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将-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说的切。”赵泽说道,“习惯使然。”

    宋宇仁不明所以,但冥冥之中,宋宇仁似乎已经有了些头绪:“大伴的意思是,无论是浙党还是秦党,他们的争论是数百年来党争的习惯使然?”

    赵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宋宇仁的这句话为好,宋宇仁这句话说的也没错。任何事情都有惯性,绵延数百年上千年的党争当然不能例外。

    “朕明白了!”赵泽还没有想好怎么回答宋宇仁问题比较合适,宋宇仁一拍大腿,一副焕然大悟状,“无论是秦党说的话还是浙党说的话,都是子虚乌有,不能尽信之。朕不能受他们的干扰左右!”

    在这一刻,宋宇仁有如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在这一刻,宋宇仁有了主意。

    “来人!”宋宇仁唤来了再宫殿外守候的贴身侍卫。

    宋宇仁话音刚刚落下,从宫殿外走进了一个年轻的侍卫听候宋宇仁的差遣。

    “侍卫队听令,随朕出城迎接秦军入城。”宋宇仁做出他的决定。

    宋宇仁最终还是决定让秦军进入京师城。虽说宋宇仁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就以目前京师城的情况来看,宋宇仁还离不开彭朝栋,离不开秦军。

    其他的先不论,单单说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的人选,宋宇仁再也找不出比彭朝栋更合适的第二个人。

    再者凭借宋宇仁对彭朝栋的了解,宋宇仁也不认为彭朝栋会冒天下之大不讳。铤而走险,走上谋反作乱的道路。

    ————————

    此时此刻,在京师城的另一处。帝国的首辅徐鸿谦的府上。

    作为帝国的首辅,位极人臣南都徐鸿谦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般的存在。徐鸿谦的府邸就算是放在平时也很热闹。

    想要结交讨好徐鸿谦的人不计其数,徐鸿谦首辅府邸的门槛几乎都要被踏平并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而是确确实实徐鸿谦府邸的门槛经常被踏平,换上之后很快又被踏平:登门造访的人实在是太多离开。

    然而,在这个时候,徐鸿谦的府邸未免也热闹的太过分了一些。大部分的秦党官员都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徐鸿谦的府上。

    若是放在平时,徐鸿谦一定会大发雷霆,然后将这些人全部都赶回去。虽说党争已经是铁板钉钉的存在,但是结党毕竟是不光彩的事情。没有人会愿意向外宣张自己结党。

    徐鸿谦也不例外,虽然几乎整个帝国的人都知道徐鸿谦结党,但是徐鸿谦总会在人前表现的特别低调。

    京师城的耳目众多,秦党官员齐聚秦党党魁府邸的事情一旦传到宋宇仁耳朵里,徐鸿谦也解释不清楚。

    不过这一次,徐鸿谦很例外的将所有登门造访的秦党官员全部请进了府内。

    这些天秦党的官员除了关注辽军的动向意外,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是彭朝栋和秦军了。几乎所有秦党官员的焦点都落在了彭朝栋和秦军身上。

    “国梁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皇上的事情!”户部尚书苏恪坚信彭朝栋的为人,不相信彭朝栋会有谋逆之举。

    今天在朝堂上和浙党的一番争论,苏恪的言辞最为激烈,字字和浙党争锋相对。

    在做的所有人也不愿意也不希望彭朝栋谋反,彭朝栋要是真的谋反,在座的人都要跟着完蛋。人总是自私的,秦党这些年来在朝中的主导地位带给了他们很多的便利。他们愿意从秦党中受利,但是没有人会愿意跟着秦党一块完蛋。

    彭朝栋这些天的异常举动让秦党的官员全部都乱了套,秦党的官员像无头的苍蝇一样没有头绪。他们齐聚在徐鸿谦的府邸一是希望从徐鸿谦那里得到一些消息,免得没有任何头绪可循。二是为了从商讨对策。(。)

第二百七十九章:暗流(五)() 
第二百七十九章:暗流(五)

    宋宇仁出现了对彭朝栋不信任的心理,这让秦党的官员惶惶不安。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秦党官员深知宋宇仁对彭朝栋的不信任意味着什么。

    “首辅大人,您是大赵的首辅,大伙都听您的。”一个秦党的官员对一直沉默不语的徐鸿谦说道。

    徐鸿谦是秦党的党魁,秦党的掌舵者。这里的秦党官员等待着徐鸿谦拿主意。

    徐鸿谦阴沉着脸,冷声道:“什么叫都听我的,既然知道我是大赵的首辅,那你们也自然知道大赵只有一个能够做主的人,那就是皇上!”

    “大伙这也是担心不是。”徐鸿谦的儿子徐蓝岩见徐鸿谦发怒,上前说道。

    “担心?”徐鸿谦冷笑道,“有什么可担心的?”

    “还不是担心彭朝栋会谋反?”徐蓝岩口不择言。

    谋反二字深深刺激到了徐鸿谦,徐鸿谦勃然大怒,一个耳光甩向徐蓝岩。

    “畜牲!彭朝栋的名字是你能够叫的吗?”徐鸿谦训斥道,“彭朝栋和你爹是一个辈分,你直呼彭朝栋的名字,将你爹置于何地!”

    徐鸿谦感到很心寒,现在彭朝栋谋反的罪名还没做坐实。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还只是人们的揣测,别人怀疑彭朝栋有谋反之心也就罢了,可怕的是秦党内部的人也怀疑彭朝栋有谋反之心。

    这种想法不仅是他儿子徐蓝岩有,徐鸿谦可以肯定,秦党的大部分官员也是这么想的。

    宋宇仁信任秦党,秦党能够在于宋宇仁一朝屹立不倒,彭朝栋对秦党的功劳很大。彭朝栋御敌外侮,也奠定了秦党在中枢的地位。

    如果说徐鸿谦在中枢苦苦支撑着秦党,那么在边疆地区,就是彭朝栋支撑起了秦党。

    秦地出身的官员也因此受惠。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但我只想告诉你们,能给大赵遮风挡雨的人不多,国梁就是其中的一个!”徐鸿谦语气铮铮,对于一个派系而言。最可怕的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有多么的强大,而是派系内部出现危机。

    秦党官员今天齐聚徐鸿谦府上证明了秦党内部出现了这个危机。这个危机的来源便是秦党中人也对彭朝栋的不信任。

    现在徐鸿谦要做的就是安定住秦党内部的人心,稳住秦党。秦党一旦发生变故,作为秦党党魁的徐鸿谦将首当其冲,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因此木下的每一步棋,徐鸿谦都要走的慎之又慎。

    首辅的位置做的越久,徐鸿谦的屁股就越舍不得离开这个位置。

    他的身后还有一个人在等着,他的老对手吕宗成。作为浙党党魁吕宗成一旦上台,则意味着浙党将取代秦党的位置成为中枢的主导派系。

    浙党一旦成为了主导派系,秦党将面临灭顶之灾。党争无情,一山不容二虎,一个朝廷也只能容得下一个党派占据强势地位。

    任何人都可以不信任彭朝栋,包括宋宇仁也可以不信彭朝栋。唯独他徐鸿谦不能不信任彭朝栋。他们两个同为秦党的核心人物,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他们几十年的交情。徐鸿谦坚信自己的想法没有错。就算他看错了秦党官员,唯独一个人他不会看错,那就是彭朝栋。徐鸿谦,愿意相信彭朝栋。

    ________

    京师城外,经过连日压抑的沉闷阴天。天终于在今天放晴,久违的太阳将身上金灿灿的阳光洒向大地。天地之间一派暖冬的景象。

    十万秦军将士齐聚在京师城城门之外的景象异常壮观。从京师城的城墙上向下望去,到处都是红压压的人群。

    十万秦军在城下苦等已久,但是京师城的城门紧闭,迟迟没有打开。很多不耐放的秦军将士在城门下骂骂咧咧的催促的城上看守城门的禁军打开城门,但是禁军们却迟迟没有反应,罔若未闻。

    禁军没有理会城下的秦军,秦军更加急了。不远处就是辽军的军营。虽说现在辽军没有要攻打他们的意思,但是暴露在辽军的兵锋之下,很缺乏安全感。没有人愿意如履薄冰,战战赫赫地站在薄薄的冰面上。

    “京师城的城门迟迟没有打开,也没有人出来通个话。会不会城内出了什么变故?”彭禹乾隐隐有种不安的预感。

    勤王要进入京师城对京师城的军民而言是好事,京师城的军民没有理由将秦军拒之门外。除非中枢对秦军生疑,彭禹乾突然生出了这么一个念头:会不会是秦军在抵挡京师城之后没有立刻进京师城,而在城外和辽军都按兵不动让中枢起了疑心?

    想到这里彭禹乾的脊背不禁腾起了一阵寒意。这些天辽军一直很守信用,主动和彭朝栋和谈,和谈的诚意十足。

    按理来说现在是辽军兵临大赵国的都城:京师城下。辽军占据着主动权,要签订城下之盟的话,主动提出签订城下之盟的应该是赵国方面而不是辽国。

    辽国高层苦心孤诣将彭朝栋请到辽军的大营难道是处于离间赵国君臣关系,致使赵国君臣心生嫌隙?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父亲还曾进入过辽营和辽国的高层进行过谈判。这个消息要是让皇上知道了,皇上又会作何感想?

    彭禹乾越想越觉得可怕,不敢再继续想下去。如果他的猜测是真的话,彭朝栋从一开始就着了辽国高层的套,钻进了辽国高层精心为彭朝栋布下的局。曼舒人可真是阴毒啊!

    “不会有什么变故。”彭朝栋说道,“京师城需要我们皇上需要我们,眼下除了秦军之外,偌大一个大赵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支能和辽军相抗衡的军队了。”

    说到和能和辽军相抗衡的军队,彭朝栋想起一个人,辽军曾屡屡败于此人之手。这个人就好像天生是辽军的克星一般屡屡给辽军造成打击。

    这个人是和辽军有一战之力,只是他现在的力量还太过弱小,不足以和庞大的辽军抗衡。假使给他十年的时间,或许他也能练出一支像秦军一样的强军吧。

    彭朝栋如是想道,这个人就是贺腾骁,不知道贺腾骁现在是还在辽东还是在哪里。(。)

第二百八十章:暗流(六)() 
第二百八十章:暗流(六)

    宋宇仁在亲卫们的簇拥下,宋宇仁来到了京师城的城门。

    以往宋宇仁出宫都很低调,经常微服私访。然而这一次,宋宇仁却是高调的身着只有在仪式和典礼上才穿的龙袍,不顾百官的劝阻高调的走出深宫。

    宋宇仁要向全京师城的百姓表明他坚守住京师城的决心。只要京师城的军民上下同心,加之京师城固有的深厚城墙,京师城将成为一座不可攻克的坚固堡垒。纵然是辽国有百万大军有能耐我何?

    宋宇仁走过京师城的长街,他是土生土长的京师城人。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这座城池长大。

    虽说宋宇仁在京师城长大,而宋宇仁也即将不惑。算起来在京师城生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宋宇仁还是第一次这么招摇地走在大街上。

    这一天京师城万人空巷,道路两旁挤满了京师城的百姓。有机会能够得见天子的机会不会多。这么好的机会,一向喜好热闹和夸夸其谈的京师城百姓自然不会放过。

    皇帝不是谁都有幸得见的,见皇帝一面足以成为祖孙三代人一辈子的谈资。这个时代,皇权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有这一层神秘的面纱,带有神秘色彩。

    在万众瞩目之下,宋宇仁骑着骏马,跨过长街,身旁是他的侍卫。这些侍卫负责保护他的安全。

    宋宇仁所过之处,京师城的百姓纷纷跪下,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三呼万岁之声震耳欲聋,似乎能够将城内的建筑物震塌。

    宋宇仁骑在马上看不见京师城百姓——他的子民的面孔,能够看得到的,只有他们的脊背。宋宇仁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同时也有一种孤独寂寥的落寞。

    或许这就是作为一个君王的滋味吧。

    在万民如海潮般的三呼万岁之声中,宋宇仁走过了京师城的长街,终于走到了城门下。

    京师城的城门被堵的严严实实的为了加强城门的防护力,城门已经不仅仅是一道城门,在木质包铁的城门之后,塞满了堵城石头。以免在城门被辽军突破之后,辽军直接进入瓮城。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守卫城门的禁军没有想到宋宇仁会亲自到城门,急忙跪下叩头三呼万岁。三呼万岁之声,宋宇仁听过的太多太多,几乎每天都会听到这些字眼,这些字眼听的他耳朵都快长出茧子来了。

    宋宇仁摆摆手,示意禁军们起身,道了句:“将士们辛苦了。”

    这声将士们辛苦了颇有些后市首长的:同志们辛苦了的意味。

    平心而论,虽然国事糜烂的一塌糊涂,不过宋宇仁这个皇帝当的却并不糟糕。禁军们怔住了,武人一贯遭受歧视,如今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高高在上的大赵皇帝居然向他们说出辛苦之语时。除了有些难以置信之外,还有些许的感动。

    禁军们哽咽,不知所措。武人们的世界向来简单,直来直去,少有花花肠子。

    “挪开堵城石,朕要亲自迎接秦军,迎接京师城的救星入城。”宋宇仁下了命令,说出了他此行的目的。

    宋宇仁的命令一下,禁军们在禁军千户的带引之下搬开了笨重的堵城石头。很快,木质包铜铁的城门很快显露了出来。

    城门之外的秦军也听见了三呼万岁之声。在听到三呼万岁声之后吵嚷的秦军很快安静了下来。秦军难以置信,皇上居然会亲临城门。想到这里秦军将士方才心中的愤懑之气在此刻顿消。

    “皇上?皇上来了?”最为欣喜的还是彭朝栋,皇上亲自到城门来迎接他和他的秦军,这是何等的殊荣啊。从古至今,能拥有这份殊荣的人又有几人?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彭朝栋现在最直接的感慨。皇上还是信任他的,宋宇仁对他信任依旧!

    等到全部的堵城是被搬运挪开之后,堵城是之后隐藏着的城门全部裸露了出来。

    宋宇仁指了指城门,道;“打开。”

    京师城的城门很高很大,当然也很厚很重,仅仅只靠几个人的的力量难以打开这么重的城门。

    三十来个负责守卫这座城门的京师城禁军上前一齐推开了这道关闭了好几天的城门。

    城门在推移之下像一道幕布一般徐徐展开。城门打开之后,就像幕布展开之后舞台上所有的一切呈现在观众眼前一样,城门之外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展现在他们眼前。

    秦军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列好了整整齐齐的队伍,似乎是在等待他们君王的检阅。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绝于耳的三呼万岁之声再度响起。

    这一次的三呼万岁之声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震撼天地。这是十万秦军男儿一起吼出来的声音。

    在城外不远处的辽军军营,肯定也能够将这阵声音听的清清楚楚吧。

    彭朝栋带着十万秦军跪宋宇仁跟前。

    宋宇仁欣慰的点点头,这一刻他也相信,彭朝栋绝不会谋反。

    “辽东总督彭朝栋,奉诏勤王,十万镇军已抵达京师城!还请皇上过目!”彭朝栋跪在最前面,双手捧起勤王诏书,作为秦军主帅的他距离宋宇仁最近,也只有他才有资格距离宋宇仁这么近。

    秦军是因为是由三秦子弟组成的军队,士卒的籍贯基本上是以巩昌府首的几个府县。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但在编制上秦军还是属于镇军的范畴,在这一点有别于辽东四大世家的私兵。

    秦军最初只是民间的叫法,只是后来这种叫法逐渐传开。秦军的称呼也就广为人知,秦军之名也越传越响亮。

    “很好!”宋宇仁骑在骏马之上,颇有几分英主之气,“将士们不远千里远道而来勤王,朕甚欣慰!”

    宋宇仁简单地说了一句激励秦军将士士气的话后走到彭朝栋身边,慢慢扶起了彭朝栋:“朝栋,朝栋,卿真乃我大赵之栋梁,国之干城也!”

    宋宇仁夸赞彭朝栋道。

    彭朝栋很是惶恐,微微抬起头看向宋宇仁。(。)

第二百八十一章:暗流(七)() 
第二百八十一章:暗流(七)

    “臣有罪!”这是彭朝栋抬起头,看向宋宇仁后说出的第一句话。

    辽军破边入关,身为辽东的他责任在所难免,宋宇仁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彭朝栋反而感到很愧疚。

    毕竟宋宇仁一直以来对彭朝栋十分信任,本朝的历代的封疆大吏中,彭朝栋是除了商传仁之外,皇帝对他如此信任的一个封疆大吏。

    “罪不全在卿。”宋宇仁没有说彭朝栋没罪,这个时候宋宇仁要是说彭朝栋没罪的话,难免有在为彭朝栋开脱的成分掺杂其间,彭朝栋是辽东总督,其主要职责就是防范对付辽军。辽军破边入关,彭朝栋要是没有罪过,那实在是冠冕堂皇,让人难以相信。宋宇仁不说彭朝栋没罪,承认了彭朝栋有罪。但在承认彭朝栋有罪的同时又说明了罪责不全在彭朝栋。

    彭朝栋和他的秦军进入了京师城,受到了京师城百姓的夹道欢迎。他们的救星终于来了。虽说在此前有诸多的疑虑,但在秦军进入京师城之后,他们还是觉得秦军是他们的救星。

    ————————

    京师城外的辽军大营。

    曼舒族的王帐之中,辽国的高层齐聚王帐之内,这里是王帐,也是辽军的最高指挥所。

    今天辽军得到了两个坏消息,一个消息毫无疑问,来自京师城。南赵皇帝好像没有怀疑彭朝栋,甚至亲自出城门迎接彭朝栋和他的秦军入城。看起来,南赵皇帝宋宇仁对彭朝栋的信任依旧。并没有像辽军所预料的那般,对彭朝栋起疑。

    辽国高层很不甘心,难道他们这些天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

    还有一个消息则来自津门卫方向。阿奇勒分兵出去的辽军在一个叫做杨村的不知名村寨受挫。大败而归,如果不是伽木南在关键时候夺取这支军队的指挥权,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将辽军带回及时带回,辽军将萌受更大的损失。

    现在,阿奇勒分出去的辽军部队虽说阵亡人数偏大,但是这支分出去的军队主力尚存。伤亡大一些辽国的高层也是能够接受的。

    派遣出去的军队主力尚存,只是这支派遣出去的军队的主帅,精神似乎受了很大的刺激。阿奇勒因为攻打杨村村寨精神陷入了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