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那些发声的人,主要也就是在万象开发区计划中一无所获的少许底层知识分子。
这一小撮人,面对涉及众多的庞大利益相关者团体,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当然,一边享受着万象开发区的各种利好,一边指责林寒、当局的人也并不是没有。
。。。。。。
在劳滕省买车颇为麻烦,方便买到的,基本也就是一些实用型车,好一点的车就得去首都买,再好的就只能去澳大利亚了。
最终,考虑到东帝汶比较糟糕的道路状况,林寒选择花费几千美元,买了一辆大名鼎鼎的国产神车五凌宏光。
开着五凌宏光,林寒和农平高科的几位工作人员,一同来到了劳滕省万象开发区的农业区。
农平高科,是华夏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由多家企业、科研机构,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农平院士共同成立,并以袁院士的名字定名。
同时,它也是入驻东帝汶的华夏企业中,影响力最大的华夏企业之一,长期为东帝汶提供一定的农业技术援助。
下车之后,几个农平高科的工作人员,跟着林寒在农业区行走,时不时地驻足观察。
走在林寒身边的,是农平高科驻东帝汶分公司的一位主管,姓江,看上去三十多岁,额头很宽,鼻梁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江主管,你觉得这块土地怎么样?”林寒边走边问。
江主管扶了一下眼镜,沉吟道:“可以说是质量很差的土地。”
“树木稀疏,植被破坏。。。。。。自然肥力低下,而且存在严重的水土问题,是典型的迁移农业产物。”
迁移农业,又称刀耕火种,是人类最原始的农耕技术,直到现在,依然在许多落后地区流行。
所谓刀耕火种,就是用刀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植被,而后用火焚烧。
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用翻地,同时将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农作物全部依靠土地的自然肥力生长。
这种竭泽而渔的耕作方式,对土壤消耗极大,并且会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水土状况。
刀耕火种式的农业,一般持续不了太长时间就要转移阵地,种一波换一个地方,故被称为迁移农业,或者“游击农业”。。。。。。
东帝汶的农业生产活动,就有很多人采用这种方式,只是随着近些年政府的倡导宣传,以及华夏的帮助,才渐渐有人抛弃传统耕作方式。
尽管如此,长期的刀耕火种,对土地造成的伤害却是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
大面积的劣质耕地,也是东帝汶时至今日,都无法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江主管犹豫了一下,随即说道:“林总,恕我直言,我很不理解你为什么会收购这样一片质量低劣的土地,而且还是用作农业开发。”
林寒随意地笑了笑,问:“江主管,如果要恢复这片土地的话,大概要做哪些事情?”
“恢复?这可是个大工程。”江主管摇了摇头。
“首先要重新覆盖植被,巩固水土,涵养自然肥力。但由于土地质量问题,覆盖植被也是困难重重,不会比修复荒漠容易太多。”
“除此之外,还要补充有机质、土壤微生物。。。。。这些都是水磨功夫,想把这种土地改造成良田,就算不计成本,也至少花费四五年的时间。”
林寒微微点头。这一大片土地,改造成良田万顷,供养东帝汶几个省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即便有高级生物权限,改造成优质耕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江主管看林寒的神色,忍不住问道:“你不会是打算先修复、再耕种吧?”
“那倒不是,边种边修复也就差不多了。”林寒说道。
“万象实验室在土壤修复等领域,也是身经百战了,有很多十分独到且高效的技术。。。。。。如果和你们农平高科合作,我们有把握,在下次播种的时候,这块土地就能满足基本的耕种条件。”
“三年之内,这里就会变成最优质的农田,而且也用不着不计成本地投入。”
第157章 亿万生命
江主管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道:“三年,一边耕作一边修复,还不用高投入?”
林寒说道:“没错,而且这其实只是保守的估计。万象虽然不能和农平高科比,但在国内做的工作,人们还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他接着又说道:“江主管,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展开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打造一个东帝汶的苏杭富庶之地。”
农平高科是隶属于华夏信托集团的子公司,而华夏信托,则是由当年邓公亲自倡导、批准成立的巨头国企,在全世界都拥有莫大的影响力。
此外,农平高科本身也拥有着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经验,杂交水稻种子的销量,更是稳居世界第一。
不管政治、经济还是技术层面,农平高科对林寒而言,都是一个十分合适的合作伙伴。
江主管想了想:“如果我们展开合作,农平高科需要哪些投入?”
“粮食作物的粮种,以及对东帝汶农民的耕作技术培训。”
林寒继续说道:“除了粮食作物,这片农业区还会加入一定比例的咖啡豆种植,产出的咖啡豆将会在加工之后,销往华夏。”
咖啡豆是东帝汶最有名的特产,但由于缺乏加工技术,所以只能作为原料出售,利润微薄。
如果在东帝汶本土进行咖啡豆加工,无疑会极大提升相关的利润,同时还能为当地人民创造就业,可谓一举两得。
“所以,农平高科方面。还需要为农场提供部分关键的咖啡豆加工工艺。。。。。。总的来说,就是土地、设备、经营、管理等都由我方负责,农平高科主要负责一部分技术。”
江主管问:“对于这片农业区,你具体打算怎么做?”
林寒说道:“万象科技、农平高科、劳滕省省政府、东帝汶中央政府、华人商会,将会共同成立一家‘劳滕农业公司’。”
“万象科技占股70%,承担大部分生产运营活动,农平高科提供一部分技术占股15%,东帝汶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占10%,几家大型华人商会,占股5%。。。。。。”
这样一家企业,涉及大量华资,以及东帝汶官方资本,在政治上绝对是力量雄厚,加上充裕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只要能做起来,前途必然十分光明。
江主管稍微考虑了一下,便答应下来:“我现在可以答应你,不过详细的合作内容,还要经过公司的进一步讨论才能决定。”
林寒哈哈一笑:“那是当然。”
。。。。。。
敲定了劳滕农业公司的计划之后,万象开发区中三百平方公里的农业区,便正式成为公司名下的农场。
招募农民以及耕地恢复工作,迅速展开,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劳滕农业开出的工资很高,最起码比绝大多数贫农的收入,要高出很多。这让大量的东帝汶农民尤其是劳滕省农民,趋之若鹜,纷纷赶过来应聘。
不过,劳滕农业的选拔还是比较严格的,首先是刀耕火种毫无技术含量的农民不要,光这一条要求,就刷下去至少一半的应聘者。
经过几轮筛选之后,农民们还要接受农平高科的短期培训,学习华夏的精耕细作,以及简单的算数,还有就是让他们学会写自己的中文名字、德顿语名字,方便日后管理。
短期培训之后,学习能力、性格有问题的农民便被刷掉,剩下的这些基本就算是东帝汶的“农业精英”了。
“农业精英”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播种、施肥,但播种的却不是农作物,而是树木。
三百平方公里的土地,由于长期的刀耕火种,早就光秃秃一片。
树都没几棵,涵养水土自然无从谈起。
按照林寒的设想,将来的劳滕农场,除了生长繁盛的农作物之外,各种树木也必是穿插田间,整整齐齐,一道又一道的亮眼绿色。
劳滕农场内,施肥用的都是澳洲进口的有机肥,覆盖农场全境。
这些有机肥虽然对粮食产量增幅较小,但胜在无污染,且富含有机质,更利于耕地的恢复。
上百万颗树种,整齐地种在既定的位置,将广阔的农场划分为许多个小型的方形农田。
随后的某天中午,阳光明媚之际,林寒独自驾驶着五凌宏光,来到农场的中心位置。
他看着窗外的依然有些荒凉的广阔农场,随即闭上眼睛,一种玄妙的感知便联结了附近的大片圆形场地,半径十公里。。。。。。
这是无比荒凉的一片区域,贫瘠的土壤之中,各种微生物明显偏少,表现得也并不活跃,相比于青林山那样的森林土壤,简直是死气沉沉。
对于植物来说,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各种有机质,为他们提供大量养分,意义非同小可。
那些埋藏在泥土之中的树种,也都沉睡着,也不知是否进入发芽的状态了。
但这些都不重要。
在林寒的意志驱动下,原本死气沉沉的微生物们,迅速亢奋起来,仿佛一层密集的浪潮,从泥土中汹涌喷薄,没多久就冲上了覆盖在土壤上的那一层有机肥中。
从原本贫瘠的土地,一转眼就来到了有机质充沛的有机肥之中。
这些早已饥渴难耐的微生物,很快就陷入狂热地状态,开始疯狂地分解有机质,展开生命的大和谐,分裂繁衍。
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指数级的增长速度,让原本萧条稀疏的微生物群体,在有机肥的供养下,迅速繁衍、成长、壮大。。。。。。
高速的有机质分解,让地表开始微微发热,甚至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水雾。
与此同时,均匀分布在田间的树种,也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它们吸收着营养、水分与热度,迅速发芽,从泥土之中冒出点点的绿,仿佛是分布在夜空中微亮的星,生机盎然。。。。。。
当时间到了下午,天色隐隐有些发暗的时候,原本贫瘠荒凉的土地上,已经多出了亿万的生命。。。。。。
第158章 翻译家阿玛拉
高级生物权限的影响效果,最长可以维持九个月。
在这九个月内,劳滕农场内的树木植被、各种微生物都会以远超常态的速度,欣欣向荣。
随着树木根系在土壤中的延伸交错,以及大量微生物的渗透流转,原本因刀耕火种而变得无比贫瘠的土地,逐渐变得肥沃起来。
这种变化是如此显著,以至于农平高科的工作人员都开始怀疑,自己以前干的工作难不成都是假农业?
无怪乎他们这么想,高级生物权限的效率实在太高。三百多平方公里的贫瘠土地,几乎以直观察觉的速度,全面恢复生机。
照这个进度,别的不说,单这里的地价,涨得恐怕比华夏的房价还快。
别人都是炒房地产,万象炒田地产!简直是开天辟地,完整颠覆了农平高科一些工作人员的三观。
这个时候农平高科才意识到,自己能在劳滕农业占15%的股份,还真是人家的情分。
甚至可以说,包括农平高科、东帝汶中央政府、劳滕省政府等多家机构持有的股份,其实都是万象半卖半送出去的。
资金、技术这些东西,对万象来说都是次要的,人家之所以拉投资,本质上只是通过经济手段,扩大自己在政治层面的影响力而已。
如三星集团,渗透到韩国的各行各业,根系庞大实力雄厚,其市值巅峰,甚至接近全韩公司总市值的三分之一,直接间接地养活了差不多一半的韩国人。
就像那句话说的,韩国人一生必须经历三件事:出生、死亡,以及三星。
三星一旦崩溃,韩国的经济就会崩溃,韩国自然也会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韩国总统,见到三星董事长,有时都得鞠躬示意,向大佬低头。
三星集团的大佬如果犯法,韩国的政府和司法机关,第一反应都是帮忙擦屁股,而不是去审判一番。
因为一旦进行公开审判,韩国的司法尊严与国民利益,二者很可能无法兼得。
这对于审判者来说,无疑是坠痛苦的事情。
当然坠坠痛苦的是,三星的股权结构中,外资占比高达55%,其中大部分都是美国资本。。。。。。
劳滕农业的发展气象,让东帝汶政府与华人力量,开始尝到了一点甜头,纷纷更加大力地支持林寒的行动。
而在劳滕农业公司逐渐步入正规的同时,石油勘探队也终于传来消息:已经在杰科岛勘探出油田。
储量4000万桶,估值6。8亿美元!
然而,林寒还没有啥反应,东帝汶首都的某家纸质媒体就开始兴风作浪,搞出了一系列大新闻,对当局狠狠批评起来。
大意就是说,政府瞎了眼了,出卖传统文化不说,还把油田也一并卖出去云云,言辞犀利,语气咄咄。
本来东帝汶作为名义上的民主国家,名义上还是倡导言论自由的。
一般情况下,媒体似是而非地批判官方机构,只要不指名道姓涉及某些重要人物,官方也不会怎么样处理。
但是这次的情况,却出乎了一些人的意料那家批判政府卖杰科岛的媒体,几乎在一天之内,就被东帝汶全面封杀,甚至连公司的负责人,都被扎堆起诉。
原因无它,这家媒体的打击面太大。
以万象开发区为载体的“杰科岛计划”,牵扯了太多高层的利益蛋糕。即便在东帝汶底层,也有相关的“林寒奖学金”计划。
不说别的,倘若万象丢了杰科岛,那明暗许诺给政府机构、各大政党、华人商会、官方要员的石油公司股份,还有没有了?
当着这个关口出来搞事情,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所以林寒还没有什么动作,那家媒体自己就翻船了,树倒猢狲散。
不过林寒在看过相关报道之后,却对那篇文辞犀利的文章的执笔人,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
这篇文章的署名是那家媒体的主编,但林寒托人稍微一打听,就得到消息说,文章真正的执笔人,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记者,名叫尼古罗阿玛拉。
。。。。。。
东帝汶首都,帝力市郊区。
某出租屋内,刚刚失业的尼古罗阿玛拉,正大口吃着华夏产的康帅傅老坛酸菜,额上冒汗。
半晌,泡面尽去,阿玛拉端起大碗,咕噜咕噜地将泡面汤喝了个精光,末了还意犹未尽地发出一声长叹:“哈”
放下碗,阿玛拉看着桌子上摆着的、他好不容易才搞到手的华夏文学名著《少妇**》,意兴阑珊。
“终于还是要翻译这本书吗,宿命啊。。。。。。”
阿玛拉无奈地摇了摇头,拿过名著仔细地阅读起来,斟词酌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描写。
他出身贫苦,好不容易上到高中毕业,却因家庭缘故,不得不放弃到东帝汶国立大学学习的机会,外出打工,艰难度日。
好在他语言天赋颇高,除了德顿语之外,他还精通中文,对英语和葡萄牙语也略知一二。
为了改善经济状况,阿玛拉殚精竭虑,终于想出一个绝世的好办法翻译华夏的小黄书!
两年前,他就是因为成功翻译了华夏的《少年》系列,而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得以走出乡下,在首都租到房子。
同时也正是因为那次翻译,使他他具有了一定的名气,终于被帝力的一家媒体公司相中,入职担任记者。
由于才华出众,阿玛拉已经多次为主编等人代笔捉刀,在圈内颇有名望。
然而前不久,公司因为对政府当局出售杰科岛展开的批判,已经轰然倒塌。连董事长都被起诉,而且据说有很大可能败诉。
在这种情况下,阿玛拉自然也就只等重操旧业,准备为华夏、东帝汶两国的翻译事业,再做一番贡献。
但有个问题是,翻译这种书真的很麻烦。。。。。。
“啪!”
忽然,脸色潮红的阿玛拉,抬起手狠狠地给了自己一巴掌,咬着牙说道:
“阿玛拉!控制住自己!要记住,你是一个翻译家!”
第159章 洞察力
虽然说翻译这种,涉及生命奥秘的文学著作确实是一件很考验自制力的事情,翻译过程也肯定是像书的内容一样,一波三折,**迭起,根本停不下来。
但阿玛拉十分确信,只要把《少妇**》翻译完成,他就可以凑够钱,在帝力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了。
一般来说,再伟大的文艺作品,都会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持不同意见者往往会发生各种撕逼大战,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唯独对一种文艺,人们的意见从来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色情文艺。
在网上发帖推荐一本书、一本电影,会有人说你推荐的作品不好看。但如果是推荐成人作品,下面的留言永远都是“楼主好人,邮箱xxxxx”。。。。。。
出于人类种群衍化千百万年来的需求,色情市场的庞大远超许多人的想象。据估计,即便是在*交易违法的华夏,*交易的市场规模都可以达到5000亿元。
由此带动的计生用具、场地租赁、化妆品、服装等消费,高达数百亿。
至于网络色情产业,同样也是百亿级的市场规模,比网络文学都要大很多。。。。。。
东帝汶的文化传媒产业,虽然并不发达,但人类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只要把《少妇》翻译出来,绝对可以换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至于这笔收入合不合法,阿玛拉没那个闲心考虑,反正政府也不怎么管。
看了几段之后,他拿起纸笔准备开始翻译。
“开始吧。”
然而就在这时,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阿玛拉,快点开门!”
阿玛拉一愣:“这是。。。。。。主编的声音?”
奇怪,他怎么来了?不是据说也被起诉了吗?
怀着疑惑,阿玛拉还是起身过去开门。
神色看上去有些狼狈,又带着几分激动的主编一把拉住阿玛拉的胳膊:“阿玛拉,你可要救我啊!”
阿玛拉有些摸不着头脑:“我怎么救你?”
主编连忙说道:“刚刚有人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