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怕什么来什么,就在今天午后探马来报,说是赵元谨的军队已经向着清河县开赴而来,而且人数不会低于三千。
所以……对于马辰、以及他脚下的这座县城而言,仅仅只是早死晚死的差别罢了。
想打赢?那是不可能的!连蒙珞大将军都无计可施的强敌,能力平庸的马辰可不觉得自己会有任何机会。
“马将军。”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
他扭头一看,发现是新上任不久的清河县县令刘奕,一个神色疲惫的干瘦老头,眸底是掩饰不住的灰心丧气。
刘奕在这地方总共也只当了不到两个月的一县之尊,县内的事务才刚刚理顺,哪有多少余力放在兵事上?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战祸,没有弃城而逃已属极为难得了。
“县尊大人。”马辰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
“如今贼军已至城下,我等该当如何应对?”六县令忐忑不安地问着。
“还能如何?我等食朝廷俸禄,就当为朝廷尽忠。事到临头,无非一死报国罢了。”马辰淡淡地道。
“……”刘县令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最终,他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神色木然道:“既然将军有此效死之心,老朽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就与这县城共存亡好了。”
赵元谨所部来得极快,四千军队在离城六里外扎下营寨,立起木墙,挖掘壕沟,埋锅造饭,又有专门的兵卒四处外出巡察地形,砍伐树木,一切都是忙而不乱。
秦烽四处看了一圈,上次回去时他就多方搜集了不少关于古代行军打仗、兵书策略方面的资料,这些天闲来无事便时常翻阅,到现在也懂了不少,不算是门外汉了。
回到帅帐中,赵元谨正在与几员将军议事,苏牧也在,而孙向青此番留守郡城,就没有过来。
他也不多言,行礼之后就在一旁坐下静静听着。
“此番攻城,不知先生有何见解?”须臾之后,赵元谨转头看向了他。
“可以先派人去劝降吧,如果不成,就下令强攻好了。”秦烽淡然道。
此番优势在我方,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如果对方负隅顽抗,那就出兵硬打下来也是可以的。反正这县城兵微将寡,城墙只有三米多高,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先生说的没错,我亦有此意。”都指挥使凌远庆笑道。
“我觉得可行,”亲卫统领宋武沉声道。
几个将领纷纷出言,意思都差不多。赵元谨遂不再犹豫,当即下令派使者出发前去招降。言明只要对方答应献城,不仅既往不咎,还可保留原职任用。
结果小半个时辰后,一脸愧疚之色的使者返回,向赵元谨叩首请罪。
赵元谨本来就对此事不抱多少希望,因此也未怪罪与他。全军上下至此不再迟疑,都在准备攻城之事。
次日一早。
早饭之后,随着激越苍劲的号角声,一队队军卒陆续从军营中开出,在城前安全距离上汇聚成军阵。
城头上,神经紧绷、一夜未曾休息好的兵卒们赶紧戒备,有人飞奔着去请卫将和县令大人过来主持局面。
当马辰和刘奕赶到城墙上时,就看见城下一队队精兵纹丝不动,阵列严整,鸦雀无声,凛冽的杀气扑面而来。四千人的军阵,却宛然万军汇集的威势。
“这可如何……是好?”
刘奕心中恐惧,脸色苍白一言不发。连带周围人的神情都有些动摇,这样子,哪怕勉强打下去,也不过是早死晚死的区别而已。
马辰同样脸色难看,但还是咬着牙命令城墙上的兵卒们准备作战。
城下的赵元谨再一次令人喊话劝降,刘奕很是心动,看了看脸色冷硬的马辰,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自己手中无兵,贸然开口提议投降的话,只怕这个死脑筋的马辰率先就会砍了他。
等了片刻,不见回应的赵元谨手一挥,下令攻城。大群军卒推着云梯、土龙车、撞城机等器械缓缓逼近城墙,后面还有投石机支援。
时间仓促,这些笨重的东西自然不可能现场制作,都是从郡城中带过来的,而且收纳在秦烽的次元空间里。在昨天夜间,由他在无人看见的情况下悄悄放出丢在营地附近,天亮之后让军卒去接手处理。
“这……这怎么可能?”
城墙上的马辰看得目瞪口呆,他本以为赵元谨所部来得极快,必然不会携带有攻城器械,毕竟这些傻大笨粗的东西是极其拖累行军速度的。
可是眼下发生的场景,却是将他心底的最后一丝希望都冲得无影无踪。
“嘭!”
第一块巨石被高高抛起,在空中划过一道抛物线,重重地砸在城墙上,腾起一片烟尘,巨大的震动骇得附近的守城兵卒人人变色。
急促的鼓点声中,城下的军卒们如潮水般涌上。冒着城头上射下的箭矢,拼命将云梯搭上城头,然后飞快地爬了上去。
一块接一块的巨石不停地落下,接连不断的震动中,不怎么坚固的城墙上处处裂纹,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明显的缺口和破损。
刘奕心底叫苦不迭,这县城年久失修,再要被轰上几轮,搞不好整段城墙都得垮塌,到时候自己该何去何从?难道真要为朝廷陪葬不成?
中军大旗下,秦烽跟在赵元谨身边,默默地看着现实版的攻城战上演。这种以往只在电视中看到的场景,如今却真实不虚地出现在眼前,而且惨烈血腥程度犹有过之。
当然了,如今己方拥有近乎绝对的优势,所以根本用不着自己出手,一样可以打下这座县城,伤亡还会不太大。
果然仅仅一个时辰后,一处摇摇欲坠的城墙不堪重负,终于轰然坍塌,露出了数米宽的缺口。
“胜局已定矣!”
赵元谨大喜,当即下令两卫精锐冲杀进去。
仅仅片刻功夫,上千军兵就冲进了城,接着城门也被打开,更多的兵蜂拥而进。
城里一片混乱,只有零星的朝廷士卒反击,但已成不了气候,很快就被镇压下去。
不少士卒见此,纷纷扔了兵器跪地请降,赵军所部也不刻意杀戮,只要是不再顽抗的,一律驱赶到一旁看管起来。
等到秦烽陪同着赵元谨入城时,里面的厮杀已基本平息,地上还残留着不少血迹。
县令刘奕运气霉了些,本打算趁乱逃走,却被一块巨石砸中大腿,当场就筋断骨折昏迷不醒,如今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而卫将马辰倒是活了下来,盔甲残破、身上伤痕累累,眼神依旧桀骜不驯,带着咬牙切齿的愤怒。
“罢了,成全他的忠义之名吧。”。。
赵元谨一看就知道这种人难以招降,没有再费口舌功夫,淡淡地吩咐着。
一个亲兵上前,雪亮的长刀扫过,斗大的头颅被血柱冲得高高飞起,无头的尸体摇摆数下,颓然倒地。
“整顿恢复城中秩序,严禁不法之徒趁乱抢掠,有违背者斩!封锁县衙,清点库房……”
一道道命令发布下去,等到日落时分,整座县城彻底纳入了赵元谨所部的掌控中,并且没有多少伤亡。
遗憾的是库房里已无多少存银,粮食也不多,差不多就是一座空城,想要恢复县治,还得先期投入些资源才行。
虽然短期看起来是亏本的买卖,可是从长远看却是有利的,最起码现在就可以招募到一两千青年民壮充实军伍,对于兵力吃紧的赵元谨意义可谓重大。
翌日,赵元谨并未停留,继续挥军直进,杀向百里外的沅襄县。
这一次更加顺利,根本就没开打,大军一到,守城的卫将便举旗投降了。
第十七章 信息优势()
官道上。
一支大军正滚滚而来,枪戟如林,寒光凛冽,即便是行军状态下,依旧可以看出严明的军纪。
满面风霜之色的斥候兵骑马飞驰而至,直入中军,将一支封着火漆的铜管交给一员卫将,然后急匆匆离开。
那卫将接过之后检查一番,发觉没有问题后就转交给了大将军:众将簇拥下的那位年约三旬的男子。
面色沉静的冯青云默不作声地打开,抽出里面封存的情报浏览一遍,眼神微显幽冷。
“黎水县,半日前已被赵元谨攻陷。”他将情报递给身边的卫明远,声音淡漠地道。
卫明远脸色一变,结合之前送来的消息,赵元谨所部在这些天里接连出兵,已经将荆南郡下辖的清合县、沅襄县、流沙县相继拿下,加上这刚刚沦陷的黎水县,等若地盘完全恢复到了一郡大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只剩下一座郡城。
他心里正酝酿着措辞,旁边一员都指挥使困惑地出言道:“大将军,赵元谨所部新败不久,兵源短缺、粮饷补给匮乏,按理说根本没有这么容易恢复过来。他怎么还有余力出兵?”
另一个都指挥使补充道:“而且荆南郡的地形我们都清楚,赵元谨所部想在不足十天的时间里连下四座县城,还能保证没有多少伤亡损失。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后勤粮道根本支撑不住。”
“没错,这其中必有蹊跷。”冯青云微微叹道。
对于任何精锐强军而言,后勤补给都是行军打仗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为了保证粮道安全通畅、各种辎重物资能够及时输送到前线军中,统帅在很多时候都必须做出调整取舍。
卫明远忽地想起,昨日阳城郡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都指挥使袁峰曾悄悄派出两支游骑,试图偷袭破坏赵元谨的后勤粮道,结果数百骑兵在外面转悠了好几天,愣是没有发觉任何运粮的车队。
而且根据沦陷的几座县城传出的线报,赵元谨所部在攻城时,都有携带全套的攻城器械,包括笨重的投石机都不缺乏。
以这些将军们的头脑,自然明白出征的大军中携带上了这些东西,行军速度必然会被大幅拖慢,尤其是遇上恶劣的路况与天气时。
这位新上任的行军参赞默默估测分析了一下,如果换成朝廷的精锐京营来执行同样的攻城掠地任务,恐怕都无法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达成近似的战果。因为考虑到大军行进速度,路途遥远根本赶不及。而且除了沅襄县归降,其他三座县城都是打下来的,这时间无论如何都不够用。
卫明远越想越觉得心里没底,再联想到蒙珞不明不白的战死,只觉得脊背微微发凉,忍不住道:“大将军,既然赵逆所部如此狡诈,我军不宜过早与之对决,还是等到和阳城郡的大军汇合之后再做计议。”
冯青云瞥了他一眼,想了想道:“也只有如此了。”
反正现在距离阳城郡只剩下两天路程,等到两军汇合一处,再将周边的朝廷兵马也召集过来,届时自己手中的总兵力就会超过六万有余,对付赵元谨怎么都够用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阴谋诡计都只是小道,就不信那家伙还能翻得了天去。
只有平定了荆州全境,冯青云才能凭借这份战功更进一步。首辅大人虽然宠信自己,可是挂着首辅义子身份的人有十几个,他若是没有足够的功劳,迟早会被那帮家伙排挤下去。
……
荆南郡城。
“先生,这宝贝可真是不简单呢。”
城头上的赵元谨放下手中的双筒高倍望远镜,爱不释手地说道:“如此远的景致都可以看得极为清晰,而且晚上视物都不受影响,真正是探察敌情必不可少的利器。”
孙向青沉吟道:“若是我军卫将以上军官、还有全部斥候都能配备这东西,以后行军打仗可就很有优势了。”
“这个当然没问题。”秦烽说道。
其实这个世界也有单筒望远镜,又称千里镜,是某些胡商从遥远的西域带过来的,不过数量稀少罕见。而且限于技术条件,这东西倍数低,视物不够清晰,性能和现代工业产物自然是没法比的。
秦烽前些天在淘宝上订了一批优质货,不仅视物清晰,还有着免调焦和微光夜视功能,防水防腐蚀,抗冲击强度高,用于这个时代的战场侦察是再适合不过了。
当然在价格方面他可没客气,一百两银子,折算成黄金支付,算起来又是近十倍的收益。
赵元谨虽有些肉疼,不过知道这东西的好处后,还是决定购买了五十个。
“下次要不要想办法弄一架‘大疆’无人侦察机来?运用得当的话,朝廷军的兵力部署根本就毫无秘密可言了。”秦烽心底琢磨着。
某种程度上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情报、就是信息,战场上任何目标,一旦被发现即意味着被攻击、被消灭。其实这定律也部分适用于古代战争,若是以后朝廷军的任何动向,都能够被赵元谨所部及时掌握的话,战事的胜败也就可以预见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打铁尚需自身硬。发现了敌人,己方若是没有足够的实力,想消灭对方同样是一句空话。
“根据消息,冯青云的大军距离阳城郡只有两天的路程了,”
赵元谨蹙眉道:“两军汇合之后多达数万之众,对我们的威胁可不小,不知先生有何见解?”
秦烽笑道:“敌众我寡,若是大帅不想坐以待毙,自然是主动出击的好。趁着两军汇合之前,我们出兵偷袭并挫败其中一路,或许就可扭转局面。”
出其不意、以少胜多,历史上类似的成功战例可不少,以赵元谨如今面临的形势,这也是仅有的几个可行选项之一,虽然冒险的成分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弄巧成拙。
赵元谨低头权衡片刻,道:“那就是偷袭阳城郡守军了,只是此战风险过大,还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方可保证胜局无忧。”
“这是自然。”秦烽道。
第十八章 袭城()
阳城郡。
夜幕下,离郡城十余里外的山林中,五千人马正静静蛰伏着。
主帅的营帐里,赵元谨与数个将领就着灯烛,面色凝重地审视着斥候们送上来的情报,城内的建筑布局,朝廷军的简易布防图,粮草军械库房区的位置等等都有记录。
这座郡城原本就是赵元谨的地盘,虽然占据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城里的情况基本都知道了。而且在前些天朝廷军势大、不得已收缩兵力撤离时,赵元谨还在城里留了一批内应,以待将来时机合适时能够将这座城夺回来。
这种布置到现在,就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能够让赵元谨继续获悉城里朝廷军的最近动静,哪怕情报比较模糊。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郡城始终处于戒严状态。城门紧闭,只有在每天正午前后一个时辰,才会允许百姓进出,而且盘查极为严密……”苏牧小声说道。
尽管城里实力雄厚,有两万多兵马据城而守,主事的朝廷军将领依旧相当谨慎,城防措施严密得当,城墙上日夜都有军卒值守,游骑巡防查探,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存在偷袭得手的可能性。
当然从实际分析,周边郡县中已经根本没有能够威胁到这两万多朝廷军的力量,赵元谨明面上的可战之兵仅有数千人,其余那些流寇义军实力更是不够看。
而且经过如此长时间的高度戒备,却始终平静无事,朝廷军从上到下多少都有点懈怠了。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正常情况下想要打阳城郡的主意,进攻一方没有三倍以上的精锐兵力,加上充足的后勤供应,基本上就别指望在短时间内取胜了。
“看起来,这座郡城的坚固程度还比不上荆南郡,有心算无心,加上内应相助,想要拿下应该不会很费劲。”秦烽沉吟道。
当初赵元谨拥有两郡之地,面对大将军蒙珞的咄咄兵锋,最终决定舍弃阳城郡,收缩力量死守荆南郡,就是出于这样的考量。
“话虽如此,可是没有先生相助,以我军现在的情势想要夺回这座城,依旧是有很大风险的。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成事的希望。”赵元谨叹了口气道。
两天前做出决定后,赵元谨没有过多耽搁,当夜就领军出发,五千人马抄小路疾行,到现在终于神不知鬼不觉地赶到了郡城附近。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郡城方面并未察觉到赵元谨所部的行踪,一切行动都可以按照原计划行事。
“让全军饱餐一顿,然后休息吧,等到半夜出兵,与内应互相配合攻下城池,进城之后就可以休整了。”秦烽笑道。
“先生所言甚好,就这样吧。”赵元谨颔首道。
林中,军卒们将营帐支起,里面垫上树叶干草,再铺上毯子,预备着等会休息所用。
矮坡后面,后勤营的士兵们在挖好的炉灶中投进一块块固体酒精燃料,然后以防风打火机点燃,架上铁锅,简单方便至极。
这些东西自然都是秦烽弄来的,比起那种原始落后的木柴、火石火折子之类可是容易操作多了,而且根本不会产生烟雾暴露踪迹。
不一会儿锅里的水烧得沸腾起来,然后一块块切好的熟牛肉混杂着五香调料投了进去,须臾之后空气中就弥漫着诱人的香味,有的锅里还煮着鸡蛋、牛奶之类。
这些东西早在出发前就加工过,现在只是简单加热后就可以食用了。而且大战在即,不是节省的时候,为了保证士兵们的旺盛体能,秦烽也没有吝惜,将最好的食物全拿了出来。
许多情况下,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就是资源。而在这方面,赵元谨所部已经将朝廷军甩开了十几条大街的差距。
他心里甚至琢磨着,以后要不要把行军罐头、营养能量棒、防水帐篷还有野营睡袋这样的好东西都弄些过来。
苏牧亲自动手盛了一碗肉汤端给赵元谨,他接过来喝了一口,暗自点头。这味道就算是他都觉得满意,下面那些士卒就不用说了。良好充足的伙食对于军心士气的正面意义,有头脑的主帅都明白。
有秦烽在军中,就不用担心后勤补给的问题,而且都是这个时代的最高标准供应,保证军卒的战斗力毫无压力。
“……可惜我那女儿今年才十岁,不然真可以考虑许给这位异人的,只要有他援手,别说称王立国,将来就是这个天下,也未必就没有希望争上一争。”赵元谨心里忽地浮现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