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完成真正的彻底统一。更不要说像阿拉伯帝国那样,打出十几倍的疆土。
秦始皇一统**之后,基本上就已经建立了如今中国的疆域基础。虽然从面积上来讲,远不如当代的疆域,但是,从发展水平上来看,秦始皇奠定的中华故土,一直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据着中心位置。
此后的2000年,炎黄子孙们,没有谁能够把文明的新疆土,弄得如同秦始皇故土一样稳定。
如今我们拥有的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其实是对不起这2000年发展的时间的。
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的宝剑不够犀利,我们的经书不够蛊惑人心。
可是对于踏实本分的中华儿女来说,金属不蛊惑人心,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在小农经济下的民众看来,经书本来就不应该蛊惑人心。
宝剑不够犀利,那也是正常的,因为小农经济下的主流学说,有鉴于数量一定的土地资源,和不断增长的人口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一直都主张的和平和谐为主旋律,他们只是一味的强调不希望出事,但是既没有能力彻底的避免出事,也没有能力在出事之后,解决掉它。
而如今,刚刚诞生的帝国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宝剑磨砺得足够锋利,而把经书写得足够完美,于是,这才有了他们的新宗教,也就是大同教。
一路上,姚广孝都在和朱元璋讨论着自己的想法,慢慢的,他们两个在互相弥补的情况之下,看他出了一套相对比较成熟的体系,至少,他们把宗教存在的意义和目标,更加清晰地探讨了出来。
有了这一套相对完全的理论体系,朱元璋在面临北京城的风波的时候,将会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然而,儒教荼毒下的士大夫们,有他们固执的世界观,历经数千年的各种冲击,他们依旧固执地存在着,虽然已经严重有悖于孔子当时的初衷,但是,无数的人依旧
旧把她奉之为圭臬。想要在他统治的去宣传大同教,就必然要和他们对抗。
而北京城,正是他们最为集中的地方。。
。。。
第五二六章 郭嘉:上高原?那我得带一个连的医生()
第五二六章 郭嘉:上高原?那我得带一个连的医生
虽然不是春天,但得意的马蹄就飞快的奔驰着。没过多长时间,转账后姚广孝,就已经来到了北京城下。
比其他人重生都要晚一些的朱元璋,曾经在21世纪的时候,看过一部政治旋律浓厚的电影,剧中王宝强饰演的一个角色,曾经把北京的城墙,车路士毛个地主老财家的院墙,还曾经夸奖墙体很厚实。
如今细细想来,朱元璋倒是觉得,这个当时看起来傻了吧唧的评价,倒也显得十分的真实,毕竟,在里面住的,是整个帝国最大的地主老财。
身为地主老财的最大一员,帝国的皇帝维持他统治的重要手段,自然是通过和他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士大夫们。但是,当这些小一号的地主老财们,逐渐发展自己的财力物力,逐渐有了超过他这个皇帝的能力的时候,他的统治,难道还能够稳固吗?
经济上的发展,一定会带动他们在政治上的诉求。还好,中国的历史上,一直以来都对商业进行了压制,也没有人会把上人们当做是真正的政治上的对手。也许有人会提到红顶子的商人,但是,他们只是经济与政治的结合体而已。至于那些通过禁烟来控制政治的想法,在中国的历史上,实际上成本是非常高的。
也就是说,在这个可以随意通过法律,甚至是轻易制定法律来剥夺商人财产的中国社会里,他们还是幸运的,要不然的话,他们就将会像西方政府的那些封建统治者一样,成为资本家们推上断头台的目标。
看着眼前的北京城,他有时候也在想,华夏文明的确有它自己的特色。但是这种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也为自己的发展拖了后腿。
朱元璋对于这些事情的评价非常简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简单的,以前的时候,不过是一个胜者王侯败者寇而已,而现在,他则想用手中的宗教,彻底的改变这个世界的生产模式。
要创造人类自己的幸福,绝不能依靠神仙皇帝。
朱元璋早就已经记不清国际歌的歌词,因为在他最初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心理受到了重大的创伤,他原本以为作为一名皇帝,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为这个天下的人多做些事情,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或许自己的行为,这是抱薪救火而已。
他是一个做错了事的好心人,但是他的行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来,无可指摘。毕竟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历史局限性。
身在庐山之中,又怎么能知晓他的真面目?
在历史的诗句当中,每一个人都不见的能够看透历史的大趋势。
简单的冥想之后,朱元璋继续催动胯下的宝马。向京城门口前行。
在城门口,他遇到了前来迎接他呢的郭嘉。此人目前正在进展当中游玩,是的,由于身体孱弱。他并没有从内阁那里领到活动的任务。眼前的他,正笑盈盈的拱手欢迎朱元璋来到北京城。
朱元璋作为明朝皇帝的时候,首都还是南京城这座城市对于他来说。其实是非常陌生的。有这么一位在北京城里住了好长时间的导游,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
很快,朱元璋就被郭嘉带到了他的住所。听说郭嘉在这里经营了一座酒楼,朱元璋非常好奇地问,是不是主公们当初在这里营救崇祯皇帝的时候,建立的那一座酒楼。
郭嘉笑着摇头回答说不是。那座酒楼早就已经拆了重建,目前正在进行装修。
不过这座酒楼和那个酒楼也是很有渊源的,正是因为主公们对皇帝的营救行动,他们才可以在明末时期的北京城,拥有着种种的特权。
如果是其他商人在这里,恐怕他们受到的各种形式的盘剥,就会让他们叫苦不迭,但是,一手把朱由检扶持上皇帝宝座的他们,在当时的人看来,无疑是拥有从龙之功的,现在他们对这种工作并不稀罕,但是,他们的特权,就这样被自然而然的给予了。
既然已经送到手中,那就没有不去利用的道理,就那么平白无故的扔掉,自然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于是,在帝国领导层的授意之下,这里有很多属于帝国的产业,已经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要不是顾虑到太多的新技术集中出现,很有可能会让这里的很多人吃不上饭,这里,恐怕早就已经变成一座近代化的城市了。
但是即便如此,变化已经悄然开始。很多小商品店里,大明朝的普通市民们,都可以看到来自友邦的稀罕玩意儿。而他们当中的很多学子,也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印刷更加精良的书籍了。
这些店铺背后的老板,自然就是在这里养病的郭嘉了。当然,他的手下还有很多精干的人才,倒是用不到他这个身体孱弱的人,在这里忙乎什么?
只不过传中了解到这些情况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些杂七杂八的小商品,其实比空洞无物的说教,更加能够说明问题。
或者说,如果要传播他们的大同教教义,他们知道的这些事稀罕而又实用的玩意儿,要比空洞无聊的教义,不能直接到客观地引起别人的注意。
由此看来,在大明帝国还谈不上商业有多么繁荣的北京城,没人比那些贫穷的山区,更适合大同教教义的传播。
在最初开始的时候,他们就选择错了去。贫穷的地方并不见得会继续改变贫穷,因为他们没有走出大山深处,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美?而在这巨大的城市之中,当地的居民见到了亿万的富豪,他们知道贫富差距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命运,他们,其实他是想要急于改变自己命运的人,那么,这一帮人,才是应该被自己重视起来的人。
不过,但还是有些不甘心呢,如果把这些小商品,运到蒙古草原或者青藏高原上去,除了能换取中原地区需要的牲畜之外,应该也可以让那里的群众,看懂大同叫教育的好处。这要给这些商品,提倡一种叫做大同教教义的标签,就足够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好奇的问道:“老郭,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些商品,贩卖到青藏高原上去。”
郭嘉郭奉孝,何其聪明的一个人物,他在这一刹那,却没有想明白朱元璋在想什么?但他却依旧作出了最老实的回答:“去高原?那我得带上一个连的医生才行。”(。。)
第五二七章 吃素也是杀生!()
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觉得有些尴尬。⊥頂點小說,郭嘉作为一个身体孱弱的人,目前正留在北京城养病,他竟然忽然想起,让这个身体孱弱的人去青藏高原上贩卖他的小商品,我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个强人所难的要求了,还好这个家伙并不怎么计较。
看到朱元璋赧然一笑,郭嘉这只是满不在乎地挥挥手。不过朱元璋自己从事的工作,他的事非常有兴趣知道。
“话说你现在来到京城,是不是想把这里作为传教的下一站。听说我们已经和大明朝廷达成一致,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在大明朝建立传教了,只要慢慢的掌握这个帝国的信仰,是不是在武力上统一他们,那就已经不重要了。而且,只要在大明朝境内可以顺利地传教,就可以拥有一个庞大基数的信众,到时候,在向东南亚南亚中亚地区扩张的时候,恐怕就已经是事半功倍的事情了。”
朱元璋用一种非常新奇的眼光看着他。这个人真称得上是上古世界的第一谋士,他虽然身患重病,身体羸弱,爸爸他病怏怏的身体里,拥有着一颗可以推断世界的大脑。
如果这个人不是自己的朋友,而是敌人的话,那么即便是曾经一统华夏的朱元璋,一会觉得后背上有些发凉。
“你说的对,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到那些偏远的农村去传教,反而不如等这些城市里吵架来的更快。”
“你是想借助商品经济的能力,用实实在在的商品,推动你的传教活动。然后再利用农村人和城市人的攀比心理,把你的传教活动一层一层地推广到农村当中去。”
“没错,我就是这样想的。怎么?这个过程当中,难道不出来什么问题吗?”
“很可能出问题,比如说,传教人员的贪腐问题。还有。如果从城市向农村扩展,那么就存在另一个问题,没有哪个已经在城市当中取得稳固基础的宗教,还急急忙忙地向农村中去传播,我看,不如根据城乡的经济差距,采用不同的商品,打上大同教教义的名号,传播你们的教义。”
“好主意,最好是齐头并进。要不然的话,曾经沧海难为水等情况,可能让那些已经在城市当中取得成功的传教士们,很难继续向农村发展。”
“还有那些西洋传教士的手段,你也得学点。”
“那是当然。”朱元璋笑眯眯地说道,“什么给人看病啊,给农民推荐什么优良品种啊,跟工人们教授一些新的技术啊!告诉商人哪里有比较稀罕的东西啊,或者给他们的经营贸易牵线搭桥啊!这些我都知道。”
“这只是对付普通黎民百姓的办法。要是想要在这个大美女给我传播你的宗教,就必须先从事哪方面入手,否则很有可能将会受到他们的阻碍。我看,不如先用士大夫的方式。传播你们的教义。”
“那有什么方式比较合适?”
“自然是传播你们的十三经。”
儒家有十三经,但是他们打红酒交易当中,当然没有这个。不过朱元璋能听明白郭嘉的意思,既然原本的大同教教义当中没有。那么就创造出来好了,毕竟这个宗教,本身也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且,这个宗教对于创造**物的开展,拥有的简直不属于宗教的完备的理论支持。
几乎所有的世界性宗教,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系统性的理论体系。而这套理论体系,最为强调的一件事情就是遵守。他门口蹲守两个字,来约束信众的行为。但是大同教教义当中,却疯狂地鼓吹创新两个字,如果宗教没能够组成一个家族的话,那么朱元璋正在传播的这个宗教,无疑就是整个家族的背叛者。
可是,这个背叛者,却拥有着强大的武装力量作为他的盾牌。于是,作为他的传播者,朱元璋等人,现在可以有恃无恐地进行他们的活动了。
“不过,想要让整个理论体系足够的完备的话,光凭几个人光凭几年的时间,那都是远远不够的。难道说我们的传教活动,周一直这样停顿下去,知道完整理论体系的出现吗?”
“没有实践,哪里会有什么完备的理论体系?所以你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为日后的理论,提供足够的事实铺垫。”
朱元璋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有些迟疑地问道:“既然现在要行动的话,那我们就没有你说的十三经。”
“那就实践多少,就道出多少理论来。如果不能系统地阐述,那就先不要出书,印在报纸上就行了。”
朱元璋拍案叫绝道:“好主意!”
就在两人的交谈正在进行的时候,紫禁城里,崇祯皇帝已经得知了朱元璋进城的消息。
作为帝国的首脑,他已经知道了很多友邦的高级人士的名字。而那些人,很多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家伙。如果只出现一两个,他还可以告诉自己,那上网查重名现象,但是一下子出了那么多,他就开始怀疑了。
至于诸葛亮等人所说的,是因为收留他们的老主公,特别喜欢历史上的各色人物,他有哪些人物的名字给它们取名,这样的说法,对于生性多疑的朱元璋的子孙来说,即便是没有漏洞毫无破绽,他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因为在他的心里,你就先入为主的觉得,这样的事情,必然有蹊跷。
不过,他也知道这只是猜测,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什么都证实不了,但是他偏偏在这方面,找不到任何证据。
反而是朱元璋的另一个行动,立刻引起了他的关注。他利用友邦在京城开设的报纸作坊,很快创办了一个大同教教义宣传报。
这对于很多明朝的士大夫来说,依旧被当做邪…教来对待的大头教,竟然在京城没公开宣扬他们的教义,自然是不愿意接受的。
但是,崇祯皇帝却没有那么大的排斥心理,他知道,友邦掌握的先进科技,一直都是他梦寐以求的,既然有人愿意借助宗教的名义,在帝国境内传播他想要的东西,那自然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至于他们愿意利用的宗教,那自然不关他的事情,谁让愚昧无知的老百姓,只愿意相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呢!如果换成是他做这些事情的话,那恐怕这种方式也是不二的选择。
等到第一期大同教教义宣传报出来之后,崇祯皇帝立刻出动多种渠道,得到了一大批这样的报纸,然后分发给他们的群臣,要求他们立即参悟其中的道理。
至于皇帝本人,你兴致盎然的拿过了一期报纸,便立刻被其中一篇批评佛教的文章吸引住了。
文章的标题非常的清楚,吃素也是杀生。
想必,很多17世纪的士大夫,都会被这个标题雷得不轻。但是,曾经在21世纪居住过一段时间的崇祯皇帝,对于细胞学说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果然,这篇文章利用的,就是细胞学说,他提出,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哪怕是细小不可见的部分微生物,皆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最基本单元,它是有活性的。
那么,佛家所谓的杀生,就理应包括植物和那些微生物。这样一来,和小妹妹吃一个白菜,每喝一碗水,其实都是在杀生。
那么所有的和尚,早就已经破了戒。这与他们所信奉的佛教教义,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这样说来,显而易见,他们也只不过是一群虚伪的和尚罢了,虚伪的和尚,在传播着虚伪的宗教!(。。)
第五二八章 一张报纸引发的血案()
你家偏僻的小酒楼里,很多闲来无事的人,正围坐在桌子旁边,手里拿着刚刚出来的大同教教义宣传报,激烈地讨论着很多事情。
“哎你们看,这个什么大同教,竟然准备在京城里创办什么医院,上面还说,以后看病的时候,可以便宜不少,而且一些疑难杂症,他们都可以治疗。”
郑老五,是一个穷酸秀才,本来他是有名有姓有表字的,可惜自从他没有考上举人之后,邻里街坊们,也就不对他有什么尊重了。毕竟在京城这个地方,读书识字的人多了去了,说不定哪名官员的随从,你也是个可以读书认字的秀才公呢。就连宫里的太监,很多也是知书达理的呢。
再加上,这个人平时特别随和,无论是官差老爷,还是街边摆摊的老大妈,他都能说得上话。至于别人叫他郑老五,他也不会放在心上,张嘴就答应了。
时间一长,反而没有几个人记得他是一名有名有姓的人物,还是当年的秀才公。
“老郑啊,他们说的是真的假的呀我可是知道,洋和尚们在这里看病,可都是不要钱的。”
郑老五摇摇头说道:“洋和尚那一套你也敢信啊他不要钱,反而让我觉得更加不靠谱。咱都知道,京城里的音乐谱子,那价格卖的,都比成本价高出不少。要是有人真心做些慈善事情,降价还是有空间的,但是要免费的话,那不铁定亏本吗?所以我觉得吧,这个什么大同教,应该比那些洋和尚靠谱多了。”
这时候旁边一个人插嘴道:“郑老五说得对,当今的崇祯皇帝。虽然很重视洋和尚,但是吧,他好像更重视这个什么大同教。你们可能还没听说吧,这张报纸刚出来不久。宫里的太监们,都有好多人出来买了。”
“竟然还有这等事?难不成崇祯皇帝,也准备成为,大同教的信众吗?”
“这个我可就不敢乱猜了,只不过,听说买回去的报纸,被分发给了各位大人们。听说皇帝的意思,是想让这些博学多闻的大人们。好好研究研究这里面的道道,看看有什么能够为我们这些老百姓谋福祉的地方,或者是能够富国强兵的地方。”
郑老五接连连点头说道:“我们的这个皇帝可真不错,至少他可是真心实意办些事情了,不像是天启皇帝,就知道玩牧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