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娇妻如云-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仔细权衡了一下,居然渐渐觉得这个法子可行,问题的关键就还在中央王朝数百年积累的声望上,也即是说,对于无法无天的海商,大宋官军更受诸国信任。

    沈傲伸了个懒腰,正要去小憩一下,接着再写一份奏疏出去。

    正是此时,一名校尉进来,道:“王爷,倭国副使,保利久求见。”

    沈傲不由地愕然了一下,道:“一个副使也来见本王,他们的正使为何不来?”

    校尉道:“看他的样子,倒像是背着正使来的。”

    沈傲淡淡一笑,道:“有意思,叫他进来。”

    过不多时,那一脸酒意的倭国副使保利久去而复返,先是深深给沈傲鞠了个躬,才是道:“下国使节见过王爷。”

    沈傲打量他一眼,对他有几分印象,记得方才酒宴的时候,他总是唯正使马首是瞻,很是恭敬,脸上略带谄媚,这个时候,却是恭谨肃容,眼眸中,多了几分狡黠。

    沈傲微微笑道:“怎么,保利兄是拉下了什么东西?”

    保利久正色道:“下使前来,是代表关西藤原家前来拜谒王爷。”

    沈傲沉默了一下,才是道:“倭国的事,本王并不熟稔,只知道在关东有个叫源赖家的对不对?”

    保利久咬牙道:“是,赖源家在关西,挟持着天皇陛下,号令诸侯,和贵国的曹贼相似,我家家主藤原泰衡坐居关东,早想清君侧,除……”

    他话说到一半,沈傲大致就知道保利久是来做什么的了,连忙打断他道:“且慢,本王有言在先,曹公是沈某人最是敬仰的三个半人之一,你这般说他,是什么意思?”

    “……”保利久无语。

    沈傲道:“你还是开门见山吧,来这里为了什么?”

    保利久讪讪道:“请大宋将驻军的港口设在关西!我家家主一定给予最大的方便。”

    ……………………

    沈傲明白了,日本的使团,除了领头的是倭国天皇任命的,其余的副使大多数是一些强大的军阀,这些军阀与会之后,立即便看到了宋军驻扎的便利和好处,大宋的商港若是能选入自己的辖地,固然要割出一片地来安顿宋人,可是另一方面,近水楼台先得月,好好地打一下交道,至少在安全上有了一层保证。再者宋朝海商大规模的在那里装卸货物,那一处港口,几乎是整个倭岛的物流中心,货物装卸就需要输送到倭岛各地,要去港口,就必须经过自己的领地,到时肯定是无数商人云集,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整个倭岛已经渐渐出现战国的雏形,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其中赖源家实力最强,占着此时日本政治经济中心,而这保利久的主子虽说占着关东绝大部分土地,可是与赖源家相比,实在是地主和佃户的区别,领地固然相差无几,可是政治、经济方面都出于劣势,军事上受了牵连,也只够一时自保罢了。

    若是能引宋军进来,这里头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虽说商船入港,不是保利久的家主收取停泊、入港的费用,却能凭借着地利,获取极大的利益。

    关东在后世,从明治维新之后便渐渐成为倭岛的中心,可是在这个时候,却往往被关西人视为蛮夷,大致等于大宋的交州、琼州差不多,反正提起这个,和后世说乡下人没多大区别。这种隔阂,也让关东这边,与关系的联系并不深,甚至颇为仇视。这保利久带着家主的命令,原本只是来监视下正使,看看关东那边能否捞取一些好处,这时候大宋提出来的驻军之策,让他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所以不管如何,也要将宋人的港口拉到关东去。

    沈傲眯着眼,带着笑看着保利久,心里在感叹:“一盘散沙,一盘散沙啊,倭人自相残杀起来真是可怕。”这句话,是倭人在某个时间点送给汉人的,现在,沈傲在千年之前,将这句话原数奉还,倒是贴切得很。

    沈傲喝了口茶,露出小狐狸的招牌笑容:“你家家主能许诺什么?”

    保利久沉吟一下,才道:“倭岛是大国,原本是划地千里拱上国使用,关东这边,可以划出三千里来。”

    沈傲摇头:“据本王所知,关东在倭岛是蛮荒之地,便是三千里,又有何用?我大宋过去,是带着友谊去的,是去做贸易,关西那边人口富庶,又是贵国天王居所,回去告诉你们家主,本王会考虑一下,但也不要报太大希望。”

    保利久焦灼道:“王爷要什么?”

    既然土地不能打动人心,保利久只能如此发问了。

    谁知沈傲最不吃的就是这一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倭岛这荒芜之地,本王能要什么?你这般说,倒像是本王是趋利之徒一样,本王读的是圣贤书,行的是君子事,人品高洁、两袖清风,莫非你还妄图贿赂本王?实话和你说,关东那边除非拿出一万里地,外加每年筹措二十万两白银的军费开支,本王决不考虑关东。”

    沈傲的君子做得够直白,价钱要到这个份上,也亏得他脸皮够厚了。

    保利久愣了一下,一万里地确实不小,家主那边也不是拿不出,关东的土地,本就不值几个钱的,只是二十万两白银,虽说那边银矿诸多,可是领地之内,倭国一向是银贱铜贵,却也不是小数,犹豫了一下,沉吟道:“王爷,我要考虑一下,相信三日内就能给你一个答复,打扰了。”说罢,便准备离开。

    那边一个校尉过来:“王爷,倭国副使恒利信求见。”

    一听到恒利信三个字,保利久的步子迈不动了,咬牙道:“王爷,那恒利信最是奸猾,请王爷不要相信他。”

    沈傲淡淡一笑:“是不是奸猾,本王自有分晓,你不是要走吗?送客!”

    保利久的脸皮也是够厚,这时候却是不肯走了,道:“王爷,如果我现在就答应了那些条件,是不是可以不见恒利信。”

    沈傲露出市侩的笑容:“保利兄啊,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我大宋这边,和你们那边的规矩不同。做生意,讲的是行情,此一时彼一时,方才那个条件你没有答应,可是行情就不同了,比如现在,关东那边若是没有方圆一万五千里的地,每年不拿出三十万两白银来,本王岂能轻易答应?实话和你说,这还是一口价,等见了那个什么什么信,说不准还要涨,你自己思量着办吧。”

    沈傲的这张笑脸,在保利久眼中实在欠揍得很,深吸了口气,道:“好,就这么先定下来,王爷要哪一处港口?”

    沈傲的精神大好,连忙让人拿了地图来,这地图,是他按着记忆画的,实在不敢恭维,比如那倭国,和一条虫子差不离,细节肯定没办法描述,但是大致的位置却是差不多,他用手指了指东京湾,道:“这一条海湾,沿岸的土地全部归大宋所有,由大宋驻军五千人,你家家主负责三十万两军费,其他的,我们自己筹措。如何?”

    这东京湾在后世绝对是世上数一数二的海湾,后世的倭国,十几个港口城市密布云集,最是繁茂不过。拿下这片土地,足以扼守住整个倭国,且行船便利,船只吞吐量极大。这个时候的东京湾,仍是一片荒芜,并没有太多的商业往来,估计也就是沿岸一些渔村打渔罢了,对关东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以割舍的东西。

    保利久只是大致看了看,见家主的主要领地城市并没有容纳进去,反倒是松了口气,深深鞠了个躬道:“拜托王爷了。”

    说罢,保利久才是告辞出去。

    等他走了,沈傲忍不住吹起了小曲儿,所以说为什么西洋人最喜欢煽动内乱便是如此,内乱一起,为了防止外部的强力打破割据的平衡,各处军阀,就少不得要争相贿赂,里通外国,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地位,真是什么条件都敢答应。倭人这边就是如此,大宋的力量就算关东借用不到,也绝不能倒向赖源家那边,否则对那保利久的主子来说,就是灾难性的。

    今日一席促谈,算是将大宋海路的事一股脑解决了,各处都建立了大宋的军事据点,又有大宋的港口中转,再加上沿途的海盗再不能为患,诸多便利加起来,使得海商的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证,另一方面,大宋这边获得的利润肯定丰厚。千万不要小看了那各处的港口,有了这个,现在或许看不出什么,可是十年二十年之后,凭着大宋的经营,肯定可以作为诸国第一大港口的存在,而这个港口控制在大宋的手里,就相当于取得了诸国的海关权利,一切船只出入,海关的盈余不是流向诸国,而是大宋,有了这个,大宋水师这边定然膨胀,因为港口太多,且获利丰厚,为了保证这些港口的收益和安全,朝廷那边肯定不会减少对水师的投入,到时候整个南洋是什么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倭国那边,正处在割据的前夜,大宋在关东建立商港,又占着东京湾如此便利的出海口,到时驻扎军马,足以控制整个倭国的贸易,甚至干涉倭国的内政、军事,到时候的局面肯定是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最终各军阀不得不更加依靠大宋这边,只要努力经营,东京湾成为东海海湾上的明珠是可以预见的。

    …………………………………………………………………………

    第二章送到,求,求。RO!~!

    ..

第五百七十章:厘清海路

    第五百七十章:厘清海路

    如今的泉州已经有了些模样,这里本是天下第一大港,遍地都是腰缠万贯的商贾,此后沈傲那里与各国使节的消息传出来,各行各业更加兴旺。

    大宋当真在诸国驻军,这即意味着出海的风险已经降到了最低,也少了和番人打交道的必要,出海贸易像在国内一般,都是汉人和汉人这边交涉,到时再将货物中转出去即可。

    从前做海商的,都是些大胆的角色,如今有了这个便利,许多人觑见到了商机,也都愿意加入进去,定制的船只更加多了,泉州这边的船坞是日夜赶工,一时也赶不完,在附近的几个小港,如笋冒尖似的一座座船坞也都建了起来,现在海船的需求实在太大,不管是急需扩张的海商,还是一些有意下海的寻常走货商人,都肯出银子买船,还要越大越好。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从前跑海的,那是拿命去搏,一旦遇到海盗或是凶恶的番子,那便是血本无归,说不准连命都要搭进去,现在没了危险,利润又丰厚,打交道也容易,大家都肯吃一杯羹。

    除了这个,脚夫、水手也是紧缺得很,从前招募水手,都是尽量要熟手,生手是不要的,无它,宁愿多花几分银子,至少多个保障。可是现如今又不同了,在这泉州,还想招募熟手,那是想都别想,就算偶尔能挑中几个,那价钱也是不菲。

    热情高涨之余,福建各处的人力,也都往这边涌,毕竟在乡下做佃户,还不如去跑船,至少能挣个饱饭之余,手里还能落下几个闲钱。泉州城门司那边,设卡清点外乡人,每年大致都有四千人上下涌入,这个数字,着实让人膛目结舌。

    没人种地也是不成,转运司那边倒是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下发公文,但凡是从南洋、倭国那边跑回来的海船,若是在货物中装载一半的粮食,就可免税一半,这样做,就是要加大粮食的进口,附近这么多劳力从土地上奔到海上,没人种地,粮产就不高,真要遇到饥荒,那可就完了。沈傲这边也是未雨绸缪,再说南洋那边土地肥沃,诸国的产粮都是不低,用丝绸、瓷器换来大把的银子,也总要进口一些实物到大宋来,反正一匹丝绸,便能换来十几担粮食,怎么算都比自己种粮食更赚一些。

    大量货船要出海,就少不得巨额的货物支持,没有足够的货物,难道空船运出去?泉州这边,瓷窑已是遍地都是,那粘土都是从各地一担担运来的,劳力也是十分紧缺,到处都是要人。

    泉州知府马应龙大清早就跑到沈傲那边去诉苦,这马应龙在从前四大姓还在时候,就和他们有点瓜葛,后来沈傲把四大姓宰了,马应龙是惶惶不可终日,谁知沈傲压根就没兴致去理会这小鱼小虾,真要杀人,一千七百个哪里够?杀到马应龙的头上,至少要一万七才能止步。

    马应龙躲过一截,心道好险,这个时候也知道谁才是正主了,生怕沈傲什么时候惦记上他,所以对泉州这边的新政,他是卯足了力气去做,转运司衙门那边一声吩咐,他一点都不敢怠慢,事情办得不够妥帖,连睡觉都不安稳。

    如今泉州这边四处缺人,虽说有大量劳工、佃户涌入,却还是不够,知府衙门这边也是急了,商人们看到了马应龙的软肋,所以特意请了一些有名望的乡绅出面去和马应龙谈,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一个,要人。

    马应龙又不会七十二变,哪里能够变出人来,只好去和沈傲商量。

    到了转运司衙门,叫人通传了一下,外头的校尉叫他进去,进了正厅,沈傲已经在那边等着了,待他还算客气,请他坐下,又让人奉了茶。马应龙心知肚明,自己这几个月鞍前马后的起了效果,郡王爷看在眼里呢,他早就摸透了沈傲的心理,因此也不说客套话,直截了当地道:“王爷,泉州这边百业兴旺是没错,有人造船要招募人手,造船的要木料,伐木的那边也要人手,伐木的需要工具,各处铁匠那边也跟着兴旺还是要人手,铁匠那边要生铁,泉州这边也有几个,可是开矿,还是要人手。更不必说水手和脚夫了,还有各地的商人也都会聚过来,客栈酒肆这边也是人满为患,新的客栈也都在建,可是土木还是要人手,劳力、泥匠、瓦匠、铁匠、水手都缺人,这是个大窟窿,填多少进去都不足够,平时泉州这边是怕流民多了,滋扰地方,现在却是求之不得。王爷,您看看,眼下该怎么办?”

    沈傲也是苦笑,只是道:“本王能有什么办法?你那边缺人,本王这边招募水师也缺人,实在没办法,只能去广南东路那边招募了。”

    马应龙只是叹气,道:“这么下去,真让人为难,下官这边只能尽力而为了,看看漳州、福州那边能不能通融一下,帮衬帮衬。”

    说罢就要拜辞出去,沈傲却是叫住他:“本王还有件事要交代。”

    马应龙重新欠身坐下:“王爷还有什么吩咐?”

    沈傲道:“诸国割出港口十七个,这十七个港口,朝廷这边当然要拨出一点银子兴建,可是能拿出的钱也只有这么多,肯定是不够的。本王打算将码头处的地皮预先卖出去,价钱嘛,就以五百贯打底吧,让他们相互竞价,一个港大致卖三百个货栈的地皮,倭国那边肯定要多些,卖三千个,价钱可以低一点。”

    马应龙目瞪口呆,这八字还没一撇,蓬莱郡王就想着点钱了?亏得他想出这个法子。

    对这个事,马应龙也不知有没有把握,毕竟商人都是精明的,要眼见为实才肯信,放一个空泡泡出去,人家就肯交钱?

    不过,马应龙还是应了下来,回到知府衙门那边,立即叫人把消息放出去,谁知消息才放出去一天,商人们就踏破了知府衙门的门槛。但凡有点头脑的都知道,这货栈的地皮是什么价位,比如泉州这边,一个地段好些的货栈,至少也两三万贯钱,就是不去做生意,租给别人去,一天也能收二十贯钱回来,坐地收租,一年下来那也是几千贯的进项。

    大宋出海的船队滚雪球一样的越来越大,将来都是对这些港口直接贸易,那货栈的价钱肯定是日日攀升的,现在不买,难道等涨到天文数字的时候才买?

    近七千个货栈,一**商人来抬价认购,有些好的地段,已经竞价到了七千贯,偏僻一些的,一两千贯也肯定能找到买主。除了倭国那里价钱低了一些,只三天功夫,地皮便被抢购一空,一些福州、漳州等地的富商闻风而来的,结果扑了个空,只好饮恨而去。

    马应龙这边几十个账房没日没夜地拨着算盘,终于得出了一个数字,足足三千万贯落手,马应龙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还在喝茶,等账房那边把数目报出来,一口茶水立即喷了出来,瞪大着眼睛惊道:“这么多?”

    账房苦笑:“已经核实过三遍,确实没有错。”

    有了这笔钱,再加上沈傲上疏请朝廷拨付两千万贯,各处港口的基建就有了着落,现在也不急着把规模建得太大,将来等人多了,再扩张也一样,反正地是留在那里的,番人不得总督府的文引不得擅自进入总督府辖地,到时候都是在南洋各国的汉人涌过去,人多了,再加上货物吞吐又是不少,将来的繁荣足可预料。

    海路这边是厘清了,沈傲直接上疏,便是要朝廷委派官员,还有调拨军士,南洋水师这边,招募还在扩大,福建路这里实在找不到合适的青壮,就去广南路那边去招,预计将来南洋这边,水师的人数应当在五万上下,至少要有三千条船。

    只是眼下只能一步步来,沈傲已经不能等了,好在泉州这边心腹安插得差不多,只要自己在汴京那里好好盯着,不怕人走茶凉。几个月几十道奏疏上去,旨意也下来了不少,有申饬的,有鼓励的,还有恩准的,到了五月中旬的时候,一封旨意快马传来,沈傲接了圣旨,立即召集泉州上下官员,看着这些被自个儿折腾得死去活来,还有自己提拔起来的官员,沈傲叹了口气,道:“本王与诸位今日能在这里济济一堂就是缘分啊。只可惜,人有生死离别,宫里那边,已经几次催促本王回京,如今这泉州大致上了轨道,其余的,诸位侄萧规曹随也就是了,再过几日,本王就要动身回京。”

    这个消息说出来,大小官员都是一脸不舍:“王爷,你不能走啊,你若是走了,泉州这边没人拿主意,我等便如军士失了将帅,六神无主,怎生的好?”

    于是大家哀叹成一片,一个个尽力去抹着老泪,更有几个,如马应龙的不断地抽泣,差点儿要一口气提不上,晕死过去。

    沈傲眼见此情此景,大是感动,想不到自己为官一任,还有人肯这般挽留,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从前不管在哪里都是人见人嫌,今日见到泉州上下一个个倾情挽留,便忍不住道:“你们既然这般说,本王也舍不得你们……”他哽咽了一下,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