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黑帝吴麒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华夏王朝!并分封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大大的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吴家,便是本位面历史上第一位真真正正的王室家族!据说吴麒的继任者乃是他的儿子吴天,之后是他的孙子吴星……

    也正是因为华夏王朝的开国大帝吴麒和他的继任者们都是单字名,所以天下人才会以为单个字的名是贵族的名字,两个字的名字是贱民的名字。延续至今。

    数千年以来,华夏王朝、黑帝吴麒都是中华文明与政权的源头和正溯!但凡建国称帝者,都要得到华夏王朝王室的遗物,才算得上名正言顺。据传,大汉高祖刘邦,就是得到了吴麒亲手打造的王室九鼎之火鼎,这才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和追随,最终名正言顺地建立了大汉王朝!

    正因为刘邦得到了火鼎,所以大汉王朝才始终是火德。

    之前曹丕篡位,本来势力已经完全足够了,但是直到在一家士族奉送了一柄据说是吴麒使用过的王之战矛后,这才有足够的底气篡位……

    但是,跟火鼎、战矛比起来,黑帝吴麒真正留下来的宝物,却是传说中的三大绝宝!据说,这三件宝贝,只要得到一个,就是名正言顺的天下共主!

    这三件宝贝分别是:江山封神册、尊麒王剑、王族七庙。

    江山封神册,是黑帝吴麒册封天下山川河流的地方。比如,长江为什么叫长江?黄河为什么叫黄河?泰山为什么叫泰山?因为,这是上古第一王朝第一大帝吴麒册封的!吴麒册封过的江山,才算是合法存在的江山!代表了王权对江山的合法、绝对的统治!所以,江山封神册乃是君王统治的至宝!

    而尊麒王剑,乃是吴麒的随身佩剑,也是掌控天下军队的王剑!在上古,有一种说法,叫王剑指向哪里,大军就打到哪里。所以,尊麒王剑象征着对天下武力的掌控。

    最后的王族七庙,乃是上古华夏第一座和最高等的宗庙祭祀。象征着血脉家族的传承,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要祭祀祖宗,教导子孙,传承血脉。而所有关于祖宗、孝道的祭祀,都是在模仿华夏吴氏王族七庙!

    可惜的是,上古以来没有谁完全得到过上古华夏王朝三大绝宝。只有秦始皇得到过尊麒王剑,遂一统天下。可惜,这尊麒王剑也在后来咸阳城破、阿房宫被烧的混乱中,遗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而不容易移动的王族七庙,按说最容易得到。但却也早已遗失。东岳泰山附近的华城遗址内,并没有王族七庙。其他的零碎的好东西也都被人一遍遍的搜刮走了,只有些残垣断壁,没有剩下有价值的东西。

    刘寻其实有些想去华城遗址看看。跟所有人一样,他也有一种捡漏心理,想看看自己能不能走了大运,从华城遗址找到些别人遗漏的好东西。

    但是呢,华城遗址在东岳泰山那一片儿,现在属于晋国,刘寻去不到。

    而从以前华城遗址找到的东西来看,大多数也就是在当时比较先进的工具而已。当然,也出土了一些后世人理解不了的东西,比如很个别的极其超前的武器,还有汉代人比较难以看懂的文字图画等等。

    这些东西在这个时期的贵族们看来,不过是有些收藏价值的古董而已,所以皇宫里并没有现成的。刘寻便让人去收集一些。虽然他也不认为能在上古帝王的遗留中能得到什么好处,可是,这毕竟是不同寻常的上古历史,还是搞明白了比较好。

    刘寻便吩咐了两个御林军郎将去收集。因为,根据史书中不同寻常的记载,他心中隐隐有一种预测,这黑帝吴麒,只怕不是单纯的上古人啊……

    小伙伴们,自今日起恢复更新啦!

    (本章完)

第209章 黑林蛮意外() 
黑溪蛮那边,他们和黑林蛮的战争终于开始了。

    在这之前,黑林蛮曾经到处找其他的蛮夷帮忙。可惜他们拿不出来吸引别人的东西,而且别的蛮夷也畏惧大汉的威势,基本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

    直到最后,好像也只有一家蛮夷派了兵来。但是武安家对这个并不在意,觉得小小蛮夷而已,还能打得过大汉的大军?

    当日大战,黑溪蛮和黑林蛮的战士首先冲了上去,相互打斗。武安家看他们打得毫无章法,便带领大汉的正规军上去,只在短短的时间里便取得了极大的优势!

    但是,黑林蛮后方突然也出现了一支大军,似乎是专门阻挡大汉军的!武安家本来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这支军队冲出来的时候,也是衣衫褴褛,武器铠甲破烂,一看就是蛮夷的垃圾军队。

    可没想到的是,这支大军居然人数很多!足足有一万多人,是大汉军的两倍还多些。武安家指挥战士们相互配合,奋力厮杀。以不足敌军一般的人数,取得了上风,战而胜之!但是,却没能阻止敌人从容地撤退。也就是说,彻底征服黑林蛮的战斗目标没有达成!

    黑溪蛮很是高兴。因为他们打了胜仗,可以占有更多的资源了。可是武安家和万奇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场战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也战死了不少士兵,可是目标却没有达成。至于取得了胜利?那点儿胜利对大汉国没啥用啊!

    武安家二人无奈,只得审问了在战斗中抓到的一些俘虏,得知了黑林蛮援兵的具体消息,然后各自写了一封奏折,火速送往滇城。

    滇城大汉皇宫。

    两个御林军郎将听了刘寻收集黑帝吴麒遗留物的吩咐后,领命而去,在门口遇到了过来报告军情的尚书令吴济。

    吴济看他们行色匆匆的样子,就问他们要干什么去。两人如实回答了,结果吴济哭笑不得:“英明神武的陛下啊,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心血来潮做些奇怪的事。黑帝吴麒的东西倒是被很多人抢着收藏过了。可又不是三大绝宝,也没有太多的意义啊!”

    两个御林军郎将一脸的无辜,仿佛在说:陛下让我们这样干,谁敢不服从啊?我能怎么办,我只是个小小的郎将啊!

    吴济只好挥挥手让他们离去,然后快步走进了萤火的寝宫。

    刘寻已经处理了今天的政务,正在萤火的寝宫里陪她,看一看自己还没有出生的第一个娃儿。

    吴济进去,就看见宽阔敞亮、雕梁画栋的寝宫里,两名小宫女侍立两旁,还有一个小太监在更近处侍立。三人都偷偷向里面的龙床上看。那里,半透明的帷帐后面,隐约可以看到萤火正半躺在床上,而刘寻一只手抱住萤火的背脊,一只手在抚摸萤火的小腹,貌似还说着:“肚子更大了,估计不久就可以生出小皇子了!”

    萤火正要说话,陪着吴济进来的太监就轻声叫道:“启禀皇上、娘娘,尚书令吴大人到了。”

    刘寻就放下萤火,从太监掀开的帷幔空隙里出来,看了一眼吴济:“吴济?可是前方的战事有什么新情况了?如此匆忙地便来了。”

    吴济躬身叩拜:“皇上圣明,正是如此,前方战场出了一点小意外。”

    所谓前方战场,不是和其他三国进行开战了,就是指掌控黑溪蛮,对征服黑林蛮的战争。这场战争不算大战,因此刘寻也没关注太多,没想到还会有意外出现。

    “坐吧。又不是正式朝会,不用这么拘谨。”刘寻说着坐了下来,自然有太监给吴济也搬了一个小凳子。

    小小黑溪蛮,就算有点意外,又能如何?刘寻并不是很紧张。

    吴济坐好,禀报道:“皇上,事情是在这样的。当时,武安家带领五千大军过去,黑林蛮自然也能探查到。他们十分害怕,于是也想联合其他的势力。一般的蛮夷,自然是不敢对抗我大汉的大军的,因此他们开始谁也联系不到。但是后来,经过他们东南西北的寻找,倒还真让他们找到了!”

    “哦?”刘寻略感惊奇,问道:“是哪家蛮夷,竟然如此不知好歹?!”

    吴济咧嘴道:“正是陛下之前派人寻找的扶余国。”

    “扶余国?小小蛮夷!朕还没有去灭他们,他们竟胆敢主动参与进来?!不过……山路崎岖,林木茂盛,他们国家实力又不怎么样,怎么会主动参加呢?”刘寻感到有些愤怒,但同时更加好奇了。

    吴济拿出两封书信,古怪道:“皇上,据抓到的俘虏交待,这是他们的巫师的认定!”

    “巫师?”

    “对!开始,黑林蛮发现了我大汉军队,惶恐不安,有人都开始想着投降了。但是他们部落的巫师出来说,上天警示,这次大汉是想把所有的部落全都消灭掉!所以,这一次必须反抗到底!”

    “当黑林蛮去扶余国求援的时候,本来他们自己都没有多少期望。没想到扶余国的巫师居然和黑林蛮的巫师得到了完全相同的结论!于是扶余国的国王惊恐之下,决定帮助黑林蛮,阻挡我大汉‘邪恶的进攻’,派了大军前来帮助黑林蛮!”

    刘寻一边听他说,一边看完了那两封信。他现在已经能看得懂大汉的文字了,不用再让人读了。

    信上详细地说了战斗的过程。黑林蛮和扶余国联军在数量上超过了黑溪蛮和大汉联军。但是,他们没有阵型、训练差,武器铠甲也很落后,被大汉军打败,逃了回去。但是,大汉军也没能使黑林蛮屈服。

    所以,只算得上是小胜一场。

    武安家和万奇还问刘寻接下来该怎么办。如果没有援兵的话,他们只怕难以消灭黑溪蛮和扶余国的联军了。

    只是,因为巫师而联合在一起,让来自现代的刘寻,总有一种很荒谬的感觉。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连神佛都完蛋了,何况巫师?真是一群蛮夷!不过,他们的巫师倒也误打误撞,把刘寻的意思给猜出了一些……

    (本章完)

第210章 士族的小动作() 
刘寻看着信件,冷哼一声:“这些蛮夷也敢来招惹我大汉?隐心?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办?”

    吴济看到了刘寻脸上的愤怒,自然知道刘寻想要加派大军,把黑林蛮和扶余国的联军给彻底征服。可是,他却只有苦着脸,用另一件事儿给刘寻提个醒。

    “皇上,士族这些天,可是小动作不断啊!他们,差不多都在往晋国转移财产,还派了家族中的子弟过去。还有,阴平、武都两郡里的士族,更是公开跟晋国勾结起来了。这些事儿,就在我大汉内部,比那黑林蛮威胁可大得多。”

    “所以皇上,臣认为对付这些士族,是不是比向黑林蛮加派大军更重要一些?”

    刘寻呵呵一笑,招手道:“火蛟,过来。”

    一名身材矮小,但却满脸风霜的中年人走了过来。他就是火蛟,大汉火蛟营的最高长官。

    “给尚书令说说你们掌握的信息吧。”

    “是,皇上。”火蛟行礼后述说起来,“自有士族向阴平、武都转移起,益州各士族就开始暗中,但却正式地跟晋国勾搭起来了。”

    “各士族中,有十八家完全彻底地倒向了晋国,所有家业都在一点点转移,所有人都在准备着去晋国。这些人,以谯家、费家等为首。还有二十八家,内部有分裂的趋势。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去晋国,另一部分却认为要忠于大汉。所以一部分人跟晋国官员联系去了,偷偷转移家产和人员,另一部分却死也要精忠报国。这部分士族,一黄金围督柳隐所在的柳家为主。”

    谯家是益州本土的一流世家,家主是谯周。在诸葛亮执政的时代,就是北伐的反对者,在刘禅时代的后期,是坚定不移的投降派,跟晋国勾搭那是必然的。

    而费家就比较有意思了,家主是蜀汉最后一任权臣费炜。可后来却遇刺身亡,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姜维干的,但是最后因为没有切实证据,反而不了了之了。再加上费炜当权臣的时候,惹得皇帝刘禅不满,费家祖籍也远不在益州,所以后来就比较没落了。费家人认为费炜为大汉鞠躬尽瘁,结果皇帝怨恨、同僚嫌弃,家族没落,太不公平,所以倒向了晋国。

    说起来柳家,那就更加有意思了。柳隐,蜀郡一流士族柳家的家主,本来应该跟其他世家一样,时刻盼着大汉这个以自耕农为主的国家灭了,然后投身于以世家为根基的晋国。可是凡事都有例外,柳隐就是个坚定的北伐派!他围绕在大将军姜维的身边,心甘情愿地为大汉复兴而努力。

    所以柳家人很多都认为,柳隐已经背叛了自己的出身,背叛了自己的阶层!他们就在很多地方上跟柳隐对着干,比如这次跟晋国的联系。

    吴济听完火蛟的介绍,略显吃惊,但很快镇定下来。

    刘寻掌握着比大汉官方更好的信息渠道,本来也正常。

    刘寻道:“跟这些士族联系的,有晋国的各士族,各级官员,主管此事的人,是晋国的征西都督司马望,此人手握大军,镇守长安城,乃是司马昭的弟弟,晋帝司马炎的叔叔。”

    原征西都督乃是名将邓艾,可惜此人被如今的大魏大将军钟会给杀了。于是司马炎的本家叔叔只好亲自上阵了。

    吴济拜服道:“皇上英明,已经掌握了一切,倒是微臣多虑了。”

    刘寻面露微笑:“倒也不算多虑,对付这些士族,还是要你和颜渊等人冲在前面的。”

    吴济起身拜道:“请皇上吩咐。”

    刘寻道:“这些人,完全斩尽杀绝倒也很难办到,乃至于不可能。因此,如果它们真想走的话,也不是不行。可是他们这些年积累财富,可都是在我大汉境内!如果就让他们这么走了,朕岂不是亏大了?”

    “所以,不想离开我大汉的那些佃农等人,绝不能让他们被逼迫!想离开的,也必须把庄园、奴仆、钱粮、书籍等给朕留下来!当然,全让他们留下来,估计他们会拼命,但是,必须把一大半给朕留下来!否则,就让他们看看,大汉军队的威力。让他们看看,刚刚建国,而且在魏国吃了败仗的晋国,会不会为了他们而跟我大汉开战!”

    吴济低头应道:“谨遵皇命!微臣回到尚书台,就召集颜渊等人,着手落实这件事。”

    刘寻点点头,又吩咐道:“至于黑溪蛮那边,小小扶余国,尚且没有在他们本土,只是出动了一支人数稍微多些的大军,就能让我大汉退缩吗?来人,拟旨!”

    立马有太监捧着笔墨纸砚等物出来了。纸,其实是帛做的圣旨。

    吴济立刻知趣地执笔,等待着刘寻的吩咐。

    “卫将军武安家,当保卫皇都,保卫圣上,不可久离京城。今令其返回陪都滇城,保卫京都。着令越嶲都督张护雄带领本部大军,前去掌管黑溪蛮一事。万奇及原先黑溪蛮处军队,归于张护雄统领。”

    刘寻如此吩咐道。然后吴济润色一下,把圣旨的格式给改好了,便写了下去。最后,盖上刘寻的皇帝玉玺。

    武安家因为办事不力被撤回来了!

    圣旨发出去之后,因为刘寻没有要求保密,所以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

    这让一些人很高兴。比如那些出身大户的武将或者在军中厮混多年的老将领。因为武安家没有任何身世,原本就是一个小小的王府侍卫长。在刘寻复国之后,居然一下子被封为了卫将军!那可是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的武将第四个位置啊!

    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不服气。但是,碍于刘寻的任命,他们又不能直接反对,只好盼着武安家能犯一些错,被惩罚了才好!

    现在武安家被召回,很多人认为刘寻对武安家不满意了,他要倒霉了!

    (本章完)

第211章 战事又起() 
黑溪蛮处,大汉军营。

    一道尖细的太监声音在外面响起:“圣旨到!卫将军武安家等人出来接旨!”

    心中正惴惴不安的武安家在中军大帐里听了。叹了口气,挥挥手,垂头丧气地对万奇等人道:“走,出去接旨吧。”

    他知道自己没完成刘寻布置的任务,虽然这有敌人意外找到了援助的原因,但是皇宫那边是要看结果的!

    遇到了难处?给你那么高的官位、那么多的士兵是干什么用的?当然是让你自己解决问题的。很多官员的注视之下,刘寻也不好对武安家偏袒太多。

    更何况,这次武安家的确有失职的地方。无论敌人的援军是不是意外得到的,他都应该事先探查清楚,然后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可这一次,他却事到临头手忙脚乱起来了。

    这也跟他以前只是王府侍卫队长,很少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有关。

    武安家不安地来到外面,看到了来传旨的太监,跪地道:“臣卫将军武安家接旨。”

    太监便奸细着嗓子宣读了圣旨,然后把圣旨递给了武安家。

    这位太监倒没有向武安家索取贿赂。因为刘寻讨厌太监收取贿赂,已经处理了两个了。他也不需要借助太监来平衡大臣和外戚的权势,那是暗弱的君主才会做的,开国君主可没必要这样干。

    武安家接了旨,回去跟万奇交代道:“你且在这里好好等候张护雄将军的到来,带军配合他取得胜利。我暂时回滇城一趟,等你取胜了,再回去跟我喝酒!”

    万奇担忧的问:“这次皇上召你回去,不会有什么事儿吧?”

    武安家答道:“放心。我是知道皇上的。我没事儿。”

    万奇便向他保证,一定好好配合张护雄,早日取得胜利。

    不提武安家默然归去,单说张护雄,带着关云、马秉、廖成等大将们,率八千大军,急急赶到了黑溪蛮部。

    得知张护雄要来,万奇连忙带领五千大军,哦,现在因为伤亡,只剩四千了,出去迎接。

    只见当先是一支高高扬起的黑色旗幡,上面一个大大的‘张’字。两侧是黑黝黝、步伐森严的骑兵护卫。

    旗幡后面,张护雄骑在一匹纯黑色的高头大马上,精铁打造的全身铠甲散发出森冷的光,使他愈发显得身材高大。再之后,是一队队拉的很长的各兵种士兵。因为这里没有大路,所以很难并排走多少人,只能把队伍拉长。

    万奇暗暗赞了一声:真虎将也!

    较真地说,张护雄长期带兵和跟蛮夷各部战斗,无论是带军还是打蛮夷,确实比武安家要好。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