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傲撇撇嘴道:,“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他们的队官有责任。他们也有责任鞭挞的鞭挞,罚饷的罚饷。这种事往后不必问我。。。
絮絮叨叨了足足半个时辰。帐下跪了一地的厢军、藩司将校已是腿脚酸麻可是沈傲不说话,还真没有哪个有胆子敢站起来沈傲越是不搭理。他们心里就越害怕,再想起沈傲从前清洗马军司的手段,这才知道人家杀人跟掐死蚂蚁一样,死了都没地伸冤去的。
沈傲慢吞吞地抬起眼,已经有些疲倦了。目光落到下头的将校身上,淡淡地道:,“他们是什么时辰来的?。。
边上那个博士道:,“回大人的话,是卯时王刻。。。
沈傲漠然点头道:,“本官没记错的话卯时一刻就叫人擂了鼓,怎么拖延了两刻才到?如此懈怠。是什么缘故?,。
下头的人更是吓了一跳,纷纷磕头,这个祖宗真是伺候不起了。一个个哭丧着脸道:,“请大人恕罪,请大人恕罪,请沈大人高抬贵手。。”
有人给沈傲递上一壶热茶过来,沈傲捧着茶吹了。茶沫,才慢吞吞地道:,“下不为例吧。看看你们自己。像个什么样子?这个样子也能带兵服众?做将领的就要端庄,荣辱不惊!看看本官这个样子,再看看你们,你们不觉得羞愧?想当初本官还是庶人,被人带进了官府。见了那虎狼一样的差役和威风凛凛的堂官,本官……”。
沈傲开始追忆往事,吹嘘不吹嘘不知道。反正他这一说,又是半个时辰。什么王八之气,什么不畏权贵,足足说了一大堆,下头的将校跪的腿都不听使唤了,却是一个打断的都没有,体力透支得厉害也只能忍着。
沈傲从追忆将话题引到了读书上头:,“……所以说人不读书就是睁眼瞎”不读书不能明理,不读书不能养性”不读书不能致知,本官的话对不对?”,下头人纷纷道:,“对,对。。。心里叫苦不迭:,“沈大爷,谁都知道你读书厉害,能不能先让大家站起来再说话。”。
沈傲颌首点头,一副欣慰的表情道:,“看你们这翻然悔悟的样子,想必已经知错子,知错了好,知错就改嘛”想当年……,。
,“……”。
下头人已经麻木了。神情呆滞,眼中无神,继续听沈大人追忆往事。原来心里还能腹诽沈傲几句。到了现在,连腹诽的力气都没了。
用了一个上午,沈傲说了许多话,到底他具体说了什么,只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看时候差不多了,刚刚还说到带兵与读书的关系”恰好到了午时,立即问:……刘博士,是不走到饭点了?
博士板着脸道:,“差不多是时候了。。。
,“今日吃的是什么?”。
,“焖羊肉。。。
,“红烧羊肉我喜欢吃”咳咳……待会儿叫韩世忠替本大人打一份来吧。。。沈傲吩咐了一句,又看向下头目瞪口呆的一干将校:,“方才本官说到哪儿了?”。
,“……”。
,“罢了,罢了。下次再和诸位说话吧。。。
一干人如蒙大赦,发自内心地道:“谢大人。,。只可惜想站起来,脚却是麻了,有些不听使唤,又不能叫人扶。无计可施。
沈傲的脸板下来:,“怎么?你们就这么喜欢跪?你们愿意跪,那就跪着吧。来人,看好他们,先跪几个时辰。他们若是再不肯起,就来知会一声。本官成全他们。。。
说罢,沈傲气呼呼地甩袖而去,只留下一群将校面面相觑,直想说大人行个好”我们这是跪麻了脚,可是这些话,他们不敢说,等沈傲一走,也再没机会说了,想偷个懒,那帐子里头的马军司营官、中队官虽然散了。可是留在这里的几个校尉还在,一个个眼睛瞪得铜铃大。毫不客气地看着他们,而且手按在刀柄上,与方才行刑的校尉一样”他们的手臂上都缠着红丝,将校们脖子一凉,只好咬牙撑着。
沈傲出了帐,叫来了随身记录的博士”道:,“等这些人跪得差不多了,就叫他们各自回去”这次给他们一个教训,想必以后也不敢再鼓噪什么了。转告他们。好好地把兵操练一遍”就这几日功夫。本官要攻城。到时候少不得他们立功的机会。。。
博士点点头,掏出一块竹片,用毛笔小,心翼翼地将沈傲的话记录下来。
………………………………………………………………,…………………………………………………………
班达早在中军大营擂鼓时便抵达了滑州城下,叫了门,城楼上的教匪问了他的来意,犹豫了一下便去通报,过不多时,便有个头目模样的人出现在城楼,叫人放下一个筐子,用缆绳把班达拖拽上了城楼。
班达还未站定,便有一个穿着一身厢军铠甲的人按刀过来”这人脸上饱经风霜。相貌平庸,淡淡地看了班达一眼,上下打量他道:“你是官军的使者?,。
教匪大多数都是从京畿北路厢军中人,因此穿着厢军的衣甲倒也不稀奇,只是那范阳帽却是丢得不见踪影了。
班达沉声道:“正是,奉沈大人之命,前来招抚天一教,沈大人说了,只要徐神福肯归降,一切罪过都可既往不咎。沈大人还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徐神福既自称天帝之子,想必也不愿生灵涂炭,一旦攻城,城中百姓只怕一个也不能活。。。
这头目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道:“随我来。”。
带着班达下了城楼,一路往街道上走,如今的滑州已不再有繁华,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置了一个小鼎炉,里头焚着香,就在一个月之前。城中大部分都还是天一教信众,只走到了这个时候到底还有谁信天一教只怕唯有天知道了。
班达随这头目一路走着,突然道:“兄台从前是在京畿北路厢军中公干的?,。
头目默默地瞥了班达一眼。淡然道:,“是,杂作都的都头,承蒙上仙看重。如今让我做了左班都尉。。。
左班都尉是什么,官班达不知道,看这样子倒也不小,班达微微一笑道:,“兄台年纪不小,想必儿女不少吧?都在城中吗?”
他这一句突兀的话让前头引路的头目双肩微微一颤,冷声道:,“怎么?问这个做什么?”。
班达淡淡地道:,“没什么。人死了倒没什么,只是让自己的妻儿一起死。这个决心却不容易下”哎,到了这个地步,真是让人无奈何。”,头目冷厉地看了班达一眼。突然抽出腰中长刀,直指班达的咽喉:“你这是井么意思?,。
班达心里害怕极了,冷汗不禁流出来,总算镇住心神,慢吞吞地道:,“我是来搭救兄台,保兄台全家不死。”,头目犹豫了一下,终于松开刀,冷冷地道:,“你不是说那个什么沈大人已经决心既往不咎了吗?只要上仙愿降,城中之人都可以活命。”
班达呵呵一笑,仿佛一眼看穿了他,道:,“城中如兄台这般有心归附的不胜枚举。可是独独那徐神福不会降,兄台若是降了,法不责众,自然可以保全性命。可是徐神福会相信自己还能芶全吗?所以我若是猜得不错,徐神福绝不肯降的。”
头目犹豫了一下,冷笑道:,“上仙有好生之德,难道会让大家陪葬?你再胡言乱语,小心自己的脑袋。。。
班达笑了笑抿嘴不说话,又随这头目走了几步,突然又道:,“敢问兄台姓名。。。
,“我叫李永。。。
,“李大哥,若是你们上仙不降,能否帮个小忙?”。班达态度热络,低声与李永密语了几句,随即道:“事成之后,保你全家安全无虞,至于别的就不敢作保了,李大哥是聪明人”自然不肯让一家人为别人陪葬的。”,李永似是在挣扎,犹豫了许久,冷哼一声道:,“到时再说。。。
二人一直到了一处知府衙门,衙门已经破败了许多,代表朝廷威严的匾额已经摘去,换上了一个道家图案,四处都是穿着青衣道服的侍卫,见了李永和班达过来,立即有人查验他们的身份,得知班达乃是说客,立即有人进去禀告了。……………………!~!
..
第五百零六章:破城
第五百零六章:破城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所谓的上仙早已光环不再,徐神福仿佛老了十岁,原本想趁着最后的时光登基,便是死也如方腊一样过过皇帝的瘾头,只是这几日城内人心惶惶,教他一时也不好提出来。
突闻有官军使者求见,徐神福淡淡的喝了口茶,看到厅里的许多头目不由搓搓手,眼眸中闪过一丝希望,徐神福最懂得洞察人心,心情阴郁下去,淡淡道:“官军这时候派人来,定是不安好心,不必理会,打发出去。”
众头目纷纷道:“仙上,何不听他说些什么。”
徐神福一时犹豫,却也拗不过他们,从前他自是一言九鼎,可是众人这般说,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倒也不能激起众怒,沉吟片刻,道:“叫他进来。”
过不多时,李永便领着班达进来,班达也不行礼,淡淡的扫视厅内一眼,慢吞吞的道:“鄙人奉沈大人将令,前来交涉。”
……………………
官军大营,这几日各处大营消停了不少,军纪一下子紧绷起来,每日按例召集了众将,也没什么可吩咐的,只是问明了情况,又过问了斥候打探来的消息,便各自散去不提。
城内的动静很诡异,正是这种诡异,让沈傲下令马军司随时做好入城的准备,韩世忠颇为不解,特意留到中军帐中问:“沈大人,既不攻城,为什么随时做好入城准备,能否交代一下,好教卑下和下头吩咐一下。”
沈傲笑了笑道:“就在这几日,滑州怕是要内讧了。”
“何以见得?”
“你忘了吗,我已叫班达入了城,本官的意思很明白,愿降者生,抗拒者死。”
韩世忠一头雾水:“那又何必要杀入城去?若是天一教真的降了,直接入城就是。”
沈傲喝了口茶,慢吞吞的道:“徐神福不会降,他若是降,是生是死也不是本官能左右的,所以我若是他,一定能拖一日是一日。可是这个消息传出去,天一教的头目们会怎么想?他们都有妻室,都有儿女,从前信了天一教或许还肯和徐神福放手一搏,如今到了境地,会甘愿为徐神福陪葬?”
韩世忠恍然大悟:“这是攻心术,是要分化教匪?到时那些不甘的教众必然生出动摇之心,可是徐神福强令抵抗,必然会让人生出怨恨,只要有一人率先反对,滑州必然大乱,到时我们趁着这个机会杀入城去,就可掌握大局?”
沈傲点头肯定:“就是这个意思,这些话你暂时先瞒着,时机一到便提兵入城就是。”
又过了两日,城中还没有什么变化,班达的招抚已经起了效果,那一日在当着徐神福和天一教诸头目的面言明了沈傲的政策之后,徐神福当场勃然大怒,要将班达推出斩首,却被天一教众人劝住,杀了班达,等于是彻底与官军决裂,所有人抱着这滑州一起死绝。
徐神福无法,只好冷哼一声,教人将班达看押起来。他心里却也明白,唯有杀了班达,才能教所有人心甘情愿固守滑州,便教来个心腹,悄悄去杀班达。只是可惜看押班达的人却是李永,此人心里既是对徐神福产生动摇,又是绝望,心知班达绝不能死,因此将班达软禁的地方部署的密不透风,徐神福的心腹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此时徐神福为首的一干信众与不少头目已经离心离德,矛盾逐渐扩大了,原本徐神福许诺了不少的好处,一些蒙了心的人抱着投机心理想过过开国公侯的瘾头,可是到了现今这个地步,哪里肯存一丝与徐神福共患难的心思。
以至于徐神福几次召见众人,便是喧闹一片,借着各种由头吵闹。以至于一天夜里,一个头目竟是带着人进入上仙府要刺杀徐神福,结果被徐神福的护卫拿住,当场格杀。
滑州城里已是人心惶惶,徐神福自知控制不住局面,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终于,到了八月二十四那一日,城中突然火起,一场为了苟全性命的叛乱正式开场,城中到处都是乱兵,有的攻打上仙府,有的要踏平叛乱,街道上人影绰绰,谁也分不清对方依旧是铁了心的信众还是叛乱的军马,乱杀了一阵,才渐渐梳理出了头绪。
叛乱的据点在北城,北城主要的驻军是京畿北路的原厢军,这些人受了上官的裹挟并入天一教,如今眼看大势已去,也是最早摒弃天一教的,这些人原本就有组织,一朝发难,便一面去打开北城城门,一面直取上仙府。
正当滑州城内鏖战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城外的官军立即有了动作,潮水一般的马军司打头,瞬间入城,沉重的军靴声哗啦啦的响彻一片,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先是北门陷落,接着是东门、西门,官军三路进击,除了叛乱的天一教,负隅顽抗的教匪已被压缩到了城中,这些人显得很狂热,虽是四面楚歌,却冷不丁的依靠民居进行抵抗,官军步步为营,一步步将他们压缩到了上仙府,这府邸占地不小,里头聚满了上千教匪,从屋宇中探出头来,用弓箭射击。
潮水般的官军将这里围定,已设好了街垒、弓箭、连火炮都拉了来,这时沈傲打马带着一队亲卫过来,众将一个没有拉下,纷纷过来向沈傲行礼。
沈傲淡淡的问:“怎么样了?几时能将这里拿下来。”
一名厢军指挥抢着答道:“拿下容易,天亮之前攻入是不成问题的,就怕损伤惨重……”
沈傲脸色平淡:“既是损伤惨重就不必强攻了,近日天干物燥的,就放把火玩吧,那徐神福不是要升仙嘛,放火,送他归西。”
官军这边火油是足够的,接了命令,立即有人提着一桶桶火油,在大盾的掩护下将火油泼在四处,一捆捆柴草也运了来,显得有条不紊,府里的教匪猜透了官军的心思,箭放的更急,只可惜哪里穿的透那半丈高的大盾,除了射伤了一人的腿肚子之外,也是无计可施。
三清堂里,徐神福陷入绝望,一个个信徒前来禀告,他只是愤怒的甩甩手:“出去,出去,朕要登基。”
各种器具都是预备好了的,他穿上了早已准备好的冕服,戴着通天冠,高高坐在三清堂的案后,打算演完最后一场闹剧。堂中之人个个面面相觑,却又无人敢劝阻,只好拜下,正要高呼万岁,这时,大火轰然而起,火油借着柴草,瞬时在上仙府的外围燃烧起来,大火蹿的老高,将天际都映红了一片,随着大风不断向府内逼近。
“不好,起火了,上仙……”有叫。
徐神福眼中更是绝望,却是呵斥:“叫什么,叫什么?朕受命于天,乃是天子,自有天帝庇佑,你们……你们……快,快朝拜。”
这时哪里还有人朝拜,一个个窜出去,各自逃命去了,徐神福哈哈大笑,在三清堂里托拽着冕服的后裙,仰天大笑:“朕受命于天,谁敢伤朕?谁敢伤朕?”
大火已蔓延到了三清堂,浓烟窒息的徐神福几欲昏死,他勉力扶着柱子,火光已映红了他的脸……
轰,烧塌的房梁成了木炭,失去了重心,整个三清堂轰然倒塌,将徐神福埋葬在瓦烁中。
府外层层叠叠的官军看到这般的场景,将一个个从府中逃出来的教匪拿了,有条不紊的准备灭火。
滚滚浓烟落在沈傲眼里,沈傲的表情只剩下漠然,拨马叹了一句:“可惜了一栋好房子。”
这时吴家父子和班达三人在一队人的拱卫下过来,三人显然没有吃太多的苦头,衣衫整洁,神色如常的朝沈傲躬身行了个礼:“大人。”
沈傲看了他们,微微一笑:“这一趟你们都立了大功,吴大人辛苦你了。”
吴文彩呵呵一笑,道:“苦劳倒是当仁不让,至于功劳却是教人惭愧。”
沈傲只是笑了笑,大喝一声:“各部听令,善后。军法司那边带队巡城,有抢掠的,杀无赦!”
“遵命!”
黎明渐渐露出曙光,从城中内讧到官军入城,再到大局已定,只不过两个时辰的时间,混乱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快,滑州便安定下来,一队队臂上缠着红巾的校尉带着人巡城,弹压各处的乱兵。
谁也不曾想到,喧嚣一时的天一教之乱竟是已这种方式结束,打了这么久,许多人还没有回过味来,才知道那从前的敌人已经烟消云散,随着葬入火海的徐神福化为了乌有。
一处无人的富商民居如今已成了沈傲的临时行辕,坐在这家整理好的书房里,沈傲蘸了墨,展开一份空白奏疏,提笔写道:“臣受国恩,敢不尽心图报,提兵围滑州,以攻心破之,至此,天一教涤平……”
“将这份奏疏连同捷报一道送回去,不要耽误!”
………………………………………………………………………………………………
第一章送到,天一教的副本算是完了,汗,做个广告:接下来的剧情更精彩。RO!~!
..
第五百零七章:神兵天降
第五百零七章:神兵天降
入秋的汴京城多了几分萧条,一个个捷报传来,人心也渐渐思稳,尤其是一串串的俘虏被押运着招摇过市,更是让人心安了不少。
一个信使骑着高头大马,径入城中,飞快向正德策马疾奔,沿途不知撞翻了多少物事,引来一阵喝骂,倒是有心人看了,连忙拉住喝骂之人,指了指那远去的背影,道:“骂什么?那是八百里加急传报,多半是京畿北路又来了消息,等着看朝廷的邸报出来吧!”
文景阁里,一个小内侍匆忙碎步往文景阁去口的老太监将他拦了:“刘真,你风风火火的做什么?”
那叫刘真的小内侍朝文景阁里探了探头,笑呵呵地道:“京畿北路急报,陛下说过的,不需回禀,直接传报。”
老太监立即改变了傲慢的态度,正è;道:“陛下刚刚去见太后了,你随杂家去后宫。”
景泰殿里,却是另一番场景,朦胧的熏香散发出若有若无的香气,重重帷幔之后,钦慈太后正盘腿坐在榻上吃了岭南送来的荔笺,几个宫人亲近地陪坐在一旁,疏远的则侧立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