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第一帝国-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押)。

    而这些签字申请一旦被提交,则接受部门就必须在七日之内作出准确答复,当然,这个答复并不是说直接宣布处理结果,而是对外公布是否接受此次的申请或通告对被弹劾官员的审查工作是否启动,至于最终的结果,这个需要政府拿出准确的证据来表态。

    在人事方面的一大变革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革,那就是从今以后,科考不在考试八股文,而是延续了集百家于一身的精髓,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进行科考。

    比如说农民,只要你认识字,那么就可以考取县政府或以下政府的农业局单位。

    比如说木工和一些匠人,只要你认识字,你可以考取县政府或以下政府的机械局。

    如果说你会管理,有自己的一套想法,那可以考取县政府或以下政府的编制。你比较善于沟通,那么可以考取联络处的编制等等。

    只要是你有特长,对国家有帮助的,统统可以考取政府编制。

    当然了,现在只不过是有资格考取而已,能不能被选上,那个还要看各自的水平的。关于这一条,王思锐只给出了四个字的要求,宁缺毋滥。

    虽然科举发展到如今,已经演变出了不少的版本,可以说前清的科举版本是最完善的,一些有特长的人也是可以通过科举来进行考试的,只不过是因为那些人考完之后,以后的发展空间有很大的限制,所以才会被八股文的考试给掩盖了光芒。

    但是比起王思锐搞出的这一套人才选拔体制,也还是让杨士琦不由的暗暗称赞的。如此的话,天下有才之士,岂不是可以皆为我所用?集百家之优势,国家焉能不强大?

    除此之外,中央政府被分为了人事,财政,工农,外交,交通,教文,公安,民政,监察,科技等十大部,另外还有两院,立法院,法院。也就是说,在此制度之后,加上总理,国内一共有十三位正一品官员,比前清多了一位。

    而这些人则需要直接面对王思锐,换句话说,这也就是他们的内阁。

    在此基础之上,王思锐又为每一个部门划分了明确的责任,各自各司其职即可,皇帝只需要统领全局,极大的减小了工作的力度,同时又能够保证工作是否是有效的,正确的。

    除此之外,还有银行也被单独的列举了出来,以央行为主,主要负责制作钱币,然后新成立工业,商业,建设三大银行,另外还允许了私人开办银行,但必须经过央行的审核,拿到执照之后才能开业。

    另外就是军队,这个倒是有些新奇了,军队竟然没有延续前清的模式,反而是更向西方靠拢了起来。

    等级不按品级划分,而是按照军衔来划分的,并且给出了相应军衔的职位,但这个却并不准确,有时候会高职低配,也有时候会低职高配,但上下相差并不太大。

    而军部下面也有几个类似的部门,比如两大部,陆军部和海军部,下面均有财政,人事,作战,参谋,后勤,装备等六个部门。同时,目前仅有的陆军参谋学院也被划分到了军部直辖。

    如果事实真的能够完全的按照王思锐的计划走下去的话,那么最多五年,中华帝国将会拥有完全碾压日本的实力,十年,中华帝国便会不惧怕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二十年,将有可能成为一等强国之列。

    当然,如果说军事上的话,汉军现在就能在陆地上完全的碾压日本陆军,海军就不说了,全都是血泪史,十年内也不一定能打败日本海军。这里说的碾压,是各方面的碾压,军力(除海军),工业,商业等等方面。

    华夏地大物博,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可以开采任何的资源,只要有足够的钢铁厂,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内,钢铁产量就能超过日本几十上百倍。

    仅仅只是听着就感觉很爽,可杨士琦是谁?是王思锐的幕僚,如果按照这套新的划分级别,他杨士琦可是属于从一品级别的,好歹也是交通部副部长不是?这个级别是跟那些封疆大吏们一个级别的,虽然以后没有了总督,取而代之的是省长,但这个级别也足够杨士琦兴奋的了。

    更重要的是,杨士琦是王思锐的幕僚之一,这个身份很重要,远远的要超过了他交通部副部长的这个身份。

    杨士琦能够成为王思锐的幕僚,那也是靠着真本事才走到今天的。所以,在看完这份计划之后,杨士琦瞬间的便明白了这份计划的核心所在,那就是人。

    这个人并不是别人,而是王思锐自己。

    “圣上有如此大才,乃国之幸,民之幸,子孙后代之幸。”杨士琦立刻跪倒在地,心中澎湃万分的叩拜道。

    看着杨士琦的表态,王思锐微微的皱了皱眉头:“杏城!给你看这份计划是让你提意见的,可不是让你来跪拜的。另外,以后不许再跪了,男儿膝下有黄金,以后要取消跪拜这一礼仪。”

    “这……圣上,臣一时尚未看出遗漏之处,还请圣上治罪!”杨士琦稍稍有些犹豫,旋即也不再提废除跪拜之事,反正王思锐决定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于是便将话题扯到了计划身上。

    王思锐心中忽然一阵狂笑,这可是自己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做出来的一份计划啊,完全按照后世的各种制度基础进行改编的,当然,全部都是大方向以及部分的细节,有了这些,便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走弯路,能够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正处,王思锐已经为这份计划补漏补了两年的时间,即便你杨士琦聪明一世,要是看上一眼就找出了问题,那这两年我岂不是白忙活了?

    不过还是很淡定的点了点头,“恩,这段时间多到宫保那里走一走,你们三个商量一下这份计划,登基之前,尽可能的查找漏洞。”(未完待续。)

283:美国再抛橄榄枝

    “快请坐!我说老柔啊,咱们都这么熟了,你说你过来也就过来了,还带什么礼物啊?下次可千万不要这样了啊,不然我保证你连我的门都进不了……”王思锐一脸笑意的将美国驻华大使柔克义请进了办公室内,亲自为其泡上了一杯上好的龙井茶。

    “唉,今天我是公私两事一起过来的,这些礼物是我以朋友的身份送给你的,如果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收我这些礼物的话,那你完全可以回赠给我一些礼物啊。”柔克义也没有客气,直接一屁股坐在了那张软乎乎的沙发上,美美的调整了下姿势,口上得意的说着。

    “老狐狸,你说以前你要的什么东西我没给你?你还真好意思啊?”王思锐没好气的骂了句。

    “以前那是以前,现在不同了啊,真没想到你竟然会暗中搞了这么多动作,差点没把我们给吓死啊。不过咱们先说好了,朋友归朋友,该回的礼物那可是一点也不能少,不然说出去你这个开国皇帝会很没面子的,这不符合你们华夏人的思想意识。”柔克义继续笑嘻嘻的打趣道。

    他在华夏生活也有差不多十多年的时间了,对于华夏的风土人情还是很了解的。

    加上这几年来也没少跟王思锐在一起鬼混,所以别的倒是不敢保证,至少这个脸皮已经练到家了。

    “呵呵,你啊,脸皮是越来越厚了,以前的那个柔克义哪去了?”

    “谁知道呢,反正我就知道跟你在一起的时间长了,然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行了,只要我有的,东西随你挑,不过现在咱们还是先说公事吧,一大堆的公务等着处理呢。”王思锐制止了继续的胡侃,虽然按照以前的套路,这俩人可是天南海北的都能吹到一块去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王思锐和柔克义成为了忘年之交,两人的私人关系也是愈来愈好,甚至有很多国际上的事情,都是柔克义通过私人身份透漏给王思锐的。

    当然了,柔克义毕竟是美国人,还是个美国官员,外交官员。

    不管他与王思锐之间的关系再怎么好,在一些国家利益上面,两人始终是会有一些分歧的。

    但是之前美国对于王思锐也是的确有所防备的,而那个时候,美国方面并没有正面的给出答复,但是柔克义却用私人身份告诉了王思锐美国人的考虑以及担忧。

    如果消息的来源是通过官方的话,那么王思锐还可以抗议,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去挽救。但私人消息来源,这其实就跟小道消息差不多,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王思锐是没有办法通过这些消息去抗议的。

    “也好,谈完了正事,我也好狠狠的宰你这个古老帝国皇帝一笔,让你狠狠的放一次血。”柔克义点了点头,旋即恢复了一名外交官的身份,摆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姿态:

    “我们美国方面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最终经国会审批同意,决定放弃《辛丑条约》内关于美国方面的利益,对于已经支付的368。7万两白银,美国决定如数退还给贵国。当然,因为美国近几年财政支出也比较大,所以我们的意见是采取其他的方式来退还这笔资金。”

    《辛丑条约》在赔款方面,关于美国的赔款数额是万两白银,利息万两白银,本息总计万两白银。

    这笔钱是需要分为三十九年还清的,所以平均到每一年,应还款项为184。3532万两白银。

    自《辛丑条约》签订之后,王思锐按照约定的半年一期,一共支付了四期,也就是两年一共368。7万两白银的赔款。

    原本早就应该支付第五期的赔款了,但是王思锐却推翻了清朝,取而代之,那笔款项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拿到手。

    而美国那边则是早就在酝酿着将这笔赔款返还给清朝了,只不过当时国内还有些犹豫,但是当清廷覆灭之后,名义上掌权的人可是王思锐。

    而美国又与王思锐有一些交情,现如今中华帝国百废待兴,如果美国能够借助这次的机会拉拢王思锐,那么对于美国打开远东市场还是很有帮助的,仅仅只是一个华夏市场,就足够美国人消化几年的时间了。

    “恩,很高兴美国朋友能够主动的提出放弃索要余下的赔款,美国朋友的大义,我们中华帝国百姓是不会忘记的。”王思锐郑重的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美国人的做法。

    历史上,美国人就是在今年,也就是1904年退还了部分赔款。但历史上退还这笔赔款的理由却并不怎么光彩,梁诚据理力争,要求美国退回多赔付的款项,美国人最终无奈的答应了这一要求,但却必须强制清廷派留学生到美国学习,并且以退还的这笔资金用于支出。

    也就是说,退还的部分资金,全部用于对留学生的资助,这笔钱最终还是流落到了美国。

    但是这个世界,却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蝴蝶的翅膀早就已经煽动了起来,经过三年多的发酵,早就已经将原有的历史面貌给搞的一塌糊涂。

    因为王思锐的以军崛起,加上清廷的迅速衰落,美国人与王思锐之间的蜜月经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美国总统智囊团的一份评测报告。

    他们通过多达十余种渠道去调查了王思锐这个人以及他的发展历史,结果得出的结果却很让人惊讶,在1900年之前,王思锐几乎就没有出现过,而且还是个心比天高的纨绔子弟。

    但是在1900年打败了联军之后,王思锐的实力却是突飞猛进,实际上,早在1901年的时候,王思锐就已经控制了清朝,而后面王思锐没有选择直接推翻清朝,而是稳扎稳打,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让美国总统的智囊团觉得王思锐此人深不可测。

    所以,在这份评测报告的末尾,智囊团给出了他们认为对美国有利的决定,尽可能的交好王思锐,从他那里获得美国最需要的东西。

    现在美国虽然不是世界第一,但却偏居一偶,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所以无论是工业还是经济都很不错,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美国人取代英国人那也是早晚的问题。

    但地理位置的优势,却也给美国人带来了一些不好的结果,比如,军队常年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作战经验,而王思锐的汉军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相同人数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打败任何的敌人。

    美国想要通过汉军来提升美国陆军的战斗力,同样的,美国也需要远东这个庞大的市场,所以说,那些赔款对于美国人来说,倒是显的无足轻重了一些。

    “国内希望用两种方式来退还这笔赔款,第一种是由贵国派遣留学生到美国进行学习交流,这笔赔款当中将会划出一部分专款用于此事。余下的款项,则用来支付郑上铁路的款项。”柔克义说道。

    “不,我觉得应该在增加一种方式,我们不是有368。7万两白银吗?五十万用作留学生的专款,一百一十八点七万用于在美国采购一些工业设备,余下的两百万用来支付郑上铁路的款项。”王思锐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不过这个提议却让柔克义深深的皱起了眉头,美国人虽说希望能够与王思锐重归于好,但却并不希望继续卖给王思锐任何的工业设备,因为这样只能迅速的增强王思锐的硬实力。

    不过最终王思锐却是直接表态,美国人不卖,其他国家总是会卖的。

    果不其然,此话一出,柔克义便同意了这个提议,不过只是一百多万的款项而已,又能购买多少设备呢?多卖给他这点东西,也不足以威胁到美国。

    当然了,最后柔克义也是提出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中美两军的军事交流活动。

    再三思考之后,王思锐最终还是决定了同意美国人的要求,毕竟国家初立,这个时候应该更多的去拉拢朋友才是,最起码也不能够随意的去得罪那些列强。

    虽然王思锐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可如果能够避免战争,那总要比打上一场生死之战要好很多吧?

    国家初立,到处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王思锐可不想浪费一分一毫的资金。

    最终,两人商议决定,美国方面将会在近期派遣一个人数大约二百余人的军事交流团来到中华帝国,而王思锐也答应了会将这个军事交流团安排到一线部队去进行交流。

    在说到这个一线部队的时候,柔克义耍了个心眼,他直接列出了几支部队的番号,二师,三师,四师,十八师,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二十二师,只能在这八个师里选择。

    柔克义可不想到时候王思锐给他们安排个刚刚转为正规军的预备役师,那样美国人能学到个鸟?

    “好吧,公事谈完了,下面我以朋友的身份透漏给你一些小道消息,国内觉得你崛起的太快了,实力又大的吓人,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不应与你为敌……”

    ps:感谢大军2016的打赏支持!感谢书城书友辉的月票支持!也感谢书城书友白开水的两张月票支持!(虽然是上个月月底的,但俺是真的木有注意到啊,万分抱歉,感谢来的太晚了一些。)最后,求下推荐票呗?有月票的也来一张呗?(未完待续。)

284:两广风云之再起

    就在中华帝国成立之后的第五天,两广总督德寿终于是坚持不住了。

    朝廷已经没有了,皇帝也已经退位了,德寿的坚持,彻底的成为了一场泡沫,多日以来的劳碌,却忽然间发现好像从来就没有起到过任何的作用。

    尽管在他们的这个组织里,仍旧有些人不愿意放弃,想要依靠着英国人的支持继续与王思锐进行对抗。

    或许在他们看来,他们掌控两广地区的时间才是他们真正的优势,他们完全可以利用现在的一些优势,去百姓当中宣传汉军的残忍,激起百姓的抵抗**。

    虽然这样未必会让他们获得最终的成功,可是同样的,汉军也别想轻易的得到两广地区,即便是得到了,那也是毁于一旦的两广。

    那些人更是抱着拼个鱼死网破的心态,他们在赌,在赌王思锐不敢杀光所有的百姓。

    只要英国人不放弃,那么他们就不会失败,即便是失败了,也可以逃到香港,最起码的安全还是没有问题的。

    尽管有些人一个劲儿的在鼓吹抵抗言论,但是两广总督德寿却已经是心灰意冷了起来。

    比起几日之前的那股冲劲儿,现在的德寿,倒更像是个迟暮老人一般,在清帝宣布退位的那一刻,整个人似乎都被抽空了一般,整个身子瞬间瘫倒在了那里。

    这段时间以来,德寿更是承受了所有的压力。

    有来自汉军的,也有来自英国人的,有来自基层百姓的,还有来自他们自己组织的,四方的压力全部汇聚在了德寿一人的身上,这让德寿瞬间老态了许多。

    这一日,德寿终于是作出了最后的决定。

    清廷已经不在了,汉军的兵锋,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够抵抗的。

    所以,德寿已经彻底的放弃了,现在,他只想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安稳稳的过完下半辈子算了。

    对于其他人的那些想法,德寿并没有制止,也没有去理会,而是任由其发展。

    德寿派遣了一名自己的心腹,亲自携带着自己书写的书信送到了位于省界边上的汉军手中。

    虽然此时汉军正在忙于调动,北方的军队有火车可以乘坐,所以调动的速度稍微快一些,可南方的军队可没有火车可以使用,他们只能依靠双脚去一点点的赶路。

    加上南方各省刚刚收复不久,政府还没有来得及组建,不像是北方那边,早就被汉军给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

    没有了预备役兵站,这也就意味着南下的第四集团军必须要携带各自的物资,这也再一次的拖延了他们的脚步。

    按照目前的估计,二月初第四集团军能够完成集结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甚至是在二月底,他们都未必能够按计划发起攻击。

    对于南方那糟糕的交通状况,武自诩也是费劲了脑筋,可却依旧于事无补。

    当然,第四集团军没有时间去搭理德寿,但是德寿的那封信,也同样的没有被送到第四集团军手中。

    他的那名亲信的确按照德寿的要求去做了,可无奈敌众我寡,在穿越省界的时候,被一些人给发现了,然后便以投敌的罪名直接将其处死,最终在其身上发现了这封信件。

    而拿到这封信件的,正是主张借助英国人和百姓来抵抗王思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