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慎以为何家是想推脱责任,便面色沉了下来。

    “何员外这句话本官就听不懂了。你说潞安的粮食都被郭家收走了,可据本官所知,这郭家是汾州人。既然如此,他们为何舍近求远,去来潞安收粮?”

    汾州郭氏的名号谢慎是听过的,这也算是山西有名的大族了。

    可汾州人不在汾州收粮,跑到潞安来是什么鬼?

    这汾州郭氏便是再有钱也不至于收尽山西之粮,存在自家米仓里看着发霉吧?

    “府尊容禀。”

    何旦冲谢慎拱了拱手,接道:“若是寻常家族,肯定不会收那么多粮食。可是郭家不同,他们家和镇守太监府有交往。”

    “镇守太监府?”

    谢慎几乎是本能的问道。

    怎么又和镇守太监府扯上关系了?

    何旦仿佛也很惊讶,他讶然道:“怎么,大人不知道?”

    谢慎摇了摇头道:“本官刚刚赴任,还没有去见过太原镇守太监。”

    “原来如此,那就不奇怪了。”

    何旦点了点头,轻声道:“莫说潞安了,便是整个山西,实际的粮食采买都基本被郭氏操控。他和镇守太监胡瓒走的近,二人一内一外,端是把粮食采买把持滴水不漏。外人若是想插手进去,端是比登天还难。”

    谢慎奇道:“可是镇守太监府要那么多粮食作甚?”

    何旦叹了一口气道:“卖钱啊。”

    谢慎有些迷煳了。

    “你说镇守太监府收了粮食为了卖钱?那么他们收粮的价格是远远低于市价了?”

    何旦连连点头道:“正是如此。郭家收粮往往会压低价格,故而他们只要转手把收来的米粮卖给粮行,便能狠狠的赚上一笔。”

    “可既然如此,为何那些农户要把粮食卖给郭家呢?”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些农户既然有更好的选择,为何要把粮食贱卖呢。

    “不卖?他们不卖给郭家,还能卖给谁?他们不卖给郭家,在山西地界也没人敢收啊。”

    何旦这番话说完,谢慎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四章 入股钱庄

    “这郭家在山西已经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汾州知州不管吗?”

    “汾州知州?别说是他了,便是巡抚大人都不一定敢管!”

    谢慎神色不由得一黯。

    晋商的霸道他也是听过一些的。但没想到竟然霸道到这种地步。

    这哪里还是商贾,不就是把持民生命脉的恶霸吗?

    “府尊,您让我们借粮,我们绝不含煳。但您让我们去收粮,可是跟郭家过不去啊。”

    谢慎深吸了一口气道:“那你说怎么办?”

    何旦嘿嘿笑道:“不如府尊先去和郭家家主打个招唿,只要他们那里没问题,草民自然敢去牵头收粮了。”

    “荒唐!”

    谢慎被气的翻起白眼来。

    他好歹也是堂堂潞安知府,朝廷四品大员,叫他提前去跟郭家家主打招唿,就为了获得允准以收粮?

    这到底谁是官谁是民?

    “府尊息怒。”

    仿佛料到谢慎会暴怒,何旦顿了顿道:“您不怕郭家,可是草民怕啊。如果郭家不点头,草民是万万不敢牵这个头的。”

    谢慎心中直是冷笑。

    这是在将他啊。

    “何员外,本官向你保证,你去牵头收粮不会受到任何威胁。出了什么事情,本官自会一人顶着。但你必须去牵头,这是命令。”

    谢慎的声音很冷,何旦打了个寒颤,下意识的嘴角抽搐。

    “这。。。。。。”得罪郭家他最多生意上受损,可若是得罪了谢慎,那何家真会遭到灭顶之灾。

    看看之前被谢慎整治的两家吧,有哪个落下好下场了?

    别看这知府年龄不大,但心肠却是特别狠呐。

    权衡了一番,何旦咬牙道:“既然府尊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草民便舍命陪君子了。”

    谢慎面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点了点头道:“这才对嘛。”

    “还有一事,草民要向府尊请示。”

    何旦却是一个大喘气,直是没有把谢慎气死。

    “说吧。”

    “草民在潞安开有一家钱庄,希望可以和府尊合作。”

    谢慎紧紧盯着何旦,质问道:“何员外这是什么意思?”

    何旦好不容易和谢慎搭上话如何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便沉声道:“府尊可知那郭氏一族为何能够执山西商贾牛耳?那正是因为他们家开有山西最大的钱庄啊。不管是买卖什么,现银是最重要的。有了钱庄,这些都不是问题。”

    “继续说。”

    谢慎渐渐有了兴致,点了点头。

    何旦得到鼓励,更是心中大喜,连忙道:“草民虽然愚钝,但也知道想赶超郭家,便需要在钱庄上用些心思。草民想要和府尊合作,将官银的兑现业务接下来。”

    嘶,听到这里,谢慎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何旦胃口还真是不小嘛,竟然要将官银的兑现业务接下来,不过这小子的眼光确实不错。

    据谢慎了解,明代的钱庄并没有兑现大宗银两的业务,这一业务是清代票号才开发出的。

    钱庄虽然是票号的前身,但并没有票号的很多业务。

    山西距离京师路途遥远,又因为只能走陆路,运送大笔银两入京交割很成问题。

    如果可以通过钱庄进行通兑,确实可以解决很大问题。

    清代晋商之所以富甲天下,就是因为接下了这个业务,故而可以以银养银,并赚取不菲的佣金。

    事实上,清代的票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具有了银行的雏形。

    不过钱庄、票号这样的民间机构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信誉。

    大宗官银不比民间闲散银钱,经不起任何的闪失。如果把银子交给了钱庄,结果东主卷钱跑路了怎么办?

    如果遇到同行挤兑,没办法如期兑现怎么办?

    这些都是问题。。。。。。

    可以说钱庄、票号和银行之间的差距就体现在兑现能力上。

    民间资本即便再给力,终究也没有强大的信誉力,而国家资本就不同了。除非金融彻底崩溃,不然银行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官银都是由官府押解进京,再交割给户部。”

    谢慎顿了顿道:“何员外想要通兑,恐怕不妥吧。”

    他自然不会那么轻易的答应,还要先看看何旦的实力再说。”

    何旦闻言有些急了,连忙道:“府尊有所不知,从山西押解府银到京师,算上人力,耗损最少也要两成,而我们济盛昌钱庄,只收一成的利,比由官府押解进京要节省的多。”

    谢慎故作惊讶道:“同样的一条路,为何由你们押解就能多省出一成?”

    何旦面露难色:“这个,算是一些小技巧吧。不过草民可以向府尊保证,我们济盛昌都是走的合法途径。”

    谢慎点了点头道:“可是官银毕竟不比私银,你教本官如何信你?”

    何旦早知道谢慎会这么问,当即拍着胸脯道:“草民妻儿老小便在潞安府,如果出了什么差池,府尊大可以拿草民全家是问。”

    从逻辑上讲,这确实没有什么问题。

    可谢慎要的不是保证,因为他不相信保证。

    “不,我要济盛昌一半的利。”

    谢慎这句话说完,何旦直接愣住了。

    “府尊是说,要和草民合伙经营济盛昌钱庄?”

    “不然呢?你以为本府是在和你开玩笑吗?”

    “啊,不,草民不是这个意思。”

    何旦的反应还算够快,当即赔上笑脸道:“能够和府尊合作,是草民的荣幸。”

    “当然,本府也不会占你的便宜。今后潞安府的府银便在这济盛昌钱庄兑现了。”

    谢慎要的不是保证,是利益。只有二人利益相关,才能保证不会出现跑路的情况。

    济盛昌的每一笔账,谢慎都要看!

    “现在,收粮食的事情不难办了吧?”

    谢慎话锋陡然一转,又将话题换到了督收粮食上。

    虽然他之前已经给何员外做了保证,一旦出了事情有他这个潞安知府顶着,不会让何员外直面汾州郭家和胡太监的雷霆暴怒。

    但承诺保证是一回事,利益又是另一回事。

    有了济盛昌钱庄这个纽带,二人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说是休戚相关也不为过。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同边防

    在这种情况下,何旦当然可以选择相信谢慎。

    “不难办,不难办,草民这便去。”

    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谢慎这个后台,至少在潞安地界,何家无所畏惧了。

    接下来的几日,整个潞安府都在收粮。

    因为地震以及疫情的缘故,何旦很难从普通农户家中收到余粮。

    何员外收到的粮食也大多来自于小地主。

    越是灾年荒年,这些小地主手中的粮食便储备的越充足。由于知府谢慎给出的价格相较于市价还要高出不少,故而这些小地主心甘情愿的把囤积的粮食卖给何员外,再由何员外汇集交割给府衙。

    不得不说,谢慎拿捏人心的本事已臻化境。

    他可以拿一两个本地缙绅开刀立威,但不可能叫所有地主吐出钱来。

    高价买粮自然是最合适的办法,当然这个钱不是谢慎来出,而是朝廷来出。

    国库虽然存银不多,但应付山西一地的粮食采买还是不成问题的。

    眼下不是给朝廷省钱的时候,谢慎自然不会在这上面犯迷煳。

    很快,何员外便采买到两万石粟米,加上大户借出的一万石,一共三万石粟米由府衙官吏押解到太原府,再经过计调配送到大同。

    三万石的粟米够一万军队一个月食用。

    大明一卫是五千六百人,也就是说,谢慎督办的粮食足够两卫官军吃一个月。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要知道潞安从来就不是产粮大户,何况又赶上了灾年,能够收到三万石粮食已经很不容易了。

    大同府府衙内,巡视边防,督查军饷钱粮的刘大夏刘老大人眉间的愁云终于消散了一些。而站在他一旁的有山西都指挥使马安,和潞安知府谢慎。

    这几日来,各地的粮草相继运送到大同,粮草短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大同本身土地贫瘠,如果不依靠其余府州的供给支持很难养活近十万军卒。

    要知道光是大同前后中左右五卫就近三万人。还有东胜卫、云川卫、玉林卫、镇虏卫、威远卫、阳和卫、高山卫等环固左右。

    军人要操练戍边,消耗本就大如果没有充足粮草,很可能会引发军心动乱。

    起初刘大夏还担心镇守太监胡瓒那里会阻挠,谁知此人竟然自始至终未发一言,连带着大缙绅郭怀都没了脾气。

    大同北面就是鞑靼人,作为屏障在大同屯守重兵是无可非议的。

    山西都指挥使马安上前一步到:“御史大人请看,鞑靼人要袭扰大同,无非是从这几处地方挤进来。”

    说完他在地图上点了点,翁观山、赤儿山、再就是三不棘川。

    不论是从哪处来,鞑靼人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越过长城。

    大同一段的长城不同于辽东,是分段成拱卫式的。

    就比如大同右卫这一段,沿着兔毛川河和团山有一扇形长城。城墙将威远卫和大同右卫的戍守将士保护在内,完全不会受到鞑靼人的威胁。

    大同府北面的城防也是同理,长城沿着弥陀山、雷公山、方山修建,坚不可摧。

    故而不管鞑靼人从哪个方向杀来,只要进入到长城外侧便丧失了机动力。除非翻过长城,不然对大同府基本造不成什么威胁。

    刘大夏却是摇了摇头,在地图右上角点了点:“如果鞑靼人是从这边来呢。”

    马安瞪圆了双眼,一时说不出话来。

    “确实有这种可能,不过如果鞑靼人沿着大青山一路南下,从白羊口的长城断口进入大同腹地,我们的斥候肯定会发现。。。。。。”

    刘大夏叹了一声道:“不是发现不发现的问题。一旦鞑靼人从白羊口、虎峪口的缝隙钻进来,大同府的右肋将完全暴露在敌军的面前。更可怕的是,如果贼酋决定东进,绕过宣府三卫直奔京师,则京师危矣。”

    听到这里马安直是有些不敢相信。

    他本以为朝廷派来的这个御史老爷不过又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草包,谁知他竟然直接指出了宣府…大同防线唯一薄弱的环节。

    白羊口、虎峪口之间长城有塌毁,确实是鞑靼人唯一可以抓住的机会。如果他们真的长驱直入,绕开防线直扑京师,京师将无险可守!

    这也是大明朝迁都后一直面临的问题。

    谢慎接道:“老大人说的不错,此处是我军部署的薄弱环节。如果不能有效增设关卡,必将是一隐患。”

    天子守国门固然能够激励士气,可问题是一旦敌军绕过你精心布置的防线京师就将暴露在敌军面前。

    马安瞥了一眼谢慎,眼神中满是不屑。

    刘大夏也就算了,好歹年纪摆在那里。可眼前的这个谢慎谢知府,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也敢在这里妄自评说军国大事,真是可笑之极!

    谢慎也懒得和这位马指挥使打嘴仗,继续说道:“马大人不妨调集临近阳和卫守军前往驻防,此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谨修啊,你觉得鞑靼人真的会倾尽举国之力攻向京师吗?”

    刘大夏捋了捋胡须,淡淡问道。

    谢慎心道这问题也太简单了。在这些大明朝土着看来,鞑靼人就如同洪水勐兽一般。但站在史全知全觉的视角上来看,中晚明,也就是俺答去京师外绕的那一圈有些威胁。

    整个弘治朝,小王子虽然袭扰大同、宣府频繁,但基本没有突破防线,攻到京师外围去。

    “以下官之见,鞑靼人没有实力倾尽举国之力与我大明开战。”

    山西都指挥使马安这下忍不了了。

    “哼,谢知府方才明明说鞑靼人可能经由白羊口、虎峪口攻向京师,怎么现在又说不会倾尽全力攻向京师呢?”

    谢慎心道我不理你,你倒来劲了?

    好,既然你抢着被打脸,那就成全你。

    谢慎笑了笑,极有涵养的说道:“马指挥使此言差矣。鞑靼人利用长城缺口攻向京师和倾尽举国之力和大明一战明明是两件事,马指挥使为何混为一谈。”

    马安听得一愣。

    “这怎么会是两回事?”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米里有毒?

    谢慎淡淡道:“自然是两回事。鞑靼人奔袭京师,可能性本就不大。即便他们真的来到京师外围,也不大可能有攻城的实力。”

    刘大夏在一旁频频点头。

    京师城墙比大同还要坚固,鞑靼人连大同城都无可奈何,怎么可能攻破京师。

    “那鞑靼人千里迢迢去京师为了什么?”

    “自然是为了向朝廷和陛下施加压力。”

    谢慎轻叩了叩手指说道。

    谢慎一语点醒梦中人。

    山西都指挥使马安,佥都御史刘大夏皆是恍然大悟。

    其实这种挥拳头装逼的方式鞑靼人不止一次的用过,只不过因为身陷局中以及对鞑靼人先天的恐惧,导致马、刘二人都对其选择性忽视了。

    事实上鞑靼人根本没有与大明决一死战的实力。

    鞑靼人不断的袭扰宣府、大同,却没有更进一步攻袭京师,是为什么?还不是自己拳头不硬。

    以鞑靼人的性格,如果真的有必胜的把握,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扑向大明朝的心脏。

    越是弱者越是喜欢炫耀武力。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才可以获得存在感。

    “那我们还担心什么。只要守住各处要隘,把鞑靼人堵在长城外面就行了。”

    对鞑靼人的恐惧一旦消除,马安立刻又变成了勇武的大明将军。

    刘大夏心情显然十分不错,他拍了拍谢慎的肩膀道:“谨修啊,我们这么多人都不如你看的清楚啊。”

    谢慎心道,好歹咱也有全知全觉的视角优势,如果连这点问题都看不清楚,也太给穿越客丢面了。

    “老大人过奖了,下官也是一家之言。”

    “你督买米粮有功,这份功劳老夫会替你记下的。”

    “下官不敢居功,只希望大明军威可以传扬四海。”

    谢慎滴水不漏的答道。

    “下官还有些私事,便先告辞一步了。”

    接下来肯定是刘大夏和马安的私聊时间,谢慎识趣的找了个理由退了出去,留给两位大佬空间。

    谢慎没有理由在大同久留,毕竟他是潞安父母官,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国不可一日无君”。

    对潞安的百姓来说,谢慎这个府尊和君父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

    可谢慎刚走出偏厅没多久,便听到刘大夏在唤他,只得折返回去。

    一进入厅堂谢慎便觉得气氛十分诡异。

    刘大夏和都指挥使马安都阴沉着脸。

    “老大人唤下官来所为何事?”

    谢慎实在受不了这古怪的氛围,便率先破冰道。

    刘大夏还是很有涵养的,他轻声道:“谨修啊,方才大同前卫的军士来报,说兵士们吃了你潞安收来的粮食上吐下泻不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我靠,这么巧?

    谢慎心中暗骂何员外不靠谱,这收来的不会是积压多年的陈粮吧?

    “哼,我就说嘛,潞安地震后又是疫病,百姓们都吃不饱,哪里能收来三万石粮食。原来谢知府是拿积年存粮来应付啊。”

    马安之前在谢慎这里吃了亏,现在得了机会自然阴阳怪气的嘲讽了一番。

    谢慎最听不得旁人讥讽,当即顶了回去道:“马大人此言差矣,现在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可以妄下断言。如果真的是谢某的责任,某绝不会推脱。”

    “哼,事情已经摆明了的,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见二人起了火气,刘大夏赶忙站出来和稀泥道:“谨修,你也少说两句。这件事十分蹊跷,老夫自会命人去严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