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虽然贾敬答应要等到他结婚,但中间有没有变故还不知道呢,况且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他以前抱着应付的态度读书,从今以后,他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学业了。若能取得功名,也算是为自己添了一份有力的保障。
在学堂力里看了大概半个时辰的书,眼看天就要暗下来了,王顺才来找他,说是人已经找来了。
贾清就和王顺一起到他的住处。
“见过二叔!”
一进屋,贾芸就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行了一记大礼,旁边李衍也跟着行了一礼。贾清自己走过去坐在了上边的椅子上,直接开口道:“中午人多嘴杂,很多话都不放便说,所以我叫王顺叫了你来。正好你们以前还认识,倒不要我介绍了。”
三人依次也落了坐。因为贾清偶尔会来这儿吩咐事,所以王顺就在自己屋里多添了几把椅子,方便议事。
“二叔既然相信侄儿,那么以后侄儿这五尺的身躯就交给二叔了,不论二叔叫侄儿做什么,侄儿决无怨言。”
贾芸中午回去后,越想越觉得贾清不是一般人。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他也只以为贾清可能有另立门户,做大事之的决心,后来思之贾清刚听见自己的试探时做出了防备的姿态,他悚然一惊,知道贾清的打算可能没他想的这么简单。
点点头,贾清问李衍道:“叫你找得的碱找到了么?”
“回二爷,经小人多方面打听,结合二爷的描述,已经初步确定二爷所说的碱就是产盐的的地方常常堆积如山的无用废料,小人已经托人去找了,按时间推算,也快回来了。”
“好!芸儿,我要你做的事就是这个。你可不要嫌这件事麻烦,实话告诉你,这件事非常重要,我准备靠它拿到第一桶金,为我们的事业打下基础。”
贾芸听到这,装作有些迷惑,他要再确定一下,问道:“请问二叔,我们的事业是?”
贾清更奇了:“中午不是你和我说的吗?”
“我说了什么?”
贾清有些生气:“不是你给我说我还小,将来什么都有可能!不是你要我发奋图强,争做人生赢家嘛吗?我们的事业当然是一起实现这个目标,翻身做宁国府的主人了。”反正这里都是自己人,这些话也不必藏着掖着。
王顺,李衍二人没什么反应,在他们眼里,贾清本来就是主子。可贾芸理解了,他心跳忍不住加速,激动的问道:“二叔可是认真的?”
看着贾芸的模样,贾清意识到自己可能误会了什么。
“你中午的那句话什么意思?”
贾芸道:“我是想看二叔是否有做一番事业的决心,如果有的话,加上族长对您的爱护,一定比别人更容易成功。我就想为二叔做一个跑腿的马前卒。
现在才知道,原来二叔竟然志不止于此……如此,芸愿意为二叔的事业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是滴,如果贾清自立门户,最多做到豪富一方,他也只是跟在后面赚得一些钱财。但如果他能得到祖上的爵位,以贾清表现出来的非凡能力,一定可以入朝为官、秉政一方,至不济也能做到和先前族长一样的地步吧。那时候,自己也是水涨船高,成为上层人士。
所谓收益多少决定付出程度。前者他只会出力,赚得钱财,养家糊口。后者,他就敢付出一切,或功成名就,或身死道消,就如戏文里一般!他贾芸也是有这样的豪气的。
第三十章 于家中得赠回礼()
贾清听完贾芸的话,才知道自己误会大了。
他就说嘛,他隐藏的如此好,贾芸怎么会看出他的“野心”,原来是自己想多了。想通这一节,贾清十分气愤,这个贾芸,平白无故给自己打哑迷,害的自己主动坦白了这一切。原来人家压根没想过帮自己上位啊。
他在想,要不要做了他……
想想还是算了,主要是他自己害怕。
甩开这些不切实际的念头,贾清对贾芸说到道:“好了,不用再表忠心了,我相信你。等李衍把那玩意给我看过之后,若是我要的东西,我要你立即下江南给我大肆收购这种东西。现在别人不知道它的用途,你就是以废石头的价也能买到,甚至不花钱。只要你把这事办好,以后有的是大的差事给你办。”
贾芸本来心里也在想收一些没人要的东西有什么用,听贾清这么一说,到有些不好意思了,忙回道:“请二叔放心,侄儿一定尽力办好这事!只是我现在年纪尚轻,二爷可有人手派给我?”
贾芸也才十三岁左右,贾清不是没考虑过让别人去做这事,但是李衍王顺两人他至少要留一个在京作为臂膀,而且这两个年纪也不大,还是下人,出门做事肯定不如贾芸方便,再怎么说贾芸也是贾家子弟。
好在贾清还有一项别人没有的“天赋”。
“我记得离你家不远住着个醉金刚叫倪二的,为人甚是仗义,你可设法说动他陪你下江南。到了江南,现任两淮巡盐御史林大人是我的姑父,你可前去求助,加上办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会帮忙的。”
贾芸一想,觉得可以一试,就答应了。
一切谈论妥当,贾清道:“你可以回去了,等我这边妥当了,我使人叫你。”
之后贾芸就离开了。
“以后可以不必再刻意去寻花了,只有遇到稀有的,给我买回来。其次,西边的大事你们还得打探着,有机会要给我汇报。”
贾芸走后,贾清对李衍二人说道。
两人应下之后,李衍想了想,还是开口问道:“二爷为何要芸二爷去收购那物品?”
鉴于这二人这几个月来的表现,贾清是真的对他们放心了,也不隐瞒,解释道:“二爷我准备制造一种东西,那玩意是必须的原料,一旦我的东西做出来,必定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所以我要乘着现在收到足够的原料,以免将来受制于人。”
两人听到贾清这番高瞻远瞩、他们都不大听得懂的话,顿时对贾清崇拜得五体投地。难怪他们只能做奴才,而贾清是主子呢。
等两人明白事情的重要之后,贾清就回了自己的一品堂。
……
二十多天之后,贾清正在学堂里看书。佩凤跑过来说:贾宝玉来了。贾清只得放下书,随佩凤一起到宁安堂见贾宝玉。
前些日子,他终于确定了盐场旁边的碱石可以用来制香皂。虽然里面有很多杂质,但也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和钠盐,钠盐中比如碳酸钠,和熟石灰反应就可以得到烧碱。
贾芸已经下扬州收这种碱石去了,而他还在想办法把碱提纯,不然做出来的“香皂”实在是没法用。
到了宁安堂内,只见贾敬默默的喝着茶,贾宝玉在下手的座位上坐着,表情讪讪。
不用说,肯定是贾敬考教贾宝玉学问了,而那种场景,结局不问可知。
见到贾清进来,贾宝玉就像看到救星,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口中喊道:“二弟!”
贾清先给贾敬行礼之后,才看向贾宝玉,问道:“宝二哥哥找我有事?”
“你宝二哥哥过府来找你,你好好招待,我还有事,就先走了……宝玉你平日里还是得多读些书方是正道!”
贾敬说到最后还是没忍住点了贾宝玉一句,说完就走了。
偏偏贾宝玉还不敢说任何他平时给丫头们讲的“道理”,等贾敬走后,贾宝玉对贾清说道:“二弟,你父亲真可怕,和我父亲一样!”
一样吗,我父亲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出身,你父亲貌似……这种话当然不能讲出来,呵呵一笑,揭过这一茬,贾清请贾宝玉到一品堂去说话。
“二弟啊,链二嫂子都把你的院子收拾好了,你为什么不过来住呢?我都帮你看过了,那个院子虽说不大,但色色齐全,布置也妥当,正好我们还可以一处玩笑,多有趣!偏你不肯来。”
在路上,贾宝玉一个劲的抱怨。
“哪是我不肯来,是我父亲要我抓紧时间读书,来年好去国子监参加入学考试。我也想和你们玩来着,可是父命难违啊!”贾清采用一贯的说辞,天衣无缝。事实上是他正在研究香皂制作,丢不开手。
贾宝玉怒了努嘴,想说什么,终究没敢说,只得一句:“真是天意难违啊!”声音萧索。
到了一品堂,携鸾给二人端上茶后,贾宝玉又小声给贾清说道:“二弟如此清新不凡,屋里的姐姐也同样脱俗,刚一路跟着我们的姐姐,加上现在这个,我屋里也只有袭人比得上了。”
贾清知道贾宝玉是个什么样的性子,闻言当然不会生气,换作其他人给他说这话,保管弄不死他。当下贾清也起了开玩笑的心思。
“哦?袭人?不知宝二哥哥可能给我引荐引荐?”
“当然!下次二弟到我那去,我叫她来给你斟茶。”
不愧是傻二宝,贾清继续道:“那不知二哥哥屋里还有哪些生的好看的姐姐呢?”
“除了袭人,生的好的大概就是秋纹了,还有麝月也不错,还有茜雪……咦?二弟你打听这个干嘛?”
看来晴雯是真的还没出场。呵呵,这个傻二宝真是傻的有点可爱,贾清戏弄他都有些负罪感了。
“没什么,就是想知道到底怎样的丫鬟才有福气伺候宝二哥哥这样的人。”
贾宝玉一听这话,脸上居然露出了羞愧出来,低声道:“哪里的话,是我恬生了这须眉之物,竟让她们那样清水般的人儿来伺候我,也不知是哪世修来这样的福气。”说着,贾宝玉已经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贾清表示不能和贾宝玉说太久的话,否则容易被带到另一个世界去,连忙止住了话题,带他到花厅去看花去。
果然贾宝玉最是喜欢这些东西,一进花厅顿时激动不已,连连发出赞叹,说他从没见过这么多花。
等贾宝玉看了差不多一半的花时,陪同他前来的婆子就在外面提醒他该回去了,这是贾母派来的人,贾宝玉也不好违背,只得依言回去了。
临走之前,贾宝玉又掏出几样东西,说是上回收了贾清的礼物,这是姐妹们和他的回礼。
贾宝玉的礼物也是一把扇子,倒是十分精美,估计是以前谁送给他的。
迎春送得是一张棋谱,可惜贾清对围棋没什么涉猎,也看不怎么明白。
探春送的是一本书,是王摩诘的诗集。
惜春送得是一张画,估计是自己画的,因为画中之人和自己有几分相像,看来小惜春已经初步开始依赖自己了,贾清很高兴。
林妹妹送的是一串扇坠,呵呵,他送的是扇子,她就回送个扇坠,真有个性。就是不知道是她亲自织的还是紫娟织的,估计是紫娟的功劳,以林妹妹的清高孤傲想开来不会亲自动手给他织什么扇坠。
将这些东西小心收拾好,贾清对屋外叫道:“小鸾姐姐,你进来一下。”
携鸾和佩凤都走进来了,只是脸色都不太好看。
“小鸾姐姐,小凤姐姐,你们怎么了,”贾清好奇道。
“呵呵,二爷还问我们,我们还没问二爷刚和宝二爷都说了些什么呢!”
看来刚才和贾宝玉谈论丫鬟的姿色的话被这两个丫头听去了,所以生气了。不过贾清可不怕,反正他是爷。
“哦?我们说什么了?”
“说了什么二爷心里清楚!二爷是不是嫌我们不好看,想从宝二爷房里找好看的来伺候你,你怎么可以这样!亏我们平日里一心一意为你着想。”佩凤感觉很伤心。
“佩凤说的对,二爷就算是想换丫鬟使,也没有盯着兄弟屋里的人的说法,传出也不像,应该找老爷赏赐才对。”
听着两个丫头满心的不满,贾清头都大了,连忙道:“好了好了,我不过是给宝二哥开个玩笑,哪里有你们想的那么不堪。再说,你们这么听话,我怎么会想要换丫鬟呢?好姐姐们,你们尽管放心好了!”
听贾清这么说,二人想想可能也是,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贾清就叫她们帮忙去把那几件礼物放好。
看着她们出去的窈窕背影,贾清不得不感慨:被他们当做人生中心的感觉真的很好啊!
第三十一章 送祝福得放长假()
大楚境内,江南之地,扬州巡盐御史衙门。
林海正在后堂翻阅公文,听得下人回报说京城贾家来人求见,也没多想,叫安排在偏厅。
自己看完最后一点公文就前往偏厅接见这个词贾家子弟。
“贾家草字辈子弟贾芸拜见姑爷爷!”
刚进屋,就看到一个年轻的公子哥对自己跪拜行礼道。
林海对这“姑爷爷”三个字给意外了一下,不过他好歹为官十多年,倒是没有任何失态,点点头,走过去坐在主位上,叫地上之人起来。
跪在地上之人就是花了半个月从京城赶来的贾芸,简单收拾了一番立马来拜见林海。
贾芸依言起身后,林海见他不过十几岁模样,就问道:“你来找我何事?”
贾芸道:“晚辈如何敢上门打搅姑爷爷,是我们族长的小公子托晚辈给姑爷爷带一封信。”说着掏出贾清给他的求助信。
贾敬的小儿子,莫不就是当年那个小娃娃?
接过信,拆开,只见上面写道:
恭请林姑父安,
小侄贾清拜上,自四年前扬州有幸拜见姑父以来,小侄无不时刻谨记姑父教诲,恨不得能辞请家父,亲自侍奉于姑父身边,或端茶送水,以得姑父教诲之幸。然思之姑父大人公务繁忙,怎能于小侄身上闲置功夫,故不敢烦扰。
今已听从姑父大人教诲,每日专心于学业,业以读至《中庸》……
……
今族中一小辈父亲已丧,只一寡母,家道艰难,固求助于小侄。小侄怜其身世,于族中谋了一活计,恰巧就是在姑父大人管辖境内。小侄于扬州也无其他亲友,只得冒昧以此小事打扰姑父大人,望姑父大人见谅。若姑父大人能给予此小辈一些照看,不单是其一家的福泽,小侄也将感激不尽。
侄儿贾清谨拜
林海看完信之后,想了想,问道:“你来扬州做的什么?”
贾芸立马恭敬的答道:“回姑爷爷的话,晚辈此行就是收购一些盐厂旁边废弃的石料之类之物”
“有何用?”
“是一家胭脂厂制作香料需要用到,这种原料,京城附近的很少,所以晚辈才有了这趟差事,”
贾芸来之前贾清就和他商量好了,实话说的话,林海一定会觉得贾清不务正业,为避麻烦,只有先这么讲了,以后见面再请罪吧。
林海想这确实只能算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于是道:“你想让我如何助你?”
贾芸闻言一喜,知道事办成了,立马回道:“多谢姑爷爷,您只需派一名家下人给晚辈作引路之用,晚辈就感激不尽了。”
林海也觉得如此就好,就依言打发一个身边的随从和贾芸一起出了衙门。
之后的事,就很简单了,贾芸在这人的指引下,到各个盐场收取废料。各个盐场主事见是盐政衙场的人介绍来的,反正这些废料也不值钱,基本都是白送给贾芸了,倒是让贾芸喜不自胜,和倪二一起只需把身边这个林海的家下人招待好就是。
不过半月功夫,就完成了任务,租船北上了,碱石随行带了一船,剩下的找了个僻静的位置,也租下两个空仓存放着。
……
一品堂,东厢房内,一场制皂大业如火如荼的开展着。
贾清给自己的这间厢房取名叫“京城香皂研发部”,并自封研究部长,下辖研究员两名名,分别是金儿和佩凤。
携鸾不爱弄这些,和瓶儿她们一起平日里帮帮忙而已。
做了大量尝试,花了很多时间,贾清总算是分离吃出勉强能用的烧碱了。而有了烧碱,剩下的工作就十分简单了。
将烧碱烧开,搅拌均匀,然后一边搅拌一边加入油脂,等到汁液变得粘稠,装入制好的模具中,晾干,再切成小块就成了。
此时一品堂的院子中间已经凉好了几批尝试品了,贾清取来用过,效果一般,不过还是要比现在市面上普通的用于清洁的胰子好。更不用说一般老百姓用的皂角之类的了。
所以说,市场前景已经是十分远大了。现在他正带着两个副手研究卖给富贵人家的奢华版香皂。其实就是在这基础上加入一些香型花瓣、养生药材之类的东西。
他深深懂得富人们的心里,一般人没有的她们才会喜欢,所以现代的商品都是做成不同颜色和款式,供人挑选。
等到最后一批,最后一步装模完成,贾清大手一挥:“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所以本少爷决定,给院子里的每个人发一两银子的赏钱。小凤姐姐和金儿姐姐每人多加五钱银子!”
没办法,这段时间买原料,加上以前买花和给贾芸下江南预支的一百两银子,他这几年费尽心思积累的家底已经空了,他已经准备搬几盆他培育好的花出去卖了补贴家用了。所以给丫头们的奖金只能小气一点,他准备以后赚了钱再补上。
不过金儿她们倒是没觉得少,在她们眼里,给二爷做事是应该的,而且感觉也很好玩,二爷的赏赐倒是没怎么在意。将这些装好的“香皂”端到院子里晾晒好,贾清准备到贾敬那里看看,明天就是贾敬的生日。
一路上都是忙碌的下人穿梭的身影,这些事统归尤氏调配,秦可卿也从旁协助,不过二门外的事大都是赖升在办,只需给尤氏报备即可。
这些事与贾清当然没什么干系,他只是要到贾敬房里看看情况,表示他还是关心着他的。在这种大家族中,就算是父子之间,良好的关系也是需要维持的。
宁安堂后堂,贾敬正在堂上喝茶。虽然这些年来他已经看淡了功名利禄,但他却不反对家里给他大办宴席的事,在他心里,到底还是觉得国公府的体面是要维持的。
想当初两代国公在世的时候,他年纪尚小。那个时候,家里每逢大宴,下至文武百官,上至亲王、公侯,无不齐聚一堂,荣华之盛,又岂是今日可比的。
而如今幸好西边还有一位荣国太夫人在世,家里才显得尊贵些。等到老太太也仙去的时候,贾家又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