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环保大师-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求推荐。。。。。。

第88章 长江学者

    回到车上,肖宾忍不住问道:“老板,咱们上哪找权威专家鉴定?”

    “这事交给我就行了。”林寒淡淡说道,“我先送你回去,这几天你和明川把腾源那边的单子搞定了。”

    “没问题。”

    汽车缓缓开动,驶向污水厂的方向,将肖宾送回去之后,林寒则给宋书清打了个电话。

    想要鉴定万象污水厂的“生物处理技术”,自然要找生物领域的专家、权威才行。

    宋书清虽然称不上权威,但毕竟是北大生物系毕业,肯定多少认识一些相关的科研机构以及权威专家,肯定比林寒自己找要方便多了。

    “喂。。。。。。”

    刚要说话,电话那头宋书清便忙说道:“我正在县委开会呢,马上回村子,有事等会再说。。。。。。嘟嘟。。。。。。”

    林寒一怔,随即笑了笑:“看来这小子也要发达了啊。”

    田湖村被评为南水第一村之后,县里给予了不少物质、精神层面的嘉奖,同时还有一些政策上的照顾,整个田湖村顿时有了蓬勃之势。

    至于宋书清本人,这段时间没事就往镇里、县里跑,主要就是发表讲话和接受表扬。

    。。。。。。

    林寒又开着车,来到田湖村。结果刚一下车,他就看到了主干水泥路上的热闹景象。

    只见在全村目前唯一一条的水泥路上,赫然有十几辆小货车停着,车子周围,还围着许多的村民,满脸笑容地议论着。

    “我记得上次还是三辆车,现在就这么多了。。。。。。啧啧啧。”一个中年妇女感叹道。

    “咱们村的酒,听说在城里火得很呐,那些什么经销商啊,一个个都抢破头了!”

    一老农这时笑道:“我前两天把一批高粱卖给了酒厂,酒厂说我这批高粱质量好,你们猜出价多少?”

    “出价多少?”周围人纷纷好奇。

    老农伸出四根手指头:“四块钱一斤!”

    “嘶”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按市场上的价格,一斤高粱米也就在一块五左右,四块钱一斤堪称天价。

    “哎呀,你咋运气这么好。我家的稻米想卖,酒厂都不收。”

    “那是你家种的不行,杜厂长不说了吗,最重要的是质量,粮食好,价格不是问题。”

    “看来以后得种得精细些才行。”

    。。。。。。

    听着众人的议论,林寒自己都有些诧异。

    这才多久,酒厂都发展这么快了?

    进到酒厂之后,就看见杜泉,正在跟几个来取货的经销商谈笑风生。

    一个中年人满脸笑容地问道:“杜厂长,这金樽能不能再多几瓶?价格好说。”

    杜泉连连摇头:“这不是钱的事,实在是产量有限,不能再多了。我们每个月要给清平乐一百瓶,剩下这寥寥几十瓶,才能分给你们。”

    那中年人叹了口气:“你们这厂子,什么时候扩建一下,提高一下产量呐?”

    杜泉笑道:“这事不急,已经在筹划了。”

    “行吧,我这酒都装好了。杜厂长,改日再聊。”

    “好好好。”

    杜泉笑着把经销商送出去,随即一转头就看见林寒,当即跑过来:“林总来了。”

    林寒点点头:“厂子发展得很不错。”

    “现在是供不应求了,每出一批酒,很快就被人取走了,我看这仓库都可以直接拆了。”

    林寒想起来:“对了,我刚刚听说酒厂已经筹划扩建,这是怎么回事?”

    “刚刚有个想法,还没计划好,我打算过段时间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书。”杜泉说道,“不过已经跟村委会那边问过了,土地不是问题。”

    “现在厂子发展很快,收粮的价格比市场价格高得多,村民们已经感受到实惠了。”

    林寒想了想:“扩建计划,你自行筹备即可,到时把大概内容跟我说一下就行了。”

    做了一些安排之后,他就直接去了村委会,坐等宋书清。

    没多久,宋书清就骑着电动车,回到了村子。

    林寒见此,不由玩笑道:“骑宝马车的田湖村一品大员。”

    宋书清咧了咧嘴:“别黑我啦,生物穷三代,考研毁一生。。。。。。”

    林寒先沉默了一会,随即说道:“想发财不?”

    “想啊,不过我毕竟是村支书,以后也打算走仕途,很多发财的事情都不能做。。。。。。李总理之前不是说,升官发财不可兼得。”

    “没事,直接买我的基金就行了。”

    宋书清一愣:“你的基金很厉害?”

    林寒没多做解释:“你还信不过我吗,放心买就行了。你以后绝对会成为,最有钱、最清廉的公务员。”

    宋书清想了一会:“那行,过几天我就去买。”

    “对了,你找我有什么事啊?”

    林寒说道:“我想让你帮我找一个微生物领域的权威专家,给万象的生物技术做一些鉴定工作。”

    “专家。。。。。。你要什么级别的?”

    “嗯,你认识的最厉害的专家,能联系到的。”

    宋书清想了想:“我大三时有幸跟一位教授做过项目,还算熟络,可以帮你联系一下。”

    “什么级别的?”

    宋书清笑了笑:“长江学者,够不够份量?”

    长江学者!

    长江学者,基本可以视作是华夏学术的顶级成就。比长江学者还厉害的,也就两院那1200个左右的泰斗级院士了。

    只不过两院院士更像是一种终身荣誉,一般来说,当选的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一类,平均年龄74岁,享受副部级待遇,放到任何地方都是宝贝。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说一位长江学者贪污50万,结果被许多人当成笑话看。毕竟这种级别的科学家,真要贪污,50万确实是个笑话。

    如果能有一位长江学者级别的北大教授,为万象开具证明材料,这份量绝对是足够的。

    “不知是哪位老教授?”

    长江学者虽然趋于年轻,但也只是相对于院士而言。一般来说,当选长江学者,至少也得有个四五十岁才行。

    “老教授?”宋书清一笑,“这个教授可不老,他是目前最年轻的长江学者以及北大教授之一。”

    “他就是陈哲聿教授。”

第89章 陈教授

    “陈哲聿教授?”

    林寒一怔,觉得有点耳熟。

    这也在所难免,毕竟长江学者级别的科学家,在专业领域之外,也多少会有一些名声。

    宋书清笑着说道:“有点耳熟是不是。。。。。。告诉你吧,咱们高中时生物教科书的编写,就有他的参与。”

    “原来如此。”林寒有些汗颜。

    能参与到中学教科书编写工作的,大多都是一些特级教师,以及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一般还会有中科院的院士,负责整体的把控。

    不得不说,这样一本教科书,凝聚了人类几百年来的科学成果,经由最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提炼编写,是绝对的经典之作,比大多数书籍都更值得反复阅读。

    事实上,很多人一辈子看过的最好的100本书里面,至少有50本都是教科书。

    宋书清接着说道:“陈教授不到20岁就完成了大学学业,36岁的时候,也就是前年,被评为长江学者,是目前最年轻的当选者之一。”

    “他带我做项目的那段时间,让我学会了一个人生道理。”

    “什么道理?”

    宋书清长叹一声:“人和人之间智商的差距,可以比人和狗之间的智商差距还要大。。。。。。”

    根据智商的相关定义,人类的平均智商分数被设置为100分,并以数学上的正态分布表示。

    一般来说,智商分数的标准差设置为15分。智商130分,就是全体人类的前2。3%,智商140分就是前0。4%,150分则是前0。04%。。。。。。

    190分以上的智商,就是全人类的前10亿分之一,以目前的人口来算,这样的妖兽应该只有个位数。

    至于200分以上的智商,为人类的前1000亿分之一。

    70亿人口,1000亿分之一,也就是0。07个人。。。。。。不存在的。

    某些新闻上说的智商200、230甚至300多的,要么是非正规测试,要么就是假智商。

    就像网上的那些免费测试,其实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正规的成人智力测试,一次大要花费几千元,相当昂贵。

    以智商190的超级天才来说,普通人和他们之间的差距是90分。

    而狗的平均智商,如果对应到人的标准,多了不好说,30、40分应该还是有的,虽然这种对应其实不太科学。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种群内部的智商差距,确实要大于人和狗这两个种群之间的智商差距!

    宋书清感慨了一会:“我等会先跟陈教授说一下,然后把他的联系方式给你。”

    “好。”林寒点了点头。

    。。。。。。

    北大,微生物研究所。

    华夏最年轻的长江学者之一,现年38岁的陈哲聿教授,正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份研究报告,仔细端详,一语不发。

    陈教授面相方正,目光明亮,戴着一副银边眼镜,穿着简单,却又十分整洁得体。

    在他身旁,则坐着一个青年,神色有些紧张。

    过了一会,陈哲聿面无表情地拿起一旁的笔,一边迅速翻动手中的报告,一边在上面圈圈画画,下笔如飞。

    “这上面有几个错误,都给你标出来了,你回去改一下吧。”说着,他就把报告递了过去。

    青年连忙接过报告:“我今晚就改一下。”

    陈哲聿转头说道:“这个先不急。。。。。。新型沃尔巴克氏菌的培育,现在进行得怎么样了?”

    “进程有些慢,目前培育出来的几种,效果都不太理想。”

    闻言,陈哲聿不由一阵沉默,正思考之际,他的电话突然响起来。

    “是陈老师吗?”

    电话那头,正是宋书清的声音。

    “是书清啊,找我有什么事吗?”

    宋书清笑着道:“我这边有个朋友,想找一位微生物领域的专家,帮忙出个鉴定材料,就来找陈老师您问问。”

    陈哲聿问:“鉴定什么?”

    “一项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

    陈哲聿一怔:“你说的,该不会是万象实验室的那个吧?”

    “您怎么知道?”宋书清大愕。

    “你不是在云州市的南水县吗,近来云州那边最有名的,也就是万象公司了。”陈哲聿如常说道,“我对这方面新闻,是有过一些关注的。”

    宋书清有点汗颜,却是不记得什么时候说过自己在南水县:“。。。。。。陈老师记性真好。没错,就是万象污水厂的微生物处理技术。万象的老板是我朋友,就让我帮忙找您问问。”

    “你在那边,对万象,尤其是那个万象实验室,了解多少?他们的科研工作做得怎么样?”

    “这个我也搞不清楚,不过万象确实有一些独到的技术。”

    陈哲聿思考了一会,随即说道:“你让他直接和我联系吧,我对万象实验室也很感兴趣。”

    挂了电话之后,他便起身对一旁的青年说道:“跟我去一趟实验室,看看那几种沃尔巴克氏菌。”

    。。。。。。

    齐德龙与张东强一去不复返,而且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连电话都打不通,这让刘安感到有些焦虑。

    难不成被抓了?

    按照万象污水厂松懈的保密措施,应该不至于啊。

    就算保密措施有所加强,齐德龙二人起码也会事先发觉,多少跟他说一声。

    不一会,王秘书从门外进来,刘安连忙说道:“事情查得怎么样了,该不会是那俩人带两万块跑了吧?”

    王秘书说道:“我到他们村子查了一下,似乎没有什么异常,他们老婆孩子都在村里,区区两万块,应该不至于跑路。”

    “那怎么杳无音讯?”

    王秘书犹豫了一下:“估计可能是花天酒地去了吧,这俩人的性格我多少知道一些。那两万块钱,最多也就拿出一万来买相机。”

    刘安眉头紧锁,久久不语。

    半晌,他叹了口气:“你先忙去吧,有消息跟我说一下。”

    “好的。”

    待王秘书离开之后,刘安有些怔怔地看着眼前电脑屏幕上的新闻:

    近期云钢工业的股价势头良好,连续加速上涨。。。。。。

    _____

    ps:

    求推荐。

第90章 鉴定报告

    得到陈哲聿的电话之后,林寒很快就和他取得了联系。

    “是陈哲聿教授吗?”

    陈哲聿吐字十分清楚,倒有点像是播音员一般:“是的,我想你应该就是万象污水厂的负责人吧,事情的大概,书清已经跟我说过了。”

    林寒说道:“那您的意见是?”

    “你需要什么样的材料?”陈哲聿先没有明说。

    “具有法律效力,并可以说明技术的先进性以及重大价值的。”

    “你们难道是要打官司?”

    林寒没有掩饰:“有人受指使来我厂窃取机密,现在已经移交给公安机关处理,人证物证俱在,但还需要一份处理技术的证明材料。”

    陈哲聿闻言,似乎考虑了一会:“我对万象实验室的一些技术十分好奇,尤其是这个微生物处理技术,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其利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我也未能看出什么门道。”

    作为华夏最优秀的一类科学家,以他的知识水平以及眼界,绝对不是旁人可以随便忽悠的。

    林寒对微生物的了解,不过停留在高中水平,当然知道言多必失,当即便说:“具体的内容,我不方便与您透露,而且我本人对此也是一知半解。但有一点可以告诉您,我们实验室目前掌握一些特别的技术,可以极大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状态。”

    陈哲聿连忙问道:“影响强度如何?”

    林寒有点虚:“嗯。。。。。。可以大幅度提升微生物的代谢速率,以及繁殖速率。”

    “什么!”陈哲聿有些震惊,半晌说不出话来。

    “陈教授?”

    陈哲聿这才反应过来,犹豫了一下:“如果万象实验室真拥有这样的技术,我这倒有个不情之请。”

    “您说。”

    “前不久,我去中大进行交流的时候,接受了一个委托,为中大以及东广省卫生局培育一批新型沃尔巴克氏菌。”陈哲聿缓缓说道。

    “按照我们的初步计划,培育出新型的沃尔巴克氏菌之后,通过感染蚊子,来阻止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内的繁殖,进而遏制登革热在人群中的传染。。。。。。”

    登革热是一种主要流行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传染性疾病,像华夏的东广省、湖建省、香港,都是易流行的地区。

    前几年,东广省就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累计传染数万人,并造成了少量的死亡,危害颇大。

    “不过就目前来说,沃尔巴克氏菌的培育进展较为缓慢,还没有培育出理想的菌株。”

    闻言,林寒想了想:“陈教授的意思,是希望万象协助培育沃尔巴克氏菌?”

    “不错,万象既然可以大幅度提升微生物的繁殖速率,应该可以有效加快菌株的培育。”

    “具体计划是什么?”

    陈哲聿思考了一会:“到时候,我们研究所会将已经培育出的菌株,交给万象一部分。只要万象能够交给我们大量的变异体,后续的筛选工作,由我们来做就行。”

    基因突变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之中,人体大约由50万亿细胞组成,在这50万亿的细胞之中,每天都会有几千个发生基因突变。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几千个基因突变的细胞,都会被人体自行处理,无关大碍。

    但有的时候,这些突变的细胞会引发极为严重的疾病比如癌症,或者对生物体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德国一个小男孩,因为肌肉方面的基因突变,而获得了远超同龄人的力量。。。。。。

    当然,突变是随机的,不论是获得癌症还是获得益处,都是小概率事件。

    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变异的细胞在被处理的过程中,与一部分正常细胞同归于尽,对生物体造成微小的损耗。

    这种损耗的积累,则正是所有大型生物衰老的原因之一。

    这种日积月累的基因突变,对大型生物而言,多半不是什么好事。但对于一共只有一个细胞的微生物如细菌而言,可就不一定了。

    一个细菌,很可能因为一次突变而直接死亡,也很可能因为一次突变而获得“超能力”,成为细菌中的战斗机,各种“超级细菌”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绝大多数超级细菌虽然十分顽强,百药不侵,但其实没什么突出的致病能力。

    既有强大的致病能力,又很难杀死的超级细菌,目前还没有出现。新闻报道的那些超级细菌,虽然不应该忽视,但也不值得恐慌。

    而寻常发生突变的各种细菌、微生物,经由人工进行不断的筛选,最终则会产生各种神奇的存在,为人类所利用。

    林寒能够提高微生物的繁殖速率,就可以让这个进程大大加快。

    至于诱发变异,这个太简单了。最简单的办法,晒太阳收点紫外线就行。高效点的,几万块钱买个x光机绰绰有余。

    比较复杂的筛选工作,反正由北大方面处理,林寒不用太多考虑。

    所以他当即就答应下来:“这个没问题,您送过来一份菌株,万象肯定交回去100份。”

    闻言,陈哲聿也不禁有点激动:“那真是太好了。”

    林寒笑了笑:“举手之劳。。。。。。不过,我厂的鉴定材料,您打算怎么做?”

    陈哲聿沉默了一会,随即说道:“这样吧,万象向我提供一份污水处理的数据,只要是真实的数据,我就可以为你们出具一定的证明。”

    “并且,我还会让我的几个朋友,一同在鉴定报告上签字。”

    陈哲聿的朋友,那肯定也是微生物领域的大牛,搞不好是又几个长江学者。这鉴定报告,绝对是分量十足。

    至于交出一份真实的污水处理数据,这当然是无关痛痒的事情。

    “那就麻烦您了,我今天就把数据发过去。”

    “好好。”

    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