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宝风流-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经书也不用端严肃坐。只是象今天这样随意闲谈,李睿白天听伴读教授,随后再自行翻阅唐离当日给他的那本手卷,因二者分歧较多,内中渗透出地思维方法更是决然不同,所以相应地他地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唐离也就是在回答他疑问的闲谈中,将自己后世学到地东西慢慢渗透给他。

其实。当日李亨起兵谋逆,唐离进羽林左卫大营前给李睿留下的这个手卷中,并不曾涉及到太多的具体施政条例,更多的只是一些被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原则及施政思想,及其在这种原则与思想后隐藏地思维方式。毕竟,唐离自己也没有具体的从政经验。他也不敢保证后世看到的那些治国政策能否适用于千多年前的唐朝,但是那些原则与思想,尤其是思维方式却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性”。这种东西见效虽慢,但一旦形成就如同人的价值观一样,必将跟随一生。而一个具有独立思想体系的人也是最不容易为别人所左右的人。好在李睿年纪既小,本身又对唐离有崇拜之心,是以接受起来就快,尤其是在与那些侍读所授两相对比及再与唐离讨论释疑之后,这种印象就更深。

虽然已是翰林待诏,但政事堂参谋赞划地职差也没有撤销。是以在此呆了近一个时辰完成了对李睿“解惑”的任务后。唐离便欲前往皇城。

送唐离外出的当口儿,李睿问道:“昨日十六王宅的王叔及各位王兄联合上本。恳求为国效力,此事未知师傅意下如何?”。

“噢!诸位王爷想出来?”,唐离闻言心下一动,却没说话,反问道:“睿儿心中是怎么想的?”。

李睿缓缓道:“先皇设立十六王宅必有其用意所在,所谓:‘父死,三年不改其道为孝’,如今先皇刚刚驾崩,朕实无意于此!”,言至此处,李睿略一沉吟后又道:“只是诸王奏章中所言,请为监军之事实让朕为难!”。

“监军?”,闻听此言,唐离是彻底明白了,唐朝惯例出将入相,开元朝中,十镇大将镇边多年后调用回京多是任同平章事,只是自李林甫入相后,为杜绝这些边镇将帅回京与其争夺相权,乃于边镇将帅中大规模启用胡人将领,彻底堵死这条汉臣的出将入相之路,安禄山,安思顺,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等人无一不是如此。若非范阳作乱,这原本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如今随着安禄山起兵造反,朝廷难免对这些异族出身地将领有了戒惧之心,唐离原本以为随着玄宗身死,这种风潮自然消散,但现在看来绝非如此。而十六王宅中这些王爷们想必就是以此背景为借口,想要外出“监军”。

原本的历史中,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由长安而至天下,爆发了一股大规模排胡的浪潮,不仅长安城内所有与“安”有关的坊名等被尽数撤换,而且东西两市的许多胡人商贾也受其牵连,最为重要的是众多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将领被朝廷猜忌,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光弼的身死,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眼前地形势若不得以控制,极有可能历史就会重演,而这却绝不是唐离所希望看到地。尤其与他对战后的一些想法截然不符。

正在唐离心下思量地时候,就听李睿的声音传来道:“师傅,诸位王爷奏本中所言监军一事,近来陈,杨两位相公也曾数次言及,杨相更曾自荐此职,然,朕有意请师傅出任平叛军监军使,未知师傅意下如何?”。

……

“我再送送姐夫”,将唐离一路送到门口。李睿这才停步,小胖球却趁机跟了上来。

见唐离脸上并无欢颜,小胖球儿边陪着他前行边道:“姐夫,监军使可是能号令天下兵马的使职,杨相公在睿哥面前说了好几次睿哥都没答应,怎么姐夫你得了却不高兴?”。

“你怎么知道我不高兴!”,突然之间得了这么一个使职。唐离心中地感受难免有些复杂,只是他却不愿与小胖球细说。“说吧,跟出来有什么事儿?”。

“没事儿就不能送送姐夫?”,小胖球刚一涎脸,见唐离神色不对,遂也正色说道:“姐夫,近几日那个杨相公出入内宫频繁的很,天天在睿哥面前说的话我听了都肉麻。还有他送来的那些东西,吃的,用的,玩儿的,一间屋子都快装不下了,对了,他打赏起睿哥身边地宫人时更是大方的很,姐夫你要注意了”。

闻言。唐离点点头,却没就这个话题再说,“在宫里你也小心些,别让睿儿对你生出什么想法来!”。

“姐夫你放心就是,宫里我会盯着”,已经走出老远。小胖球说完正事也不耽搁,挥挥手便扭转胖乎乎地身子回去了。

唐离一路而来,不多久已是到了宜春院左近,当下走了过去请见杨妃。

一个多月的功夫,杨妃明显的瘦了许多,以前正合身的浅黄宫裙现在穿着看来竟有了些飘逸之意,唐离进去时,就正见她对着一只通体碧绿的长笛出神。

唐离自然知道这只碧玉笛,更知道当初杨妃曾因为此物而触怒玄宗,被遣送出宫。

“臣参见太后娘娘!”。醒过神儿来的杨妃懒懒一挥手。除了身后的小玉外,其他地宫人都无声退去。

手捧起碧玉笛。拖着长长的宫裙,缓缓走来的杨妃就此依在了唐离怀中,“阿离,你带我走好不好?”,轻若呢喃的声音中满是伤痛的疲惫。

不妨她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一时竟让唐离无言以对。

“三郎死了,宫中教坊司也散了”,紧紧闭着眼睛,但杨妃呢喃般的声音却是越来越快,“走到那里都有三郎的影子,这冷清清的内宫我再也住不下去了!阿离,你带我走,你带我走!”。

一言不能发地唐离坐下身来,轻抚着杨妃的肩背,听早已心力憔悴的她胡乱的呓语,正是在这些杂乱的话语中,他听出了杨妃对玄宗如女儿依恋父亲一般的情感,也听出了她对自己如怀春少女一般地情怀,当然,还有愧疚,有对走出深宫生活的向往……

不知过了多久,声音渐小渐歇,唐离低头看去时,却见怀中的杨妃已于不觉间沉沉睡去,眼角处泪痕宛然,而怀中尤自抱着那只翠绿欲滴的碧玉笛。

“自先皇驾崩,娘娘已经很久没有睡过好觉了”,小玉近前时,轻轻的说了这么一句。

……

由政事堂回到府中,唐离并不曾先到后院,而是直接到了为李泌单辟出的偏院儿。

偏院中一片静寂,因着这份静寂,竟使册页翻动的微声也清晰可闻,唐离移步看去时,就见院内西厢改成的书房中,依然是一身道装的李泌正伏几而坐,而他翻看的那些册页书札,分明就是河东以前送来地那些情报。

李泌看地极专注,以至唐离走进房中后他才发现。

也不等他说话,顾自寻了胡凳坐下的唐离已先开口道:“长源,陛下已授命由我出任平叛监军使”。

“平叛监军使?是一路还是全部?”。

“圣旨已经下了,由陈老相公遥领平叛兵马都元帅,陇西哥舒翰,潼关高仙芝,汴州封常清分任副帅,杨相为总军粮使,由我出任监军使,总监诸路平叛军马”,唐离地话刚一说完,就见喜色尽露的李泌击案赞道:“好!”。

“好?长源,我这使职可与陈相,杨相不同,即日就要远赴关内,我怕……”。

“新皇年幼,又是刚刚登基,别情是怕此时离京会给杨相以可趁之机?”,被李泌一口说出自己的心事,唐离微微点头以应。

第二百三十七章 监军(二)

时令已近年关,散散扬扬的雪花里,长安城外的灞桥上多是进长安的人为多,但眼前这只长长的马队无疑是其中的例外。

近百护骑护卫着两辆轩车出长安过灞桥一路北上,这些护骑皆是一身的黑衣玄甲,再加上身后那袭血红的披风,人数虽少,但看来端的是气势凛凛,以至于对面的行人在远远看到这支马队后都自觉的让开了道路。

“阿九,唐七回去了?”,马队正中,唐离掀开车帘向护骑队长唐九问道。

“七哥回去了!”,策马与轩车并行的唐九弯了弯腰答道:“不过七哥回返前说他随后会跟李先生一起北上与老爷会合关内”。

“恩,知道了!”,闻言摆摆手,唐离放下窗帘的同时忍不住一个苦笑,他苦笑的原因并不在于唐七执意要前往关内,而是因为这小子实在太能干了些,论说他成亲比唐离晚的多了,但这才几个月的功夫,居然就能让老婆大了肚子,反倒是唐离自己,成亲也近两年了,还是好几个夫人,却没一个有什么动静儿,就为这事儿,唐老夫人现在虔诚供奉最多的除了佛祖之外,就属送子观音。至于此次北上之所以不让唐七领护卫头领,除了暂时留守长安的李泌需要用人外,唐离也的确有照顾他夫妻团聚的意思。

在将近年关的寒冬天气北行,且这一去最少也要半年以上的时光,想到这里。坐在马车上地唐离就没了多少精神,照他的想法,既然限于时令年前打不起仗来,他本就预备着等正元之后再动身,无奈使职大于天,因为安禄山叛乱,朝廷并王室中隐藏的对胡人统兵将领的担忧深深影响了刚刚登基未久的李睿。圣旨中的“即刻起行”使唐离与家人过完除夕及上元节的想法化为了泡影。

与唐离地意兴阑珊相对,轩车中的李太白满身满脸透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相衬地昂扬劲健。往日眉宇间化解不去的沉郁早已一扫而空,他的手时不时的就会紧紧握住身侧靠着的那柄长剑。

八岁习经,十二学剑,自此这柄长剑就再没离开过李白的腰际,男儿马上搏富贵,对于自己的才华,李白有足够地自信。自从他“仗剑离家,辞亲远游”的那一刻起,他就渴望着借助胸中才华,手中长剑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从而成就自己一生的功业。

可惜,二十多年过去,除了诗才享誉天下之外,他那“经邦纬国”的才华始终没有施展÷余地。而这柄伴随他数十年的长剑也是尘生匣中,不得一展光华。

天可怜见,终于在老之将至之时,他经由玉真公主结识了如今朝中的第一红人唐大学士,巧合的是这位学士大人对他的才华赞誉有加;更加巧合地是,两人刚一相见。这些学士大人就将以监军使职的身份北上平叛。

遭逢安贼叛乱,自己得监军使赏识看重而得以以幕僚的身份随行北上,眼前的这一切都使半生沉郁的李太白欣喜不已,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人生的这次转机必定能使他立不世功,封万户侯。胸中建功立业地渴望似火一般熊熊燃烧,以至于同样掀开窗帘远眺的他丝毫感受不到寒风的凛冽,反而是这似刀一般的寒风更激起了他“仰天大笑”的豪情,想到此处,他的手忍不住又紧了紧握在手中的长剑。

看着李白的这种举动。唐离忍不住微微一笑。年节之际辞家远行的愁闷也消解了不少,久历挫磨。年过半百仍能有这份少年般的激动实在难得,谪仙人不愧是谪仙人,说他“傻”也罢,说他执着也罢,总之这人活地就是一个“真”,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再到眼前这种不加掩饰地激动和渴望,或豪放,或愤慨,或激动,总之李白活的真实,真实地如他的诗,把所思所想毫无掩饰的摊开给人看,二十岁时如此,五十岁时依然如此,摒弃世俗的沾染,行事看似有些癫狂的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水晶般”透明的心。

与李白相处越久,唐离才越明白他为什么能成为千古诗仙,除了他那天纵的才华之外,更重要的是源自于他的真,尽管这种真为他现实的人生轨迹抹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但正是这种“真”使他的人生与诗歌得以超越时代而千古传唱,毕竟,最真的也是最具有生命力及感染力的,唯有“真”,才能真正的打动人,并唤起人心中的共鸣。

“天气寒冷,旅程枯燥,我与太白兄小饮几樽如何?”,随手拉开车厢中的暗格,唐离边向外拿酒,边浅笑说道。

闻到有酒,正凭窗远眺的李太白笑着转身道:“别情所言正合我心!”。

轩车中本有火笼,此时温酒的红泥小炉也发出滋滋的声响,愈发为车中添了几分暖意。

按剑于膝,李太白吃了身前的一樽冷酒后,扭过头来问道:“别情,你既然为监军,怎么不先往汴州,此地刚经大战,正是能用事之时”。

闻听此言,正自温酒的唐离微微一笑,若非朝廷对这些胡人统兵大将颇有担忧,他实在不愿接受这个监军使的使职,自古以来,只怕没有一位在外统军作战的将领喜欢在身边放上一个监军。

虽然接受了监军使职,但唐离离京之前就给自己的这份使职定了个调子,他要最大限度的减少三路统兵大将对自己的猜忌与提防,而这也就是他不往汴州及潼关的原因所在,去也无益。反不如直接北上,一则他与哥舒翰关系毕竟不同,二人更能相互信任;再则也可由此居中调度针对安禄山地釜底抽薪之计。

心下想的这些东西对李白说也无益,当下只是微微一笑道:“汴州及潼关数月之内难有战事,明岁平叛该由哥舒三道大军先发,与其前往那两地枯等,不如咱们先行北上。还能实实在在做些事情”。

“如此就好!”,仰首又是一樽酒尽。李白意兴揣飞道:“待到哥舒将军大营,某定当请战沙场,还望别情也代为说项!”。

“好说,好说!”,随口答应了两句,唐离将温好的酒酿缓缓注入李白樽中,现在的谪仙人那里还有半点飘逸。简直就是一个战争狂,离京动身时,唐离苦口婆心劝他留在京中,并答应立即由自己奏本为他在鸿胪寺中谋一个职事,但李白只是不肯,非要随行出京,现在看来,他对于参加战事竟已是迫不及待。

车行辚辚。车内二人把酒闲谈,心下激动难抑的李白借着酒意一遍遍诉说自己的平生志向,及至后来酒深处,忍不住心中豪情的他,也不管这是在行车途中,顾自持剑击案。歌起那首早已流传天下地旧作《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车行不止。李白激情下的这首长歌透过车幕传出老远,沙哑地歌声中别有一股昂扬劲健的豪情,闻听此歌,于寒风中而行的众年轻护卫也觉身上一热,不觉间再挺了挺早已笔直的肩背……

……

车出新丰县后偏南北上,渐入山区,不久,有太行八险之称的“井迳关”已遥遥在望。

井迳关地势极险,由此险关北上,即可绕过两河到达关内道地方。

唐离看着远处银装素裹的连绵群山,下车活动活动手脚后扭头道:“太白兄,下车吧!”。

李白下车后,随着唐离点头示意,除了留下的十二骑护卫外,其他护骑则继续护卫着两辆轩车继续前行,而留下地这二十骑护骑也统一换过了衣衫,没有了前面浩浩荡荡的气势,眼前唐离一行象极了普通出游的贵介公子。

“车驾过井迳关就有哥舒派来的军队护卫,到时候想动也动不了了,近期无战事,咱们去的早了也无益,不如自己一路过去,既能看看民情,也算游历着舒散舒散筋骨”,笑着对李白说完这些,唐离裹了裹身上的红云大氅,接过唐九递来的马缰翻身而上。

虽然年过半百,但好游历的李白骑术比之唐离好地不止一倍,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哈哈一笑后,利落上马,一行十四骑催鞭而去。

出井迳入关内道继续北上,穿过一些僻乡小县,故地重游的唐离再次到了最近京畿的庆州地方。

“老爷,客栈已经安排好了,咱们这就去?”,进了城门,早有打前站的护卫迎上,唐离一行随即向城中的平安客栈而去。

故地重游,缓缓策马地唐离见庆州城中比之上次来时人口繁盛了许多,但这些多出来的人多是衣衫褴褛,满脸冻饿之色,再看这些人身上穿着的秋装,不用打听,唐离也知这些人必是因战乱从两河道逃出的难民。

“唐九,给她们些吃的,另外再留些钱财!”,皱起眉头用马鞭指了指街角处缩在一起瑟瑟发抖的难民母女,答应一声的唐九随即策马而去。

不说那连连称谢的母女,唐九这一施舍,顿时引来数十难民四处环住了唐离一行,而远处犹自有许多难民闻声而来。

随身带着的吃食发散一空,随后李白及唐九等护卫撒下十多贯通宝,唐离一行才趁着难民俯身捡钱的当口儿得以脱离人群。

“我已派人去探问了,稍后就有回报。两河战乱,难民多些也属正常,老爷不必太过介怀!”,平安客栈,唐九小心翼翼地劝了唐离两句后道:“饭食已准备好了,老爷看是送进房里还是在大堂?”。

“就在大堂,你一并去请过太白先生”,虽知道唐九说地是实情,但刚才那一幕实在难让唐离释怀,河北道不提,但河东道聚兵坚守晋阳,晋州,不得与叛军野战的军令毕竟是出自他地战略,而收集百姓存粮更是直接出自他的授意,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眼前这些难民无衣无食倒的确与唐离有关,而更让他起火的是地方官的不做为,自当日听闻怀素所言后,政事堂已行文地方一再强调安置难民之事,尤其是东都洛阳及比邻战场的关内道更是重中之重,下拨此两地的钱粮比之别的地方多了三成不止,纵然战乱期间难民多有,但若地方官将此钱粮尽数赈济,也断不至于发生刚才那等事情。

大堂中倒也热闹,但经过刚才那一幕,不仅唐离,就连李太白也没了笑意,二人默默用食间,就听旁边一个食客长叹说道:“这才好了两天,斗米又涨到一百六十钱,看这样子还要再涨,如今这日子真是让人没法活了!”。

身穿厚袍的老年食客这声叹息顿时引来一片附和声,都说一天之内米价连翻一倍实在让人没法子活,当下就有人骂奸商,骂官府无能,甚至还有人骂政事堂,其中有一人更是指名道姓的骂唐离。

脸上一道青气闪过,唐离扭头向唐九施了个眼色后,静听大堂内的闲言谈论。

第二百三十八章 监军(三)

脸上一道青气闪过,唐离扭头向唐九施了个眼色后,静听大堂内的闲言谈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