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少强兴奋的连连点头:“不错,在东北二人转中,经常会出现有演员以傻子的形象出现,这傻子每做出一件傻事来,就会引发观众的笑声,可这对傻子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我们总是喜欢揭开别人的伤疤来取乐,但这是一种很廉价的喜剧形式,太过低俗,而且还讽刺了残疾人,影响非常不好。”
他叹了口气:“可是很多观众偏偏就喜欢这种搞笑方式,未免太过粗浅。”
郭大路哈哈笑道:“您也有点小看如今的观众了,随着大家个人修养与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往一些低俗的搞笑场景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大家会自发的追求一些真正的具有喜剧元素的作品。拿残疾人开玩笑,如今已经被很多场合禁止了。”
两人对喜剧的认知出奇的一致,都觉得喜剧的本质就是悲剧,喜剧源于悲剧,只不过高明的喜剧总是能掩盖其悲剧的内涵。
比如《美丽人生》中乔平的一次次出丑,一次次的搞怪,虽然令旁观者感到好笑,但对其本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一场悲剧。
陈少强对于喜剧的嗅觉极为灵敏,将剧本看完之后,心中就有了极为清晰的认知,他是喜剧大家,只看剧本就知道是一个好剧本,看完之后,立马就喜欢上了。
见陈少强对这部戏这么喜欢,郭大路也很高兴:“既然陈老师没有什么意见的话,那么咱们可就准备要拍摄了!”
他对陈少强笑道:“你这个男主角我是找到了,但是女主角我一直都没有考虑好应该用谁,陈老师,你心里有合适的人物没有?”
陈少强笑道:“我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不过这个演员可不太出名,不过却是我的老搭档,我们在话剧上经常进行对戏。”
郭大路已经知道是什么人了,道:“你说的是云萍老师吧?你还别说,她还真挺符合阿朵这个形象的,只要稍微化一下妆,立马就是一名妙龄少女!”
陈少强哈哈大笑:“云萍现在都快四十岁的人了,化妆成妙龄少女,倒也有意思!”
第八百零七章 关于战争()
云萍与陈少强一样,两人都是话剧演员出身,参演过不少文艺片,拿过几次国内的奖项,后来感觉拍电影没什么意思,也厌烦了文娱界里的龌龊事情,就有了打算退出影坛的想法。
她是京都人,在首都有好几套房子,只靠房租的收入就足可以令他衣食无忧的生活下去她这个人又不怎么热衷于名利,演电影拍电视对她来说只是一种工作,而不是发家致富的途径。
在演艺圈里,像云萍这样清心寡欲“毫无追求”的女演员可是不多见,她与陈少强在整个演艺圈里都是数得着的怪人。
陈少强的怪,在于人活得太认真,对于什么事情都非常认真,骨头太硬,就连朱茂林都说陈少强是一个演艺圈万中无一的犟驴,就这脾气就不适合在演艺圈里讨生活,现在的演员哪一个不是七窍玲珑的?像陈少强这样的人,万中无一。
而云萍的怪,怪就怪在清心寡欲上面,她本人的演技极为扎实,相貌有非常清丽,可以说是个人条件非常好,如果努努力,跟导演、投资人多喝上几杯酒,或许早就成了当红的大明星了。可人家根本就懒得搞这些东西,懒得当明星,也懒得去求人,有戏找她拍,她看着合眼就拍,不合眼给钱也不干,名气不大,脾气不小。
但这种演员虽然收入比不上明星大腕,可她们的人格是健全的,与导演、制片人、投资方的人,她都不曾低他们一头,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会受到尊重的。
陈少强创办话剧团的时候,就找到了她,希望她能加盟,云萍考虑了一晚上就答应了,只是并不是每天都随着剧团走,她只是偶尔客串。
郭大路看过云萍的电影作品,对她的演技那是十分认同的,不过这种演员不好请,并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关键是人家看你顺眼不顺眼。
不过这次有陈少强从中做介绍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事实就如郭大路所料,在陈少强拿着剧本去找云萍的第二天,两人便一起来到了郭大路的办公室。
“郭导,这本子我看了,真的非常不错,您能想到让我出演这部戏,我实在是有点受宠若惊。”
云萍坐在郭大路的办公室里,一脸笑意:“少强老师说了,您担心我不接拍您的的电影,才让他找我探探口风,其实用不着这样。”
她笑盈盈的看向郭大路:“郭导,您的剧本每一部都是精品,其实只要给我说一声,我立马就赶过来,不给钱让我演,我也乐意。”
云萍是一个非常优雅的女子,容貌秀丽,目光清澈,与郭大路见到过的大多数女演员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郭大路认识的女演员中,王小璐就不用说了,在郭大路的调教之下,很有几分贵族气质,有时候代替郭大路处理几个企业的事情,昔日的公主正在向一个女皇转变,她早就超越了文娱圈的限制,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而宋倩则显得英气逼人,在整个演艺圈里都可以算的上是一名响当当的女汉子,至于郭大路的几个师妹中,也是各有风采,但若论优雅与内敛,非眼前这个云萍莫属。
郭大路看向面前这个女子,摇头笑道:“我要是不给你片酬,恐怕陈老师这一关都过不去啊。”
陈少强笑道:“不给片酬也没问题,我可以替你垫上!”
三人说笑了一会儿,这才把拍摄日程定了下来,他们两人要先行安排一下自己的事情,然后还得将剧本熟悉下来,把台词背熟,才敢让郭大路开机,连台词都背不熟的话,谁也没脸参演。
从这就可以看出真正的演员与职业明星之间的差距了,如今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很多演员都对台词这方面有所松懈,别说职业明星了,就是真正有些老演员,对剧本的打磨力度也不太扎实,现在的社会浮躁的很,把一些本来非常敬业的老演员也给冲击的晚节不保,落入了尘埃。
不过在郭大路的剧组里,绝没人敢这样做,谁都知道郭大路的脾气,也知道能被郭大路挑中是多么好的运气。
男女主角都找好之后,就差一个小男孩当演员了,问了一下陈少强与云萍,陈少强家里恰好有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跟他商量了一下,看能不能让孩子担任里面的角色。一开始陈少强还有点不乐意,他很不想自己的孩子再走文艺圈这条路,但是回去跟自家的孩子商量了一下,孩子倒是挺喜欢跟着剧组玩,陈少强家里非常民主,见孩子乐意,他倒也不反对,直接就把孩子带进了剧组。
陈少强的儿子叫陈皮皮,这孩子人如其名,确实非常调皮,刚进剧组就把整个剧组搞的一团糟。郭大路一看这样不不行,急忙把自己的大儿子郭朝天也给带进了剧组。
现在的郭朝天已经三岁多了,差不多快四岁了,这小子从出生到现在,就一直是先天之躯,一股先天真气在体内运转从未停歇,年龄虽小,战斗力却非常吓人,堪称一个小超人,这两年经过郭大路的教育,已经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力量了。
郭朝天也是个无法无天的主,调皮捣蛋更甚陈皮皮,把他放到剧组之后,这家伙把陈皮皮一天打哭了三次,再也不敢调皮了。
而郭朝天最怕郭大路,这小子聪明的紧,把陈皮皮揍的老老实实之后,就开始跟郭大路要奖赏,他竟然能理解郭大路把他带进剧组的目的。
不过被郭大路揍了一顿之后,就垂头丧气的走人,不敢再要什么奖赏了。
所有的演职人员全都到齐之后,其实拍摄进度是非常快的,这部戏已经原版的电影有了很大的差别,毕竟故事的背景与国度都不一样,人们的行为方式自然也不一样,在这方面,郭大路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但是整部戏的中心思想与突出的主题却并没有因此而削弱,这种改编的能力,其实已经足够令人吃惊了。
为了煽情,郭大路特意在里面加了一个镜头:在集中营的日本士兵准备活埋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对埋她的士兵恳请道:“叔叔,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这样妈妈比较容易找到我!”埋人的士兵恰好听得懂中国话,听到女孩的恳求之后,这个士兵忽然发疯,挥舞铁锹砍死了好几个一起埋人的战友。
结果女孩还是被活埋,并没有因此改变了悲惨的命运。
陈少强看完这个场景后,认为这样一来,这电影太过残忍,而云萍却觉得这样才更好,这部电影才更有冲击力,更能引发观众对于战争的反思。
关于这个场景加不加的问题,一直到了整部电影拍完,陈少强还在坚持要剪掉这一幕。
第八百零九章 鬼子来了()
这部《美丽人生》名字虽然美丽,但是拍摄过程中却一点都不美丽,光为了选景,剧组人员就跑了不少地方,将十来个地方的经典糅合到一起,才拼接成了郭大路心目中的地时代背景。
而陈少强与云萍两人进行角色诠释的时候,都是精益求精的性格,有时候本来就拍的差不多了,但是郭大路觉得还可以更好,而两人也觉得还有不如意的地方,于是推倒重来,往往一个对话场景都要拍摄十多次,搞的演员还没觉得累,摄像师都有点撑不住了。
但拍出来的效果却非常好,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只要你认真去做了,基本上就会有收获,等将整部电影拍摄完毕的时候,四个月都已经过去了,这个拍摄速度对郭大路来说,已经是非常慢了,可是对别人来说,堪称快的不可思议。
郭大路拍摄《美丽人生》的时候,距离他不远的张建忠也正在拍摄《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的演员、拍摄团队、以及一系列的成员,全都是张建忠自己拉起来的,不过投资却属于天禧影视和郭大路。
两人准备拍摄电影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郭大路组建团队的速度却比张建忠快了好多倍,郭大路一个星期内,就能把三百多名剧组人员给统统召回,而张建忠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有了自己的剧组。郭大路选演员也没有花费多长时间,也是一周内就把演员给定下来了,而张建忠选演员却要满天下的找,各个影视学院都逛了一圈,最后还是在天禧影视的培训班里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光是选演员都花了他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于是就发生了非常令张建忠非常没面子的一件事,他这才刚开机,人家郭大路的电影就要杀青了!
同样的文艺片,同样的准备时间,郭大路完虐张建忠。
“哎,我说老张,你这效率也忒低了吧?”
郭大路在张建忠拍摄的时候,特意去他的剧组看了看,发现张建忠这部电影竟然刚刚拍了一点点,别说一半了,就是十分之一都没能拍完。
看到这种情况,郭大路大感稀奇,冲张建忠道;“你的时间就这么不值钱吗?”
张建忠也是一脸无奈:“我这已经算是速度快的了,你还没见过慢的呢,贺铸当年为了拍摄一部电影,从立项到拍摄,再到制作完成,花了整整十年时间!结果呢,竟然没能够过审,老贺当时心都碎了啊!”
张建忠说到这里,哈哈大笑;“后来老贺把这部电影偷偷的带到国外的电影节上,结果捧回了一个评审团的奖杯。他这要是不获奖还好,最起码没那么轰动,这一获奖可就坏了,搞的一下子就被封了十年,十年之内,这家伙再也没能够执导过一部电影,五年前才被放了出来。”
张建忠的笑容渐渐收敛,轻声道:“其实拍电影,一个是看能力,另一个就要看运气,这方面的审核力度有多大,你也知道。现在拍电影,谁都得好好琢磨琢磨,万一拍到敏感点上了,这都有可能被当场打回。所以现在拍电影,不慢一点不小心一点,根本就不行。”
郭大路看了他一眼:“得了吧你,拍这么慢,还给自己找理由?一部电影在立项的时候,你心里就已经有谱了,该怎么拍,该怎么避免敏感点,你心里就没有个逼数?”
他嘿嘿笑道:“拍摄进度慢,直接承认自己不行就是了,哪那么多的理由?”
张建忠面红耳赤的争辩道:“我说的是真的,我这不是故意找理由……”
郭大路哈哈大笑,懒得理会他的辩解,在剧组里转了一圈后,才重新回到张建忠身边:“老张,你这进度确实有点慢。现在是快节奏时代,拍好片子并不一定要花费很长时间,你不能老是按照慢工出细活的思路来搞电影了,很多时间其实都是被白白浪费的。”
张建忠也没办法:“我这么多年就都是这么拍的,想快也快不了啊!”
他说到这里,想起一事:“前几天贺铸听到我这部电影是你的剧本之后,他也想要要一个剧本来试试。他这两年被解禁之后,就光拍电视了,电影一直没敢涉及。现在好不容易自由了,他又不安分了,还想再搞一部电影玩玩。他说了,过几天就来找你,当面向你求剧本。”
郭大路笑道:“我这正好有一部适合他的电影,不过就看他敢不敢拍了。本来我是想自己来拍的,不过实在忙不过来,如果有人能替我把这部片子搞出来的话,也省了我很大的精力。”
张建忠眼睛顿时亮了:“什么剧本?能给我看看不?”
郭大路笑道:“这本子的风格不适合你,贺铸如果能拍的话,估计还能拍的出来,不过最适合拍的还是我,但老子实在没耐心搞这个了,我现在时间太紧。”
在张建忠的剧组里待了半天后,郭大路返回自己的剧组,将最后一个镜头拍摄完成之后,这部电影终于正式杀青。
陈少强与云萍两人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连杀青宴都没有吃,当天就离开了拍摄场地。
而等到剧组人员离开的时候,就已经是几天以后的事情了。
电影开始剪辑的时候,郭大路嫌弃剪辑人员速度慢,干脆自己做了剪辑的工作,三天后,便已经将自己想要的剧情剪辑了出来,只差后面的配音了。
等他剪辑完电影,让人送审的时候,贺铸来到了他的办公室里。
张建忠没有骗郭大路,贺铸最近确实想要弄一部电影拍拍,但是一直没能遇到好的剧本。这几年光拍电视剧了,拍的他自己渐渐的害怕起来,他害怕自己老是这么拍电视,拍着拍着就把怎么拍电影的手法都忘了。
无论是在艺术要求上,还是对剧情的掌控上,电影都比电视要严格了好多倍,难度也加大了很多倍。老是拍一些毫无难度可言的电视剧,贺铸一直担心自己就这么废在了电视上。
因此他急需拍摄一部电影来调动一下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刺激一下自己的创造力,只有拍电影才能焕发出他的激情,他现在非常需要一部电影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来告诉大家,拍电影的贺铸回来了!
如今整个华夏最优秀的编剧,除了郭大路外,不做第二人之想,贺铸想要拍一部好的电影,就不得不求到郭大路身上。
“我这倒是有一部电影非常适合你,就看你敢不敢拍了!”
郭大路看向贺铸:“这部电影拍好了,那就说明你的实力确实到了。不过这部电影有点深度,可能拍出来没机会播映。”
贺铸又惊又喜:“这是什么片子?叫什么名字?”
郭大路笑道:“名字叫做,《鬼子来了》!”
第八百一十章 直视历史()
“《鬼子来了》?那这一定是抗战剧了?”
贺铸听到郭大路的话后,顿时就有点没兴趣了;“郭爷,现在的抗日电影、抗日电视剧,都快烂大街了,据说华夏影视城里,每年剧组里杀死的鬼子都有好几亿,这都已经成了一个笑话了。还有没有别的类型的剧本?这抗日题材的实在有点惹人厌了!”
郭大路道:“嘿,老贺你还挺挑剔啊?”
他从办公室里抽出了打印好的剧本递给贺铸:“老子的剧本你还敢怀疑质量?你先看看再说吧,老张说起你要剧本的事情后,我这是特意给你准备的,你要是不喜欢的话,过两年我自己来拍算了!”
贺铸眼睛一亮:“连你都想拍?那我可得看看!”
众所周知,郭大路的电影几乎就没有烂片,就连最没有逻辑,最不像话的《东成西就》,也是电影界里常青树,到现在依旧有很多人在网上观看浏览这部戏,而且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这部戏也是各大点电影频道的出现次数最多的一部电影。
之后的电影就更不用说了,或许有的电影在艺术成就上不高,但在商业运营上却都是大获成功,从郭大路出道至今,就没有拍出过真正意义上的烂片。
他现在这么郑重其事的说起这个剧本来,贺铸当场就觉得有戏,也不说不喜欢抗日题材的话了,而是坐在郭大路的办公室里,现场就看起了剧本。
《鬼子来了》这部电影,在异世界曾经引发了很大的轰动,自从拍出来之后,就一直被国家禁止放映,因此这部电影只能在盗版光盘上或者不知名的小网站上看到,几乎就没有公映的所在,因为这部电影揭露的东西太真实,太过于血淋淋,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刺痛了某些人的敏感的心灵,因此一直被禁制上映,倒是在国外电影院里放映过很多场。
故事的情节有点复杂,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末期,发生在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子。
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就也没有音讯……
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
在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
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