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成棉纺厂的改制工作。”
徐少杰点点头,没有说话,他和唐文俊都点燃了香烟。
“最近,我看了不少改制的资料,都是从公安工作的角度出发的,很多地方,因为改制的工作,引发了不少的集体上访,甚至是打架闹事的情况,所以,你要慎重对待,我认为,在淮扬市棉纺厂改制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警力。”
“有关警力的使用方面,上下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我不同意那种完全依靠说服教育来推动工作进展的办法,我认为这样的思路,是行不通的,牵涉到了职工的饭碗,要完全依靠思想工作,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强制手段。特别是淮扬市棉纺厂,3000多职工啊,谁有本事,完全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啊,再说了,棉纺厂是淮扬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企业,其中的难度,更是可以想象了。”
“我不会和你说大话,也不说套话,就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你读了很多的书,应该清楚,严酷的管理制度和刑法,是有着很大的震慑作用的,社会上有很多的情况就是这样,你硬气了,对方就软下来了,你软了,对方就硬气了,当然,我也是从长期从事公安工作的角度出发的,话说回来,警力的使用,也主要是从维持秩序出发的。”
“公安系统针对企业改制的事情,也有不少的争议,有些认为是需要慎用警力的,目前的观点不统一,但是,大家都知道,公安是为当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是维持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企业改制的工作,就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公安参与其中,义不容辞。”
“我知道,市委市政府一定是非常支持你的工作的,但这样的支持,能够有多大的作用,我不敢说,毕竟,具体的工作,需要你做,很多的决策,需要你拍板,我已经给辛平峰专门说过了,要求他支持你的工作。在棉纺厂的改制工作过程中,对警力的使用,你尽管大胆一些,对于有些在中间闹事的,不怀好意的,一定要坚决打击,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发出来大问题的,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
“关于棉纺厂案件的情况,我都清楚,这个过程中间,一定有外部的力量干预了,所以,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结了案件,由此,我想到了棉纺厂的改制工作,一定不会顺利,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能够帮助你的不多,考虑到了这些,都给你说了,春节以前完成改制工作,时间很紧,任务重,我还是那句话,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好。”
“少杰,我想,这可能是你参加工作以来,遇见的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了,我知道,你善于处理复杂的问题,我就是希望,你不要过多的想到其他的事情,你心地善良,但是,在改制工作的过程中,你要抛弃那种时刻出现的善心,有时候,硬下心来,才能够做好工作,因为你是领导,下面的干部,都看着你,你的态度就是他们的态度。”
徐少杰点点头,还是没有说话,这个时候,不需要说什么话,工作上的困难,徐少杰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唐文俊的提醒,是很有道理的,棉纺厂职工的生活,的确困难,但是,改制工作必须进行,到时候,也就不能考虑到这些心软的事情了。
第四百二十八章 改制之艰难(2)
棉纺厂的情况,比徐少杰预计的要严重很多,徐少杰根本没有想到,刚刚进入棉纺厂,一连串的闷棒,将他打的晕头转向。
上班之后,改制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入驻了棉纺厂,棉纺厂正式进行改制的消息迅速就传开了,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情,群众也非常关注棉纺厂的改制情况,更不用说淮扬市其他的国营企业了,一时间,到棉纺厂串门的人很多,都是来关心情况的。徐少杰对这种情况,很是担忧,可也不能阻止,棉纺厂的职工本来就多,改制专班分成了很多的小组,分别下去做工作,宣传政策,要选出棉纺厂的改制工作班子,这也是棉纺厂的特殊情况造成的,原来的班子,基本上一锅端了,现在,群龙无首,经委的干部已经帮着维持了好一阵子的秩序了,其中就有孙勇的身影。
徐少杰一般情况下,都没有守在棉纺厂,每天在办公室紧张关注着棉纺厂改制的情况,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棉纺厂的改制班子才勉强建立起来,并不是大家不参与,而是很多的职工,对于要解除国家工人的身份,感到不理解。
星期一早上6点钟,徐少杰的手机响了,他看了看来电显示,是孙勇打来的电话。
“徐市长,情况不好了,棉纺厂的职工已经组织起来了,准备到市区游行,步行到市委市政府请愿,参与的职工,估计有3000人左右,其中还有一批老职工,他们选择了星期一,就是想着扩大影响,我了解的情况是,如果市委市政府不能给予答复,他们还要采取更加过激的行动,好像是要去围堵高速公路,或者是铁路。”
徐少杰的手有些发抖,好不容易稳定了情绪。
“孙勇,他们提出的是要求?”
“棉纺厂的职工提出的要求,谁都无法答复,他们不同意进行改制,说棉纺厂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以前的班子贪污腐化造成的,他们要求恢复生产。”
徐少杰的头都大了,这样的要求,谁能够答复,基本是不可能有商议结果的。
“我知道了,通知所有改制领导小组和专班的人,都赶到棉纺厂去做工作。”
徐少杰迅速爬起来,这个时候,唐婉柔还在省城,徐少杰甚至来不及洗漱,就拨通了杨晨和黄志华的电话,等到他下楼的时候,黄志华已经在楼梯口等待了,黄志华接过了徐少杰的公文包,看见徐少杰急匆匆的样子,什么都没有说,在黄志华的印象里面,徐少杰处理事情都是井井有条,从来不慌乱、不着急的,看来今天一定是大事情了。
上车之后,徐少杰迅速给武圣军和郎世福打电话,汇报了棉纺厂的情况,同时说自己正在赶往棉纺厂,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现场酌情处理。武圣军的要求很简单,棉纺厂的改制工作刚刚开始,出现波动是正常情况,一定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尽量阻止职工到市委市政府请愿,武圣军同时强调,这不是简单的上访和请愿的问题,涉及到了淮扬市的稳定,在做工作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出现政治问题,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郎世福的要求差不多,也是尽量阻止职工示威请愿。挂了电话之后,徐少杰稍微冷静了一些,从目前的情况看,武圣军和郎世福都预计到了,想要阻止职工上访和情愿,估计作用不大了,职工内心有怨气,总是需要发泄出来的,堵不如疏,强行的压制,肯定是不理智的行为。
很快,徐少杰明确了思路,现在的重要任务,就是需要拖延时间,不能在上班高峰期的时候,让棉纺厂的职工到繁华的市区,那样,会形成大的交通堵塞,造成的影响,就非同一般了,最好是阻止职工的请愿活动,不过,徐少杰没有信心,他隐隐的感觉到,这一天的日子会非常难过,是自己从政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天。
徐少杰想到了唐文俊的嘱托,他拨通了辛平峰的电话,辛平峰已经知道是什么事情了,说武书记和郎市长都打电话安排了,现在,所有的交警都派出去维持秩序,局里能够抽调的干警,都在紧急集合,随时准备赶往棉纺厂。
徐少杰的轿车刚刚开进棉纺厂的大门,就被几百个职工围住了,大部分的都是女人,虽然隔着玻璃窗,徐少杰感觉到职工发出来的声音,快将自己淹没了,有些职工还在敲着玻璃窗户,甚至有人说将车子掀翻了。
徐少杰神色平静,没有丝毫的慌张,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徐少杰不会慌张,慌也没用,越是紧张的时刻,越是要冷静,徐少杰吩咐杨晨停车,他打开车门,走下来了,此刻,围着轿车的职工,已经超过了千余人,密密麻麻的将徐少杰围在了中间。
“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生产。。。。”
“我们是国家的人,我们做出了贡献,为什么要抛弃我们。。。”
仿佛是约好的,铺天盖地的抗议声音出来了,徐少杰没有说话的机会,此刻,徐少杰索性不说话了,静静的站在原地,脸上没有表情,几个男职工跃跃欲试,有着将轿车掀起的意图,看了看徐少杰的表情,暂时没有动,很快,陆续有轿车开到了棉纺厂,但是,这些轿车已经无法进入棉纺厂了,大门已经被棉纺厂的职工用身体堵住了,辛平峰、黄光明和余洪波等人下车之后,已经无法挤到徐少杰的身边了。
第一个挤到徐少杰身边的,是孙勇,孙勇在棉纺厂呆了一个月的时间,和职工已经很熟悉了,孙勇没有架子,和棉纺厂的职工还是合得来的,这个时候,孙勇的表情很是紧张,站在徐少杰的身边,注视着周围的一举一动,仿佛有职工进攻徐少杰的时候,他会站出来拼命,一边的杨晨和黄志华看见孙勇的这种表情,本来想提醒一下,不过还是没有说话。
一个站在人群中的男人开口了,大意是棉纺厂的职工什么都没有了,领导还坐这么好的车子,不知道关心职工的死活,以前的厂领导,贪污**,将棉纺厂活生生的拖垮了,市委市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紧接着,有人开口说了,徐市长的意见很好啊,就是要将职工全部甩出去,棉纺厂要变为私有企业,既然是这样,还有什么好说的。
于是,有人建议,砸了轿车,大家没有饭吃,领导也不要想着坐车了,很快,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局势已经变得很紧张了,杨晨已经是怒目圆睁,大有谁上前和谁拼命的架势。到了这个时候,徐少杰开口说话了,声音大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反映,不管你们是按照正常的途径,还是不同于一般的办法,只要是正常的要求,改制领导小组会给予政策内的答复,如果你们不满意,大可以继续去咨询政策,但是,你们今天如果想着破坏国有资产,那么,我就丑话说在前面,谁动手了,就等着严厉的惩罚,这辆轿车,不是我徐少杰的私有财产,是国家的,是工作需要配备的,我已经提醒你们了,不要想到一时间的痛快,砸车了,后悔终生,我还可以告诉你们,这台轿车的价格是26万元,不管你们多少人动手,每一个动手的人,承担的责任是一样的,毁坏26万元的公共财物,将是什么样的惩罚,你们自己去想。”
徐少杰的话刚刚说完,前面的女工迅速往后面推退,好像怕挨到了轿车,损坏了国家的财产,不仅仅是坐牢的问题,还有可能赔钱,如果政府来真格的,到时候,谁有办法啊,上访归上访,游行归游行,可不要做其他的傻事。
徐少杰这样说,也是经过了考虑的,刚才,有人将改制专班会议的内容说出来,徐少杰就感觉到了问题的复杂,如果今天不能够拿出气势来,恐怕真的要出大事情的。
砸车和掀翻车辆的风波刚刚过去,事情又出现了,棉纺厂外面响起了凄厉的警笛声,10多台警车开到了棉纺厂的门口,警报依旧响着,一百多全副武装的干警纷纷从车上跳下来,棉纺厂的职工,情绪本来就有些激愤了,看见警察来了,早有人忍不住了,有人喊着警察要抓人了,大家要团结,不要害怕,这么多的人,警察抓不完。
此刻,徐少杰气的要骂娘,谁这么安排的,徐少杰不知道,他被棉纺厂的职工围堵在厂区里面,外面的辛平峰听见有职工喊砸车,已经忍不住了,电话通知干警马上出发,辛平峰担心徐少杰的出现什么危险,这个时候,外面的一帮人是挤不进去的。想不到,局面刚刚平息一会,警察就到了。
徐少杰立刻朝着棉纺厂的门口走去,这个时候,人群中主动让开了一条通道,棉纺厂的职工虽然嘴上说不害怕,但他们还是不敢明目张胆和警察发生冲突,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就不是上访那么简单了,真的被抓了,找谁去啊。现在,大家都看徐少杰怎么说,这里,徐少杰是最高的领导。
徐少杰终于走到了棉纺厂的门口,这个时候,警察已经到了棉纺厂的门口,一些职工和警察对峙着,虽然脸上有着畏惧的神情。
“辛局长,警察全部撤回去,这不是敌我矛盾,不需要动用警力。”
徐少杰没有多说话,今天的局势,不是几句话可以平息下来的,徐少杰做不好救世主,也不想做英雄,但是,徐少杰必须要阻止事态的恶化。也许是徐少杰的神情很严肃,辛平峰什么都没有说,立刻下令,所有的警察都撤回去,一个不留。
趁着这个时间,徐少杰对身边的黄志华轻轻说了几句话,黄志华很快走到了辛平峰的身边,说着什么,辛平峰频频点头,走到了一边,用手机下达命令。
几个年纪大的职工走到了徐少杰的身边。
职工的情绪依旧没有缓和,不过,徐少杰并没有趁着这个机会离开,依旧站在人群之中,职工也不好说什么了,所以,几个年纪大的职工,来到了徐少杰的身边。周围的职工迅速安静下来了,几个年纪大的职工开始和徐少杰说话,说出来的要求,都是徐少杰知道的,无非是不同意改制,要求恢复生产等等。
徐少杰很耐心的听几个老职工说完,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悄悄过去了,徐少杰不经意看了一下手表,已经快8点钟,按照棉纺厂职工走路的速度,就是到大街上去游行示威和请愿,也过了上班的高峰期了。
几个老职工说完之后,徐少杰开口说话了。
“大家的意见,我都知道了,棉纺厂进行改制,是市委市政府依照中央的政策,做出的决定,改制领导小组已经成立了,我们大的政策,是不会做出调整的,按照目前的形势,棉纺厂已经不可能恢复生产了,棉纺厂到今天这一步,有原领导班子**的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必然,如今,全国都在进行企业改制,我相信,大家也是看过新闻的,看过报纸的,应该是清楚形势的,至于说在改制的过程中,有什么具体的意见建议,可以提出来,我们依照不同的情况,予以解决。”
徐少杰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四周失望的表情。
“我已经说过了,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不讨论,大家也不要想着能够恢复生产,改制是一定要进行的,这就是我的回答。”
徐少杰说的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个时候,徐少杰不能够有丝毫的退缩,这是坚持原则的时候,不论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徐少杰也不能说软话,否则,会给棉纺厂的改制,带来数不清的麻烦,坚持原则,可能会引发一时的动荡,但从长远看,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徐少杰知道,今天一定会发生一些事情,但他不会心软。
果然,职工按耐不住了,大家闹哄哄说着去请愿的事情,一些人已经开始在门口组织了,没有人理睬徐少杰了,徐少杰也清楚,目前他能够做的事情,也就是这么多了。
看着巨大的人流在棉纺厂的门口集合,徐少杰忽然有了一种无力的悲怆,人都是这样,在涉及到了自身利益的时候,软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徐少杰知道,自己也曾经是这群人中间的一员,有着同样的想法,可现在,自己就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而且还要亲手砸掉他们的饭碗,这是很残酷的事情,眼前的人,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地位,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但自己偏偏还要向弱势群体开刀,一时间,徐少杰都有些糊涂了,国家的政策,到底是保护弱势群体,还是支持精英集团。
第四百二十九章 改制之艰难(3)
棉纺厂的职工,终于浩浩荡荡的出发了,这个时候,徐少杰看了看手表,已经是9点钟了,这个时候,繁华地段,应该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了。徐少杰叹了一口气,对着迎上来的众人简单说了几句话,无非是一帮人坚守在棉纺厂,一帮人跟随着游行的职工,随时注意事态的发展,同时,徐少杰对辛平峰下达了最为严厉的命令,警察绝对不准动手,除非是有打砸抢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如果有警察擅自动手了,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组织上会给予最为严肃的处理。
徐少杰上车之后,掏出了电话,给武圣军和郎世福分别汇报了情况,其实,武圣军和郎世福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就连徐少杰给职工说的话,两人都知道了,武圣军没有说什么,轻轻叹了一口气,挂了电话,郎世福肯定了徐少杰的做法,不能有违背原则的表态。
棉纺厂的职工感觉到很奇怪,他们没有刻意的组织,没有打横幅,就是接近3000人一路走着,队伍显得很庞大,但路上围观的人不多,他们经过的地方,有人在维持着秩序,快要接近繁华路段的时间,交警的数量骤然增多,很多的交警在指挥着车辆避让,好像在为游行的队伍开路的架势。'搜索最新更新尽在shuhaige。'
棉纺厂3000多人上街,在市区还是引发了很大的轰动,不少的人走到大街上围观,还有一些人从窗户里面观看,大家议论纷纷,大都是同情棉纺厂的职工的遭遇,也是,干了这么多年,突然就要改制了,就要失去工作了,谁都会受不了的,游行的队伍过去了好久,还有人在议论纷纷。
游行队伍快要到达市委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事情,一家婚庆摄影店的一名员工,看见了诸多在大街上游行的棉纺厂职工,感觉到好奇,拿出了店里的摄像机,开始拍摄着周围的一切,他的举措,引发了棉纺厂职工的怒火,大家心里正有气,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话:是不是公安局派来摄影的,好日后抓人,搞秋后算账,于是,大家离开围住了摄影的店员,几个人动手抢过了摄像机,扔在地上,还有人用脚去踩,几个女人对着员工又抓又扯,这么员工大声解释自己是婚纱摄影店的员工,没有人听他的解释。
其实棉纺厂的职工也知道,这个人不是政府派来的,也不是公安局的,只不过大家的心里有气,所以,队伍没有停顿,继续朝着市委的门口走去。这名员工看着地上的摄像机残骸,忍不住留下了眼泪,脸上抓出来的血痕,身上的唾沫,员工都不在意,可这台摄像机,要花费他好长时间的工资,才能够赔偿的。
有人将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