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寻看到了他,随意地挥挥手让他走。吴济却拦住了:“且慢。殿下,咱们现在商议的事,堪为绝密。要是被投降派知道了,可能会生出事端。在咱们离开之前,还是看住这个御医,以免泄露消息。”

    那个御医连忙求饶:“殿下,老朽只是个医者,哪里知道这些国家大事?还请殿下放过老朽。”

    刘寻却一拍脑门,心道保密这个事我却没想到。穿越前太平盛世的日子过惯了,谁天天闲着没事防什么泄露消息啊?

    “武安家,你去找两个王府护卫,看住这个御医,明天晚上再放他走。”

    刘寻说完,也不管那御医告饶的行为,就问吴济:“隐心,你说要我带着猛将谋臣、陛下密令离开京都。可眼下我只有你和武安家一文一武,陛下密令也不知如何得到。该怎么办呢?”

    刘寻答:“殿下想要成就大事,就要先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我知道一人,肯定是忠心赤胆、足智多谋的人!此人是当朝秘书令,卻正,卻令先!”

    武安家一听这个人,居然也连连点头:“不错,殿下,我也听说过这个人,的确如此!”

    刘寻好奇了。这个卻正自己没印象,看来在史书和演义里都没多大名气啊。为何却能得到两个人的一致称赞?

    当然真实的世界跟演义毕竟不同。于是刘寻就追问:“你怎么知道他赤胆忠心、足智多谋呢?”

    武安家答道:“开始是听大将军姜维说的。当初大将军想要除掉大太监黄皓,因为陛下干预没能成功,反而遭到黄皓记恨!”

    “这时候卻正就提醒大将军,说你要是留在京城,黄皓早晚会使奸计害了你!姜维大将军一听,当场醒悟过来,却无计可施。卻正就说,你可以效仿你师父诸葛丞相,去沓中屯田。远离京都,又手握军权,黄皓就没办法用奸计害你了。而且还能获得军粮、防守曹魏、夺取附近敌国城池。大将军依计而行,果然获得他说的种种好处。就到处夸奖卻正。卻正却说,大将军是国家军队的顶梁柱,保住他就保住了国家的军力,焉敢不用心?!”

    刘寻听了,也赞叹道:“卻正为国着想,确实忠心!”

    吴济补充道:“朝廷刚得到邓艾打败诸葛瞻的消息的时候,就是卻正提议让陛下暂时到南中七郡避一避,可以借助当地军民和蛮兵抗拒曹魏,然后再克复京都!却因为朝中大臣多数想投降,大夫谯周、大都督阎宇和宦官黄皓害怕逃亡和失败,力劝陛下投降,最终陛下决定投降!

    吴济说到这里,带着相当确定的语气:“现在殿下想要去南中七郡图谋大事,卻正肯定忠心追随!卻正政务精熟、达于人事,肯定能帮助殿下打理好郡县的!”

    这时候刘寻已经想起来了。这个卻正在演义中倒也出场了两次。一是刘禅被命令离开cheng。du城去洛阳的时候,大臣们都嫌弃亡国之君,不愿意跟随他。只有卻正和一个叫张通的忠心耿耿,愿意跟随。

    之后,司马炎宴请刘禅,问他在洛阳感觉怎么样,怀不怀念旧国都。刘禅答出了千古名言“此间乐,不思蜀”,造出了成语“乐不思蜀”,让人笑掉大牙!也是卻正教他合适的言语礼仪,以免招人嘲笑和鄙视。最后,卻正名声不显,应该是知道蜀汉没救了,隐居去了。

    刘寻心中欣喜,道:“好!咱们现在就过去拜访卻正,务必把他拉到我们的阵营!”

    说着就准备拉着武安家和吴济往外走。

    吴济苦笑一声,心想这位殿下果然还是那个不学无术的殿下,你怎么能就这么毫无准备地走了呢?

    “殿下,殿下哎,咱们还得做好准备才行。咱们现在出去,拜访忠贤义士,拜见陛下。然后估计就要直接逃离了,没有时间再回来。难道您的王府卫队,财产、还有侍女都丢下,便宜了那曹魏大军吗?还有殿下要拜访忠贤,总不能穿着睡衣去吧?还要换成朝服才是。”

    刘寻尴尬了。不是他缺少智慧,而是在现代,谁带领着一大家子逃亡过?还有穿朝服,现代男女约会都穿睡衣了,方便那啥。谁家有那么多规矩?看来这细节啊,还是得靠这个时代的文人谋士啊!

    “那啥,隐心啊,你现在是我的谋主,这个就由你来吩咐了。该怎么做尽管说,你的话就是我的话!”

    吴济大为感动。这年头,能够得到主上的信任太不容易了!看来新兴王殿下虽然不学无术,却懂得识人、放权,没准还真能成就一番大事呢!

    吴济立刻一脸严肃地命令道:“武将军,马上把侍卫队里忠心可靠的人挑出来,带他们一起走!李管家,还有萤火姑娘,马上把王府里的金银财宝收拾好,还有带几个忠心耿耿的丫鬟婆子侍候王爷生活起居。一旦得到王爷命令,立刻去和王爷汇合!”

    “是!我等誓死追随王爷!”

    这几个人都是忠心耿耿的人。那个老管家更是当年侍候过刘备的小厮,历经三代主子,忠心的不得了。

    还有萤火,在刘恂受封新兴王时候,她作为某位妃子的侍女之一,被从宫中分配给了刘恂。那个时候起她就把自己当作刘恂的私人财产了。没错,是私人财产。在汉代,地位地下的女子只是男人的附庸,可以随意相互赠送甚至买卖。

    此刻她显然知道接下来要经历一段危险的逃亡了,眼泪汪汪地抱着刘寻的手臂道:“殿下现在出去,一定要万分小心。什么大臣并不重要,只要殿下不受到一丝伤害便好……奴家收拾好了金银细软,在王府等殿下的命令,殿下千万不要弃萤火而去……”

    要是以前的刘恂,肯定会不耐烦地甩开萤火就走。刘寻来自现代,自然不会如此。何况这个小美女娇弱可怜的样子实在惹人怜爱。刘寻伸手捏了捏萤火的脸蛋,道:“放心,本王是陛下的儿子,福星高照,怎么会有事儿?而且,小傻瓜,你那么忠心、美丽,我疼爱你还来不及,怎么会弃你而去?”

    说着,刘寻还靠前吻了吻萤火的额头,然后才和吴济等人出门。

    萤火呆了呆。脸色有些羞红起来。在汉代,大庭广众之下做出这种亲昵动作,实在是太让人羞涩了!

    但同时,萤火的心里也充斥着一股甜蜜:殿下终于不再因为我卑微的身份而嫌弃我了吗?太好了,我一定要带人收拾好东西,等着殿下的召唤,能够帮到殿下才好!

    (本章完)

第4章 卻正卻令先!() 
“驾!”

    冷清的京都大街上,一辆华贵的马车在车夫的驾驶下快速地跑着,周围几名护卫骑着马跟着,一看就是大人物出行。

    刘寻和吴济就坐在这辆车里,在前往卻正家的路上。

    刘寻摸了摸自己身上印有三爪神龙的王爷朝服,很软、很滑、很暖和,是最上等的蜀锦做的。就是一身朝服分好多件,穿起来非常麻烦。来之前,刘寻换衣服的时候,感觉足足用了一刻钟。

    好在穿好了之后对着铜镜照了照,模模糊糊地感觉应该很帅。

    还有这马车,宽大、豪华,但是不舒适!两匹马拉着木头做成的车,吱吱呀呀地往前走,晃得厉害!震荡的刘寻觉得头都晕了!屁股也磨的疼!跟后世的汽车根本没法比,连桑塔纳都比它舒适的多!

    就这样,那吴济还一脸的享受。端起马车里茶几上的茶杯,喝一口,一脸“好茶”的样子。好像以前根本没有坐过如此高级的马车一样!看来这震荡不休的马车,在这个时代居然还是奢侈品了!

    好在古代的城池不大。就这样震荡着、震荡着,就到了目的地。刘寻迫不及待的下了马车,伸个懒腰,深深吸了一口空气——这空气才是真的好,纯净无暇,还带着一丝花香。刘寻拿脑袋保证,绝对不含一丝汽车尾气!

    然后身后一脸恋恋不舍从马车上下来的吴济就劝谏开了:“殿下,注意仪表。这正穿着朝服拜访大臣呢,行为举止要合乎礼仪啊!”

    刘寻高高举起的手顿时僵住!

    他娘的!伸个懒腰还犯法了?刘寻心里咒骂一句。然后乖乖地把手放下,抬头挺胸端正了站姿,点头微笑道:“不错,是本王疏忽了。隐心提醒的好!”

    没办法,逃出京都、保住小命,以及以后的皇图霸业还靠着这群文臣武将呢,岂能让他们失望?

    武安家走向前去敲门。一会儿,门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中年男子,大概是管家,问:“是谁?”

    武安家喝道:“新兴王在此,还不立刻通知你家老爷前来迎接?!”

    那男子一惊,不敢看向刘寻,只是慌忙低头回答:“恕罪,这就去,这就去。”

    刘寻无语,这新兴王的王位还真是高贵啊,虽然就剩一天的有效期了,但还是那么好用。

    当时卻正正在书房写投降书。没错,就是投降书!

    之前卻正建议刘禅到南中七郡躲避,同时借助当地军民的力量收复失地,得罪了投降派。投降派势力很大,包括张飞的儿子张绍、大宦官黄皓、大都督阎宇等。刘禅同意投降后,投降派为了羞辱卻正,故意提议让他写投降书。刘禅都要投降了,也懒得维护卻正,便同意了。

    此刻,卻正满脸痛苦地坐在书房里,气的头晕脑胀,有一笔一笔的写着投降书,恨不得一头撞死!

    要知道,谁写了投降书,就等于谁是投降卖国的奸贼。就好像清朝末年谁在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上签了字,谁就是汉奸一样!他卻正明明是忠心为国的人,到头来却要背负卖国奸贼的骂名!那些卖国求荣的贼子,却躲在后方嘿嘿奸笑,怎能不让人气愤!

    卻正正气的脸色发白,突然管家进来了。卻正正要发火,管家已经开口道:“六皇子新兴王前来拜访,要求老爷前去迎接。”

    六皇子?刘恂?这个不学无术、只知道风花雪月的家伙来干什么?

    卻正心里转过几个念头。这新兴王平日里作威作福也就罢了,眼下蜀汉明天就亡国了,他还在蹦跶什么?

    “不见!”卻正黑着脸回答:“就说本官病了,无力起床迎接,让他走吧!”

    管家不敢发表意见,连忙出来转达卻正的意见。

    刘寻听了管家的回话,当场脸就难看起来。本王怎么说也是王爷,蜀汉还没亡国呢!你竟然胆敢装病?!

    吴济尴尬地咳嗽两声,小声说:“卻正多次遇见殿下你包场青楼、豪掷万金、强抢民女、殴打官吏等等,还跟殿下争辩过,结果被殿下一脚踹倒了。眼下估计想起来旧事……”

    刘寻的脸色更难看了。真正的新兴王刘恂那么混账?这人见人怨的名声真是坑惨了自己!

    最终,刘寻叹口气,问:“隐心,现在怎么办?”

    吴济道:“现在我们只有一个白天的时间,时间紧迫。只能强行去找卻正了。相信他听了王爷的计划,一定不会在意这些小事的!”

    刘寻也不废话,一挥手:“武安家,破门!”

    武安家干脆利落地上前一脚把大门给踹开,然后指着门内,道:“搜!找找卻正在哪,把他带过来见王爷!”。

    几个侍卫立刻进去搜查。

    那个中年管家想去阻拦,被武安家一把推到旁边。在武安家心里,卻正再怎么忠心有谋略,那也是臣子。胆敢对六皇子避而不见,真是好大的胆子!

    刘寻却不想跟卻正把关系闹的更僵,连忙道:“找到了告诉本王一声就行,本王亲自去拜会他。”

    吴济站在刘寻身后,闻言,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心道六皇子果然长进了,都知道礼贤下士了!

    很快,就有侍卫喊道:“王爷,卻正在书房里!”

    刘寻连忙带着吴济、武安家过去。只见卻正坐在书房里,门口有两个王府侍卫看守,貌似把他软禁了。此刻卻正刚好一脸愤怒地看向外面,看到了刘寻。

    “拜见六皇子!”卻正压抑着怒气行了个礼,然后就喷开了:“殿下不在王府里享福,不在风月楼纳美,强闯小臣的简陋房舍干嘛?”

    吴济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想看看六皇子殿下到底长进了多少,能不能单独解决眼前的麻烦。

    刘寻开始心里是有些不知所措的,毕竟穿越前也没干过政客。不过看卻正那怒气冲冲的样子,还是先做足礼仪、表现出礼贤下士的样子吧。

    “小王见过卻大人。今日小王诚心登门拜访,卻大人却装病不出,实在是令小王心寒啊!”

    卻正一愣,这六皇子是转性了?按照以往的脾气,不是应该甩手给自己一巴掌,再骂一句贱臣该死,然后扭头就走的吗?

    “殿下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小臣还要为陛下写投降书,没时间闲聊。”卻正搞不准刘寻今天是怎么了,只好小心应对。

    (本章完)

第5章 三问三答收谋臣() 
看着态度冷淡、谨小慎微的卻正,刘寻突然想到,以往谋士游说别人的时候,不都是先说你有什么什么大祸要临头了,然后再抛出能够让你躲过灾祸、并且活得更好的方法吗?!

    然后被游说的人就乖乖地听从,并且露出一脸的感激了!眼下的情况刚好适合这种办法,不妨一用!

    于是刘寻一脸严肃地说道:“卻正,我为你悲痛和不平啊!我知道你是忠心为国的人,现在却要承受卖国贼的骂名!有了这样的骂名以后仕途还有前途吗?后世天下人不知道要把你骂成什么样!”

    卻正勃然变色:“殿下是专门过来嘲笑我的吗?!我落得如此下场是何人所害?!”

    言下之意,我这么惨,都是因为你老子刘禅是个昏君,把国给亡了还过来害我!

    刘寻正色道:“卻令先,现在国家将亡,我哪有心思专门过来嘲笑你?我这里有一项计谋,可以让你摆脱这耻辱的骂名,更能施展胸中抱负,成就一番大事,留下万古美名!”

    卻正冷笑道:“现在是国之将亡。而六皇子平常只喜欢风花雪月,不知道哪里来的计谋,胆敢说这样的大话?”

    卻正自然是不相信刘寻能想出什么好计谋的。但刘寻今天如此反常,卻正心里却也升起了那一丝几乎不可能的幻想:万一呢?就像是溺水的人,虽然知道一根稻草并不能让他浮上水面,却依然紧紧地抓住。

    刘寻答:“现在魏国大军从剑阁、绵竹攻取我大汉,影响的不过是北面。当日你曾经劝我父皇前去南中七郡,凭借那里的复杂的地形、当地军民和南蛮诸部的力量和曹魏对抗,乃至收复失地!可惜有奸臣阻挠,投降派坏事,以至于父皇决定投降曹魏。

    “现在父皇虽然决定投降了,但是若有一名皇子前去率领众人抗争,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令先,你有精忠报国的心和治理天下谋略本领,岂能当一个郁郁寡欢的卖国贼?!当随新王共抗曹贼,收复疆土,成就不世伟业啊!”

    卻正内心不禁闪过几缕激动。当初就是他想出的这个计谋,现在有人赞成,还是地位很高的皇子,更重要的是,这个皇子能凝聚人心、扛起大旗,起到跟皇帝相似的作用!

    卻正当然知道刘寻说的要前去南中七郡的皇子就是他自己。要是刘寻平日里的形象光明伟岸一些,卻正只怕就表明忠心了!可是他对刘寻的印象实在不好,骄奢淫逸、不学无术,别到了南中七郡就受不了苦,然后投降了吧?最终,卻正还是想看看这个六皇子有多大的决心再说!

    “殿下说的那个皇子只怕就是自己吧?小臣对殿下的想法和勇气很是钦佩。可是再创基业,艰难险阻无数,可不是儿戏!要是殿下能解决我提的几个难题,守土复国有望,就是用我全部的身家性命跟着殿下、为国尽忠又有何妨?!”卻正目光炯炯地盯着刘寻,显然是担忧与期望并存。

    “好!有何难题你尽管说!”刘寻乐了。

    要是论实际操作,他可能远远不如本土的文臣谋士。但要是讨论天下大势、说起了政策谋略,那自己可是拥有后世近两千年的经验智慧!就不信现代网络上那些专家抽丝剥茧的分析还不如你个古人了!

    卻正看到刘寻不大在乎地大包大揽,心中不禁闪过一丝失望。这轻浮的态度,唉!

    不过话已出口,他还是说道:“一则,殿下虽是六皇子、新兴王,可是比起陛下亲自前往南中七郡来,还是要差的多。不知殿下要如何收南中七郡官军、民众的心?二则,南中七郡地形复杂、气候湿热、多为贫瘠之地。殿下在京都享受惯了荣华富贵,只怕受不了那里的困苦吧?三则,我常见殿下风花雪月,却不曾见殿下学文韬武略。殿下凭什么能守住南中七郡甚至复国呢?”

    这三个问题问的可谓十分尖锐,甚至没给刘寻留多少面子!吴济不禁为刘寻捏了一把汗,殿下你可一定要顶住啊!不然咱们可就出师未捷身先败了!

    刘寻略一思索,把当年在网上、杂志上看到的评论和当前的形势结合起来,便答道:“第一,虽然皇上比皇子要正统的多,但是投降敌国的皇帝就不再是皇帝了,而是敌国的臣子!本王在投降之前逃出去,就是唯一没有投降的王爷、皇子,自然有唯一的继承权!昔日本王祖父昭烈皇帝,不过是中山靖王玄孙,靠织履贩席为生,尚且能继承大汉正统,何况本王乃直系的皇子、王爷呢?!为何不能发奋学习祖父,成就一番大事?”

    “第二,本王之前虽然生活骄奢淫逸,但是亡国之痛深切无比,本王已经翻然醒悟!先前曾经割发代首,表明心迹。如果我不能吃苦受难坚持复国大业,就像那一缕头发一样!虽死无悔!”

    “第三,本王的确没多少文韬武略,但是为君者不需要事事亲为,只需要知人善用,让文臣武将发挥出本事就行了!昔日汉高祖刘邦,也不过是个市井之徒,却因能善用萧何、张良、韩信,最终获得天下。如今本王来找你卻正卻令先,不正是知人善用吗?本王希望令先能成为孤的萧何啊!”

    三个难题,刘寻一一回答。却让吴济和卻正都有一种刮目相看的感觉!

    这还是那个不学无术的六皇子吗?如此的侃侃而谈,而且回答的是那么的一针见血,几乎完美地解决了卻正的提问!若是六皇子殿下能一直如此英明,守住南中七郡、甚至复国都是有希望的啊!

    这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