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在明朝-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鄙人确实会一点医术,但是不能保证一定给秦老爷治好,可否先让我看看病号?”

下人没搭理他,而是回府里喊出来了管家。管家看老朱的眼神和下人看老朱的眼神一摸一样:“你且进来一试,若是能够治好,我家老爷定然不会亏待。”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丫要是治不好,嘿嘿……

朱一刀已经不能再退缩了。他决定豁出去了。要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我好歹也出身杏林世家,深受科班教育,就算治不好,控制病情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嘛!再说了,身后那俩五大三粗的军爷,正掏出布匹,仔仔细细地擦拭着那雪亮雪亮的腰刀……

朱一刀跟着管家走进府去,小囡和大汉则被下人们安排到一个偏房暂且休息,等着老朱的好消息。这一路,已经决定豁出去的老朱同志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个不算太大但是布置的很大气很有品位的院子。

那郁郁葱葱的假山,假山下一弯美妙的池水,池水中有不少金鱼在快乐地嬉戏着,那层层叠叠的屋顶……

很美,很美。这个秦知县还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而且品位高雅。老朱在心里想着。

“到了,我去通报夫人,你且在此等候,记住,切莫到处乱跑!”管家面无表情地对老朱交代道。

没过多久,管家就让朱一刀卧房,只见知县老爷躺在床上头痛欲裂不住呻吟,两眼紧闭,四肢无力,旁边夫人和小姐在不停地抹着眼泪。

好像是高血压导致的头疼。朱一刀谨慎地判断道:“夫人,现在我要为老爷诊断,还请夫人要准确地告诉我,老爷发病时都有那些症状。”

秦刘氏好不容易止住了眼泪,还在不停地抽噎:“你且说罢!”

“老爷之前可曾头疼,并伴有恶心、呕吐?”

“确是如此……”

“老爷之前可曾失眠,心悸气短?”

“确是如此。”

“老爷之前可曾耳鸣,四肢麻木?”

“确是如此!”

夫人,小姐还有管家,包括旁边的侍女,顿时看朱一刀的眼神全变了!竟然不曾望闻问切就说出了老爷的症状,这可比那些郎中要强多了!殊不知老朱根本就不会什么望闻问切这些东西。全凭的是经验。他在附属医院实习的那三年的临床经验可不是假的。

于是朱一刀深吸了一口气,一揖到底:“请恕小可无礼,夫人,此病我无可奈何!”

一帮人全都站了起来:“什么?!”

那秦刘氏一下子软在了床上,而管家却躬身行了个大礼:“还请先生救救我家老爷!”

朱一刀很是神棍地轻轻一笑:“我只是说治不好,但没有说不能控制,要想让老爷数年之内无性命之虞还是可以做到的。”

秦刘氏刹那间眼神变的无比坚定,她紧紧握住了身旁小姐的手:“那请问先生要怎么做?”

老朱高深莫测地颔首道:“不是我怎么做,而是你们怎么做。”

然后老朱交代了一大堆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饮食一定要控制,不可油腻;生活一定要规律,不可熬夜;同时要注意养生保健,每晚要用热水泡脚半个时辰,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同时他会教给老爷一套太极拳,需每日锻炼,不可停歇。

太极拳?那是什么东西?老朱在马车上看到的那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疑惑地盯着他,老朱只好解释道,其实就是五禽戏。这下不要紧,夫人看向朱一刀的眼光一下子又变的炽热无比。这年头懂医术的郎中不少,但就是宫里的太医,不见得也会五禽戏。这种技术向来都是传子不传女的,看来此人必师承于高人。实际上这个时候太极拳已经出现了,而且也在河南,只是这时太极流传并不广泛。何况也并未像后世那样形成诸多流派。不过秦刘氏也问了老朱一个问题,为何是他们这些家人这样做,而先生却不亲自治疗?

老朱说出了让他一下子名噪县城乃至名噪大明的一句话:“病,重在预防,轻在治疗。”

等他出了卧房门口,那管家小跑着跟上来,恭敬地低声道:“这段时间还请先生暂时住在府上,几位日常开支全都由秦府来出。等到老爷病情缓解,再恭送先生离开。”

这个事情嘛,还得跟大汉小囡商量商量再说,毕竟快过年了。这么呆在别人家里确实不太方便。老朱回去跟两人一说,没想到大汉小囡竟然是坚决支持。开玩笑,在秦府过年绝对要比在自己家过年舒服的多。

老朱自己却是一头的冷汗,用中医的办法治疗高血压他一点办法没有,但无数的临床经验证明,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再加上有效的养生保健,确实对高血压有着良好的控制作用。至于效果如何,就全看秦老爷的造化了。

自从自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医术之后,不仅秦府上下,就连大汉小囡看老朱的眼光也变了。用大汉的话来说,没想到这个小白脸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是一无是处。搞得老朱又想操家伙撵大汉围着县城跑一圈再说。

过了几天,秦老爷的病居然奇迹般地缓解了许多,能够下床慢慢活动了,于是老朱忙不迭地教给秦老爷打太极,这让秦老爷也很是震惊了一把。毕竟太极和五禽戏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秦老爷听说过五禽戏,知道这种养生的运动法不是一般人就学得到的。朱一刀只得又忽悠到,他自己学了五禽戏之后觉得有的地方还是不够完善,于是自己小小地改动了一下。这秦老爷听后顿时满面红光,这下可捡到宝了!这种神医那是那么容易碰到的?而且这么年轻!大有前途啊大有前途!

朱一刀治好了知县老爷的消息迅速在整个小城传播开来。每天都有慕名来访的人,搞得老朱不胜其烦,他一遍又一遍地解释,自己其实并不是郎中,是以前他师父逼着他学的,他并不会看什么病。诸位不如去找那些城里的郎中们,他们其实技术还是很不错的,水平还是很高的,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临床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于是朱一刀在那些自认为是他同行的人群里名声也大了起来。这还用说么,一个医术如此高超的人,高调宣布绝对不会抢大家的生意,这样的人就是品德高尚的人,这样的人就得受到大家的欢迎和推崇!

当老朱知道自己在本地杏林界心目中是这样的一个高大伟岸形象的时候,无语问苍天:我真的不会中医啊

第六章

朱一刀在秦府的日子过的很是悠闲,没事的时候就教大汉打打太极,给小囡讲讲故事啊笑话之类的,秦府上下对他们三人也是极为客气和尊敬。谁又没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呢?更为关键的是,老朱已经放出话来,不再为任何人看病,除了秦知县。这就意味着,秦知县享受的是专人看护的待遇。这可是连皇上都不一定有的待遇哦!秦知县现在每次出门办公差,都会有人羡慕至极地问道,你家哪个先生可还愿意给人治病?这让秦知县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当初他在榜单的赏金也并没有如期地兑现。倒不是秦老爷抠门,而是他觉得拿不出手——难道自己这条命,就只值那区区五十两银子?!

所以老朱他们天天过的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秦知县为了他们仨又专门调拨了几个丫鬟,可惜大汉和小囡都很不习惯,于是这几个丫鬟就只有老朱一个人消受了。平日里的花销,账房得到了夫人的授意,任由他们提取。但是老朱小囡大汉都还遵守着最基本做人的道理。没有人去支钱。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用钱。实际上对于朱一刀来说也确实不需要用钱,现在朱一刀只要一出门,屁股后面就跟着几大群人。为什么是几大群人呢?一群是热爱他的粉丝,一群是需要跟他学艺的同行,一群是需要他给治病的病号。一旦老朱需要买什么东西,大家立刻一拥而上抢着掏。至于他们住的那间厢房,有一半的地方已经被各种礼物给堆满了。出门连续几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后,老朱就再也不出去了,银钱债好还,这人情债可不那么好还呐!

老朱干脆就不出门了。

不出门会不会无聊?不会。

因为秦知县的闺女,哪个大眼睛的小丫头——她的名字叫秦霄,很好听的名字——每天都会跑来找朱一刀,强烈要求他讲故事。因为小囡告诉小丫头,朱一刀讲故事的水平绝对在私塾的老师之上。于是朱一刀的苦日子就来了,他只能把以前给小囡讲的故事再重复一遍,以求能把小丫头给糊弄过去。可是小丫头又怎么会像小囡一样那么好忽悠??

每次一讲完故事,小丫头都会提一大堆的问题:为什么孙悟空不把那些妖怪当场打死,却要还给那些庇护他们的神仙?为什么宋江非要接受招安,他自己当皇帝不可以吗?为什么曹操不能把关羽给招过来,却非要还给刘备?

这些问题朱一刀每次回答的时候都汗流满面,精神高度紧张,深怕一个回答不对就误人子弟了。他也是在没想到这个小丫头怎么会这么多问题,有时甚至会和小丫头脸红脖子粗地争论不休。就像当初和大汉争论的时候那样。但是小丫头既然不是小囡,就更不可能是大汉。每次和老朱同志争论完之后,她都要回去跟秦知县汇报汇报。

当秦知县听到朱一刀剽窃易中天的那些言论,什么诸葛亮事必躬亲害惨了蜀汉;曹操雄才大略实在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阿斗的装傻让他自己保住了一条小命……秦知县就越来越觉得,朱一刀这个人,绝对不像他的脸皮一样那么白净。最起码朱一刀此人深不可测,他的来历渊源肯定非比寻常。非贵族大户不能教出如此子弟!这样的人放到哪里都绝对不会被埋没。

但是秦知县有时悄悄地探朱一刀的想法得时候,老朱却总是说,自己不是搞政治那块料,真要是上了庙堂,只怕他一天也呆不下去。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天生不擅长搞这个。实际上老朱同志也确实是这么想的,他压根就没兴趣没什么军阀土皇帝。他从小到大都只是想做个富家翁,什么都不缺安安稳稳过一辈子。说句实在话,他和大汉小囡还是有些代沟的。有好多大汉小囡包括秦知县的一些思想和做法,朱一刀既不认可也不赞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像打扑克牌,秦知县也曾和大汉一样问过老朱,为什么叫斗地主?老朱能怎么说?还是那句话,不斗地主难道斗皇帝?一下就把他的嘴堵住了。再有,秦知县借给老朱看的书,都让老朱给一点一点地标上了标点符号,秦知县也好奇地问过,这是怎么个用法?朱一刀解释的更加简单,这样断字断句之后,更好懂。

在这个社会,当官势必需要考科举,老朱一把年纪了,再让他去背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首先这一条就把老朱当官的那一点小希望破灭了;做生意没有任何保障;中医又一点都不会;他在这里不也是寸步难行?而且这里各种条件各种环境比较起来,甚至于比之前现代社会还要恶劣——最起码老朱再不济也能干干保安保洁农民工之类的;在这里老朱能干啥?啥也干不了,啥也不会干。

所以老朱很早就认清了形势,自己也不图什么前途钱途,只求能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就好。但是秦知县告诉他,你想平安就能平安?你以为平安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现在是人治社会,很多事情全在上峰的好恶一念之间。每年因为各种原因病死不少人饿死不少人冻死不少人杀死不少人,大家都麻木了。反正我也只要自己,自己的家人能平平安安就好。秦知县边喝酒边抱怨说,他的俸禄其实根本不够养活这么一大家子,要不是自己在外面还有点副业还能捞上不少外快,真不知道日子怎么过。你想啊,一年就那么区区45两银子,这花钱的地方这么多,这么点银子怎么能够?过日子的费用咱就不算了,上面下来检查巡视,你能不意思意思?下面的人帮你做了那么多事,你能不意思意思??逢年过节,你的上级下属,就能置之不理?

秦知县本来想探老朱的想法,自己反而先喝多了: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银子才是真的。只有银子才能保命。你朱一刀想平平安安一辈子,谁不想平平安安一辈子??那些老百姓,那些良民贱民,他们就不想平平安安一辈子?他们的想法其实更简单,今年能有个好收成,能卖出个好价钱,皇上再龙颜大悦一下免除一年两年的税赋,足矣。这样平平安安的就又过去一年。你朱一刀看着我秦密是个知县,表面上多风光,你怎么不想一想,我只要稍微有一点做不到位,有一点把柄让别人捏着,不仅我自己平安不了,我全家都平安不了。洪武初年,大家最怕的事情就是做官,升官。有几个能安安稳稳地当官当到自然死的?以至于有的地方官一听说自己升官了,第一件事是先给自己的棺材买好了,免得将来某天死无葬身之地。

我秦密算是个什么人?我就是皇上派到这儿的一条狗,我得看好这个家啊!我自己都平安不了,怎么让下面的人平安?这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保我平安,那就是皇上;这大明朝也只有一个人能毁我平安,那也是皇上!

老朱目瞪口呆地听着喝多的秦知县发泄心中的苦闷,他想起了老子的一句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秦知县自己倒了一杯酒,夹了一颗花生扔到嘴里,继续不清不楚地低声道:你说你没读过书,其实我倒羡慕你,男人是没办法才读书,书读得越多野心就越大,大到你自己也掌握不了的时候就什么都完了。有谁能做得到控制住野心,我现在是个知县,可我还想做知府,还想当首辅……

朱一刀叹口气,拿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你还算是个好官的,没有野心又怎么当得了好官?”

没有想到秦知县哈哈大笑,他把杯子扔在地上砸了个粉碎:“这世上有好官吗?!这世上只有活着的官和死了的官!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

朱一刀真是愣住了,他反应过来赶紧扶住秦知县往卧房送:“大人你喝多了,早点回房休息吧!”

秦知县的嘴里还在嘟嘟囔囔,脚步踉跄地往卧房走去:“我想让你走仕途……就是为了让你保……保自己一辈子……一辈子平安……我不是拉你下水……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也下不了水……我……我只求你能在岸上……岸上给我……打个招呼……”

朱一刀算是彻底明白了。

秦知县根本就是告诉他,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平安,你要是想有足够的平安,你就得手中有权!手中有钱!不然你拿什么去保护自己的平安?

大汉听了老朱所述,沉默半晌:秦知县真是高人哪,他不仅想让你保你自己的平安,还想让你保他的平安,保他全家的平安!他怎么就知道你有这个能力呢?你现在可是还在靠着秦府混吃混喝啊!

老朱惨然一笑:像他这样的人,眼光又怎么会差到哪里去?我还真被他说动了。不做官,我们这辈子也不会平安。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当你无法选择命运时,你有权选择如何面对死亡。

第七章

其实从心里上来说,朱一刀还真不喜欢做官,每天都要看着别人脸色做事。虽然说为了自己的安全而不得不做官,但是老朱确实对这没有太大的兴趣。

他没事的时候总是在幻想着,那个坐在龙椅上的万历皇帝,还真是不容易,天天要操心国事,还要和大臣们斗心眼。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地斗死了张居正,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当皇帝,却又来了一群张居正们——张居正死了他那个位置还在啊!做官做到这个地步,有必要吗?就算流芳千古又怎么样,人已经死了。给他再多的美誉和荣誉也活不过来了。不值得啊!

万历十五年很快就到了。

元旦刚过没几天,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戚继光去世了。

三十多年前。他孤身一人前往北京,北抗胡虏,南拒倭寇。大大小小上百战,水战,登陆战,步战,未曾一败!他是大明朝的霍去病,他是大明朝的岳飞!他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成为了中国十大兵书之二,他的戚家军纵横中国乃至朝鲜数十年,都是大明朝最为强悍的军队之一。以至于大明朝一旦发生任何战事,朝廷上下从皇帝到百官第一个考虑的就是他戚继光。

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斩杀真倭3000余级,烧杀溺毙无算;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斩真倭5000余级,其中横屿之战是一场精彩的步炮协同作战,先以火炮击沉倭寇战船并轰击倭寇大营,再以突击队强行登陆突破倭寇本阵,斩杀倭寇头领。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斩真倭20000余,另于广东剿灭勾结倭寇的海盗吴平,斩从倭30000,吴平逃亡海上…同时还创造了,以平均每22人伤亡,换取斩杀1000人的冷兵器时代敌我伤亡比的奇迹。

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帅蒙古铁骑30000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8000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全歼朵颜30000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帅兀良哈铁骑50000入寇,戚继光又率8000铳骑出塞包抄,全歼50000蒙古军,活捉长秃。

并不广为人知的是,中国少林寺的崛起,完全是戚继光传授其僧人棍术,刀术,并允许其参军抗倭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少林寺现在能够中兴,绝对是戚继光的功劳。

朱一刀知道这个消息后默然半天,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很久都没出来。这让秦知县还有大汉小囡很不理解。戚继光固然是一代名将,但是老朱也犯不着如此伤心吧?

他们都不知道,当朱一刀知道自己和这位民族英雄在一个朝代是怎样激动的心情啊,当朱一刀知道这位民族英雄竟然是在去世之后自己才知道更是遗憾叹息无比!

朱一刀在屋后为戚继光立了一个衣冠冢。请了县城里最好的石匠刻了一块大石碑,上书几个大字:民族英雄戚继光千古!

其实老朱不知道,自己是根本没有资格封戚继光为“民族英雄”的,但是大汉却并没有阻止他,而也是在衣冠冢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秦知县在衣冠冢前表情肃穆地往地上撒了三杯酒。

不管在哪个年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