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入红楼-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庆帝点点头:“其实,他之所求,与如海别无二致!”

    是的,贾清请正庆帝赐黛玉为平妻,林如海请正庆帝赐黛玉为同夫人。两者几乎一致,但是林如海所请,显然更合情合理。

    朝廷,确实不宜开平妻之先例。但是法外开恩历朝皆有之,效仿古代帝王赐第二位夫人,林如海考虑的显然更周全。

    况且,正妻平妻尚有先后顺序之分,但赐第二位夫人却连先后顺序也没有!

    二者身份地位,完全相等。

    林如海面色一愣,然后便是惊喜莫名道:“陛下是说,清儿之所以向陛下献粮一百万石,目的是为了求娶玉儿?”

    正庆帝道:“确实,而且,他想要的是以平妻之礼娶之。”

    林如海脸上忽然露出微笑,却又怕君前失仪,忙忍住。

    正庆帝笑道:“如海此时怕是再也不担心了吧,凭他对令爱的珍重,就算朕什么都不做,令爱以后也不会受一点委屈。”

    是的,林如海此时是一点也不担心了。

    原来,清儿早有了计划,自己这次来个釜底抽薪,倒是有多此一举的嫌疑了。对于贾清是否真心喜欢黛玉,他早就清楚,却还是没想到,他能做到这个地步。

    到了这一刻,他对自己的选择再无一丝迟疑。

    

关于这本书后面节奏加快的通知() 
不知不觉这本书已经一百八十万多万字了,成绩一直不瘟不火。这个没什么说的,毕竟笔者第一次操刀,疏漏不足之处难免,能有你们这些书友追到现在,真的承蒙厚爱了。

    但是,我还是得说,写这本书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对于已经毕业的我来说,压力有点大了。其实去年上半年经常断更的时候就想切过……

    不过,上架之时对大家说过的话还历历在目,所以坚持到现在。但是真的只是在坚持而已了。

    我点了一下,截止目前,本书在起点的收藏是10000多,其中全订的大概只有不到100位书友,高定却是1736,平均订阅是687。这就说明在看正版的部分书友中,大多数书友也都是跳着看的,或者正版盗版兼着看的……

    告诉大家这个并非为抱怨。我不喜欢抱怨,两年了,我也从未向大家抱怨过,毕竟大家看书都是为了放松,而不是为了听人抱怨。

    只是告诉大家,这本书真的养不活人。这个订阅量,大概的收入大家都算得到(大家每天订阅花费的起点币或者QQ阅读书币,除去赠币之后的一半,就是作者的收入。其他正版平台还要少一半,或者一半再一半。)

    前几天问过责编了,她明确告诉我,本书已经没有了全勤和半年奖,也就是说大家同样的订阅,也要比别的作者少600块全勤再加上稿酬收入的20%。当然这个与读者无关,是以前更的太少造成的,苦笑中……

    好了,说这么多呢,其实很简单一点,就是过年前天天勤奋更新的情况以后没有了,作者要出去给老板打工去了,/斜眼笑

    不过呢,为了践行诺言,我不会太监,而是会争取在今春结束之前,将本书完结,也算是给辛苦追书的书友们一个完整的结果。

    所以,后面的剧情节奏会很快……

    但是大家也不用担心,到底也还有几十万字,该填的坑也会尽力填完,给梦入红楼一个完整的结局,也给花了钱的书友们一个交代。

    特此说明,希望大家理解支持哈,也不要骂我,我很脆弱的……

    哈哈,最后再重新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猪年顺心发大财!

    。。

第七三九章 安宁县主() 
随着榆林大捷的消息传来,朝廷对于战争的威胁消失,立马开始在京城和关中各大城开始实施“平粮计”。

    随着朝廷的大肆出手,粮食价格就像是空中楼阁中了一击一样,瞬间崩盘。降的速度,比正庆帝预料的还要快太多。

    民以食为天,粮价一降下来,老百姓有了活路,慢慢的,这些刚被战火肆虐过的地方,民生开始复苏。

    虽然如此,但是聚集在京城四周的灾民还是未散去,不得已,朝廷只能另派能臣主持赈灾事宜。

    林如海病重的消息最终还是传进了荣国府。

    “外祖母……”

    黛玉来到荣庆堂,找到贾母,声泣如诉。

    贾母亦悲伤不已,搂住黛玉,老泪暗垂。

    都说红颜薄命,在自己这个外孙女身上体现的太尽致,令她这个看惯了人世悲欢离合的老人都开始埋怨老天的不公。

    “玉儿别怕,你还有外祖母,以后外祖母会好好照顾你的。”贾母安慰着。

    黛玉愈加泣不成声,好一会之后,她抬起头道:“我想去看看爹爹……”

    “不成。”贾母一听立马反对,然后又心疼道:“如今城外到处都是流民,你一个女孩子家如何能去那种地方。好歹我已经派琏二去了,你有什么话,等他回来问他便是。”

    贾母怎么可能让黛玉去灾民窝里看林如海。

    “可是……”黛玉还想说什么,又知贾母实际上是为她着想,正挂着两行泪不知如何做,就见王熙凤急匆匆的闯进来,开口第一句就道:“老太太、太太,戴内相来了!”

    “谁?”贾母一时不查。

    “大明宫总管,戴内相到了,现在已经进府了,说是要带……”

    王夫人蹭的一下起身,惊问道:“他说什么?带谁?”

    历来皇宫中枢大明宫的总管,因为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本来就有内相这个雅称。尤其是如今正庆帝威势日盛,连带着他身边的这个老太监也声威正盛。许多人觉得以戴总管称呼都不够尊重,开始翻出来了这个称呼。

    王夫人虽然是元春生母,但她同样不敢得罪戴权。加上妇人家生就的谨小慎微,以致于她面上都带着惊容,生怕怠慢了他或者是他带来什么不好的消息。毕竟就算是元春传话出来,指使过级别最高的太监也就是六宫都太监夏守忠。

    能够支使戴权的,基本只有皇帝一人。

    如此一推测,王夫人就不难推出估计是有皇命驾临了。

    “回太太,戴内相他说我们家贵妃娘娘宣林妹妹进宫一叙……”

    王熙凤说着,下意识的瞟了黛玉一眼。

    元春是何等身份,与黛玉又没照过面,何以今日巴巴的派人请她入宫叙话?还派戴权来?

    王熙凤都看得出来的问题,贾母王夫人又如何看不明白?一时间,几人都瞧向黛玉。

    黛玉有些害怕,微缩了缩身子。贾母这才道:“兴许是你大姐姐听说了你的才情,想叫你进宫陪她谈论谈论诗词歌赋也说不定。”

    于是,贾母亲自携着黛玉出来,去前厅见戴权。

    “奴婢不过奉娘娘之命跑一次差使,如何就惊动了太夫人,倒叫奴婢心中不安了。”

    一见面,戴权倒是客气的很。

    贾母自然也不托大。要是别的太监,她自然叫人带到荣庆堂便是。

    寒暄两句,贾母问:“不知宫里可有何事,怎么娘娘突然要见玉儿?”

    戴权笑说:“这个娘娘倒是交代了,说是她偶然想起之前省亲之时,家里所有姐妹全部都见过了,唯独没见到林家表妹。正好今儿娘娘她作完第二篇省亲颂,又想起此事,便叫奴婢来带林家姑娘进宫一叙。”

    虽然戴权说的清楚,但是贾母等人却还是不大相信。又不好耽搁或者逼问戴权,只得叫王熙凤安排车马相送。

    “不必劳烦府上了,宫里已经备好了宝马香车。这位便是林大人的爱女吧,京中人都传户部林大人家有一女,生的国色天香,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戴权阻止了贾家安排车马,终于正大光明的将目光挪向了黛玉,口中不吝夸赞。

    他是内官,这样说倒也不算失礼,但也同样令黛玉羞红了脸。

    贾母根据戴权的神情态度忖度应该不是什么坏事,便没了寻根问底的打算。在黛玉万般迟疑忐忑的神态中,让王夫人和王熙凤送她出去。

    黛玉走后大约一个时辰,贾琏回来了,说林如海已经不在城外,被禁军护送回府了,他又去了林府才见到人。

    问他人到底如何了,贾琏只摇头道:“怕是不行了……”

    贾母听了,越发担心黛玉,午饭后连午睡也取消了,就在荣庆堂里等着黛玉回来。

    家里的姐妹们听说黛玉进宫了,或是好奇,或是担心,也都跑到荣庆堂来,陪着贾母等人等着。

    一时就连薛姨妈也到了,贾母笑问:“听说姨太太最近可是发了财了,怎么都不声张,难道是怕人借银子?”

    薛姨妈道:“老太太说的,只不过是沾了清哥儿的光,让蟠儿跟着他倒弄了些米粮。我们知道这些小事难入老太太的眼,因此就没使人来回。

    至于老太太说的什么借银子,那就更是笑话了。京城里谁人不知天底下最会生财的就是清哥儿,老太太底下有这么个孙儿,哪里还用得着和别人借银子使。”

    贾母呵呵笑道:“他会生财又与我什么相干,横竖也不给我花。”

    薛姨妈只是笑笑。贾府谁不知道,贾清对长辈自然不是逆来顺受,也算不上多巴结讨好,但是对于贾母这个老祖宗,那可是真孝顺!

    贾母这么说,只是调侃取笑而已。

    再有一层,薛姨妈心中有愧,不意在这件事上多言。

    薛蟠那日“昏迷”而回,想叫她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也难!一想到薛蟠居然接二连三的做出出尔反尔之事,薛姨妈脸上就有些发烫……

    虽然,薛家是因此大赚了一笔银子,比那几家同样和贾清合作的粮商不一样,但是,这笔银子赚的她臊得慌。

    这完全就是薛蟠拿着他妹妹的“脸面”死蹭回来的。因为羞愧,贾芸等想象的她杀上门去的情况并未发生。

    但是薛姨妈又想,她们家连二十万石粮都不够,就能赚那么多银子,那贾清能赚多少?她对宝钗婚后的生活已经充满了憧憬,毕竟,贾清赚再大的家业,最后还是要交给宝钗去打理。

    以后,也是要他们的孩子去继承……

    想到这些,薛姨妈又高兴起来,深深的觉得自己眼光毒辣,当年一举相中了贾清。

    她自然忘了,当时薛蟠在家里跳脚时,她也是摇摆不定,差点就同意了薛蟠的意思了。

    薛姨妈也不知道,贾清这一次不但没赚银子,还亏了个底朝天。就算按约定,薛家应该分成的数十万两银子,也只是核算出来报给了他们,银子还没给薛家,不是不给,而是一时之间贾芸还挪不出这些银子出来。

    贾清一次献了一百万石粮食,手中剩下的也就三十多万石而已。虽然贾芸已经按照他的意思,在朝廷出手之前,将那些粮食全部高价卖给太原、长安等大城的粮商,一点不留,因此赚了不少。但是也仅仅只是止损,填上了京城五大粮商的坑之后,也就所剩不多了。

    薛家这一份,只得先欠着。

    再说贾母等人在荣庆堂闲谈着等黛玉回来,却一直等到了黄昏将至才有消息传来。

    是紫娟丫头回来传话,说黛玉出宫之后,就回了林家,侍奉林如海去了,遣她回来报信。

    贾母忙问紫娟进宫之后发生了何事。只这一问,就见原本就似一直憋着气的紫娟再也忍不住,开口就是石破天惊之语:

    “皇帝封了我们家姑娘为安宁县主!”

    ……

    

第七四零章 大小() 
且说贾母等人突然听闻紫娟说黛玉被皇帝封为安宁县主,俱都大吃一惊!

    安宁二字很好理解,平安康宁即是。可是安宁县主意义就重大了。

    什么叫做县主?通常来讲,王爷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县主。

    比如北静王若是以后生育了女儿,便可能被封为县主。

    县主,是次于公主、郡主之后的独属于女子的尊贵身份。在一到七品诰命之上,是属于宗室爵位!

    可以这样理解,皇帝的女儿身份为公主,亲王的女儿身份为郡主,郡王的女儿身份为县主。

    不论是王爷还是皇帝,本来也就是皇家的人。异性王毕竟是稀罕物,历朝历代都很少。

    比如当今,天下异性王,也只剩有北静王水溶一家而已!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正庆帝封黛玉为县主,其实就是向天下人表示,黛玉以后是皇家的人了,谁也不能轻视。。。。。。

    真要算起来,连贾母这个国公夫人的诰命也比不过一个县主的身份。

    由此可见一斑。

    “到底怎么一回事,你快与我仔细说来!”贾母也保持不住镇定,追问道。

    紫鹃哆嗦道:“我,我也不知道,我虽然随着姑娘进宫,但是只在凤藻宫外面守着。后来皇上就来了,在凤藻宫待了半晌又走了,只是很快就有太监传讯出来,说皇上封了我们姑娘为安宁县主。具体什么原因,奴婢不敢多问,也就不清楚了。”

    众人虽然不满,但是也知道要叫紫鹃一个丫鬟弄清楚这里面的门道有些难为她了。她当时,怕是早就晕晕乎乎的了吧。

    王熙凤道:“会不会是因为林姑老爷的原因,先前琏二不是说了吗,林姑老爷府上现在可是有禁军驻守呢。外面不是都说林姑老爷是皇帝的股肱心腹吗?如今林姑老爷不好了,皇帝感念君臣之谊额外加恩也不一定。”

    紫鹃听了王熙凤的话,像是又想起了什么,应声道:“对对,我还听宫人说了,昨儿个,皇帝可是亲自到城外去看了老爷呢!”

    王熙凤白了紫鹃一眼。这丫头,跟了林妹妹几年,还真把自己当做林家的丫鬟了,连姑老爷也不会说,竟直叫老爷。

    贾母倒没注意这个,她点点头,说:“大概也只有这个原因了。”然后叹道:“难得他有如此的圣眷,可惜,竟是个短命的。”

    又问黛玉什么回来,紫鹃便说黛玉只是叫她回来报平安,并没说她什么时候回来。

    如此贾母便没再问什么,人家叙父女天伦,她纵然是外祖母,也不能多说什么。

    薛姨妈心中同样震撼,同时又有些伤悲。想当初金陵四大家族,光彩何其荣耀,同气连枝,就算在大楚那也是煊赫不已的家族。

    到如今,在江南之地虽然还有四大家族这个名头。但是世人都知,四大家族早已不复开国初年的威势。特别是薛家自己知道,如今贾、王、史三家尚有几分余威,但是薛家真的已经是日落西山了。

    贾家和史家,有世袭爵位打底,王家有王子腾支撑,但是薛家,连一个说的上话的人都没有了。

    作为一个大家族,要是没有一个能够主事的人,一旦断了代,祖宗再大的余荫,都将很快消散。反之,就算家族没落了,一旦有后起之秀,光宗耀祖,也并非难事。

    林家便是例子。

    可惜,林如海竟然是个短寿的。虽然皇帝加恩林家孤女黛玉,但是女子毕竟只是女子,不能延绵家族基业,女子爵位,也从来不能传承。

    只等林如海一去,林家便正式退出世家大族的历史舞台。

    这便是为何世人都极度重视承嗣的问题,甚至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并非没有道理。

    林家是没落了,但是薛家离这一步,又还有多远?

    想起薛蟠干出的那些混账事,薛姨妈满面愁容。

    强打精神笑着与贾母恭贺几句,薛姨妈本欲告辞,不料贾母却不放她,硬要留她下来吃晚饭,还吩咐王熙凤下去准备喜宴。黛玉得了如此重大的一个恩赏,家里要是清静风烟的总不怎么像回事。

    要不是林如海病危,她还要大操大办!

    薛姨妈推辞不得,便答应了。

    “林妹妹怎么了?”

    “林姐姐怎么了?”

    却是贾宝玉和史湘云结伴赶过来。

    贾母笑道:“你林妹妹得了一个大官!”

    贾宝玉眉头一皱:“她得什么大官?”

    之前便在场的探春便与他解释一遍。

    且不管贾宝玉如何想,史湘云先就兴奋道:“真的,这么说以后我们见了林姐姐岂不是都要行礼了?”

    探春等人一愣,随即看向贾母。

    贾母点点头。

    史湘云再问:“那宝姐姐和迎春姐姐也同我们一样?”

    宝钗笑道:“我们自然也是要行礼的。”见贾宝玉神情有异,她又道:“宝兄弟也一样。”

    史湘云顿时砸吧砸吧嘴,说道:“这么一来,林姐姐岂不是一下子就成了我们当中最大的了?”

    惜春忙问:“那我哥哥呢?”

    探春笑着逗惜春道:“你哥哥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惜春思索着道:“你们不是说我哥哥在边关立了大功,又要升官了吗?他原本就是一品了,再升也还没林姐姐大吗?”

    惜春是真的不太懂这些没有明确品级的官职(爵位)大小如何区别。她知道贾清身上的一等将军爵尊为一品,要是再升肯定是超品了啊,怎么还比不过林姐姐?

    对于这一点,探春等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这些东西,其实真要去甄别大小没什么意义。

    就比如,王府随便一位妃子,说起来便比世间诰命“尊贵”,因为是王的女人。但是事实上,除了正室王妃,其他侧妃、小妾,除了“尊贵”真的算不得什么,说不得哪天就被送给哪个大臣当礼物了……

    所以说,尊贵不尊贵,看个人,不在什么官位、爵位。

    单从大小来算,县主,身份比国公还要高。

    所以,要是叙国礼,连贾母都要倒过来给黛玉行礼。但是显然,黛玉并不敢受这一礼,否则非被御史弹劾不可。

    不过呢,女子不比男子,她们又不需要权,也不需要势,一辈子比的就是一个尊贵。可以说,有了这么一个身份,至少,世间再难有其他女子能比得过她了。

    眼见姐妹们在这边议论大小排序,贾母便道:“以后若是在外面叙国礼,你们都得对黛玉尊敬些,不过在家里叙家礼,你们还按照原来的齿序称呼便是。”

    县主,毕竟不是郡主和公主,有直接对比大小的郡王和亲王,还不至于让家里乱套逢迎。这便是林如海辞掉正庆帝封黛玉为昭仁公主的原因,若是黛玉真的被封为公主,那贾母自然不敢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