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入红楼-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他不是无目的去打听,贾清给他列了几个方向让他先去探探情况。

    “回二叔的话,侄儿按照二叔的指示,先后造访了城中几处酒楼和车马行,并且从旁了解里面的行情,最后发觉,应该是车马行更适合我们。”

    是的,贾清给贾芸出的主意主要就是酒楼和车马行这两个行当。

    他不是没想过让贾芸进军丝绸布庄、钱庄票号、盐商之类的暴利行当。只是先不论贾芸能否做的来,就是能做,这些行当的竞争都太激烈了,他们在这些方面都没有优势,肯定做不到金融寡头(老大哥)的地步。

    贾清要做的生意肯定是别人做不来或是自己有优势的,那样才能造成垄断,赚取最大的利益,在这个时代可没有反垄断法。

    酒楼就不用说了,以贾清一个现代理工科的灵魂,要改造出一些这个时代没有的酿酒技术,还是比较容易的事。

    原本以为贾芸会选择做酒楼的,谁知他居然选择了更加辛苦费事的车马行,贾清想听听他的理由。

    “哦,说说看。”

    贾芸道:“先不论这江南之地的酒楼多如牛毛,生意好不好做。就单说这开酒楼吧,首先得在一个好的地段或买或建一个楼,那得花费很多银子,其次,酒楼建好了之后,还得请人帮忙,其他还好说,这最主要的就是得请大厨!要是做不出比别家好吃的饭菜来,这生意也不好做……

    就算这些都解决了,要等到赚回本,然后开第二家第三家都不知是多久以后的事了。

    如此,要按二爷说的那样在几年之内做大,确实不太可能。

    而车马行则不同,我已经打听过了,这偌大的南京城,做这行的都没几家。

    很多大户人家出行、搬家,商家进货、运货这些,都是靠自己养着大量家丁来做的。

    而且就算是那些做这行的,大都是些背景不强的人。因为那些有钱、有背景的都把钱拿去做那些清贵的、赚大钱的行当上去了。

    我合计了下,如果做这一行,按照二爷说的法子,我有把握在三年内把摊子铺开在整个江南的主要大城之中。十年之内,甚至可以让整个大楚境内都是我们的车马行!”

    贾芸说到这里神情都微微有些激荡起来。

    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信心,不过是贾清给他讲过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物流的重要性,虽然这个时代的经济还算不上完全的商品经济,虽然他还不是很理解这些词,但不妨碍他理解这里面巨大的可操作的商机!

    但是贾清还是提醒道:“你可要想好了,如果你选择做这一行,我又在京城,一切都就只有靠你自己了!我也实话告诉你,先前我之所以给你说这一行能赚银子,不过是因为做这个能给我以后的事业提供帮助,毕竟做车马行要比其他任何行当更具有灵活性!

    但是,在开始做的时候,什么都要你亲力亲为,这辛苦程度可也不是其它行当能比的,你可要要考虑清楚!”

    听到贾清这样为他考虑,贾芸脸上的表情更加坚定了,他道:“二叔放心,侄儿不怕辛苦!不瞒二叔,侄儿早已经受够了那种为了五斗米折腰,为了生存卑躬屈膝、遭人白眼的日子!

    可自从跟了二爷之后,这种滋味我就再也没有尝过,我娘也能在家安心养病。是您让我尝到了那种靠自己双手博取未来的感觉,知道了生活原来是可以站直了腰杆过下去的!

    既然做这行能对二爷的大业最有帮助,那么不论多苦多难,我都一定要给二爷做好!不为别的,只为了让我已经站直了的腰身不再曲折!”

    听着贾芸的豪言壮语,贾清毫不怀疑其中的真实性。确实,这个时代对贵人来说是天堂,但是对更多的人来说,那都是一个充满着压迫和残酷的地方,在其中,一个普通人要想翻身、站直腰身实在是太难了!

    没有人愿意自己一直是受压迫的那群人,之所以选择默默承受,只是因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贾芸虽说是贾府的近支,但他确实和贵人扯不上多大关系。他会为了得到一件差事赚点回扣三天两头的到两府中乞求,为了借几两买礼物的银子而受尽他那恶心舅舅、舅妈的白眼。

    难道他愿意吗?不,这一切,不过只是他为了改变自己生活状态逼不得已罢了。

    如今,贾清给了他更大的舞台,他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

    起身拍了拍贾芸的肩膀,贾清道:“好好做吧,相信我,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超乎你想象的好!”

    贾芸用力的点着头,他毫不怀疑眼前这个处处透露着非比寻常的二叔的话。

    “哎呦。”

    突然,贾清在贾芸的头上不轻不重的敲了一记。不明所以的贾芸抬头委屈、不解的看着贾清。

    贾清不慌不忙的坐回了椅子上,不怀好意的瞪了贾芸一眼,在他越来越不安的表情中才没好气的开口道:“你小子,这下子露馅了吧!说说,在船上你小子的晨昏定省是几个意思,你真有这么孝顺?”

    贾芸闻言毫不犹豫的就准备应下,突然想起自己前面说过的“受够了卑躬屈膝的日子”,脸一红,然后看着贾清越来越不怀好意的神态,强辩道:“那些不过是对外人讲的,二叔如何能算在其中,小侄是真的……”

    话还没说完,在发现贾清原本只是阴险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之后,贾芸心中一惊,剩下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了。只是脸色涨红,再加上一些不安的坐在那里。

    见状,贾清也察觉是自己的要求太严苛了,贾芸如此做也不见得就是在糊弄自己,自己不也在贾母和贾敬面前如此表现的吗,世情如此,何必苛求?

    于是柔和了脸色缓声道:“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你如此做本也无可厚非,只是你记住一点,你只是在我这里做事,不是我的下人,我也不差你一个下人使唤!

    我之所以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来做,是因为我看重你是个知恩义,重情义的人,所以,以后在我面前不用说违心的话。抛开辈分不谈,其实我们可以做好朋友的,你认为呢?”

    看着贾清真诚的脸,听着他话里话外对自己的尊重,贾芸心中一时间五味杂陈,想说点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最后,他站起身,郑重的对着贾清躬身一拜到底,然后道:“侄儿向二叔保证,这是最后一次了。往后,侄儿心中一定把二叔当做最好的朋友!”

    心中默默补充道:独一无二的朋友!

第九十八掌 夜幕下的黑影() 
看着面色郑重的贾芸,贾清没有矫情,受了他这一礼。

    如贾清所说,他是真的不缺一个下人使唤。偌大的一个贾家,多是些混吃等死的,成气的没有几个。

    贾芸若是能成些气候,他就不用孤军奋战了。

    无论怎么说,贾芸都是姓贾!

    等他掌权之后,肯定要用大量的人,如果贾芸不负他之所托,贾清打算把他作为臂膀来培养。

    “好,既然定下了方向,明天你就去准备吧。先买个好点的,宽点的地儿,把车马行的架子搭起来。

    至于人手嘛,前期也要不了多少人,你可以在这十二房子弟和家生子中寻找,只是要注意甄选,别把一些混吃等死的家伙招进去了。

    回头我把两府里的总管金彩介绍你们认识,但是到底怎么处,你能不能从他那里得到帮助,就看你的本事了。

    至于银子,明儿个你来我再给你。三千两银子,相信可以助你把架子铺好了,然后就可以接活做事了。

    你也不要贪大,就先把这行做好,等你在南京摸清了路数,建起了班子,我会再给你一些方子,到时候,酒楼的生意我们也不是不可以做。”

    贾芸听了眼睛越发明亮,使劲的点点头,道:“知道了二叔,侄儿一定用心办事!只是还有一事想要请教二叔,您叫我不要用您的名义做这事,我有些担心自己镇不住场子……”

    贾清闻言反问道:“怎么,难道你就不是我贾家子弟了?虽说我们贾家这些年不比以前了,但也是响当当的金陵四大家族之首!我们不坑不偷不抢的做事赚点银子花花谁还能怎么着咋地?

    至于我说不叫你用我的名义,只是不想这事传回京城两府长辈的耳中,你知道我的任务是什么。

    但是对外你还是可以用我的名义,甚至我爹的名义,毕竟你现在做这么点事,只要你不对着族里的人讲,也传不回京城。等到你的事做大到能引起贾家的注意之后,想来,我也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

    说到这里,贾清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贾芸也有些激动,他知道贾清的任务是什么,他更相信贾清肯定能做到。不说别的,单说贾清把他安排到南京来发展这么高瞻远瞩的计划,宁国府里的贾珍肯定不会是贾清的对手!

    那个时候,才是自己大展身手的时候啊。甩了甩脑袋,知道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再问道:“那如果是官面上的事呢?”

    他知道贾清过不了多久就要走了,到时候就什么都得自己拿主意了,趁现在,当然是能多问清楚些就问清楚些。

    贾家在金陵当然是响当当的望族,但毕竟如今主家搬到了京城,留在南京的也没有个有威望的人镇着。

    虽然有大量的亲朋故友在此,但关键是这些人贾芸都不认识,更不提交情了,人家也不太可能把贾芸放在心上。万一若是遇上点什么事,他还真不好上门求助。

    念及此,贾清道:“其实我们做的这行是个冷清行业,又是在起步期,按理单是一个贾家的名头应该就够使了。不过你的担心也是好的,这样吧,等我返程路过扬州的时候,顺便和巡盐御史林姑父大人通个气儿,到时候你要是遇到了什么突发事件,可到林姑父府上求助。”

    贾芸闻言大喜,也算是更安心了。

    林如海作为巡盐御史,掌盐政,每年从其手上过的盐税银子以百万计,是不折不扣的位高权重。而且,他乃是进士及第出身,官居兰台寺大夫,作为具有风闻奏事的言官头头,皇帝把他放到这个位置来,未尝没有要他监管江南士林的意思。

    所以,在江南之地,有林如海照拂着,还真是可以说谁都不惧了呢!

    又粗略的说了几个问题,贾芸就起身告退了,之后贾清就在李衍二人的陪同下慢慢往回走。

    过了仪门,又走了百来步就是内仪门了,李衍、王顺正准备告退回去,却突然听得贾清一声喝令:

    “什么人,过来!”

    李衍二人正不知所谓,这时贾清又开口了:“李衍,王顺,那边有个人,你们去看看!”

    李衍二人闻言看向贾清指向的地方,黑乎乎的,除了有两株不大的树在月光的照耀下依稀可见之外,哪里有什么人?于是都不解的看向贾清。

    贾清这时却满脸严肃,沉声道:“墨叽什么?叫你们去就去!”

    如此李衍二人只得慢慢向着那边走。

    只是才走两步,只见一道人影子一下子从那边树后串了出来,沿着墙根脚下,慌慌忙忙的向着远处逃窜而去!

    “有贼!”

    李衍大喝一声,急忙带着王顺追了上去。

    逃窜那人慌不择路,李衍二人在后面紧追,这般动静,很快就引起了巡夜的家丁的注意,没费多少事就抓住了那人。

    等贾清从后面赶到的时候,就见李衍和一个护院打扮的人正按着一个身材瘦小的人在地上,那人还在挣扎。

    贾清走上前一看,诃,这人居然还身着一身贾府下人的服饰。

    叫李衍把他架起身,贾清道:“说说吧,你是什么人,大晚上干嘛鬼鬼祟祟的从仪门内出来?”

    那人听到贾清的问话,脸上露出明显的不安、惶恐的神色,苍白着一张脸,就是不说话。

    贾清再次问了一句,见他还是说不出话,耐心耗尽,就要下令处置。这时,一旁还反绑着他手的护院男子犹豫着开口了:“回清二爷的话……他,他是刘三,是前院管房门的刘管事的弟弟,也是府里的下人。”

    见贾清及李衍二人都转眼看着他,他继续开口道:“先前天暗,小人也以为是哪里混进来的贼人呢,抓住他之后,小人就认出来了。”

    旁边和他一起巡夜的两人也配合的点了点头。

    确认了是府中的下人,加上旁边也有这么多人,贾清就叫李衍二人放开他,再次问道:“说说吧,你鬼鬼祟祟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许是被放开了身子,他找到了一丝安全感,不再那么紧张,终于小声开口道:“小的,小的是去看看各处的门房是否都关好了……”

第九十九章 薛姨妈借人训子() 
一见这刘三眼神飘忽的说话,贾清如何不知道他在说谎,懒得跟他废话,对李衍道:“这人不说实话,给我搜身!”

    闻言李衍、王顺上前就揪住了他,刘三还想挣扎,却听贾清又道:“你们都愣着干什么?今天这事要是弄不清楚,你们可想明白了,后果你们可要想清楚了!”

    旁边三人原本还有些不知该怎么办,听到贾清如此说,哪里还不明白该怎么做,纷纷上前制住了刘三。

    做一个大户人家的下人,特别是像贾府这样的公侯府邸,那可是很清闲的职业呢。特别是他们这些年留守南京,上面也没有主子,每日里只需做做最轻松的活计,就能每个月拿好几百文钱呢,还不用说偶尔还能捞点外快呢!

    要是让贾清传回去他们这群留守的人在老宅不安分守己、背着主家胡作非为,后果确实很严重。再怎么说,也不能让刘三他一个人就坏了兄弟们的前程。

    好在这刘三也只是象征性的挣扎了一番,见于事无补就认命了,任由李衍、王顺在他的身上摸索。

    “找到了,二爷,你看。”

    贾清看着王顺从刘三怀里拿出来的一个由一块细布包裹起来的东西,也没什么稀奇的啊!等王顺慢慢打开细布露出里面的东西时,贾清就更吃惊。

    他有想过是什么金银、贵重首饰之类的东西,却没想过,细布里面包裹的居然只有聊聊十几个小银裸子和两张纸。

    贾清拿过那两张纸来看,也不过是一张欠条和一张当票而已,欠债人和典当人皆署名刘石。

    再看看那折合起来也不过几两银子的银裸子,贾清心中不由得疑惑了。

    这点子东西值得他大晚上的进内仪门偷?

    须知,像宁国府这样好几进的宅院,单是前宅就分为了几重院落。从正门到仪门,再到前厅,最后再到内仪门,这都是前院的区域,是可以让家下人随意出入的地方。

    但是进了内仪门之后就不行了,因为,过了内仪门就是家主居住的地方。

    不动声色的把欠条和当票放了回去,贾清道:“说吧,这些东西哪来的?你又偷来干嘛?”

    “这些不是我偷的,那本来就是我的东西。是,是我一直带在身上的……”

    刘三一听贾清说是他偷得,吓得一连声否认道。

    “是你一直带着的?那你大晚上鬼鬼祟祟的,见到我们又跑是怎么回事?”

    东西是他的,这点贾清倒是相信,毕竟从正堂里随便拿一间古玩也不止值这几两银子,更不用说还有两张乱七八糟的的东西夹在里边。

    但是他大晚上跑进了正堂,见到自己等人又躲,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就在刘三眼神飘忽,吞吞吐吐的说不出话来的时候,赖升也带人赶到了。于是贾清道:“把他带下去好生看着,没有我的吩咐不准任何人见他。”

    说完转身走了,身后李衍二人紧跟而上。

    三人一起穿过了内仪门,到了贾清住的偏院才停下来!李衍二人是害怕里面还有不醒事的人冲撞了贾清,这才直接跟到了偏院。

    之后贾清回头对王顺道:“待会你去见赖总管,就说是我说的,刘三只能由我们的人看着,我没开口之前不能让老宅里的人见他,就是金彩也不行。”

    见王顺顺从的点着头,贾清又对着李衍道:“今日晚了就算了,明天一早,你和王顺一起到正堂各偏院、侧院、厢房和临近的院子里仔细查看一番,看是否有近期住过人的痕迹。”

    贾清是结合一般主家长时间不住的宅子多半会被看管的人私自租赁屋子出去这种现象,推测宁国府说不定也有这种情况!

    李衍二人明白贾清的意思,道了“是”之后,又目送了贾请进了屋这才原路而返。

    第二天一早,赖升就打点好了车马派人来请贾清出门。

    贾清作为宁国府的直系后辈,到了南京,别的门户还可免了,只这同为四大家族的薛家和江南第一甄家不可不去拜访!

    至于其他门户,要么是主家搬往了别处,诸如王家、史家。要么是门户不够或是交情一般,贾清倒是不必前去拜访。

    贾清刚走出正门,金彩在几个家丁的护卫下急匆匆的迎了过来,一礼伏下之后道:“奴才有事要向二爷禀报,刘三他……”

    “等我回来再说吧!”

    贾清用眼神制止了他后面的话,撂下一句话后越过了金彩几人,在赖升的引领下上了马车。

    ……

    贾清一行先到了乐业街薛家投上了拜帖,被告知家主有事外出,家中只有内眷,不宜接待,请改日再来。

    如此贾清倒是乐得轻松,他本来还在考虑待会若是见到了薛蟠该怎么措辞呢,如今正好省了麻烦。遂折道去了甄家。

    却不知他前脚刚离开,身后的甄家内宅却又发生了有趣的一幕。

    薛家正院,后堂之中,现任薛家主母正在其中和她的女儿,乳名换作宝钗者说着话。

    “前些时候就在你姨妈的来信中听说过这个宁国府你敬世伯的幼子,幼年早慧,少年英杰,于诗词曲赋和读书一道上颇有天赋,是贾家第四代少有的少年俊杰。

    今日虽没有得见,但从他这份言辞恳切得体、字体俊逸如飞的拜帖来看,你姨妈所说果然不假。

    在加上他小小年纪,到了南京参加文会,还不忘来我们这些府上拜访,可见还是个知礼明事的!”

    薛家主母对着她对面正拿着一张拜帖观看的女儿如此称赞道。

    拿着帖子看来有一会的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