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洲文学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特洛伊人之中总是战斗在最前列, 
  替我父亲和我自己赢得光荣 
  又如,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能有两种命运,或是过和平生活而长寿,或是在战争中早死。他为了得到荣誉,选择了第二种命运。当时战争的方式是很原始的,一个人能否成为英雄,取决于他的膂力,史诗中的英雄大都体魄矫健,武艺高超。阿喀琉斯健步如飞,除了脚踵以外,他浑身刀枪不入,他一出现,就使敌人丧胆。老一辈的英雄涅斯托耳,由于年迈体衰,在诗中就比较逊色。史诗中的英雄都是部落首领,具有不可冒犯的威严,往往表现得专横任性。此外,由于当时的社会分工不发达,英雄们都是一身而兼有多种本领,奥德修既能造船,又能打仗,又能言善辩,长于出谋划策。 
  但是,史诗中的英雄主要是为了掠夺和加强个人的权势而战斗的。史诗中的英雄观念也和氏族中的等级观念相适应。这些英雄已和英雄传说中的英雄不同,后者多是群众的理想和经验的化身,前者则是高踞于群众之上的骄横的贵族,仗势欺压本部落的平民。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等人就是这种英雄的代表。在氏族内部分化的情况下,他们是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英雄。平民的代表忒耳西忒斯则被丑化为懦夫而受呵责。事实上,他敢于面斥联军统帅和氏族首领,号召希腊士兵不再为首领卖命,并毅然返回家园,他应是平民中的英雄。 
  《伊利昂纪》描写的战争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全书以英雄的业绩为中心,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人物的情绪都很激烈,全诗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气息。史诗中的性格描写很出色。英雄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阿喀琉斯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在战争开始前就垂涎特洛伊的财富。他在史诗里拒绝参战,就是因为他个人在物质利益和权势上受到了双重损害,以和最高统帅决裂作为反击。他暴躁如雷,凶猛可畏,是氏族首领中蛮勇的典型。 
  赫克托耳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首领。他预感到特洛伊注定要毁灭,对妻儿所面临的悲惨命运感到难过,心情沉重,但他控制住自己的悲哀,毅然负起保卫家国的责任。他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史诗中其他主要人物的形象也很丰满,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都写得活泼生动。他们的性格常通过戏剧方式在对话和行为中表现出来,但一般是固定静止的,缺少变化。 
  《伊利昂纪》还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宗教生活、生产贸易和体育竞技等活动。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段,是描写铁匠神赫淮斯托斯为阿喀琉斯锻造甲胄,心里充满劳动的喜悦。他刻在盾牌上的图画,反映了日常生产劳动的情景。 
  《奥德修纪》描写希腊英雄奥德修在特洛伊战后还乡的故事。 
  奥德修在海上漂流了十年,没有到家。在这期间,有许多青年贵族觊觎他的财产,住在他家喧宾夺主,尽情消耗他的资财,向他的妻子求婚。第十年,奥德修漂流到斯刻里亚岛上,受到国王的款待,他向国王追述他离开特洛伊以后的遭遇。他先在海上遇到风暴,部分伙伴被一个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吞食;又到了食椰枣者的国土,这里的人们以椰枣为食粮,过路客人吃了就都不愿返回故土了。后来,风神送他一袋礼物,当故乡伊塔卡遥遥在望时,水手们以为袋中有财宝,把它打开,里面装着的各路大风飞了出来,又把他们吹走。他们到了把人变成猪的女巫的妖岛,游历了冥土,经过先以歌声迷人,再把人杀死的塞壬妖岛,遇到了六个头十二只脚的女妖斯库拉和藏在大漩涡下面的女妖卡利布狄斯。奥德修和水手们一一克服了这些危险,后来,在太阳神的岛上,水手们违反约束,宰食岛上的神牛,宙斯用雷霆击沉船只,只有奥德修一人幸免于死,在一个海岛上被仙女卡吕普索挽留了七年。此后,宙斯命仙女放他还乡,他才漂流到斯刻里亚岛。国王听完故事后送他还家。奥德修为装伪乞丐,杀死了求婚者,终于和妻子珀涅罗珀团圆。全诗共有12105行,故事的时间约有四十天。 
  史诗中荒诞不经的事物和故事,反映了经过幻想加工的自然现象和古代人类对自然的斗争。自然力的主要代表是大海。照史诗的说法,海洋有紫罗兰一般美丽的色泽,但随时准备毁灭人类,和它比较起来,人类的力量本来是渺小脆弱的,可是,由于人们机智勇敢、刚毅沉着地和它斗争,人终于征服了大海,人的气派显得比海还伟大。这部英雄史诗的诗意,首先就表现在这里。史诗中各段故事大都包含不少教益。例如,独眼巨人的身体比人大几十倍,几乎是不可战胜的,但奥德修毫不畏缩,设法用巨大的树干刺瞎他的眼睛,巧妙地摆脱巨人的报复,逃出了巨人的洞穴。这段故事歌颂了人的机智和勇敢。又如,水手们贪图私利,违反约束,打开风袋,食用了神牛,终于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这次失败含有深刻的教训。 
  《奥德修纪》还广泛地描写了荷马时代的社会斗争。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比《比伊利昂纪》稍晚,集体生活的场面很少,奴隶主家庭生活的描写很突出,奥德修便是一个早期的奴隶主。社会斗争集中反映在他和求婚者的斗争中。史诗一再提到,最使人痛恨的事是求婚者霸占奥德修的财产。这场斗争主要是一场维护私有权的斗争。作者认为,侵夺别人的财产是可耻的,求婚者受到的惩罚是罪有应得的,奥德修代表了正义的力量。 
  这部史诗对于正在形成的奴隶制关系采取了歌颂的态度。诗中把奥德修这样的奴隶主写得慷慨仁慈,赞扬忠心耿耿为他服务的奴隶,反对求婚者那样凶恶的奴隶主,痛恨背叛了奥德修的奴隶,使他们都受到严厉的惩罚。史诗强调对于奴隶主的忠诚,这一点甚至体现在奥德修的老狗的故事中,这只狗衰老已极,无人理睬,它第一个认出了归来的主人,挣扎着向他表示亲昵,随即在他脚下死去,使奥德修也黯然泪下,另一方面,史诗在某些地方也反映了奴隶的不幸命运。奥德修的养猪奴说,一个人沦为奴隶,就失去了人的一半尊严。史诗对于磨面女工等奴隶也寄以同情。 
  《奥德修纪》还生动地反映了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生活。当时,对于妇女来说,一夫一妻制显然已经确立。史诗着重歌颂珀涅罗珀忠诚贞节的品德。从诗中又可以看出,当时奴隶主还参加一部分劳动;手工业和商业已有相当发展;贵族武士轻视商人;社会上有殷勤好客和喜欢竞技的风气。史诗还描写了行吟诗人在筵席上讲述特洛伊战争故事的情景,反映了荷马时代文化生活的风貌。 
  史诗的中心人物是奥德修。他非常机警,善于克制,会使用计谋。作为一个早期奴隶主,他具有为了建立奴隶制而在奴隶主身上被理想化了的各种品德和才干。他是聪明的领导者、勇敢的战士、生产的能手、受人爱戴的奴隶主和好丈夫。他的性格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不怕困难,他在不可想象的困难中表现了英雄本色。他历尽千辛万苦,并不贪图安逸,他虽然回到自己家中,但他听从神的意志,打算再度离家。史诗的这个收场,留下了奋勇不息的余音。 
  《奥德修纪》是一部描写航海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史诗,它的艺术特点和《伊利昂纪》很不相同。《伊利昂纪》的格调比较悲壮,节奏比较急促。《奥德修纪》虽然也写了惊心动魄的斗争,但场景瑰丽,变化较多,总的格调是平静的。诗中描叙海上经历的部分富于浪漫的幻想,家庭生活的部分有写实特点和抒情气息,有些细节的描写很成功。例如,当老乳母替陌生人洗脚时,她从脚上的疤痕认出了化装为乞丐的奥德修,往事立即浮现出来,她悲喜交集,眼中充满泪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奥德修纪》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成为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及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荷马时代所以能产生这样灿烂辉煌的文学,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上文已经提到,马克思认为古代希腊社会是发展得最完美的人类童年的社会,只有在生产落后、知识不足的人类童年,才能产生希腊人天真美丽的幻想,它具有永久的魅力。高尔基也说,荷马时代的文学经过世世代代人的千锤百炼,是古希腊人民集体的创造天才的结晶,后世的个人著作很难和它媲美。 
  在荷马史诗中,已经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古希腊人也有关于冥府和乐土的观念,但谈得极少,他们不大考虑来生问题,他们的希望在人间。阿喀琉斯的鬼魂说,他宁愿在人间为雇工,也不愿在冥府为王。史诗赞美人的美丽和智慧,嘲笑神的邪恶。作者热爱生活,歌颂劳动,面对自然中的凶险时,仍然相信人自己的力量。 
  史诗中已出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因素,在《奥德修记》中,现实主义方法有所加强。 
  荷马时代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创造了完美的史诗形式。据亚理斯多德说,当年的史诗种类很多,有简单史诗、复杂史诗、苦难史诗和性格史诗。这两部荷马史诗包括了这些史诗的特点,通常称为英雄史诗。它以严肃重大的事件为题材,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风格崇高,富于戏剧性。它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方法,规模宏大,插曲很多,语言富于装饰,常以日常生活、劳动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来做比喻,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通常称为英雄格。 
  荷马史诗在后来的城邦时期是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它有如百科全书,古希腊人从中吸取了关于天文、地理、历史、社会、哲学、艺术和神话等一切知识。荷马史诗是后代欧洲史诗的典范,欧洲有许多作家都从两部史诗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中取得素材。它至今还给读者以艺术享受,使人了解远古氏族社会各方面的情况。 
  荷马史诗以后,希腊出现了赫希俄德的教谕诗《农作与日子》。公元前八世纪,工商业和货币经济发达,土地集中在贵族手里,农民陷于贫困,起来反抗贵族。赫希俄德的弟弟珀耳塞斯企图凭借当地贵族的势力侵占他的财产,他写这首诗来规劝珀耳塞斯。全诗共828行。诗中叙述人类生活的艰苦,提到人类的金时代、银时代、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铁时代。作者认为各个时代每况愈下,铁时代讲强权,不讲公理,农民有如苍鹰爪下的夜莺。诗人劝他的弟弟做事要公正。诗中有一部分描写农民一年的操作,讲述如何经营农业,十分精彩。最后一节记载每月的吉日和凶日。全诗谴责贵族的骄横,歌颂辛勤劳动的农民,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在赫希俄德的名义下还传下《神谱》一诗,大概不是他的作品。这首诗描写宇宙的形成和诸神的世系与斗争,诗中关于宙斯和提坦神之间的斗争写得比较生动。 
  公元前八至六世纪期间,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制城邦逐渐形成。氏族社会解体之后,人们失去了氏族的庇护,不得不独自谋生,面临生存斗争的困难。这时候,集体的情感由于阶级的分化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而冲淡了,个人的遭遇引起了种种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抒发为诗歌,因此,抒情诗在这个时期特别繁荣。抒情诗来源于民歌,分为双管歌(或称哀歌)、琴歌和讽刺诗。双管歌的题材多样,有军事政治的、道德教诲的和爱情的,大都用双管伴唱。琴歌分为独唱琴歌和合唱歌,以竖琴伴唱。讽刺诗用短长格诗体写成,可以用双管或竖琴伴唱。双管歌体比较安静柔和,讽刺诗比较活泼、激昂、锋利。双管歌中最著名的是提耳泰俄斯(公元前7世纪末)为斯巴达人写的战歌,雅典立法家梭伦(公元前639?…559)为自己的政策辩护而写的政治诗,以及西摩尼得斯(公元前556?…468?)为温泉关之役(公元前480)中殉国的三百名斯巴达健儿所写的墓志铭。讽刺诗用于讽刺或诅咒,最著名的作者是阿耳喀罗科斯(公元前714?…676?),他的讽刺尖锐有力。 
  独唱琴歌最著名的作者是萨福(公元前612?…?),她是列斯波斯岛的贵族,在那里组织了一所音乐学校,写情歌和婚歌,与女弟子唱和。她写过九卷诗,只传下两首完整的诗和一些残句。她用简洁自然的诗句写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理变化,反映希腊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情趣。萨福死后,她的名声传遍了全希腊,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她受到西欧历代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的推崇。琴歌的另一个著名的作者是阿那克瑞翁(公元前550?…465?),他写了五卷诗,歌颂醇酒和爱情,其中有独唱琴歌、双管歌和讽刺诗,只传下一些短诗和残句。古代和后世有许多人模仿他的诗体,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独唱琴歌抒写个人的情感,只流行于狭隘的贵族圈子里。合唱琴歌和舞蹈配合,结构复杂而谨严,抒写多数人的情感,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合唱琴歌的最著名的作者是职业诗人品达(公元前522?…442)。当时,希腊盛行体育竞技,竞技活动又和敬神的节日结合在一起,品达在诗中歌颂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他泛希腊运动会上的竞技胜利者和他们的城邦。他写过十七卷诗,只传下四卷。他的诗里有泛希腊爱国热情和道德教诲;他歌颂希腊人在萨拉米之役(公元前480)中获得胜利;他认为人死后的归宿取决于他们在世时的行为。他的诗风格庄重,词藻华丽,形式完美。品达的合唱歌对后世欧洲文学有很大影响,在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期被认为是“崇高的颂歌”的典范。 
  和抒情诗同时,在民间还广泛流传着一些散文故事。其中有许多是动物寓言,相传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伊索所作。传说中的伊索是一个相貌丑陋而绝顶聪明的奴隶,后来获得解放。公元一世纪,巴布里乌斯用格律诗改写了120余则伊索寓言,编纂成集。伊索寓言中可能也有一些来源于亚洲和非洲。 
  伊索寓言的内容和抒情诗很不相同。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情趣;伊索寓言则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许多故事表现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关系,例如《狼和小羊》。一只狼看见小羊在河边饮水,想找借口把他吃掉。狼指责小羊把水弄脏了,小羊说,我在下游,不可能弄脏上游的水。狼又说,小羊去年骂过他,小羊回答说,我那时还没有生下来。这只狼老羞成怒,便说:“即使你辩护得好,我也不放过你,”他就把小羊吞吃了。寓言的教训是,“暴君是不缺少借口的。”这个故事是对奴隶社会的深刻写照。伊索寓言把压迫者比作狮子、豺狼、毒蛇、鳄鱼和狐狸,谴责他们为非作歹、残害人民的暴行。寓言中有许多故事总结了古代人民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例如《农夫和蛇》教导人们不能对敌人仁慈;《猫和鸡》要人们对敌人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农夫的儿子们的争吵》说明团结就是力量;《龟兔赛跑》劝诫人不要骄傲;《乌鸦和狐狸》讽刺虚荣心;《狐狸和葡萄》讽刺无能者的自我安慰。寓言中也有一些反映了被压迫者安于现状的消极意识,例如《两只公鸡和鹰》宣传人必须谦卑,才能得到恩惠。伊索寓言的思想性很强,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来欧洲寓言作家影响很大,常被后人模仿和引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E…mail:master@chinawriter  TEL:010…64208453          
 第三节 古希腊古典时期文学和悲剧、喜剧   
  自公元前六世纪末到公元前四世纪初,一般称为希腊史的“古典时期”。这时期的文学主要指雅典文学。 
  在早期的雅典城邦,统治阶级中存在着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和土地贵族奴隶主的矛盾。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公元前六世纪的城邦统治者一向奉行调和政策。到了公元前六世纪末,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空前壮大,实行民主改革,使自由民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百余年来反对贵族统治的斗争终于取得胜利,建成了奴隶主民主制。这时,氏族制度的残余完全被扫除,此后的阶级矛盾主要是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以及没有公民权的外邦人和公民的矛盾,但是,奴隶主中的民主派和寡头派的斗争仍旧贯穿了整个古典时期。 
  公元前五世纪初,希腊和波斯之间的经济和政治矛盾引起希波战争,希腊人在马拉松之役(公元前490)和萨拉米之役中获得重大胜利。战后,一些希腊城邦成立提洛海上同盟,以防御波斯侵略,同盟为雅典所控制。此后,雅典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蒸蒸日上。伯里克理斯执政时期(公元前443…429)是雅典的黄金时代。公元前四三一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经济和政治矛盾引起伯罗奔尼撒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二十七年(公元前431…404),最后以雅典的失败结束。在战争期间及战后,雅典处于经济和政治危机之中,贫富的矛盾以及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经常发生奴隶逃亡和起义的事件。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希腊再次和波斯发生战争,各城邦之间也不断混战。城邦制度已不能实现奴隶制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统一。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北方的马其顿兴起,不久便征服希腊,从而结束了古典时期的希腊历史。 
  在古典时期,雅典的工商业和农业比较发达,由于外族侵略和内部的民主斗争,城邦政治生活十分活跃,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城邦经常举行盛大的节庆活动和体育竞技活动。历史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也随着发展起来,建筑和雕塑艺术有了飞跃的进步。这个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收获是悲剧和喜剧,文艺理论也有很高的成就。 
  古希腊悲剧一说是起源于“酒神颂”,悲叹酒神狄俄倪索斯在尘世遭受的痛苦并赞美他的再生;另一说是起自阿提刻农村在节庆中关于死亡等悲伤事件的严肃表演。一般采用第一说。关于悲剧的词源,一解为“山羊歌”,因为酒神颂的合唱队披着山羊皮扮演半羊半人的角色;或解为在表演比赛中歌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