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科大唐-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笞酆瞎芾淼闹拔患绦霞友“危ü凭伲乓窕褂辛魍馊肓髂诘氖侄窝“危匦胍霞友“巍O喾茨切┚咛宓氖挛窆伲梢匀贸⑹粝赂髦质槔糇约貉≡袷欠褡哒馓趼罚绻敢馊テ床目梢匝≡窳魍馊肓髂诨蛘呖凭伲绻≡窆参热兆拥模梢酝üΧ土栋焓履芰Γ⑶姨岣吣曜示椋庋竦蒙⒐僦罂梢杂行У拿魅分霸稹!�

    “这样可以避免了因事设官的弊病,反而能够有效的减少机构臃肿官吏过多。”

    房玄龄感觉好像时不凡这话倒也是有些道理,因为很多时候朝廷都有一种情况,那也就是“因事设官”,因为某些事情而设立了一个职位部门,结果后来想要裁撤也都难以裁撤了,因为那个部门内部的人已经成了一个利益群体,这样他们会拼命阻止反对裁撤。

    可是如果设立了这个散官,类似于项目经理一样的散官,一切都是临时组成一个“项目组”,而不用从另外的综合管理岗位抽调官员前去负责,这样事情完成之后裁撤,避免了法律制度上的风险。如果让一个综合管理的官员去负责,那一旦时间长了很容易形成一个新部门。而以古代那种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时代,这样的问题更是突出,一旦设立了一个部门很难被裁撤。

    而有了这种事务官之后,那需要的时候就组建项目组,如果项目完成了之后就马上解散继续去安排别的项目,这样反而有利于利用人力,从法律上避免了很多尴尬事。所以想到了这里,房玄龄也都不反对了。

    “皇上,既然这样,那既然设立散官,如此散官只能够获得相应品级的俸禄,而不能获得别的职分田了?”房玄龄说。

    而杜如晦赶紧补充,说“皇上,臣以为这种事务官品级,不适合过七品,以七品作为接线,事务官一般不能够过七品,如何?”

    “皇上,两位仆射所言,确实合理,我附议!”时不凡说。

    “老房老杜,你们这次可真的又是失策了。我故意混淆了散官和事务官的区别,并且混淆了综合管理职位和办事职位的区别。你们毕竟是古人,虽然聪明,可是却并不清楚这里面的区别。我这么做,那完全是让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有机会正式的走入官场。到时候,一旦大量的事务官走入了官场,侵吞了各种基层的执行权,那你们这些高层的人,那也都会被弄得不上不下了。”时不凡想。

    时不凡其实是故意混淆的,故意用所谓的散官来说事,这样告诉朝廷各位大臣,让他们误以为这个事务官其实不过是给予一些待遇,并没有具体的实权。可是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实权,可是并不代表没有影响力。没有实权,和没有影响力,那是两回事。也许一个著名学者,他没有官职,可是他的学术水平得到了很多官员的重视,他的一句话足以改变国家政策走势,这个也不是没有的,这个也就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比起官职的影响力,还要大很多。也许一般官员的影响力来源于官职,一旦失去了官职那什么用处都没有。可是这种专业技术人才,一旦参与到了高层次部门当中,他们的影响力比起那些部门的钟岑官员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次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再次失策了。。

第三百零九章 通货紧缩之弊(上)() 
3惡0s3建议建立这个航海学院,并且让刘仁轨担任了院正,并且挂上了一个六品的水部员外郎的官衔,意味着刘仁轨以后也就是六品官了。不过时不凡同时还是设立了一个事务官的称呼,名义上是为了给那些从事多年,有多年经验的书吏令史们一个进身之阶。不过这事务官不负责日常政务的管理,只是相当于一个高级办事员,项目经理而已。可是这个“项目经理”同样会拥有巨大影响力,一旦当以后一批批的人从底层通过这条技术路线走到了中央机构,他们的影响力绝对不只是自己品级那些地位。他们一旦走到了中央,他们掌握了的政治资源越来越大,他们必然会试图争夺各种政治资源。至于说官职,这个其实也只是政治资源的一种。

    官职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真正表达什么意思,官职只是代表了管理体系,可是并不代表你真正的影响力。如果官职是绝对有用的,那这样任何王朝都不会有权臣,甚至也许都不会灭亡了。官职只是一个构筑在人心当中的机器,当人们愿意认可他,那他也就是有用的。可是当人们不愿意认可他,那这个所谓的国家机器也都会分崩离析。归根究底还是要掌握影响力,而真正的影响力是超越官职的。为何有些官员退休之后,当年的官场同僚和普通百姓都记得它的好处,哪怕他退休之后有什么事情,不但没有人推脱,反而争着替他办好。而有些人,直接人走茶凉,根本没有人记得他了,他走了之后第二天,说不定都有人放烟花庆祝了。这个也就是个人口碑的影响力,影响力是超越官职超越管理体系的。

    房玄龄杜如晦他们这些人更看重的是官职,他们严重的疏忽了其实政治影响力度固然和官职有关,可是官职却不是绝对的影响。所以现在士族建立的堵塞寒门升迁道路的手段,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官职上面的,反而对于别的影响力控制非常有限。时不凡也就是要突破官职体系,来给寒门上升,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的渠道。虽然未必有官职,可是却同样有着不亚于官职甚至更大的影响力,这样让他们有资本去争权夺利了。

    “时员外郎,你说我应该弄这个航海学院呢?你保举了我当这个航海学院的院长,可是具体应该怎么做,我也都不太明白啊!何况,我应该怎么办,这样我们接下来我根本没有指挥水军的经验,我怎么能够当好这个航海学院的院长呢?你这个不是害我吗?到时候,我应该怎么办?我其实连航海都不明白,你让我怎么去弄这个航海学院?时员外郎,你是不是感觉我老刘太清闲了,给我增加麻烦啊?”刘仁轨苦笑道。

    时不凡看到了刘仁轨居然在自己面前发牢骚,心里也都腻歪不已。本来以为刘仁轨原先历史上能够指挥水军打败日本人,应该是一个熟悉航海的人,不过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至少在这个时间节点,刘仁轨并不会水战。可是原先历史上刘仁轨是怎么学会指挥水军打仗的,这个时不凡不清楚,反正他也没有兴趣去弄清楚了。不过现在刘仁轨被安排到了成为了这个航海学院,那这样自然是要好好的把这个航海学院搭建起来。不过刘仁轨自称不会海战和航海,这样时不凡也都不会认为这个是什么大问题。

    “你不会航海,那又怎么样?你可以学啊!活到老学到老,难道你连自己主动去学习都不行了嘛?我告诉你,好好学习,你不会就去学,反正学会了为止。现在就是你了,你会也要去,不会也要去,你不会就给我去学会。如果你不知道,好好的跟下面的那些老渔民还有各种海商请教,孔圣人不也都说不耻下问吗?你有什么好丢人的?不懂不可怕,可是最可怕的是不懂装懂,明明不懂还要去瞎搞。这个世界上谁是神仙,谁能够全知全能,我也不能,皇帝也不能。你不懂不要紧,你其实只要做好各种教学的制度安排建设,还有各种教学升学体系的建设也就行了,谁让你亲自去当教师教学了?你只要把那些教员们都弄好了,安排好了他们的地位待遇,这样一切就好了。你记住,你是一个院正,在其位谋其政,你不要试图去干涉什么具体教学,你只要管理好教师和学员,给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让他们能够全心全意的教学和学习也就行了,谁让你亲自去负责教学了?所以,你懂不懂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能不能给管好了。”

    “你不懂其实不怕,只要你做好一点,你主动帮助这个航海学院,还有将来组建的水兵还有各种海商,从事海洋事务的各种人员使劲跟朝廷要钱,要政策,对内协调好各自的关系也就行了,不用多管那么多具体的事情。你只要做好他们的领袖,然后拼了命为了他们要钱要政策,然后在他们遇到了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主动替他们出头出气,这样一切都可以了。”

    刘仁轨被时不凡这话给弄得无语万分,还是犹豫的问“这样行吗?”

    “怎么不行,这个有先例的!你记住,你作为一个部门系统的领袖,不求你能够有多少能耐,关键是你在代表自己部门去争权夺利的时候别怂了,别软了,使劲要为部门多吃多占,在部门内的人出事来的时候主动替他们讨回公道,这样基本上就可以了。然后具体专业的事情你可以交给专业的人,也就是那些事务官去解决,你只要做好我说的那几点就行了。”时不凡说。

    时不凡这个方法,其实还真的是最适合目前航海系统初次建立的时候的情况。这样能不能够让刘仁轨征服那些下面的人,这样问题其实不大。因为其实你不懂这方面的东西,可是其实别人也都未必懂到哪里去。时不凡跟刘仁轨介绍的那个方法,当一个甩手掌柜。当然这个也并不是真正的甩手,而是在专业技术方面可以甩手,可是在为自己系统争夺利益,为了自己的部门争夺利益,还有如果部门的人出事之后必须要领导整个部门替他们讨回公道。这样才是最重要的,能够做到这一点,基本上问题不是太大了。

    这个经验可是有先例的,比如说时不凡知道日本近代海军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日本近代海军首任海军大臣西乡丛道其实是陆军出身,他一点都不懂得海军。可是他却几乎可以说是海军之父,因为他从来不干涉自己不懂得方面,自己不懂可是却绝对不会装懂,反而主动交给那些专业的人去做。而他在必要的时候替海军争取利益,替海军去争夺预算和各种资源,这样海军别的不服,就是服他一个陆军出身的海军大臣。

    所以既然有先例,不如可以让刘仁轨同样这么做。时不凡让刘仁轨这么做,其实也就是希望硬生生制造出一批通过航海获得利益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可以创造的,只要让一批人跟着这个海军和航海获利,那形成了一批利益集团之后,他们肯定可以去反过来争权夺利。而刘仁轨到时候也就是他们天然的领袖,可以成为海军之父还有航海之父。

    “可是,时员外郎,这个我们应该怎么弄啊?这个关于航海学院,我没有任何经验啊!你让我怎么弄,这个又不是普通的教导经史,我没有任何的经验啊!这个学制应该怎么弄,我们这个学制应该怎么安排,这个我们也都没有经验啊!要知道过去我们那些工匠都是父传子,子传孙子。或者也就是世代师徒相传,这样我们怎么弄?世代师徒相传,我们去哪里找那么多师傅?哪怕我们请来了很多个师傅,我们也都不可能教导那么多学员啊!还有,航海这么多学问,不但是要懂得看风向,更要懂得看水文,还要懂得造船,甚至各种都要懂。”刘仁轨说。

    时不凡马上吐槽“你可真的是让人无话可说,谁说航海要把所有科目都给学完。你不会让他们专门精研一门吗?有人专门负责造船,有人专门负责研讨水文,有人负责研究天气。总之尽可能的细分下去,尤其是让他们专门的精确研讨一门学问,学到了深处是可以的。你可以设立若干个学院,分别设立海战学院,还有设立海商学院。其中水战学院可以设立造舰系,而造舰系里面可以再次细分,细分成为动力专业。如果继续细分,动力专业可以继续划分为人力方向,风力方向,传动方向等等。别的也是如此,具体作战还可以分为拍杆系,弓弩系等等。总之,海战可以细分为不同专业的。”

    “海商同样也是如此,可以分为民用船舶制造,划分方法和军舰差不多,不过却针对民用特点制造。至于别的海商学院还可以有别的,比如说码头服务方面的,信号,甚至引航等等都可以成为一个专业。这方面,你可以去跟那些行家请教,其实我也不太懂。不过总之,人家商人需要什么,你也就尽量提供什么。人家需要什么你也就尽可能的为他们培养什么。换句话说,水军的生死存亡,其实是跟海商绑在一起的。通过海外交易获得的财富越多,或者说是海外掠夺的东西越多,那海军的地位也就越高,朝廷也就越是重视海军。可是如果有朝一日,海洋无法为朝廷带来足够利益了,那用一句难听的话来说,那海军也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了。想要让朝廷重视水军,必须要让朝廷从水上得到利益。而想要让朝廷得到利益,那也就必须要让海商发展起来,通过海洋交易可以获得更多。尤其是我等下大概画一个草图给你,这个是我们岭南还要更南方的地方的土地大概构造。当然,也许比例肯定有问题,我也只能够画一个大概,到时候你可以让一些人去探索一下。那上面的铜矿等等资源非常之多,如果那个时候朝廷可以从那里获得大量资源了,那必然是热衷于开拓了。“

    “其实所谓有好处和没有好处,那不过是一线之隔。我中原历代为何征服了草原可是又一次次退让了,其实还是无利可图,并非是我终于软弱。只要让朝廷上下衮衮诸公看到海洋的利益,他们绝对会第一个支持水军,到时候你这个水军,哦不,到时会应该称之为海军之父地位可是骤然提升了。跟海洋绑在一起,你不会吃亏的。尤其是接下来,我把流水线生产方式弄出来了,目前长安附近的作坊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各种物资。未来产品极大地丰富,到时会物价会不正常的下降,那个时候恐怕百姓会受害啊!”时不凡说。

    可是刘仁轨却马上问“为何价格下降,不一定是好事?按理说价格下降,那理应是百姓享福,这个说明了是好事啊,为何会如此呢?价格下降,不是很好吗?”

    “价格下降是好事,可是通货紧缩,那可就不是好事了!一旦严重的通货紧缩,那后果不堪设想。而通货紧缩,也许历代都有一些记载,这种记载叫做钱慌,这个你应该有所听说。而钱荒之下,必然会有产生更多的毛病,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的开战海外,尽可能的弄回铜矿,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铜钱可以满足越来越高达的生产力。所以早做准备,应对这个通货紧缩,才是正道啊!通货紧缩,虽然表面上看是价格在下跌,可是其实却并非是百姓之福啊!”时不凡解释说道。。

第三百一十章 通货紧缩之弊(下)() 
凡是稍微了解过一些经济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唐宋时期,那个可是中国通货紧缩非常严重的时期。在盛唐时期,根据唐书里面的食货志记载,唐朝一斗白米大概是价格二十文钱。而有人根据这么换算,得出的结果是价格其实并不高,很便宜。可是时不凡感觉非常不正常,这个唐朝的一斗白米不过是二十文,看起来价格很低,真的很低。有些人会就由此得出唐朝非常富裕,百姓生活非常幸福的结论。

    事实上时不凡明显感觉这个价格严重的偏低了,这个价格并非应该是正常价格,单纯从粮食价格方面无法能够真正的判断出百姓是否真的幸福。因为时不凡更清楚人类的**是无穷的,当食物得到了满足之后,很多人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需求,甚至是精神需求。就好比后世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时期虽然很多人口口声声说民以食为天,可是每天电视上播放的东西都是讨论房价过高,可是何曾讨论过太多次粮食价格?讨论房价的远比讨论粮食价格的多了无数倍,这个其实已经是足以证明在粮食得到了满足,粮食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百姓所需求的从粮食已经转移到了别的东西,尤其是房子。

    所以时不凡认为盛唐时期的粮食价格并不能够直接证明唐朝非常的好,至少这个证明的论据是错误的。而且唐朝粮食价格如此低廉,这个并不一定真的是因为粮食真的如此之便宜,这个便宜的价格并非是正常的价格。时不凡认为盛唐应该是通货紧缩非常严重的时代,所以时不凡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他查看了不少盛唐从唐高宗李治开始到开元时代的资料。其中发现了从唐高宗时期开始,就大量的铸造铜钱,并且设立了很多个铸钱监,负责铸造各种铜钱。

    可是哪怕唐朝再怎么铸造铜钱,那些铜钱都无法满足百姓的所需,市场上一直出现了钱贵货轻的结果。所谓的“钱贵货轻”,也就是指百姓宁可把钱收藏起来,等着他升值,也不愿意拿去消费,造成了货物不正常的价格下跌。这个用后世的经济学俗语来说也就是通货紧缩,甚至是通货紧缩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而有些人直接断章取义,就认为单纯的看那个食货志的价格就以为唐朝的物价水平很便宜,完全不顾任何别的现实情况了。

    其实任何一个研究经济学的人都知道,那些统计数据不可不信,可是更不可全信。因为任何一个经济学家,统计学家甚至很多会计,想要制造出数据来并不难。单纯的数据并不能够代表什么,可是有太多人就把唐朝的这个物价数据单纯的证明了唐朝的富足,完全忽略了别的东西。

    很多唐粉宋粉明粉完全是在攻其一点,不论其他。论唐朝富裕,就有人专门拿出所谓数据来证明,却完全无视了通货紧缩从唐高宗开始一直伴随到了晚唐,百姓承受了很多“钱荒”的结果。而黑宋朝时候却用军事战争来衡量宋朝,攻击宋朝文官统军队造成军队战斗力下跌。可是却完全忽略了宋朝这套其实是后世常用的,宋朝以后几乎没有军阀割据的隐患了,除了到民国时期有太多外国势力加入之后,才会重新割据。各国对于兵权的控制,哪一个不是非常严格的,文官统军队是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的做法,这样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具体执行时候宋朝矫枉过正了而已。决策和执行,完全是一样重要的,宋朝的目的没有错,可是执行时候矫枉过正了。

    同样的,很多“脑残粉”只是为了赞同而赞同,为了反对而反对,找到了一个黑材料使劲喷。同样找到了一个有利于自己的东西,完全不顾别的了。唐朝是的通货紧缩完全被无视了,价格不正常的低廉也都被由此证明成为了盛唐百姓生活很幸福的证据。对此,时不凡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