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虎臣-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门,长出了一口气。即使被摆了一道也心情大好,周虎臣大有收获,美女啊,磕头算什么?绝世气质的美女归自己了!

“砰”的一声,周虎臣突然感到自己的身体左侧受到了一下撞击。

“大哥!你看我的功夫怎么样?”

周虎臣诧异的扭过头,是周二虎,这个小家伙就要十岁了,明显长高了不少,他虎头虎脑的瞪着大眼睛紧紧盯着周虎臣,手中还拿着一个精美的小木盾,显然是用这个木盾给周虎臣来了一下。

今天周虎臣心情好,没和周二虎计较,他迈步伸手一指:“这个盾样式不错,等大哥给你做一个钢的!”(未完待续。。)

第279章 面圣

南京慈宁宫中。

“嬛儿啊!以后记得不能这样对驸马啊!不是正式场合,要给驸马留下面子,小虎毕竟是有爵位的,也是朝廷最强的将领,战功卓著,名扬天下!虽然。。。应该跪,但你也应该阻止。你虽贵为公主,可小虎毕竟与普通驸马是不同的,将来,小虎恐怕是要封公的。咱朱家这天下有了小虎,有了辅成候这样的绝世将领才有今天!皇家贵冑更要懂得谦恭,你对王氏太夫人,对辅成候夫人不都表现的很好吗,为何独独要难为小虎?小夫妻之间,其实需要的是互相尊重,能有这样小虎这样的驸马也是你修来的福分,有几个公主有这样的幸运?历来皇家女子找一个好的夫婿难啊!”

说话的自然是邹太后,在一旁听的是永庆公主朱淑嬛,邹太后的话可谓苦口婆心,摆明了利弊,也等于给朱淑嬛讲为妻之道,对于周家,公主的架子不能要,把她许给周虎臣并不是要她去做一个高高在上的公主。

朱淑嬛冰雪聪明,而且异常活泼,她跑到邹太后身后就搂住了邹太后脖子开始撒娇:“嬛儿明白了,皇祖母,您没看到吗?那个周虎臣的贼眼总是贼溜溜偷偷看我,还不停地看,不给他点厉害怎么成?”

其实。。。朱淑嬛表达的是,周虎臣看上自己了,对自己很满意。

“皇祖母知道,小虎很喜欢你,可是也不能不给他留下面子,还有,小虎已经有一个订了婚的妻子,这个未婚妻总不能退婚让人诟病,所以,嬛儿以后要好好与她相处,不要失了你公主的身份。不要让人笑话,记住了吗?”邹太后仍旧在担心,周虎必定还要有一个妾,她在担心朱淑嬛会高的家宅不安,毕竟周虎臣的身份太特殊。

“嗯。。。嬛儿明白。”朱淑嬛不太高兴,有人要分享自己这个公主的宠爱她怎么会高兴:“我不相信那个小丫头会比我漂亮,您说是不是皇祖母?”

“谁有我家嬛儿漂亮?小虎将来还不知道怎么怜惜我家嬛儿呢?”

邹太后知道朱淑嬛的心理,可也没办法,将来两个人为周虎臣争风吃醋在所难免,她也只能点到为止。家宅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其实还是周虎臣。这需要周虎臣能够压住后宅,可是邹太后也清楚。。。朱淑嬛非常漂亮,得到宠爱不难,可那个姓马的小丫头据说也很漂亮,和周虎臣两情相悦。这。。。好像比打仗还不容易,朱淑嬛太聪明,太聪明的公主不是好事,尤其是这种情况下,周虎臣现在是幸福的。朱淑嬛是幸福的,但以后呢?

……

媳妇再丑也要见公婆,周虎臣再不愿意也要见皇帝,这就是俗称的——面圣。

第二天天还很黑。四更天周虎臣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这个早朝官员是五更天以前就的乖乖地站在朝堂下等候皇帝临早朝,不但是皇帝,所有的官员都不容易。周虎臣穿着一身蟒袍。他要屁颠颠的跑到皇宫的午门之外等待,周虎臣不是朝臣,早朝当然没有他的份。可是皇帝已经知道周虎臣到了南京,已经说好了今天要召见,周虎臣总不能让皇帝等他,只能早早的跑了过来。

这身衣服很有威慑力,沿途毫无阻碍,当周虎臣来到午门前,两名守职的禁卫小心翼翼的跑过来看看了周虎臣的勋贵牙牌,随后带着的一丝恐惧赶紧头也不回的跑了。这厮名声不好,禁卫惹不起,能躲多远赶紧躲多远。

上朝的官员们显然很适应,时间掐得很准,周虎臣百无聊赖的傻傻等待了近半个时辰,天稍稍放亮,终于有人来了。

这是一名中年文官,他仔细看了看年青的有些过分的周虎臣,竟然穿着一身蟒袍,这位文官很好奇,但是这名文官的品阶不低,与周虎臣真的不熟,也不好意思问什么,他矜持的站在一旁与周虎臣一样等待早朝。

官员越来越多,瞻仰的时刻到来,几乎所有的人对周虎臣都很好奇,不停的用眼睛瞟向身穿蟒袍的周虎臣。这些官员互相之间很熟,众人都是打一声招呼,随后三五成堆,唯一的例外只有周虎臣一个人,他孤零零的站在原地很是尴尬。

不一会,一众官员开始大声寒暄,显然是来了一位朝廷重臣,周虎臣伸着脖子,看到了,终于有人来解围了,周虎臣赶忙上前几步:“小虎拜见张老大人,大人一向可好?”

来的是兵部尚书张国维,看到周虎臣,张国维眼睛一亮,他向周围的官员连连拱手:“来,来!诸位大人都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小老虎进京了!这位就是我大明战无不胜的太子少保,东昌伯,河南总兵官周虎臣,表字炳翰,这表字还是当年老夫给小虎取的字,大家都来亲近亲近!”

张国维很骄傲,这个周虎臣的确很给他长脸,接连大胜,形势一片大好,这是炫耀的时刻。

周虎臣这身衣服太显眼了,加上年龄和最近周虎臣要进京完婚的传闻,其实众人已经猜测到了,只是不熟,不好意思直接问罢了。现在有张国维牵线,众人一拥而上。

就在周虎臣被围攻的同时,和周虎臣较熟的蔡懋德,原大同知府闫肃,山西原左右参政杨荃、方国秉,还有沾了周虎臣光的刘辅致与蒋灿也陆续到了。

再寒暄中,上朝的时刻马上就要到,这时候,朝堂最重要的一位官员到了,首辅高宏图来了。

这位首辅大人可以说是周虎臣给推上位的,可惜他自己不知道。在他的意识中,马士英的下台理所当然,是正义战胜了了邪恶,阮大铖属于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属于天理循环。

说不上冷淡,但高宏图这个人很方正,说话太严肃,简单与周虎臣聊了两句,上朝的钟声响起。宫门开启,众位大臣开始上朝了。

再次剩下自己一个人了,周虎臣还要等待,等待皇帝的召见。

朝堂的政务估计是很多,周虎臣等待的时间很长,日上三竿,饥肠辘辘的周虎臣仍旧等在外面。本来想和一旁的禁军唠唠嗑,可周虎臣一靠近就吓的那些禁军士兵脸色就煞白。这好像是一种规矩吧!士兵不敢在执勤时和自己聊天,给了自己一些解释,周虎臣无奈的继续孤零零等待。。。。。。

终于。一名太监一溜小跑到了午门:“陛下口谕,东昌伯周虎臣觐见~~”

在太监的引领下过了内五龙桥,过了桥就是奉天门,由南向北依次是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三大殿的东侧有还文华殿和文楼,西边则是武英殿和武楼。后面和两侧的宫殿还有很多,殿宇重重,楼阁森森,雕梁画栋,万户千门。金碧辉煌,可谓气势恢宏,这南京紫禁城其实就是北都紫禁城的母版,只是规模和新旧程度不同而已。

奉天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周虎臣要去的就是奉天殿,也是他第一次进入朝堂,第一见到皇帝朱由菘。

迈着稳稳地步子缓缓进入金銮殿。周虎臣很规矩,目不斜视,随后恭谨的报名一跪三叩。不久,皇帝平身的声音传出,周虎臣起身。这个礼仪并不繁复,只是一种拜见皇帝的象征,而作为皇帝在这个场合就是以事论事。

“周爱卿果然雄武不凡!朕甚是喜欢!”朱由菘的话不过分,因为周虎臣等于是他的女婿,夸奖一下而已。

这个朱由菘果然和传说的一模一样,白白胖胖的,很富态。

周虎臣仍旧需要恭谨,他躬身施礼:“陛下谬赞微臣了!”

朱由菘笑容满面,他的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缝:“请周爱卿呈上军前战报以供诸位朝臣参详,军中之事还是军中之人最为详知啊!”

这个战报是朱由菘和朝臣都已经了解的东西,周虎臣只是再次呈上进行确认。朱由菘这是在炫耀,炫耀自己,炫耀自己的女婿能征惯战,同时,温习这个战报也是一种享受。

谁再说朱由菘是猪一样的皇帝周虎臣啐他一脸,这皇帝陛下一点不傻,以前的表现丝毫不傻,现在他自己不夸周虎臣父子的功绩,不说自己的英明。而是让朝臣来夸,随后,再次献捷是肯定了。朱由菘这种为君之道的智慧做的十足,周虎臣不得不开始佩服他了,真实的历史果然是被那些蛮族的走狗所篡改了,虽然对自己采取了压制手段,但朱由菘这个久经磨难的皇帝看来很有一代明君的潜质。

炫耀的手段就是当众宣读,这战报和陆陆续续传到南京的战报不一样,他等于是一个汇总,同时是一个进行了无数次润色的汇总,除了详细的数据和作战经历,这个战报充满着鼓舞人心的内容。

皇帝满意,朝臣满意,估计天下人都会满意,这就是面子工程。

面子工程就是吹捧,互相吹捧,尤其是对皇帝进行吹捧,吹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好。当然,朱由菘受到了好评,但与他的目标相去甚远,因为,现在的朝中大臣换的人太多,首辅高宏图这个人太矜持,使得朝臣的言行很有节制,谁也不敢放肆。

今天,皇帝不仅是炫耀,还有一个目的。。。看女婿。

周虎臣这个女婿不错,公主虽然不是亲生,但也算自己的女儿,也是公主,能够配一个周虎臣这样的女婿已经相当不错了,皇帝很满意。所有朝臣也很满意,因为周虎臣来了南京,对周虎臣的压制是成功的,能够压住这位胆大妄为的京中虎也算是一种成就。

公主的婚事由皇帝和太后说了算,但举办婚事的具体事宜是由礼部说了算,被看够了的周虎臣算是完成了任务,他后面的任务等待,等待公主适了他这个驸马。

出了宫门,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周虎臣终于暂时解放了。(未完待续。。)

第280章 疯狂的想法

这是难得的休闲幸福时光,陪着祖母、母亲,看着弟弟成长。

可周虎臣停得下来吗?北地建奴未灭,他心中无数的想法和理想都想去实现,谁说穿越者容易,穿一次就知道了,穿越者真的好难!

随着季节的变化,气候舒爽起来,北方的战况传来,以何腾蛟为首的联军收复了河南全境,总兵王德用进入了山西,而周遇吉和黄得功、朱大典等人的联军已经拿下济南府稳固了整个山东。建奴的抵抗很弱,但是,毫无疑问这就是大战即将来临的讯号,可战争的决胜点在哪里呢?

周虎臣有些担心,但不是担心周遇吉与黄得功的军队,就是不能大胜,周黄联军也不会败的惨不忍睹,溃败不会出现在自己的军队中,而黄得功的军队有周遇吉在一旁帮衬,加上火器进行了大批的更换,溃败的可能性极低,在临行前,周虎臣也做了一些部署。周虎臣在担心何腾蛟,担心何腾蛟会得意忘形的冒进,一旦被候机而动的建奴抓住机会,恐怕何腾蛟的几十万军队恐怕真的会被击溃。

八月了,几名客人进入了周遇吉的侯爵府。

这是来自淮安的客人,一个是周虎臣的手下水军千户李骏,另几名却是平民百姓。

除了李骏这名千户军官,另几个人称平民百姓也不对,他们的身份甚至还不如平民百姓,因为,他们的身份是匠户。

明朝把人户分为军、民、匠、灶等各类,户籍身份世袭,明朝建立后,继承元代工匠世袭制度,把全国所有工匠分别隶属于工部、内官监和五军都督府管辖,称作工匠和军匠。军匠从事军械生产,一切活动都按军事制度的规定进行。而工匠,则按照服役形式的不同分轮班、住坐、存留三类。轮班工匠,是按规定时间应征服役。存留工匠是因特殊需要而在地方做工的工匠,直接由本地官员负责管理,不必到京师服役。而住作工匠则全部是由民间征集调发的具有一定工艺技术的农民,服役时间有限度,但有明确的生产定额。因此,住作工匠比轮班的工匠劳动时间长,**作繁重。

这几个人是存留工匠,属于匠籍,是淮安府清江浦的匠首。

自明初开埠,以清江浦河轴心的两淮城市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明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清江浦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漕舟云集,市井稠密,万艘漕船“帆樯衔尾,绵延数里”的景象。由于漕运的畅通与水陆的繁荣,使淮安迎得了城市繁盛的机遇,清江浦迅速成为长江以北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

“夜火连淮水,春风满客帆”;“灯影半临水,筝声多在船”成为当时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

到了明朝中叶时,清江浦一带逐渐崛起成为淮安的中心,人口达到了五十万之多。漕运兴盛的年代,这里聚集着文武官员、显宦世家、巨商富贾、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与此相应的,是园林寺院以及茶楼酒肆等场所的兴盛。

每届漕运,清江浦“帆樯如林,百货山积”。舳舫蔽水,络绎不绝,江南水手、居民乘船北上往来频繁。明代漕运,准许运军附载私货和旅客,不征税收,促进了民间贸易的繁盛。来自全国的商贾,乘船云集清江浦,呈现“南艘鳞集,商有兴贩之便”,“四方百货,信于往时”之势。

清江浦有大明最大的内河湾船厂………清江督造船厂,这几名匠人正是清江督造船厂的匠首和匠人。

太子少保、伯爷、掌握实权的一省的总兵,还将成为当朝驸马,这样的人不是谁都可以见到的,周虎臣的召见无疑对这些匠户是一种巨大的荣誉。

当匠人们诚惶诚恐的拜见周虎臣,他们骇然的发现,这位高权重,名扬天下的周虎臣没有架子,一点都没有。

“都坐!本伯爷让大家来是有求大家,不必拘谨,都坐吧!”

这完全是一个阳光青年,衣着并不奢华,而且年轻的的让人不敢相信他的威名赫赫。

拘束难免,周虎臣的身份太高了,他的赫赫威名更是需要这些身份低**的人仰望,其实,若不是周虎臣相召,他们在周虎臣面前他们连站的机会都没有。

坐是不敢坐,几名匠人的姿态让周虎臣感到了深深的悲哀。

这是时代的悲哀,这几名匠人都是首屈一指的造船人才,虽然是旧式的人才,但这些人无疑是这个时代矗立于造船顶端的人物。这些匠人地位太低了,低的形同奴仆。

永乐年间,水利家,明漕运制度的确立者陈瑄在淮安开埠,受命建船厂于山阳、清河两县之间,称“清江督造船厂”,最盛时辖京卫(běi 精、天津卫)、中都(河南郑州)、直隶、卫河四大船厂,共有八十二个分厂,长二十三里,设提举司驻清江浦管理,每年造漕船一般在五百六十多艘,最多在六百七十多艘。昔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宝船就是清江浦造船厂建造的。

这是一个凋零的时代,清江浦现在只制造槽船、普通内河战船和普通的运输船,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已经成为昨日黄花。

国家的强盛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和军事上,其实最重要的是人才,只要有了大量人才,一个国家才能长久的矗立于世界之巅。

周虎臣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些造船匠人是人才。

当然,现在他们不是周虎臣需要的那种人才,但周虎臣是谁,他会让这些匠人成为他需要的人才。

把一张图纸放到桌子上,周虎臣很直接:“看看这个东西,都认识吗?”

几名匠人谨小慎微的探探头,随后围到了桌子前。

“这不是龙骨吗,伯爷?”一名匠人首先开口。

“可看出这个龙骨与普通龙骨有什么不同?”周虎臣需要的是这些匠人把话题继续下去,他立即反问。

“回伯爷,这个龙骨的构图有些长,船肋也较多,应该是海船的龙骨,不过,大型海船好像也不需要如此长的龙骨,这样的龙骨造出的船太长了!”还是那名首先开口的匠人,看来这名匠人对海船有了解。

周虎臣宛然一笑:“正是海船的龙骨,这是一个大型的海船龙骨,如果这种龙骨使用钢铁会怎么样?谁来说说?”

匠人们沉默了,这种沉默让周虎臣有些纳闷,难道造海船很难,使用钢铁很难?

不久,可能是为了解除尴尬,一名匠人终于有些拘谨的打破了沉默:“伯爷,这海船都是大型船,普通可以出海的海船都在五百料以上,至于大福船就更大了,恐怕在两千料以上,使用钢铁制作龙骨谁用得起?”

钢铁是战略物资,出产有限,属于极其昂贵的战备物资,虽然船也属于战斗的一份子,可一艘大型船使用多少钢铁?这些钢铁可以制造出多少武器?使用钢铁造船,这无疑是一种疯狂的举动。

周虎臣是谁?他有整套的钢铁工艺和作坊,有充足的资金,有充足的铁料来源,这铁龙骨不算什么。

“如果我们使用铁龙造战船,战船是不是会更加坚固?航行会更加平稳?”[汶Zei8。电子书小说网//。 ]

“那是自然了,伯爷,可战船需要很多聚积在一起才能用于作战,制造一艘还有可能,制造大量铁龙骨战船,谁用得起?”这名工匠赶紧解释。

“都会造战船吗?”周虎臣兴趣盎然的继续问道:

“会,都会。。。。。。”众人忙不迭的回答。

会就好,周虎臣决定了:“那就先来一艘小一些的,就用铁龙骨!这种战船要设计上炮位,如果可行,我们就以后就造大型铁龙骨战船。你们一起斟酌一下,看看第一艘铁龙骨战船如何来造。至于工钱和铁料都不用你们**心,我会安排好的。”

这位名扬天下的伯爷太疯狂了,竟然真的要造铁龙骨战船。匠人们你看我,我看你,这太不可思议了,伯爷这是要玩啊!可是。。。谁敢拒绝?(未完待续。)

第281章 都不简单啊

北方的战局进入了缓慢的推进阶段,但谁都知道大战在所难免,只是时间问题。

清军需要休整一下缓口气,明军其实一样,除了军队休整,山东与河南的面积太大,需要慢慢消化。

进入山西的王德用终于传来了消息,在陕州轻松进入山西后,王德勇势如破竹,周字大旗的威力尽显,沿途的州县毫无抵抗,除了绝大部分州县直接开城投降,少部分清军委任的官员和军队开始北撤。

周虎臣这个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