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苍云传-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半柱香时间,常羽看着展跖的双眉越皱越深,几乎要挨到一起,额上大汗滚滚。

    突然噗嗤一声,展跖喷出一口鲜血,吃惊道,“真是见鬼了!这个书摊货怎么这么古怪,扎得我全身的血管都要漏了。”说罢一拭嘴角血渍,走下床来,把黑麟兽皮甩到常羽眼前,怒怒道,“哎呀,不试了!不试了!我还是好好修炼刺金门的心法吧!”

    常羽无奈一笑,说道,“你看陶志元修炼刺金门的心法,不也是修炼到一段了吗,而且速度远比我快多了。所以关键不在于你选择哪个功法,主要还是勤加修炼,不要天天四处闲逛。”

    “嘿嘿,常大哥,我听你的。不过,你看你修炼都到一段了,总要庆祝一下吧,明天我带你到外面转转,我们休息一番,我保证,后天开始,我就勤加修炼!”展跖一本正经地说道。

    常羽为之气绝,这小子真是本性难移,不过想想也是,自己这两个月来,一直都宅在外门弟子的院子里,从未出去转过,对这卫都濮阳了解甚少。

    自从自己到了战国时期,心中一直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今后何去何从。

    投入刺金门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也能帮助自己习武练功,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

    虽然以后会在刺金门中待上不少日子,不过,常羽隐隐觉得,刺金门不会是自己最终的选择。这种感觉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像自己在二十一世纪时,觉得自己不会去从事某些行业一样,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直觉。

    既然如果,也不能总是宅在这大院子里,何况现在已经成功凝聚出内气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出去走走也无妨,后面的日子,就好好监督展跖这小子修炼,常羽这么想着,就答应了下来,“出去走走也好,不过,外面弟子能够随便走动吗,上次领路的方师兄不是说门内还有些规矩?”

    展跖一看常羽答应了下来,大为开心,说道,“哈哈,大哥,你一直闭关,这些你就没我熟悉啦。只要在苗管理那做个登记,外门弟子每个月也可以出去转悠几次。就交给我吧,明天我带你去城里好好转转!”

    看展跖大包大揽的样子,平日里肯定没少出去,看来后面一个月要好好监督着他,常羽心想,嘴上却答应着。

    (加更章:祝“窜天猴小宝”生日快乐,感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

第三十八章 濮水南市() 
清晨的阳光刚越过勤务房的门槛不久。

    细眼尖腮的苗管事站在勤务房中,眼光一扫十几个三人高的书架。书架上卷起的一把把竹简,记载了刺金门大大小小的日常开支和人员管理,也是他管辖的主要工作。

    苗管事叉起腰来,正要对着十来个手下,惯例地吼上催工的一嗓子,门口就走进了两个少年,这略矮一些的少年看着眼熟。

    “展小子,你不会又是来拿外出门牌的吧?”苗管事斜眼问道。

    “嘿嘿,苗管事,我这不是出去找点修炼的灵感吗?”展跖凑上前笑道。

    “又去找修炼的灵感?你当我没修炼过是不是?”苗管事大袖一挥,要把展跖打发走,没好气地说道,“你不好好在外门弟子的院子里修炼,三天两头往外面跑做什么?等考验的时间到了,就赶紧滚回家种田去,别天天在这混吃混喝。”

    常羽发现苗管事一身锦袍里面还穿着一件刺金门的青衣,看来这苗管事在修炼上也是一

    名刺木级别的弟子,如今却是这后勤的管事。

    “苗管事,您看门内弟子不是可以随意进出吗,怎么外门弟子这么不受待见?”展跖抱不平道。

    “那还不是为你们好!”苗管事一对细眼白了一下展跖,说道,“别人自知是外门弟子,每天勤加苦炼,哪有像你这样的,隔三差五往我这里跑。你要能像旁边这位小兄弟把内气凝聚出来,我也就懒得跟你计较了!”说着一指常羽。

    常羽连忙双作揖了个礼,这苗管事一眼就看出自己凝聚出内气,其修为段数肯定比自己高上不少。

    展跖又粘上苗管事,说道,“苗管事,您这话可说对啦!我这位常大哥,就是要到外面找个地方,给我讲讲这凝气的方法呢!您还是让我们出去一回吧!”说完又围着苗管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常羽心中苦笑。

    “好啦,好啦!”苗管事从袖子里甩出两张木牌,不耐烦道,“赶紧从我这里出去,我还有一大堆事情没做呢!下次我要跟赵副门主反映一下,把外门弟子在修炼期间外出的资格取消掉。”

    展跖接了木牌,脸上一副满足的表情,拖着常羽就往门外跑。

    ……

    刺金门在濮阳城的东北角,占地方圆数里,是唯一一处能与昭歌宫城大小相匹敌的建筑群落。位于西南角与刺金门遥相响应的,便是城中守军的营校。城守军营主要负责城防与城中治安,与宫城守卫是两支独立的军队。

    “东门西校,北居南市”就是对濮阳城的格局最好的描述。

    东门西校自然说的是东北边的刺金门和西南面的军中营校。

    由于城中居民大多居住在北边,故有“北居”之说,而濮阳城的南面便是城中最为繁华之地。城外的护城河被凿出一支分流,从地下引水到城中南面,贯穿而过,形成一条人工河,又被小卫国人称之为“小濮水”。

    濮水两岸繁荣异常,遍布着商贾酒肆,红楼烟坊,汇聚天下文人商客,更有藏珠纳宝的各色店铺。

    整片濮水地区,白昼车水马龙,夜里歌舞生平,正所谓“濮水烟柳胜天阁,珠玉琳琅满天星”。

    这条濮水又将南市分为南北两块不同的商区,由一座可通行十辆马车的石桥连接起来,石桥又名立水桥。

    立水桥北边,是一片望之不尽的酒楼和商铺。

    靠近桥头的地方,一处食摊上旁围满了人。

    一名红脸的胖子手持大勺,一卷袖子,在一个大锅中又捞出一大勺金灿灿的饵块,看得围观的众人口水直流,那名红脸胖子把手里的铜钱盒子抖得铛铛作响,吆喝道,“来咯来咯!黄金铒块,源自南蜀,香酥好吃,一个三钱哟!”

    众人们争先恐后地掏出铜钱,投到盒中。

    旁边的另一个食摊上,挂着一面青旗,上书“粟饼”二字,也吆喝不断,顿时又把没买上饵块的食客们吸引过去。

    那些酒楼们更是豪不示弱,跑堂的也直接在门前高喊道,“周室八珍私菜哟!淳熬、淳毋、炮豚、炮牂、渍熬、捣珍、肝膋,七种烹饪手法,欢迎各位客官品尝!”

    食客们又驻足犹豫起来。

    “古越河珍!不好吃不要钱!”

    “燕国饶山麋鹿肉!滋补强身!价格优惠!”

    随之在各处又传来齐国海珍,楚宫食单等的呼声,令来自各国的游侠商客们深感处于福地之中,却无从下手。

    也不知这些酒楼之中,汇聚了多少各国的名家厨子,不过也正因为战国时期开放的人口流动,带来了文化上的碰撞,也铸就了这一番美食之汇。

    除此之外,一些贩卖珠玉宝器,丝绸布匹,丹药虫草,甚至兵器护甲的商铺,只要是能拿出来卖的,也都尽量在濮阳南市开上铺子,试图沾上几分人气。毕竟濮水南市的客人最多,而这些客人中,更不乏来自各国的游侠剑客,名家贵后的,总有各式各样的需求。

    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店铺,也分布在南市的街道小巷之中。

    濮阳的南市简直可以说是囊括天下异宝,哪怕店里没有,掌柜们也能想法设法弄到。

    立水桥的南边,一水之隔,却是另外一个烟柳世界,不知有多少琼楼玉台,弥漫着迷人的脂粉味,不时传来嬉笑和欢乐声,如同一个挥金如土的红粉梦幻。

    一辆伞顶马车从桥上悠悠而过,车厢上雕着精细花纹,锦布从车顶上飞扬而下,装饰得十分华丽。马车由两匹马儿拉着,十几名仆从在后方缓步而走,跟着马车往某处烟柳之地而去。

    这是常羽目前见到的,不知多少辆类似的华贵马车之一了。

    展跖和常羽正背靠在石桥边上,桥下波光粼粼,一条绿布轻轻荡漾着。

    常羽悠闲地看着人来人往,回想着展跖带他来南市的一路所见,心中感叹。

    没想到小卫国的濮阳城竟然如此繁华,与当时古朴的野王镇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小卫国农业与军事力量虽然不如几个大国,但都城的繁荣程度,如路上旅客口中所说的,也有齐国临淄和魏国大梁的七分,这让常羽不禁对这两个地方也充满一些向往。

    如果有机会,还真想到其余各国走上一番,想是风土人情也各不相同。

    毕竟如此真实的繁华古城,也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得到那种活生生的真实感,这种感觉,是后世无论如何还原古城遗迹也无法描刻的,至少古人不会在给你卖吃食的时候,偶而还低头看一眼手机上的微信。

    常羽将仰头靠在石檐上,双眼微眯,享受着舒服的太阳,望着湛蓝的天际。

    “常大哥,你说咱们什么时候也能过上有钱人的日子?”展跖将咬了半口的饵块叼在嘴中,一伸懒腰,喃喃问道。

第三十九章 酒楼生意() 
常羽不禁莞尔一笑,身处于这种繁华之地,看多了红柳碧波,无论古人今人,只要是个凡夫俗子,难免都会有想成为达官显贵,享尽人间锦年的渴望,而成为有钱人,无非就是最直接方式。

    常羽淡淡说道,“想成为有钱人也不难,在立水桥北边开一家酒楼,每天生意兴隆,就能过上数钱的生活了,那可比在刺金门赚得多。”

    “大哥,你又拿我打趣了,别说开一家要花上多少银子了,这南市的酒楼那么多,竞争激烈,开起来没两天肯定也得倒闭!”展跖苦笑道。

    “那不一定,南市酒楼虽然店铺林立,竞争压力大,但目前的酒楼,表面上各有特点,实际上各家的差异不大,无非就是有一两个菜的卖点,只要能有所创新,新开一家酒楼的生意未必不能红火。”常羽将自己路过时的所见所思说了出来。

    “常大哥,等咱在刺金门里炼了几手功夫,出去执行几个有钱的任务,攒些银子,要不在这里开家酒楼算了?”展跖向来觉得常羽门路颇多,见常羽觉得此处有商机,有些兴奋。

    以展跖的性子,常羽倒不觉得他能耐心开一家酒楼,餐饮经营可是一门细致活,更要懂得逢源八方,自己也不是这个料子,便说道,“我们俩开店是不太可能的,找个人来开还比较靠谱。”

    展跖一听,恍然大悟,“对呀,我怎么没想到!我们可以出钱,再找个人来开店,五五分成,不仅能赚上银两,这酒楼里消息最灵通了,说不定还有点用处。至少不会再像上次那样,跑去军营绕了一大圈,好不容易进了刺金门,结果竟然是个外门弟子,还受了那个姓陶的一肚子鸟气!”最后竟说得痛心疾首。

    常羽眼中一亮,沉吟起来。

    先前自己都把精力放在修炼上,没有多少心思去思考以后的方向。

    如今仔细一想,这开酒楼看似平凡之举,实质却上对自己如今的处境意义非凡!

    在战国时期,官衔赏赐都是来自于君王,这也是最直接的。但这种方式也相当于把身家押在了君王身上,君贵臣荣,甚至达到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地步。其背后深层的原因,正是因为一个人的地位、财富、生命完全被君主操控在手中。

    作为一个回到战国时期的现代人,常羽自论没有什么忠于哪个君,报于哪个国的偏见。

    刺金门毕竟只是一个炼武赚钱的地方,以后未尝不会试着在小卫国中施展拳脚,或者有一些其它打算。

    但无论自己以后走上什么道路,都要有强大的根基,这种根基可以是经济上,政治上,或者是军事上的。

    战国时期的君主,除了一些较为开明的,会毫无偏见地选拔人才,大部分官职其实还是把握在贵族手中,形成贵族的世袭官制。政治上的道路虽然不一定行不通,但至少目前没有什么好的敲门砖。

    军事上更是不用说,就自己和展跖两人,能有什么作为?除非成为某个国家的一军之帅。但这条路更是长途漫漫,从一名士兵,成为将军,不知需要多少年。而且,常羽自问不想在战场上遇到白起、廉颇这些名将,只怕连对方一个照面都没打上,就被连锅端了。

    政治和军事上的根基都是基于国家和君主的,但建立经济上的根基,不仅是自己唯一能够把握和掌控的,也更为重要。

    以后世秦相吕不韦为例。吕不韦本是一个商人出身,最终却能够走上不可撼动的相国之位,前期的财富积累最是关键。

    试问如果没有足够的家底,怎么养足够多的门客家臣,怎么贿赂赵国大臣、买通守军,把子楚弄回秦国去。而且,正是因为吕不韦雄厚的家底,也让秦国对其更加倚重。

    虽然盐铁、战马等大生意常羽碰不了,但攒够开一家酒楼的钱还是有盼头的。只要经营得善,运用上一些创新的点子,酒楼生意红火起来,说不定以后开遍全国各地,不仅能够成为丰厚的收入来源,安排得当的话,更是遍布在全国各地的情报点。

    这条线,退可安居守业,进可成为从政争锋的助力。

    常羽想着,站直了身躯,目眺远方,越想越是心潮澎湃:

    自己所处时代,离后世的秦始皇一统天下足足有六十多年,这期间的变数谁又能说得清楚?

    秦一统天下,传两世而灭,天下揭竿而起的英雄,成百上千。可见秦朝的****,统一中国后,反倒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导致民怨载道,闻风起义。

    之后的楚汉之争,又将整个历史拖入了数十年的争战泥潭,百姓的安宁生活倒退到战国时期。

    平民百姓,试问有哪个人喜欢无休止的战争,只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安稳的生活,那谁又能说这段历史不可改变呢?

    虽然自己当时跟青羊老头说的“自建国家”只是一时戏言,但这个胆大包天的想法,自从跟青羊老头提及之后,总在常羽心中萦绕,挥之不去。

    常羽自觉得是一个有抱负之人,上辈子已经老老实实做一回普通人了,这一世既然来到战国时期,更要不枉此生才是。

    而想要在战国时代里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雄厚的经济根基,绝对是常羽最先需求的。至于以后的其它助力,一有机会也需慢慢培养起来。

    这些都需要从长计提,尤其是自己并非贵族出身,所有的一切,更要白手起家。

    在刺金门中是个提升保命能力的极好地方,但也可谓是在刀口上赚钱,那个还未蒙面的王教头不就在外出执行刺令时挂掉了。

    日后还需在门内好好练功,把一身武艺练起来,然后找机会培养自己的根基,才能在这个时代站稳脚根。

    而开酒楼,正是培养根基的最好切入点。

    常羽想通了这些,心情大为舒畅,脸上不由露出笑意。

    “大哥?大哥?”一只手影在常羽眼前晃来晃去,“你怎么老对着那片红楼淫笑呀?”

第四十章 流云宝阁() 
常羽回过神来,将展跖的手扫开,一指右侧一条酒楼林立的大道,认真道,“等我们物色到一个合适的掌柜,就合伙在这条最繁华的文兴路上开家酒楼!”

    展跖眨了眨眼,见常羽一脸坚毅,不似开玩笑,嘴上连连称好,又说道,“看来常大哥对这些颇感兴趣,我再带你到另几条路上转转。”

    说罢领着常羽就往北区走,向着文兴路旁边的街道而去。

    这一路上,七拐八转间,又经过无数街道和琳琅店铺。

    青铜、珠玉、象牙、银鱼、皮革、骏马等等,均有专店出售,让常羽目接不暇,大为赞叹。

    一个转弯,眼前开阔起来,是一条四车宽的青石街道。

    这里的行人要少上许多,但人人身穿劲服,腰佩宝剑,都是习武之人。

    道路两旁数十家武器店铺紧紧挨着,门里门外挂满上等的刀剑甲盾,映出明亮亮的剑光。

    几家匠铺门前烧着通红的炉子,生意尤其兴旺,显然有不错的手艺人撑着门面。

    顾客们正仔细挑着称手的刀剑,偶而与店家议价上一番。

    常羽跟在展跖后面,左顾右盼,不由有些心动,即使像他这样的外行人,也能看出这些武器的品质不凡,远在一般刀剑之上,而自己正缺一两件防身的武器。

    “越国宝剑,天下无双,两位小兄弟有兴趣进来看下?”旁边一高大汉子招呼道。

    展跖此行目的似乎并不在此,一边婉拒一边向常羽解释道,“这些人多是越国后人,越国人打造的宝剑可是不同凡响的!”

    越剑甲天下,常羽也是有所耳闻的。

    春秋末期,就有一个名为欧冶子的铸剑大师,为越王勾践铸了五柄宝剑,分别是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还为楚昭王铸了三柄名剑,名为龙渊、泰阿、工布。

    鱼肠剑便是刺客专诸刺杀王僚时,藏于鱼腹中所用之剑。

    龙渊剑更是神乎其神,传说是欧冶子为铸造此剑,凿开了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

    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

    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又称龙泉剑。龙泉剑多为后人知晓,但很少人知道,龙泉剑其实就是几千年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造。

    其它几口宝剑想必也是不世之物,而且这些宝剑的出世只距现在一百多年,还存于世间,能够有幸目睹也不一定。

    常羽心想着,又向展跖问道,“我们这次是去哪个地方?”

    “大哥,你抬头看下。”展跖笑道。

    常羽抬头望去,只见一张牌匾斜挂着,像是被打歪了一般,上书“流云阁”三个大字,这大字写得也是别有特色,简直就和常羽自己写得一样丑。

    但这门店却出奇的大,足足是五间普通的武器铺大小。

    透过宽敞的大门,隐约可见店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