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卻正和吴济连忙错身躲开,道:“为王上分忧解难,乃是微臣分内之事。”

    吴济分析道:“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王上建立势力的战略方针。昔日昭烈帝奔波半生,却无一存身之地。直到诸葛丞相说出隆中对,先帝才知道努力的方向!如今王上想要复国,必须明确自己的战略步骤!”

    吴济继续说:“眼下,最好的地方和势力就是南中七郡。那里在镇南将军霍戈的带领下,还没有向曹魏投降。霍戈将军曾经希望带兵到京都,跟曹魏决一死战!十分忠心和勇猛!想来有很大可能会效忠王上!另外,南中七郡地形广阔,地势复杂,易守难攻。王上一旦在那里站稳脚跟,便相当于为光复大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大将军姜维,在剑阁有精兵八万,挡住了钟会等人的十五万大军。陛下投降曹魏后,肯定会派人让大将军也投降!大将军忠心爱国,愿意为蜀汉肝脑涂地,济认为,大将军肯定不会投降!那时候,大将军不降曹魏,但却没有了效忠的对象!王上刚好可以趁机收服!到时候,就是极大的一股助力!”

    “另外,陛下曾经派人前去孙吴求救。孙吴同样派了大军前来支援。可是,唉,还没等到援军,陛下就投降了。如今东吴知道我蜀汉已灭,甚至可能有趁机进攻我国,捞点地盘的想法!王上要尽快去露面,告诉他们王上会再次建立蜀汉政权!再次把他们变成盟友!这样,多一分助力,少一个敌人,我们才有可能复国成功!”

    “微臣认为,王上目前最需要拉拢的,就是这三股势力!”

    刘寻点点头,道:“隐心分析的,很是不错。令先,你可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卻正答:“王上,隐心说的,已经很好了。只是隐心不在朝廷为官,不知道朝廷官员的详细情况,却是漏了一个重要人物!”

    吴济好奇道:“哦?不知是哪位人物?”

    “罗宪!罗令则!”卻正满带着赞许的语气,“此人乃是永安都督,总领巴东郡大军。对我大汉忠心耿耿,善于练兵打仗,尤其擅长守城防御!此人任永安都督,就是为了防备东吴的!昔日蒋琬丞相在时,曾经夸赞罗宪道‘有令则在,孙吴无惧矣!黄皓等投降派虽然也早就看罗宪不爽了。但是因为他带兵在外、未曾犯错,且之前名声在外、颇得朝中老人看中,所以一直没敢动他!”

    “所以,如果东吴不动手也还罢了。即使进攻,罗宪也一定能守住永安,守住巴东郡!若是王上能得此人相助,必然是一大助力!说服东吴继续跟王上结盟也更加容易!”

    刘寻答:“罗宪此人,本王亦有耳闻。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好将领!”

    罗宪,刘寻有点印象。在来自后世的记忆中,吴国在听闻蜀汉灭亡后,大肆进攻蜀汉,想趁机扩大地盘。罗宪认为吴国身为盟国,却只想着趁火打劫,令人十分不齿!因此用几千精兵,配合永安城百姓,足足挡住了吴国三万大军几个月!

    直到钟会造反失败,司马昭亲自来益州接收地盘,罗宪才跟在刘禅身后,向司马昭投降。

    可以说,罗宪是非常忠心的。即使投降,也以刘禅的臣子身份投降。

    要是刘寻去招揽他,他有个可以效忠的大汉朝廷,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刘寻便确定地道:“如此,日后的行动就以收服南中七郡霍戈、永安罗宪、剑阁姜维为主!其余的城池、地方军等等都是次要的。”

    卻正、吴济同时拜道:“王上圣明!”

    (本章完)

第28章 指点江山(下)() 
刘寻又问二人:“那么,孤王要先收服哪一个?最重视哪一方呢?怎样才能把利益变成最大化呢?两位军师有何高见?”

    吴济和卻正对视一眼。

    然后吴济开口道:“微臣认为,大将军姜维在剑阁,而剑阁在北部。如果我们过去的话,一定会遇到曹魏的大军。就凭现在这三千多人,只怕我们还没有到达剑阁,就已经被曹魏大军彻底灭掉了!而且,万一大将军接到陛下的投降命令,表面上投降了呢?那更不能去找他了。所以臣认为,王上最不该动身去找他就是大将军姜维!”

    “剩下的永安罗宪和南中霍戈里。罗宪在东北部,有可能遇上曹魏的军队。只是在比拼谁的速度快罢了。而我军孤军奋战,没有地盘、没有补给,根本经不起折腾,也冒不起险。即使千辛万苦到了罗宪那里,兵微将寡、城破人少,而且只是流亡的身份,凭什么让吴国放弃攻城略地,重新成为王上的盟友呢?”

    “南中霍戈那里则不同。一来处在南方,根本没有曹魏大军。二来霍将军对蜀汉忠心耿耿,王上又带着先帝的雌雄双股剑、虎符金印等,很有可能得到霍戈的支持。三来南中七郡地势复杂、地形广阔,易守难攻,可以作为王上的根据地。四来我们有借兵七色剑,可以向附近的南蛮借到大军!所以,微臣认为,先去南中七郡,掌控了那里。有了地盘、军队、粮草、百姓等,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姜维和罗宪看到了复国的希望,才会效忠王上!东吴知道王上已经让蜀汉复起,才会与我们再次结盟!”

    “所以王上可以亲身前去南中七郡,而写几封亲笔书信,让火蛟营的细作送给姜维和罗宪。先在书信里招揽他们,试试他们的态度。来日在南中复起,有了自己的地盘、势力,就更容易让他们效忠了!”

    刘寻听得连连点头。有军师就是不一样,都不用自己动多大脑子,就能得到完善的计谋!当然,有利就有弊,军师们往往会提不少意见,好的坏的都有,就看君王会不会选择了!

    刘寻觉得,起码眼下吴济给出的计策是一个好计策!

    刘寻赞叹道:“隐心果然大才也!其他人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刘寻主要是问卻正。卻正起身答:“王上,吴隐心大才!关于战略大势,臣下没有什么要补充的了。”

    不想关云却说:“我有补充的!”

    其他人好奇的看着他。

    吴济问:“讨寇将军,你有什么要补充的?”

    关云道:“你们只说去这里去那里的。可是饭呢?陈至将军说,咱们的食物不多了。没有饭吃,饿着肚子,我可没法打仗!”

    吴济哈哈大笑道:“讨寇将军放心!之前讨论的是战略大势,现在咱们就来讨论讨论吃饭的问题。”

    吴济微笑道:“令先先生常在朝中,对南中七郡的各郡县情况比较清楚,还是请令先先生说吧。”

    卻正也不客气,道:“眼下要找到粮食,有三种途径。一是想办法让一些城池效忠王上。城池里面有粮仓,会贮存一些粮食。二是去附近的士族家里借粮。士族掌握大量财富,区区三千多士兵的粮食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就是不知道他们肯不肯借。三是强行征收途径村庄里内,百姓的粮食。不过我不建议这么做,这样会败坏王上的名誉,让王上失去民心。而且,普通百姓家里也没多少粮食。”

    刘寻道:“绝对不能抢夺普通百姓家里的粮食!那样我们还想不想复国了?”

    刘寻知道民心对统治者的重要性。而且,普通百姓的民心对于他来说,比对其他的帝王更重要!因为其他帝王会拉拢士族,凭借士族的力量登上皇位。比如光武帝刘秀和东吴大帝孙权。

    但是这样做也会造成“皇族和士族共天下”。皇权会被士族制肘,国家甚至会被士族拖垮!

    刘寻一心想用科举制消灭式士族门阀,就要更加依赖普通百姓的支持!抢普通百姓?那不是自掘坟墓吗?

    卻正听到刘寻一口拒绝,脸上露出笑容:“王上果然贤明!这样的话,就只有向士族借粮和获得城池了。此地离城池较远,我倒知道南方不远处有一座士族的坞堡。乃是资中冯家,一郡豪门,想来家中必有许多粮食。”

    资中是一座县城的名字。资中县,是犍为郡管辖的一座县城。

    资中冯家在资中县起家,但如今已经是犍为郡的豪门了!所以他们现在喜欢别人叫他们“犍为冯家”。

    刘寻问:“这家士族对朝廷忠心吗?有多大的可能会借给我们粮食?”

    卻正无奈一笑:“地方上的士族颇多,微臣哪里能一一知晓?只是之前没听说冯家有什么卖国的劣迹,王上做足些礼数,想来有大半的可能会借给王上粮食的。”

    刘寻目光巡视一圈,只见吴济漠然无语。他不在朝廷为官,对地方士族更加不了解。

    刘寻只好点点头:“虽然没有太大的把握。但眼下我军急需粮食,姑且一试吧。令先,这件事情就全权交给你和吴济去做吧。”

    卻正拱手领命:“谨遵王命!那冯家堡刚好在咱们南下路上,顺道就可以去借粮了。”

    刘寻点了点头,然后把黄铜食盒里最后一口鹿筋汤喝完。

    吃饱喝足,刘寻伸个懒腰。反正大军有几个臣子操心,也不用自己废脑子。

    因此刘寻决定好好欣赏一下这汉末时期的夜空风景。看看两千多年前,月亮是不是比现在更大一些。

    三章送到,言出必行!最后,本书下周一要冲击签约新书人气榜,喜欢本书的,可以在电脑端点击本书和投推荐票。(电脑端的有人气值,一张推荐票十人气值。)要是不玩电脑的,手机客户端收藏、投票同样欢迎。

    是下周一,也就是阳历七月十七日哦。

    (本章完)

第29章 阴险狡诈的冯家!() 
绿树下、青草旁,红花前,刘寻静静地立着,仰首看向繁星满天的夜空。

    夜风吹来,带来丝丝凉意。风吹起刘寻的藩王服衣角,花香扑面而来。刘寻深深吸了一口带着花香的清新空气,思绪顺着皎洁的月光流下:他有些想家了。

    想的是现代的家。

    刘寻不是孤儿,但是父母离异了。父母都不怎么管他,只是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并承诺在他上完大学、找到工作之前都会养着他。

    刘寻从中学开始就自己独自生活,每年像见远房亲戚一样,只跟父母见上寥寥数面。也许等刘寻毕业了,找到工作了,就可以跟父母连最后的联系都断掉吧?

    不过还没有等到那一天,刘寻就不可思议的穿越到了三国末年。穿越到了刘阿斗的六儿子、新兴王刘恂身上。

    那天早晨,刘寻跟往常一样去学校上课。在路上遇见几个混混正拉着一个小妹妹往树林深处走去。那小妹妹挺小挺萌,看起来应该是大一新生,甚至是高中的。

    当时那小妹妹连衣服都被撕破了,痛苦而无助地挣扎叫喊着。路上也有人经过,但大都是冷漠的看着。甚至还有人眼睛里闪过欲火——似乎也想上前去分一杯羹。

    刘寻不算是什么大好人,却也是个五讲四美的好青年,基本的责任心和羞耻感还是有的。刘寻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撸起袖子上前去救那个小妹妹。心想着就算咱打不过,顶多也就是挨一顿罢了。却能救了一个小妹妹,算来算去也是值了。于是就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扑了上去!

    哪知道那几个小混混居然还带着管制武器!

    在刘寻努力把那个小妹妹夺过来,让她赶紧跑,然后自己奋力挡住那几个小混混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混混急了眼,从腰间拔出一把钢管刀,猛地朝刘寻刺了过来!好巧不巧的一下子刺进了心窝,穿了个透心凉!

    那小混混其实也没想着杀人。看到这一幕顿时惊呆了、吓傻了,顾不上去追那个小妹妹,去查看刘寻是不是真没救了。

    还好,那个小妹妹趁机跑远了,刘寻也算是完成了预定目标。

    刘寻意识消失前的最后一幕,就是路人嘲讽的面孔。

    “看看,把别人救出来了,自己死了吧?”

    “活该!不是奥特曼,装什么英雄好汉?连人家美女名字都不知道吧?”

    “可惜了那个美女,才被撕开了外衣……”

    “……”

    等刘寻再次醒过来,就看到了萤火、武安家,还有那个卖国贼御医!

    然后就是震惊于蜀汉将亡、跟吴济商量出逃计策、收服卻正、张通、关云、得到郭紫驭、见刘禅、没命地逃跑、得到诸葛遗宝……

    一直紧张万分,容不得多想别的一件事!

    如今在这不知名的小河边,跟郭紫驭、萤火一场开心快乐的鸳鸯浴,缓解了身与心的疲乏。逃亡军队虽然仍旧风雨飘摇,却总算得到了暂时的安稳。刘寻这才有时间,独面黑夜、仰望星空,思念原先的世界。

    很少见面的父母啊,你们就当做我提前毕业了,找到工作了吧。反正你们已经再婚,有了自己的孩子……

    不甚熟悉的同学啊,你们就当我是匆匆走过的路人,轻轻遗忘掉吧……

    即使那个在高中曾经递过纸条的马尾辫女孩、为了教育自己给自己发了半小时语音的絮叨老师,也都把我只留在记忆的深处,不要再回忆起来了便好……

    独对夜空有思念,记忆深处无佳人。

    “夫君。”

    身后突然响起一声轻轻的呼唤。

    刘寻转头,看到了换上薄衫的郭紫驭。

    娇躯美妙凸凹显,

    亭亭玉立似飞仙。

    汗湿薄衫春光泄,

    夜色朦胧更添艳!

    刘寻嗅着体香与花香交织的空气,轻轻把郭紫驭拥入怀中:“爱妃,是来陪本王欣赏月色的吗?”

    郭紫驭脸上闪过微微的羞意,答道:“不是。我是提醒夫君,这里蚊子多。”

    刘寻愕然,颇显尴尬。

    好在萤火突然蹦跳过来,撅嘴道:“主人偏心,就不抱我!”

    刘寻顿时笑道:“好!也抱抱我们家大萤火!”

    说完便一左一右地抱着郭紫驭和萤火,向篝火处走去了。

    前方有忠于自己的三千士卒,身边有娇躯温软的清纯少女。有甘心为自己大业奔走拼杀的谋臣猛将,有大片等待自己收复的大好山河。

    就让自己彻底告别以前二十一世纪的普通学生刘寻,成为三国末期、准备进行复国大业的新兴王刘寻吧!

    自今日起,唯有蜀汉末期新兴王,刘寻是也!

    三更继续,希望各位多多收藏、推广本书。

    (本章完)

第30章 待我归来时……() 
第二天一早,大军开拨。

    进入犍为郡后,一路上沿着大路快速行进。

    邓艾率领的曹魏大军要接收蜀汉京都,没那么快过来。不过,要求南方各郡县投降的文书可能已经经过驿站发过来了。

    犍为郡是蜀汉腹地一个地盘和人口都比较大的郡。郡内包括七个县,一座郡城,名字起的都比较奇葩。

    这七个县的名字分别是:牛鞞县、资中县、南安县、武阳县、犍为县、安广县。

    郡城更奇葩,叫“僰道城”。

    当然,刘寻连“犍为郡”的“犍”字都不知道怎么读,还是卻正告诉他跟“前”字读音一样。

    而且明明有犍为县,犍为郡的郡治却还在僰道城。只能说这是一个的确很奇葩的郡!

    临近中午,大军下了大道。在卻正的带路下,拐入一个小道。直走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水颇佳的地方,才看到了一个占地颇广的坞堡。

    这正是冯家的坞堡!

    坞堡,是世家门阀凭借强大财力、人力修建出来的,用于自保的小型城堡。一般用坚固的石头和砖头修建,外面是高大的围墙,里面是各种生活建筑建筑。有的坞堡在围墙外面还有小小的护城河。

    坞堡一般在四个角修建有高塔,用于瞭望四方、侦察敌情。在最中央会修建一座最高的塔,用于观察整个乌堡外面的战斗情况和挥动令旗,指挥私军部曲等。

    刘寻带着三千多大军,马蹄声隆隆、声势浩大的过来。坞堡里面的人自然早就发现,并且在家主的带领下集结了部曲,严阵以待。

    家主是冯家老太爷,名叫冯威,此刻正带着家中的青壮、家将等站在坞堡城门楼上,指挥私军在坞堡四面守卫好,一脸戒备地盯着刘寻大军。

    等刘寻军到了离坞堡一箭之地,冯家老爷子对着刘寻大喊:“你们是哪里来的军队?”

    武安家拍马上前,道:“新兴王在此,还不快下来拜见?!”

    但是这句一直以来都很好用的话在这里却失去了效果。

    冯威眯起眼睛,细细看了刘寻身上的三龙藩王服,抖了抖脸皮,反问道:“六皇子来此何事?”

    武安家大怒,指着冯威的鼻子就要打骂。但是卻正已经上前,抢先拱手并开口道:“冯老先生。如今家国破碎,六皇子欲重整山河。一路赶去建宁郡霍戈处,只是兵微将寡,军资不足。所以想从犍为冯家借些粮食,来日光复山河,必然双倍奉还,且记冯家之功。当然,要是冯家有人愿意在王上这里出仕,无论文武,都是欢迎的。”

    卻正这话说的很客气了。

    冯威眯着眼沉吟了下,道:“好说好说。六皇子的面子不能不给。还请大军暂且驻扎,请六皇子入堡内,老朽一家为六皇子接风洗尘。随后,便会送上粮草,供六皇子成就大业!”

    刘寻等人听了大喜,武安家也不再想骂冯威了。

    刘寻欣喜之余,转头看向卻正。免费的谋士不用白不用。

    卻正说:“现在是非常时期。为了防止意外,王上一定要带上御林军和武统领等人进去!”

    刘寻点点头,招呼陈至和武安家带着御林军、王府护卫前去。

    结果刚走到坞堡门前,就被冯家出来迎接刘寻的一队私军拦住:“老爷说了,只请六皇子进去!”

    武安家大怒,瞪眼喝道:“混账!这些都是王上的亲卫,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护卫在王上周围的!你敢不让进?”

    那私军不为所动,面无表情的说:“老爷命令,冯家的门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只能让六皇子进去!”

    这话说的很无礼,简直不是臣下对皇室之人说的,而是城中豪门对着一堆乡下来投奔的穷亲戚说的!

    武安家气的立马挥刀拍去,“砰”的一声,带着鞘的刀拍到了领头的那名私军的头上。把那人拍的倒在地上,头上流出鲜血来。

    其他的私军立马拔出武器来,对准刘寻。御林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