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说道:“兄弟们来一趟皇宫也抢点儿东西出去。他们几个胡乱的在地上捡了些其他人掉落的东西揣在怀中和王承恩一起向着宫外跑去。
在路上王承恩还受到了李自成士兵的嘲笑:”兄弟,这皇宫里美貌的宫女多的是,你抢这么一个干瘪的小孩子干什么,要养大了还得费粮食。“王承恩紧张的不敢说话。
道是那个保安军战士不赚事大的用陕西话说道:”这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兄弟你还不快跑,一会儿闯王来了看到你私藏东西要军法从事了。“那些李自成的士兵一听有道理,立即拔腿跑掉了。
王承恩他们跟在乱兵后边一路狂奔也逃出了宫门,他们刚一出来就看到一大队的人马开了过来,在宫门口设立了岗哨将无关的人员都驱赶走了。原来是李自成过来了。
王承恩他们不敢在门口多作停留,带着坤兴公主进了旁边的小巷,在附近的民房中找了件平民的衣服让公主穿上,然后乘着城内一片混乱之时带着公主逃出了北京城。
”去哪里比较安全。“王承恩这时更在意坤兴公主的安全。可想到这里离山东有好几百里地,与辽东又隔着茫茫大海,王承恩还是有些担心。
”咱们从这里取道天津,有船只接应。“保安军战士说道。对于他们的退路张楚早有安排。
王承恩一行人小心的逃避着路上李自成的士兵,不敢稍作停歇,终于到达了天津,看到天津卫所已挂上了保安军的旗号,所有的战士都在严阵以待,虽然与李自成有口头上互不侵犯的协定,可这也不能保证李自成不翻脸。
王承恩他们从天津上船,一路漂泊来到了东江。
张楚听说了王承恩回来无比高兴,这说明历史是可以改变的,可当王承恩说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时,张楚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这老天还真顽固。“
王承恩不明白张楚说的是什么意思,接着向张楚介绍坤兴公主。
坤兴公主这时已洗去了脸上的泪水和尘土,衣服和头发都收拾的干干净净。虽然年纪小模样还是十分俊俏的。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啊,张楚忍不住多看了两眼。然后向王承恩问道:”这是小公主吗?“
”皇后曾生过一位公主不过夭折了,这位是现在年龄最大的公主。“王承恩不知张楚为什么这样问。
”年龄最大的公主。“张楚的头脑不由一闪,他刚刚被什么坤兴公主的名号迷惑了,没错就是这位公主,在大明称为坤兴公主,后来被满清叫做了长平公主,他应该在城破之时被崇祯皇帝砍断了手臂,成为了后来著名的独臂神尼。
”师太您好,见到您真高兴。“张楚奋兴的跑过去,拉起坤兴公主的手看着。他很高兴这可爱的小女孩没有受到他父亲的伤害。
坤兴公主朱媺娖被张楚疯癫的举动吓了一跳,认准了这个人精神有问题,挣脱了张楚的手躲到了王承恩的身后,用恐惧的眼神看着张楚。
”师太,不,不,公主不要害怕,到了这里就安全了。“张楚赶紧安慰道。
张楚让人将公主带下去安顿,又向王承恩了解了一下京师的情况。
当听到太子朱慈烺和其他的几位皇子都下落不明时不免有些遗憾,要是能将太子或者哪位皇子弄到东江,对以后的局势就大有好处了。(。)
第四百八十章 追脏()
随着崇祯皇帝上吊死亡,朱明王朝也正式的画上了句号。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包括太子朱慈烺在内都不知所踪,大家推测很有可能他们都死在了乱军之中,这一切没有人亲见,所以没有确切的证据。
李自成这时没有时间去想这些问题,他进入紫禁城找到崇祯皇帝的尸体,抓来一些宫女太监辨认之后,确定崇祯确已身心,这才放下心来。命人找了口破棺材收殓了崇祯皇帝的尸体,并将棺材放在东化门外示众,向全天下宣告朱家皇帝已经死亡。然后李自成就住进了紫禁城,享受当皇帝的感觉去了。
以李自成的想法大明的皇帝已被他逼死了,他以几十万军队占领了北京城,这改朝换代是铁定了的事。
存在这种想法的不仅是李自成,原先大明朝的大臣们这时都在积极活动,希望能够在新的朝廷中继续过以前作威作福的日子,每天在紫禁城城外求见李自成,准备向李自成表示效忠,向李自成要官的前大明官员排成了长队,完全没有了当初在朝堂之上连皇帝的旨意都敢反驳的慷慨激昂之气。
不过李自成的人对这些明朝官员却没有什么好感。李自成在进京前以为皇帝富有四海,紫禁城内一定是堆满了金山银山,所以早就向将士们许诺,一旦攻下北京就大赏三军。可当他进了皇宫,努力的搜寻半天在崇祯皇帝的内库中却只找到了十几万两黄金和十几万两白银。这崇祯皇帝确实是没钱了,而不是要钱不要命的不愿拿钱出来。
大失所望的李自成为了安抚将士们,命令在大将刘宗敏的带领下对朝中大臣和权贵进行“追脏”,要求大臣们依照官阶的不同献出银子。以大臣们对银子的执着是断不会痛痛快快的拿银子出来的,他们忘了刘宗敏不是崇祯皇帝,刘宗敏对收上来的银子的数目不满意,于是开始严刑拷打,逐人索要,对不拿出银子的是带枷示众还是立即处死全在刘宗敏的一念之间。刘宗敏还在大街之上立了十几根剐人桩,对不肯拿钱的官僚权贵绑在那里活剐,日日不断。刘宗敏的功夫没有白费,动用大刑之后没几天的功夫刘宗敏就从京城搜刮出白银七千多万两。当年崇祯皇帝号召大臣捐款只收上十几万两白银,如果看到今日这成堆的银子不知做何感想。
既然刘宗敏做出了榜样,李自成手下的士兵当然是有样学样,大的官绅他们插不上手,自然将目标对准了一些小的富户和普通百姓,穷苦的百姓没有银钱家中怎么也有妇女。李自成的队伍本来都是由流民组成,他们参加义军的目的就是要到各处去抢劫米粮,开始还迫于军纪有所收敛,可当官的带头动手之后整个形势就失去了控制,还留在京城中的百姓只能自求多福了。
在京中享受多日之后李自成才想起现在还不是天下太平的时候,在京城之外还有大量的明军没有消灭,特别是在山海关一带还有吴襄带领的大明最精锐的关宁铁骑。
于是李自成命人给吴襄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大明皇帝死了,大明王朝完了,让吴襄到北京来投降。吴襄正在犹豫不决间他的儿子吴三桂过来向他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吴三桂急匆匆的跑进来,喘息未定就对吴襄说道:“父亲,营外来了几个自称是宫中太监的人说是要见您,我过去察看,那几个太监说是护送太子殿下逃难到此。”
吴襄听了也是吃了一惊,忙说道:“这事还有其他人知道吗?”
“他们对外只说求见,我再三逼问,知道我的身份后才对我一个人说的,我已命人将他们安置在营帐之中,派人严加看管,不允许人接近。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个消息。”吴三桂办事还是很谨慎的。
“能确认是太子吗?”吴襄想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我没有见过太子,这个还真不敢确定。”吴三桂没见过太子对这事还真没有根。
“加派人手严加守护,没有我的命令不许任何人接触他们。不过也别亏待他们,给他们准备吃食安排休息。我暂时不见他们。”吴襄有他自己的想法,现在李自成要他投降,以他手中的兵力如果再加上太子的话没准会谈出个好价钱来。
“你去寻找宫中见过太子的太监,将他们带到营中备用。”吴襄还是准备有必要的时候确认一下这个太子的真假。
吴襄派人给李自成写了回信,信写的很委婉,没有提投降之事反而向李自成询问现今天下形势。
李自成接信后明白吴襄这是要个明确的说法,吴襄如果投降李自成会怎样对待他。
这时的李自成由于一连串的胜利已极度膨胀,有了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让你投降是给你面子,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于是李自成又下了一道旨,命令吴襄赶紧投降,并没有回答吴襄的问题。
吴襄接到李自成的圣旨怒火中烧,李自成这是明显的没将他们关宁军当回事,这时投降肯定不会有多少收获,吴襄正在想要不要将太子的筹码加上之时,又有消息从京城传来。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拷打权贵搜罗银钱,吴襄在京城的府邸也没有能逃过这一难,不但府上的东西被抢劫一空,家人还被杀死,吴襄的妻妾也被乱兵劫到了营中,其下场可想而知了。
吴襄听到这个消息感觉李自成对他的关宁军根本没有足够的重视,即便是自己投降了,也不见得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速去锦州城,将你舅舅祖大寿请来。我有要事同他商量。”吴襄长叫来了吴三桂,命他急速去办事。
吴三桂知道现在是多事之秋,他父亲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他们家庭的荣辱和生死存亡,所以一点儿也不敢怠慢,带着手下一路狂奔直奔锦州去请祖大寿了。
祖大寿得以守住锦州,这完全要感谢张楚大力解围,后金人被端了沈阳老巢后急匆匆的撤走了,祖大寿的队伍和锦州城才得以保全。
祖大寿和吴襄本来就是姻亲关系,在关外经营多年,早已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听了吴三桂带来的口信,知道事情紧急,没有作任何耽搁,急忙赶到吴襄的大营来商量今后怎么办。(。)
第四百八十一章 太子登基()
祖大寿和吴襄一样也时刻关注着北京的战事,他们都没有想到北京城会陷落的如此之快,在关外的军队连勤王的旨意都没有接到。崇祯皇帝干脆利落的上了吊,这让他们这些明军的将领们一时无所适从。
祖大寿与吴襄不同,他对大明王朝还是很忠诚的。即便是如此,现在他也不知应该怎么办。
祖大寿到了吴襄营中,二人见面没有多说客套话直接说到了主题。
当祖大寿听到李自成写信招降吴襄的事后,他坚决反对吴襄投降李自成。
“现在闯贼虽然势大,但那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到处流窜没有根基,别看他们现在声势浩大,用不了几天就会完蛋了。”祖大寿说道。
“那我们怎么办?现在北有后金人,南边有李自成的人马,我们被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吴襄早就被后金人打怕了,对后金始终存着畏惧之心。
”那后金人倒不足为惧,现在后金正与张楚的保安军对峙着,说不定那张楚一发狠就将后金人打跑了呢。“祖大寿对张楚还挺有信心。
”那张楚有那么厉害?对了,张楚也是反贼出身,据说与李自成关系还不错,他会不会与闯贼联合起来进攻咱们。“吴襄对张楚有些了解,知道保安军的厉害,所以更担心保安军将矛头指向他们关宁军。
”这个可能性不大。这个张楚也不知因为什么与后金人似乎有着刻骨仇恨,追着后金人可劲的打,让他放弃对后金人的进攻进军关内,我想他做不出。“祖大寿总有一种张楚要与皇太极拼命的感觉。
”那样就好,我们在山海关一带经营了这么多年,既然不怕后金人从后边偷袭,我们倒可以与李自成全力一战,守住山海关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仗打完之后我们怎么办。“吴襄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发愁。
”大明在江南还有大量的军队和许多的财宝。只可惜太子下落不明。不然我们可以拥立太子,然后号召天下的军队来消灭李自成了。到那时大明的国祚仍然可以延续。“祖大寿想到下落不明的太子不由长叹一声。
”你说我们要是拥立太子,其他地方的官军会听命于我们吗?“吴襄的眼中放出了光。
”那当然,太子乃正式的皇储,现在皇帝陛下驾崩,自然应由太子继承,天下臣子当拥立太子重振大明。只可惜太子现在不知在何处。“祖大寿心中这时在不断的咒骂那些当初阻止太子南下监国的大臣们。
”我有一个好消息,太子已逃到我的大营之中,我们两人携手拥立太子号令天下可好。“吴襄兴奋的说。
”太子找到了,那太好了。我愿为太子效全力。“祖大寿高兴的站起来就要拉吴襄去见太子。
”太子现在年幼,遇事不见得有主见,如果那些文臣跑来指手画脚,蛊惑太子,不但大明复兴无望,你我也有可能因此丢了性命。“吴襄拉住祖大寿说道。
祖大寿明白了吴襄的意思,坐回座位之上,静了静心神才说道:”你说应该怎么办?“
”我认为你我兄弟二人应当牢牢把控住局事,现在应由我们二人监国,一切事务应由你我作主,等太子成年后再还政于太子。你看怎么样?“
”那就一切全听兄长的,我愿在旁全心辅佐兄长。“祖大寿刚才就想明白了当前的局势,吴襄的兵马要比祖大寿多的多,而且还有太子在手,这一山不容二虎,祖大寿如不表态,二人的合作是不会成功的。况且二人的关系并不一般,祖大寿也甘心居于吴襄之下。
说来这二人的关系确实很复杂,祖大寿娶了吴襄的妹妹。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吴襄是祖大寿的大舅子,同样,祖大寿是吴襄的大舅子。如果从吴三桂那边论,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兼职姑父。通过姻亲已经将二人紧密的联系起来了。
”如此甚好,就这样办了。你我携手定能闯出一个新天地来。“吴襄见祖大寿十分识相,他的心情大好。
在这几天中吴襄已令吴三桂找来的太监暗中观看过那个自称太子的孩子,太监确认来人确实是太子朱慈烺。
吴襄和祖大寿商议已定这才去见太子朱慈烺,太子今年也只有七岁,再加上父母双亡,从高高在上的太子变成满世界被人追杀的逃亡者,自然是没有什么主意,一切只能听从祖大寿和吴襄的安排。
吴襄和祖大寿立即在山海关拥立太子登基,然后打起旗号为崇祯皇帝报仇。
太子朱慈烺在山海关登基的消息传播开来之后,天下一片大乱,一下子打乱了许多人的如意算盘,那些借崇祯之死想要拥立藩王上位的势力被泼了一头冷水。这令他们很不甘心,于是各种吴襄手中的太子是假太子的传闻四起。
不过也有一些真心忠于大明王朝的臣子和准备投机的人氏辗转来到山海关,他们要辅助太子重振大明江山。
本来李自成对吴襄接到他的圣旨没有马上投降已经很不爽,现在吴襄又弄出了个太子要和他对着干,这令李自成更加气愤。
他连紫禁城中的宝贵安逸的生活都不过了,亲点了二十万人马向山海关进发,他要消灭关宁军,解除北方能够威胁到他的最后的对手。
可是在北京城已尝到富贵滋味的李自成的队伍,却不想离开北京再上战场厮杀,整个队伍走的磨磨蹭蹭,行走了多日才到达山海关之下。
这时吴襄已用太子的名义将山海关内外的明军都收拢到了自己的麾下,并依据后金主力部队完全被张楚牵制的判断,果断的将关宁军的大部都调到山海关进行防守,双方在山海关前形成对峙。
最终在山海关外的一片石双方发生激战。关宁军抱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决心作战异常勇猛,而李自成的士兵眼见已拿下京师,享受荣华富贵的日子不远了,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战死,因此全军都没有斗志。李自成在一片石的战斗中被吴襄打败,李自成带着残部逃回了北京城,吴襄和祖大寿带兵在后边紧追不舍。决心要消灭李自成,重振大明往日的荣光。
李自成逃回北京,他在北京还留守有几十万的军队,再依靠北京城坚固的城墙防住关宁军的进攻不成问题,而且还有机会反败为胜。
可当李自成逃回北京城,城内的情景却让他大吃一惊。(。)
第四百八十二章 鼠疫()
李自成回到了北京却发现原先热闹的北京城这时却变得萧条,变得死气沉沉,街道上竟然有倒卧的尸体无人收敛。
李自成急召人来询问,却原来在义军进驻北京之后就有人开始染病,早先只是咳嗽,发热畏寒,最后发展到咳血,没几天人就死掉了,人死的时候全身呈黑紫色。而且这病很具传染性,往往一人得病与他有过接触的人相继被感染,死人的时候一死一大片。
城内的居民和李自成的队伍已有许多人患病死亡,郎中们对此束手无策,采用了各种方法都没有办法救治病人,制止疫情的蔓延。
疫情越来越严重,病死的人倒卧在地上都不能及时清理。李自成回到北京城时城内的兵营之中大部分士兵染病,别说组织起来与吴襄的军队作战,自己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
李自成明白这北京已无法呆下去了,他连夜准备,第二天在北京称帝,然后就急匆匆的逃离了北京。
吴襄和祖大寿带兵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后,一路追击到了北京,本来以为对北京的攻击要大费周折,没想到贼人却弃城而逃,这么大的便宜当然要占,吴襄带人兴高采烈的进驻了北京城,满城的尸体并未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心中还在咒骂流贼的残暴,竟然在北京城杀了那么多人。
吴襄和祖大寿将太子接入北京重又住进了紫禁城,让太子下令给各地拥有兵将的大明将军攻击李自成的人马。许多明朝的旧臣又看到了希望,纷纷出兵在李自成撤走的沿途进行阻击。
李自成撤离北京后发现疫情并没有减弱,反而是死的人越来越多。下令抛弃了许多的人,仍然有更多的人被感染,更为严重的是不但进入北京的士兵染病,随着李自成的南撤,连原先留守的部队也出现了发病迹象,李自成不得已逃向更南边的地方。
吴襄在北京城内没呆两天他所带的人有许多出现了染病症状,又过了几天就开始大量死人了。
吴襄感觉到事情不妙,他们判断这次疫情可能是流贼在北京城内造的杀孽太重,大量腐烂的尸体没有得到清理所致。当吴襄队伍中死的人越来越多时,他们在北京城呆不下去了。吴襄以为离开北京就能逃离瘟疫,所以他带兵以追击李自成的名义也离开了北京,北京切切实实就成了一座死城。
张楚在辽东也密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