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寻看着这一切,觉得有些奇怪。

    然后是第二堆火药。这堆火药有水桶那么多。

    扔火把的人离得老远,使劲一扔,结果,没有扔准。

    于是他扔了第二次,这才扔准了。因为火药的数量很多,所以红色的火球瞬间腾空而起!

    汹涌澎湃的气浪,飙射而出的火星,一瞬间蔓延方圆五六米的浓烟……

    那个扔火把的人,咳嗽着跑了出来。虽然只是一堆露天的火药,而且是离得远远的扔的火把,但是他还是胡子眉毛都被烤焦了。当然,幸好人没事。

    第三堆火药就更多了,有一个大缸那么多。

    眼看这些工匠还要再安排一个人去扔火把。刘寻连忙叫停他们。

    “你们这些家伙,只知道火药能够点着吗?难道就没有想一想怎么弄出来其他的用途吗?只是这样做的话,对敌军又能有什么样的伤害呢?”

    刘寻皱着眉头,对他们说了一连串的问句。

    工匠们吓得连忙跪地求饶:“臣等该死,小民该死!请皇上责罚。”

    刘寻看他们慌乱的样子,再结合御林军的报告,知道这段时间以来应该是没有偷懒。

    那么,这应该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原因。什么事情无论有多么简单,第一个想到总是最难的。比如说把鸡蛋立起来,把一张纸立起来等等。知道了方法就会觉得非常简单,不知道的话就会觉得无从下手。

    自己知道后世关于火药的各种用途,他们不知道,没有想到倒也很正常。那就给他们一些提点好了。

    刘寻对他们道:“都起来吧。你们忙着制造火药,一时没有想到,倒也不怪你们,朕给你们一些提点,你们听好了,照做也就是了。”

    工匠们不敢站起来,只是跪在那里说:“请皇上告诉我等方法。我等一定尽力去做。”

    刘寻笑道:“第一呢,你这个让人扔火把来点燃火药堆的方法是极为不可取的。你想啊,到了攻打敌人的地方,你得让一些士兵扛着火药扔到敌方的城墙下,或者营寨下,然后再让大力士去扔火把。这样是有多不方便,是有多麻烦,而且我方士兵还容易被敌人趁机乱箭射死。这怎么能够可取呢?”

    工匠们跪在地上,低着头,纷纷称是。

    刘寻又道:“朕有一个方法,你把粗劣的麻皮拿过来,放在火药堆里,沾满了火药,然后把它们搓成麻绳。这样的麻绳里面侵满了火药,你再去点着的时候,它就会以极其快的速度燃烧,并且大风是吹不灭的。除非有人故意用水浇它。你们把这种带火药的麻绳一头放在火药里面,另一头放在极远的安全的地方。只要点燃外面的这一头,那么火药堆也很容易就被点着了,是不是?这个非常容易做,你们现在就去试一试看看效果吧。”

    工匠们连忙磕头称是,然后起身去拿麻绳和火药尝试去了。

    仅仅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在众多工匠的齐心协力之下,就做好了一条十米的粗大麻绳。这个麻绳从里到外浸满了火药。

    工匠们又放了一堆大概有一个水桶那么多的火药。把火绳的一头放在火药里,另一头放在十米外的地方。

    然后他们拿出一个小小的火折子,点燃了火绳的一头,那火绳就嗤嗤嗤的极速燃烧起来。点燃火绳的人连忙往更远处跑了。

    很快的,十米的火绳燃烧完毕,在最后的时刻点燃了火药堆。这一次,因为不需要有人靠近了扔火把,所以没有伤着一个人。

    刘寻笑道:“这火绳还可以做一百米那么长,两百米那么长。这样的话,火药在敌方的城池里或大军,我们在极远的地方就能够点燃,岂不是很好?”

    工匠们极为拜服,跪地道:“皇上英明!”

    (本章完)

第286章 科技的提升(二)() 
    刘寻听了工匠们由衷的佩服的话,心中也是有点害臊。这些工匠们都是自己一点一点研究出来成果的,自己却是通过在后世的经验,拿来后世的科研成果。虽然别人不知道,但是心里还是有点害臊。

    不过刘寻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继续厚颜无耻的调用后世的经验:“虽然解决了点燃火药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就这样把火药放在麻袋里,然后运到敌人那里点燃,这样的话威力太小了。”

    工匠们知道刘寻要发大招了,纷纷跪地请道:“请皇上明示。”

    刘寻道:“你们可以跟铁匠合作,也可以跟陶匠合作。让他们生产出一个个铁罐子或者陶罐子。在里面塞满了火药,当然火药里面还要塞一些铁片之类的东西。然后把罐子给紧紧的密封住。只有一根火绳连接内外。这样,就容易携带的多了。”

    “不仅仅是容易携带。更是可以轻易的扔到敌人的城池大门下,炸开他们的城门。扔到敌人的军阵中,一炸一大片,把他们全都炸死!扔到敌军的营寨或者水军大船上,把他们的营寨和水军大船都炸破!你们觉得怎么样?”

    其实,如果刘寻说的这种技术是能够实现的话,那就相当于是最原始的手雷了。

    工匠们听了,一个个双眼放光,他们激动地说:“这样的话,威力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大!小人等愿意经过一次次的尝试,为陛下造出来这种威力无穷大的武器来!”

    刘寻笑道:“甚好!”

    周围陪在刘寻身边的人,如武安家、杜良等人,也是一个个激动不已,当场就幻想起拿着无数个装满了炸药的铁罐和陶罐,边境敌人的城池或者方阵里,然后炸他一个天翻地覆!

    想着想着,他们就觉得激动不已。跪地对刘寻道:“皇上,我军要真有如此大威力的武器,复兴大汉、还于旧都就为时不远了!”

    刘寻点点头:“那是当然!不过朕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想法,具体应该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样儿的,朕并不清楚,这些还需要工匠们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当然了,工匠们做得好,朕也一定不会吝啬封赏的,比如说这一次,工匠们造出了火药。朕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奖赏!”

    说着,刘寻看向制造火药的工匠团队的领头者,道:“朕向来赏罚分明。你们造出了火药,而你是技术最精湛,贡献最多的那位。朕给你八品官位,一等男爵爵位。团队里除了你之外,贡献最大的两位。朕给他们三等男爵爵位,九品官官位!其余人等,一律脱离贱籍,成为自由人,为朝廷吏员。另外各赏白银百两,黄金十两。妻子儿女,也一概脱离贱籍,成为自由百姓!”

    刘寻对于造纸匠的奖赏在先,工匠们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创新找出更好的物品,也好得到那丰厚的奖赏。

    如今火药被造出来了,刘寻的丰厚赏赐果然如约而来。不但如约而来了,而且上次更是丰厚的一塌糊涂!比起造纸匠最高的三等男爵和九品官位,造出来火药的团队,显然奖赏是更加丰厚的。

    这也说明了刘寻觉得火药更加重要。

    除了大头火药,刘寻来这里还要看其他三种有进步的科学技术。

    一是水泥。这玩意儿刘寻只知道是需要石灰石,可能是把石灰石烧成粉末之后弄出来的。也可能是用其他的方法弄出来的。更可能是石灰石的粉末夹杂了其他东西弄出来的。

    刘寻仅仅提供了一个极其粗略的想法。在朝廷资金和权力的支持下,各种工匠们组成团队,锲而不舍,一次次的进行试验。

    因着丰厚奖赏,工匠们都拼了命的干活。这些日子,倒也给他们研究出来了。只是效果吗,听御林军的描述,不咋地,大概只是研究出来残次版的吧。

    刘寻就去看了,发现他们造的水泥果然不咋地,也就比糯米汁做粘合剂好一些,于是仅仅每个人赏了他们一些银钱,然后勉励他们继续努力罢了。

    然后就是蒸馏酒。这种蒸馏器刘寻只是在现代的书上看到过图画,连实物都没有见过。因此当时只是给工匠们用泥巴捏了一个大致的模样,然后让他们照着这个做,做好之后去蒸馏酒,结果效果还不错。

    后来,刘寻命令他们继续改进这个蒸馏器,争取能够弄出来度数更高的白酒。现在,这已经不是最初的蒸馏器了,而是工匠们改进之后的。

    工匠们见刘寻到了,跪地参拜之后,就开始用蒸馏器蒸馏白酒。弄好了之后,首先接过了一杯给刘寻尝尝。刘寻尝过之后,觉得度数果然提高了一些,于是就给他们一些奖赏。

    剩下的科技物品,不是一种,而是一类。都是刘寻之前通过自己的描述,以及用泥巴捏出来的模型,让那些工匠们照着钻研开始做的。

    这其中包括炒菜的铁锅和锅铲子。烧煤球的煤炉子。扒地用的五齿钉耙。锯树用的铁锯子……

    这些东西,都是刘寻到了汉代之后,发现后世拥有而这个时期没有的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既能让生活更加方便,也可以成为加快生产力的一部分。

    这些东西很多,有的造出来的有的还是一些残次品。刘寻一一看了,凡是看这外形上还好,可能效果不错的,还都试验了一番。

    简单的大都做得不错。比如炒菜锅,汉代没有炒菜锅,刘寻早就让人做了,好能够吃到炒菜。现在只是更加改良了一遍。毕竟一开始做的,只能算是很勉强的炒菜锅。

    至于难的,就不尽如人意了,比如蜂窝煤炉。

    刘寻依据工匠们造出来的东西,以及所造东西的难度,对他们或多或少的给了一些赏赐。

    一天的时间,刘寻就在百家学院里度过了。晚上,还让御厨用新造出来的炒菜锅做了很多菜,和众妃子一一品尝了。

    大汉的科技发展,虽然因为自己不是理科生,还算不上突飞猛进。但是已经超过其他三个国家了。刘寻心中,也是美滋滋的。

    (本章完)

第287章 商量攻晋国() 
    刘寻在天都城处理大汉的内政,差不多大事变化都处理完了的时候,十月都已经过了一半了。

    这个时候,全国的庄稼都已经种好了,天气也渐渐变冷了。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一年中各种动物都处于蛰伏期的冬季了。

    但是吧,刘寻看着仅剩下一些钱粮底子的国库,就觉得很有必要出去抢一把。

    正常情况下,在四川平原,只要没有特别厉害的天灾,没有消耗很大的战争,没有贪官污吏和士族过分的压榨,那么老百姓一年辛苦工作的产出,还是能让她们吃饱饭穿暖衣的。

    同时,国库的收入也是会有盈余的。

    自刘寻当政以来,虽然吏治清明,百姓勤恳,精盐充足,还能卖到晋吴两国赚钱等。但是两年来都是动乱不断,再加上刘寻对百姓挺好,消费不少,所以,国库快空了。

    虽然还有点底子,但是保险不足,难以让人放心。

    那咋办?延续姜维等策略,去晋国抢啊!

    姜维九伐中原,大都是为了抢凉州、陇西和雍州的人口和钱粮。刘寻也打算这么干,有了自己和郭紫驭、孙香颖的超凡武力,有了原始的手雷、炸药包等,一定可以去晋国大抢一把!

    虽然大汉是华夏正统,东西两汉的汉室延续,但是现在国小力弱的,去抢劫两把也很正常。而且,还可以打出收复失地兴复汉室的光明正大全旗号,多好啊!

    刘寻想到就做,把姜维、廖化、王训、关云、武安家等新老武将召集起来,问他们现在去雍州抢一把咋样,有没有困难。

    众将军等人听了,非常汗颜。其中姜维痛心疾首地说:“皇上啊,您怎么说也是大汉正统的皇帝陛下。咱们出兵,那是收复汉室江山,不是去抢!皇上你怎么可以在御书房里这样光明正大的说出抢这个字眼呢?皇上你是皇帝,不是山大王啊!”

    其他人也是一样,看向刘寻的眼神里,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情感。好好的大汉天子,居然说抢!那他们这些大汉将军,岂不是都是山贼了?

    古代人对名节看得十分之重。刘寻眼看一众将军一个个痛心疾首,羞愧难当的样子,也只好改口道:“当然,朕是说出兵敌国,收复我大汉山河!”

    见刘寻改口,一众将军才罢休。开始对出兵之事认真思考起来。

    姜维是大将军,官职最高,所以最先开口道:“咱们大汉困居益州,能直接出兵攻打晋国的地方有三个,一是出兵陇山西边,去打陇西五郡以及更西边的西凉。二是从斜谷等山谷进发,横穿秦岭,跑到雍州去,打关中之地。三是攀爬丘陵之地,到上庸郡那里,去打晋国占有的一部分荆州之地。”

    “以前臣出兵,大都是从陇山以西出发,去打陇西五郡,因为那里是敌人凉州军团聚集的地方,最容易威胁我大汉。所以臣去那里动摇他们的统治根基。也有穿越山谷去雍州的。关中之地沃野千里,很是富余,是第二个能威胁到我大汉的地方。至于上庸三郡,乃是晋国占有的荆州部分地区,主要和东吴接壤,跟我大汉接壤的不多。而且没有平地,也没有山谷可走,都是丘陵,臣没去过那里。”

    刘寻道:“凉州那地儿,也就是河西走廊和西域都护府那儿,现在是复起的曹魏的地盘,跟咱们属于同盟,不好攻打。上庸三郡吧,又穷,又远,路又不好走,不去。咱们还是去打雍州吧。那里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地盘,号称关中之地,沃野千里,比较富有。而且,还有西汉都城长安,也是咱们大汉的老地盘了。咱们就打那里!”

    姜维点头道:“皇上圣明,臣也是这么想的。”

    其他的将军也都点头:“还是打雍州好,就这儿了!”

    刘寻又问:“打雍州的话,从哪里进军最好呢?”

    还是姜维最有发言权,他九伐中原,对进军的路线十分熟悉,连思考都没有思考,便道:“自汉中郡进入雍州,中间有整个秦岭隔断。秦岭中一共有大小四条山谷可作为进军路线。最好走的,就是陈仓故道,最前面是散关。当年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主力走的就是这条路线,可以自西向东一点点打下整个关中平原,也就是雍州。第二好走的,是斜谷,斜谷出口是湄县,也就是当年董卓建造的湄坞,不远处就是长安城。当年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时,赵子龙将军的偏师走的就是斜谷,为的是牵制住长安城驻扎的军团。剩下的两个山谷,虽然也能走,但是极其险峻。一是邓艾当年走过的阴平小道,二是当年镇远将军魏延提议过的子午谷小道。这两个小道都非常难走。臣建议,皇上可以走斜谷进军。”

    刘寻问:“为何?”

    姜维答道:“因为当前我军高端武力很强!皇上和各位妃子的超凡武力自不必说。就连那被称为火药的东西,也有夺天地造化的伟力!这些,都不是敌军普通将士或者城墙能抵挡住的。相反,敌军的将士还会因为陛下的伟力或者火药的绝强威力,而被震撼得发挥不出来多少武力!这样,我军一开始的胜利,就是非常容易的事儿了。”

    “而整个关中之地,最繁华的地方就是长安城这一片儿。陛下既然能保证一进军就获得极大胜利,那么既然要在低谷最繁华的地方下口。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也能给敌国造成最大的伤害!”

    姜维说完,其他将军纷纷叫好,都夸赞道:“大将军分析鞭辟入里,知己知彼,实在高明!”

    刘寻想了想,也觉得这个方法很是不错,于是就当场拍板道:“那么,就这样办吧!各军各部,立刻行动起来,朕要带领一支大概三万人的军队,入雍州,把整个雍州的精华都抢……不是,都光复到大汉来!还有那些碍人眼的士族,要么顺从,要么就去死吧!”

    姜维等众多大将立刻站起身来抱拳道:“谨遵皇命!”

    (本章完)

第288章 关中的疑惑() 
    刘寻没有参与具体的军队调动,只是把指标给了各位将军。

    两万野战军,由姜维统一调配。三千先锋军,交给关云。五千御林军,由陈至和武安家带领。

    随军的民夫,后勤啥的,交给了卻正。

    卻正之前在犍为郡当郡守,那只是当时刘寻势力差,不得不进行的权宜之计罢了。现在刘寻已经全面掌控了全国,自然是不用让卻正再在犍为郡当个郡守那么委屈了。

    刘寻把卻正收入了尚书台,现在全面管刘寻出征的后勤事宜。

    当然,刘寻这次对晋国的出战,一些大臣不同意的,他们不同意的理由也比较充分。

    一是刘寻是皇帝,一国之主,万金之躯,岂能轻易冒险?要知道刀枪无眼,战争总是会有危险的,哪里有住在皇宫深处安全呢?

    之前刘寻出征,是国家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皇上御驾亲征,而且能极快的平定叛乱,也是不得已的事儿。可是如今国家已经太平,皇上你还要去带兵出征。虽然皇上您武力超群,可十次战斗,就算你能九次都获得胜利,谁能保证连一次意外都没有呢?

    万一皇上您不小心挂了,现下连个太子都没有,这个国家该怎么办呢?

    二是大汉的国力。大汉的地盘、人口等等压根比不上晋国。之前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就以前一次一次的消耗大汉的国力了。虽然姜维能经常抢回来粮食和人口,但也是入不敷出啊。要是国家休养生息几年,积蓄了实力再北伐也就算了。可是现在刘寻刚刚掌控全国,一点儿都没能休养生息呢!现在去攻打晋国,那不是以卵击石吗?

    三是出征的国力。自刘备在夷陵之战被陆逊火烧连营300里之后,蜀汉的国力受到了根本性的损伤。诸葛亮主政时期,国力最巅峰的时候,全国总兵力有15万。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动用了十万余大军,更有近十万民夫。可是陛下你,就带了三万大军,民夫更是凑吧凑吧才将近一万,您这是要去自杀呢,还是要去自杀呢?

    这些反对的人,大都是文臣。还有一些见过刘寻战力的武将以及军事理论家什么的。刘寻虽然听到了他们的这些声音,但是完全表示无视:我知道,我想过,我非要这么做!不服你造反啊。

    别说造反了,就算是他们有明显的不配合。刘寻就打算让御林军请他们去监狱里住几天,然后再顺道把他们的家产抄了什么的。反正,自己暴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