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米大厦?”
谭建峰似乎愣了一下,随即眼中仿佛闪着光,说道:“你真打算建个一公里高的大厦?”
“本来是有这个打算,不过考虑到现实条件,觉得还是改成两百多米比较合适,而且最好是塔式建筑。”
谭建峰微微皱眉,沉默了一会,随即又问:“那以后呢,你还想不想建公里级的大厦?”
“这个还是看情况吧,毕竟是世界级的超巨型建筑工程。一个楼几百亿,都快赶上青藏铁路了。”
谭建峰咳了两声:“公里级大厦,其实很可能比青藏铁路要贵不少。”
林寒一怔:“难道你做过具体的计算?”
“当然做过,而且不止一次。”谭建峰似乎有些振奋。
“我在刚读硕士的时候,就着手设计了一个有些特殊的公里级摩天大厦方案,修修改改,直到去年才算勉强完善。”
林寒忍不住问道:“有些特殊?什么意思?”
谭建峰犹豫了一下,盯着林寒看了好一会才说道:“你先告诉我,你以后打不打算建千米……不对,是公里大厦?”
第209章 十次方
林寒默然片刻,随即微微点头:“当然想啊,如果可以,谁不想缔造一个空前的伟大工程。”
谭建峰眼中顿时明亮起来:“也就是说,只要客观条件允许,你一定会建这栋一公里高的超级大厦了?”
“没错。”
谭建峰闻言,不由一阵激动。
他这个两米多高的大块头一激动,坐在对面的林寒,甚至能感觉到地板传来的震动。
林寒咳了两声:“那个,能和说一下你设计的那个方案吗?”
“当然可以。”
谭建峰当即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叠文件,递了过去。
“这个公里级超高建筑的设计方案,我称之为‘十次方’,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
林寒有些诧异:“十次方?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谭建峰解释道:“因为它的高度是2^10米,也就是1024米。”
1024……
作为一个曾经的程序员,林寒听到这个数字,不由生出几分亲切感,暗暗点了点头。
接过设计方案,翻开第一页,入眼就是一座宏伟建筑的透视图。
这个建筑由两部分组成,下面是一个四棱台状结构,看上去有点像是一个底座。
在这个底座上,则是一个类似加高金字塔的修长结构,靠近塔尖的部位还有四个凸起的长三棱锥,贴在建筑体的四面。
(这个形状差不多就是,四棱台上托着一个加强版“泛美金字塔”。)
以林寒作为一个外行人的眼光来看,这个十次方大厦的视觉体验确实不错,完全称得上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颇有几分神秘感。
谭建峰说道:“十次方的3d模型,我特意为它建了一个网站,网址就是1024……如果你想看3d模型的话,直接登陆网站就行。”
林寒点头:“1024网是吗,我会去看的。”
谭建峰往前凑了凑,指着透视图介绍起来:“这个‘十次方’,也属于一种塔式建筑。占地面积大约是26万平方米,底座高度256米,塔身高度768米。”
“在底座和塔身之间形成的方环形空白区域,可以当做是一个高空广场,总面积大约相当于四个标准操场,能够为集会、演唱会等活动提供场地……”
听着谭建峰口若悬河的讲解,林寒也渐渐发现,这座超级大厦实在堪称宏伟壮阔,一旦建成,绝对是史诗级的工程。
单从高度来看,迪拜那座八百多米高的哈利法塔,就算再加高也撵不上。
至于那个高空广场的设计,更是让林寒觉得眼前一亮。
“这个‘十次方’看起来确实不错,而且以你的水平,精心设计了这么多年,我相信它的工程学设计也绝对十分完美。不过,它的总造价大概是多少?”
不要说一公里的高度,就是其26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也是和苹果总部大楼不分高下,并列第一。
高度第一,占地面积也是第一,造价……
谭建峰伸出一根手指头:“一百亿。”
林寒一怔:“一百亿,这么便宜?”
之前吴贤院士才分析过,千米大厦,保守估计也得两三百亿的造价。
这才一百亿,确实太便宜了。
谭建峰补充道:“美元。”
“……”
闻言,林寒顿时有种无力吐槽的感觉。
一百亿美元,这都赶上两个青藏铁路了。青林县一年的gdp都没这么多。
他平复了一下心情,又问道:“你刚刚不是说,这个设计方案有些特别的地方吗?特别在哪里?”
谭建峰咳了两声:“之所以会达到一百亿美元这样的天价,主要是因为我在这个十次方的设计方案里面,采用了一些装配式建筑的思路。”
“装配式建筑?”
谭建峰点头:“你可以简单理解为组装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本身有很多优点,如建造速度快、建筑质量高、部分建筑模块可回收、易于改建增建……可以说,装配式建筑就是未来建筑领域的大趋势,但由于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所以成本会较高一些。”
他接着说道:“在‘十次方’的方案中,经过我的反复设计与改良,这个建筑可以被分割成16个模块,在关键部位采用装配式结构……”
“如果你暂时只需要建一个两百多米的普通塔式建筑,那么建造这个‘十次方’底座四棱台的一角即可,最高256米,造价不会超过50亿人民币。”
“等资金充裕之后,就可以从建造棱台底座的其它三个角开始,逐步展开接下来的计划。”
“在底座部分,由于广阔的占地面积,四个角的建设完全可以做到互不干扰,也就是可以一边建造,一边使用,直至开始建造塔身。”
林寒想了想,随即说道:“也就是说,如果在底座建造的过程中,突然资金不足了,那么已经建成的部分也不至于完全变成烂尾楼,而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可以利用?”
谭建峰踌躇着说道:“差不多,但也不太对。”
“各个建筑模块的配装式结构,成本都是相当高的,如果作为主体的‘十次方’没能建成,这些配装式结构基本就算浪费了。哪怕没变成烂尾楼,依然损失惨重。”
他接着说道:“所以我才问你,到底打不打算建千米大厦。如果确定要建,并且有把握在未来建成,那这个方案对你来说,就是全世界最好的设计方案。”
“如果你还拿不定主意,或者没把握建千米大厦。那我的这个方案,反而是全世界最差的设计方案。”
“是最好还是最差,就看你的决定了。”
按照谭建峰说的这一系列步骤,第一年的建设投入大概是40…50亿元,勉强处在林寒目前的承受范围之内。
这个投入比一般200多米的塔式建筑造价要贵一些,但放到“十次方”的设计中去看,倒并没有什么浪费的地方。
况且这笔投入又不是一次性付清,一年的时间,以他现在的能力,足以承担无虞。
1024米……
林寒很快就做出决定:“既然如此,这个‘十次方’,就是以后万象总部大厦的设计方案了!”
第210章 黄花梨(长章节)
“十次方”的一个角、万象实验室、垃圾发电厂、生物冶金厂……
这一系列项目算下来,林寒刚赚到的几十个小目标,转眼就快要重新见底了。
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没错,但前提也得是去赚啊。
所以在离开东广省之后,他就马不停蹄地跑到南海省,接手南海省的入侵物种治理任务。
作为华夏面积最小的省份,南海省只有不到四万平方公里,以完全生物权限的覆盖能力,扫上两次就绰绰有余。
经过完全生物权限“反绿buff”的扫荡,入侵植物毫无疑问是死绝了。
但让林寒感到有些棘手的是,对他来说最难缠的巴西龟,居然是南海省入侵动物里面的主力大军。
这东西命硬且长,又不便收集,相当麻烦。
只是这玩意在南海省数量很多,如果不清理一下,说不定会影响消灭30%入侵动物的任务目标。
“盖亚,生物权限可不可以让巴西龟自己跑到海里?”林寒在意识中问道。
巴西龟属于淡水动物,而淡水动物和海洋生物,一旦进入彼此的领域,急剧变化的渗透压,会迅速导致它们死亡。
海洋动物到了淡水,下场是被水“撑死”,淡水动物到了海水,下场就是脱水而死。
南海岛面积小,且水系发达、四面环海,如果可以让巴西龟自己游进海里,应该也花费不了太长时间。
盖亚稍稍沉默了一下,才说道:“这个……其实我也不太清楚。”
林寒一怔:“什么意思?”
盖亚解释起来:“生物的进化方向,就是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生存。所以如果你控制特定生物去赴死的话,就相当于违背生命的根本愿望,效果肯定要打一些折扣。”
“到底会打多少折扣,这个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像微生物、植物等完全没有智力的生物,当然不存在这种问题。而如果是猿猴一类,你让它直接去跳崖,它多半是跳不下去的。”
一般来说,越高等的生物,就越是怕死惜命。
灵长类中最强壮的银背大猩猩,单从身体硬件水平来看,和老虎狮子未尝没有一搏之力。
但实际情况却是,银背大猩猩对上狮虎,几乎从来就没赢过。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狮虎本身的战力之外,大猩猩更怕死、战意薄弱的性子也不容忽视。
林寒说道:“也就是说,当巴西龟感受到生命威胁时,可能会有一部分逃离?”
“是的。不过你说的这个,也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小型的淡水动物一旦碰到海水,脱水症状发作是很快的。”
林寒点头:“能消灭多少就消灭多少吧,反正南海省面积不大,也不怎么用跑。”
南海省的面积,只比完全生物权限的覆盖能力略大点,他一个人驾车在中部地区的高速公路上稍微开上一会,就足以覆盖全省。
当天晚上,整个南海省的野生巴西龟都行动起来,从各自藏身之地,仿佛集合一般,赶到就近的河流水域……
由于在水中行动更为迅速,加之南海省面积小却水系发达,所以这些野生巴西龟一经出发,很快就汇集到几条指定的大河之中。
这几条指定的大河,全部都是直通大海,野生巴西龟们只要顺流而下,就可以迅速奔赴到大海之中。
然而一下海,接触海水没多久,巴西龟的身体就开始出现脱水症状,生理状态一团混乱。
在死亡的威胁下,一小部分巴西龟出于强烈的求生**,挣扎着试图逃离海水。
这些“精英巴西龟”,有的在丧命之前成功逃离海水,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活了下来。
有的虽然暂时逃离了海水,但由于脱水过重,苟活了一阵,最终还是没能躲过这一劫。
有的则没能成功逃离,跟着主流的巴西龟,一并葬身大海。
一夜之间,南海省人民就震惊地发现,在四周的海岸附近,赫然多出了无数的巴西龟尸体,有的被冲到岸上,有的则四仰八叉地浮在海里,场面可谓是蔚为壮观。
当然还有的沉入水中,被一些海洋生物拿来填了肚子。
相关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涌来,大量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万象横扫巴西龟的消息,自然又是引起人们的一致赞誉。
事后经过粗略统计,推算出整个南海省的野生巴西龟已经被消灭了90%以上,万象的清理工作又一次成果斐然。
剩下那不到10%的巴西龟虽然得以苟活,但却都是永久丧失生殖能力的太监龟,俨然已经不成气候。
海岸周围的巴西龟尸体,大部分被收集起来,经过高温蒸煮杀菌灭活,并做了一定的防腐处理之后,就被当做有机垃圾运走了。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大概就是说,某三线网红公开发表言论,谴责万象伤害小乌龟,罪孽深重,枉为人类云云。
然后有人第一时间列出证据,说明巴西龟是生态杀手级的入侵动物,狠狠批判一番的同时,还带动全民一起声讨。
这件事几乎在网上掀起一阵狂潮,热搜居高不下。
林寒稍微了解之后,莫名觉得有些奇怪,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是刘语风借着刚成立不久的万象传媒,自导自演搞了个大新闻。
把一个普通三线网红打造成一个超级负面网红,同时也让那个带头声讨的人一炮走红,而且还无形之中给万象刷了一波声望。
套路之深,让林寒一阵汗颜。
……
处理完巴西龟之后,南海省的入侵物种治理任务就基本完成了,各方共计四亿多元的清理费,也陆陆续续到账。
正当林寒准备离开南海省的时候,南海省省会洋口市市委书记,张书记却亲自给他打了个电话问候。
这倒让他有些诧异,毕竟是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省委常委,副省级大佬亲自问候,肯定不是说废话来的。
“黄花梨?”
电话里,张书记说道:“没错,就是举世闻名的南海黄花梨。”
黄花梨,学名为降香黄檀木,原产南海省,是明清硬木家具的名贵用材。
由于其色泽黄润、材质细密、纹理柔美、香气泌人而备受人们推崇。
种种优异的木材特性,以及稀少的数量,让黄花梨的价格一直都居高不下,每吨木料的价格高达数百万元,在炒上天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千万。
在信息闭塞且无人管理的时代,一些农民常常将野生黄花梨砍伐拿回去自用。
后来有人注意到这一现象,便专门在乡下地区收购黄花梨木,然后高价卖出,以此赚取暴利。
随着黄花梨木名气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偷砍的人自然而然地便多起来,大量野生树木都遭受了灭顶之灾。
现在的野生黄花梨,已经是国家级保护植物了。
张书记叹了口气:“黄花梨可以说是南海省的一张名片,但现在的情况你多少也了解一些……以黄花梨闻名的南海,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有实际价值的黄花梨了,野生的更是几近灭绝。”
林寒想了下:“那您找我是为了?”
“万象大面积绿化艾拉善的事情,我当然也是知道的,听说你们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所以就特意来问一下。”
顿了顿,张书记接着说道:“我想问一下,你们的技术,对黄花梨是否也有效?”
林寒说:“我们确实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效果主要体现在初期,植物体成熟之后,增幅就不是特别显著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书记不光没气馁,反而有几分大喜过望:“真的有效?”
“黄花梨生长缓慢,没有百年时间,根本就不堪大用。上百年的生长,只要能缩短20%,就能少去一代人的守望啊!”
付出多少收获多少,树木的生长也是如此。
普通的树木,也就是“十年树木”的水平,少则七八年,多则一二十年,基本就能成材。
但像黄花梨、小叶紫檀这种顶级木材,要想成材,都得花费上百年的时间,一二十年的根本没用。
市面上的黄花梨制品,基本都是手串一类,主要就是因为大块的木料太少,边边角角的,也就只够做些手串之类的小物件。
林寒想了想说道:“根据以往的数据进行估计,普通树木的成材时间至少可以缩短一半。对于黄花梨,只减少20%生长时间的话,还是没问题的。”
对于绿buff的效果,他也是十分关注的。
为了测试具体的效果,林寒之前特意买下了一片林场,通过对照实验,对其中树木的生长速率进行统计。
经过计算发现,在绿buff的加持作用下,树木的生长速率呈现出类似于递减指数函数的趋势。
虽然因树而异,但总体来说,成材时间基本都可以缩短一半左右。
“成……成材时间缩短一半!”张书记闻言大为震动,以至于说话都有些结巴。
他原本想着,能缩短20%就很不错了。缩短一半,这效果简直逆天啊。
“这,没有什么副作用吧……”
林寒笑道:“绝对绿色环保无污染,除了年轮之外,树木也不会有其它任何特殊的地方。”
张书记沉默了一会:“那我就直说了……在南海省省内,有几个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些野生的黄花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在各自的林场种植了一些。当然基本都是小树,大树很少见。”
“所以省方面想请贵公司,对这些小树进行一次维护,加快生长,也好让南海省的这张名片名副其实。”
“这个当然没问题,我可以答应。毕竟也是保护濒危植物。”林寒干脆地说道,“那几个保护区以及林场的总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张书记有些奇怪,不过还是想了一下说道:“平方公里的话,保护区也就几十平方公里吧。几家企业的林场加起来,应该也差不多大,但种植密度会大很多。”
停顿了一下,他又说道:“费用方面,贵公司……”
林寒笑了笑:“既然是南海特色,国家保护植物,自然保护区的那部分我们就不收钱了。”
几十平方公里,以野生黄花梨的珍稀程度,估计能找到几千棵就算不错,收费也赚不了多少钱。
“至于对企业林场的收费,我会去和他们老板谈一谈的。”
……
在林业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林寒来到附近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得以一睹传说中的神木黄花梨。
“这就是黄花梨?”
他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会身前的小树,一边有些诧异地问道。
就眼前这棵树,从体格来看确实瘦小得不像话,一人多高,胳膊粗细。
林寒十分确信,自己用手就能把这棵树从土里拽出来。
站在他身旁的是一个戴着帽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