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寒本来刚刚清理完江浙省的入侵物种,准备到邻近的胡建省继续。
然而看了这封感谢信以及报告会邀请之后,稍作考虑,他就改了行程,转而直接去了东广,那个号称入侵物种天堂的地方。
第203章 报告会
就经济总量来说,东广省长期以来都是华夏第一经济强省,其身后的汉东省苦追数年,至今也没能超越。
坐落在东广省的企业,如滕讯、华伟、美帝、格利……皆是声名显赫的巨头产业。
除东广省本身的经济优势之外,其毗邻的香港,更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直与纽约、东京等超级都市一较高下。
由于地处华夏陆地的南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以东广省的降水量十分丰沛,又湿又热。在这种环境下,其物种可谓相当丰富。
加之其运输发达,沟通全球,入侵物种登陆并繁衍的可能性远高于其它大部分地区,一度成为入侵物种的天堂。
基本上,林寒之前见过的入侵物种,东广省都能见到,之前没见过的入侵物种,在东广省也能见到不少。
为了治理入侵物种,东广省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甚巨,也为此困扰不已。
万象在汉东、江浙的治理效果,已经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再加上卫生厅的那一封感谢信,东广省农业厅也没有多做迟疑,很快就确定了合作的意向。
而林寒来到东广之后,动作也十分迅速,坐着飞机在几个城市之间辗转一趟,反绿buff与太监buff就覆盖全省,全部的入侵植物、部分入侵动物统统灭绝。
剩下的那些比较长命的入侵动物,包括牛蛙、巴西龟这些“老朋友”在内,林寒则按照之前的思路,一一处理。
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入侵动物,往往都是作为肉用引进华夏的,所以常常能找到相应的养殖场。
林寒拿出和对付牛蛙一样的套路,此类入侵动物也很快步入灭绝的进程。
不能吃的,如果容易收集,就收集起来准备当做有机垃圾处理。
不容易收集的,能灭则灭,不好灭就暂时先放着。
有了在江浙省的处理经验,林寒这次在东广省的治理任务,可以说是丝毫不拖泥带水,效率很高。
“盖亚,华夏的入侵物种,现在已经解决多少了。”林寒在意识中问道。
盖亚说:“入侵植物已经消灭33%了,入侵动物只有25%,还差一些。”
入侵植物已经消灭超过30%,晋升条件之一算是完成。入侵动物还差5%,估计等解决南海以及胡建两省之后,也就绰绰有余了。
入侵物种的治理目标达成,剩下的就是垃圾处理量需要达到五万吨。
时间还算宽裕,今年晋升中级大地使者,应该没什么问题。
东广省入侵物种治理工作差不多快完成的时候,卫生厅在东广最高学府中大举行的“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报告会”,也如期召开。
林寒接到邀请,于是就代表万象,前往中大参与了报告会。
……
作为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大学,中大可以说是东广乃至华夏最优秀的一批大学。
其生物学成就在全国范围内,更是声名显赫,无怪乎成为卫生厅的委托方以及此次报告会的举办地点。
来到中大之后,林寒先是在学校游逛了一圈,随即才前往报告会举行的会议厅。
让林寒有些意外的是,北大的陈哲聿教授竟然也亲自出席,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虽说万象和北大微生物研究所已经有不少接触,不光宋书清、姜瑞洋都是这位陈教授的学生,林寒和他也有过好几次沟通。
只不过,两人之间的联系基本都是在电话中进行的,在此之前并没有亲眼见过。
“耳闻不如一见,陈教授果然风采不凡,不愧是华夏最年轻的长江学者。”林寒与陈哲聿握手,忍不住笑着说道。
陈教授今年不到四十岁,衣着打扮又十分简洁大方,看起来更显年轻。
能在这个年龄拿到长江学者的荣誉,肯定不是光努力就能做到的。
就气质来说,陈哲聿可谓是十分贴近人们心中的科学家形象,颇有几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睿智感
所以很多人只要第一眼看见他,心里都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智商仰视感。
陈哲聿哈哈一笑:“在林总面前,我可不敢以年轻自居。”
两人随便聊了几句,随即便进入会场,在第一排找了两个挨着的座位坐下。
参加报告会的人陆续到场,包括中大校方人员,以及省卫生厅厅长、登革热防控委员会,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科研机构来人。
除此之外,在会场靠后的位置,则是许多中大生物学院的学生。
这些学生中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不少人手里还拿着书或者笔记本。甚至还有人戴着耳机,若无其事地背着英语单词。
距离报告会开始还有一会,台下众人正在三三两两地交谈着。
“林总,听说万象在东广的入侵物种清理工作,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陈教授问道。
林寒点头:“全部的入侵植物,以及大部分的入侵动物,都已经清理完成了。”
陈教授忍不住问道:“松材线虫你们也清除了?”
“陈教授对入侵物种也有研究?”
陈教授微微点头,似乎在回忆着:“松材线虫入侵华夏,就是我的硕士导师在三十多年前偶然发现的。”
作为入侵物种,松材线虫的案例可以说是让人不寒而栗,教训也极为深刻。
它最初在华夏被发现的时候,其附近的松林之中,已经出现了松树成批死亡的情况。
在发现当时,仅仅是当地附近的一些松树出问题。
可是松材线虫的扩散速度却是惊人的,而且一直没有办法进行有效控制。
除了在我国,已经造成了数亿株松树死亡外,还对很多著名风景区内的松树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黄山风景区的“迎客松”闻名遐迩,可松材线虫也逼近了风景区,如果被松材线虫侵入到风景区,那么“迎客松”必将遭到灭顶之灾。
于是,黄山风景区不惜投入巨资,将风景区周围几公里之内的针叶林全部砍掉,形成数公里的隔离带,才让迎客松躲过一劫。
第204章 谈笑自若
除了危害巨大之外,松材线虫的传播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堪称松树间的艾滋病。
比如第一批进入华夏的松材线虫,竟然是一家工厂在引进设备时,没有及时销毁外包装的木质框架,从而让这一害虫得以蔓延。
一直以来,对于治理松材线虫,人们都没有找到什么有效的方法。许多科学家绞尽脑汁,最终也是无功而返。
陈哲聿穿插着讲述了几件自己读书时的事情:“……当时我还特意做了一些实验,希望能够找出某种遏制松材线虫的方法,但最终也没什么收获。”
“后来我研究的方向渐渐侧重到微生物上面,松材线虫就没怎么上心了。我倒是有些好奇,你们究竟是怎么清除那些松材线虫的?”
林寒微微一笑:“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只是破坏了松材线虫群体的生殖能力而已。”
一般的清理手段,对这种繁殖能力强大的微米级小虫而言,显然难以起到什么突出的作用。
但松材线虫的强大完全取决于它超强的繁殖能力,如果失去了繁殖能力,其个体的寿命只有几个月,很快就会尽数死亡。
其他科研机构完全无可奈何的松材线虫,对林寒来说,解决起来也就是挥一挥手的难度。
只是,他这一句“没什么大不了”,差点把陈教授吓得从座位上跌下来。
精准破坏全体松材线虫的生殖能力!而且目测还包括其它入侵动物……
这样的黑科技,倘若公布出来绝对是足以震动学术界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成果。
这种级别的技术,到了林寒嘴里,却变成“没什么大不了”……
陈哲聿似乎受惊不轻,好一阵才平复过来,整理语言道:“恕我直言,林总……你对生物技术到底了解多少?”
林寒随即反应过来,哈哈一笑道:“实在见笑,我对生物的了解基本也就是高中水平。至于公司实验室里的一些专业性的东西,更是一窍不通。”
陈教授点点头,似乎稍稍释怀了些,但却就此沉默,两手搭在身前,眉头紧锁俨然陷入了沉思。
报告会早已开始,魏厅长此时正站在台上的讲桌前,当着投影幕侃侃而谈。
“……坚持党的领导……为落实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
台下众人,要么正襟危坐面无表情,要么低头玩着手机,还有一些学生在看书学习,反正基本没人去关注魏厅长的讲话内容。
而魏厅长自己,似乎也早已习惯,通篇讲下来都是神色从容。
等他讲完,台下便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而后作为北大微生物研究所的代表,陈哲聿走到讲桌旁,拍了拍麦克风开始发言。
此次报告会由于是在校方举行,所以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视作一个学术会议。
陈哲聿教授作为华夏最年轻的长江学者,以及微生物学领域的权威专家,讲的内容也是偏向学术,干货满满。
“……沃尔巴克氏菌是一种能够经卵传递的革兰氏阴性胞内共生菌,它的演化史虽然十分短暂,甚至可能只有不到一亿年。但它却能以蛮横的传播方式,在自然界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
台下众多的科研人员以及学生纷纷侧耳倾听,时而窃窃私语地交谈着。
尤其是一些学生,都在说着“陈教授看起来这么年轻”之类的话。
陈哲聿指着投影幕:“在研发新型沃尔巴克氏菌的过程中,我们研究所遇到了一些瓶颈。”
“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万象实验室的帮助,在与林寒先生取得联系之后,仅仅几天过去,研究所就收到了万象提供的1500份沃尔巴克氏菌变异体……”
台下顿时传来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几天时间,1500份变异体!
“培养变异体这么快,难怪万象有那么多黑科技。”
“简直是科研外挂啊!”
“唉,要是我毕业后能去万象实验室就好了……”
陈哲聿侃侃而谈,最终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发言。
然后中大的科研团队代表,一位姓奚的教授又上去发言,讲的同样是学术方面的内容。
等奚教授讲完,接着就是林寒作为万象实验室的代表上去了。
林寒这一上去,观众们就纷纷都抬起头,不管是玩手机的,还是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的,亦或者睡觉的,全都将目光移向台上的这个年轻人。
“这就是林寒本人?”
“居然真来咱们学校了……”
一个硕士生扶了下黑框眼镜,眨了眨眼:“我去,大佬看上去比我还年轻!”
“是你长得太着急了吧……”
说起来,林寒还真有几分演讲的天赋。不管在台下紧张与否,一旦上了台,俯视众人,顿时就生出一种天神附体般的自信感。
他微微一笑,开始说道:“刚才在台下的时候,我和陈哲聿教授做过一番生物学上的探讨。”
台下顿时议论起来,纷纷猜测起林寒的生物学学术水平。
林寒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是谈了几句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我大学学的专业不是生物,而是计算机。”
台下响起一阵夹杂着掌声的笑声。
“……众所周知,金融和计算机,是当下平均薪水最高的两个专业,也是出身普通的人最容易实现上升的通道。”
“相比之下,生物学这样的理论科学,就多少带着几分理想主义的清贫了。”
“在许多生物系学生想转到计算机专业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计算机系学生的我,毕业几年后却经营起一家以生物技术见长的公司……这差不多也算是千古罕有了。”
随着林寒侃侃而谈,坐在下面的一众生物学科研工作者,以及学生,都变得有些沉默。
诚如所言,在时下的华夏,相比于工学,理论科学的研究并不是很受重视,甚至一度被称作是“巨坑”。
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基础科学的研究,对于国家乃至全人类的科学事业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石。
只可惜,由于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包括国家在内,都很少有机构原意在这方面做出较大的投入。
第205章 奉献
“我们对理论科学的态度,一如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态度。这两者,都是包括政府在内,也很少有组织原意大把投入的领域。”
“忠于理想,面对现实。如果有人不愿意把青春奉献给学术,我们也不会去指责他拜金,或者内心不够纯净等等。”
某位著名大学的副校长,就一直喜欢以类似“拜金”这样的理由批评年轻人,指责他们不愿意为学术献身。
但正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生活尚且骨感,要为柴米油盐精打细算,埋头学术的理想实在是太过遥远了。
林寒继续说道:“如果有人无私奉献,就势必有人不劳而获。指责别人不奉献,显然是极大的不道德。”
“我们从来不要求任何人奉献自己,因为既然准备发展理论科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变得有利可图。”
台下的一众学生、科研人员,都不由有些感慨,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
“万象实验室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独到的且盈利水平极高的技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基础理论上取得一些进展……而由此带来的利润,大家想必也是有所了解的。”
这个时候,台下有个瘦瘦高高的眼镜男忽然举了下手。
林寒注意到他:“那位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
眼镜男站起来说道:“林总,我想问一下。万象实验室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每年大约投入多少资金?”
此言一出,众人也纷纷露出关切与好奇的神色。
林寒想了下:“你指的是哪个实验室?”
学生愣了:“难道还有其它的万象实验室吗?”
“万象实验室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实验室的一切内容都是保密的……如果你问的是第一实验室,那我只能小小地得罪一下,说一句‘无可奉告’。”
台下众人不由议论纷纷,猜测起第一实验室的种种内幕。
林寒缓缓说道:“第二实验室和第三实验室近期才开始组建,建设总投入为五亿元。”
“按照我们的预定计划,第二实验室将以昔日的科研圣殿贝尔实验室为目标,注重基础性研究,对科研人员待遇优厚,但基本不做限定。”
贝尔实验室!
对于这个曾经的世界科研圣殿,在座众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那里曾被称为科学家的伊甸园,任何优秀的科学家到了贝尔实验室,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一心攀登真理的高峰,而不必为资金或者无理取闹的老板所烦恼。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的科研人员对之无限神往。
如今在华夏,居然也有一家企业原意这般厚待各类科学家,拿出巨资建设一所近乎理想主义的实验室。
“第三实验室则负责接收、转化第二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以工程技术开发为主……这两个新的实验室,包括人员交流,都是较为对外开放的。”
台下顿时热烈起来,提问的眼镜男也连忙问道:“难道说,万象第二、第三实验室都是公开招募的?”
林寒微笑道:“如果没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者,我们拿什么来建设华夏的科研圣殿。”
听到这个消息,许多学生甚至是与会的科研工作者,都有些坐不住了。
“真能去万象实验室搞研究了?”
“只是不知道,这第二、第三实验室和第一实验室相比,水平到底差多少……”
“纵然水平不能和第一实验室相比,那么好的环境,也是千载难逢了。”
眼镜男下意识地扶了下黑色镜框,问道:“林总,如果我想加入万象实验室,该怎么做呢?”
林寒笑着说道:“万象第二、第三实验室的人员招募,已经可以在网上查到相关信息。”
“如果你想加入万象实验室,到时候和面试官说,你就是在中大向我提问的那个同学。”
此言一出,场面顿时骚动起来,甚至一度有几分失控的趋势。
“这小子哪个班的,运气这么好!”
“提了几个问题,这就提前预定了?”
“羡慕……”
“早知道这样,刚才我也起来问一下了。”
“我还要不要转专业……”
……
在此之前,林寒就已经打定主意,准备在这个报告会上趁机给第二、第三实验室打个广告,好借此招一批年轻的研究人员。
毕竟一直以来,万象都是以生物科技闻名。而参加这次会议的,又有大量的生物研究人员,以及中大生物系学生。
中大的生物系好歹也是全国响当当的招牌,稳居前十,生态学更是全国第一。
这里的学生,随便招一个也不至于太差。
刚刚提问的眼镜男,显然不是什么学渣。提前“钦点”一下,权当是鼓励后进了。
毕竟到目前为止,在整个华夏的范围呢,有志埋头做学术研究的人已经不多。
原意在理论科学大把投入甚至有些理想主义的企业,更是少见,事实上除了万象之外,也就基本没有了。
华夏的贝尔实验室,如此宏伟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华夏的理论科学带来了新的希望。
林寒的一番讲话,让在座的所有生物学专家以及学生,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触。
当报告会结束的时候,不出意料地,开始陆续有一些科研工作者和林寒联系,了解万象第二、第三实验室的具体情况。
除了这些科研工作者,卫生厅的魏厅长也笑呵呵地拉着林寒到了会议厅的角落,说道:“林总,你刚才的一番讲话,真是让人感触很深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