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喂食者协会-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怎么会没有D岛?用原子弹?不可能,没那么大的威力。”

“原子弹当然不可能起到直接的效果,让D岛陆沉,只有地壳发生变动才能实现。原子弹作为一个杠杆,一个导火索,已经足够,只要它投对了地方。”

“中海油?”

“对,中海油因为微博事件的后续反应而上位的铁娘子陈副总裁,上任后最大的动作,是在D岛附近打新的探油井。所谓探油井,是要打进海床的,海床相对是地壳较薄的地方。我不太懂地质学,不知道容易出油的地方,和地壳不稳定板块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

说到这里,我明显听到电话那头吸了口冷气。

“你是说,这新打的探油井可能正巧打在地壳不稳定的地点,如果原子弹在这个点爆炸,会引发地壳变动,比如大地震,从而让整个钓鱼群岛全部陆沉?”

“是的,如果钓鱼诸岛就此沉入海中,那么就不再有D岛,也就无所谓放弃不放弃,或者说视为放弃也没错。这是我能想到的两条反应链的唯一交汇点,而且相对于原子弹在日本本土爆炸后可能引发的后果,D岛陆沉是更直接的达成指令的方式。为了确定这个猜测,需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清楚新的探油井位置,及下面的地质情况。我想这对于托盘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事。”

“但我现在还不是特别方便用那个后门。我的危险还……”

我的心火“蹭”地窜起来,再也摁捺不住,说:“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有没有搞错?原子弹就要爆炸了D岛随时可能陆沉,这么大的地质变动会有多大的连锁反应谁说得清楚,至少也是大海啸,日本、台湾还有我们东部沿海会死多少人你想过没有?你只知道保存自己安全安全再安全,这么惜命你反什么喂食者协会?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到底在想什么,你还记得现在和你说话的是谁吗?我是你找来摧毁喂食者协会和挽救D岛的帮手,你知道帮手这个词的意思吗?你知道这个帮手在过去的这些天里差点死了多少次吗?你在这里和我谈你的安全?”

我机关枪一样把自己的不满一股脑地发泄了出去。

王美芬沉默了良久,叹了口气,说:“我明白了,我会立刻去做的。对不起。”

仅仅十分钟后,她就打来第二个电话。

“你是对的。”她说:“中海油的陈副总裁上任后启用了她的好友王全友作为新探油井项目的技术总工程师,王全友这些年一直在研究东海油气田的地质布局,探井的具体地点就是他确定的。而这个地点他此前也曾多次在专业文论文中提及。这个他认为最可能出油的地点,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中,地壳板块的受力挤压点。根据托盘的计算,这个点的浅表地壳如果受到足够有力的爆炸催化,会打破原本脆弱的平衡,从而引发剧烈的地壳变化。”

这正在我的意料之中,却绝不是个我想听到的消息。

“另外,我查了船上的人员名单,其中有一个叫黄河的人,他有一个从前做海员时的同事叫崔进,现在在中海油工作。呃,实际上崔进是在钻井平台上工作。”

“中海油有许多个钻井平台,不过这个崔进,不会恰好在由王全友勘察指定地点,到现在都一直没打出油来的那个钻井平台吧?”

“就是那个平台。”

“那儿有油吗?”

“有足够的补结,虽然按照规定是不能随意给过往渔船补结的,但既然崔进在那上面,就说不准了。”

“什么说不准,这简直是一定的。郑剑锋的船会靠上这个钻井平台获得油和其它补结。而那颗原子弹,也许是因为补结到的油依然到不了日本,或者觉得突破不了日本海岸巡逻队的防线,又或者……”

郑剑锋携自制原子弹离开地下室时,相信其目的地并不是地震带上的那个钻井平台。这里面有一个目的地变更的思想转化过程。其实对于这个关节,我并没有想通,只是觉得,既然在托盘环环相扣的反应链之中,这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一个环节,我想不到只是我的问题。在结果已经可以肯定的情况下,想不通的中间环节略过也没有关系。

没想到王美芬却接过我的话说:“是因为刘朝华的关系。”

“刘朝华?”

“对啊,刘朝华不是爱看科幻小说吗,给你的资料里,应该写了他最爱看哪个作家的小说吧,他最出名的几部作品里,不是有一部说了类似的故事吗?”

我想起了那位作家的名字,但我却没看过他的作品。

“什么故事?”

“引爆东海油气田,使日本列岛陆沉的故事。”

“哇哦。”

“如果刘朝华在路上对郑剑锋说了这个故事的话,等到了钻井平台,郑剑锋一定会有所联想的。当然他还需要一个把炸弹扔进探井的机会。”

“他一定会获得这个机会的,包括如何保证炸弹在坠入井底后仍能爆炸,定时装置估计用不了了,只有最简单的撞击触发。总之这些都不是问题,在托盘的计算下,这些都会被上一张骨牌轻易推倒,搭出一条通向可怕终点的道路。必须有外力介入切断!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不管是我还是你,都不能再有任何保留,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这场灾难!”

“好!”

但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并不是斩钉截铁地说一个“好”字就能解决的。

接下来的事态和我的心情,可以用“低落,再低落,更低落,低落到底”来形容。

王美芬方面,归根结底她只是一个缺乏行动力的学者,在托盘留的后门可以让她通过托盘了解一些信息,但无法通过托盘调集资源。她带有冒险性质的一番努力,只换来了郑剑锋一行开船出海的准确时间,一路上与两艘渔船交汇时的时间和位置,根据这些推算的结果,是渔船可能已经到达钻井平台。最乐观的估计,也会在一小时内到达。

而我则致电郭警官,直言目前的危急情况,要求他们采取断然措施。我说有可信的情报源,郑剑锋携有原子弹并且准备将其投入钻井引爆,从而造成不可测的地质剧变。他有点被吓到了,因为他从未见我这般气急败坏地大吼大叫。他选择相信我,并努力使海警同意让一艘最近的渔政船过去瞧一瞧,但需要至少六个小时。我又打电话给老友梁应物,请他动用他的关系,调直升机过去,梁应物答应尽力,半小时后答复说再有一小时能起飞,航程不少于两小时。

直接联系钻井平台的努力失败了,无线电联络不上,海事卫星电话也无人应答。对于中海油来说,短时间失联并不算非常罕见的事情,也许过过个八小时十小时就又能联系上了。但现在,八小时后那个钻井平台就不复存在了。

我继续留在乐清对事情并没有任何帮助,考虑到当地警方对我的态度,我买了一张回上海的车票。列车经过余姚的时候,我接到梁应物的电话,因为海上的大风,直升机回航了。车到绍兴的时候,郭警官告诉我,因为海上的风浪,渔政船会比预计的时间晚几小时到达钻井平台。

而这个时候,离王美芬告诉我的郑剑锋抵达钻井平台的最晚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小时。

一切看起来,已经无法挽回。

原子弹随时会在几百海里外的海底爆炸。

或者,已经爆炸了。

第十三章 终止

我坐在回上海的长途客车上。

从动车换到了长途车,并不是因为想躲避托盘的算计——现在已经毫无必要了。满心沮丧的我在杭州下错了站。

席磊坐在我旁边。他是在松江上的车,先和我打的招呼。我说真巧,但却毫无追问的心情。他主动说,荔枝正在车墩拍戏,Linda也在,他每天都会去片场,直到晚上回上海。我嗯啊了几声,没有搭话,然后他也沉默了。

郑剑锋到达钻井平台至少超过四小时了。

渔政船没有消息,直升机更没有消息。

我想是没希望了。

到上海了。

下车,席磊跟在身边。走了一小会儿,我忽然问他。

“刚才,你感觉到晃动了吗?”

“啊?没有啊。”

“哦。”

我觉得爆炸大约已经发生,就在我在长途车上颠簸的时候。几百公里外的地壳震动传过来可能只剩了两三级,人在平地上很难觉察到。挺好,我倒希望是这样,如果真的是在上海都能明显感觉到的四五级以上的地震,引发的海啸会很可怕。现在么,也许台湾会受到一些影响。当然,不论地震烈度如何,那个钻井平台总是保不住了。

“找个地方聊聊?”他假装随口说,像个成年人。

“聊什么?我只是有点累而已。”我说。

然后我问他:“你和Linda和好了?”

“哪里那样容易。还是和以前一样,不和我说话。请了一星期病假,下星期就得回去上课了。”

“所以这是最后的努力?”

他瞪大眼睛奇怪地看着我:“当然是下课后去啰,这是个长期战争,细水长流水滴石穿,我早已经做好准备了。我怎么可能放弃Linda,你想什么呐。不和我说话,就让她一直看见我,习惯我的存在,习惯我在她的生活里,就像她已经在我的生命里一样。”

“但你和她原本就是两个世界里的人,各个方面差异都很大啊。”

“我们相爱。”

“是相爱过,而那是因为托盘的安排。现在你一手把托盘的安排砸碎了,这还能补得回去?”

“当然可以。”

“不得不说你有点盲目。当然,爱情都是盲目的。”

“你真的好像有点受打击,是托盘吗,不顺利?”

我欲语还休。还真被他说中了。现在想到托盘,想到喂食者协会,我内心会生出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我竟然又一次成为了托盘设计的反应链中的一环。不可或缺的一环。就像那个台风夜,我劝服了宋浩不去救冯逸一样。

那艘本该开往D岛或日本本土的渔船为什么会转道去钻井平台?因为没有柴油,缺少补结,需要靠黄河的关系,在钻井平台上获得补结。

那艘渔船为什么会缺少补结?因为郑剑锋他们知道了警察在撒网寻找,迫不得以把出发时间提早了。

警方为什么会撒网寻找?因为我!

因为我通过郭警官传达了消息,如果不是这样,乐清警方根本不会知道有几个人打算租渔船前往D岛,郑剑锋刘朝华他们可以稳稳当当地再等一天出发,这样船上的补结齐全,他们就可以照原计划直扑D岛,或者尝试偷渡日本。

如果不是我,那颗原子弹,不会投入探油井,不会爆炸,D岛也就不会沉。

我竟然成了“中国政府放弃D岛”这个复杂测试得以成功的关键一环。对于一个自以为在生死间挣扎出来,用尽心思想阻止复杂测试成功的人来说,也太过讽刺了一些。

强烈的牵线木偶的感觉!我做的任何事,甚至心里的任何想法,是否都逃不过托盘的眼睛?

我终究没有和席磊述说我的遭遇,以及D岛无可挽回的命运。我回到了很久没有回去的家,在床上躺成一个“大”字。

我在网上搜了一圈,没有发现东海大地震的消息。

也许还有机会,我忽然想。随即我就否定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所有一切的答案,在我一觉醒来之后,就都大白天下了。

入睡之前,我又想起了席磊。我今天和他匆匆分手,没有详谈,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舒服。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很硬很锋利的东西在铬着我的后腰。之前那个在我看来莫名其妙的向Linda坦白的选择,现在又在做着的看似徒劳无功的努力,这一切都和“明智”无关,却自有一股能触动我的力量。

好吧,也许我应该继续往前冲,作为一个精神病人,不管D岛沉不沉,我都没有了退路,还要“明智”这种东西派什么用处呢?我需要的,是像席磊那样,勇近乎鲁的冲锋,不回头,不旁顾,只要不死,摔倒了就爬起来。

干掉托盘,干掉托盘,干掉托盘,我默念着,坚定自己的勇气,然后很快就困了。

睡着的时候我听见电话声了,但醒不过来,就没接。

醒来的时候,窗外晨曦微薄,应是五六点钟光景。我躺在床上傻了一会儿,瞧着这慢慢升起来的黎明,想着,该发生的一切,都已经发生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懒得动弹,甚至懒得去想任何事情。但眼睛却闭不起来,更睡不着,隐隐约约间,有一股子不甘心。这点不甘心让我慢慢地回过气来。

我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摸起床头柜上的手机。

两个昨晚的未接电话,一个是郭警官的,一个是梁应物的。

我先打给了梁应物,他告诉我,直升机昨晚一直没有起飞。风小些后时间已经耽误了很久,他本来给我电话问要不要再去,但我没接,所以也就算了。

“你真的确定那艘船上有原子弹,并且有人打算在那个钻井平台上做些什么?”

“是啊。”

“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啊。至少,那个钻井平台还好好的。”

“啊。”我吃了一惊,松了口气却又万分狐疑,草草挂了电话,又拨给郭警官。

电话铃响了很久他才接,声音里带着浓浓的睡意,我这才意识到现在的时间。他搞明白电话这头是我,立刻一通责怪,说信了我的话,大费周折地动用了海警,派渔政船在大风大浪里冒险开到地头,结果什么事情都没有,根本就没什么渔船靠上去补结。海警会在那里守一晚上,但到现在都没有通报消息,说明没有特殊情况发生。

“这人情你可欠大了,那多。我现在要睡觉,等我醒了再骂你。”他最后这样挂了电话。

什么都没发生?

没有大爆炸,没有地震,没有D岛陆沉?

我判断错了郑剑锋的目的地?

这怎么可能呢?

说起来,这当然得算是幸运的事,但这幸运意味着我全然搞错了托盘的逻辑。难道那条反应链,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不是那样,还会是怎样?

操!我骂了一句。只要原子弹没有炸,那就还有机会。判断错了,那就一切重头来过!

就像一句老话:只要人不死,就有机会。

说来奇怪,尽管现实推翻了我对托盘的所有判断,以嘲讽的姿态再一次展示了它的深不可测,似乎无论我怎样做都是徒劳无功的,但是……我没有那么畏惧托盘了。

或许这要感谢席磊。他那股单纯的不管不顾的劲儿,让我看见了十年前的自己,那时的我不相信命运,不相信有某些事情是天注定人无法改变,甚至当我奋力奔跑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到达某个地方去歇脚,而只是为了前进本身。

我整个人反倒放松下来,又倒回床上呼呼大睡。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最香甜的一顿觉,哪怕两个多小时后被电话吵醒也是一样。

电话那头是王美芬。

“我已经知道啦,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原子弹没爆炸,D岛没有沉,这意味着我们还有机会有时间去补救。”

“没什么好补救的了。”

“嗯?”我一激灵:“什么意思?”

“我是说,已经不需要补救了。实验终止了。”

“啊?”我还是没明白过来。

“中华区的复杂实验,让中国政府放弃D岛这个实验被终止了,取消了,警报解除了。”

“太好了,可是,为什么突然终止?”

“不知道,但这个决定不可能是托盘自己做出,是协会强制终止的。我一得到消息,就来告诉你了。”

“但是……这不对啊,难道是协会说终止就能终止的吗?初始动作已经被执行了,要终止的话,是协会再向托盘提出一个终止的要求,再去执行一个新的动作吗?”

“这个不清楚,好像并没有……但我的权限毕竟太低,我会再去查一下。也有可能是原本要达成放弃D岛这个目的,在微博关注、涂黑公交站牌这两个动作之后,还会有第三个动作,现在终止了就不去推算和执行第三个动作了。”

“那么……在此之前有类似的先例吗,其它地区的复杂测试,有过终止的吗?”

“向来的测试,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只有失败的,没有放弃的。”

挂了电话,我陷入沉思。喂食者协会这个史无前例的突然终止,意味着什么?难道是被某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所强迫的吗?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喂食者协会更强大更变态的组织吗?或者换个思路,是中国政府?

阻止D岛旁落并不是我的最终目的,让喂食者协会这个秘密组织彻底解体,让托盘这个可怕的家伙消失,才是我的终点。原本,这个神秘的组织看似毫无弱点,无懈可击,但是此次突然终止复杂测试,却让我看到了一丝可趁之机。

很显然这样的突然终止不可能出自喂食者协会的本意,换而言之,有某个外来的强力因素迫使喂食者协会改变了初衷。如果我能搞清楚这个因素是什么,就抓到了喂食者协会的弱点!

而且,这个迫使喂食者协会改变的原因,就在我心头某处,呼之欲出!

我躺在床上,双眼瞪着天花板,死命地琢磨。

是什么呢?

见鬼,每次觉得有什么东西呼之欲出,它就总是卡在那儿,偏不出来。

我翻了个身,把头埋进枕头里。

再翻回来。

两个翻身花了我一小时,电话又响了。

是郭警官。他睡醒骂我来了。

我做好了心理准备,接起来,他的声音却出乎意料地温柔。

“啊,那多啊。”

“是我,怎么你不是要来骂我的吗?”

“不不,是有些新情况。”

我一听就精神振奋起来。

“什么新情况?”

“钻井平台上有一名叫崔进的中海油工作人员,承认说他在值班卫星电话时曾经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说可能有渔船要来补结一下。那个朋友就是和郑剑锋一条船的黄河。因为这是违规行为,而且黄河的船也一直没来,所以他开始的时候没有说。但是看海警的船守了一夜,觉得可能事情有点大,在早上海警离开前,主动坦白了。”

“所以不骂我了,觉得我的消息还是靠谱的?”

郭警官笑了两声,说:“还不止这个。那艘船在半小时前被发现了。”

我一激灵。

“那艘船?渔船?你是说郑剑锋的渔船?”

“对,就在离平台不到二十海里的地方。但是船上一个人都没有。”

“没有人的……渔船?确认了是那一艘吗?”

“确认了。”

“一艘漂在海上的空船,那不是幽灵船吗?”

郭警官苦笑了一声,说:“大清早你别说得这样渗人行吗。但这事的确诡异。海警登船看过了,没留下任何能说明三个人去向的痕迹。从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