦克既然能够这么强悍,那么如果作为防守的一方,在遇到坦克的时候,应当如何去应对?

    关于这个问题,约瑟夫给出的建议是,在大力研发坦克的同时,也应当着手研究一款可以轻易摧毁坦克的火炮,在没有坦克支援的时候,他们也有能力去阻击敌方的坦克。

    约瑟夫很快便回到了博尔贾,因为在那里已经没有了观察的意义,尽管那里的坦克只有八十四台,甚至还有两台因为机械故障而不得不抛锚,但那并不能影响到坦克的作用。

    而等到约瑟夫回到博尔贾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了,而此时的博尔贾,基本上已经结束了战斗,在两百多台坦克以及数十万步兵的攻击下,他们只是付出了极小的伤亡代价,就彻底的歼灭了这里的俄国士兵。

    哦,不,准确的应该是,歼敌三万余人,俘虏六万人左右,而皇家陆军本身的数据则是漂亮的让人感到害怕,他们阵亡的士兵仅仅只有一千多人,即便是加上受伤的人数,无论是重伤还是轻伤全部算进去,也只有不到五千人。

    皇家陆军的战斗力的确很强悍,但是在德国人眼中看来,坦克的风头却是狠狠的压制住了步兵的威风,在坦克面前,步兵无论怎么去做,都会显得是那么的暗淡无色。

    甚至可以肯定,如果没有那两百多台坦克的话,这十多万步兵至少也要阵亡一万人左右才能够得到这个结果,但只是这样也足以吓人了,双方阵亡比3:1,这样的数据,在想想中华帝国的人口,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会是中华帝国的对手。

    ……

    穆默有些兴奋,因为他拿到了前线的观察报告,这份报告可不是先前观摩团的那份报告,这一份可是有着真凭实据的报告,在战争的后期,甚至安排了德国的观察员亲自坐进了坦克里去体验,虽然那狭小的空间以及巨大的噪音让人有些烦闷,甚至连乘坐感受也很差,但是在战场上如果能够驾驶着坦克的话,那也的确很不错。

    除了坦克技术之外,他们还拿到了无线电技术,同轴机枪技术,装甲师的编制方案,坦步协同方案,虽然德国人还想得到更多的技术,但是很显然,就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中国人到底还有什么技术,至于等着中国人自己主动拿出来送给他们,这个德国人倒是没有想过,换谁也不可能这么傻不是?

    当然了,至于德国人看上的03式自动步枪,这个倒是被王士珍给直接拒绝了,为了一套设备,就把军队所有的技术都交出去,这可能吗?

    如果不是下一代的坦克即将定型生产,如果不是无限通话技术已经初步试验成功,如果不是他们有了更好的机枪,如果不是装甲师的编制方案有些缺陷,如果不是坦步协同方案并不完美,就连这些技术王士珍都很不情愿交给德国人。

    毕竟这是他们用了几年的时间,花费了巨大的人力以及财力,物力才研究出来的成果,虽然工业设备很重要,总之心里就是舍不得。

    随着穆默与王士珍两人在协议上签上了各自的名字,这次的合作交易也算是正式的盖棺定论,随后,穆默将这一消息传回了国内,王士珍也通过他们的手段告诉了驻德大使,德国人在接到消息之后,并没有阻拦,直接放开了设备装船的障碍。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的德国专家将与这些设备一同前往中国。

    他们要的不仅仅只是资料,如果有全套的资料的话,这些德国专家也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去吃透这里面的一些技术,然后在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制造,一来二去之下,至少也要耽误一年的时间。

    所以,关于这方面,双方最终的结论是,德国派出部分专家过来,深入工厂进行实践学习,而中国方面则有义务帮助这些德国专家尽快的吃透这些技术。

    当然了,德国人也不是没有任何的防备,比如,在设备离港之后,协议中那些涉及到交换的资料必须要交给穆默,并且,在设备到港之前,穆默将被限制出境,这些资料也将被中华帝国与德国方面共同监管,而设备到港之后,中华帝国将会全面撤出,到时候这些资料是运回德国,还是留在这里给那些专家就是德国人自己的事情了。

    有了良好的合作,穆默甚至提出了要秘密的与中华帝国签订同盟条约,以便于应对英日同盟的威胁,同时,也更加便于双方之间的一些交往。

    但是这个提议却被拒绝了,理由是,一旦条约签订,中、德两国将会极为被动,中华帝国可以将德国视为盟友,但是纸面上是绝对不能留下任何痕迹的。

    于是,中德同盟的事情就这么宣布告吹,不过德国人也并没有失望,毕竟他们拿到了最想要的东西,一旦这些技术被德国专家吃透,那么他们很坚信,以德国人的研发能力,将会很快的研发出比野猪坦克更加先进的坦克,到时候,德国人将驰骋欧洲大陆,任何一个国家都将无法与之抗衡。(未完待续。)

427:钢铁堡垒超级基地

    中德同盟的理想告吹,但是却并不意味着中德之间的关系就此陷入冰点,反之,因为这次的合作,反而让两国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一些。

    穆默已经隐晦的表明了德国的态度,德国国内近期正在考虑归还山东主权的问题,并且,不排除在日后合适的时间内,退还从中华帝国拿走的战争赔款。

    德国已经示好了,当然,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对于德国人的橄榄枝,王士珍的心里面可是很清楚原因的,德国实在是太需要一个盟友了,虽然这个盟友距离德国本土太过遥远,但是毫无疑问,如果亚洲能有一个强大的盟友的话,那么对于德国来说,也是有着莫大的帮助的。

    因为王思锐这只巨大的蝴蝶翅膀煽动的原因,导致了历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比如,中德之间的蜜月期应当是一战后,中国拒签《凡尔赛条约》,从而使得某一方面中,中国与德国的立场是相同的,最终使德国政府意识到可以通过中国来恢复德国的元气,同时,为德国培养一个远东地区的盟友,以备后患。

    所以,在那段时期内,但凡是能够卖的军事装备,德国统统毫无保留的卖给了中国,并且帮助他们组建了德械师,虽然最终没有按照计划全部完成整编,但是最初的几个德械师在淞沪会战中的表现还是很抢眼的。

    当然,后面是因为中国实在是扶不起来,或者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加上内耗不断,削弱了中国的实力,最终迫使德国不得不与日本结盟。

    而历史上,二战爆发后,第一名战死的德**人就是战死在亚洲,而且还是死在日本人手中。

    不过这些都是原本历史上的一些事情,经过蝴蝶效应的带动,现在整个历史已经在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去发展了。

    而王思锐对于历史的先知,到目前为止基本上也就失去了他的优势,而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利用手中的一些资源,尽可能的让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安排去走。

    而中华帝国的强大,也让德国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虽然这里距离欧洲太远,但是至少,以中华帝国的实力,他们是有能力双线作战的,北上袭击俄国,尽可能的拖住俄国,这个已经在进行了,德国人并不需要去在意,而另一个则是南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