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宦海无声-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的领导,主要领导并不能为所欲为,刘志华的事情就是教训,自己虽然不会走刘志华的老路,但是,如何在工作中出彩,如何让玉都区的大部分农民尽早富裕起来,是需要花费功夫的,徐少杰不敢完全相信目前的班子成员,又必须依靠现有的班子成员做好工作,在这样的矛盾中,徐少杰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突破口。
    “张区长,我考虑了近期的工作,适合种植烤烟的地方,都在大规模开展烟苗的移栽工作,至于正常的粮食种植,我们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我打算近期到全区所有的乡政府去看看,同时了解一下村里的情况,你看这样安排如何?”
    “徐书记,我完全同意。”
    “那好,张区长看近期有没有需要进行的人事调整啊,区委主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市委还没有考虑,我们只好辛苦一些了。”
    “我还真有考虑,早就准备给徐书记汇报的,赵德立同志调到青花乡政府工作,还是有些不合适的,赵德立同志是很有能力的,在玉林乡做的一直很好,上次的事情,错误也不全在他,当时有市烟草公司的领导,家丑不可外扬的,所以我考虑,还是应该让赵德立同志回到玉林乡政府工作,玉林乡党委书记一直是空缺的,赵德立同志回来,正好主持工作。”
    “嗯,我同意你的意见,下午召开书记办公会的时候,你就直接提出来吧。”
    张世奎离开办公室以后,徐少杰笑了,徐少杰给了张世奎一个机会,张世奎果然不笨,很快就抓住了机会,自己上任了,区里的人都知道,赵德立的工作,一定会调整了,张世奎在最快的时间提出来,就是一种表态,刘志华已经彻底倒下了,张世奎在上面没有什么背景,这样的区长,是翻不起什么大浪的,正是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所以张世奎很会选择。
    徐少杰想到的多一些,有两个站所的负责人,他是一定要调整的,一个是烟草站的站长,一个是教育站的临时负责人,徐少杰并不是小气的人,烟草站的黄站长,狂的有些离谱了,所以,必须要求市烟草公司调整,至于教育站的负责人,自己是以前是分管教育站的,负责人从来没有请示汇报工作,以为攀上了区委书记,就什么都不顾了,这样的人,缺乏起码的素质,在单位上一定也是老子天下第一的表现。
    下午召开的书记办公会和班子会,通过了关于赵德立的职务任免,通过了关于教育站副站长主持工作的决定,所有班子成员汇报了前一段时间开展工作的情况,徐少杰在会上简单说到了目前的工作,一是班子成员分工暂时保持原状,二是继续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开展工作,三是他将和所有的干部职工一道,做好玉都区的各项工作。
    散会之后,徐少杰慢慢往办公室走去。
    第一个进入办公室的人,徐少杰做梦都想不到。妇联主任一直等在办公室外面,脸色灰白,头发也是乱糟糟的,双眼无神,身上的衣服皱巴巴的,如果不是站在门外边的缘故,徐少杰简直以为是哪里来的女乞丐。打开办公室,妇联主任一言不发进入办公室,整个过程很木然,徐少杰感觉不到一丝的活力,办公室里面的气氛有些渗人。
    严格说,发生这样的事情,女人比男人的下场还要凄惨,大家会不停的议论,诸如破鞋、臭不要脸的话语等等,铺天盖地而来,承受不住的,甚至有上吊自杀的,如今的社会,红杏出墙的女人,是大部分人深恶痛绝的对象。
    看着妇联主任的表情,徐少杰有了一丝的不详预感,内心也有了一丝丝的愧疚,妇联主任是牺牲品,和刘志华有了这样的关系,就注定会有这样的结局。
    “坐吧,有什么事情吗?”
    “徐书记,我要求调整工作岗位。”
    “说说吧,你要求调整到什么地方去工作?”
    “我的家在青林村,我想回家,我想回家。。。”
    徐少杰发觉情况不对,立刻开口说话了。
    “你的工作安排,暂时不着急,回家去休息一段时间,注意调整一下心态,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是世界末日,挺一挺就过来了,身体恢复之后,我们再来谈工作的事情。”
    妇联主任没有坐,一直站着,听了徐少杰的话,没有表态,转身默默走出了办公室,徐少杰感觉有些不好,找到了黄贺,要求黄贺密切注意妇联主任的一举一动,同时找几个人,开导一下,不要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走上了绝路。
    徐少杰此刻想到的,不是什么下乡去看情况,玉都区的情况,看不看都是那样,8。5万人,2。1万户,51个行政村,下去看了,也不会有什么改善,徐少杰从来不相信,领导下去看了,下面的干部就是干劲十足,什么矛盾问题都可以解决了,百姓就会感激涕零,那纯粹是放屁,领导不是什么专家,没有实实在在的办法和资金的支持,下面的情况难以有实质性的解决。
    徐少杰要下去找一个地方,他想到的是蔬菜大棚,徐少杰初步想到的地方,是在花冠村,花冠村目前的基础条件不错,刘沐一直兼任村书记,配备了新的村长,刘沐还真是有能力的,花冠村的百姓气顺,很少有闹纠纷的。
    “徐书记,您来了,还是驻我们玉林乡吗?”
    “呵呵,老赵,再次上任了啊,这次我可不是随便来看看的,我是来给你们任务的。”
    赵德立、董桂花、刘沐和宋涛早就在乡政府的门口等着了,大家脸上的笑容是非常舒心的,他们想不到,徐少杰这么快就扭转了局势,出任区委书记,华林乡现在已经成为了全区瞩目的地方,不少人猜测,徐少杰的几个心腹,一定会得到提拔了。
    “我来是安排工作的,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玉都区太穷了,我了解了财政收入的情况,除了烟叶税和农业税、三提五统的收入,其余的基本上是空白,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想办法改变目前的情况。”
    “徐书记,您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有什么任务,尽管布置,我们一定会不折不扣完成工作任务的。”
    “呵呵,我还真的有一些想法,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你们都是我最信任的干部了,这两件事情,我打算交给你们去办。”
    赵德立等人已经开始严肃了,因为徐少杰说话的时候,一直很严肃,他们知道,徐少杰一定是考虑成熟了,来给他们布置任务的,而且,任务一定是非同小可,众人自认为是徐少杰的心腹了,启用心腹做的事情,一定是大事。
    “老赵,你要准备离开乡政府了,去办企业,宋涛跟着你去,玉林乡的工作,董乡长准备负责了,玉林乡也有大事情要办,我计划在花冠村建10个蔬菜大棚,具体的工作,董乡长和刘沐具体负责,今后,你们就是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了,我说的两件事情,必须要成功,不准失败,所以,你们要准备吃苦了。”
    众人睁大了眼睛,徐少杰说的事情,太离奇了,他们还没有听说过。
    “距离集镇不远处的一个小水泥厂,你们是知道的。”
    “徐书记,那个水泥厂,已经垮了好久了,都废弃了啊。”
    “我们要把水泥厂办起来,今后的发展形势马上会发生改变的,你们都是基层干部,知道农民的追求,有钱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建房,如今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不断有钱寄回来,不长时间,就会有大批的农户想着建房了,同时,我们这里还有地域优势,南面的5个区,都可以用我们生产的水泥,所以,筹办水泥厂,一定是可以很快增加收入的事情,老赵,你和宋涛从现在开始,就开始调查废弃的水泥厂,主要是调查周围的原材料情况,我给你们的时间是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之后,我要看到报告,包括水泥厂的规模,需要多少的资金,年生产能力是多少,这件事情的难度有些大,所以我安排你们做,你们可以到市水泥厂去了解情况,宋涛,到财务上去借一些钱,必要的接待还是需要的。”
    赵德立做梦都没有想到,干了接近半辈子的农村工作,忽然要办企业了,虽然现在办企业的风气正浓,可是这一次的办企业,关系到玉都区的财政收入,向来不怕事的赵德立竟然有些犹豫了,主要是他没有经验。
    “老赵,怎么,害怕了,现在有那么多的农民企业家,他们都能够办好企业,难道你就不行吗,放心,大胆去干。”
    赵德立用力点点头,不再犹豫了。
    “徐书记,蔬菜大棚是什么啊,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
    “前两天我看了一些资料,蔬菜大棚其实存在很多年了,北方最先发展的,因为气候问题,北方蔬菜成长的季节短,所以,为了保温,兴起了蔬菜大棚,蔬菜大棚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温,能够让新鲜的蔬菜提前上市,而且还可以弄到反季节的蔬菜。”
    众人立刻睁大了眼睛,这是什么概念,蔬菜还没有成熟和上市的时候,蔬菜大棚里面的蔬菜就上市了,岂不是能够卖到好价钱吗。
    “徐书记,有那么神吗?”
    “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已经有人做过了,我们就着手来做这件事情,董乡长,刘沐,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在花冠村找好合适的地方,我们首先建10个蔬菜大棚,看看效果怎么样,这10个蔬菜大棚,不要农户的任何投入,我来想办法。”
    任务布置下来以后,众人去吃饭,这是徐少杰到玉都区以后,玉林乡第一次安排到餐馆去吃饭,赵德立坚持这样做,按照徐少杰的安排,赵德立马上就要离开华林乡了,董桂花也是坚持,一来想徐少杰表示祝贺,二来也有为赵德立送行的意思,所以,徐少杰没有拒绝,他也想趁着吃饭的时候,多鼓励一下大家。
    徐少杰不会很快提拔众人,提拔需要有理由,否则根基就不稳,赵德立、董桂花、刘沐和宋涛,都应该提拔,如果他们能够做出来成绩,理由就更加充分了,现在,徐少杰找到了机会,只要众人努力,很快就可以出成绩了,到那个时候,区公所的干部就没有话说了。
    赵德立是急性子,吃饭之后,直接带着宋涛到废弃的小水泥厂去了,徐少杰和董桂花、刘沐直接到花冠村,查看地形,寻找合适的地方。此刻,徐少杰以及赶赴淮扬市,专程给许云飞汇报,不要想着市委市政府能够支持,多半还是区委区公所自己拿在手里办。
    蔬菜大棚的地方很快确定下来,接下来,就是要找到技术人员,专门进行辅导了,这样的事情,不能想当然,当徐少杰再次到淮扬市委办公室的时候,廖鸿运笑呵呵给他介绍了两个人,根本不需要到太原去,眼前的两人,就是省农科院的专家,研究大棚多年,熟悉一切。徐少杰高兴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带着专家到了玉都区,徐少杰要求黄贺安排最好的住宿,他立刻主持召开了班子会,通报了准备发展蔬菜大棚的设想,首先搞好试点,由自己联系私人投资,在玉林乡花冠村建立10个蔬菜大棚,如果有效果,下半年在全区逐步推广。这个时候,很多的班子成员根本不知道蔬菜大棚是什么,徐少杰的讲话时间不长,省农科院的专家在班子会上讲课,大致介绍了蔬菜大棚的作用,效果和需要的投资。

第七十九章 起步
    第七十九章 起步
    班子会结束后,胡德义专门找到了徐少杰,主动表示参加建设蔬菜大棚,他是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徐少杰很爽快答应了,从这个时候开始,胡德义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蔬菜大棚的发展上面,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了玉林乡政府和花冠村。
    刘福贵代表张绍才,来到了玉都区,其实,建蔬菜大棚的事情,徐少杰完全可以做主,但是,徐少杰不能亲自出面,所以,刘福贵出面,交谈的过程很简单,建蔬菜大棚必须成功,所以选择的上好的耕地,所有的费用刘福贵承担,包括应该上缴的赋税,同时,刘福贵给农户适当补助一些资金,大棚的日常管理,需要的工人,就雇用这些农户。徐少杰的想法很现实,利用张绍才的财力,办成功蔬菜大棚,实验期间,不会计算成本的。
    徐少杰没有想到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胡德义是真正沉进去了,后来的发展蔬菜大棚,根本不需要徐少杰操心了,胡德义完全能够做好所有工作了。
    赵德立和宋涛坐在椅子上,徐少杰正在认真看两人废寝忘食起草的报告,当然,这份报告,赵德立和宋涛是想了很多办法的,两人毕竟不熟悉如何办企业,所以,想方设法找到了市水泥厂的技术人员,花了一定的代价,才完成这个报告的。
    “老赵,宋涛,我不会去关心具体怎么办,既然交给你们了,任务就由你们完成,我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人才,你们要想方设法找到专家,只要能够找到专家,厂子就建成了一半,二是资金,需要多少资金,列出计划,我来找到信用社贷款,我不赞成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所以你们要尽快熟悉一切,我首先打招呼,我不会学习如何去办厂,如何去搞好管理,我只看成绩的。还有一件事情你们要记住,我需要短平快,不可能花很长的时间去办一件事情,现在区里的财政情况不好,农民也很穷,他们没有办法等上几年的时间,我们需要直接见效,所以,你们的任务很重啊。”
    “徐书记,您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只要资金能够到位,我和宋涛就是给人磕头,也要将水泥厂办起来,您选择的项目是很准确的,废弃的水泥厂四周,原材料数不胜数,足足两座山,我们打听过了,以前的老板因为资金出现问题,同时急于想到南方去发展,所以舍弃了这个水泥厂,老板就是回来,我们也有办法应付的。”
    “好,明天我就替你们落实资金,我可是计划以区公所的名义贷款的,你们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赚钱啊。”
    “徐书记,您放心,只要机器到了,一切都好说的。”
    水泥厂并没有徐少杰以前想象的那么大的投资,第一期投资不足30万元,主要是购买机器和修复水泥窑,包括修修补补,就可以开工了。
    30万元,对于玉都区和徐少杰来说,是天文数字,全区的财政收入,按照统计口径计算,不过170万,每到年底,玉都区都要为工资是事情发愁,不要说玉都区,淮安市乃至整个淮扬市,目前都是吃饭财政,一年的财政收入,大部分都用来发工资了。
    想要办起水泥厂,唯一的办法,就是贷款,除此没有其他的办法,徐少杰也想着找到上面的部门,去争取项目,他委托张世奎到市里去试探了,碰了一鼻子的灰,区镇想要项目,在现如今的形势,最好是不要开口,争取项目,是市直单位的事情。
    区委会如期召开,专题研究水泥厂上马的事情,这是玉都区的大事情,徐少杰不可能完全个人拍板,事先,他和张世奎商议过了,张世奎的话语很隐晦,没有直接说明,强调指出的是,区财政是拿不出来钱的,徐少杰预感到,要想建起水泥厂,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所以,徐少杰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之后,直接召开了区委会。
    玉都区很久没有召开过专门的区委会了,书记办公会和班子会代替了区委会,徐少杰认真研究过,真正能够决策的,还是区委会,区委会形成的决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虽然区委区公所是市委的派驻机构,可是,总算是一级政府。通俗说,就好比说市委的书记办公会是不能代替市委常委会的,市四大家联席会,更是不能取代常委会,只不过区镇的机构太小,没有分得那么明确,所以,班子会代替了区委会。
    区委会的议程非常专一,就是研究筹建水泥厂的问题,赵德立和宋涛列席了会议,赵德立汇报了关于筹建水泥厂需要的投资和其他事宜之后,争论就开始了,当然,大家不会针对徐少杰,矛头对准了赵德立。
    “赵书记,我听了筹建方案,其他的我不是太明白,其中有一条我比较关注,赵书记能不能解释一下,投资30万元筹建水泥厂,这是第一期投资,后面没有说到究竟需要几期投资,投资一共需要多少钱,需要分多少年投资?”
    易祥阳是分管经济工作的,居然在最先发问,徐少杰感觉到了,今天赵德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必须要认真回答所有问题,徐少杰在前面已经强调了,今天的会议,畅所欲言,这不同于人事调整,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工作,必须要展开争论,有些问题,弄清楚之后,才有利于后面工作的开展。
    “易书记,所谓的第一期投资,是指能够让水泥厂正式开始生产,也就是生产出来水泥,至于后面的投资,需要针对水泥厂产生的效益和生产情况决定,比如说职工宿舍、职工食堂等等,这些都是水泥厂生产步入正轨,开始产生效益以后考虑的事情,其中最为主要的投资,还是生产规模的大小,因为是刚刚开始筹建,结合玉都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考虑,筹建中型水泥厂,和市水泥厂的规模是不能比较的,计划年产水泥20万吨。”
    赵德立的回答刚刚结束,分管工业的田立新开口了,田立新大体上是支持筹办水泥厂的,他这个分管工业的副书记不过是一个空架子,玉都区没有工业,他根本管不到什么事情,也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每年最多的事情,就是驻点工作。
    “赵书记,我想啊,办企业,目的是赚钱,目前区财政困难,如果能够办好水泥厂,当然能够增加财政收入,大家都高兴,可有两个问题,可能要首先弄清楚,第一个问题,市场前景,我解释一下啊,我也是刚刚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说你对淮安市周围的情况调查过没有,外面需要多少水泥,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详实数据,前景不好说,第二个问题,销售问题,水泥生产出来,一定要销售,现在的不少企业,都是重点打销售牌。我说的两个问题,有些充重复,其实核心就是一个问题,水泥能不能卖出去,水泥厂能够赚钱吗?”
    “田书记,关于市场的问题,我们已经做过调查了,目前,淮安市12个区镇,只有一家水泥厂,就是市水泥厂,年生产规模是50万吨,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其实不然,平均到每个区镇,不到4万吨,市水泥厂还要负责淮安市的城市建设,所以,我们建水泥厂,是有条件的,南边的5个区镇,加上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