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桌子垒成了长城。
万历一点也不感觉到惊讶,他早已预感到这一天会到来,而且种种的迹象都表明这之人很有可能就是申时行。这个老学究,总是对大内之事指手划脚,而且他自己发表言论也就罢了,还要拉着众人一起研究研究,不管怎么研究,总之都是万历的不对。被骂了这么多年这么多次,万历自己也有些疲沓了,想骂就骂,爱咋咋地,反正朕就当没听见!
但是朱一刀的点子却给了深渊之中的万历一丝曙光,原来对付这些文人,竟然还有这样简单可行还挑不出毛病的子!而且屡试不爽,所以这次他想当然地还打算用这种办。
“这个事情朕已经知道了,只是因为朕没有嫡子皇后的儿子,长幼有序,郑贵妃也多次劝朕,但现在长子还需要多多锻炼,身体也不太好,还是再等两年!”
这话说的不是一般地有水平,皇长子现在还需要很多的锻炼,不然难以服众,这太子能力不需要太出众可也不能太丢人;长幼有序,自古都是这么个规矩!朕分寸,不需要你们在下面搞小动作;而且皇长子身体太差,似乎不能堪太子重任,所以还是要再研究研究!
不过这糊弄不住老狐狸申时行。老夫和了一辈子稀泥,就靠着这玩意吃饭来着,你虽然贵为皇帝,但论起和稀泥,还是太嫩了!于是他也并不辩解,而是又了一封奏疏。
“皇长子已经一十六岁,早就应该出阁读了,请陛下早日决定此事。”
万历并不傻。按照规矩,皇帝的儿子只有太子才有资格读,其他人就算再怎么高贵,也没有读的资格这就是朱元璋为了防止子孙后代因为皇位而互相争夺想出的绝招,在他看来,除了自己,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是没有可能没有希望没有能力去领导国家的,只有定的太子,才有资格去接受教育,学习如何治理国计民生。所以万历敷衍说,皇长子天资聪颖,不需要读这么早。申时行针锋相对,天资再聪颖还是需要读,还是需要老师教导。
于是两个人在奏疏唇舌剑,斗了个不亦乐乎。一时大家都屏气凝神,看着大明朝最有权势的两个人斗嘴。年轻的万历终究是沉不住气,恼了:“我都知道了!阁老你就先回去!”
万历一直都是称呼申时行为老师的。他知道,不能再逼万历了,现在是该适可而止了。话说到了这个份,已经足够了。万历不是昏庸之辈,只是比较偏心而已,他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的。
但申时行刚刚走出大殿,身后急匆匆地赶来了一个内侍,带来了万历的手谕,让他先不要走,皇已经遣皇长子来了,还请老师见一见。
什么意思?既然不想立皇长子为太子,为何又让自己见一见?申时行怎么也想不通,难道是刚才自己说服万历了?可是他并没有这个意思啊!
这个时候朱一刀也接到了万历的手谕,让他把三皇子朱常询带到宫里。老朱也是纳闷非常,都这么晚了,皇突然把自己儿子喊去是个什么意思?左思右想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还是自己陪着三皇子一起去!
于是申时行见到了这样怪异的一幕:皇帝万历坐在中间,两边是他的两个儿子,皇长子朱常洛和三皇子朱常询,三皇子的背后不远影影绰绰地站了一个人,看不清脸面,似乎是千户朱一刀。
但是让他无相信的,是万历的表情。万历的脸没有任何波动,反而透出一丝祥和,一丝宁静。
万历指着皇长子朱常洛道:“这是皇长子,今年十六岁了。”朱常洛却有些胆怯地缩了缩脖子,细微地往后退了一步,然后左右看了一看,仿佛是面对着魔鬼一般。
又指着三皇子朱常询道:“这是三皇子,今年十一岁,就好调皮。”朱常询却两眼放光地看着眼前这个白胡子老头申时行,他就是大明首辅?自己从来没有出过宫,所以没见过他,只是光顾着在京师右所玩了,你要是问他右所有哪些牛人,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看着眼前猥琐胆怯的大皇子,和孔武有力精气十足,浑身散发这一种怪异气息的三皇子,申时行只觉得有些恍惚。皇长子啊皇长子,也难为我们这些老臣为你争取你该得的,好歹你也争一口气不行?这哪有一丝未来皇帝的气势?反倒是三皇子更加显得英气勃勃一些,但是当看到三皇子身后如影随形的朱一刀,申时行的眼睛又冒出了一丝厉色:这个朱一刀,皇家之事国之大计岂是你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能插手的?!不知死活!
在那一瞬间,原本有些动摇的申时行打定了主意!
“皇长子年纪已经大了,应该出阁读了。”他拱手向万历说道。
“朕已经指派内侍教他了,老师不必太过担心。”万历的脸还是古井无波,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申时行却不能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是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成败就在此一举!
“陛下您在东宫的时候,才八岁就已经读了,皇长子此刻读,已经晚了!”
万历却道:“朕六岁就会读了!”
申时行的背在冒着冷汗。这辈子恐怕最艰难的选择和最好的机会就在眼前了!绝对不能放弃,哪怕是被万历削官去职贬为庶民也要做!
他前几步,未经许可就走到皇长子朱常洛的面前,端详了片刻,转身拱手一躬到底:“皇长子仪表非凡,必成大器,这是皇的福分,也是天下万民的福分呐!还望陛下能早定大计,朝廷幸甚,大明幸甚!”
话还没有说完,朱常洛就紧张地又后退了一大步,仿佛是要证明申时行说的话一般,头低的更狠了,两只手在胸前紧紧地握成一团,好像谁要谋杀他一般。
申时行此时的心里满是失望。皇长子,未来的陛下,该争的老臣已经豁出去帮你争了,剩下的就全看你自己的了!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该做的事情老臣已经做完,死而无忧了……
万历的瞥了皇长子一眼,又扭过头去看了看三皇子朱常询。
朱常询突然开口说了话:“您就是首辅申时行?太好了!首辅大人,我已经在右所学习了如何带兵如何领兵,还没学到作战;您的知识一定很丰富了?朱千户让我拜您为师,他说大明只有您才堪为我的老师!”
申时行一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感觉。朱一刀有没有对三皇子说过这话他不知道,但是这话从三皇子的嘴里说出来,却让他感到无比骄傲,也感到无比地尴尬。他费尽心机,帮助大皇子能继承大统,可大皇子的表现却让他感到失望无比;他不想帮甚至是厌恶的三皇子,却如此地敬重他尊重他,表现出了一个皇帝应该有的品质。究竟该何去何从?申时行的脑子也乱了起来。
朱常询兴奋异常地看着眼前心目中的偶像,正想进一步地开口询问,却被身后一声轻咳止住了嘴,恶作剧地吐了吐舌头,乖乖地站回了原地。申时行看到他身后那个影影绰绰的身影,突然脑海中再次冒出了张居正的面容。
当年万历登基之后,他身后的张居正也像现在一样,影影绰绰地站在他的身边,几乎是篡位一般地辅佐着万历处理各种政务,可万历却没有任何表示,一直到后来,他突然转变态度,使得张居正死后身败名裂。
朱一刀,就凭你,也想效仿张大人?!
申时行再度前一步跪在地,把头重重地磕在了青石板铺成的地面:“还望陛下早做决定,此乃国之大计,不可马虎啊!”
万历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谁也不知道他在心里想的是什么:“这个朕自然知道,其实郑贵妃也劝朕早立太子,以免外人猜疑,朕没有嫡子,册立长子是早晚的事情嘛!”
申时行的心这才放到了肚子里。皇帝是天子,一言九鼎,绝不可轻易地改变,不然将威信扫地再无颜面面对所有官员和千万百姓。点到即止见好就收,一点点地来,这种事情决不能操之过急。于是他再也不发一言,慢慢地退了出去
第122章
在申时行看来,这次万历极为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应该会对朝廷有一个交代?之前他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就是拖,而且大家本身也觉得这是皇家事,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插嘴的为好。不过一年年的过去,皇长子越来越大,万历不为自己以后考虑,可群臣们总得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啊!总得为大明的将来考虑啊!若是皇在这个问题犯了糊涂,自己好歹也是大明的官员,总要尽尽自己的指责?
但是他所期望的情况却没有发生,万历还是像以前一样,一点动静也没有,而且丝毫没有立太子的意愿。皇那天对自己说的那么清楚,难道他又后悔了么?想起这一点,申时行又有些坐不住了,万历的朝令夕改他可是非常清楚的!而且次秘密的会见并没有其他人知道,皇很有可能要变卦!
到了月底,素来沉稳异常的申时行再也坐不住了!皇的身体现在越来越差,到现在还不确立太子,万一将来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他不敢想下去,到了那个时候不仅仅是京师要兴起腥风血雨,大明恐怕也要受到灭顶之灾!他随即,询问皇长子出阁读的日期,可万历却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般,还是老样子。
申时行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被动地等下去了!他能拖得起,自己一把老骨头拖不起啊!既然我说话你不听,那就换个人再!过了几天,内阁大学士王锡爵也紧跟着称,皇长子已经十六岁,三皇子也已经十一岁,应该出阁读了!他在这里故意玩了个文字游戏,不说应该立谁为太子,只说皇子们都应该出阁读了。其实在万历看来,这不过是扯淡而已,只有太子能出阁读,这不还是为了劝朕把太子先立了再说?
于是万历继续玩沉默游戏,宫里一点反应也没有,他觉得用这一招还是可以让这些人知难而退。但是这一次,情况就绝对不像万历想象的那么简单了。
又过了几天,万历同时接到了申时行,王锡爵,许国和王家屏四个内阁大学士的集体:辞职,坚决不干了,你就是不批咱也不干了!借口则是五花八门,什么儿子要自杀了,什么身体实在是难以为继了……总之内阁集体请辞,这大明是你朱家的,你自己看着办!
万历这才慌了。内阁总共就四个人,朕本来就还指望他们能替自己处理好政务,现在四个人都不干了,这么大一个烂摊子,你让朕自己怎么收?!这不扯地么?他可不是太祖朱元璋,宁可杀完了百官自己干,这活要累死人地,翻遍24史也只有先祖敢这么干,有这么个精力!况且现在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人来代替他们,如果他们真的不干了,那自己就绝不仅仅是手忙脚乱这么简单了。
万历太清楚自己了,帝王之术还是没有问题的,可帝王之术治理不了国家啊!还是得依靠内阁的帮助啊,要真是让自己亲自掌握所有的政务,不出一个星期就得乱套!
于是他只好把四个人都招来,真诚地抚慰,诚恳地道歉,然后就是艰难地谈判。具体四个人到底给皇开出了什么样的条件其他官员根本不知道,只知道一点:皇终于松口了,答应尽快地解决立太子这个问题。
可皇也打了个马虎眼,没说立刻解决。但是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只要他再这么无限期的拖下去,内阁当真请辞,他就只有傻眼的份了。可内阁几个老狐狸也不是吃素的人,交头接耳了一番,决定把王家屏给留下来观察。如果皇真正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那就会来继续班;如果只是忽悠他们,那王家屏就立刻请辞,倒时候皇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但是万历心中也有自己的打算: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拖两天就拖一个星期!他还是觉得几个老狐狸并不是真正的打算辞职,不过是拿辞职来威胁他而已。这不是挺好说话滴嘛!
万历却忽略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留下来的不是其他人,而是王家屏?
王家屏曾经是庶吉士,还参与主编过《世宗实录》,按理说此人政治前途可谓光芒万丈,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升迁。原因很简单:他的脑子不是一般地与众不同。
当年高拱当政的时候,他弹劾高拱的亲戚,老高找到他,跟他说大家都在朝廷班,互相给个面子,什么事情都好办。他却置若罔闻,不行,我当官不是给高拱当的。
等到张居正当政的时候,他却故意玩另类:大家都积极向张大人靠拢,只有他唯恐避之不及,当然班还是照常的。有人曾劝他,不要偏离组织核心,该站队还是要站队,只是不要站错队,不和领导一条心你怎么指望升迁?他还是那句老话,不行,我当官不是给他张居正当的。
张居正死了后他才有机会进入内阁,升任内阁大学士。此时内阁已经有了王锡爵许国申时行三个人,他算是后起之辈。按照常理,他应该紧跟首辅申时行的步伐,高举吾皇万岁的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万历为核心的内阁周围。但是让所有人大惑不解的是,他还是老样子,每次内阁会议讨论问题,凡是大家同意的,他觉得不对,就坚决地反对;凡是大家不同意的,他却觉得合理,那就一定要坚决地。就这么着,他在内阁一呆就是六年,不是申时行不愿意把他弄下去,而是申时行自己也觉得头疼,内阁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刺头!可又抓不住他任何把柄,此人行事一向规规矩矩,不越雷池一步,所以申时行也只能干着急,而且在着急的同时反而隐隐地有些欣赏他。
信仰这玩意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之所以没有把他搞下去,就是因为他心里有着大家都有却做不出来的信仰。这种信仰连申时行都自愧不如!
之所以把他留下来,就是因为只有他才能对付万历。对于有着无比坚定信仰的人来说,他们根本不会在乎任何形式的打压和!
再过了几天,群臣也终于按耐不住。礼部尚催促皇,务必册立太子,不可再拖,而且用词相当地激烈。万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礼部尚被罚了三个月工资。不过还好,没有丢官。
但是有一个人却把事情给闹大了,他就是王家屏。他礼部尚,据理力争,引经据典,无条件地为礼部尚做无罪辩护,愣是把万历的火气给气没了。
万历不是没了火气,而是他不能再发火了:内阁现在就只剩下了王家屏一个人,其他仨都在家暂时养病休息,观察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这个王家屏又是个有名的二杆子性格,他要是和礼部尚一起闹腾,没准真就走人了。到时候这个烂摊子还得万历自己收,这哪成啊?
这下群臣们似乎看见了黑夜前的黎明:看见没,就连内阁都咱!于是二话不说,连篇累牍的奏疏开始往内阁飞去,言官们在内阁的默许下串下跳,赤膊阵,唾沫星子横飞,手舞足蹈……大堂之都快成了大理寺了,人人争着发表自己反对万历的言论,把个高高在的皇帝批得是体无完肤!
这日子没法过了。看来不给个说法,这回真是熬不过去了。万历颓唐万分,四仰八叉地躺在养心殿的地板,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自己哪里还像是个皇帝?被自己的大臣如此破口大骂,还好早就没有朝,要不还不被指着鼻子骂啊?朕可不是宋仁宗,不可能被人把唾沫都飞到自己的脸还无动于衷!可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周围的狼群就当没看见,反正万历在他们面前也没怎么正经过。不过这个时候,万历的脑子却摹地闪过了一个人的影子:朱一刀!怎么就把他给忘了?这家伙定然还有什么好主意,不行,得赶紧把他招来!可怜自己堂堂大明皇帝,不能和文武百官们商量朝政,却只能向一个提拔不起来的锦衣卫千户问策!这算是什么道理?!
睡眼惺忪地朱一刀大半夜的被狼群总旗给喊了起来,说是皇有急事,你必须马进宫一趟!他苦恼地抓了抓脑袋,前几天才莫名其妙地把三皇子召进宫,现在又把自己召进宫,这么多的文臣武将莫非都是摆设?有什么事情不能明天再说?更何况这马就要去山东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相关的准备工作还没完成呢!这几天忙的四脚朝天,累的要死,晚倒在就想睡觉,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迷迷糊糊的进了宫,朱一刀抬眼一瞧就吓到了:这才几天,万历已经满面憔悴,无精打采,难道是发生什么事情了么?!
第123章
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在万历激动万分地砸碎了三个精致茶杯,一个托盘,一把椅子之后,朱一刀总算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帮子大臣们还真是能折腾啊!居然连集体请辞这种法子都想了出来!而且还动用了各种手段来逼迫皇帝,大有不立太子决不罢休的架势!也难怪皇这么颓废,谁受得了啊?不过这回朱一刀自己也没了法子,他哪里知道在短短的几天里,形势竟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现在若是再霸气十足地声称这是帝王家事与尔等无关之类的话,恐怕别说内阁,就连六部的官也都请辞不干了。还是得想个谁都不得罪的法子才行!不过也无所谓了,朱一刀自嘲地想到,蚤多不痒债多不愁,反正已经得罪了文武百官,无所谓再得罪一次。
“拖!”在两个人大眼瞪小眼了半天之后,朱一刀终于憋出了这么一句话。
“那要是内阁集体请辞了,让你来内阁顶着?”万历的眼神很怪异。
“……那就只能这么着:给他们限定一个期限,到底什么时候立太子。这下在短时间内估计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时间长了恐怕就……”老朱被逼出了这么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万历愁得就是现在,既然现在有办法能摆脱尴尬的境地,还是先摆脱的好,至于以后的事情,谁又知道会怎么样呢?其实朱一刀自己心里也在打鼓,这可是关乎下一任皇帝的大事,他这么轻易地就牵涉其中,自己的以后怎么办?而且自古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大臣介入继承大统的夺嫡之争,可自己却硬是被皇帝拉进来,竟然还必须要想办法,想不出来后果还得自负!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册立太子的事情,朕打算等到他十八岁的时候再办,而且已经和后宫商量过了。不要再生事端,不然就等到二十五岁的时候再谈!”几天后,内侍找到了王家屏,向他传达了这么一个口谕。王家屏非常地高兴,长达几年的战争,虽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结局,但最终还是朝臣们胜利了!皇帝最终还是屈从于传统的势力,怎么能让他胡作非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那还要我们这些文臣武将干什么?
他得到消息后的第一个反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