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洗冤新录-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说着阿紫,阿紫就闻讯赶来。见到了一支梅,立刻就亲热地拉起了她的手:“贾姐姐,你怎么才回来,都快要想死我了。”

随后,就把一支梅拉到了一边,窃窃私语了起来,不时地传出一阵笑声。包正见二人不停地看着自己窃笑,就准知道没什么好事,于是就连忙返回了大堂,继续处理公务去了。

包正端坐在桌案后面,认真地阅读着一份卷宗。这也是一件积案。案情倒不是很复杂,只是一直未能捉到真凶,死者地家属时常来哭诉,要求抓住凶手,还死者一个公道。

包正已经把这个案卷反复看了几遍,总觉得哪里有些问题,却又一时找不到问题的所在。他稳定了一下心神,继续研究了起来。

案情大致是这样的,在所辖的一个县中,有一个名叫吴光武的商贩,每年总要出几次门,贩卖一些丝绸布匹回来,在本县买卖。三年前地一天,他约了同县的一个生意伙伴,名字叫做崔明的,一同前往苏州进货。

这天一大早,吴光武就准备好了银钱和包裹,和妻子道别。因为崔明的家就住在城外,正好顺路,所以每次二人出门的时候,都是崔明在家等候,吴光武顺路叫上他,一同出发。

不料,等到天光大亮之后,崔明忽然来到了吴光武地家中叫门:“三娘子,吴大哥在家吗?我来找他上路了。”

吴光武的妻子名字唤作“三娘子”,崔明也经常和吴光武一起往来经商,十分熟悉,所以也以她的小名呼之。

三娘子听到崔明地叫喊,心中不由大惊:丈夫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说去找崔明,如何这崔明又找上门来?

于是,她慌慌张张地打开了屋门,见崔明提着包裹,站在门外。她就连忙询问道:“你大哥早晨就出发,说是找你去了,你没有见到他啊?”

崔明摇头道:“我在家中等候,见大哥迟迟不来,不免心中焦急,这才过来寻找。怎么,大哥他已经走了,真是不仗义,说好了一起去的嘛!”

三娘子就有些觉得不对,于是对崔明说道:“你大哥临走的时候,还说是顺路去叫你,不可能中途变卦,会不会半路上出现什么危险啦?”

崔明这才有些担心起来,于是叫了几个吴家附近的邻居,一起沿着道路搜寻了下去。出城不远,有一个大水塘,一个邻居眼尖,指着水塘喊道:“你们看,水里好像漂着一件衣物!”

众人一起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水面。果然有一件衣服若隐若现。三娘子一见就急了:“好像是我丈夫穿的衣物,快打捞上来。”

众人之中有会水的,下了水塘,抓住漂浮的衣服。只觉得下面很是沉重,于是又叫了一个人,合力拉了上来。众人一看,正是吴光武地尸体。

三娘子立刻伏在尸体上面痛哭了起来。其他几人也慌了手脚。还是崔明见过一些世面,于是赶紧跑到县里报官。

当地的县令带着衙役、仵作前来验尸,只见吴光武地脖子被割开,颈部的血管、气管全被被割断。然后又仔细打捞了一遍,唯独不见了吴光武临走时带上的三百两银子。很显然。这是一起谋财害命地案子。

由于案发当时,天刚放亮,所以路上根本就没有行人。于是,县令就首先怀疑起崔明来,毕竟他熟知内情。有作案的时间和动机。在审问地过程中,崔明连叫冤枉,他声称。案发的头一天,吴光武地几位好友因为他要出远门,所以在酒楼上摆了一桌酒席,为吴光武饯行。当时,崔明也在场,吴光武也说了自己明天早上就出发。又因为多喝了几杯,所以也透漏了自己要携带三百两银子的事情。也就是说,知道这个情况的。不止崔明一人,当时饮酒的那些伙伴,甚至是邻座的酒客,都有可能知道这个消息。

知县于是又调查了吴光武地那几位朋友,也都一个一个地被排除。而剩下那些酒客。到底是否知道此时,就不得而知了。

就这样。案子就悬了起来,成了一具无头公案。三娘子觉得丈夫死得冤枉,这才不时地到官府纠缠。后来县里实在是无法破案,这才呈报到了提刑司。而提刑司的前任提刑也无力解决此案,就这样一直拖了三年,拖到了包正手中。

包正又研究了一下卷宗,觉得这个崔明实在是可疑,但苦于没有证据,如果现在动手将他抓捕,要是定不了案,那就更授人以柄了。

包正掩卷长思,还是没有头绪,此时天色渐晚,于是包正也只好郁闷地回到了后堂。在自己的房中,阿紫正拉着一支梅闲谈,见包正脸上长满了愁云,不由就询问了起来。

包正本着人多出韩信的原则,也就将案情向她们讲述了一遍。二女听了,也是摸门不着。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小囡清脆的喊声:“阿紫姑姑,出来吃饭啦!”

随后,小脸如花地小囡出现在门口。见了包正,小囡就又说道:“包叔叔也在这里呀,大家都去吃饭吧。”那神情,颇有些阿紫当年做管家婆时的风范。

包正看着有趣,忍不住逗她道:“小囡,以后再也不给你买好东西了,上来就先叫阿紫姑姑,怎么不先叫包叔叔呢?”

小囡眨了眨水汪汪的大眼睛说:“我知道阿紫姑姑肯定是在屋里,当然要先叫她了。”

阿紫在旁边笑道:“你这个包子叔叔啊,连这也跟着吃醋。”说完,却见包正如同傻了一般,立在原地出神。阿紫忍不住上前轻轻推了他一下:“发什么呆啊?”

包正忽然哈哈大笑起来,高兴地如同拣了一个金元宝一般:“哈哈,我终于想明白了。我说嘛,怎么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妥,原来问题出在这里。这可要感谢我们可爱地小囡小姐,一句话惊醒了我这个梦中人。”

说罢,就将小囡抱在空中,兴奋地转了几个圈子。阿紫和一支梅不禁有些摸不着头脑,二人相互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说道:“真是个破案疯子。”

包正心不在焉地吃过了晚饭,然后又跑到了大堂上,将刚才的那个案子又重新看了一遍,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于是就发下了签子:抓捕杀人嫌疑犯崔明。

两天以后,崔明被带进了提刑司,一同来的,还有受害者的妻子…………三娘子。包正开始进行审理,起出,崔明还矢口否认。包正不慌不忙地说道:“问题就出在你去吴光武家叫门的时候,你可还记得,当时你是如何叫喊的?”

崔明道:“当然记得,我是叫三娘子来开门。”

包正笑道:“就是这句话,暴露了你的罪行。你来说说,你约了吴光武一同出门,你在家里等得着急,于是就到登门去找。那么在叫门地时候,你就应该呼喊吴光武来开门,如何只喊三娘子。这恰恰说明你早就知道吴光武已经不在家中,因为你一早就在路边等候,见到了吴光武来到,趁他不备,然后用刀将他杀死。在抢夺了他的财务之后,你又将他的尸体沉入了水塘。所以你明知吴光武已死,这才会呼叫三娘子来开门,本官可曾说错?你若是再不从实招来,本官就让你尝尝国法的厉害!”

包正话音刚落,两旁的差官就齐声喊喝了起来:“威…………武…………”

崔明哪里见过这种阵势,顿时吓得跌倒在地上,瘫软成一团。很快,他就断断续续地交代了事情地经过,果然和包正所料不差。众人不由叹服不已:这位包大人仅仅从案卷的一句话中就找出可疑地线索,实在是厉害。

包正处理完了崔明,然后对三娘子道:“本官自会派人和你回去查抄崔明的家产,为你讨还财务,你且退下吧。”

等到三娘子走了之后,包正又对下面念叨差官道:“这个案卷,本官研读了两天,几乎已经能将它背诵了下来,这才顿悟。大家以后处理这些案子,切记要细致研究。”

众人一齐受教叹服于包正的才智,更钦佩他的执着精神。就这样,包正率领着提刑司的官吏,奋战了三个月,终于在金秋季节,将积压了好几年的案件全部肃清。为了庆祝这个伟大的时刻,包正隆重地举行了和一支梅的婚礼。

这次婚礼,包正也别出心裁,特意叫来了东莞的刘二仔,将婚礼安排在那只庞大的车船上。

第四十一章 再见蒿草案

这一天,天气也出奇地好,海面上风平浪静,包正和一支梅身着大红喜服,在青天、红日、沧海中交拜天地。看得旁边的阿紫羡慕不已,真想再重新补办一个浪漫的婚礼。

花烛之夜,也安排在船上。包正拥着一支梅,回忆起初见时的情形,那是的一支梅还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甚至到现在,她的内心还是无比的刚烈,只不过行事更加成熟些罢了。

又想到了以前一支梅夜行的时候,总要躲在自己的屋里,半夜再瞧瞧地潜出。好几次,都和自己共枕而眠。如今,终于夙愿得偿,包正的心里,充满了满足和幸福。

一支梅也娇羞地望着拥抱着自己的这个男人,从开始的争斗,到慢慢地贴心,共同经历了多少磨难。这份来之不易的情感,尤为值得珍惜。现在,自己将全部身心都交付给这个值得自己倚赖的男人,一支梅那刚强的丹心,也融化在浓浓地爱河之中。

船舱中传来了销魂的声音,包正体验到了征服的快感,一支梅也找到了理想的归宿。

第二天,包正和一支梅迎着沧海日出,胜利地返航。由于公务不多,所以包正就在东莞县停留了一日。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包正不觉十分亲切。自己曾经在这里奋斗过一年,亲手改变了这里的面貌,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令人欣慰的呢。

也许是怕包正沉迷于爱河之中不能自拔,所以很快就有人给包正出了一个难题。就在包正和如今的东莞令在畅谈之际,差役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报告道:“提刑大人,知县大人,在城外杨家庄附近,发现有人焚尸,请大人前去查看。”

包正一听说这里发生了案子。立刻精神一振,不由站起身来。县令见状,连忙阻拦道:“大人新婚燕尔,还是不要为这样的事操劳了,下官自去办理。”

包正看了看身边的一支梅,然后说道:“这种事情,怎么少得了我呢。就算再作冯妇吧。”

县令也不好推辞,就陪同着包正,一起赶奔城外的案发现场。在一片荒野之中,高高地架起了一堆蒿草,一部分蒿草已经被熏黑。显然是点燃之后被扑灭的。上面还放着一只大布袋,袋口已经被敞开,里面露出了一些残肢。

旁边,站着两个乡民,正好奇地望着包正一行。包正此时也忘了自己新郎官的身份。抢先上前问道:“是你们发现地吗?”

村民连连点头:“我们要去地里收田,路过此地。远远地就看到腾起了烟雾,于是就好奇地走了过来。却看到一个人影远远地跑了。于是我们就来到了近前,扑灭了刚刚燃起的烈火。然后,就看到了这个口袋,就好奇地打开,结果吓了我们一跳,里面竟然是一具尸体,然后就赶紧报官了。”

包正点点头,看来这些乡民并未说谎。这里比较偏僻,显然是有人想焚尸灭迹,结果被冲散。于是,就唤衙役将口袋搬运了过来,倒在地上。立刻。散碎的尸体堆了一地,看起来触目惊心。

包正的工具都没有带来。本来是出来成亲的,自然是不会带那些东西了。这时,身后的路迁递过来一双手套,包正一看,显然是模仿自己的那副缝制地,因为它不像别处所使用的,只是一个布筒,这副手套,已经分开了五指,所以使用起来非常轻便。

包正赞许地朝着路迁点点头,然后戴上了手套。县令在旁边劝说道:“大人,还是让下人来吧!”

包正摇摇头,然后俯身将尸体拼凑了起来。整个尸体的头部,四肢都被砍了下来。想是死者和凶手有着什么深仇大恨。等到尸体拼凑奇了,可以看出是一个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包正又仔细地检查了一下他的衣物,结果搜查出一件东西:一串铜铃。

包正拿着这串铜铃问道:“这是何物,有何用处?”

一名差役回道:“看样子倒想是巫师做法用地法器。”

包正也猛然想起,于是点头道:“看来死者是一个巫师了,马上回县城调查一下,县里有几个巫师,哪个失踪?”

两名差役领命而去,包正又仔细查看了一下死者的伤口,然后在周围仔细查找了起来。终于,在不远处的草丛之中,发现了一把崭新的镰刀。

包正用镰刀对比了一下死者的几个疮口,很快就确定,这把镰刀就是凶器。在镰刀地上面还有一些泥土和草末,显然是凶手用它来割取蒿草。但是被乡民发现之后,凶手惊慌失措之下,弃刀而逃,这才留下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包正凝望着这把崭新的镰刀,不由陷入了深思:看样子,这把镰刀是新近打造地,应该到铁匠铺了解一下,或许能有所收获。

随后,包正又吩咐差役在附近仔细搜查一下,看看能否再有什么线索。不一会,一名差役跑了回来,向包正禀报说:“大人,在那边有一些香烛祭品,请大人查看。”

包正听了,也颇觉奇怪:这里荒郊野外的,又不是坟场,哪里需要此等物品,看来必有古怪。于是连忙随着走了过去。

到了近前,包正不由大吃一惊。就连身边的一支梅也惊叫了出来。原来,眼前赫然是一蓬人形的蒿草。这种情况,包正在家乡龙游县的时候已经见过。那是在一次郊游之中无意间发现的,包正当时还给众人进行了解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上一年此地曾焚烧过死人,人体的脂膏渗入了土中,变成了养分,所以来年此地的草木长得就格外茂盛,就能形成一个人形。

今日在这里也发现了人形蒿草,怎不叫人吃惊。包正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死者是一个女性。又见蒿草地前面插着香烛,还有一些纸钱的灰烬,看样子都是不久前刚刚点燃的。

包正心中渐渐明了了起来,于是站起身,吩咐道:“现在我们可以打道回府了,大概不出明日,我们就可以破案了。”

众人见案子毫无头绪。而包正竟然说明日就可结案,不由半信半疑。于是随着一起回到了东莞。

包正马上开始分派人马,命令一伙差役前往铁匠铺追查镰刀,凡是在最近三五日内购买镰刀者,一律追查。

随后。又派出了第二队人马,在东莞城内及附近的四乡开始追查,最近两年,谁家曾经走失了妇女。同时,凡是在县衙已经备案地失踪案。也都逐一盘查,将失踪者地家属全部带到县衙,等候审查。

调兵遣将之后。包正就在县衙等候消息。首先回来的,却是调查巫师地那几名差役。在东莞这样的小县,巫师本来就不多,很快,就发现了住在城北的张巫师昨日一夜没有归来。差役将他的家人带到了县衙,辨认尸体。结果,张巫师地妻子马上就认出死者正是自己的丈夫。

包正于是就询问道:“你丈夫昨日白天到哪里去了?”

那妇人哭哭啼啼地回答道:“大人,昨天我听他叨咕着八里庄有一户人家找他作法驱鬼。谁知一去就没回来,我还以为是又有了生意,留在那里了呢。谁知道竟然会被人杀害,求大人找出凶手,为我丈夫伸冤啊。”

包正听了。连忙派出差役,骑快马到八里庄前去调查。不大一会。前往铁匠铺调查的差役也赶了回来,向包正禀报说:“启禀大人,因为现在是农忙秋收时节,所以镰刀十分畅销,最近三天就卖出了二十多把。我们又调集了人手,分赴四乡调查,大概需要一段时间。”

包正点点头道:“无妨,镰刀还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调查失踪人员。”

说话间,第三波人马也赶了回来报告:“最近两年东莞十分太平,失踪地妇人仅有三人,都记录在案,现在已经将他们的家属全部带到,听候大人发落。”

包正听了,不由精神一阵,口中说道:“将他们全都带上堂来。”

很快,差役就带着五六个人走了进来。包正打量了他们一番,然后说道:“你们以各家为单位站好,本官找你们有事相商。”

很快,下面的人分成了三堆,包正见另外两堆都有两三人,只有第三堆上只是一个壮硕的汉子。于是就先向他闻讯:“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

那汉子给包正跪倒叩头,然后说道:“回大人,小人名叫杨得彪,就住在东莞县城外的杨家庄。”

包正又打量了他一番,继续问道:“你地妻子是什么时候失踪的?”

杨得彪听了,脸上忽然现出了一股悲愤之色:“大人,小人的妻子名叫玉兰,去年秋天,我下地种田回来,却发现妻子不在家中。这时,邻居杨嫂抱出了我地儿子,说是我的妻子中午去地里给我做饭,将孩子寄放在她的家里。我一听就急了,连忙和村里人四处寻找,却一直再也没有见到我妻子的人影。”

说道了这里,这个铁打一般的汉子竟然潸然泪下。包正点点头,又开始询问两外两家失踪的情况。一个是儿子外出经商,妻子后来也忽然失踪。在场的是失踪人公公和婆婆,都年迈苍苍。

包正见此情景,知道大概是儿媳妇不愿独守空房,与人私奔。这个倒是可以排除,于是又问另一家,这家的情况却又有不同。家里地男子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看样子是妻子受不了他的折磨,这才偷着跑了。

最后,包正将怀疑的重点放在了杨得彪的身上,可是看着这个汉子一身正气,十分耿直的样子,包正又不免有些怀疑自己地想法。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负责追查镰刀下落的差役也纷纷赶回,其中一伙人禀报说:“在杨家庄有一个女子,是村民杨得禄地妻子,丈夫外出。她家里新买了镰刀,结果却不翼而飞,于是属下就将她带回,请大人发落。”

包正于是吩咐带上了杨氏,却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身体稍稍有些瘦弱。包正于是问道:“杨氏,你家新买的镰刀哪里去了?”

那妇人刚要搭话,旁边的杨得彪却发话道:“大人,您不必再审了,那把镰刀是小人偷了去,然后用它杀了那该死的张巫师!”

第四十二章 追凶报妻仇

那杨得彪一语道出,满堂皆惊。包正注视着杨得彪,见他满脸义愤之色,于是就询问起案件的缘由,杨得彪也不隐瞒,就含悲带愤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杨得彪和妻子玉兰情投意合,夫妻十分恩爱。那杨得彪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是一把种田的好手,所以生活虽然不是十分富足,却也衣食无忧。

婚后的第二年,家里又添了一个大胖小子,本来,小日子红红火火,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