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11新中华-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天使奥斯卡
申明:本书由(。。)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第一卷 初遇辛亥 序章 回到1911

雨辰看着已经收拾得干净的屋子,几乎不可见的轻微摇了一下头。在这个小小的蜗居里面,记载了自己和女朋友太多的故事。而那个高挑美丽天真的女孩子选择了离开,原因是为什么,雨辰自己心里也清楚得很。因为自己在社会上闯荡了那么些年,浮华,不实在,经常性的欺骗,还有到了这个岁数还没什么事业基础。让自己终于永远的失去了他。

他合上了房门,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再推开房门,将墙上一张经过Photoshop修改的,镶在镜框里的,自己站在孙中山身后的黑白相片取了下来,珍爱的在手中摩挲着。自己是个军史的发烧友,多少次女朋友在身后搂着他的脖子,不许他上军史的BBS?她还调皮的将蒋介石站在孙中山背后那张出名的相片,改成了自己站在他的身后。

如果再有一次重来的机会的话,自己又是多么愿意不把任何时间花费在其他任何事情身上,而是单纯的只陪着她,只看着她,只想着她?

她离开的时候,已经将她所有东西都带走,只剩下这个相框,似乎还萦绕着她的气息,她的味道,还留着她的笑声。

这个城市,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自己留恋的了。雨辰已经在另外一个城市找到了工作,换个地方重新开始吧。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的。

当雨辰拿着钥匙,伸手去打开车门的时候。一道蓝光闪过,车子还在,人却已经没了踪影。

当天晚上当地的电视台报导着这么一段新闻:“我市一青年男子在白天被一道闪电击中,当即就从现场消失,相关专家就此现象已经展开调查…………”电视画面上,雨辰的一张相片就那么矜持的微笑着。电视的前面,一个高挑美丽的女孩眼泪不可遏止的就这样落下。

“我仅仅选择了离开你一段时间冷静一下,你却选择了从这个人间消失?”

第一卷 初遇辛亥 第001章 南洋第9镇的败兵

另一个平行世界;这个世界和我们现实的世界历史有很大的相似;但是又不完全相似。

这个平行世界的公元1911年10月23日晚。

从南京城雨花台到到镇江的一条路上,散漫着全是溃退的兵士。这些兵士有的还留着辫子,有的已经剃光了头,穿着新军的服色,胸前的符号表明他们是南洋陆军第九镇的人马。不分队列,乱哄哄的朝镇江走去。远望南京,已经是一片火光。

三十三标的一营左队队官(连长)何燧走在队列当中,满心思都是悲愤。

第九镇同盟会有那么深的基础,先辈赵声在这里联络了那么多的同仁志士。被称为和湖北第八镇一样同为江南支柱的部队,第八镇在武昌率先光复成功,而第九镇的秣陵关起义,却是一个惨败的下场!

统制徐固卿的首鼠两端,优柔寡断。被两江总督断绝了供应的子弹,江南提督张勋的凶残顽固,也许都是这次起义失败的客观原因。但是真正的原因,还是第九镇这么大一个力量却缺少一个真正有见识的领导者!

但是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在镇江还有第九镇的部分力量,也只有到那里会合,再图大举了。现下队伍里已经是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只有他凭借着自己往日的声望,还集合两个队(连)左右的溃兵,保持着队形向镇江进发。

突然他手下的士兵都睁大了眼睛,看着一团蓝光在左边的小山坡上闪过。还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

江防军的大炮?何燧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既没有火光也没有炸开的泥土。江防军在城里的大炮,也根本打不到这里来。

然后就看见了一个青年穿着整齐的洋装,提着一个大大的手提箱,连滚带爬的从山坡上跑了下来。手上还拿着一个泛着金属光泽的小东西,贴在耳边喂喂喂的大声叫着。

何燧将手一挥,几个士兵就拿着步枪将他逼在了中间。

雨辰实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他恢复自己意识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拿着车钥匙,呆呆的站在一个小土坡上。坡下有条道路,黑夜中一群人马在定定的朝他这个方向打量。他一时也顾不得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提着箱子就朝下面跑,一边还拿出手机试图拨通电话,却发现根本就没有信号。等他从忙乱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就发现几个目光凶狠,个子矮小却结实的士兵拿着步枪在自己胸口比画。

“毛瑟1888式步枪?古董啊。”

雨辰还有心思分辨挡在胸前的步枪型号,他现在暂时的丧失了正常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自己在汽车前突然被变到了这个荒山野岭,他的表现已经算是非常克制了。

何燧分开挡在他面前的士兵,掏出了手枪:“你到底是什么人?是不是江防军的奸细?”

雨辰这下才反应过来,看看士兵们胸前的符号,在看看他们手中的家伙。确定了这些人不是在拍电影,中国的电影导演也绝对找不出这么翔实的道具。熟悉历史的他顿时就反应了过来:“你们是南洋第9镇?起义失败了?今天是宣统三年的9月17日?”

南洋第9镇在1911年9月17日(阳历的11月8日)晚上发动了秣陵关起义,结果却告失败,大队被张勋的江防军打散,一直到一个多月后,才又重新组建了江浙沪联军。重新克复南京。

何燧的眼光凶狠:“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不过今天不是9月17日,是9月1日。你不交代出你的来历,老子就毙了你。”他实在也是满肚子的郁闷。

这个平行世界的历史在这里出现了小小的分岔,南京的第一次起义从11月8日提前到了10月23日(为了方便读者,以后一概以阳历来计算日期)

雨辰这下真的是懵了头脑,这个时空转换居然落到了自己的头上,莫非老天爷觉得自己光失恋还不够惨是吧!不过他好歹在社会上沉浮了这么些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练得熟透。想到第9镇同盟会对他们有着莫大的影响,而且同盟会干将赵声在这里的威望也是出奇的高。顿时心里面就有了计较。

雨辰高举双手:“别误会!别误会!兄弟叫雨辰,是才从美国才回来的,中山先生和伯先兄派我回来联络你们的!谁成想你们却提早发动了!”

“伯先兄?中山先生?”

这些败兵一下就象找到了母亲一样,放下枪将他围在当中。何燧还不释疑,拿手枪对着雨辰:“你有什么凭据?伯先兄和你交代什么了?”

雨辰脑子转得飞快,将自己手中的旅行箱打开,取出了那个镜框:“这是我和中山先生在出发前在三藩市合影的小照。另外在香港也遇到了伯先兄,他和我交代说第9镇的弟兄都是革命中坚,但是固卿实在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优柔寡断不说还对清廷心存幻想。这次来就是要把第9镇掌握在我们革命同志手中…………至于书信和印信,船到上海时清吏搜捕严密,我已经偷偷的丢到海里去了。”

士兵们燃亮火把在传看着那张相片,对于他们来说,孙中山不过是印在那些小册子第一页的一个传说中的偶像而已,而赵声却是他们心目中实实在在最景仰佩服的人物。听这个一身洋装的来人伯先兄叫得亲热。自己这些散兵又正是前途茫然,六神无主的时候,顿时就把来人当做了泰山之靠。

何燧把枪收起来:“一场误会…………不过现在我们败得如此之惨,辜负了伯先兄当年的期望啊…………现在先生说咱们该怎么办?”

雨辰正松了一口气,满脑子也在想着到了这个时代自己该怎么办。看着第9镇的这几百个散兵,突然一咬牙,胸口热血上涌。在未来的那个年代里,自己默默无闻,随俗流转,除了学了一身的坏毛病什么都没有得到,最后连最爱的女朋友都失去了。现在有了这么个机会,凭借着自己对历史的熟悉,为什么就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能在自己手中掌握住的东西,自己就一定不能放弃。

现在既然秣陵关起义提前到了10月23日,那上海一定还没有光复!

他看看四周,几百个才吃了败仗的散兵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不是他们太容易轻信,而是现在这些听惯了命令的兵士突然没有了指望,又遭逢这么惨痛的失败。现在有个中山先生和赵伯先派来联络的人过来找到他们,这种对他的期盼也是人之常情。

雨辰沉声问道:“你们现下有多少人?还能联络多少人?有多少武器?多少子弹?还有军官没有?”

底下扰攘一阵,何燧苦笑着过来汇报:“现在最大的军官就我一个,其他不过是正目副目的人物,其他军官有马,早当先跑他妈的了。我们这里有207个人,步枪140杆,子弹200来发。”

雨辰看着他:“那你们可愿意听我的指挥?”何燧还是苦笑:“现在我们都这种情形了,徐固卿那里我们也实在不愿意去,宁愿给好汉子牵马,也不给赖汉子当祖宗。再说你又是伯先兄派来的,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你说东,咱们便望东,你说西,咱们就跑西。”

雨辰点点头,目光在那些疲惫的士兵面孔上缓缓扫过:“既然大家信得过兄弟我,我也就不恭敬了。反正都是为的推翻满清,光复我汉家河山。兄弟也不怕第一个站到这个风口浪尖!现下国内局势好得很,黄兴黄克强已经到了汉口,和满清的北洋军血战当中!湖南、云南、广西都纷纷光复…………”

雨辰正在那里做政治动员呢,何燧在底下低声道:“这些弟兄们都知道,雨先生还是说说下一步打算吧。”

雨辰噎了一下,咽了口吐沫笑道:“也好,那兄弟就说说咱们下一步打算。既然咱们起来革命了,这个满清的第9镇虎皮咱们也不能再披在身上啦。我觉得,咱们就叫中华江苏革命军吧!我先当这主官,过了这阵再虚位待贤…………镇江咱们是去不得了!到那里既没有补充,也没有粮饷支应,只能自己垮掉。我觉得,咱们的目标就是上海!”

上海应该在11月3日光复,那可没有张勋这等实力派加顽固派坐镇。陈其美带着一帮戏子加流氓青皮就能攻打制造局并且光复了上海。虽然不能排除他是地头蛇再加上光复会配合的因素,但是自己要是带着几百个经过严格训练的新军,制造局自己为什么不能打下来?现在民心这么浮动,到时候就是一呼百应的态势。上海制造局、关道、大清银行都有大把的银子和军火,这实力说扩张起来就扩张起来。

底下有士兵表示了异议:“林标统的镇江已经先光复了,他又是咱们同盟会的忠实同志,我们为什么不能去镇江收容,然后再做打算?”果然第9镇的士兵中都多有秀才投军的,说话都极有条理。

雨辰看看四周,笑道:“兄弟原来在香港的时候,和伯先兄已经谈过这个问题的。颂亭兄(林述庆字)果然是我们革命同志,三十五标驻镇江,三十六标在江阴,光复镇江是有把握的。但是我们第9镇的军资储备全在南京。就算得了镇江,也拿南京没办法,对这光复下游,响应武昌的大举也没什么帮助。而拿下上海,就全局截活。上海有饷,高昌庙制造局有军火。而且上海华洋杂处,夺取上海之后。这对满廷的震动也是最大!伯先兄叮嘱我再三的就是从第9镇抽调精锐协助上海的革命同志光复。现下上海有咱们同盟会的英士前辈在布置一切。我们拿下上海后,士饱马腾的再回师南京,下游大势可定!大家也都是光复的最大功臣!”

这些兵士们被雨辰说得都露出了向往的神色,何燧也是一脸跃跃欲试的样子。他本来就是第9镇最年轻有为的排长,后来被保送读书,回来分发当队官。年轻人对革命最是热心,巴不得立一番功业。秣陵关起义失败已经是让他觉得憋了一肚子的气。年轻人意气风发的时候还好,稍遇挫折就会觉得前途灰暗。突然碰到天上掉下个人来给他们指条光明大道出来,胸口热血这一涌。就攘臂大呼:“支持雨司令,打到上海去!”

这么一呼,雨辰的中华江苏革命军司令的名头就算坐实啦。

200多个士兵被整编成两个支队,何燧担任一支队司令官,雨辰兼任二支队司令官。这支小小的队伍又恢复成了正规军的模样。成警戒行军的战斗队列向镇江进发。沿途的散兵发现这里严整,自发的也靠拢了过来。愿意加入我们中华江苏革命军的,都编入了两个支队当中,不愿意的都下了他们的枪,随便到哪里去。到了天明到镇江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扩充成400多人,每个支队都有三个连,枪械齐全,但是子弹还是太少,平均每枪不到三发。

第一卷 初遇辛亥 第002章 从镇江到上海

一夜的行军,让缺少锻炼,又穿着皮鞋的雨辰已经是疲倦若死。看到镇江城果然已经光复。臂膀上系着白毛巾的士兵来来去去。街上还有蒙古人装束的旗兵家眷被赶出自家宅子,流落在街头踟躇哭泣。还被汉人的小孩子追逐扔石头笑骂。(镇江驻防的三千旗兵全为蒙古八旗)正是一片凌乱的景象。

雨辰这一队还算严整的部队走了进来,马上就被人注意到了。一个穿着军官服色的年轻人走了过来,开口就是湖南口音:“你们可是从秣陵关败下来的弟兄?是三十三标的还是三十四标的?我奉命在这里收容。”

雨辰还没来得及回答,何燧已经冲出队列拉住他的手:“念荪兄!没想到还能见到你!”

那念荪兄也抱住何燧转圈:“灼然,你小子还没死啊!快收容了你的部下,随我去见林标统!他知道你也来的,定然欢喜得很。”

何燧笑笑,伸手向那位念荪兄介绍雨辰:“这位雨辰先生,是中山先生和伯先兄介绍回来襄助我们起义的。我们这支队伍已经归他收编统帅了,现下我们是中华江苏革命军。咱们不是来被收容的,而是要和林标统接洽的,咱们还有大举。”

又朝雨辰介绍那个念荪兄:“这位是三十五标的革命同志,和我一样是队官的吴采大哥,是个湖南骡子。”

吴采笑着捶了何燧一拳,又带点怀疑的看看雨辰。雨辰一身小翻领的蓝色西装,还有短短的平头在这群队伍里实在是很扎眼:“雨先生是中山先生和伯先兄派回来的?那真是太好了,你们先安顿下来,我带两位去见林标统。”

林述庆的镇江都督官厅就设在原来清朝镇江府的衙门里面。四下里也是一片凌乱,公文、衣服扔得到处都是。门口连个卫兵都没有,扎着白毛巾的各色人等自由出入。吴采带着雨辰和何燧就朝里面走,才到了二堂,就听见里面一个人用闽南口音的官话在那里咆哮:“问我要补充?我哪里有?这两标二千多弟兄的伙食费我现在都开发不出来!现下又冒出这个司令,那个军长,我提着脑袋光复镇江的时候,怎么没见到他们出来配合一下?他老母的!”

吴采朝我们悄悄道:“现在问标统索饷索械的人太多,他脾气不大好,你们多当心一点。

何燧也做了鬼脸:“林标统一向脾气急噪,也不是就今天的事情了。”

走进内厅就看见里面几个人正灰溜溜的出来。一个个子矮小,服色黝黑的南方人模样的军官在里面走来走去。他正是林述庆,福建人,日本陆士毕业,清朝南洋常备陆军第9镇的三十五标标统,现在的镇江军政府都督兼镇军司令。

吴采立正大声报告,又凑到林述庆面前小声介绍了一番。

林述庆上下打量一番我们,吩咐道:“请坐,上茶。”

雨辰扶着茶碗,坐在那里看着林述庆不说话。倒是林述庆先发问:“先生是中山先生和伯先兄派过来的?当初兄弟在日本的时候,和中山先生往还颇多,没听过先生的大名啊。”

雨辰早有准备,笑道:“兄弟一向在美国,打理父辈的堂口,光绪三十年的时候,中山先生在美国加入致公堂,一举担任全美堂口的红旗大哥。那时兄弟岁数还小,但是也被中山先生风采所感。先生说革命缺少军事人才,就让兄弟去学军事。去年兄弟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校才毕业,就蒙先生手召,从美国先到的香港,再从香港到的上海。蒙英士前辈安排,到南京联络第9镇。因为一向在美国读书,所以和日本的革命同志没有什么来往。先生的书信,在船到上海的时候都投到海里去了,只留下一张和先生合影的相片,可以给林司令看看。”

林述庆看着被雨辰当作法宝的那张相片,皱眉思索了半晌。才缓缓道:“先生似乎老了很多,操心国事,也难怪憔悴…………你在香港见过伯先兄?”

雨辰也摇头叹息:“伯先兄自从黄花岗起事失败后,伤心先烈,身体已经完全垮啦。在病床上握着我的手谆谆叮嘱,现下想起来都是心感。”

林述庆终于放弃了盘问雨辰底细的想法,站起来道:“雨先生回国参加革命,我林某人十分佩服!而且你又收容了第9镇的几百散兵,兄弟也感激得很!但是现下兄弟这个局面雨先生也看在眼里,要饷饷没有,要械械没有。但是兄弟也不能亏待了革命同志,要不雨先生就着手上的实力,先编一个营?屈就个营长?虽然日子苦点,但是大家同生共死就是了。”他也把雨辰看作来求官索饷的人了,先把门封得死死的。

雨辰微笑道:“颂亭兄,兄弟不是来和你化缘的,而是在香港的时候,就和伯先兄计较已定,到上海再和英士兄最后确认过的。这次兄弟是想给颂亭兄饷械补充的。”

林述庆一下过来拉住雨辰的手:“那太好了!镇军上下三千弟兄同感大德!这饷械现下在哪里?”

雨辰笑道:“正在上海,等我回去取来呢。”

当下就把鼓动何燧的话和林述庆又细细说了一遍,林述庆颠来倒去的想了一回。又把镇军的参谋长陶骏保请了过来。我们又商议了一回。都觉得事情大是可行,本来就是以三三、三四两标的残兵去配合上海光复,失败了对他们无所损失,成功了上海到镇江的接济就源源而来。这又何乐而不为?而且林述庆的确是被黄兴都夸奖过的忠实革命同志,对上海光复,也的确是乐见其成。

林述庆又问雨辰:“雨先生,你准备什么时候动身出发?要什么帮助不要?只是兄弟这里家当太小,怕也帮不上什么忙。”

雨辰想了一下,屈起几根手指:“有些事情还是要请颂亭兄帮忙解决的。一是帮我们刻一个中华江苏革命军的关防,有个名义才好办事。二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