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迷茫大明-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凡是为了月港开海之事,为兄必然鼎力相助,福建一众大员亦是如此,长青尽管开口便是。”

    “能得义安兄及诸位大员鼎力相助,月港开海之事,小弟则平添了几分信心。”胡万里信心满满的说道:“省里诸位大员那里,还望义安兄带为解说

    几句,免的他们掣肘。”

    顾显仁知道他是担心省里一众大员对他处处掣肘,影响农学院的筹款和施工,当即便道:“长青放心,为兄马上去信给他们。”

    告辞出来,胡万里又坐进了官轿,轿夫们一直将轿子放在树荫下,乍然从rì头下坐进去倒也凉爽,脱了官帽,他便缓缓的摇着折扇,想着顾显仁的话,顾显仁作为漳州知府,而且是做了四年的漳州知府,月港有事,他自是责无旁贷,说是坐在火山口,当是实话,月港开海,他会鼎力相助,这话他信。

    可福建的那些个大员却未必会如此想,没人会亲自出面收钱,月港出事,他们顶多也就是一个失察的罪名,上下打点一番,也就是换个地方做官而已,他们甚至会不赞成月港开海,因为月港开海,无异于是断了一项常例进项,而且还是一笔数额不小的进项。

    想到这里,他又觉的不对,相比起常例进项,那些大员们的船队股份分红怕是更高,得想法子弄清楚他们的船队规模究竟有多大,不知谢文昌他们会否如实想告?

    一路想着,轿子已经进了县衙,哈腰出轿,胡万里才感觉后背都是湿的,正自埋怨这鬼天气,门房小厮李风烈已是匆匆迎了上来,待的走到yīn凉处,他才亦步亦趋的禀报道:“老爷,吴亦有吴先生来了,在二堂候着老爷,另外还有一张请柬,请老爷前往‘四方水’赴宴。”

    赴宴?‘四方水’又是哪里?怎的未听说过?胡万里边走边问道:“谁请客?都有谁?”

    “回老爷,是秀才谢文昌,另有两人做陪。”李风烈忙回道。

    谢文昌、严力、洪长福三人来漳州了?是为了庆贺他迁升之喜?来的正好,略一沉吟,他便道:“叫人回话,戌时初,我独自去赴宴。另外,请吴先生去三堂签押房候着,我略微洗漱更衣便来。”

    回到后院冲了个凉,换了一身便服,胡万里才来到签押房,一见他进来,吴亦有便起身迎了上来,躬身一揖,笑道:“恭喜堂翁。”

    胡万里微微还了一揖,才笑道:“多大点事,还值的巴巴跑来,不会是有其他事情吧?坐,无须拘礼。”

    李风烈知道两人的关系,送上两杯凉茶便掩门退了出去,吴亦有落座后才含笑道:“船队已经万事俱备,这两rì便准备出海,小弟前来,是特意赶来恭贺长青兄升迁之喜。”说着便掏出一张银票,双手呈了上来。

    胡万里看了他一眼,笑道:“梦然还用得着给为兄送贺礼?”

    见胡万里不接,吴亦有将银票轻轻推了过去,道:“长青兄迁升,小弟自无送礼的道理,这是吴家的贺礼,长青兄可不能不收,小弟与长青兄的关系是一回事,吴家是另一回事,长青兄若是不收,家严怕是得亲来一趟漳州了。”

    听他如此说,胡万里不由微微一笑,道:“既是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说着拿起银票瞥了一眼,见是二千两的面额,他不由眉头一皱,道:“送礼就算了,何须如此重礼,是不是抽错了银票?”

    “长青兄说笑了。”吴亦有微笑道:“吴家船队全凭长青兄庇护,这点贺礼还是该当的。”

    胡万里瞥了他一眼,缓缓的将银票推了回去,道:“梦然,我与吴家不仅仅是生意关系,咱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后不要如此送礼,随礼就行了,有这份心意就行了。”

    见胡万里不收,吴亦有不由有些迟疑,见他这副神态,胡万里不由一笑,道:“不会是真有事吧?”

    “瞧长青兄说的。”吴亦有摇了摇头,道:“真要有事,小弟还不敢如此送礼了。”说着他便收回银票,道:“既是如此,下次回南京,小弟托人给两位嫂嫂打两件首饰。”

    胡万里微微一笑道:“别太贵重了,一百两以下罢,否则惯坏了脾气,我可养不起。”

    “小弟遵命便是。”吴亦有嬉笑着道。

    微微沉吟,胡万里才道:“五月之后,你也该闲着了吧?”

    吴亦有点头道:“这几rì船队出海之后,小弟准备回趟南京,长青兄有何吩咐?”

    “老生常谈,还是小厮的问题。”胡万里沉吟着道:“我的船队扩展速度快,吴家船队也不会满足于现在的规模吧,船员水手跟不上,便是有银子,船队规模亦难以扩大,你别闲着,去北方各地买小厮。”

    。。。

第120章 加快进度() 
听的这话,吴亦有心里一跳,允许吴家船队加船?这可是好消息!只是月港方面会同意吗?胡万里自身的船队发展速度就相当快,再加上吴家的船队扩大规模,月港岂有看不出之理?转念想到胡万里如今已是今非昔比,月港即便是知道,也绝对不会限制他船队的规模!

    想到这里,他不由大为兴奋,当即便道:“长青兄所言甚是,您看买多少适合?”

    多少?那自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过,数目太大,吴家在南京亦未必好cāo作,略微沉吟,他才道:“多少都容的下,不过须的安全至上,一次数目别太大,太过惹眼,容易招来是非。”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朝廷厉行海禁,素来是时紧时松,东兴港作为据点,至少要保证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否则一旦风声紧,补给就是一**烦,此事不可不防,此番买人,不必局限于小厮丫鬟,有遭灾的地方,一家老小全部带往东兴港。

    另则,不必局限在南京出海,京城耳目太多,能否安排人手去山东沿海设点转运,最迟在年底,我安排两艘船专门跑这条线,从月港运货北上,运人南下,赚钱拉人两不误。”

    难道准备长期运人去东兴港?吴亦有心里不由一惊,即便要保证东兴港粮食自给自足,有个数百人也足够了,何须如此麻烦,专程在北方设一个据点,心中疑惑,他也不敢多问,略一沉吟,他才道:“长青兄,山东沿海倒是空旷,三五次关系倒不大,若是长期设立一个据点,非得当地的官府默许才行,这怕是要费些周折。”

    胡万里微微一笑,道:“无非是银子而已,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最好是拉上一个在地方上名声较好的缙绅大富,如此则更为方便。”

    吴亦有这时已是明白过来,胡万里不要银子,而且还许诺让吴家船队加船,就是为了这事,如此优厚的回报,他还能说什么,当下他便应承道:“长青兄放心,船队出海,小弟便召集人手北上踩点。”

    天近黄昏,漳州城西隅,开元寺后街,‘四方水’酒楼二楼,谢文昌独自坐在窗边欣赏着楼下河道上繁忙的景象,月港的河道比这里更为繁忙拥挤,不过,他却不知道这种繁忙的景象能够维持多久,正所谓树大招风,月港如今已是名声在外,前来月港贸易的海船越来越多,他的担忧亦是rì盛一rì。

    月港不曾繁华时,他费尽心机的拉拢海商前来贸易,如今名声鹊起,却又担心招来朝廷的封禁,早rì今rì,又何必当初,想到这里,他不由轻叹了一声。

    “家主,严当家、洪当家的来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厮轻声提醒道。

    谢文昌往下一看,正见二人带着几名随从步入酒楼,他看了眼天sè,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却是没有起身,不一时,严力、洪长福二人快步上了二楼,他这才起身与二人见礼,见

    这情形,身旁的小厮为二人斟了茶之后便知趣的回避开去。

    喝了杯茶,严力才道:“世侄,咱们月港送一艘五百料的海船,是否多了些,这rì后的节庆礼又该如何送?”

    谢文昌瞥了他一眼,才道:“今时不同往rì,胡知县虽然官不过五品,但这份圣眷,福建无人能比,他与张阁老的关系也比咱们想象的还要好,而且他这人坦荡,在他身上投钱,总比扔给那些官员强。若非是考虑到rì后的节庆礼不好送,我还准备一口气送他两艘,他的船队规模越大,才越会为月港尽力。”

    听的这话,两人都是一怔,这话是说以后的节庆礼都按这个数额送?这也太大方了吧?微一沉吟,洪长福才道:“世侄,这一年有三节两庆,即便他未娶正妻,三节一庆总是有的,仅是如此,一年就送二万两?”

    “你们这是按市场价,一艘五百料船,成本只是多少?”谢文昌看了两人一眼,道:“你们知道翰林侍读学士意味着什么?”

    听的这话,两人立时噤声,这个他们是真不懂,他们只知道官员的品衔高低,见两人不吭声,谢文昌才缓缓说道:“朝廷的内阁阁臣,也就是大学士,也才是正五品,每科的科考状元也才授予翰林院修撰,尚不及这翰林侍读学士,由此可见,圣上对这胡知县是如何的器重。

    现在的的大明首辅张阁老,中进士到入阁到首辅,不过才数年时间,以圣上对胡知县的器重,几年时间就可能调回京师重用,如今不巴结,难道等他高升回到京师再去巴结?何况咱们送的是船,不是银子。”

    听的这话,两人登时便不再吭声,一艘海船的成本只在三千余两,如此算,倒是不贵,送船对月港来说,更易于控制,漳州的水手船员跟月港没瓜葛的还真不多,两人正想着,一个小厮却是蹬蹬蹬的跑了上来,躬身道:“禀三位当家的,胡知县已经到了。”

    谢文昌看了看天sè,又看了二人一眼,便起身在楼梯口恭候,严力、洪长福知道他这是怪他们来的太迟,他们也确实迟了点,两人皆是不言声的跟了上去。

    不一时,便见胡万里一身长衫,独自登上了二楼,三人连忙见礼,仍然是一揖两跪,胡万里含笑道:“又非是在公堂,起来罢,rì后无须行此大礼。”

    “多谢大人体恤。”三人忙齐齐谢道,起身后,三人自是免不了一番恭喜。

    寒暄几句之后,胡万里便当仁不让的坐了首席,扫了三人一眼,他便直接开门见山的道:“我想知道福州官员船队的情况,能否详细相告。”

    谁也没想到他坐下来就说正事,而且是如此犯忌讳之事,三人都不由一愣,略微沉吟,谢文昌才为难的道:“恩师开口,学生本不当拒绝,但月港历来对所有官员的情况皆不留存,也不刻意打听,还请恩师恕罪,学生实是无法相告。”

    。。。

第121章 开海之争() 
不留存?不打听?如此多银子撒出去能不记账?哪些船队进出月港能享受优惠,月港能不详细记录?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不过,这亦是情理中事,月港若是口风不严,怕是早就玩完了。

    胡万里似笑非笑的看了他足有移时,才缓缓的说道:“若说此事涉及到月港开海,也不能网开一面?”

    开海?废除海禁?谢文昌心里一跳,疑惑的看了严力、洪长福二人一眼,朝廷会允许月港开海?有这个可能吗?大明立国以来便厉行海禁,至今已经百余年时间,开海禁,谈何容易!再说了,朝廷凭什么让月港开海?略微沉吟了片刻,他便沉声道:“恩师,月港能有今rì这番景象,全依赖上下遮掩,月港不能不仁不义,学生宁愿月港不开海,也不能泄露丝毫信息,还请恩师体谅。”

    胡万里瞥了严力、洪长福二人一眼,道:“你们亦是这个意思?”

    严力忙拱手一揖,道:“回大人话,月港三家历来是共进退,严、洪两家皆是以谢家马首是瞻。”

    胡万里含笑点了点头,他自个在月港也有船队,月港口风如此之紧,对他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斯条慢理的呷了口茶,他才道:“月港开海,你们是何意见?”

    “月港开海,利国利民,也大利咱们三家,月港自然是极力赞成。”谢文昌毫不犹豫的说道。

    听的他满口套话,胡万里扫了三人一眼,敛了脸上的笑意,肃然说道:“月港开海,非是虚言,也并非没有可能,望诸位谨慎权衡,若是极力赞成,本官就未雨绸缪,预做布置安排,离任之前上疏奏请。”

    真要奏请月港开海?谢文昌三人原本以为他不过是以月港开海为由试探他们,听的这话,不由大为惊异,月港真有开海的可能?三人神情登时便凝重起来,月港虽是私港,却是牵扯颇广,各方利益皆是参杂其中,之前,谁也不曾想过开海的可能,更未权衡过开海会给月港带来怎样的结果,一时间,还真不敢贸然表态。

    沉吟半晌,谢文昌才谨慎的试探着道:“月港开海,不知恩师有几成把握?”

    “六成。”胡万里毫不犹豫的道。

    竟然有六成把握!三人听的都是大为诧异,也不知他这六成把握由何而来,谢文昌有些急迫的说道:“恩师能否简约的说一说?”

    胡万里微微摇了摇头,道:“开海之事,事关国策,岂能妄言?”

    三人不由面面相觑,既说六成把握,却又不透露一丁点消息,这让他们如何表态,上疏朝廷奏请,无异于是将月港公诸天下,这事关系到月港上下数千人的身家xìng命,关系到所有海商船队的生存,由不的他们不谨慎。

    微微沉吟,谢文昌才道:“恩师,开海之事,学生等从未考虑过,事关月港生死,还望恩师给予些时rì,让学生等仔细权衡。”

    胡万里也清楚月港的情形复杂,也清楚开海带来的冲击有多大,当下便点头道:“这是自然,不知你们需要多少时间商议?”

    “三月之期如何?”谢文昌征询着道。

    三月?这是要征求各方的意见?胡万里微微皱了皱眉头,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世上岂有尽善尽美之事?我只在乎月港的想法,其他人根本无须顾虑。”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开海事关国策,却也不能不顾及你们的安危,在上疏奏请开海之前,我必定会详细的陈列出说服朝廷开海的理由,与你们商议是否上疏,这一点无须担忧,毕竟,我也是月港的受益者。”

    听的这话,三人不由暗暗点头,胡万里有船队,他不可能不顾及月港的安危,如此说来,月港开海,他倒是真有相当大的把握了,略微思忖,谢文昌才神情峻然的说道:“恩师,恕学生冒昧的问一句,若是地方官员,缙绅富户皆是极力反对开海,恩师还能有几成把握?”

    胡万里清楚,所谓的地方官员,缙绅富户乃是指在月港享有优惠的福建地方大员和当地的经营海贸的缙绅富户,这些人既分享着月港走私带来的巨额进贡,又组建船队享受着海贸的暴利,自然是不愿意月港开海。

    事情是明摆着的,唯有走私,才能有暴利,一旦开海,海贸就成了正当的生意,如此暴利,必然引的无数商贾加入海商的行列,人多自然

    竞争大,这利润亦会逐年下降,那些个习惯了高额利润回报的地方官员,缙绅富户自然不会愿意。

    不过,嘉靖帝可不是什么善茬,他可不会因为反对的人多便改变主意,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打动嘉靖,别说是福建地方官员反对,便是满朝文武大臣反对,也未必有用,这种事情他也不是没做过,大礼仪之争,左顺门事件,便是最好的例子。

    想到这里,胡万里点了点头,笃定的道:“地方官员,缙绅富户的反对不会有丝毫作用,这无损于我对月港开海的把握。”

    听他语气如此笃定,谢文昌不由有些讶然,开海这等大事,即便是张阁老也不敢不顾及地方官员和缙绅富户的意见,他这信心究竟从何而来?

    微微沉吟,他便道:“既是如此,便以十rì为期,十rì之内,学生再回复恩师。”说着,他便话头一转,道:“恩师升迁之喜,月港无以为贺,恩师的船队规模如今尚属式微,学生等特意赠送一艘五百料海船以为贺礼,还望恩师笑纳。”

    送一艘海船?胡万里心里不由一动,这以后的三节两庆,月港难道都打算送海船不成?那倒是无须担心船队的规模了,不过,如果能够促成月港开海,这点子礼物,他收起来还真是问心无愧,他更清楚月港送他船只,壮大他名下船队的意图,

    当下他便微微一笑,道:“月港如此盛情,本官就却之不恭了。”说着,他便含笑道:“开席吧。”

    谢文昌三人被月港开海一事搅的心神不宁,胡万里也担心酒后被他们套话,一场酒宴不过三刻钟便草草散席,恭送胡万里下了楼,三人又回到酒桌上。

    洪长福自斟了一杯酒,一口饮了,才道:“月港开海,可就没咱们什么事了,哪及得上如今的风光快活?”

    谢文昌瞥了他一眼,才看向严力,道:“严世叔如何看?”

    严力看了看二人,也自斟了一杯酒,放下酒壶,他才缓缓说道:“眼下咱们是风光快活,我也喜欢这种rì子,可照月港眼下的发展情形来看,却不知还能够快活几年?”

    “这可说不准。”洪长福跟着便道:“咱漳州山高皇帝远,有福建上下的官员遮掩着,便是再逍遥十余年也不成问题。”

    “那可未必。”谢文昌淡淡的道:“且不说官员和海商,你们看看这漳州城里,这几年一年比一年繁盛,随处皆可听到cāo着不同口音的各地商贾,漳州城如此,月港亦是如此,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月港之名,如今早已传遍了江浙、两广之地,就这势头,月港还能安然无恙十余年?”

    见洪长福一脸不以为然,严力抢先开口道:“谢世侄见多识广,且说说开海,对咱们对月港能有什么好处?”

    看了洪长福一眼,谢文昌才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咱们小民一个,为国为民,为漳州百姓的大话就不说了,但月港上上下下数千人,不是乡邻便是亲谊,总不能放任不管吧?总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留条活路吧?

    再说了,如今福建、南京官员名下的船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不少海商亦开始将船队挂名在这些个官员名下,虽然月港rì趋繁盛,咱们的受益亦在逐步的增加,但增加的收益多是来自造船作坊和西洋火器,最主要的转运费这两年却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