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40四海扬帆-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军会师后,台北拥有南海号、拉斐尔号、基隆号、梅尔维尔号4艘战舰, 5艘护卫舰,8艘通报舰。以及隶属于三亚公司的暴风、冒险、卓越3艘老船。

    因南海号需要大修,拉斐尔号为准备接下来的任务要整备一段时间。3艘老船要省着用,暂时也停泊在港口整备。

    阿勒芒暂以基隆号为旗舰,2艘护卫舰,4艘通报舰,留驻台北。随着移民增多,台北成为海盗觊觎之地。移民中也有不少人试图绕开台北府与大陆联络,这是不能接受的。除了组织地面守备队巡逻,天气允许时海上也有必要保持通报舰和桨船在近海游弋。

    海军北上支队包括越秀号、白云号、淡水号3艘护卫舰,钦江号、浈江号、鉴江号、潭江号4艘通报舰,旗舰为梅尔维尔号。

    守序登上梅尔维尔号甲板。

    舰长雅克。罗西利向守序敬礼,“阁下,很荣幸再次成为你的旗舰。”

    守序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也很高兴能与你们一起航行。”

    梅尔维尔号向和平堡鸣炮,8艘战舰并80艘戗风性能最好的运输舰,扬帆启航。

    舰队先向西航向大陆。虽然已进入北风季,不过风力离寒潮还差得远。借助大陆和海洋之间的离岸、向岸风,再辅以迎风调戗,舰队蹒跚着北上。好在运输船并未满载,负担较轻。

    由于西班牙舰队的拦截,打破来原定的时间计划,守序被迫在台北多休整了近一月的时间,这就错过了合适的风期。区区400多海里的航程,舰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抵达岱山岛。期间曾被迫多次驶进温州、台州等地近海岛屿候风。

    这一年新来台北的移民中有很多来自浙东的军户,他们熟悉闽浙沿海的航道、季风和洋流,为舰队提供了引水导航。而北上支队又是由台北性能最好的船和最熟练的水手组成,这才能顺利抵达舟山群岛。

    一年多来的建设,舟山群岛除了舟山本岛外,岱山岛、大衢山岛和泗礁山比去年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眼前的炮台和光秃秃的山岭显示明军修理地球的动作还是比较快的。

    舰队停泊在了岱山岛南的高亭港。海湾与近海的岛屿围起一片宽约120米,长约1公里的锚地。岱山本岛遮蔽了北风,比较安全。

    高亭港是岱山相对最完善的港口,这里是沈廷扬的地盘,驻扎有沈通明部和张鹏飞部,加上他今年招募的军队,岱山岛如今有2000多守军。闽浙前线崩溃后,很多明军溃军流落海上。这些小部队失去了建制、补给和地盘。他们带着家属飘荡在海上,像沈廷扬一样的官员通过提供粮食营地,很容易就能吸引到他们投奔。

    守序花这么大代价来舟山当然不是来走亲戚串门的,他第一个目的是还钱。

    去年为了凑粮食,守序跑遍了浙江沿海,到处借钱。东南诸位明将,舟山总兵黄斌卿、温州总兵贺君尧、定海总兵王之仁、总督杨文骢、诚意伯刘孔昭和远在金华衢州等地的张鹏翼、朱大典、贺君尧、蒋若来都借了一部分钱。其中最多的是杨文骢,他提供了5万两。

    活着的人好办,挨个还钱就是了,但很多债主已经死了,只能还给他们的后人。

    张鹏翼的弟弟张鹏飞及两个侄子。

    朱大典长孙,锦衣卫指挥同知朱钰在金华被围前带着祖父的求援血书去了福京,并不在城内。朱大典的幼子也被部将救了出来。

    还有蒋若来次子蒋传也从金华突围而出。

    因为沈廷扬为人宽厚,于海上诸多军事势力间最为中立,这些损失大部分实力的明朝将官们都依附在了岱山岛。

    守序看了看,温州、台州、宁波等地的明军离海近,多数人都来得及上船撤离。损失惨重的是金华衢州两地守军。金衢两地是守序通过杨文骢的渠道借的,债务余额不是很多。朱大典的5000两是最多的一部分了。

    “各位,我对你们家人的遭遇很遗憾。请放心,我有债必还。”

第23章 征服沙捞越的计划() 
北风卷起的大浪拍击着岸边的礁石,高亭港内,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岸边一队明军士兵正在沈通明指挥下操练。沈廷扬现在有兵有钱有粮,成为东南军头之外的另一大势力。很多失去主将,散落在海上的溃军投奔到他麾下。招募士兵很便宜,不要钱,有大米就行了。沈廷扬将大部分溃兵打乱与自己的士兵重编。

    很多妇人带着小孩就住在船上,岛上房租不够,她们要以船为家。守序带来的大米让他们慢慢恢复了元气,至少这会,他们的眼神不再迷茫。

    民族大义,华夷之防始终抵不住妻儿老小嗷嗷待哺的嘴。现在与这些官兵讲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没用。能撤到舟山的官兵心里肯定是不愿投降的,前提是要让他们吃饱饭。

    浙东民气刚烈。

    就以守序所见,鲁监国政权与隆武政权在人员结构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隆武朝廷依靠的是元老重臣,而鲁监国依靠的则是基层士绅。浙东是在本地当权官员投降清朝以后,一批有志之士激于剃头改制,揭竿而起,不顾杀身亡家的危险而展开的抵抗运动。鲁监国的骨干力量是一批如郑尊谦这样的浙东员秀才,他们投笔从戎,年轻团结有朝气。

    如此多军队聚集在舟山的结果,差点把小小的群岛挤爆了。南明两个政权很多败军退到这里。有些人黄斌卿能挡,有些人黄斌卿挡不住。

    江上师溃后,鲁监国朱以海依附张名振,退到张名振的基地石浦健跳所。八月份,再撤舟山。鲁监国本人现正驻于舟山城中。黄斌卿在舟山岛划分了防区,与张名振、阮进同守。

    没有与监国同行的温州总兵贺君尧、兴国公王之仁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王之仁驻在岱山岛附属的大长涂岛,贺君尧在小长涂岛。兵多地少,条件很差。

    冷应瀓走到守序背后,轻声提醒道:“大人,总兵们都到齐了。”

    台北府在岱山岛设立了一个商馆,冷应瀓是馆主,负责经营浙江和南直隶的贸易,现在量还不大,只是刚刚开始。

    守序点点头,转身离开海边。林出勇带着卫队护卫在前后,20人的卫队中有很多切之丹武士,倭寇的打扮在路上见到的明军人人侧目。

    沈廷扬的大本营,如今岱山岛的中心,原本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非常时期顾不得其他了,岱山岛以这座寺庙设施最完善,建筑结构最坚固,沈廷扬将他的浙直总督衙门设在这里。

    一队来自崇明岛的督标兵将总督驻地护卫的严严实实,在原本寺院墙壁基础上加强了工事,外围筑简易炮台,架有6门佛朗机炮。

    崇明兵都认得守序,见他过来纷纷行礼。

    迈步跨入曾经的大雄宝殿,现在的总督衙门正堂。

    沈廷扬居中而坐,黄斌卿、王之仁、贺君尧、张鹏飞、王朝先五位总兵,以及朱钰、蒋传、周鉴等规模较小的势力代表。

    能坐在这里的人都是沈廷扬精心挑选的。溃兵实在太多,成分复杂,军纪败坏劣迹斑斑的人比比皆是,这些人沈廷扬一个都没要。舟山附属的小岛屿很多,有的是地方让他们停靠。

    守序进来打断了明将之间的交流,笑着与他们打了招呼,在坐的人很多都是债主。

    对小债主,守序基本是用粮食归还了债务。对黄斌卿、沈廷扬、王之仁等大债主,守序用了部分糖还给他们。人大多嗜甜,糖不愁卖不掉。这些军头退到舟山,以往到海贸和走私到网络却还在,糖批发给他们倒手一趟,卖到南直隶和浙江,收益比直接还粮食还高。

    待守序坐下,沈廷扬咳嗽一声,宣布会议开始。

    “舟山弹丸地,如今聚集了两三万官军,岛上可耕之地不多,今天请诸位来,就是要商量这粮饷补给之事。”

    大军头退到舟山,船上多少都带了些银钱辎重,暂时还能维持,不过这也是坐吃山空的局面。南明军队粮饷弹药补给困难,多数军队要依靠打粮过日子。每当打了败仗,或是没粮吃了,便会找几个县分地盘,入乡抄略,缚夫**,强拉壮丁,鸡犬不留。在民间妇女身上冲淡挫折感,恢复元气。

    舟山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依赖捕鱼不现实,明军只能靠打粮维生了。黄斌卿原本军纪不错,他控制着舟山城,周围唯一像样点的地盘,舟山大岛上也有些耕地,勉强自给。但就连他也忍不住打了几次粮,无本万利的生意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沈廷扬想到打粮就异常痛心,“我师以恢复为名,系累男妇,索钱取赎,肆行淫纵。这不是官军,这是贼寇。”

    守序喝着茶不说话,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没钱明军由官军变贼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黄斌卿答道:“明公所言及是,但军中乏食,我等不得不取之民间。如不打粮,何以足食?”

    另外几个总兵纷纷附和黄斌卿。

    守序冷眼旁观,南京盟誓东南六总兵。黄蜚、吴志逵被俘后押往南京,洪承畴劝降不果将二将杀害。蒋若来在金华阵亡。孔思诚退兵福建,隆武皇帝派他回云南募兵。如今还在东南的就只剩下黄斌卿和王之仁了。

    黄斌卿兼并荆本彻,舟山诸军现以他实力最强,张名振其次,王之仁第三。

    沈廷扬自去年始成军,在几十个史可法余部将官的帮助下,实力增长很快,现在他有3000多兵,隐隐能与几大总兵分庭抗礼。

    温州总兵贺君尧实力稍弱,王朝先则是四川土司,本人很能打,手下有只强军,不过他在东南毫无依靠,只能依附在其他人门下。

    人人都知道打粮是饮鸩止渴,南明军队全靠一股恢复中华的气在撑着,打粮会涣散军纪导致战斗力急剧下降,更严重的结果是把士绅百姓推到建州那边。打粮让明军变成无根之水,慢慢走向灭亡。可若是不打粮,现在就要灭亡。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守序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对张鹏飞道:“耀羽将军,你的老上司曾仲含如今巡抚粤西,他手下的兵不多,希望你能去帮他。”

    张鹏飞点头道:“曾公相招,我一定会去。我回去整顿军兵战船,待天气好便出发。”

    张鹏飞原本只有几百兵,大哥张鹏翼有些部下从衢州突围,来岱山投靠了他。以此为骨干,张鹏飞又收拢了些其他部的败兵,实力增长到2000人。张镇不愿打粮,现在的粮饷只够他维持两个月,另寻一处地盘是当务之急。守序早与他商量好这件事,现在说出来是给其他总兵们看的,我能解决你们的问题。

    其余总兵羡慕地看着张鹏飞,海南岛可比舟山宽敞多了。曾樱原本只想招他的登辽水师旧部,守序在舟山把范围稍微扩大了一些,金华突围出来的朱大典蒋若来的部属也一并撤去琼州。他们的兵少却精,可堪一用。

    王朝先与守序虽是初次见面,却顾不上含蓄,直接问道:“国主可有办法安置我等?两广我也想去。”

    守序露出为难的表情:“我只是代曾中丞传个话,这事做不了主。王总镇若是想去,不如先让人带封信过去,曾中丞同意了再动身?”

    从舟山到琼州,回信得到明年的南风期,黄花菜都凉了。王朝先失望地坐下。

    王之仁道:“国主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贺君尧苦笑道:“国主总不会白送粮食给我们吧?”

    白送那是不可能的。守序看了看这几个军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强悍的军人为了争夺舟山那一点点资源,迟早会兵戎相向,自相残杀。

    守序叹了声气,“兴国公,你的兵比较多,都集中在长涂山岛也不是办法。我跟大衢山岛的登州兵说说,让他们把那里让给你驻扎。”

    金士英、杨羹卿的兵守序这次也打算全部撤到琼州,没必要和这些无家可归的明军抢夺这一点点地盘。舟山群岛他将只保留泗礁山。

    沈廷扬道:“兴国公去了大衢山岛,两座长涂山岛就全部留给贺总镇。”

    贺君尧吐了口气,他的地盘也能稍微扩张一点。

    秀山岛则给了王朝先。

    沈廷扬名义上是鲁监国政权的浙江南直隶总督,可如果没有他与守序的关系,没有南洋来的粮食,没有海贸渠道,他不可能指挥调动这些军头。

    “各位将军,在岛上要鼓励军民屯田,只有我们自己种出粮食才能作为长久之计。”

    屯田当然不会有人反对,但岛上但出产肯定不够。通过这些总兵的走私渠道和战船售卖蔗糖,收购生丝也是个补充。能到多少量也不好说,还需要别的办法。

    当黄斌卿再次问起沈廷扬时,守序站起身,取出一副地图。

    “各位将军,南洋有片地,但要靠你们用刀枪去取。”

    西北婆罗洲。

    舟山不用摆太多兵,就那么点资源,兵越多能坚持的时间越短。缺粮无饷,很多士兵最终会投向建州,反而会增强敌人的实力,给他们带去熟悉舟山航道的水手。

    四位总兵走了过来,王之仁找到守序说的地方。

    “沙捞越河口,古晋城。”

    整个沙捞越地区,就只有古晋具备一定的开发基础。马来王公们在这筑有城池,控制附近的伊班族人。因为大规模冶炼铁器的关系,沙捞越河口的森林被砍伐了不少,有一些开垦的农田。

    沙捞越地区除了沙捞越河,还有卢帕河、拉让江等大河。其中拉让江是婆罗洲最长的河流,通航条件比较好,海船可沿河水上溯几百公里。

    除了已经被马来人开发的古晋地区,其他河口处都是恐怖的红树林沼泽,如泗务城等规模稍大的定居点都在河口上游。

    婆罗洲是比较远,土地也比较贫瘠,可地方大,广种薄收也比舟山几个小破岛强。不管婆罗洲位置在哪,只要是南洋,就只能遵循季风铁律一年往返一次。从来往联系的角度来说,婆罗洲与菲律宾的差别并不大。

    守序介绍完,喝了口水。

    沈廷扬强调道:“国主介绍的地方,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胡椒,胡椒有多赚钱我就不用向各位将军说明了吧?”

    贺君尧心中一动,婆罗洲距大陆如此之远,万一恢复不成,这也是个落脚点,不会最终无家可归。

    王朝先:“当地土人军力有多强?”

    守序:“荷兰人估计婆罗洲大概有四五十万人,古晋一地不会超过5万,土人中堪战的士兵大概有3,4000。他们几乎没有铁甲和火器,武器是巴冷刀和软弓,还有些淬了毒的吹箭。”

    守序的计划是先不管泗务等地,全力拿下古晋。

    沈廷扬:“舟山群岛我们要继续坚守,各家如有兴趣可抽兵出来交给我。”

    这几位总兵主力依然要留守舟山,能派去婆罗洲的只能是偏师。这样,单独任何一位兵力都吃不下,只能组成联军。

    黄斌卿:“国主有什么条件?”

    守序在地图上圈了两块地,“我只要港口和这块地,其他地方各位将军可自行商量划分。”

    港口要筑垒。守序也没隐瞒,他圈出来的地有个中等规模的金矿。其他种粮食种胡椒的收益他就不要了。

第24章 长子南征() 
泗礁山,马迹山港。

    同盟星鸟旗下,一只来自南直隶的船队正欢快地与驻扎在这里的联邦军队做生意。

    上等生丝200担,中等生丝400担。上等丝140两,中等丝110两。

    冷应瀓则回应以3万担蔗糖。

    “请先生回去转告梁老板,我家大人恭喜他乡试高中。”

    “我一定把话带到。”

    “这封信请先生收好。”

    来人珍而重之的将一张写有01组合的纸藏进怀里。这些阿拉伯数字对这个经办的商人来说简直是鬼画符,实际上除了守序和梁萧白,此时没人能解读这封密码信。

    商人没有多话,拱手向冷应瀓道别,带着他的10多艘大沙船返航长江。

    冷应瀓和江南省的海商近来乐疯了。

    驻扎吴淞海口的总兵李成栋被调往前线,偌大个松江府就剩下800多绿营兵。这点人蛋用不顶,根本看不过来那么长的海岸线。泗礁山的走私贸易额瞬间有了一个暴涨。

    泗礁山成了走私的巢穴,各路商人纷纷来到此地交易,其中最远甚至有来自北直隶的神秘人物。冷应瀓不管这些人是谁,背景是什么,只要在泗礁山,他确保生意公平进行,也确保各方人身和财产安全。台北府未必参与每一次贸易,对于其他人的生意,按进港船只尺度收取相应的丈量税。

    为此,在登州兵撤走后,台北府重新接管泗礁山防务,全岛一共驻军300人,其中一个连野战步兵,剩下为抽调的台北警备队。

    资源调配与收益密切相关。守序见泗礁山的利润不小,给冷应瀓调来2艘通报舰,配合几艘戎克船和八桨船,重新搭起了泗礁山守备队的陆海军框架。

    一个侍从见江南的客人走了,上来报告道:“大人,北直隶来的那人问咱们有没有上好的檀香木。”

    “檀香木?”

    “是的,如果没有檀香木,若是有黄花梨和楠木等名贵木材也行。那人很豪气,说是只要有大木头,价格都好商量。”

    楠木最主要的作用是修建一些规格很高的恢宏建筑。冷应瀓眯起双眼,他对来人的身份隐隐有所猜测。

    “你去告诉他,今年没有。他如果实在想要,明年再来,我砍给他。”

    台北有的是做家具极好的樟木楠木,以前没人砍是因为对台北府几乎无用。既然有人愿意出大钱,这个生意很是做的。

    ……

    丙戌年十月二十五日,公元1646年12月1日。

    舟山本岛,北风猎猎。

    梅尔维尔号与郑彩座船已接舷。

    郑彩乘坐的这艘11丈大福船比梅尔维尔号还要长。官厅中,郑彩挥毫泼墨。

    《小咏一律似隐元老禅师政》

    宦逐行间二十年,请缨弱冠晚仍坚。

    因求杖赐聆三昧,乃识津梁参又玄。

    水月干戈皆彼岸,风幡罪劫等安禅。

    何时贝叶自东渡,好把云笺花雨悬。

    收笔,待墨干,郑彩将诗赠给官厅中的第三人,隐元和尚。隐元和尚留在舟山候风,明年将会东渡日本求援兵。

    僧人双手合什,向郑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