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42章 改编军队(上)() 
这时候张通、陈至等已经把降军给安排好了。

    同样是先把武器给没收了,然后把大大小小的基层军官给找出来,单独看管。普通士兵也分作好几部分,分开看管。

    之后派人告诉那些大大小小的基层军官,等王上见过他们,根据他们的表现和本领,重新授予职位。同时也告诉那些普通士兵,如果表现好的话,等整编之后,就会还给他们武器和自由,让他们重新成为正常的士兵。

    这样做可以安他们的心。

    毕竟刘寻只有三千多人,要去保护粮仓,要去接管城池,还要看管五千人,捉襟见肘。一方面派人拿着武器威严地巡逻,一方面给点儿许诺收他们的心。恩威并下,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武安家、关云和卻正首先入城。

    武安家接管粮仓等重要的地方。关云带着骑兵四处巡逻,专门砍杀少量留在城里的漏网之鱼。卻正带着一些御林军去了县衙,要接受县衙机构、出榜安民等等。

    约一个时辰之后,城里面的各种事宜初步做好,保证安全了。陈至才护卫着刘寻进城!

    进城后,刘寻看到街道上百姓家家紧闭大门,十分害怕。有军士已经在拿着榜文张贴出去,同时大声念给百姓听,让百姓放心,新兴王的大军不会扰民。

    刘寻等人直接来到了县衙。卻正已经带领着原先县衙中的一众官吏班子出来迎接了。

    时间紧急,刘寻不可能有时间对治理郡县进行改革,只得连忙跟卻正进了县衙。可是他对于古代行军打仗、攻城略地的具体行为也不大懂。

    好在刘寻知道做事情最忌的就是外行人指挥内行人。因此便拱手对卻正和吴济道:“孤王年轻,对各种事务多有不熟,还请两位军师辛苦些,安排好各种事宜。”

    卻正比较讲究,先命人给大家伙上了热茶,大家伙一人喝了一杯缓解了下激战的情绪。然后他才说:“王上,微臣对于治理郡县政务比较精通,至于出谋划策,不如隐心先生也。还请隐心先生为王上定下计谋。”

    吴济谦虚道:“令先先生客气了。在下焉敢说比令先先生更强?”

    刘寻道:“行了行了。要相互恭维,等咱们复国了,在金銮殿好好恭维,现在先定计谋。”

    吴济道:“是,王上!”

    “自己的实力才是最可靠的。如今得牛鞞一县,甚至得犍为一郡,应当立刻真正的掌控这一郡!聚集所有物资、募集最多的士兵,增强自己!让卻令先担任这一郡郡守,为王上挡住日后可能有的曹魏追兵!若是能挡得住,保全这一郡,自然最好。即使挡不住,把物资、人口、军队统统带到南中七郡去,坚壁清野,留给曹魏一个空荡荡的犍为郡,也是好的!”

    刘寻听了点头:“卿言之有理。”

    吴济继续说:“第二件事。就是赶紧把给姜维、霍戈、罗宪的书信找人带给他们,试一试他们的态度。当初本来说是要王上写亲笔信的。可是王上却认字不多,只得由卻令先代劳。如今距无名溪边议事已经过去三天,三封信都写好了,只要王上按上手指印、盖上新兴王玉印,再加盖些陛下给王上的虎符印,就可以让细作送出去了!”

    刘寻汗颜,这连亲笔书信都写不出去的尴尬,啥时候才能解决啊?

    不过说到细作,第一次夺牛鞞县失败,却不是细作的错。实在是冯全忠来的太及时!因此刘寻已经原谅他们了,并且也认可他们的能力。

    吴济还没停下:“第三件事,就是找人详细了解一下现在京都的情况。看看曹魏大军这些天的动作,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第四件事,就是灭了那冯家堡!”

    “哦?”刘寻很是惊讶:“几天前,冯家把孤王气的半死的时候,你们两个苦苦劝孤王。说要以大局为重,要先去南中七郡建立势力,现在不能对冯家动手。怎么刚刚过了三天,你就劝我灭了冯家堡?”

    吴济答:“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此话怎讲?”

    “王上,当初无论冯家心里是怎么想的,但他们表面上仅仅是在言语中对王上有几句不敬。这么点失礼不算什么,更何况他们表面上还是给王上资助了些粮食的!要是王上非要灭了他们,就会显得残暴不仁,十分无礼!其他士族就会厌恶王上,甚至跟王上敌对!一旦整个大汉的士族都敌对王上,王上必将举步维艰!”

    “但现在不同。冯全忠也是冯家人,却公然想要把王上抓回去当作自己的功劳!这是公开的反叛!他已经反叛王上,并且消灭王上了。王上如果再不反击,就会显得王上懦弱可欺!到时候谁愿意投效一个懦弱可欺的王上呢?所以,王上现在必须灭了冯家,才能保住汉室仅剩的威严!”

    刘寻问:“孤王现在灭了冯家,士族可会为他们说话?”

    这次是卻正回答。他道:“王上放心,这次士族绝不会为他们说话,相反还会说王上灭的好!因为士族虽然势大,但皇室才是独尊!倘若皇家想要损害整体士族的利益,那全部士族联合起来,尚能遏制皇家。但要是某一家惹得皇家愤怒,那么区区一家士族,力量不足皇家的百分之一!轻易就可以灭掉!而其他士族因为不涉及自己的利益,而且还能瓜分掉被灭士族的遗留财富,所以反而乐见其成!”

    “另外,士族也是很讲究品德、风骨的。这次是冯家公然反叛,罪该夷灭九族!已经被其他士族鄙弃。所以,王上尽管放心攻打!”

    刘寻听明白了,放声大笑:“哈哈,好!明儿就去灭了那冯家去!把那冯南一刀斩了!”

    卻正微微一笑,拿出三封书信,对刘寻说:“王上,按手印吧。”

    这卻正绝对是嘲笑我认不了多少字!刘寻一边按手印,一边愤愤地想……

    (本章完)

第43章 改编军队(下)() 
今天摆开阵势的早,结束战争也快。所以现在还只是上午而已。

    卻正处理政务去了。要查一查粮仓里还剩有多少粮食,武器库里的备用军械,恢复百姓正常生活秩序等等。

    吴济去找县衙里的人以及驿馆里的人。可以通过这些人了解chengdu城里的情况。按他说的,全面了解了敌人,才能制定出相对应的策略。

    连要发出去的三封信也被三名金牌细作给带走了。

    刘寻的任务,就是接纳降军以及改编军队。尽可能的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牢牢掌控军队,明天好去灭掉冯家堡!

    以及赶紧真正取得整个犍为郡。

    刘寻首先接近的是降兵中的大小基层军官。冯全忠带的是郡兵,比起私兵来编制要完善许多。

    大小军官中,来的最小的都是都伯。但也有好几十个,之后还有军侯一堆,以及都尉、偏将什么的。

    单按照他这编制,听起来得有好几万的大军,但实际上只有五千人,由此可见,很多人都是虚封的。

    县衙中,明镜高悬的匾牌下,刘寻高坐主位,周围御林军护卫。

    魏续做了个中间人,把降兵基层军官从外面带进来了。然后,这些人就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冲着刘寻拜道:“见过王上。”

    刘寻让他们起来,然后问道:“冯全忠乃是反叛逆贼,你们这些人中有没有他的亲戚什么的?”

    众降军心中一凛,暗道谁是他的亲戚,谁就该倒霉了。

    没有人主动站出来,但是很快有人开始检举了:“王上,他是!就是这个冯都尉!他是冯全忠的侄子!还有一个偏将、两个军侯和三个都伯本来也是冯全忠的亲人,不过不知道是被杀死了,还是逃跑了。在这里没见到。”

    刘寻有些惊讶:“冯全忠居然这么安插了这么多亲人在军队中?果然是任人唯亲!来人啊!把这名冯都尉给我绑起来!”

    “是!”御林军答应一声,也不顾那冯都尉的苍白脸色和连连告饶,给他来了个五花大绑。

    刘寻看向那个检举冯都尉的人,只见却是个相貌怪异的,跟中原人大不相同。便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答道:“小人不是大汉人,而是南蛮人。因仰慕汉族文化,本身也有些武艺。所以来到犍为郡,被冯全忠收为部将!平常这冯家人鄙视我是南蛮人,没少欺辱我!没想到他居然是个反贼,正该完蛋!现如今从新投效到汉室,希望能凭借一刀一枪的战功,获得个封妻荫子,当个大汉的侯爷!对了,我的名字叫孟引!”

    刘寻开始还没有注意,听到他叫孟引,突然想到南蛮王孟获来。以后自己还要去问他借兵呢,要是自己部下有个蛮将,借兵的时候也好开口一些。于是刘寻就问道:“孟引啊,你放心,既然你重新投效汉室,只要好好打仗,立了战功,孤王一定用正常汉人的待遇对待你,绝对不会有歧视的!另外,你也姓孟,难道是南蛮王孟家的族人吗?”

    孟引听了刘寻承诺绝不歧视他的话,高兴得抓耳挠腮,道:“启禀王上!我虽然也算南蛮王孟家的人,但已经是好几代之前的事儿了。现在跟他们没啥往来。”

    刘寻笑道:“无妨。”

    便又对其他人道:“我汉室属下,需要忠心耿耿的军队!你们本是我蜀汉大军,跟着冯全忠反叛,不过是迫不得已。如今弃暗投明,可还有对逆贼冯全忠忠心耿耿的?”

    现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说对冯全忠忠心?都是跪地道:“冯家逆贼死有余辜,愿为王上效忠!”

    刘寻很满意,抛出最后一个主要内容:“既然众位忠心汉室,那自然是要正常任命!这正常吗,就是按照大汉标准的军制!手下管五个人,就是伍长,管五百个人,才是军侯!不再虚封,众位以为如何?”

    这才是刘寻的主要目的。眼下时间紧急,不可能一个一个辨别他们武艺是否高强、是否知道谋略。只能对军队进行改编,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军队战斗力。

    可是正常改编肯定会降低他们的级别。被降低级别,谁也不高兴。好在他们是降兵,本身就处于弱势。刘寻又是抓人,又是威吓,让他们不敢反抗。然后跟他们说,我还是需要你们来当军官的,只是级别变成了正常。恩威并施,整个过程才显得很是顺利。

    果然众军都答道:“王上圣明,我等愿意改编。”

    各大小军官搞定了,士兵们自然也毫无异议。

    然后再告诉自己原有的三千大军,要改编了。这支军队的编制来本来就处于半残废级别,对改编也没有抵触。而且他们本来也是降兵,要怎么摆弄还不是看刘寻的意思。

    (本章完)

第44章 去灭冯家!() 
于是刘寻就在张通、陈至等人的帮助下,正式对进队进行改编。

    先是对降兵的改编。

    城池内校场上,三千多战士已经被集合起来了。刘寻也带人登上了高台。

    见到刘寻登台,大军早有人教导,大声齐喝:“拜见王上!”

    刘寻点点头,开始给大军鼓气:“众位将士!你们原本是国家的好臣民,军队的好士卒!只因冯全忠乃是逆贼,你们被他强迫,不得已也从了贼。但是如今你们已经跟随了本王,那就是我大汉的好男儿,复国的忠勇精兵!来日光复山河,都是可以封妻荫子的大丈夫!就算不幸战死,只要能助本王光复汉室,本王许诺,也必然找到你们的家属,把所有的功劳不折不扣的赏赐给你们的妻子儿女!”

    下方士卒猛然产生了一些骚动。

    战死了也会把功劳不折不扣的赏赐给妻子儿女?这是多大的恩赐!

    要知道,现在大军打仗,士兵战死了,只有很少的一点抚恤费。而就是这一点抚恤费,经过军官和地方官的层层克扣,基本上是到不了战死士卒家属的手里的!现在刘寻说,别说是抚恤费了,就算你杀死一个敌人所产生的战功,我也换算成赏赐,不折不扣的给你的妻子儿女!

    这是多大的恩赏?

    只是,可信吗?

    士卒们骚动了一会儿,有大着胆子的士卒问:“王上,这是真的吗?”

    刘寻答:“本王当众许诺,绝无反悔!幸存的两名偏将之一问道:“王上,那我们的军功怎么计算呢?又如何找到我们的家人呢?”

    刘寻答:“首先本王会把军队进行改编好,把伍长、什长等都给补齐,队伍练好。然后军队花名册你们都清楚吧?本王会让人重新统计花名册,每一个士兵的姓名、大略样貌和住址都要登记。如果有战功而不幸战死,只要本王的势力能够到达他的家乡,就一定会派人去寻找他的妻子儿女,把他的奖赏给她们!

    “至于战功的计算,每砍杀一个敌人,都有五吊钱或者相同的物资的奖励!当然,你也可以积累下来,用以升职。普通士卒,连续斩杀五个敌人,就可以升为伍长。伍长斩杀五个敌人,就可以升为什长!而且,斩杀敌方伍长,可以抵得上两个人,什长等于三个……”

    投降军听了,全都大喜!这年头,底层士卒的军功根本没有具体的计算方式。要想升官,要么因为勇力过人,被将军看中。要么是部队被打残了,新兵进来,老兵就充当伍长、什长。可是部队被打残,危险太大,谁能保证死的不是自己?!

    这种情况造成了,有的人从十五岁就当兵,运气好一直没死,结果到了五十岁依然还是个兵,虽然他已经杀了自己都不知道多少个敌人了……

    这样一搞,以后当兵也有奔头了!无论是想赚取钱回家养老父老母的,还是想靠着军功成为将军的。都有希望了!

    投降军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改编。刘寻通过众人推举的方式,选出一部分杀人较多、武力较高的老兵出来,担任现在的伍长、什长等。

    而之前他们的伍长、什长等,只选用了一小部分口碑很好的。选出来的人,有一半可以担任这些士兵的伍长、什长。另一半,担任刘寻原有的三千大军的伍长、什长。

    相应的,也从原先三千大军里选出来一部分人,担当这部分军队的伍长、什长。

    那些刘寻之前去敲打过的、至少是都伯的军官,则选出来一部分在这五千人里最少担当什长。剩下的去原先的三千人里当什长什么的,有的还能做到军侯,比如那个孟引。

    这样做的好处是,把军队原先的领导体系彻底打乱了。有一些本领好的人做了低级军官,本领差的人被掳去了官位。原先三千里有一部分人过来当五千人里的低级军官,投降的五千人里有一部分人去当三千人里当低级军官。来了一场大混合改编,一方面让军队的建制更加合理完善,另一方面牢牢的掌握住了这一支军队!

    刘寻没想到的是,由于他的改编更加合情合理,在外面维持秩序的三千大军居然羡慕起来,请求快快给他们改编!

    刘寻当然没意见,又用同样的方法去改编了原先那三千人。

    当然,刘寻也听从吴济的建议,把不少御林军安插到大军当中做低级军官。

    由于大军数量不少,直接改编了一天。直到傍晚才改编完成!

    之前刘寻有三千多大军,冯全忠五千多。加上牛鞞县的五百,杂七杂八的有九千多人。经过一场战斗的损耗,然后改编的时候去掉重伤者、年老者,还有七千五百名战士!

    有这么一支组织严密的大军,刘寻离竖旗起兵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当晚让他们训练一番,不行能够提高什么战斗力,只求士兵和他们的军官能够相互熟悉便可。同时因为今天打了大胜仗,刘寻还给大军加餐不少!

    反正牛鞞县粮仓里的粮食不少,足够大军吃半个月的!

    刘寻和臣子们也摆了宴席吃饭,用以庆功。

    宴席丰盛,众人也很高兴,脸上挂满了笑意。武安家等武将大吃大喝。这几天在外面,那是相当辛苦,现在终于有城池住了。

    卻正不愧是长期在朝廷上当官儿的,很会调节气氛。举起酒杯道:“今天是王上第一次取得牛鞞县乃至犍为郡的日子,犹如大日初升,又似金龙升渊!我等臣子敬王上一杯,祝王上复国之志早日完成!”

    其他人纷纷点头:“正该如此!那我们可都是开国功臣了!”

    连那个蛮将孟引都放下手中的羊腿,举杯为刘寻庆祝。

    刘寻也不矫情,端起酒杯就喝。然后夸赞了他们一番,不过最后还是告诫道:“莫要喝醉了。明日还要出征呢!”

    按照吴济的说法,取得整个犍为郡和攻打冯家一样刻不容缓。好在犍为郡现在没有兵丁在守卫了。

    所以明天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刘寻带领,吴济、陈至、武安家、关云跟随,带领三千人,去攻打冯家堡。

    一路由卻正、张通带领,孟引等跟随,带兵四千,去攻犍为郡治所僰道城!

    魏续带领五百人镇守牛鞞县。

    等卻正把将僰道城拿下之后,刘寻军就会再分兵,去把其他的几座县城也拿下,最终占领整个犍为郡!

    搜刮粮食、物资,招募兵员,传播王上的复国之志,镇守僰道城挡住魏军等等,犍为郡都很重要。

    当晚众军吃饱喝足,回军营休息去了。刘寻等人一番饮宴,便也各自散去休息。只剩下陈至安排好了的几路警戒巡逻军队,还在辛苦努力的工作着。

    (本章完)

第45章 斩冯南!() 
第二天一早刘寻军就出发了。

    刘寻带着其中的一路军沿着来路往回走,正在赶往冯家堡的路上。来时带着羞恼与惶恐不安,如今回去却带着兴奋和自信,还有前仇将报的快感!

    走在路上,刘寻并没有闲着。而是通过吴济和牛鞞县驿丞了解chengdu城的情况。

    驿丞首先恭敬地道:“王上,那邓艾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把要求各郡县投降的命令通过驿站紧急传达了过来。这些官方文件中,有对京都现状的详细描写!”

    吴济笑道:“微臣已经将情况问得明明白白。王上,现在的情况对我们还是有利的。”

    刘寻问:“怎么个有利法?”

    “说起来竟然是因为我们离开的时候太弱了!”吴济微微苦笑,“当天我们离开之后,第二天陛下按照之前的约定,出城十里投降于邓艾。邓艾这个人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